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高博集團

馬鞍山高博集團

發布時間:2022-02-13 10:35:53

A.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差到不想說話,不給你回家,網紅食堂特貴,飯里有大肉蟲,食堂里版有大老鼠,學校講話權出爾反爾,宿舍天天停水 一停水就停一天,我室友天天晚上還要接兩桶水預備著,你要不做好停水準備,你第二天起來臉沒得洗,牙沒得刷,廁所還是壞的,學校是郊區中的山區,真的四面環山,交通超級不方便,出去搭車還要走半個小時,物價還特貴,真的想好別來這,合職都比這好,這里這的是最差選擇,來這里三天不到就瘋,五天不到就死,十天不到就要退學。真的我是過來人的經驗

B. 馬鞍山陽光學校怎麼樣

其實現在來的陽光挺好的了,真的自,走進校園,你才真的可以感受到的,老師都很負責任,學習氛圍也很好,累確實累,但是來這就是為了有好成績的,累點沒關系,而且伙食也改進了許多了,我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初一,真的可以感受到學校在改變。

C. 馬鞍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民歌
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220-589)就有當塗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當塗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塗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吟唱都屬於民歌范疇。清代當塗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五十多首《於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當塗民歌的最高藝術水平。

1949年以後,當塗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鼎盛階段。
當塗民歌語言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多樣,唱法獨特,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在田裡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馬鞍山的市花,在馬鞍山有廣泛的栽植。馬鞍山雨水較多,氣候溫和,適合桂花的生長,一般9月中旬至國慶期間,是桂花盛花期。

D.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4)馬鞍山高博集團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E. 馬鞍山有什麼特產

馬鞍山的特產

1、含山綠茶

全縣有茶園1000公頃,大都分布在昭關、蒼山兩處丘陵腹地。山上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終年雲霧繚繞,陽光漫射,茶、林相得益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形成含山茶葉獨特的自然品質。歷史名茶「昭關翠須」獲1992年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橫龍翠眉」茶以其香濃、味醇、色翠、形美,一舉獲得1996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含山縣正著手開發新型的綠色茶葉、有機茶葉,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更高需求。

2、含山大米

含山大米含山縣位於江淮之間,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水稻種植歷史久遠,土壤肥沃、水庫資源豐富。

「含山大米」原產地緊靠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轄全國生態鎮——陶廠鎮、運漕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大漁灘濕地,群山環抱,丘圩交錯,森林覆蓋率達40%,裕溪河、牛屯河穿境而過,生態環境優良,為發展優質稻米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含山縣農委大力推廣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水稻機插、秸稈粉碎還田、綠肥種植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水稻綠色生產技術,降低化學農葯和化學肥料的使用量。

3、運漕酒

運漕,古稱蓼花州,曾為安徽省含山縣首鎮,自東漢末年建鎮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明、清鼎盛時期,運漕有48道閘、72條巷,人口達1萬人之多,各類商號、牙行、作坊、店鋪、錢庄、當鋪、茶館等數百家,鋪面連襟,鱗次櫛比。

漕河上商船往來如梭,兩岸泊船綿延數里。街面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一派商貿繁榮景象。為我省古代江北八大商業重鎮之一。 漕河,蜿蜒數十公里,銜巢湖,達長江,為南北交通運輸的黃金水道。

4、巢湖白米蝦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曬干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巢湖蝦米經用熱水浸泡,燒豆腐、白菜或芹菜,風味獨特,皆成佳餚。

我國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巢湖白米蝦卻不然,燒熟也不變紅,渾身依然白色。傳說古巢州腥穢不堪,魚蝦水族也遭污染而混濁。

5、含眉綠茶

含眉綠茶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綠茶,憑借獨特的色、香、味、形、韻被評定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馬鞍山「含眉」綠茶生長於雲霧繚繞、溪水環山而流的含山縣清溪鎮長山大壟,漫山遍野、綠油油的千畝有機茶園,茶香沁人心脾

F. 郭富城扮演高博集團少爺 是哪部電影

中文名
千 面 天 王
外文名
Millionaire cop
導 演
張乾文
編 劇
陳國新
製片人
王晶
類 型
喜劇
主 演
郭富城,張曼玉,邱淑貞,吳孟達,溫兆倫,苑瓊丹
片 長
91分鍾
上映時間
1993年01月01日

