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什麼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
公共服務包括養老、教育、醫療、住房、文化等方面,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改進是沒有止境的,主要是解決均衡問題。
『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什麼可極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
『叄』 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的問題與完善
首先,應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以社區為主體,調動各方參與,增加社區內的各種社會組織。同時增加社區的現代化手段,引入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實現區域內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增加組織數量解決更多社區實際問題和困難,同時也能夠極大的提升老舊開放式社區治理服務能力,促進小區和諧發展。
其次,應該重視公共福利,關注社區內的有服務需求的群體,針對社區內的此類群體設立公益性崗位,讓其參與社區工作,使他們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作用,提升社區服務有效度。
最後,改善社區硬體環境。從硬體層面提高社區服務建設水平。
『肆』 什麼是社區服務體系
社區服務體系是指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基礎,以社區居民 為服務對象,以滿足社區居版民公共服務和多樣性生活權服務需求為主要內容,政府引導支持,多發共同參與的服務網路及運行機制。
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管理、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美麗新家園。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服務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智能,對於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是一個現實選項。
完善社區服務體系,要注重統籌,提升水平,加快培育適應居民生活的服務功能,體現民生關懷。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抓住重點工作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及時處理居民反映的情況,適時適度調整自身工作,迎合居民居民的需求,這樣才能得到居民的滿意。
(4)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體系, 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依託,以社區全體居民為對象,以公共服務、志願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為主要內容 。
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服務體系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之舉,政府首先在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升級社區服務體繫上負有第一責任,要找准治理切入點,推進黨的組織全覆蓋,既要發揮主導作用,又要把作為社會治理重心向下移,堅持托底數、配班子、建規范三步走,有效實現組織全覆蓋。
『伍』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什麼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
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陸』 健全基層服務體系包括哪些
■據新華社 目前,群眾寧願花更多的錢去大醫院看病,也不太願意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是對服務質量不放心。醫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方面要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方便群眾看病,緩解群眾 「看病難」問題;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把常見病治療解決在基層,減輕群眾負擔,緩解群眾 「看病貴」問題。 《實施方案》提出從四方面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中央重點支持縣級醫院 (含中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支持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建設和困難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鼓勵通過醫療資源重組、社會力量辦醫,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有資質的人員開辦診所或個體行醫。二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開展定向培養、執業醫師招聘,完善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醫生數量,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質量。鼓勵高校醫學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三是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政府負責其舉辦的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經費,並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合理補助。四是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轉變服務模式,開展巡迴醫療、上門服務。鼓勵地方制定分級診療標准,開展社區首診制試點,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強化績效考核。
『柒』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
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提升內整個社會幸福感的容重要途徑。醫療衛生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健康,因此,確保人們在適當優惠條件下公平合理地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療衛生投入的加大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不僅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還減輕了人們的醫療負擔,特別是對廣大農民。此外,住房保障服務、勞動就業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公共文化與體育服務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等其他公共服務也會對人們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7)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經濟水平直接決定公共服務支出規模,政府應結合我國地區性經濟差異情況,對不同區域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平衡全國的資源分配。
同時,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社會地位、生活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加大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的「兩免一補」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的水平,提升社會的基本教育水平,從而提高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提升居民幸福感。
『捌』 如何進一步加強社區管理服務體系
