A. 新野介紹一下
新野概況
新野,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襄樊市接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三國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漢初年置縣。這塊富庶美麗的土地,造就了鄧禹、庚信、岑參等歷史文化名人。三請諸葛、火燒新野等三國故事使新野聲名遠播,聞名遐邇。
新野,經濟發展,事業進步,社會穩定,政通人和。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轄8鎮5鄉兩個辦事處,266個行政村(居委會),98萬畝耕地,76萬人。 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里,城區20萬人。是全國對外開放縣、優質棉生產基地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範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城鎮化建設重點縣和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示範縣,新野正由農業縣崛起為充滿活力的新興工業城市。
縣名由來
關於新野建縣時間與縣名由來考新野建縣始於何時?明嘉靖《鄧州志》、清康熙《新野縣志》均記為西漢初年。查《河南省區縣沿革簡表》:秦置南陽耶,轄縣無新野。《漢書·地理志》記載:南陽郡轄縣三十六,始有新野縣名。《歷代地理沿革表》(光緒二十一年春二月廣雅書局刊,陳芳績撰)註:新野為漢縣,屬南陽郡。《辭海》(1484頁)新野條註:古縣名。西漢置。 可見新野建縣時間,在漢而不在秦,確系無疑。但建於西漢何時,沒有確切記載。後查《史記》、《西漢會要》、《兩漢博聞》、《元和郡縣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統志》等史志典關於縣名之由來,眾說紛紜。迄今沒有定論。經訪問考查,大致有五種說法:
一日:在遠古時期,新野境域為沼澤之區,以後逐漸成為陸地,蔓草盈野,後經開發,成為良沃。建縣時,改「薪」為「新」,名為新野。
一曰: 據《水經注》稱: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鄧氏等陂,蓋地為良沃, 故以新野為名。(見民國20年(1931年)出版的《今縣釋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義是新形成的田野。遠古時期,南陽盆地據說是個湖泊,新野正處在湖底。盆地周圍的山嶺, 由於長期的風化和流水沖刷,致使湖泊逐漸淤積,最後只剩湖底是片積水區。大約到了戰國時期,這處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漢置縣,謂之新野。(見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錄》,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縣名的由來可能與新都有關。新都即今王莊鎮的九女城。在漢代曾屢為侯國……因新野城位於新都邑西20公里,《爾雅》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縣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時已為封邑, 稱「蒸野」。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利的興修,蒸野一帶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從而人口增加,氣象更新, 西漢初新建為縣時,遂稱新野。以上諸說,從地形地貌、農業生產的發展、歷史政治演變等角度進行探討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屬意析而缺乏實據,待再查再考。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工業
新野工業形成了棉紡織、建材、化工、輕工等四大優勢產業。全縣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42家,工業總量120億元。其中棉紡織工業有80萬紗錠,5000台織機,形成了「紡——織——面料——服裝」為一體的產業鏈,年產值達40億元。新紡公司是「中國紡織行業競爭力前20強」和「河南省50家重點支持企業」,引進了國際一流的氣流紡和色織布生產線,建立了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及纖維製品檢測中心,被確定為全國功能性服裝面料開發基地。產品銷往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15億元。光達新型材料公司被譽為全國輕工企業100強,年產高標號水泥40萬噸、異型鋼管10萬噸。香港大東布行、台灣康師傅集團、廈門利華等著名企業已落戶新野。華興酒業公司、泰龍紙業公司等骨幹企業已成為新野工業一大亮點。以棉紡織業為主的縣工業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首期建成1000畝,設施完善、封閉管理、已成為產業集聚發展的平台,入駐限額以上企業30家,現正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廣招國內外客商。
農業
新野農業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個支柱產業,是全省農業標准化示範縣。蔬菜種植面積35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20萬畝,有6個蔬菜品種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縣蔬菜批發交易市場被農業部定為151家鮮活農產品定點市場——年交易量11億公斤,「宛綠」牌蔬菜暢銷國內外。畜牧業以皮埃蒙特肉牛為主導品種,——年肉類產量12萬噸,有5個畜牧公司通過省外貿出口基地注冊認定。優質棉花種植面積保持在40萬畝以上,被譽為全國百強縣和河南省十強縣,「銀鵬」牌棉花被評為全國十大名牌產品。另外,年產小麥17萬噸、玉米6.8萬噸、花生及其它油料16.5萬噸。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為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旅遊資源