G. 我家住在馬鞍上當塗縣年陡鄉竹塘村的 靠大荒田邊 我們這真在搞拆遷 馬鞍山來拆的 我想問問拆遷價格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介於南京與蕪湖之間,地處長三角城市群頂端,與江蘇江寧、高淳、溧水3縣(區)接壤,與江蘇邊界線總長度為126.9公里,擁有長江岸線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邊縣。全縣總面積1346平方公里,總人口64.5萬,轄10鎮4鄉。

區位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皖贛鐵路、205國道、314省道和馬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4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兩座機場即南京祿口機場和蕪湖灣里機場,縣城8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6座長江大橋(其中馬鞍山長江大橋即將建設),水、陸、空交通運輸十分快捷。

自然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65萬畝,水面47萬畝,屬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糧棉生產大縣。當塗的石臼湖大閘蟹,金腳紅毛,青背白臍,體大肉嫩,黃多油厚,味道鮮美,久負盛名。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探明有開采價值的金、銀、銅、錫、鐵等礦產共20多種,鐵的儲量為華東之最。

產業基礎較好。基本形成五大產業集群,以博望刃模具和機床製造為主體的機械製造業;以長江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壓延業;以黃池食品為主體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海獅巾被為主體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江蘇紅太陽集團、浙江盾安集團等大項目落戶當塗,形成了醫葯化工等新的產業板塊。

文化積淀深厚。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時,當塗就已建縣,初名丹陽。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定名當塗。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絕佳之地,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游歷當塗,留下《望天門山》等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後葬於當塗青山腳下。

近年來,當塗縣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強縣富民」這一主題,積極實施「結構大調整,對外大開放,環境大改造」三大戰略,以工業化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全力以赴發展民營經濟,全力以赴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全力以赴辦好工業園區,全縣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態勢。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位居安徽經濟十強縣前列。各項社會事業同步發展,評為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安徽省首座國家衛生縣城、全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連續三次獲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塗上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東向發展、全民創業、城鄉統籌戰略,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載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結構轉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抓手,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居民整體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標桿,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城鎮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友好的新格局,推進當塗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概況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東岸,介於南京、蕪湖之間,緊倚並隸屬於鋼城馬鞍山。總面積1385平方千米(簡冊)/1346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2004年)。<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縣人民政府駐姑孰鎮,郵編:243100。代碼:340521。區號:0555。拼音:Dangtu Xian。<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境內河網密布,溝渠縱橫。

行政區劃
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丹陽鎮、博望鎮、新市鎮、大隴鄉、年陡鄉、江心鄉、湖陽鄉。<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歷史沿革
本漢縣,屬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塗山。據《元和郡縣志》:「以塗山為邑,故以名焉。」晉成帝時,以江北當塗流民紛紛渡江南下,乃於江南僑立當塗縣。隋移今治,沿用僑置縣名。
鏈接:「宋至1987年行政區劃」
?年,當塗縣轄10個鎮、15個鄉:城關鎮、黃池鎮、烏溪鎮、丹陽鎮、博望鎮、銀塘鎮、薛津鎮、護河鎮、新市鎮、龍山橋鎮、馬橋鄉、新豐鄉、太白鄉、湖陽鄉、大隴鄉、新博鄉、新橋鄉、年陡鄉、查灣鄉、江心鄉、黃山鄉、圍屏鄉、塘南鄉、亭頭鄉、石橋鄉

