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21-11-27 17:03:28

1. 最近關於文化生活的新聞

數字圖書館如何走入百姓家? 技術不是難題

數字圖書館:如何走入百姓家

近日,記者來到首都圖書館,因為是工作日,讀者不多,偌大個圖書館顯得有點空曠。但六層的電子閱覽室里,卻早已坐得滿滿當當,就連等位的座椅也成了稀缺資源,有三四個讀者只好站著等候上機。

「圖書館里的數字資源非常系統、專業,檢索起來很方便。如果機位再多點兒就更好了。」一位等候上機的讀者說。

其實,在圖書館方面看來,為了讓數字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不僅要在館里增加機位,還要大力開發建設數字圖書館。就是用現代化的網路信息技術把圖書館的服務送到尋常百姓家,讓公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豐富、系統的知識和信息。

文化資源共享 打破地域限制

我國現有公共圖書館總量不足、服務資源偏少,與國際標准有明顯差距。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的《公共圖書館標准》規定,每5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規定,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應達到1.5冊—2.5冊。而截至2009年,我國平均每46.8萬人才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僅為0.44冊,均遠低於國際圖書聯合會的標准。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國新看來,我國現有的2800多座公共圖書館未能擺脫「一個區一個圖書館、一個縣一個圖書館」的舊有模式,無法形成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服務體系。

在公共圖書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成為公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為數字圖書館的傳輸途徑和服務渠道。

記者在2011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互動體驗區」看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用戶可以便捷地進入陝西省圖書館的中華連環畫數字閱覽室,瀏覽《哪吒鬧海》、《逼上樑山》等經典連環畫,可以身臨其境收看首都圖書館《明清傢具裝飾紋樣》講座,還可以把國家圖書館的「艱難與輝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館藏珍貴歷史文獻展」盡收囊中。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袁誼生這樣描述數字圖書館的未來:「數字圖書館就像銀行一樣,通過一張服務卡,不僅能到所有的銀行取款,還可以在家裡、在車上用電腦、手機享受服務。」

現有資源不足 未能互聯互通

然而,對於數字圖書館來說,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簡便的數字化設備隨心所欲地提取信息,還只是一種美好的展望。重復建設、標准不一、資源不足成為阻礙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攔路虎」。

據了解,我國在建的數字圖書館項目,除了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國家項目,一些商業性數字圖書館群雄並起,而由各圖書館自行建設的數字圖書館數量更多。缺乏統一規劃、各自為戰,不可避免地產生重復建設的現象,而且各個數字圖書館所採用的標准各不相同,給資源共享帶來很多阻礙。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認為:「已有的標准規范大多數可操作性不強,而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等關鍵領域缺乏普遍接受和廣泛應用的標准,又導致部分已建數字資源無法利用,甚至永久消失。」

此外,資源不足是數字圖書館面臨的又一個窘境。國家圖書館中文藏書有690萬冊之多,而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目前只收入了其中的26萬冊藏書,不及紙質藏書總量的4%。記者隨機打開了部分電子書,發現很多隻能閱覽全書的前24頁,真正實現全文閱讀的並不多。沒有足夠的資源,再快速、便捷的通道也難以滿足公眾的需求。

技術不是難題 需要頂層設計

是否能夠用「雲計算」技術解決數字圖書館發展遭遇的種種難題,成為2011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通過雲計算技術,各個獨立數字圖書館的伺服器將被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大規模的「雲」,由系統進行統一管理調度,實現資源和服務共享。專家學者認為,雲計算技術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領域的應用,能有效避免重復建設,促進技術標准統一,而信息聚合度的提高,將使數字圖書館覆蓋范圍更廣、成本更低。周和平表示,未來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應當藉助雲計算技術,打造無所不在的數字圖書館之「雲」。

在國外,雲計算技術已經在圖書館服務中得到應用。2009年,總部位於美國的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推出雲計算服務——「Web級協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將世界上一萬多個圖書館的館藏和服務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個全球圖書館知識庫,用戶只需通過一次檢索,就可以得到所有圖書館的信息。此項服務的推出,被認為是圖書館「雲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

