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查處使用假冒商標商品案例

工商局查處使用假冒商標商品案例

發布時間:2021-11-27 08:37:41

工商局查處我廠里有商標侵權產品,要處罰我,這事該怎麼解決處罰金額過重。

根據實際情來況及相關的法自律規定,如果工商局查處我廠里有商標侵權產品,要處罰,處罰金額過重,當事人對行政決定不服,可以就決定書申請復議或者直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工商部門更改決定書或者撤銷決定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Ⅱ 工商局查處做筆錄寫做銷售假冒產品和銷售侵權商標產品哪個嚴重些都會有些什麼結果,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抄國反不正當競襲爭法》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 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侵權商標就是假冒他人產品的一種

Ⅲ 收集中外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案例各一例,比較中國和外國在打擊方面的異同點

路橋是個商業古都,擁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市場,其商貿繁華程度可見一斑。但是,在其繁華交易的背後,卻凸顯著很多問題,如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直接威脅著市民的身心健康。
據不完全統計,僅4月至6月份,路橋工商分局就在路橋范圍內查獲了9例假冒偽劣商品,涉及范圍之廣、數量之多著實令廣大消費者捏了一把冷汗。就查獲的9種假冒偽劣商品中,筆者初步統計了一下,有涉及這幾個方面:1、生產或經銷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或擅自生產、經銷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如5月16日,城西工商所查獲的假冒「蹭噌」牌鞋墊的案件;2、生產或經銷使用虛假產地、假冒其他企業名稱或代號商品的,如4月份城北工商所查獲的一起無合法來源的進口「松下」傳真機以及假冒進口「松下」墨盒、色帶案;3、偽造或冒用優質產品、認證產品、許可證標志的,如4月26日查獲的某公司將「GOLF」注冊商標字體改為美術字體後再加上高爾夫圖案的案件。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們的打假已歷經了整整16年,假冒偽劣產品總量卻有增無減,這不能不讓我們思考:如同抗生素「剿菌」,越剿越熾的原因究竟何在?
社會的和諧,市場的秩序,法律的尊嚴被粗暴地摁進了污水。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市場起碼有5%的商品是假貨,現存的假冒商品的估值在1600億-2000億元之間,而因此造成的國民經濟損失的總量(包括國民精神的腐蝕)卻難以估量,僅國家稅收的流失就每年超過300億元!
如此驚人的數字,著實令人擔憂,假冒偽劣商品發展到現在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商品屬性的「香煙洋火桂花糖」,到假鈔、假葯、假手錶、假文憑、假廣告、假報表、假防偽標識、假驗鈔機……;從行為屬性的假唱、假球、假乞丐、假彩票,到剽竊的教授、舞弊的考場、灌水的工程、空殼的「資產重組」、虛報的區域政績……
究其原因,我們一般都歸為社會風氣、暴利誘惑、督導乏術、打擊不力等因素,但是作為消費主體的我們難道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我們是否總是以「無辜」的面容出現來指責他們的作為?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動下,我們在受騙上當的同時,客觀上是否也曾「助假」過?在主觀上是否也曾「附逆」過?路橋歷來是商貿古都,小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因此這也造就了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態,既要物美又要價廉,而從經濟學角度,我們可以知道,一件商品的造就有它本身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商品中耗費的東西多它的價值自然就高,這是粗製濫造的東西所不能比擬的。既然有了這個貪圖便宜的消費主體存在,那麼假冒偽劣的市場怎麼會就此枯竭呢?打了舊假又出新假,制假者不斷變換手法與方式。因此,有關部門在打假的同時也要打打消費者根深蒂固貪圖便宜的「毒瘤」。
打假豈是社會的責任,作為消費主體的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我們堅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

Ⅳ 急求..銷售假冒商品工商部門是怎麼罰款的.

對於銷售假冒產品的處理,首先要認定產品是構成什麼性質的假冒,在法律上假冒是一個多重含義概念,假就是假、冒就是冒,又是假又是冒三種不同的性質的假冒行為。
對假的問題,一般是指產品質量達不到明示標注的國家規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分為主控指標和一般指標,經有鑒定資質機構的有鑒定資格人員出具的鑒定結論為不合格產品稱為假,屬於假的產品,一般是依據《產品質量法》進行處理。
冒一般是指冒用他人企業名稱、產品的特有的裝潢(看這個產品在市場知名度來定)、商標來確定,針對冒的行為,工商部門依據《商標法》定性處理。對於定冒的行為,由廠家或相關機構對冒的產品進行認定,如認定冒的行為存在,沒收侵權商品中。
所以,你說假冒其實就是這么一個意思。工商部門對假冒產品處理就要依據正常的兩個系統的法律進行責令改正、沒收產品、罰款這三種處理。

同時,對於情節嚴重,涉嫌值較大的,涉嫌了銷售偽劣產品罪,會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
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我國《刑法》第150條規定,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140條的規定處罰。