2000年,當塗縣轄14個鎮、1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9340人,其中: 城關鎮 68982 黃池鎮 20645 烏溪鎮 23261 馬橋鎮 19026 石橋鎮 24981 塘南鎮 30466 護河鎮 30603 薛津鎮 26578 丹陽鎮 25836 新市鎮 33492 博望鎮 47140 新博鎮 32947 龍山橋鎮 17703 銀塘鎮 11922 亭頭鄉 27317 大隴鄉 16107 新豐鄉 11972 太白鄉 12035 圍屏鄉 18579 新橋鄉 29228 年姥鄉 14025 查灣鄉 18438 湖陽鄉 26867 江心鄉 24342 黃山鄉 16848 <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2004年1月,撤銷11個鎮和8個鄉,新建7個鎮和2個鄉,保留4個鎮和2個鄉。(安徽省民政廳民地字[2004]5號批復)(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馬政秘[2004]3號2004年1月8日批復)
一、將原城關鎮、圍屏鄉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黃山村、竹山村、五聯村、章塘村以及原新橋鄉的蓮雲村、金塔村、寶塔村合並,設立姑孰鎮。調整後的姑孰鎮轄10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面積113.94平方千米,人口10.81萬人,鎮政府駐姑孰鎮南營路。
二、將原黃池鎮、亭頭鄉整建制合並,設立黃池鎮。調整後的黃池鎮轄2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5.06萬人,鎮政府駐黃池。
三、將原石橋鎮、馬橋鎮整建制合並,設立石橋鎮。調整後的石橋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89.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鎮政府駐石橋。
四、將原丹陽鎮、薛津鎮整建制合並,設立丹陽鎮。調整後的丹陽鎮轄3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面積126.96平方千米,人口5.67萬人,鎮政府駐丹陽。
五、將原博望鎮、新博鎮整建制合並,設立博望鎮。調整後的博望鎮轄3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8.45萬人,鎮政府駐博望。
六、將原龍山橋鎮、太白鄉整建制和新橋鄉的燈塔村、塗山村、永興村、花元村、程橋村、安民村、寧西村、寧興村、秦河村、塔橋村、長溝村、新橋村、金塗居委會合並,設立太白鎮。調整後的太白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112 平方千米,人口5.09萬人,鎮政府駐龍山橋。
七、將原銀塘鎮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金山村、卸巷村、寶慶村、石船村、陳家村合並,設立銀塘鎮。調整後的銀塘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面積53.12平方千米,人口2.36萬人,鎮政府駐銀塘。
八、將原大隴鄉、新豐鄉整建制合並,設立大隴鄉。調整後的大隴鄉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面積59.6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鄉政府駐大隴。
九、將原年陡鄉、查灣鄉整建制合並,設立年陡鄉。調整後的年陡鄉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3.01萬人,鄉政府駐年陡。
十、保留塘南、新市、護河、烏溪4鎮和江心、湖陽2鄉。
2004年,將當塗縣的銀塘鎮劃入馬鞍山市雨山區。2004年底,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