除了圖書館業內人士,眾多信息技術企業紛紛加入到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行列之中。2011年中國圖書館年會就吸引了浪潮、方正、英特爾、微軟、IBM等國內外IT公司的目光。袁誼生告訴記者,雲計算技術應用於數字圖書館建設已經具備成熟的技術基礎,現在最關鍵的是要建立統一的資源加工、組織、保存、服務標准,這需要國家牽頭,由圖書館、企業一起參與制定,統籌協調,而不能各自為戰。

2. 公共文化示範區怎樣發揮示範作用

2011年,文化部、財政部啟動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20座城市建成或將建成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各地都探索出了諸多有益經驗。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經驗還有待進一步推廣,多地經驗需要充分地交流和對比。示範區的「示範」作用如何充分體現,成為當下一個普遍關注的話題。

信息觸網,資源更好共享

各地間的經驗交流不可少,互聯網時代,能否有一個經驗聚合的平台,讓各地在學習時,能夠進行線上搜索,進行多方面對比和甄選,然後找到最合適的經驗去復制學習呢?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剛說,建立一個能「保存過去、指導現在、創新未來」的示範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至關重要。

經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同意並指導,浙江嘉興掛牌正式發起成立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文獻信息中心並牽頭成立示範區圖書館聯盟。「示範區文獻信息中心就是要搭建平台、建立機制,推動各示範區創建特色文獻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共建共享、互鑒互學、互促共進,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示範區創建工作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基礎文獻資源,為各地提供經驗借鑒,為示範區城市開展交流協作提供平台。」嘉興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陳雲飛說,「目前,示範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已建成試運行;文獻信息中心共收到101個示範區的3510件文獻、106個示範項目的910件文獻。」

「各城市在探索和實踐的每個過程,都產生了大量信息,無論是教訓還是經驗,都是十分有價值的。從程序到內容,全面詳實的數據能讓示範區更好地發揮示範作用。」金武剛說,在示範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上,各地就能方便快捷地將全國的信息「一網打盡」,繼而找到各類「最適合自己」的經驗,實現學習效益最大化。

3. 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部門《關於內做好政府向社會容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國新表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全新的改革性工作,做好這一工作,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有正確的認識、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措施,還需要有一批形態多樣、結構合理、能力專業、治理規范的承接主體,其中就包括依法在登記管理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文化類社會組織在文化治理體系中可以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是政府以社會化機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4. 未來中國在農村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的主要舉措有