一、社區網格化管理,是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和大力推廣的一種新型社區管理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在街道、社區大格局不變的基礎上,將城市基層劃分若干個單元網格,並搭建社區信息化平台,以網格化的方式,來整合社區資源,強化社區職能,提升社區服務,從而實現社區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和長效化。二、社區網格化管理,源自北京等城市對「萬米網格」城市管理系統的探索和實踐。從發達城市多年來的實踐看,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總體思路和技術條件已基本成熟,社會認知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城市管理、計劃生育、社區黨建等方面的持續探索,為社區管理網格化提供了豐富經驗。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對於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路,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預言,社區網格化管理,將逐漸成為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三、自2000年以來,我市圍繞社區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社區「有人、有錢、有章、有地方」事,社區建設總體水平處於全省前列。各街道、社區為延伸社區管理,在分片包干、建立責任區、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為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市、區一些職能部門在社區搭建工作平台,也力圖以網格化管理來解決自身人手不足等問題。四、針對社區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需要有清醒認識。1、社區事務繁雜,各方面工作都要進社區,既各自為政,又重復浪費,資源整合不夠,條塊結合不夠,屬地管理機制尚不完善;2、社區工作調查多、統計多、報表多、台賬多,管理手段落後,綜合效率不高,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形成;3、社區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開會、迎檢、寫標語、整理檔案上了,場面性的活動開展較多,社區工作者「上門服務」、「面對面服務」與群眾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4、社區工作行政化、機關化傾向較為突出,社區工作者考評機制、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等。五、社區信息化平台建設,是社區建設和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據了解,銅官山區已將該項工作納入今年的主要目標任務,並將啟動建設。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需要先進的管理模式作為基本框架。今年,我市還將進行社區規模調整和社區居委會換屆,如何對2500戶左右的「大社區」提供有效服務,開展長效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設和諧社區,把「四有」夯實,向「四優」(設施優良、管理優化、服務優質、環境優美)邁進,更需要創新社區管理和服務模式。因此,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六、社區網格化管理,社區是基礎,網格是關鍵,服務是本質,管理是核心。關於網格的劃分,外地有不同的模式。在城區推行網格化管理,可把街道作為一級網格,把社區作為二級網格。這兩級網格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起著主導作用。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大都覆蓋到這兩個層面。有些城市或有些工作的網格劃分,就是把社區作為基本單位。針對我市目前的「大社區」設置,社區內的管理構架,還需要進一步明晰。因此,可借鑒外地經驗,在社區內劃分若干責任區(相當於居民小組),作為網格單元,可稱為「責任網格」。這樣,「街道-社區-責任網格」,就構成了城區三級網格體系。從延伸社區管理、提升社區服務的角度,社區責任網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七、社區責任網格,是對社區事務的責任承接。通俗理解,就是「公共服務進社區,社區事務進網格」。目前,我市的社區事務主要集中在民政、計生、就業、社保、城管、創建、綜治、黨建等方面,並有進一步拓展的趨勢。社區內的居民樓院、商務樓宇、街區、市場、學校、、文化體育場館,以及駐區單位、公共服務站所、物業管理機構、社區民間組織等,均可歸致各個網格。因此,將社區事務逐項分解到每一個網格,將社區信息全部定位於每一個網格,是社區網格化管理的重要內容。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除了條線上的職責,還應該在網格內找到自己的任務。專職社區工作者、黨支部書記、居民小組長、樓棟長、清潔工,以及各方面的社區志願者等,共同構成了各網格的責任主體。總之,參與公共服務,促進依法治理,保障群眾監督,履行社會責任,是社區網格的主要職責。八、社區責任網格,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居民區網格,即以居民區為主體的責任網格。第二類,單位網格,即以轄區單位為主體的責任網格,以及屬於非居民區類別的其他網格。從街道、社區的主要職責看,目前的管理重點是居民區網格。而涉及計生、綜治等方面的社區事務,還需要單位網格發揮作用,以達到「共駐共建」的要求。單位網格的劃分,應符合以下條件:1、區域相對完整;2、具有較大的佔地范圍和管理規模;3、以非居住功能為主導;與居民區邊界清晰;4、有獨立設置的穩定性和持續性;5、能切實履行網格內的社會責任和公共義務。對於那些佔地較小的單位,則以就近納入居民區網格為宜。九、社區責任網格,在具體劃分時應注意銜接以下因素。1、居民小組和黨支部管轄區域的劃分;2、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分;3、市容環境衛生和城管執法區域的劃分;4、社區衛生服務區域的劃分;5、治安及戶籍管轄區域的劃分;6、小學學區的劃分。總的要求,就是促使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覆蓋到社區、延伸到網格。按戶籍人口統計,每個居民區網格以「250戶以上、500戶以內」為宜。這樣一片區域,有利於社區工作者包干負責,上門調查,面對面服務。十、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是加強基層管理、完善公共服務、建設和諧社區的需要,同時也是社區管理模式的重要轉型。「信息化平台、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社會化監督」,有可能成為社區工作新模式的基本內容和努力方向。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一方面,要充分體現「數字社區、責任網格」的總體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體現「和諧社區、百姓網格」的人文理念。社區責任網格,就是要關注民情、關懷民生,就是要為老百姓服務、對老百姓負責,使其真正成為「百姓網格」。十一、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我們對於社區建設中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如「選聘分離」社區管理體制,社區工作站設置,社區主任和書記「一肩挑」,社區管理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社區平面圖上牆,責任小區劃分,計生「戶況圖」繪制,「1890」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共駐共建」長效管理機制,社區議事委員會監督機制,社情民意表達渠道,等等,都應予以鞏固和完善。總之,要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內,圍繞「四優」建設,進一步拓展網格化,促進信息化,努力形成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新格局。十二、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對社區來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社區工作資源,強化綜合管理,不斷夯實「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社區工作機制。同時,有必要研究和深化「分片包干」責任制,按照社區網格化的要求,實現「人員、職責、任務」三落實。因此,這就要求廣大社區工作者,每天到達工作崗位後,在不影響專職(線上)工作的情況下,至少要到自己所負責的「責任網格」(面上)巡查一次;按照規定,認真做好網格內的調查、統計、宣傳、調解、信息收集、應急管理等基礎工作;強化「社工」意識,建立長效機制,與社區志願者一起,共同治理網格內的社區事務,切實解決社區居民的矛盾和困難。十三、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街道作為一級網格,負有統籌指導、綜合協調的責任。主要的工作:1、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落實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項政策、措施。2、堅持以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為依託,高效率事,高質量服務,讓群眾滿意。3、合理劃分社區責任網格,建立分類指導和科學考評的新機制。4、設立街道網格化管理中心,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的平台。5、推廣「民情日記」工作法,夯實社區管理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6、開展社區志願者服務,以活動為載體,彰顯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群眾性、公益性和人文性。7、加強街道、社區隊伍建設,強化績效考核,研究建立社區工作者「薪級補貼」等制度,逐步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在網格化管理過程中,還有兩個重要問題值得研究。一個是社區工作「准入制」,作為一項具體職權,可放在街道,與屬地管理職責相適應,以促進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機制的逐步形成;一個是社區黨建工作,要在社區網格化管理中放在突出位置,並滲透到各個方面,以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黨建全覆蓋」。十四、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城區各部門的管理職能、工作方式等應與之相適應。1、區級行政職權和資源要繼續下沉到街道、覆蓋到社區,夯實社區工作基礎。2、各條線的工作進社區都要與網格化管理相銜接,規范工作機制,推動長效管理。3、各項公共事務落地社區和網格時要加強協同,促進資源共享。4、各類統計、報表等應納入統一的平台,有利於社區信息化的推進。5、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社區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投入、支持,增強保障能力。6、加強與市直部門、系統單位的溝通協作,促進共駐共建。7、按條線對社區工作者開展經常性培訓,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水平。8、組織開展一些全區性的活動,營造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氛圍。