鄉鎮簡介

資料
(以下宋朝至1987年行政區劃資料摘自《當塗縣志》)
宋元豐三年(1080),全縣轄14鄉6鎮。史籍記載的有6鎮,即採石鎮、慈湖鎮、黃池鎮、青游鎮、丹陽鎮和薛店鎮。
元設都、圖,全縣置31都,其所轄圖及分布情況不詳。
明嘉靖十年(1531),全縣設14鄉、5鎮、13市,115社。石城鄉在縣東北,轄知欽、欽化,寺南、寺北、黎西、黎東、武林、林西、塘南、塘北、白貯、戴佇、抄陂、故竹、故城15社。延福鄉在縣南20千米,轄薛和、劉村、來定、廣德、長林、茅港、通泰、招西、崇平、鍾基、塾和、寧東12社。姑孰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泥南、石鳳、清河、呂橋、華塘、福定、管側、花城8社。黃池鄉在縣東35千米,轄洞陽、下平、祈香、白東、白西、咸義、范頭、義同、傅南、朱村、關義1l社。化洽鄉在縣北7.5千米,轄青游、陽湖、荻里、夏西、夏北、交西、家山、塘里、安高、胡頭10社。慈湖鄉在縣北25千米,轄閘南、市西、葛陽、河湖、合興、竹山、昇平7社。歸善鄉在縣東南10千米,轄尊宿、同德、同東、忠義、安高、崇教、郁山7社。令望鄉在縣東北30千米,轄新城、芮東、文義、前村、招西、徐南6社。積善鄉在縣東南30千米,轄義和、積善、湖頭、葛灣、釜北、上通、上南、上北8社。永保鄉在縣東35千米,轄永保、上武、馬務、元極、招賢、奉上6社。貴游鄉在縣東35千米,轄木南、木陳、赤東、新正、令於、石西6社。白鹿鄉在縣東45千米,轄富平、平陂、旱陽、慈孝、河涉5社。多福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新村、南柘、釜南、保城、永豐、常南、常北,興國8社。湖陽鄉在縣東南35千米,轄中北、長南、大北、小南、大南、武山6社。採石鎮在化洽鄉,黃池鎮在姑孰鄉,大信鎮在延福鄉,丹陽鎮在令望鄉,慈湖鎮在慈湖鄉;薛店市在黃池鄉,新豐市、褚橋市在永保鄉,博望市在白鹿鄉,江口市、黃山市在石城鄉,十里市在延福鄉,觀頭橋市、青游市在化洽鄉,三湖市在貴游鄉,清溝市在多福鄉,新造橋市在延福鄉,青山市在姑孰鄉。
清康熙十二年(1673),轄14鄉、14鎮,9市、115社。鄉社沿明制,鎮市調整為:丹陽鎮、黃池鎮、採石鎮、慈湖鎮、大信鎮、薛鎮、博望鎮、新市鎮、塌橋鎮、烏溪鎮、塘溝鎮、青山鎮、亭頭鎮、花津鎮;褚橋市、十里市,雲居市、江口市、黃山市、灌渡橋市、青游市、新溝市、三湖市。
清宣統二年(1910)7月,推行區域自治,全縣劃為9個自治區,設4鎮3鄉8個自治公所。第一區,城區自治公所設城關府學宮;第二區,北鎮區自治公所,設採石鎮,第三區,北鄉區自治公所,設慈湖鎮;第四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薛鎮;第五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博望;第六、七區,東南鎮自治公所,設塘南閣;第八區,南鄉區自治公所,設年陡門;第九區,西南區自治公所,設埭橋。4鎮為北鎮(採石),東鎮(薛鎮),東鎮(博望),東南鎮(塘南閣)。3鄉即北鄉(慈湖),南鄉(年陡),西南鄉(埭橋)。
民國初年,縣境行政區劃仍襲清制,設9個自治區。民國19年(1930),改編為10區、264鄉、26鎮。
第一區轄崇教、陽德、承流、來賓4鎮及源清、建德、廣安、來清、焦迎、熙寧、張村、保儀、省庄、周家上鄉、周家下鄉、新城、三馬、中鄉、行春、紫林、龍來、永興、圓通、山前、大成、三馬下鄉、江心洲第一、二、三、四鄉等26鄉。區公所設城內。
第二區轄採石南、北2鎮及五福、耕讀、石船、開化、武林、竹林、廣寧、新鄉、竹三、三泉、金山、茗塘、嘉禾、落星、伏賢、益群、福全、殷管、盛稼、永寧、西村、三全、濱江、普育、新育等25鄉。區公所設採石。
