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體驗

公共文化服務體驗

發布時間:2021-11-23 17:13:17

1. 旅遊體驗的本質

我圍繞文旅共生,促進城市發展,從「文化為魂,旅遊為體,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角度談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主要有三點:

文化創意是旅遊最核心、最鮮活的要素,是旅遊業發展的動力之源。

現在倡導「文化為魂,旅遊為體」。怎麼理解「文化為魂」?我的理解是「文化為魂」的核心是文化創意為魂,文化創意是文化為魂的關鍵。怎麼理解文化和旅遊的關系?我嘗試做了一個概括:文化的本質是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旅遊的本質是體驗價值和分享價值,這就是文化和旅遊的關系。其實早在2500年前,孔夫子就講過「文質彬彬」、「無文不遠」的道理,中國歷代山水詩人游歷山水,發現自然山水的價值,賦予自然山水價值,才有今天人們對自然山水的一種理解。

到了當代社會,城市永遠是旅遊的中心,為什麼?因為城市最集中地代表著創意、體現著創意、不斷貢獻著創意。以北京為例,北京是國內最重要的、也可以說是國際非常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北京之所以能夠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不僅僅是因為北京有長城、故宮、頤和園,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更重要的是因為北京有798、有不斷提供文創產品的故宮、有很多有創意的高校。

以798為例,早在2004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世界頂級城市中,北京作為中國的城市第一次入選,《時代周刊》的評價就是因為798藝術區的存在,使北京具有成為世界城市的潛力,我認為這是對北京城市活力的最好概括。

北京故宮也是一樣的。北京故宮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不僅僅是因為北京故宮的那麼多藏品,而是在於它在不斷地貢獻著創意,比如一些文創產品、紀錄片和科普片,是它最有活力的一些地方。包括現在北京的一些高校,如北大、清華,已成為北京的重要城市旅遊點。其實,我認為北京可以旅遊的地方不僅是高校,一些創意企業,比如愛奇藝、優酷,將來一定會成為旅遊景點。所以,文化的本質是發現價值、創造價值,旅遊的本質是體現價值、分享價值。這是我對文化旅遊之間關系的一個概括。

我有一個判斷,在當今社會,文化創意在旅遊業中的作用在提升,自然和歷史資源在旅遊業中的作用在下降。傳統旅遊學對旅遊內涵的概括著重在自然資源和遺產資源,這些資源當然很重要,但是這些資源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有限,而真正在促進旅遊發展的是創意。比如,我們在景德鎮調研,發現一個特點,景德鎮不光是一座陶瓷城市,還是一座旅遊城市。景德鎮作為一座旅遊城市,它的旅遊點並不是自然山水,而是陶瓷——景德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陶瓷藏品,家家戶戶都可以辦博物館,陶瓷吸引了很多遊客,特別是年輕的遊客。旅遊點不全在自然山水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大理,它吸引人的不光是它的自然山水,大理的酒吧、大型實景演出、民宿才是近些年大理吸引人的一些關鍵熱點。

再來看一些企業,重視文化創意也是文化旅遊企業成功的秘訣。宋城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文化旅遊集團之一。宋城演藝旗下擁有30個各類型劇院、65000個座位數,分別超過世界兩大戲劇中心倫敦西區全部劇院的座位總數、美國百老匯全部座位總數。為什麼?他們的核心理念是「創意者不死,獨特者永存」,他們的《千古情》每個月一小改,每三個月一大改,不斷地通過創意給演藝產品注入新內容。

深圳華強集團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原來是一家科技公司,從2009年以後開始轉向動漫,他們所拍攝的《熊出沒》被動漫界人士認為是中國動漫一座新的里程碑,也促使深圳華強集團成為全球第五大主題公園公司。他們成功的秘訣正是「以文化(創意)作為核心,以科技作為依託」的理念。

其實,各地的民族風情、地方特色和日常生活之所以能夠成為極具魅力的旅遊點,也是因為抓住了文化創意的內涵,比如像烏鎮對傳統資源的一些改造等等。上海迪士尼樂園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們秉持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即「既是真正的迪士尼,也是獨特的中國」。上海迪士尼樂園注入了很多中國文化元素,這本身就是一個創意。