從「三個適應」入手加強組織領導
全國政協常委劉福連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關鍵,應從「三個適應」入手,加強對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適應農民的文化需求,切實增強抓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廣大農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對文化的需求明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適應這些需求和變化,不斷加強對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選配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把手」要注重衡量他們的政治文化素養,考核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抓思想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要把農村基層文化專干配備到位,並適時提高文化專干經費補助標准。
適應農村的發展現狀,切實增強抓文化建設的針對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充分挖掘弘揚鄉土文化,釋放鄉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讓農民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讓群眾自覺參與文化、欣賞文化,大力激發農村的生機和活力。
適應文化的特點規律,切實增強抓文化建設的持續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端正政績觀,以釘釘子精神一年接著一年抓、一任接著一任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提高鄉村文明程度。
宣傳宣講要更接地氣
全國政協委員田進
我們對農村宣傳宣講文化道德,需要更接地氣。建議:
進一步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使其成為農村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基層陣地和凝聚共識的精神家園。省市兩級宣傳部門應進一步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縣級融媒體中心傾斜,在內容扶持、資金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應集中力量開辦面向當地農村的文化道德建設專欄節目。
進一步把面向農村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知識和科學放在宣傳宣講的重要位置。各類宣傳宣講要更多從老百姓角度出發,更加註重結合當地群眾的社會生活,減少硬性灌輸,努力講好故事。
繼續發揮好農村大喇叭的作用。基層相關部門統一制定農村大喇叭定時播放新聞、鄉土文化等節目的制度規定,報道好人好事,傳播正能量。重視開發移動端的「三農」場景新應用,指導相關機構開發免費公益的APP,主要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這些APP還可以對接商業平台,為農民特別是農村年輕人開辟創業新渠道。
發揮文化力量促進產業興旺
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
在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實踐中,對發揮文化力量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有兩點深切的感受。
一是要學懂弄通黨的好政策。黨支部把強化黨員幹部思想武裝、提升政策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村「兩委」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學習機制並堅決落實,使黨支部始終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確保黨的政策在鄉村這「最後一公里」得以落地。
二是要轉變群眾落後的思想觀念。黨支部把宣介黨的政策、開展文化教育當成長期任務。以鄉親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讓黨的政策入腦入心,推動幹部群眾轉變思想觀念。
為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建議:一是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宣傳文化和農業農村部門在組織教育培訓時,應重點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跟黨走、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能力。二是對各地開發利用特色資源給予政策傾斜和技術支持,注重宣介推廣開發利用特色資源的成功範例。
農村文化產業需走融合路
全國政協委員譚躍
今年到安徽、湖南調研,收獲良多。在農村文化產業方面,發現兩省存在五種產業類型,包括:城市近郊型、古建村落型、文化創意型、生態景區型和特色觀光型。五種類型體現了五個融合特點:政府、企業、個體融合,其中政府是主導,企業是主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立足「三農」,又促進了工業化、商業化;文化、旅遊、生態融合,文化激活了生態資源和旅遊要素;傳統文化和現代創意融合,科技、網路、創意助推了農村面貌改變、農業升級和農民轉型;城鄉融合,城市的智力、資本盤活了農村的資源資產。
為進一步推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議實施農村文化產業「五納入」:納入「十四五」各級城鄉發展規劃,納入「新基建」投資和中小微企業融資安排,納入各類文化投資基金的投資,納入稅費減免和扶持的范圍,納入城市文化產業集團的發展戰略。
發展古村落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李修松
古村落保存了較多的古民居類文物,承載著文化傳統,值得深入研究、妥善保護。可以利用古村落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安徽省黃山市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密集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黟縣為例,2018年該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9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8億元,30%的居民不同程度從中獲益。古村落的生態修復、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村容村貌美化優化,公共服務水平大大提升,村民素質大為提高。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保護經費缺乏、文化內涵發掘利用不夠、某些法規需要調整、鄉村旅遊缺乏特色等。為此建議:分析其保護利用的好經驗好做法予以推廣,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借鑒其他國家利用社會力量保護古民居的做法,就古民居產權轉讓中有關限制性法規予以修訂。組織力量研究,幫助解決古村落旅遊同質化問題。
以民族文化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馬邦河
民族文化凝聚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鄉土之美,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寶庫,可以從中找到促進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應發揮民族文化力量。建議:
在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上做文章。近些年,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了許多民族特色村寨和美麗鄉村示範村。遊客到這里旅遊,可以體驗生活,品嘗美食,感受特色文化。村民增收了,民族文化也得到傳承。利用特色資源打造文化品牌。建議國家加強對民族地區特色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鼓勵有條件的鄉村建設地方性文化公園、文化長廊或地質公園,探索以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提倡各民族群眾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建設共同的美好家園,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主流媒體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呂煥斌
充分發揮鄉村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主流媒體責無旁貸。建議:
主流媒體應當以文化自覺主動承擔起文化使命,創新推出「文化走基層」活動,不斷增強宣傳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好的傳播方式、好的傳播內容、好的文化創意,寓教於樂,將文化送進百姓的心裡,做鄉村文化振興的推動者與建設者。
以主流媒體為載體,大力發展「互聯網 」的鄉村文化建設模式。主流媒體應當大膽創新數字文化服務的傳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機等新興傳播渠道,推動鄉村振興和互聯網發展的深度融合,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民俗節慶中
全國政協委員陳際瓦
民俗節慶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大力打造民俗節慶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鄉村振興的自豪感、對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建議:
深入挖掘民俗節慶中的深層思想,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以民俗節慶為背景,創作一批深情謳歌民族英雄、時代楷模、優秀鄉賢事跡的文藝影視作品。在鄉村建設中,推動鄉史、村史文化展館(室)建設,保護和利用好鄉村宗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有效整合民俗節慶中的人文資源,增進公民人文素養。及時搶救記錄口口相傳的山歌、無文字的少數民族語言等,利用節慶加以保護和傳承。
打造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張妹芝
非遺扶貧,一頭連著黨中央的民生政策,一頭連著中華民族的文脈賡續。建議:
強化政策扶持,完善頂層設計。將發展非遺工坊納入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制定非遺工坊總體建設指導方案,建立非遺工坊效能評估、數據統計和工作考核機制,為非遺工坊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強化人才培養,提升發展能力。幫助鄉村群眾在掌握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學習電子商務、產品設計、市場銷售等技藝技能;培育扶持學得好、留得住、幹得強的非遺工坊帶頭人,加強宣傳,培樹典型,鼓勵勞動致富,提高傳承人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強化品牌價值,增強市場活力。扶持非遺工坊進行產品創意創新設計,提升整體品質,推出符合時代特徵、融入當代生活和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系列,扶持非遺工坊與各互聯網電商平台、商貿平台建立合作對接機制,線上線下結合,延長產業鏈。
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
新鄉賢可以說是賡續文化傳統、完善鄉村治理的有益力量。建議:
政府引領,搭建鄉賢回歸與幹事的平台。建立相關部門、村兩委、群眾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明確新鄉賢的基本標准,確保其公信力。
培根鑄魂,挖掘新鄉賢文化內涵。結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有關培育、弘揚鄉賢精神的教育活動。建立榮譽激勵機制,營造「知鄉賢、敬鄉賢、學鄉賢」的氛圍。
創新機制,打造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鄉村治理新模式。要立足鄉村實際,創優體制機制,培育帶著鄉土味的新模式。搭建新鄉賢議事平台,鼓勵和支持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和公共事業建設,促進鄉村公共服務提升與公序良俗形成。
發揮青年服務在繁榮鄉村文化中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丁元竹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一代參與。在2020年6月的實地調研中看到,安徽省潛山市招募來的青年志願者作為文化輔導員,活躍在全市16個鄉鎮文化廣播站和164個行政村,在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志願服務活動得到了普遍認同。
由此建議,把應屆畢業生和其他青年一起組織起來,到鄉村從事一段時間的青年服務活動。既可以服務鄉村社會,繁榮鄉村文化,也可以受到鍛煉磨礪。發揮青年服務在繁榮鄉村文化中的作用,要設計符合鄉村振興的文化服務項目。幫助農民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強鄉村文化機構建設,補足鄉村文化機構人才短板,充分發揮大學生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骨幹作用,建設一支「能創新、用得上、會幹事」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
農村文化建設應走好群眾路線
全國政協機關駐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青墩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李章程
駐村工作一年多,我深深感受到: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持續改善,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今年青墩村舉辦了多場文化活動,其中7月1日晚舉辦的群眾聯歡活動,活動由村裡主辦,演員都是群眾,掌聲歡呼聲不斷。
通過舉辦活動,我對農村文化建設收獲了三點體會:探索建立文化指導員制度,既加大政府投入,又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借鑒扶貧專乾的做法在每個村設一名文化專干,負責文化建設;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實現更加有效的思想文化引領。
加強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走好群眾路線。宣傳文化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才能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期盼,創作出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文藝作品,也才能更好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了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任務,總的要求是實現「四有」:有標准、有網路、有內容、有人才,「有標准」是第一位的要求,它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尺度。新一輪標准目錄調整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是農村公共閱讀。農家書屋納入縣域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或者是納入縣級新華書店基層流通體系,實踐證明是有效的路子。二是農村電影放映。應加大力度在鄉鎮文化站特別是中西部鄉鎮文化站配建數字影廳,提升農民看電影的環境品質。三是送地方戲。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把更多的高水平地方戲曲演出送到農村,也要加大對鄉村本土創作和演出的扶持力度,增強農民文化生活的參與性。四是提升服務能力。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管理運營,以社會化、專業化、連鎖式服務供給豐富內容、提升品質、增強效能。
提高科學素養和法律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王愛琴
長期以來,科學素養匱乏、法律意識淡薄成為制約鄉村文化振興的瓶頸。為此建議:
持續推進「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建立完善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健全科技、衛生、教育等專業領域從業人員開展農村基層科普的績效考核機制。重點加強和完善農村公共衛生科普工作。突出宣傳預防接種、傳染病監測和預警、衛生消毒、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等與農村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法律法規。結合各地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把佩戴口罩、分餐制、垃圾分類等文明新風尚在農村地區推廣開來。增強農村法制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地方戲曲等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深入宣傳法律服務的主要內容和獲取途徑,促進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貴在精準
