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提高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
第一,接待服務能力
無論是從事何種公共服務工作的公務員,都需要首先具備處理各種公眾咨詢禮貌接待公眾的服務能力。
這種能力對於和公眾直接打交道的公務員來說尤為重要,它相當於政府最一線的前台服務。這一崗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直接提供服務的方式與公眾發生關系,不僅關系著後續服務能否順利開展,更關系著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融洽與否,關系著公務員、政府乃至黨和國家的權威與形象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接觸日益增多,公眾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務員所擔任的服務角色也越來越復雜。這種復雜性要求公務員必須對各種政府信息了如指掌,並清楚地知道如何以合適的方式和態度把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給需要它的公眾的手中,做好與廣大公眾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工作,如政策咨詢、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政府各類信息的發布、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的咨詢、公眾信訪接待,以及其他的來訪接待等。
第二,業務服務能力
除了咨詢接待工作外,公務員還要為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與公共服務職能相對應的社會服務,諸如城市規劃、城市水電建設。公共交通運輸、教育設施建設、市政建設、城市環保、醫療衛生、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也是公務員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內容,這些工作與公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因而,對公務員的業務服務能力要求也較高,不僅要有履行職能的專業能力,向公眾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還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現場處理、現場組織的能力。
對於公眾來講,不管公務員的服務態度有多好,只要是沒有解決問題,都不會得到認可的。公眾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辦成事、解決切身利益問題,這也應該是服務的終極目的。
第三,管理服務能力
公務員除了履行直接服務職能外,還需履行一些必要的管理職能,這些職能通常不直接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公眾,而是一種間接服務的方式。這種管理行為滲透於國家事務、公共事務的各個方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政府行為中,服務行為與管理行為往往相伴出現,相互交織。同一個政府行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即從這一個角度看它屬於管理行為,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服務行為。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管理與服務是相伴相生的。不同之處在於,有些行為可能是重管理輕服務,有些則恰好相反。如工商企業登記工作,對在其中工作的公務員來說,既是依法履行工商管理職能的管理行為,又是為社會公眾進行公共服務的行為。
影響和決定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三個方面。
一是公務員個體的特質。是對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必須具備的特殊素質的要求,這種素質有信仰方面的,如要堅持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也要有基本智力方面的,如學歷、知識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時還包括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特徵等,這是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礎條件。
二是服務對象的特質。是公務員服務對象本身所具有的素質,公務員要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就要了解所服務對象的不同素質、不同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態度等。之所以要了解這些基本情況,是因為公務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是互動的矛盾統一體,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在與他們打交道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培養和鍛煉的。
三是環境要素。包括目標、任務、組織結構、經濟條件、文化條件等在內的環境要素,這種中間的環境因素意味著任務的提出與實施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從而聚集出一種能量,為實現目標而奮斗。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不僅僅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的,它同時要考慮到他所處的群體的素質,還要考慮到它所面對的環境。這三方面的匹配情況、互動情況決定了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狀況和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
⑵ 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公共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
作為來講,它提供的公共服務首先是一種大眾版化的服務;權
2)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
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說城市裡面的供水、供氣、供電、公共道路、交通等等。這些都是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務,當然也包括公共安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些也屬於基本服務的范疇。這是它的第二個特徵,它是一種基本服務。
3)公共服務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公共服務是由和公共部門來提供的,它不像,提供一種服務、提供一種產品,就是為了賺錢。而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是為了賺錢,它提供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這是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大眾化的服務、基本服務、非營利的服務。
⑶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基本意義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和諧社會是誠信社會。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服務型政府是誠信政府。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政府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曾經發生的陝西鎮坪縣發現華南虎消息發布失實的「周老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誠信失信問題的個案。基層公務員在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應當首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公正辦事,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缺失、造假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現象及時加以規范引導或依法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誠信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如果基層公務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社會誠信原則就可能遭到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保障,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和諧可言。
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各種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搶險、醫療救助、救援安置、善後處理等服務能力。