第三區轄慈湖、霍里2鎮及蛟山、鍾期、甸門、西堡、玉桌、鄭家、昭明、緣興、宋庄、農姥、巷口、上埠、樂安、高廟、湯甸、杜塘、陶村、濮塘、積善、歸善、獨山、陶泉、馬陳、大廟、馮楊、板山、中溪、前村、合羅等29鄉。區公所設霍里。
第四區轄章漢橋、洞陽、薛鎮、關脈巷、護駕墩、花津6鎮及龍泉、八團、聯合、四團、廣福、新圩、八卦、黃土、寺前、白墩、黃墩、故竹、故城、石城、鳳嶺、禮義、東德、龍山、靈墟、接澗、圍屏、感義、保成、山南、塘圩、樂善、陶鴨、魯益、谷隴、廟甸、東陳、尼坡、永寧、白山、太白等35鄉。區公所設薛鎮。
第五區轄東西博望、新市、塘溝4鎮及橫陽、橫麓、橫南、松端、長樂、東溪、南溪、麗泉、秀水、貴游、沙埂、湖西、長流嘴、六團、彭塘、澄心,東七姓、唐宅、馬武、黃梅、新安、文教、三合、彰教、東海、社北等26鄉。區公所設博望。
第六區轄竹園、普通、沛儉、低場、民智、萬壽、洪靈、永興、廣仁、廣福、廣壽、角里、延福、塘南、明義、靜居、觀成、民德、明新、清寧、中流、大成、下興東、下興西、公安、新義、廣祿、昭明等28鄉。區公所設塘南閣。
第七區轄黃池、烏溪、亭頭3鎮及上廣濟東、上廣濟西、下廣濟東、下廣濟西、福定南、福定北、貴國、沛國、上興國前、上興國後、保城、永豐、新義、北廣濟前、北廣濟後、永寧、南子、籍太、義城、洪潭、柘林、金成、三星等23鄉。區公所設亭頭。
第八區轄公安、官陡、嚴陡3鎮及常稔、常稔南、常稔中、三年、長年、荷池、常稔北、釣魚、新常稔、後梅塘、高塘、上壩塘、中壩塘、下壩塘、安東、齊石、十年、樓雲、常嶺、和平、福成、龍山、前梅塘、施政、上太倉、中新、下太倉、務農、太和等29鄉。區公所設查家灣。
第九區轄大橋鎮及寧國南、寧國北、阜民東、阜民南、阜民北、新黃、道陽東、道陽西、港東、塔橋、連蒲、保順、永新、五圍、大信、萬春、四褐、桐城、青堰南、青堰中、青堰北、界牌、大盛、慈雲等24鄉。區公所設大橋。
第十區轄丹陽鎮及古楊、臨溪、河東、東寧、山口、啟明、文祥、近保、和風、風台、永福、德洽、河西、常豐、清雲、西賢、凈樂、北固,惠平等19鄉。區公所設丹陽。
民國23年(1934)推行保甲制,全縣編組為123聯保、555保、5448甲。同年,奉令擴大區政、將原10個區合並為5個區。即原第一、四兩區並作第一區,區署設城關;第二、三兩區並作第二區,區署設採石;第八、九兩區並作第三區,區署設大橋;第六、七兩區並作第四區,區署設馬橋;第五、十兩區並作第五區,區署設丹陽。
民國25年(1936),全縣設5區、20鄉鎮、476保、5547甲。翌年,又將20鄉鎮劃作62鄉鎮。
抗日戰爭時期,縣境曾先後建有3個政權,並按各自控制的范圍施政。
民國27年(1938)9月,國民縣政府在大官圩恢復。由於原第一區所轄區域大都淪陷,乃重設5區、25鄉鎮、314保。第一區(城區),區署設護駕墩附近邰徐村,轄城關鎮、江心鄉、護河鄉、河南鄉、薛津鄉;第二區(採石區),區署設落星,轄黃山鄉、佳馮鄉、聚賢鄉;第三區(查家灣區),區署設查家灣,轄年陡鄉,常壩鄉;第四區(大公圩區),區署設蘆柴庵,轄黃池鄉,烏溪鄉、亭頭鄉、濟國鄉、塘南鄉、伏龍鄉、廣星鄉、福貴鄉、馬橋鄉、大隴鄉;第五區(博望區),區署設博望,轄博望鄉、丹陽鄉、新市鄉、圍屏鄉、湖陽鄉。民國28年下半年,日軍大規模進犯大公圩和薛丹博地區,抗日游擊斗爭轉入地下,活動區域也縮小到4區17鄉。民國30年7月,國民縣政府奉命整編區鄉,全縣設4區、25鄉鎮、346保。聚賢區區署設福興鄉,轄霍里鎮和福興、濮塘2鄉,共39保;查家灣區區署設查家灣,轄查灣、壩塘、樓雲3鄉,共43保;大公圩區區署設廣義鄉,轄廣義、戶星、亭頭、福貴、濟國、勝利、大隴、塘南、公安、淳化、太平、廣寧、福龍14鄉,·共173保;沙埂區區署設沙埂村,轄四合、博望、新市、湖陽、丹陽5鄉,共59保。
民國32年(1943)冬,新四軍在江寧、當塗、溧水3縣邊區建立橫山縣,下設谷里、雲台、亭山、銅山、明覺、博望6個區和1個山西辦事處(范圍包括朱門、陸郎、濮塘、霍里等地區)。新市、丹陽、祿口、陶吳、湖陽、薛鎮亦一度劃入游擊區。