湖南省政協常委、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近年來,農村文化環境持續向好,不過也存在供需錯位等問題,有待解決。從全國的情況來看,一方面,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存在與農村實際文化需求脫節情況,文化設施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供不適需。
實現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精準供給,要配置專兼職人員,更要著力破解過去單純由政府提供的「自上而下」的剛性模式,建立「上下互動」的柔性供給機制,充分對接農民的實際需求。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布局規劃,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大投入,建立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同時,要把保護利用農業文化遺產納入農村文化建設。只有讓文化基礎設施精準對接農村實際需求,才能縮小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之間的差距,化解「供需錯位」矛盾。
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
全國政協委員吳尚之
傳統村落是傳統文化的載體,鄉土文明的地標。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是更好發揮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保留住鄉村風貌的基礎工作。為此,建議:
堅持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堅持保護優先的理念,防止過度開發和破壞性開發,合理控制商業開發。保護村落特色,保留鄉村風貌,做到「一村一品」。加強規劃引領,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列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納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協調機制。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組織有關專家和鄉賢,對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建設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村史館、鄉賢館。通過多種方式,調動農民保護利用的積極性。解決資金缺口大的問題,一方面呼籲各級政府增加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完善相關政策,積極引入社會資本。
在鄉村建築的傳承創新中弘揚鄉村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鄭大發
在農村搞大拆大建容易對農村現有生態和歷史文脈造成破壞。應當從「大拆大建」向「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轉變,使村居空間仍葆有時間的色彩、人情的溫度。
重塑觀念,扭轉「新舊」對立的鄉村建設觀。應當努力將鄉村現代化功能的提升與歷史文化保護有機結合,為社區鄰里的記憶留下文化載體。村落的形成是農民經過世世代代選擇與創造的結果,農村城鎮化也應當是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進程。珍惜每個村莊的個性和特色、傳統,聆聽農民自己的需要,給予鄉村社會以充分的話語權和自主權。
找准策略,在鄉村建築的傳承創新中弘揚鄉村文化。一是修舊如舊,實現保護傳承基礎上的創新。二是積極引導,將鄉村建築納入規劃管理范疇。三是強化保護,確保農村用地的規范化。
加強民族地區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文化建設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協主席陳國芳
文化建設承擔著促進搬遷群眾融入城鎮生活的使命,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關鍵一招。培養新市民,樹立新文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文化引領、綜合施策、合力共建。為此,建議:
強化規劃引領。把民族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特別是安置點文化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實行差異化政策,在資金和項目上給予傾斜支持,銜接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好脫貧成果。強化資金支持。加大對民族地區安置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按照建制鎮的規模配套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打造一批民族鄉村文化精品工程。強化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支持安置點傳承民族文化的保障措施,提高傳承人補助標准。
文藝創作要著力扶志
全國政協委員劉家成
脫貧攻堅是當前「三農」工作的重點問題和重要任務,「三農」題材文藝創作,必然繞不過脫貧話題。今年,我有幸參與了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項目《脫貧十難》的拍攝,負責其中的一部分《茶香飄飄》,講的是扶貧幹部在位於秦巴山區的陝西安康帶領村民賣茶脫貧的故事。拍攝這部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扶貧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一些貧困群眾缺乏通過辛勤勞動脫貧的意願。
自助方能人助,扶貧先要扶志。文藝作品在激勵人心、移風易俗、凝聚共識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文藝創作在扶貧扶志工作中大有可為。以扶志實現扶貧目標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給我們的文藝創作提供了大量鮮活素材。文藝工作者要大力發掘利用這些素材,努力創作更多反映農民思想實際的優秀文藝作品,帶動農民轉變觀念,激勵農民奮發向上、努力脫貧。
挖掘利用鄉村紅色文化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王建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需要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領。我在陝西綏德郝家橋村調研時,看到他們修建了一個內容鮮活生動的革命史陳列館,雖然只是一個村級小型陳列館,卻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很多村民看完展覽,都非常激動,表示很受教育。由此建議:
加大對鄉村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力度。不但要搜集整理文件、文獻,保護革命舊址,還要徵集更多散落在民間的紅色家書、立功受獎喜報、獎狀、烈士證書、光榮牌匾、革命歷史照片、革命標語、革命歌曲民謠和口口相傳的革命故事等,留住更多的紅色記憶。
充分利用本鄉本土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幹部群眾。本鄉本土甚至本家族先輩的革命事跡易於激發當地幹部群眾的深度認同,從而激勵幹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志豪情,為共同推進鄉村振興而不懈奮斗。
激活歷史文化基因築牢振興基石
全國政協委員張昌爾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
秉承天人和諧理念,著力提升鄉村規劃水平。整合相關力量,充分聽取文化、生態界人士意見,對村莊規劃建設如何汲取歷史文化的和諧生態觀等作出指導。
弘揚傳統德治文化,著力優化鄉村治理格局。充分挖掘傳統德治文化的現代價值,發揮新鄉賢群體的道德示範、先進帶動作用,就傳統德治文化在鄉村的傳承與創新拿出辦法,促進法治、德治、自治更好融合,促進鄉村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依託地域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鄉村文旅產業。歷史文化也是富民寶藏,是村民同步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的重要抓手。建議出台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培養文創人才,更好推動文化、旅遊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9日 07 版)