總之,文化創意是「文化為魂」的關鍵環節,也是核心點。

旅遊彰顯文化的價值,賦予文化更大動能。

旅遊的價值也很重要。旅遊彰顯了文化的價值,賦予文化更大的動能。旅遊在促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大理周城扎染企業家段樹坤創辦的璞真扎染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特別是它的體驗館,遊客體驗扎染製作的收入約占璞真扎染坊年收入的40%。

我們看一些圖書館,比如北京郊區懷柔小鎮的籬苑書屋,現在被稱為全球最美的19座圖書館之一。這座圖書館其實是因為當地的一項扶貧項目建成的,現在成了一個觀賞之地,每到周六周日遊人如織。旅遊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觀賞功能,也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的融合。

去年暑期我們對西江千戶苗寨做了一個調研,發現它和十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但現在也面臨著很大問題,就是怎麼避免商業化?這也是遊客詬病很多的一點,如果我們深入到西江千戶苗寨去看,它其實有很多公共服務設施,只是這些設施不為遊客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我們提出一些建議,認為當地要提高旅遊業質量,就要提質增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於旅遊業,使公共服務與旅遊業融合發展。

2. 「體驗師」是些什麼人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成都推出了越來越多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產品。成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招募的「公共文化服務體驗師」,年齡在18-70歲之間,他們都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身份多元,有政協委員、高校教授、文化雜志主編、也有社會公益組織負責人、企業管理者、媒體評論員等。

培訓現場,成都市文化館各部門還分別對街頭藝術表演、文化天府APP、夏季班課程培訓等項目進行詳細講解,引領體驗師對不同項目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體驗師王先生頗有感觸:「成都市文化館創新推出「體驗師」項目,尋求外部力量推動自身成長、主動為工作『加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人感動,我很期待成都公共文化服務的未來發展。」

3. 文化福利的事例

浙江
在浙江象山,當地的漁業經濟與工業經濟相當發達,他們卻在做「文化轉型」,要將「漁文化」產業做大做強,使更多的人們來這里觀光漁村、漁港與漁島風光,他們為漁村建立了漁文化藝術教育基地,特邀全國畫家到這里繪畫寫生,然後在藝術村展覽館里免費向村民與遊客展示,這些繪畫均與海洋及漁民生活相關,一些人物形象就是寫生於村裡的漁民,這很自然地使當地民眾意識到藝術的真正魅力與價值,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與快樂。這里的祭海活動也是由民眾自發進行,政府只是提供一些協助,民眾通過民間祭祀這樣的風俗文化活動,體驗了自己的節慶喜悅,成為吸引遊客的觀光項目。
深圳
公益性和多樣性,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務的顯著特點。
24小時自助圖書館是深圳用高新技術自主研發的,截止09年9月17日,已有40台完成布點並投入使用。而至2011年,深圳將完成300檯布點,讓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借到圖書。
在深圳圖書館,讀者不用帶證件,不用帶錢包,因為一般服務全部是免費的,而且不設任何門檻。至2008年,深圳已經形成一個包括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圖書館在內的龐大圖書館網路,擁有600多個各類圖書館,初步實現了每1.5萬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指標。
除了圖書館,深圳還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政府規劃建設了32個市級文化設施。全市共有群藝館和文化館(站)62個,各級各類文化廣場197個,各類博物館19個。
每逢周末,深圳市民都可以到附近的廣場聆聽「周末廣場音樂會」,或者到本區的文化館觀看「周末劇場」。

4. 談談你對文化消費的看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消費越來越多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領域,文化消費在人們生活消費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培育和擴大文化消費更是成為政府、企業和民眾共同關注的焦點和發力的方向。

一是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對象,文化消費則是指微觀層面的文化服務,既包括文化內容消費,又包括文化設施消費,同時又融合於教育、科技、體育等公共領域服務類消費。

此類靠政府主導,以滿足服務對象基本文化消費需求,屬於文化事業保障行為,參與消費的對象屬無償消費行為。

二是作為文化市場消費主體或對象,文化消費則是指宏觀層面的有償文化服務,指的是人們購買各類以內容為主要消費對象的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其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