Ⅳ [轉載]基層工商分局如何查處「傍名牌」案件

多年來,基層工商分局工作重心就是收取「兩費」和市場監管,二者相比,顯然重心在收取「兩費」,而對查辦在市場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各類市場經營主體的違章違法案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多數執法人員對查辦案件存有嚴重的畏難情緒,查辦案件的信心明顯不足。隨著「兩費」的取消,「收費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收費」的觀念必將隨之而去,而查辦各類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也必將成為工商機關今後的工作重點。因為,查辦案件是工商機關履行監管職責、維護執法權威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工商機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有力證明。 下面,筆者就基層工商分局如何查處「傍名牌」案件淺談幾點認識。 一、要了解「傍名牌」的概念及表現形式 所謂的「傍名牌」就是對當前生產和流通領域中新出現的各種仿冒、克隆「名牌」違法行為的總稱。這種違法行為蔓延和發展相當迅速,不法分子從「傍」國內品牌發展到「傍」國際品牌,商品從服裝小商品發展到家電機電等產品,違法主體也從不法個人發展到生產廠家和有限公司,且手段多變,花樣翻新。 「傍名牌」的常見表現形式。當前,「傍名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將知名企業的商標及企業名稱到香港等地注冊為新的企業及商標並進行生產。將境內外一些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企業字型大小到香港等境外地區注冊為企業名稱或商標,然後以境外企業的名義,授權生產、委託加工、監制等形式,委託境內企業生產同類產品,在產品或包裝、裝潢上突出使用與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企業字型大小相同或相似的境外企業名稱,造成市場混淆,侵害合法企業的企業字型大小和商標在先權。例如:「香港康師傅集團公司」授權我市某縣某公司生產的康師傅礦泉水。實際情況是某市某人到香港注冊了「香港康師傅集團公司」,而後以所謂的授權生產方式,授權我市某縣某公司生產的仿冒康師傅系列產品,在其礦泉水瓶上突出使用了康師傅字樣。 第二,將他人文字商標拆開注冊合並使用。不法分子將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知名企業字型大小到境外注冊成企業名稱後,以境外企業的名義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將他人的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知名企業的字型大小拆開,分別申請注冊成兩個或多個商標後,再將兩個或多個注冊商標合並起來使用,配以境外注冊的企業名稱,達到「傍名牌」的目的。例如:某公司將「立」和「邦」分別注冊商標,然後,在其產品上將「立」和「邦」商標合並使用,突出「立」和「邦」兩字,使消費者誤認為是「立邦」系列產品。 第三,不正當轉讓商標使用權。將自己在境內注冊的商標依法轉讓給自己在境外注冊的「傍名牌」企業,再由境外企業通過「商標許可使用」、「授權生產」等方式,許可境內企業生產、銷售與他人馳名、著名商標同類的產品,並在產品上淡化商標的標注,突出標注包含有其他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境外企業名稱,達到「傍名牌」的目的。例如:某企業先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牛」圖形商標,然後轉讓給自己在香港注冊的「香港紅牛國際集團公司」,再由「香港紅牛國際集團公司」以「授權許可」的方式授權國內公司生產,使用時淡化「牛」圖形商標,在外包裝上標注的授權企業名稱時突出使用「紅牛」二字,以達到傍紅牛品牌的目的。 二、查辦「傍名牌」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避免認識上的三個誤區 「傍名牌」行為貌似合法,但其實質是一種侵犯他人企業名稱或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因此,在查辦案件時執法人員要避免出現認識上的三個誤區。 首先,避免因現行法律、法規對「傍名牌」行為無明確規范條款,而依據「法無明文不予處罰」的原則,存有不能處罰的錯誤思想認識。據某企業打假辦人員稱,傍名牌出現的初期,曾多次到工商部門投訴,而工商部門以處罰無依據為由沒能及時查處,只好走司法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傍名牌」行為查處難,法律的不完善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並不意味著在現有法律框架內無法調整這一類違法行為,現行的法律不足以有效地打擊「傍名牌」行為,只不過是因為現行法律規范的針對性不強,因此,如何運用現有法律規范打擊「傍名牌」行為,就是我們解釋法律能力的具體體現。有專家提出,打擊「傍名牌」只有認識上的「盲點」,但無法律上的「真空」不無一定道理。 其次,要避免因「傍名牌」企業使用的字型大小名稱和注冊商標是工商局自己辦理的,如果撤銷相關登記會不會引起訴訟、是不是自己對自己否定的錯誤認識。「傍名牌」企業雖然有合法的工商登記,但一旦發現已經合法登記的企業名稱或注冊商標與相關企業的在先權利有沖突,工商機關就可以根據相關規定予以撤銷。因為,「傍名牌」行為的結果是導致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混淆,體現的是「傍名牌」企業不正當競爭的意圖,實質上實施的是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行為,「傍名牌」企業主張的合法登記注冊的「權利」已喪失了實質合法要件,因此,工商機關可以撤銷相關登記注冊。 第三,要避免基層「傍名牌」行為只存在於一些小商店、小廠,涉及的商品主要是食品飲料等小商品,查辦起來費時、費力,還沒什麼顯著效果的錯誤認識。隨著「傍名牌」行為愈演愈烈,違法企業的「傍名牌」商品已遠遠不只食品飲料。例如:「香港日立國際集團公司」授權廣東某地生產的彩色電視機,在其產品的外包裝上突出使用「日立」兩字;傍「立邦」塗料、傍「紅牛」飲料、傍「紅豆」商標等等。充分說明「傍名牌」行為涉及的領域正在逐年擴大,涉及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多。 (二)查處的重點區域和范圍 重點區域: 首先要關注各類商品的批發、零售市場,受利益的驅使一些不法商戶銷售「傍名牌」商品。因為「傍名牌」商品的進銷貨價格遠遠低於正牌商品的價格,批發零售商單從進貨價格與正牌商品價格的對比,就可知銷售的商品是「傍名牌」商品; 其次要關注城鄉結合部。在城鄉結合部人員結構比較復雜,相對於邊遠山村來講對名牌產品的需求相對較大,一些人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購買「物美價廉」傍名牌產品,客觀上為「傍名牌」企業提供了需求市場; 第三要關注大型的商場、超市,商場、超市的經營品種繁雜,難免魚目混珠,存在「傍名牌」商品。 重點范圍: 對普通大眾而言有知名度、普遍認可的商品,不論經銷商經營的是正牌商品還是「傍名牌」商品,都應關注。原因:一是「傍名牌」企業只所以傍名牌,就是因為知名企業的知名商品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二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傍名牌企業的產品外包裝越來越精緻,讓消費者產生混淆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三是執法人員由於自身素質和對相關企業產品了解程度不同,存在將「傍名牌」的商品誤認為是正牌商品可能。 (三)認定「傍名牌」行為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查處傍名牌行為時,不以是否發生誤購為前提,不以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相近似或相同為要件,只要引人誤認、發生混淆就可認定;二是在查處傍名牌行為時,不要被所謂的授權方、監制方有合法的營業執照、有授權許可合同等所迷惑而認定不構成侵權,只要侵犯了他人使用在先的權利,客觀上造成了消費者的混淆就可認定;三是要積極與相關企業取得聯系,讓侵權和被侵權的企業提供相關證據,從證據的合法、合理性來判斷是否存在傍名牌行為。 (四)查處「傍名牌」行為的法律依據1、突出使用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構成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的。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一項或者《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的定性;都要按照《商標法》第五十三條處罰。2、簡化使用企業名稱,構成對商品的產地、生產者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或虛假宣傳行為的。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四項或第九條的定性。如果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四項認定為虛假表示行為,要依據第二十一條處罰,轉致適用《產品質量法》的第五十三條規定處罰;如果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認定為虛假宣傳行為,要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處罰。 3、企業名稱中使用他人知名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人誤認為是它人商品的行為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的定性,依據第二十一條轉致適用《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三條處罰。