5. 公共圖書館法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起到哪些作用

在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看來,此次 《公共圖書館法》反映了依法治國在圖書館領域的新成效,「它使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國家圖書館的發展有了堅強的保障。我作為一名國家圖書館人,感到特別歡欣鼓舞,這是多年期盼,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無比光榮」。

北京大學教授、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基地主任李國新認為,《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今後在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基本目標和重點任務,強化了政府保障和政府責任,在設施建設、服務運行、社會化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

6. 政府介入公共衛生和教育事業的理由

理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公共資金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鼓勵全社會參與,目標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五大體系,即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服務供給體系、

設施網路覆蓋體系,人才、資金、技術保障體系,組織支撐體系和效益評估體系。只有形成這樣的社會共識,才有可能推動公共文化的發展。

公共衛生、公共教育,是人們十分了解並迫切需求的公共事業,但公共文化觀念在多數人的頭腦里卻非常薄弱。不能看病,不能上學,人們會有意識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沒有接受公共文化的服務,

享受不到基本的文化權利,無法查閱圖書資料,無法欣賞國有的文化寶藏,很少有人不滿。這種現狀帶來的是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缺少反饋,對公共文化產品普遍表現冷漠。

(6)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的資金來源,也屬於政府主導作用的內容。李國新介紹說,以公共資金支持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是當今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二戰之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有許多付費才能利用的私營圖書館,二戰以後,普遍為政府所接管,納入了公共資金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中。

日本全國目前有3100多所公共圖書館,私立的不足20所;有公民館(類似於我國的文化館)15000多所,沒有一所是私立的。在日本《社會教育法》、《圖書館法》中,把設置公民館、圖書館規定為政府的法律義務,規定政府通過制定條例、規章實施對這些機構的管理,

國家設立國庫補助金援助地方政府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國家建立圖書館、公民館、博物館的職業資格制度保證公共文化機構有合格的、高質量的人才。

7. 民辦圖書館將擁有合法地位了嗎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頒布,這是我國公共圖書館領域誕生的第一部法律。根據新法規顯示,未來民間圖書館將擁有合法地位。

《公共圖書館法》頒布之後,將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未來走向帶來何種影響,這部法律法規中最能惠及百姓的政策有哪些?1月4至5日,由省文化廳主辦、省圖書館承辦的「學習宣傳貫徹《公共圖書館法》培訓班」在西安開班,來自北京及省內的專家,分別為全省文化系統的業內人士解讀《公共圖書館法》。

長安大學文化產業中心副主任金棟昌副教授介紹,《公共圖書館法》的突破性體現在將圖書館有關經費納入區縣財政中,該法對各方面的經費問題作了明確的標注與詳細的規定;此外,除了政府機構可以建立圖書館以外,民間組織機構也可利用民間資源建立圖書館,或建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圖書館,並可得到政府的財政扶持。他認為,《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意味著民間圖書館得以納入合法地位,是國家以法治力量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8. 李國新的科研項目

1.國務院古籍小組批准項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常務編委,1994~1997
2.北京大學光彩出版資助項目:日本圖書館法律體系研究,獨立完成,2000
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圖書館法治環境研究,主持人,2001~2005
4.韓靜遠哲學教育研究資助項目:「服務於中國圖書館立法的圖書館事業經費投入指標體系研究」,獨立完成,2002
5.北京大學教材建設項目:《中國社科文獻信息資源與檢索利用》編寫,獨立完成,2003~2004
6.日本住友財團2003年度日本相關研究基金項目:中國圖書館事業立法的國際經驗借鑒——圖書館法律體系及若乾重要問題的中日比較研究,獨立完成,2004~2005
7.北京大學2004年度桐山教育基金研究資助:中國出版物樣本繳送制度改革的國際比較研究——以日本的「納本制度」為中心,獨立完成,2005
8.中國圖書館學會項目:《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制定,主持人,2001~2002
9.國家發改委、建設部、文化部項目:《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編制,負責人,2005~2007
10.中國圖書館學會專項資金項目:圖書館法立法建議研究,主持人,2007
11.中國科協項目:《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的編制、推廣與工作經驗研究,主持人,2007~2008