新野歷史悠久,古稱貴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荊襄,面積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競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有劉備屯兵新野時與諸葛亮運籌帷幄商談軍機大事的漢議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關羽拴馬之地漢桑城,另有太子閣、光武台、掛劍樹、鄧禹台、召父渠、薦賢嶺、攔馬橋、打鼓冢、火燒新野遺址、鳳凰山遺址、漢津碼頭遺址、新都故城、漢棘陽故城、諸葛庄遺址、漢朝陽遺址、來歙故宅的自流井、前高廟祖師廟觀、岑公祠、水府廟等。1992年,新野被列入河南省「三國旅遊線景點」之一,現在籌資開發興建「三國旅遊區」。
一、文化遺址:
新野發現最早的人類遺跡為距今四千至六千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共有19處,白河兩岸有車兒灣、光武台、馬鞍山、下鳳鳴、鄧禹台、下河村六處
鳳凰山遺址。位於歪子鄉寺門村北的土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長550米,東西寬460米,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
二、故城遺址:
西漢初年,境內曾置有新野、棘陽、朝陽、新都和X陽5縣。
三、水利遺址: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鎮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彎處,是西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廣集群眾興修的規模較大的水利建設工程。
四、古跡:
新野的寺觀、廟宇等散布於城鄉之間,但因年久失修,除議事台和漢桑城之外,均已拆毀。
五、古墓葬
曾國貴族墓:位於南關小西關,為春秋早期曾國奴隸主之墓葬。
亂冢漢墓群:共有26個墓冢。每個佔地約百餘平方米,此墓為東漢皇室之墓冢。
六、石雕、石刻
樊集漢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漢代畫像磚為多,其中泗水撈鼎、車騎、狩獵、宴樂等畫像磚,質地優良、畫像逼真,對研究漢代文件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歷史文物]
主要有距今50萬年的古化石,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春秋時期的曾國銅禮器、國家二級文物明代御杯「一捧雪」,漢代「雜技漢畫磚」等。
[編輯本段]區位優勢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陽、襄樊機場各60公里。距焦——柳、寧——西鐵路各30公里,二廣高速公路、省道S103線、S244線、S335線在縣境內交匯,高等級縣鄉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達。
110KV輸變電站3座,220KV輸變電站正在建設之中。境內唐、白、湍、刁河等八水競流,又是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充沛。全縣現有大量的輕工業熟練工人和專業技術人才,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沃土。
適應入世要求,新野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國內外客商,在辦理證照、土地徵用、水、電、路三通等方面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
新野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體系完備,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教職員工1萬人,在校生14萬人。
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全縣衛生醫療機構擁有床位900餘張。建成縣級體育中心。
縣鄉村廣播電視實現了同纜傳輸。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科普工作先進縣、體育工作先進縣、民政工作先進縣、殯葬改革先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村民自治模範縣和全省「普九」教育先進縣、計劃生育一類縣、信訪訪穩定先進縣、基層黨建先進縣。
發展規劃
新野以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推進城鎮化進程26個重點縣為契機,以建成豫西南以紡織輕工為主的商貿園林城市為目標,以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品位,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載體。
勤勞智慧的新野人民將用雙手和汗水締造「全國棉紡織強縣、全國優質蔬菜基地縣、全國皮埃蒙特優質肉牛大縣」,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更詳細的請參考:http://ke..com/view/66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