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服務與社會化服務
(一)公共服務及供給
1.公共服務及分類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能夠促成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服務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是我國改革與發展進程在當前階段的迫切要求。在我國,公共服務有三種含義:一是國家是公共服務型國家,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二是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三是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
根據公共服務的方式,公共服務可分為一般公共服務與具體公共服務。如果國家的性質與職能是為全體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務,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那麼所有的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不論其所從事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所有使用了國家公共權力和國家公共資源的社會過程都屬於公共服務。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服務。具體的公共服務則是依其內容和形式而定的。具體公共服務分為直接公共服務和間接公共服務。間接公共服務是指為滿足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子女)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間接需求而不是直接需求、使用了國家權力和國有資源的社會活動過程,如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直接公共服務則是為滿足公民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直接需求的、有國家權力、政府行為和國有資源介入的社會生產過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當談到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證公共服務的提供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直接公共服務。
根據公共服務的內容,公共服務可分為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服務。基礎性公共服務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組織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或者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有某種政府行為介入的基礎性服務,如供水、供電、供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等;經濟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或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的生活、發展與娛樂等社會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福利以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務。
2.公共服務對象
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及其組織。公民的各種直接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組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公民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分別表達了公民的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公民的經濟組織即各種形式營利性的企業,公民的社會組織即各種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這兩種組織形式構成了民間的組織。政府為滿足公民及其組織的直接需求所開展和介入的活動,即為公共服務。如果某政府機構是在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務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那麼就不屬於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是無限的,但卻並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務去滿足所有需求。公共服務只需保障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而其他部分的直接需求則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去決定。譬如,公共服務應該對每一個公民及其被監護人保證基礎教育的供給和基本社會保障的供給,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會保障可以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是公共服務的目標,富人則可以通過民間供給機制去滿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務水平和優先事項安排是由該社會的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價值取向、社會經濟體制以及發展戰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3.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
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必須有政府介入,但卻並不一定須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與手段是多樣的,其所依託的組織機構也是多種形式的。譬如,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可以是公共行政機構,即正式的政府機構,可以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如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間服務組織。所謂公共性的民間組織,是指私人企業和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如非營利公共服務組織和社區組織等。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們都不屬於公共組織。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為的某種介入,如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合同承包、無償資助或者優惠貸款、共同投資等方式介入了民間組織的活動,那麼這些私人和社會組織在保持其民間性質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為貫徹國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工具。在實現公共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政府必須承擔最終責任,保障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績效,但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卻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選擇和組合。
(二)公共服務社會化的現實條件