9. 李國新的學術論文

1.近20年日本中國古典目錄學研究狀況述評、圖書館學刊,1983(6)
2.打開古代詩文集資料寶庫的鑰匙.文史知識,1884(10)
3.二十五史的續補與考訂──《二十五史補編》.文史知識,1985(9)
4.論乾嘉目錄學.北京大學學報,1986(4)
5.談談有關中文工具書課程的幾個問題.四川電大,1987(6)
6.秘書監的士族官僚化與官修目錄的衰落.大學圖書館學報,1990(4)
7.品評人物之風大盛與傳錄體目錄的勃興.山東圖書館季刊,1990(4)
8.關於中國傳統目錄結構體系的論綱.貴圖學刊,1991(3)
9.論中國傳統目錄結構體系的哲學基礎.北京大學學報,1991(4)
10.關於《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圖書館雜志,1991(2)
11.年鑒與其他類型工具書編纂方法的比較研究.年鑒工作與研究,1992(2)
12.中國目錄學史研究的方向和任務.圖書館,1992(1)
13.編譯網路全書的條目編排問題.辭書研究,1993(5)
14.文化品性:古典目錄深層內涵的展現.圖書館,1993(1)
15.論年鑒體.年鑒工作與研究,1993(3)
16.社會需求與傳統類書的現代化.辭書研究,1994(1)
17.論年鑒的欄目與欄目化.載:年鑒編纂理論與實踐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4
18.保存古代典籍,研究傳統文化.中國圖書館學報,1995(1)
19.日本圖書情報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大學圖書館學報,1996(5)
20.日本的年鑒及其發展.北京大學學報,信息管理系專刊,1997
21.日本的綜合資料庫型年鑒.年鑒信息與研究,1998(1)
22.疾貪講評.中華活頁文選,1998(10)
23.劉國鈞在中國目錄學史上的地位——紀念衡如師百年誕辰.大學圖書館學報,1999
(6).與孟昭晉、王錦貴合作/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等編《一代宗師——紀念劉國鈞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一書收載,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24.文史研究與計算機文字處理(上)
25.文史研究與計算機文字處理(下)
26.計算機的硬體、軟體與信息表示
27.計算機的文件組織、操作及病毒防治
28.計算機中資料信息的管理和查找
29.文史研究與利用計算機編制索引
30.文史研究與利用計算機製作圖表
31.文史研究中常用的特殊編輯處理方法
32.計算機化文史工具書的利用
33.文史研究與Internet利用(上)
34.文史研究與Internet利用(下)/24~34為「文史研究與計算機應用」系列,共11篇(與陳文廣合作),發表於《文史知識》,1999年(1)-(9),(11)-(12)
35.論圖書館的法治環境.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3)/中國圖書館學會編《21世紀圖書館:發展與變革》一書收載,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6.一個現代圖書館服務的國際性觀念:為利用者保守秘密.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4)
37.日本的「圖書館自由」述論.圖書館,2000(4)
38.日本「圖書館自由」案例研究.圖書館,2001(4)/《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1(12)全文收載
39.中國圖書館立法:思路、基礎與對策.山東圖書館季刊,2001(4)
40.圖書館相關法的邊際與內容分析.情報資料工作,2001(6)/《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2(3)全文收載
41.關於中國圖書館立法的若干問題.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1)/《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2(3)全文收載
42.對「圖書館自由」的理論思考.圖書館,2002(1)/《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2(5)全文收載/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百年文萃:空谷餘音》(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收載
43.中國年鑒的創新之路——集團化、數字化、網路化.年鑒信息與研究,2002(1)
44.中國古籍資源數字化的進展與任務.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1)/中國圖書館年鑒2001年卷全文收載/《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2(4)全文收載
45.圖書館服務與利用者權益保護.國家圖書館學刊.2002(4)/《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3(2)全文收載
46.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員職業道德規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6)/《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3(2)全文收載
47.現代圖書館觀念的確立與本土化.河南圖書館季刊,2003(4)
48.法治精神、國際經驗與中國特色的有機結合——《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的內容與特色.中國文化報,2003年5月28日第4版
49.《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的制定、突破和問題.大學圖書館學報,2003(5)
50.日本圖書館協會圖書館員倫理綱領(譯文).載: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中國圖書館年鑒2003年卷全文收載
51.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上).圖書館建設,2004(1)/中國圖書館年鑒》2003年卷全文收載
52.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下).圖書館建設,2004(2)/《中國圖書館年鑒》2003年卷全文收載
