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什麼
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是邏輯層遞關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依法治國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監督等內容組成。在這些內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與基礎。因為一個國家的整個管理活動,不僅是靠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社會管理機關來施行,而且主要是靠各級人民政府與國家執政機關的強制推進。如果各級行政機關都能依法行使職權,依法進行管理,那麼依法治國就有了基本保證和實現基礎。
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為依法行政創造了大環境和前提條件。如果沒有依法治國的方略和大環境,就根本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沒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就會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裡政府行使行政權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則,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Ⅱ 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與聯系
一、依法治國與法治的聯系
法制又稱為以法而治,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個概念。它們的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
二、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律制度是相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制度來說的,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
而法治從來都是相對於人治來說的,沒有人治就無所謂法治,相反亦然。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
2、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怎麼指定、怎樣執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與人治則是兩種對立的治國理念和原則,即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應寄希望於一兩個聖主賢君,而關鍵在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法律和制度,這些良好的法律還應得到切實的遵守。
3、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義。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實行法治。
(2)公共法律服務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擴展閱讀:
法制是指當權者按照法律治理國家,但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組成的立法部門制訂的。法治下,行政部門的職責只是執行該等法律,並且受該等法律拘束。
因此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
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權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即與法制難以區分。
對於社會上常見的違法或脫序現象,尤其是以激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利的行為,某些政府官員常常會呼籲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這其實是將法治的意義誤解和窄化為法制。
Ⅲ 依法治國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依法治國是政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要受人民監督的,也是由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決定的。
Ⅳ 提高法律意識和依法治國是怎樣的關系
互為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依法治國是總的綱領,要實現依法治國則需要推進整個社會的法治化進程,切實落實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養成處理糾紛靠法律的局面
Ⅳ 概括人民與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當今中國的事情辦得怎麼樣,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紀律、組織狀況和戰斗能力、領導水平。治黨始終堅強有力,治國必會正確有效 。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這一制度,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又體現廣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體現多樣性;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它有利於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有利於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二是有利於黨和國家的決策民主化、科學化。通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廣泛參加國家和社會管理,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基本職能。中共中央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協商內容不斷充實、程序逐步規范。三是可組織有序的政治參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積極發揮作用,擴大了社會各方面成員的有序政治參與,暢通了利益表達渠道。四是有利於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執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互相促進,從而提高執政黨的領導水平和參政黨的參政能力。通過互相監督尤其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監督,能夠使執政黨隨時聽到不同的意見和批評,更好地了解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訴求,有利於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
Ⅵ 依法治國與以法治國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
「以法治國」是說用法律去治國,法律是一種用來治國的工具,這是傳統的管理主義的法律觀念,這種「法治」,主體是國家機關,是手中掌握權力的人,治理的對象是人民群眾。
「依法治國」是說治國必須依法,即治理國家的方式方法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這是現代的控權主義的法律觀念,這種「法治」,主體是人民,治理的對象是有可能濫用國家權力的當權者。
2、聯系:
法治國家是一種理想狀態,法治的追求是在人類社會對人治(所謂人治是指聖君、賢臣與良吏組合的完美之治)的理想(或者說是幻想)的破滅時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法治雖然也無法完全實現,但可以通過人類社會的現實努力去無限接近它,這就是人們追求它把它作為理想的理由。
依法治國是一種政治主張,其目的是要實現國家法治的理想。
Ⅶ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相互關系是: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條件;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保障,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要在同一時空同一語境解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涵義,可能要循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探討國家、政府、社會的不同內涵和外延。
其次,研究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中法治的共同要件;最後,分析法治分別與國家、政府、社會組合後法治涵義重心的差別,法治與國家、政府、社會組合後形成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概念的異同。
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Ⅷ 憲法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
憲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有賴於憲法的充分實施;依法治國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憲法。從而我們能正確地認清憲法修改與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並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
(8)公共法律服務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得到鞏固和發展。
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增強了國防。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農業生產顯著提高。
教育、科學、文化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廣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Ⅸ 先解決法律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再談依法治國。
這個或者應該從法律方面著手的好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老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增加對老年事業的投入,並鼓勵社會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應當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老年人服務。
全社會應當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宣傳教育活動,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青少年組織、學校和幼兒園應當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敬老、養老的道德教育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
提倡義務為老年人服務。
就是說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而不是養老!!!
同時第十條明確指出:
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
然後你告訴對方,違法的事一我們不能做
二我們不能呼籲做違法的事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