近年來,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重大責任事故較多。從非典肆虐、蘇丹紅泛濫、哈葯質量問題,到火災事故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質量問題,社會突發事件從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到生產安全領域再到食品安全領域不時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公務員必須要不斷提高應對社會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公共服務能力。盡管非典讓我們知道怎樣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明白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讓我們懂得怎樣抓好安全生產,但僅有這些現成經驗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服務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驚,方寸不亂,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再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靈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公共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後,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發展又為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事物,基層公務員必須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斷創新,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斷探索,改變原來由政府單一承擔公共服務的模式為調動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努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使公共服務由簡單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級的社會福利型過渡,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宏偉目標。
⑷ 公共服務能力的簡介
一般抄性公共服務能力。什麼是能力?能力是指組織或個人的認識能力和行為所達到的水平。一般來說可分為兩類: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領域和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共同能力,它是能力主體有效地掌握信息和順利地完成活動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即便是簡單的活動,均不能脫離這一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特殊領域的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特殊能力總是建立在一般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因而,一般能力必然包含在特殊能力之中。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在發展中相互作用,構成有機整體,保證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
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努力維護好群眾根本利益是對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要求。
⑸ 如何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意識和能力
一、強化宗旨意識,培育公共服務精神
要充分明確當今政府轉型的方向即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因此,作為公共服務職能的執行者,我們公務員必須以平實而深邃的群眾觀,站在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職責的高度,培育公共精神,其內涵有: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務精神、責任精神等,內化於心、外化於形,進一步塑造好公務員的行政人格,推動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能力建設,創造公共服務產品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對我公務員的公共服務監管提出的更高要求。為此,我們必須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與戰略思維能力,能夠持續有效地獲取公共服務領域所需的現代社會綜合治理知識與技能,變革思考方式,應對當今利益社會、流動社會、網狀社會特點,加強對公共管理領域需求的研究與探索;依法行政能力,能夠學法用法,依法辦事、准確執法,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聯系群眾的能力,學會做群眾工作,與群眾交朋友,有效回應公眾反映;自我規范能力,能夠接受監督積極做出調整,不斷端正公共服務的價值理念、權力觀念等,如履薄冰,兢兢業業,管住風險,闊步前進。
三、保持耐壓脫敏,應對轉型管理挑戰
我們基層職能部門常年處在行政一線,必將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如工作壓力、責任壓力、輿論壓力、規則壓力等,因此要學會心理調試,及時消除由壓力而可能帶來的種種不良心理,耐壓脫敏,迎難而上,乘勢而為,以反觀自我、涵養修身,追求心與物、身與心的和諧,積極應對挑戰。
⑹ 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方法
第一,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明確公務員的工作宗旨。我們的工作宗旨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為人民服務」。就是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工作都要體現和維護人民的利益。無論從政策的調研、制定到執行、修正,都要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要確立人本意識,以民眾需求為出發點,以民眾意志為根本導向,在執行公務中做到保障民權,尊重民意,關注民生。要確立責任意識,以提高服務質量為己任,以公眾滿意度為最高標准,以對民眾負責為崇高使命,擺正自己與人民的位置。要確立正確的權力服務觀,即公務員在權力運用中始終把服務放在首位,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牢牢記住,我們每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群眾的滿意為工作的出發點。
第二,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提高公務員的個人素質。公務員個人素質的好壞,決定了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和服務員,必須有服務意識、服務知識和服務技能。提高個人素質的關鍵就在於加強學習。我們要認真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對自身從事的行業相關業務規章制度也要瞭然於心。不僅要透徹理解政策,還要能正確運用政策,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協調能力。工作雖然繁重,但是我們依舊堅持接好每一個電話,接待好每一名相對人。經常對一個相同的問題,需要解答幾十次上百次。但是依舊要保持平衡、良好的心態,把握服務的技能,針對問題較多的服務對象,面對棘手的問題,也要認真耐心處理。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做到群眾反映的事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公務員素質的好壞,其實就在這樣重復的工作中始終堅持「廉政好、服務好、態度好」就可以得到體現。
第三,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提高公務員的全局意識,加強配合,減少不必要的內耗。部門之間溝通不暢,職能業務交叉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事兒要麼大家搶著管,要麼誰都不管,政府公共服務出現「真空」,跨部門政府服務難以聯動。這種現象造成了群眾有了問題往往不知找誰,或者辦一件小事而需要跑很多趟,費時費錢又費心。所以,公共服務需要一體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公共服務需要「一次性告知」,不要讓群眾辦事摸不著頭腦。
第四,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最重要的是要求各級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包括加強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以及發布公共服務信息等。這既是保障社會公眾服務的需要,也是保障一個地區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要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深化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由企業、市場、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最大限度地解決公共服務職能的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
要調整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結構,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通過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的中心功能,推進政務的公開、便捷、優質、高效。同時,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工作的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基層的公共服務體系。
第五,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推進城鄉和地區之間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通過深化改革,改變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公共支出在公共財政中支出的比重,努力做到經濟性公共服務與社會性公共服務相協調。
通過制定公共服務的最低標准,保證低收入人群能夠獲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這里,要特別注重推進城鄉和地區之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障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依靠法律和制度享有接受教育、進行創造、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正當權益,盡快形成文化、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務體系。