53.核心期刊、社會影響力與《文史知識》.文史知識,2004(10)
54.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載:丁有駿、劉勇主編.知識管理與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55.立法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載: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百年大勢——歷久彌新.科學出版社,2004
56.圖書館權利的定位、實現與維護.圖書館建設,2005(1)/《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5(4)全文收載
57.圖書館在著作權問題上的理念、權利與行動.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
58.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的時代任務.圖書館,2005(2)
59.知識被利用才顯示出力量.新華書目報·圖書館專刊,2005年5月5日B3版
60.日本圖書館員專業職務制度.國家圖書館學刊,2005(3)/《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5(11)全文收載
61.信息傳播與服務中的著作權問題.新華網北京頻道,2005年8月25日
62.承擔社會責任,營造和諧共贏的著作權保護局面.新華書目報·圖書館專刊,2005年10月5日B4版
63.《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草案)將會給圖書館帶來積極影響.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10月21日
64.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縣級圖書館的振興與鄉鎮圖書館的模式.圖書館,2005(6)
65.國際圖書館界有關著作權合理使用的原則立場.圖書館論壇,2005(6)
66.基本保障的實現 館長水平的提升 服務效益的改善 公共圖書館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新華書目報·圖書館專刊,2005年12月5日B13版
67.推動圖書館事業走向社會——就第七屆學術研究委員會成立接受新華書目報記者采訪.新華書目報·圖書館專刊,2005年12月5日B4版
68.基層圖書館現狀勘憂(《光明日報》專家視點).光明日報,2005年12月24日
69.圖書館制度 支撐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人民日報2006年1月13日第16版
70.凝聚力量 重點突破 以扎實的研究成果為圖書館立法提供支撐.圖書與情報,2006(1)
71.和諧的著作權有利於每一個人.數字圖書館論壇,2006(3)
72.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七屆學術研究委員會的組建與工作思路.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3)
73.無傳播就無權利——圖書館界圍繞信息網路傳播權立法的呼聲與行動.圖書情報工作,2006(7)
74.博弈和制衡未有窮期——留在我國第一部《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實施之際的歷史記錄.圖書情報工作,2006(7)
75.圖書館活動與《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新華書目報·圖書館專刊,2006年7月18日B42版
76.圖書館的職業責任與社會使命:為全體人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的圖書館服務.新華書目報·圖書館專刊,2006年7月18日B45版
77.中國圖書館法治環境構建:法律保障與行業自律.圖書館建設,2006(5)
78.1980年~2004年中國圖書館法治研究述評.江西圖書館學刊,2006(4)
79.圖書館:從數字出版到數字利用的重要橋梁.圖書館論壇,2006(6)
80.圖書館自由宣言(譯文).日本図書館協會図書館の自由委員會編.図書館の自由に関する宣言1979年改訂-日韓中英.日本図書館協會, 2006
81.50年耕耘開拓 50年桃李芬芳——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繼續教育50年.載:王錦貴主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繼續教育5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8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圖書館.當代圖書館,2006(3)
83.入門之向導 創新之思考——《年鑒編纂入門與創新》讀後.年鑒信息與研究,2006(5)
84.論出版物樣本繳送制度改革——圍繞圖書館立法的制度設計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2)/《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7(8)全文收載
85.關於《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的若干問題.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2)/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7(7)全文收載
86.圖書館的網路服務與《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天津),2007(4),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台灣師范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主辦)33卷1期(兩刊物協議,互選文章同時刊發)
87.立法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紀念《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發表一周年筆談).圖書與情報,2007(5)

閱讀全文

與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