主要包括電影消費、舞台演出消費、音樂消費、報刊消費等諸多方面。這些文化消費行為主要體現為貨幣支出上,以購買形式進行消費的行為。

三是作為產業或產品供給渠道,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第一資源,是整個文化產業流程的關鍵因素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都是需要以目標消費為出發點。文化產業的流變速度很快,如果沒有做到重點關注整個產業發展的話,是很難做好文化產業的。

同時,文化消費的高低一方面取決於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另一方面取決於文化產品的供給。事實上,文化消費需求正形成一種「倒逼」,促使文化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加快發展,推動藝術創作與生產的發展繁榮。

文化消費的外延

目前,雖然國內文化外延消費品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國內文化市場的繁榮及消費者的成熟,文化外延消費品需求將成為消費主流。

文化消費外延通俗地講就是,通過自主創新、創意設計和內容再開發,加快推動某一個產品或品牌的消費拓展,或者是「衍生品市場」,從而實現「雙贏」或者「多贏」。

5. 北京朝陽如何打造文化強區,這些方法值得

北京朝陽如何打造文化強區,這些方法值得借鑒

打造「四網一體」的多維度公共閱讀服務保障體系、布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建設覆蓋全區43個街鄉的流動美術館……記者從朝陽區政府了解到,該區正在全力推進文化中心建設,打造「文化強區」。

網上預約借書家門口自助取書

記者在朝陽圖書館小庄館內看到,一位讀者正在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他在觸摸屏操作選好幾本書後,系統提示可以將圖書配送至他居住小區旁邊的自助圖書館。他對記者說:「這個功能特別方便,回家前才從自助圖書館拿到我借的書,不用帶著幾本書到處跑,去辦其他的事情也方便。」

朝陽區圖書館館長李凱告訴記者,這位讀者使用的就是圖書館新開發的預約借書服務。通過預約借書平台,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並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自助圖書館或部分基層圖書室作為取書點,朝陽區圖書館將在48小時內進行免費配送服務。對於那些不方便來圖書館的讀者,可以直接通過微信實現朝陽圖書館的辦證、預約、交納押金及滯納金等基本服務,在微信上自助預約指定圖書,就近配送取書,讀者還能通過自助圖書館還書。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朝陽區傳統圖書館服務網路囊括了公共圖書館(室)430餘家,年均接待讀者450餘萬人次,借閱圖書240餘萬冊次。

為了讓讀書成為更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朝陽區還打破行政區劃、體制機制等限制,保障百姓免費享受基本借閱服務及參加公益性閱讀活動、文獻可實現通借通還的基本要求,結合政府資源與社會力量運營能力的優勢,建成了夢工坊館、宸冰書坊館、798尤倫斯館、良閱書房館、東億產業園館、三里屯館、東區兒童醫院館、讀聚時光館8家社會化管理的城市書屋,解決了北京CBD和各藝術園區內公共閱讀資源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延伸了公共閱讀服務的時間、空間,擴大公共閱讀服務的覆蓋人群。

社區流動美術館實現街鄉全覆蓋

高春利表示,除了公共閱讀服務保障體系,朝陽區還建立了「區級-地區級-街鄉級-社區級」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地區文化中心是介於區級和街鄉級中間,是朝陽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大亮點」,高春利告訴記者,最早建設的垡頭文化中心輻射周邊南磨房、十八里店、王四營、豆各庄、黑庄戶、垡頭等街鄉,打造了五鄉一街文化聯盟。

而剛剛開業僅半年的香河園地區文化中心則可輻射周邊香河園、三里屯、左家莊、和平街、安貞、太陽宮等「五街一鄉」,為40萬居民提供文化活動空間。朝陽區文化館館長徐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未來地區級文化中心將圍繞「品牌」建設,打造品牌活動或項目。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將再建三個地區級文化中心。其中,常營地區將建設全智能文化中心,設數字文化體驗等設施。奧運村和東壩的地區文化中心也已選址完成。

另外,在通過圖書館、文化館等提供精準文化服務的同時,朝陽區還通過線下社區美術館、線上數字美術館、社區文化服務、志願者服務等多種形式,整合朝陽區公共文化資源,把優秀的中國文化藝術送到社區家門口,有序推進社區流動美術館建設,50家社區流動美術館已全部建設完成,實現全區43個街鄉全覆蓋。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左穎 文 甘南 圖

