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摘要 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中介機構履行法定職責,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要求,為其提供幫助或者辦理有關事務的行為。[1]公共服務事項是由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設定,是相關部門必須有效履行的義務。[1]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Ⅱ (2)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哪些內容該體系承擔怎樣的職責
摘要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及相關職責具體包括如下:
Ⅲ 公共服務有哪些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社會公共服務。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按照大的專業屬性,還可以如下分類:國防建設、國內與國際公共救助與災害援助、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文化經濟產業開發建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標准化建設、工業化建設、城鎮化建設、特色產業建設、金融保險與消費建設、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發展等。
按照工程專業屬性還可以分為:國防工程、公用設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法律依據
《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
第二條 均衡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加強基層普法陣地、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司法所統籌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宣傳、基層法律服務、法律咨詢等功能,發揮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作用,健全村(居)法律顧問制度,加快推進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大力發展縣域公證法律服務,組織公證人員採取巡迴辦證、網上辦證、蹲點辦證等多種形式,深入基層開展公證咨詢和業務辦理。
Ⅳ 物業管理常規性公共服務 常規性公共服務出自哪個法律規定
摘要 1.綠化管理; 2.車輛道路管理; 3.環境衛生的管理; 4.公眾代辦性質的服務; 5.房屋設備、設施的管理; 6.房屋建築主體的管理及住宅裝修的日常監督; 7.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門做好住宅區內公共秩序維護和安全防範工作;
Ⅳ 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哪個單位牽頭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了「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我們加強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方向。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加強領導,構建全面覆蓋、布局合理的結構網路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進一步拓展和提升縣級法律服務功能,健全各鎮區法律服務的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和管理制度,在各村建立法律服務站,延伸法律服務觸角。目前,如東縣率先在213個村建起了法律服務站,由村(居、社區)政法專干任站長,村(居、社區)常年法律顧問任副站長,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村(居、社區)專職調解員、專職社工、普法志願者、村級聯防隊員和大學生村官共同參加,服務村(居、社區)群眾。為適應廣大群眾法律需求的新趨勢與新特點,法律服務網路要從以「建」為重點向「建、管、用」並重轉變,要在「管」和「用」上下功夫。推行點對點的服務,目前,該縣相繼為村配備法官並出示服務的范圍及聯系電話,提升服務的質效。在服務形式上,要從「傳統型」向「數字型、科技型」轉變。利用互聯網覆蓋廣泛的特點,加強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法律服務在線咨詢、網上化解矛盾糾紛等信息平台建設,使群眾享受到及時便利、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
2.整合資源,建立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的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面向基層、面向企業、面向群眾,堅持資源整合、協調並舉、運作有序。筆者認為要做好系統內縱向資源整合和系統外橫向部門聯動兩方面。比如,政法系統對內要建立健全法律宣傳、提供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工作網路,把法官、律師、公證員和普法志願者等隊伍有機地組織起來,發揮法律服務的獨特功能。其次,要對外善於橫向借力,政法系統要探索與信訪、工會、婦聯等部門的工作對接模式,共同促進公共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
3.注重培養,打造結構合理、專兼互補的人才隊伍注重挖掘和培養法律服務人才資源。一方面,提高專職法律服務人員素質,通過專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提高法律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指導和管理,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專業化法律服務機構,積極拓展知識產權、醫療、教育、資產重組等領域的業務,確保適應目前沿海開發、經濟轉型升級等復雜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法制宣傳、矛盾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如東縣有近百家的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在全縣各鎮村,為此,該縣著手對每編排演出一個法制文藝節目發放補貼200元,調動廣大文藝演出者的積極性,確保有演出就有法制節目,擴大法律宣傳的輻射效應。積極動員和組織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在職和離退休的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公證員等積極參加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發揮他們就近、人員情況熟悉的特點,隨時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問題,用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保障有力的供給模式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需要強有力的財政支撐,所需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要把公共法律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加大以法律援助、矛盾調處等為主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要為城鄉統籌服務,加大對基層法律服務的投入,制定傾斜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社區)專職從事法制宣傳、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的法律服務社工隊伍,實現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常態化、專業化。
Ⅵ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嗎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務職能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樹立依法辦事意識。執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員的首要職責。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識的主要渠道是學法。要完善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任職晉升人員法律知識考試和考核制度等,促進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律意識培育。
第二,要加強制度建設。要重點加強有關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強法規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確保法規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謹防單方面體現部門意志,謹防小范圍體現專家意見;還要健全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強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第三,要堅持科學決策。各級政府及其行政部門要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還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第四,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危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違法案件,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地方各級政府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杜絕選擇性執法;排除人情干擾,杜絕不公正執法;排除權力意識,杜絕粗暴執法。各級政府要著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2013-12-08 03:1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有話說
第五,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政務公開首先是信息公開。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包括辦事公開。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確保政府提供的服務公正。
第六,要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審計部門、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加強財政、預算、投資審計和各種專項審計,加強對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的監察和問責,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勤政建設。
Ⅶ 多少省公共法律服務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司法部自2017年8月下發《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至今,各級司回法行政機關在規劃設計答、設施配備、隊伍建設、規范運行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
截至2018年6月,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省(市)的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覆蓋率達100%;各省(區、市)均已建成熱線平台,各地均已建成省級法網。平台職能作用逐步發揮,其中中國法律服務網自試運行至今法律服務咨詢總量達20.5萬余次,智能咨詢15.4萬余次,知識問答咨詢量近4萬次,在線留言咨詢1萬余次,留言咨詢服務點贊率達92.6%。此外,平台建設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4個省份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22個省份納入民生工程、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為平台建設創造了良好政策氛圍。
Ⅷ 公共法律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三十條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應當加強資源整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充分發揮統籌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書報閱讀、影視觀賞、戲曲表演、普法教育、藝術普及、科學普及、廣播播送、互聯網上網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並根據其功能特點,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Ⅸ 公共服務類項目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包括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四方面內容。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十四條 本法所稱公共文化設施是指用於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建築物、場地和設備,主要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體育場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職工)書屋、公共閱報欄(屏)、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點等。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設施目錄及有關信息予以公布。
Ⅹ 法律服務的公共法律服務
公共法律服務是由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專眾合法權益,實現屬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具體包括: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目前,公共法律服務主要由各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12348法律咨詢熱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