民國29(1940)年,汪偽縣政權將當塗淪陷區劃分為16鄉、11鎮。16鄉為竹山鄉、益全鄉、盛管鄉、落星鄉、西全鄉、江心鄉、霍里鄉、杜塘鄉、藏漢鄉、耕寧鄉、新禾鄉、洞陽鄉、訪賢鄉、廣義鄉、廣芮鄉、濱江鄉11l鎮為薛鎮、新市鎮、丹陽鎮、博望鎮、採石鎮、大橋鎮、烏溪鎮、黃池鎮、馬家橋鎮、查家灣鎮、塘南閣鎮。嗣後,又在全縣虛設10區、60鄉鎮、540保、5 510甲。民國34年1月,又改10區為4區,即薛津區、採石區、大橋區、博望區。原城區改為姑溪鎮。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縣政府遷回縣城,同年撤銷區建制,劃全縣為44鄉鎮、448保、4 835甲。翌年又將44鄉鎮縮編為姑溪、採石2鎮和聚賢、黃山、湖陽、薛津、黃池、公安、河南、濟國、塘南、石福、靈應、霍里、新市、江心、樓雲、丹陽、博望、烏溪、新塌、圍屏、大橋、馬橋、亭頭、常壩、慈湖、佳馮、護河、永寧等28鄉,共321保、4038甲。民國37年1月,縣政府奉令在縣境增設4個聯防區,共轄30鄉鎮、327保、4264甲。採石聯防區轄採石、霍里、慈湖、黃山、永寧、佳馮、聚賢、江心等8個鄉鎮,共86保。大橋聯防區轄姑溪、河南、新塌、大橋、樓雲、常壩等6個鄉鎮,共68保。大公圩聯防區轄護河、石福、公安、亭頭、馬橋、塘南、烏溪、濟國、黃池、靈應等10鄉,共101保。博望聯防區轄新市、薛津、丹陽、湖陽、博望、圍屏等6鄉,共72保。
民國38年(1949)4月縣境解放。8月,析當塗縣城置當塗市,市區劃15保、148甲;縣轄4個區、30鄉(鎮)、302保、3663甲。
1950年廢保甲制,建立行政村。同時撤銷30個鄉鎮,改設馬橋、塘南、湖陽、薛津、霍里、黃池、大橋、博望、採石、護河、年陡、新市、慈湖等13個區,共轄行政村303個。同年5月廢市入縣,增設第一區11個街道,馬橋區改為亭頭區,余不變。同年8月又劃成325個行政村(含城區11個街道)。
1952年4月,撤銷行政村,恢復鄉(鎮)建置,將325個行政村劃並為136鄉(鎮)。1953年11月,為便於對船民管理,建立當塗港(鄉級),隸屬市區。1954年2月,析慈湖鄉金家莊,設馬鞍山鎮(區級);同年12月,建立湖陽鄉。是年,全縣共設15區、137鄉、鎮(港)。
1955年1月,析慈湖鄉、向山鎮、馬鞍山鎮設立馬鞍山礦區。同年12月,又將全縣15個區劃並為9個區,共49個鄉、鎮(港)。市區轄建設鎮、光明鎮、當塗港;黃池區轄保城鄉、福社鄉、興永鄉、塘南鄉、馬橋鄉、三福鄉、黃池鎮;護河區轄清潭鄉、石橋鄉、新豐鄉;大橋區轄金塗鄉、三鎮鄉、龍山鄉、永橋鄉、釣魚鄉、常嶺鄉、大橋鄉,博望區轄新博鄉、博望鄉、和平鄉、大溪鄉、澄心鄉、山河鄉;薛津區轄關馬鄉、四合鄉、龍團鄉、薛鎮鄉、藏漢鄉、丹陽鎮;霍里區轄霍里鄉、祠林鄉、濮塘鄉、尚鍾鄉、馮楊鄉;採石區轄江心鄉、金山鄉、小橋鄉、寶慶鄉、雨山鄉、採石鎮;馬鞍山礦區轄慈湖鄉、向山鎮、馬鞍山鎮;縣直屬鄉為中閘鄉、湖陽鄉和青山鄉。
1956年8月,馬鞍山礦區劃出,成立馬鞍山市籌備處。市區撤銷,成立城關鎮。原市區所轄光明鎮、建設鎮改為街道辦事處。同年11月,馬鞍山鎮、採石鎮、向山鎮、慈湖鄉正式劃歸馬鞍山市。
1957年,全縣劃為4區、39鄉(鎮),其中區轄21鄉(鎮),縣直屬18鄉(鎮)。黃池區轄保城、福興、興永、塘南、馬橋、三福6鄉和黃池鎮;護河區轄清潭、石橋、新豐3鄉;博望區轄博望、新博、和平、澄心、山河5鄉;薛津區轄四合、龍團、薛鎮、丹陽、藏漢、關馬5鄉和丹陽鎮;縣直屬鄉(鎮)有城關鎮和湖陽、中閘、青山、尚鍾、濮塘、霍里、馮楊、寶慶、江心、小橋、金山、金塗、三鎮、大橋、釣魚、常嶺和永橋等17鄉。