Ⅵ 假冒商標侵權產品工商局應該怎樣合法處理。

我記得我回答過來這個問題。這就是源當地工商的不對。你收集一定的證據,想法院提交訴訟,直接把工商和那家企業一起上告。肯定是能讓對方敗訴的。加油。。因為侵權的產品從關鍵來講就是違法的產品。工商的做法更是違法的。所以你掌握證據。那麼就可以直接推翻。法律是站在你這邊的。

Ⅶ 銷售假冒商標商品怎麼處罰

關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犯罪案件中尚未銷售或者部分銷售情形的定罪量刑問題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部分銷售,已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與尚未銷售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貨值金額合計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分別達到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五萬元、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各法定刑幅度定罪處罰。
銷售金額和未銷售貨值金額分別達到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或者均達到同一法定刑幅度的,在處罰較重的法定刑或者同一法定刑幅度內酌情從重處罰。

Ⅷ 工商部門封存涉嫌假冒商標商品的期限

不好確定的情況下最好就地封存,時間不要超7天。有條件的請商標持有人來鑒定。

Ⅸ 銷售假冒商品被工商局罰款後廠家還去法院告我公司侵犯商標法,這合理嗎

這是合法合理的。
因為工商局罰款,是你公司必須承擔的行政責任。
廠家去法院告我公司侵犯商標法,這是你公司必須承擔的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是兩碼事。

因為《商標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有本法第五十二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但是,《商標法》第五十六條 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只要你們公司能夠證明不知道這些是假冒偽劣產品,那麼可以免責。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查處使用假冒商標商品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