在世界各國的公共服務改革過程中,公共服務社會化是一個較有共性的發展趨勢。所謂公共服務社會化,就是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鼓勵各種非營利公共服務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興辦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公共服務社會化的內涵主要有:在政府與社會關系的認識上,政府不再作為唯一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而更多地轉為社會主體活力的持續釋放提供製度保障這一角色上來:在政府與公民關系的認識上,公民作為政府行政行為的相對方,享有參與權和發言權。政府行政的效果取決於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有賴於行政相對人的合作與支持。政府和公民之間不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同時還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服務與被監督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社會化方面進行了多樣化嘗試,並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前推動公共服務社會化的有利條件有以下幾點。
1.隨著經濟體制轉軌社會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第三部門」日漸壯大成熟,為公共管理社會化奠定了一定的社會條件
政府和社會組織體系之間開始建立新型的夥伴關系,為非政府組織在公共服務社會化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了空間。行政手段在弱化,社會漸漸從行政的一元化中分離出來,各種社會中介組織進一步發育、發展,它們正在逐漸成為民間社會自我調節的重要力量。社會關系分化速度加快,各種新的利益群體重新組合、構造,正尋找新的利益表達途徑。廣泛的社會參與要求已經動搖了 「單位」和 「部門」在某些領域中的特權。
2.政治體制改革為公共服務社會化創造了體制條件
通過改革,政府逐漸轉變了管理方式,管理的觸角正從微觀管理領域收回而轉向宏觀管理領域,變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變單一管理為多元管理、變過程管理為目標管理。政府管理方式的轉變使得公共服務社會化在管理制度層面上成為可能。
3.行政文化環境的演變為公共服務社會化提供了文化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行政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精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不斷整合、相互滲透,對公共行政系統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社會心理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民主、公平、效率、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已成為行政文化的主流。
2. 社會化服務特徵
由於服務范圍涉及公益性部門和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部門,因此社會化服務這一產品可區分為公益性服務和商業性服務,同時表現出如下特點:
(一)服務的定製性
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是以無形的方式,在顧客與服務人員、有形資源商品或服務系統之間發生的、可以解決顧客問題的一種或一系列行為。這種服務的實質是與顧客的有效溝通,挖掘消費者現有的或潛在的需求,並最大限度地滿足需求。就一個特定的顧客而言,到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查閱地質資料這類產品消費與接受地質資料管理者提供的服務是同時發生的。按照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訪問教授洛五勞克(Christopher H.Lovelock)提出的根據服務行業的性質、服務性企業與顧客的關系、服務定製化服務程度和服務人員主觀判斷程度、服務需求性質、服務傳遞方式劃分為4種分類方式(崔立新,2003)。顯然,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屬於根據服務定製化程度和服務人員主觀判斷程度劃分的類型,如表3-4所示,可以歸為 「雙高型」的服務類型,是「知識密集型服務」。這類服務不僅要求高度定製化,而且要求服務人員作出大量的主觀判斷,確定服務方法和服務特點。因此,地質資料服務提供者在與顧客接觸過程中,不只是就顧客提出的需求作出消極的反應,而要經常與顧客進行積極地溝通,引導顧客;同時,聽取顧客所提供服務的建議,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務。由此對地質資料服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須接受全面培訓,掌握專業技術,把握國家政策走向,善於判斷,以便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表3-4 根據服務定製化程度和服務人員主觀判斷程度分類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也存在一般性的特點。
(二)服務的無形性
無形是服務的最明顯的特點,表現為活動形式的消費品,它不是由某種材料製成的,且沒有一定的重量、體積、顏色、現狀和輪廓,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對象或可以出售的物品中,不能作為物而離開服務者獨立存在。顧客在消費服務之前,無法看見、聽見、品嘗、觸摸、嗅聞服務。服務之後,顧客並未獲得服務的物質所有權,而只是獲得一種服務經歷。
由於服務是無形的,顧客在得到服務之前,往往無法肯定他們能得到什麼樣的服務,也很難描述;而且,顧客無法在得到服務之前先試用。正是因為服務的無形性,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評價一般比較主觀,一般用經驗、信任、感受和安全等方面語言描述服務,方法上十分抽象,很難評價一項服務的好壞。
(三)服務組織的公共性
我國的地質資料服務部門是事業單位,是政府組織推動公共產品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實施單位。作為公共組織,其最顯著的特徵是產出的非市場性或壟斷性,這種壟斷性主要是由公共服務的非營利性、政府管制等因素所造成,並會對其評估產生後果:一是服務的壟斷性往往伴隨著信息的壟斷,使得公眾難以掌握充分的信息;二是評估標准困難,因為管理者與服務者具有唯一性。
公共服務的雙向活動,即通過與社會和公眾互動過程來實現要求公共組織必須先獲得充分的公共信息,了解社會和公眾需要什麼,希望從公共組織得到什麼。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受眾產生的各異需求,完全了解各種需求是不可能的,這給客觀評估公共組織的服務效果變得更加困難。
(四)公益性與商業性共存
目前,我國的地質調資料社會化服務機構以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為主,生產部門和咨詢服務機構為輔;服務的對象包括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因此決定了服務機構主要是公共組織,服務方式分為公益性服務和商業性服務兩類。
公益性緣於服務組織的公共性,服務內容是公共或者准公共產品,服務機構的運行源於公共財政的支撐。如果服務對象尋求服務的目的為政府決策或是公眾利益,那就應該得到公益性的服務;如果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如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則屬於商業性活動,對其服務則應以商業性服務管理方式加以調整各種關系,包括收費等。
(五)服務效果的滯後性、間接性和難定量化
滯後性表現在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效果尤其是服務效益不能馬上體現出來,如找到了有開采價值的礦床還需要進行工程開拓、采選等投入,產品才能供應社會產生使用價值。間接性表現成果地質資料的服務只是某項工作內容的一部分,未獨立發揮作用,其價值表現為貢獻份額,如重大工程的部署,成果地質資料只是輔助性技術支持,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但又不可或缺。