通過整合社會事業資源布局,促進城鄉、區域之間社會事業的均衡發展,並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問題。比如,通過加快新農村建設,逐步把基礎設施投入的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逐步緩解城鄉地區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目前,我國由政府主導的收入再分配,主要包括稅收和轉移支付兩大類。因此,可從這兩方面進行考慮,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緩解日益突出的城鄉收入差距矛盾。
第六,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規范公共服務行為。公共服務行為是否規范,直接關繫到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作為各級政府和公務員要圍繞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要針對目前一些地方在關系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醫葯領域,假冒偽劣產品還時常出現的問題,切實強化政府監管職能。
要重在形成包括完善的法律環境、專業化的行政監管機構、多種行業自律組織、多級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以及輿論媒體和公眾監督在內的現代監管體系,實現政府對市場監管職能的真正到位。
要加強對社會的管理。當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應當把相當大的精力用於各類社會矛盾的解決,各方面利益的協調,化解社會不和諧因素,切實把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落實到基層。要建立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特別是採取法律、技術和增加投入等多種措施;提供良好社會治安環境,從源頭上減少犯罪,增強人民的安全感;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體,以減少社會動盪。
第七,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創新公共服務方式。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法治化。通過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行政立法特別是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深入推進執法體制改革,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探索建立公共服務行政執法預警制度,形成良好法制環境。
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通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完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加強信息互聯共享,積極開展網上服務,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公開化,要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擴大群眾知情權。加快推進公共服務社會化。在公共服務中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招投標、合同承包、特許經營等市場運作方式,調節公共服務的供給和需求,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真正形成政府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
⑺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有哪些
《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准框架(試行) 》對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提出了 以下總回體性的規范:「牢答固樹立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誠實為民,守信立政;責 任心強,對工作認真負責,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有較強的行政成本意識, 善於動用現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 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樂於接受群眾監督,積極採納群眾正確意見,勇於接受群眾批評。」 積極響應政府; 嚴密關注結果;功績為人事配備之本;廉潔、清正、高標准; 嚴格責任制;嚴於律己並與他人合作,精益求精
⑻ 領導幹部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應具備哪些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要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做好公共服務,是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上學、就業、就醫、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缺位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落實中央部署,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需要不斷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須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當前,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投入不足;在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建設領域,政府投入過多。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應解決政府職責定位問題,以市場失靈作為政府行為的邊界,注重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教育、就業、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具有區域溢出性,人們會「用腳投票」選擇居住地區,此類公共服務應由中央政府主導提供。養老、醫療等區域性強的公共服務,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在財政補助、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支持。三是政府間財力與事權的關系。針對各級政府間「財力上移,事權下移」和一些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寅吃卯糧」等現狀,公共服務的支出重心應向中央和省級政府上移,逐步推廣省直管縣模式以及鄉財縣管模式。進而在公共財政框架下,按照公共服務屬性和地方政府財力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
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利於調動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緩解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公開、公平、公正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應始終堅持的原則。各級政府應健全相關制度,保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信息公開透明,便於社會監督,把資金花在「刀刃」上。嚴格界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承接主體和購買內容,防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創新政府購買方式,彌補單一政府采購模式的不足。
⑼ 「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特徵」
1)公共服務是一復種大眾化的服制務
作為政府來講,它提供的公共服務首先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
2)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
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說城市裡面的供水、供氣、供電、公共道路、交通等等。這些都是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務,當然也包括公共安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些也屬於基本服務的范疇。這是它的第二個特徵,它是一種基本服務。
3)公共服務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公共服務是由政府和公共部門來提供的,它不像企業,提供一種服務、提供一種產品,就是為了賺錢。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是為了賺錢,它提供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這是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大眾化的服務、基本服務、非營利的服務。
⑽ 公共服務能力的定義
什麼是公共服務能力呢?簡單地說,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公共服務主體能否意識到公共服務客體版的需求並權及時提供公共服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如何。確切地說,公共服務能力是指公共服務主體為生產和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以滿足公共服務客體的公共服務需求而具備的技能、技術和技巧。公共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公共服務主體在整個公共生活過程當中是否能夠真正承擔並辦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務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