總之,城區各部門在開展工作時,要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強大合力。十五、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1,要加強調研,有針對性地考察,制定出一個總體方案。目前,我市銅官山區已被省信息產業廳、省信息納入全省社區信息化建設試點區,尤其要加強項目研究和包裝,積極爭取政策支持。2,要著力開展對銅陵市「百姓網格」社區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專業公司合作,盡快將該軟體系統在試用的基礎上投入運行。某種程度上說,該軟體系統是社區信息化成敗的關鍵,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從細節著手,並將網格的概念融進去,在全面、精細、有效、快捷上下功夫。3,要設立市轄區公共服務信息中心,推動區級中心資料庫的建設,實施區街居三級聯網基礎工程,促進電子政務與社區信息化對接,確保信息暢通與安全。4,要在市轄區行政區劃圖的基礎上,繪制一張「銅陵市中心城區網格地圖」。實際上是三級網格地圖,區級,標到每一個社區;街道,標到每一個責任網格(居民區網格和單位網格);社區,標到每一棟樓房、每一條道路、每一項設施。此外,還應建立社區責任網格編碼制度、社區信息化建設評估體系,以及加強市轄區政府網站、社區服務中心網站建設,搭建區街居三級公業務平台,等等。十六、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必須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要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大力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使政府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培育社區服務民間組織,組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努力實現社區居民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就銅官山區來說,當前必須抓好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區社區服務中心要進一步發展壯大;二是區行政服務中心要盡快組建;三是社區志願服務活動要大力開展。十七、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必須加快建立社區監督體制。所謂社區監督,是指社區居民和社區黨員,圍繞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群眾利益和構建和諧社區,而開展的群眾性、綜合性、有序性的民主監督。具體來說,一是對延伸到社區的政府工作(如依法行政、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監督;二是對轄區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承擔公共義務的監督;三是對群眾權益保障工作開展情況的監督;四是對黨政領導幹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如何開展社區監督,是一項具有探索意義的社區工作創新。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有必要對建立社區監督體制深入研究、大膽實踐。總之,要創新方式方法,順應網格化管理要求,搭建社區監督平台,尤其發揮社區老黨員、老同志的監督作用,促進公共服務在社區開展、基層民主在社區擴大、群眾自治在社區加強。金鵬信息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玖』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運用結合點、把握著力點,抓住著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德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一)要加強社會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
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
持以人為本,在改革措施出台、管理方式改變、重大項目引進、重要活動舉辦等重大決策之前,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
的社會各方的利益沖突。三是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完善鎮(街)調解中心和村(居)調處工作站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各項制度建設,運
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形式,及時有力地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嚴防其升級、激化或轉化。四是建立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
要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看能不能幹五是建立積極預防穩妥處置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機制。加強預防、穩妥處置。六是健全完善處
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快速有序反應機制,防止和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制定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二)要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整治,實現社會平安和諧。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排查整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改善民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和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
(三)要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隨著新的戶籍管理規定出台,就需要我們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辦
法。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
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
努力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方面與本地居民享有平等
權益。二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
根本要求,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擺上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重要議程,著力鞏固各級管理體系;完善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定級定編的專
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四)解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我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特徵日益凸
顯,出現了一些新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解決好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境內社會
組織。對境內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方針,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明確有關部門管理、監督職能,明確社
會組織開業條件、審批程序、職責任務、活動宗旨,規范其行為。
(五)加強基層墓礎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大平安建設的經費投入。要將平安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以保證綜
治各項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市區、鎮街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和工作人員,明確責任,確保市區綜治辦和鎮、街
道綜治辦有足夠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鎮(街)綜治工作中心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村(居)綜治工作站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站建設和村(居)
委會、治保會、調解會,以及基層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設,確保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運行正常。
(六)發揮綜治委成員作用,積極推進齊抓共管。要落實綜治委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管貴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要建立和完善綜治委各成員單位以及綜治委「五個
專門工作小組」綜治工作述職報告制度、聯絡員制度、平安創建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綜治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治安綜
合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