難定量化則是服務面廣、效益鏈條長等共同因素影響的結果。公共組織目標的多元性及目標彈性,以及服務的互動特性,決定了考評的難以量化。目標的多元性主要表現為缺乏一個可以統帥各項具體指標的總目標,盡管法律、法規可能賦予特定公共組織數個目標,但並未規定各目標之間的權重和替代關系,加上目標的彈性及軟目標,表述抽象籠統且難以量化的硬性指標,均使得對公共組織的服務效果評估出現困難,尤其是量化的評估更是難上難。
3. 公共服務的社會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1.非營利組織的供給
2.社區的供給
3.自願供給
公共服務社會化的主要形式內 ,歸結為兩大類:容
一類是市場化形式,主要為公司化與私有化、公私合作和競爭選擇。其中,公司合作包括合同承包、特許經營、共同生產;競爭選擇包括外部競爭和內部競爭。
另一類是非市場化形式,主要為內部分權與公眾參與。內部分權也就是放權於基層;接納公眾參與,讓他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4. 什麼是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有何意義
1 有利於政府機構精簡,
2 有利於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優化財政資源配置。
3 有利於夠建激勵與約束機制。
4 有利於推進社會化民主進程。
5.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包括什麼三種服務
農業社會化的組織體系包括公共服務體系、合作服務體系、經營性服務體系。
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包括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農村自發形成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涉農企業以及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等。
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包括一些專門經濟部門,如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推廣的服務體系,提供資金投入的服務體系,提供信息服務、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務等等;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
如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葯、薄膜等)、產中的耕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等技術服務以及產後的銷售、運輸、加工等服務。
(5)社會化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作用:
1、轉變職能,大力發展政府機構和國家事業單位對農業的公共服務。
2、按照等價交換原則,發展涉農企業對農業的服務。
3、深化農村供銷社體制改革,密切供銷社與農民的經濟聯系,強化其為農業服務的功能。
4、改革農村信用社,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5、強化地區性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
6、鼓勵和支持農民聯合興辦各種服務組織。
6.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目前,公共服務這一措詞已被相當廣泛地使用,但是,對什麼是公共服務,卻有不同的見解,在很多情況下是含糊不清的,而概念上的混亂又助長了實踐中的混亂。
公共服務與公共管理
所有涉及到國家管理的行為與活動都在公共管理的涵蓋之內。公共服務管理屬於公共管理的組成部分。但公共服務管理與公共行政管理是不同的,是兩種不同性質與形式的公共管理。例如,對公辦教育或公立學校的管理屬於公共服務管理,但政府對教育的執法與行政管理則屬於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服務與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
這四項職能都是國家應承擔的,都屬於由公職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在廣義上,可以將公職人員使用公共權力與資源所從事的各項工作都看作是公共服務。當國家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主權基礎之上的時候,國傢具有公共性質,國家存在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全體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國家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國家體系中的所有機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在這些機構中任職的人們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在中國,這意味著在人大、法院、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國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但是,對公共服務的概念只有作狹義、具體和明確的界定才能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上具有實質性意義,即提供公共服務是國家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並且可與政府或國家的其他職能相區分。也就是說,公共服務只是同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相並列的國家的又一項職能。
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筆者的研究所採用的公共服務的概念是狹義的,即能夠滿足公民直接需求的由國家介入的服務活動,如教育、醫療保健、社會保障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公共服務的類別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7.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社區公共服務系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與查詢、網上參保和申報、信訪投訴、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等社會化服務的信息系統。
8. 公共服務的社會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1.非營利組織的供給
2.社區的供給
3.自願供給
公共服務社會化的主要內形式 ,歸結為兩容大類:
一類是市場化形式,主要為公司化與私有化、公私合作和競爭選擇。其中,公司合作包括合同承包、特許經營、共同生產;競爭選擇包括外部競爭和內部競爭。
另一類是非市場化形式,主要為內部分權與公眾參與。內部分權也就是放權於基層;接納公眾參與,讓他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9. 公共服務社會化的名詞解釋
所謂公共服務社會化,就是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鼓勵各種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興辦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
10. 什麼是公共服務社會化建設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社會化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拓展公共服務外包、充回分發揮非營利組織在提供公共答服務方面的作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改善公共服務供給狀況,滿足公民的直接需求,緩解和解決當前社會矛盾的客觀需要;公民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內在要求;優化資源配置,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