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區服務的內容包括哪些
社區服務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
1、計生(對口單位為計生局,負責計劃生育、實住人口登記);
2、民政(對口單位為民政局,負責高齡補助、低保、殘疾人救助、留守兒童、傷殘退役軍人等);
3、衛生(對口單位為愛衛辦,主要負責管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衛生);
4、勞動保障(對口單位為就業局、社保局,主要為負責4050人員補助、五七工、新農合的辦理並提供合法就業崗位);
5、醫保(對口單位為醫保局,社保局,主要負責辦理病退、醫療救助和社區醫保的繳費);
6、黨建宣傳(對口單位為組織部、宣傳部,主要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優秀居民入黨、管理退休黨員並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
7、綜治(對口單位為安監局、消防隊、信訪局,負責排查管區內居民安全隱患和安全生產隱患,有居民上訪需配合信訪部門摸底,了解情況);
8、統計(對口單位為統計局,負責摸底社區內各類統計工作如商鋪、華僑、健身場所、教育機構等);
9、武裝(對口單位為武裝部,主要負責招募民兵預備隊及每年的徵兵工作)。
拓展資料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隨著我國經濟成份、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和就業形式的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社區居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群眾的多方面需要給社區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有利於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體現政府的施政宗旨;有利於擴大就業、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有利於不斷滿足居民群眾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貳』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目前,公共服務這一措詞已被相當廣泛地使用,但是,對什麼是公共服務,卻有不同的見解,在很多情況下是含糊不清的,而概念上的混亂又助長了實踐中的混亂。
公共服務與公共管理
所有涉及到國家管理的行為與活動都在公共管理的涵蓋之內。公共服務管理屬於公共管理的組成部分。但公共服務管理與公共行政管理是不同的,是兩種不同性質與形式的公共管理。例如,對公辦教育或公立學校的管理屬於公共服務管理,但政府對教育的執法與行政管理則屬於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服務與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
這四項職能都是國家應承擔的,都屬於由公職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在廣義上,可以將公職人員使用公共權力與資源所從事的各項工作都看作是公共服務。當國家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主權基礎之上的時候,國傢具有公共性質,國家存在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全體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國家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國家體系中的所有機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在這些機構中任職的人們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在中國,這意味著在人大、法院、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國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但是,對公共服務的概念只有作狹義、具體和明確的界定才能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上具有實質性意義,即提供公共服務是國家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並且可與政府或國家的其他職能相區分。也就是說,公共服務只是同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相並列的國家的又一項職能。
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筆者的研究所採用的公共服務的概念是狹義的,即能夠滿足公民直接需求的由國家介入的服務活動,如教育、醫療保健、社會保障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公共服務的類別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叄』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肆』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社區公共服務系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與查詢、網上參保和申報、信訪投訴、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等社會化服務的信息系統。
『伍』 社區服務包括什麼
1、承擔政府職能的一些職能服務,比如計劃生育方面的《生育服務證》、社回會保障方面的個人答社保、醫保的購買,民政方面的老年證的申辦,勞動保障方面的求職登記、就業培訓等等。
2、公共服務,比如關愛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等特殊群體,提供一些健康服務、康復服務、青少年法制宣傳等等。
3、文體活動的組織,按照「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安排」的原則,定期給轄區居民組織各類文體活動,通過服務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以及對社區的認同感,達到居民的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4、黨組織的服務,社區作為基層組織堡壘,其服務職能很重要。
『陸』 社區服務類具體包括哪些項目
1、為老服務。開辦各種類型的老年大學,開展各種有利於老年健康的文體活動,興辦社會福利機構,如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婚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務,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提供各種服務項目。
2、社會保障服務。對社區低收人家庭,根據國家政策提供社會保障和救助,落實低保政策。建立再就業基地,加強職業中介等千方百計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
3、優撫服務。主要協助政府落實優撫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開展擁軍優屬服務,為軍人家屬和傷殘人員的生活提供方便。
4、為殘疾人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安置服務,醫療康復服務,基本生活服務及婚介服務。
5、安全防範服務。社區居委會可以根據需要建造社區安全防範設施,如電子防盜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等。在社區可以 成立由社區志願者組成的治安巡邏隊。
(6)社區公共服務包括擴展閱讀:
城市化推進與社區服務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1、社會服務是城市化的必然產物,社會服務水平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體現。
由農村社會轉變為城市社會,對這一轉型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調整,不管是組織機構還是管理模式都與農村管理有較明顯的差異。在社會公共服務的管理上,必須向城市的標准靠攏,社區服務的供給不管在層次上還是規模上都大大提高。
2、社會服務將積極推動現代城市建設。
城市社區已成為現代城市應對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樣,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也必須通過社區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廣泛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社區服務在本質上是社會保障的延伸,完善的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將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任務艱巨、矛盾紛繁復雜。
企業兼並、破產清算、壓縮產能直接帶來的就業挑戰,社區失業人員增加,下崗和內退人員增加,很多居民由單位人變成了社區人,社區對他們提供盡可能的關心和服務,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
社區是現代城市的一個最基本的細胞,是人們相助守望、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社區醫療、社區救助、社區康復、社區老人福利、社區兒童福利等,無一不與社區居民息息相關。
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宗旨,實實在在做好這些服務,逐步實現社區居民老有所養、幼有所託、殘有所助、貧有所濟、孤有所撫、難有所幫、需有所應,將大大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柒』 社區公共服務人員的具體職能有哪些
社區公共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貧困居民、老年人、殘疾人、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為服務重點。主要職責:
1、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負責人力資源動態管理;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辦理就業登記和失業登記等事務;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服務;負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異動和信息錄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參保登記;開展勞動保障政策、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協助做好信訪、監察工作。
2、社區社會救助服務。負責轄區內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認定、醫療救助、精神病葯物救助、五保供養、救災救濟、慈善、臨時救助等各類社會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3、社區計生服務。組織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生殖保健等方面宣傳和服務活動;掌握社區育齡人員(含流動人口)婚育情況;協助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為社區育齡人員提供《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計劃生育證明的核查和發放服務。
4、社區住房保障服務。負責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對所轄社區住房保障對象的申報初審、調查核實、年度復審以及租賃住房補貼發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狀況摸底調查、申報登記、信息統計和住房檔案建立等工作。
(7)社區公共服務包括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數字社區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捌』 社區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1)為老服務。開辦各種類型的老年大學,開展各種有利於老年健康的文體活動,興辦社會福利機構,如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婚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務,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提供各種服務項目。
(2)社會保障服務。對社區低收人家庭,根據國家政策提供社會保障和救助,落實低保政策。建立再就業基地,加強職業中介等千方百計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
(3)優撫服務。主要協助政府落實優撫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開展擁軍優屬服務,為軍人家屬和傷殘人員的生活提供方便。
(4)為殘疾人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安置服務,醫療康復服務,基本生活服務及婚介服務。
(5)安全防範服務。社區居委會可以根據需要建造社區安全防範設施,如電子防盜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等。在社區可以 成立由社區志願者組成的治安巡邏隊。
(8)社區公共服務包括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1、傳統物業面臨困境
傳統的物業管理往往僅是對小區內公共場所、公共設備進行管理和服務的一種模式,主要提供保潔、保安、保修等服務,依賴收取管理費而生存。由於服務不到位、不及時,以及溝通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往往會容易形成物業公司與社區居民之間對立的局面。此同時,不斷攀升的物業管理成本與日漸微弱的盈利成為很多物管企業的巨大困擾。
2、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啟
當時代飛速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無線技術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後互聯網時代加速來臨,進入後互聯網時代的人們用新的社交和商業模式開啟了全新的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直接、高效的連接成為發展的重心,「中介」的傳導作用變得薄弱,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發生改變,傳統社區服務行業一樣如此,擺脫過去的付酬計量工作方式,服務的重心發生轉移。
APP應用要產生作用就必須有足夠規模,小型社區服務公司業主少、影響小、服務商緊缺,難以成氣候,在時代發展大潮中必將遭受淘汰,而行業的版圖,終將由具備競爭力和相當規模的重量級企業來決定,比如彩生活服務集團研發的彩之雲APP,它將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融入到社區生活中,在為社區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更為整個行業開啟了新局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