1958年3月,縣直屬尚鍾、馮楊、濮塘、霍里等4個鄉劃歸馬鞍山市。8月,撤區並鄉,全縣35個鄉(鎮)合並為城關鎮及新橋、鍾山、大橋、大公圩、湖陽、博望、丹陽、薛津、寶慶、江心共11個鄉(鎮)。同年10月,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共改組成立10個人民公社。原城關鎮為火箭人民公社,鍾山鄉為鍾山人民公社,大公圩鄉為原子人民公社,新橋為鋼鐵人民公社,湖陽鄉為紅旗人民公社,博望鄉為東風人民公社,薛津鄉為衛星人民公社,寶慶鄉為寶慶人民公社,江心鄉為長江人民公社,丹陽鄉為光芒人民公社,共轄生產大隊120個。11月大橋鄉劃歸蕪湖市。1959年1月,公社名稱又全部改以原鄉鎮名稱命名。
1962年1月,根據中央《關於改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精神,社隊規模普遍縮小,全縣析為34個公社,303個大隊,3 874個生產隊,並增設6個區。大公圩區轄中閘、馬橋、黃池、烏溪、塘南、石橋、大隴、護河、青山共9個公社;新橋區轄新橋、金塗、年陡、查灣、龍山橋等5個公社;黃山區轄寶慶、銀塘和姑溪3個公社;博望區轄博望、和平、沙埂、新博等4個公社;丹陽區轄丹陽、山河、新市、澄心等4個公社;薛津區轄藏漢、圍屏、龍山、薛鎮、關馬等5個公社;江心公社、湖陽公社、丹陽湖(漁業)公社和城市公社為縣直屬公社。
1963年4月,黃山區撤銷,所轄寶慶、銀塘、姑溪3個公社改為縣直屬公社。5月,析塘南公社為塘南、興永2個公社;析大隴公社為大隴、新豐2個公社;9月,沙埂公社改名安南公社。
1964年4月,大橋公社劃歸縣轄,為縣直屬公社。1965年9月,恢復城關鎮建制,全縣劃為5個區、1個鎮、36個公社、316個大隊(含6個居委會)、4 019個生產隊。同年12月,撤銷大公圩區,改設黃池、護河和大隴3個區;撤銷中閘公社,改設亭頭、西河2個公社;析黃池公社為黃池、福山2個公社;析石橋公社為石橋、起隴2個公社,析青山公社為青山、河東2個公社;析護河公社為護河、光明2個公社。全縣共設7個區、42個公社。
1968年12月,撤銷薛津區,所轄薛鎮、關馬、藏漢、龍山、圍屏5個公社,並為薛津公社。1969年2月,撤銷丹陽湖(漁業)公社,將所轄6個專業漁業大隊分別並入湖陽、大隴、薛津、姑溪和博望5個公社。同年3隻,撤區並社,又將全縣37個公社320個大隊並為19個公社,280個生產大隊。
1970年12月,析薛津公社為薛津、圍屏、關馬、龍山4個公社;析丹陽公社為丹陽、新市2個公社;析博望公社為博望、新博2個公社;析新橋公社為新橋、龍山橋2個公社;析青山公社為青山、河東2個公社;析黃山公社為黃山、銀塘、姑溪3個公社,析大隴公社為大隴、新豐2個公社。1971年12月,又析亭頭公社為亭頭、西河2個公社,析年陡公社為年陡、查灣2個公社。1974年l0月,析塘南公社為塘南、興永2個公社。至此,全縣共劃成32個公社和321個生產大隊、3755個生產隊。1982年3月,河東公社更名為太白公社。
1983年7月,當塗縣劃屬馬鞍山市,原縣轄大橋公社劃屬蕪湖市。
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鎮)建置。原31個公社改為31個鄉生產大隊同時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自然村。
1985年11月,撤銷姑溪鄉。析圍屏鄉松塘、藏漢、甑山、石山、寺山5個行政村和關馬鄉五村,姑溪鄉白佇村共7個行政村建立藏漢鄉。原姑溪鄉凌雲、行陳、五星、坨塘、小橋、武林、焦家及姑溪漁業8個行政村劃屬城關鎮管轄。全縣共設城關、黃池、烏溪、博望、丹陽、龍山橋、銀塘7個建制鎮和馬橋、石橋、亭頭、西河、大隴、新豐、塘南、興永、護河、青山、太白、薛津、圍屏、關馬、龍山、新市、新博、新橋、年陡、查灣、湖陽、江心、黃山、藏漢等24個鄉,轄306個行政村,13個居民委員會和3 894個自然村。
1987年2月,龍山鄉更名龍泉鄉。3月,護河鄉改為護河建制鎮。1989年9月,薛津鄉改為薛津建制鎮。

H.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啊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簡介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安徽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84年,2008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在安徽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獨立設置為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校園鳥瞰學院位於馬鞍山市新城東區大學城內,距南京市僅45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十分豐富的教育資源。校園佔地331畝,校舍建築面積9.3
萬平方米,擁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00餘萬元,擁有設施先進的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標準的塑膠跑道足球場以及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教學運動設施,
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16.5萬冊,電子圖書90萬冊,體育設施較為完備,2008年我院生均辦學綜合指標遠遠超過國家辦學標准。現有各類校內實驗實訓室
26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20個,有電子商務、財會、國際商務單證員等職業技能鑒定站3個,是長三角緊缺人才培訓基地會員單位和馬鞍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設有自動化系、計算機系、經濟管理系、外語系等四系和基礎部,有 15個專業,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
省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目前有在校生近3000人,在職教職工190人,其中專任教師158人,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42人,雙師型教師65
人,博碩士學歷教師103人。長期聘請兼職教授、高工38人。近三年學院教師主編或參編的公開出版教材26本,主持或參加各級科學研究項目或課題27項
(其中省級以上6項),先後為市有關部門和企業提供科研服務7項,取得了良好效果,公開發表論文151篇。
校園一角●教學改革
學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全省高職院校中率先探索實施學分制改革,目前專業選修課開設達到156門,公共選修課開設達到55門,《中國教育報》2006年曾作過專題報道。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歷年來學院專升本率均達到60%以上,多年來我院英語A類三級統考成績、計算機二級考試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畢業生雙證書率達到95%以上,在2009年安徽省第三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13人參賽3人獲二等獎,7人獲三等獎;在2009年安徽省專升本考試中我院達線率100%,錄取率為95.3%。
●合作辦學
現所有專業均建立有自己的校外實踐基地,尤其是與上海寶冶、上海寶鋼梅山集團、上海張江動漫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實行「1+2」、「2+1」訂單式培養和合作開發課程,取得顯著成效。建築工程管理專業2001年以來已與上海寶冶合作培養出560餘名學生,這些學生深受社會的認可和歡迎,其中大部分直接被合作企業錄用。機電一體化專業和電氣自動化專業2006年開始與上海寶鋼梅山集團實行訂單式培養,目前已有90餘名學生直接在梅鋼就業。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2007
年開始與上海張江動漫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深層次合作,企業不僅長期派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來學院教學,還積極參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習工作的安排。在
校際合作方面,積極加強對外交流,自2000年以來,學院一直依託安徽工業大學辦學,充分享受安徽工業大學的各種教學資源,得到安徽工業大學的精心指導與
關懷,形成了嚴謹的、規范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與注重內涵、質量、品牌、特色的辦學理念;2008年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結為友好學校;與常州技師學院邁
出實質性合作步伐,目前07數控128名學生開始到該基地進行為期2個月的實習實訓;與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多方面進行交流合作,積極參加該學院組
建的江淮工程職教集團,並成為常務理事。學院積極謀求中外合作辦學,先後與愛爾蘭卡洛理工大學、新加坡計算機學院、美國國家技術學院和墨西哥特拉內潘特拉
市理工學院建立了校際聯系,初步構建了專家、學者和學生交流機制。
●助困體系
學院建立了完善的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勤工助學
金以及特困生學費減免為一體的資助體系,近五年來,學院幫助學生申請助學貸款262多萬元,國家獎學金、助學金175萬元,學院用於助困的金額達300多
萬元。學院現設有國家獎學金8000元/人,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人,助學金1000-3000元/人,並設有院內特等獎學金2000元、一等獎學
金1000元、二等獎學金600元、三等獎學金300元以及單項學金獎等,獲獎學生佔在校生的40%以上。
●招生就業
學院堅持多
渠道、多層次地完善畢業生就業網路,近幾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8%左右,專業對口率均在80%以上,畢業生絕大部分進入長三角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大型
企事業單位工作,多次榮獲安徽工業大學「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院第一志願率、報到率、新生錄取分數線連續多年居於全省同類院校前列。學院25年來的
辦學成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2007年12月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在對學院實地考察評估後,給予高度贊譽,並在省高校設置評審會上全票通過,一
致同意在安徽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獨立設置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2006、2007年新生錄取分數線均超過安徽省本科(三本)錄取分數線10至
20分,2008年學院剛剛獨立設置,招生實際錄取分數線平均超過省一專錄取控制線4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院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的高職辦學之路,堅持穩定規模、深化內涵、提升質量、鑄造品牌,形成特色,為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高博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