6. 新都民俗文化體驗館

新都區文化館是政府設置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進行社會審美的主導性群眾文化業務職能部門,是全區群眾文化藝術的活動中心、輔導中心、組織中心、研究中心、培訓中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1年在全國第三次評估定級中,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二級文化館。
五年來,新都區文化館本著抓業務、創精品;抓活動、樹形象;抓管理、出活力;抓項目、求發展的工作方略,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積極組織策劃和參與了國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動100餘場。創作和輔導的文藝作品在國家、省、市各類比賽中獲得金獎12件、銀獎10件、銅獎及優秀節目獎若干。組織業務幹部深入全區各鎮(街道辦)社區、企業、學校、駐區部隊等地方開展業務輔導1800餘次;培訓業務骨幹10萬餘人次;組織、策劃、導演新都區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000餘場。
2012年打造的常態親民文化工程「快樂周末·百姓舞台」,以及隨後相繼推出的「快樂周末·群文藝術團」、「快樂周末·少兒藝術團」、「快樂周末·芙蓉劇社」、「快樂周末·文化直通車」、「快樂周末·藝術培訓基層行」等10大「快樂周末」系列工程,讓香城新都掀起了新的「文化之風」,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2011年,新都區文化館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群眾文化廣場、多功能廳、音樂教室、展覽廳、活動展覽室、非遺展覽廣場、排練室等10個業務活動房,每周開放時間在80小時以上。2013年,新都區文化館又先後向市民免費開辦了「成都市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新都分校」、「新都區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新都區市民藝術學校鎮(街道)基層輔導站」。培訓內容有:民族舞蹈、拉丁舞、交誼舞、廣場舞、書法、美術、聲樂合唱、腰鼓、電子琴等12個業務門類,共37個班,每年培訓學員5000餘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新都區文化館將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在區文體廣新局的領導下,在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讓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為新都區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主體區和「文化名區」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7. 文化「體驗師」幹些什麼事

體驗師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這是很辛苦的工作,它不僅要求我們說出各項服務的好與不好,還要要求我們說出為什麼。

體驗師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不僅要求說出各項服務的好與不好,還要求說出為什麼、如何改進。體驗師提交的體驗報告,既有理性的、嚴厲的分析,也有感性的、帶著溫度的生動感受。

為激發體驗師的積極性,成都市文化館按照《文化志願者保護辦法》推出了相關獎勵機制:所有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體驗師都將擁有優先參與權,包括免費參與藝術培訓課程、市級大型演出等,相關文博單位門票也會減免。

希望大家提交的體驗報告,既是理性的,有嚴厲的分析,也是感性的,是有溫度的生動感受。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歡我們成都市文化館的活動。

(7)公共文化服務體驗擴展閱讀:

「體驗師」按規定享有文化志願者的權利與義務,經過培訓後,參與體驗成都市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走近藝術」全民藝術普及講座、成都街頭藝人表演、成都文化四季風、文化E管家、中國文化館年會等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公共文化服務體驗師屬於成都市『專家型』文化志願者,在參與體驗活動之前,他們會對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總體情況,體驗項目進行一定了解。結束之後,通過提交《項目體驗報告》代表群眾直接發聲,確保政府主導實施的服務項目更符合老百姓的胃口!」成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說。

8. 如何構建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由「盼」文化向「辦」文化的轉變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廣大農民經濟上富起來了,不愁吃不愁穿,求知、求樂、求美成了農民的普遍願望和期盼,不僅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當代農民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俏」,需要通過文化美化生活,追求時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要笑」,需要享受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服務,笑逐顏開,快樂開心;「要跳」,需要唱歌跳舞,參與文娛和體育活動,愉悅身心;「要鬧」,需要熱熱鬧鬧,通過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及服務,痛快地抒發感情;「要造」,希望得到公益性文化的學習和培訓,造就新的素質,提高致富的能力和本領。這就要求政府與群眾上下結合聯手辦文化,將期盼和需求變成現實。辦文化,農民要唱主角,充分激發農民的創造性和參與熱情。政府主導,農民主辦,是發展繁榮農村文化的基本方向。政府應主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資源配置、設施建設、服務內容,以及人才、技術和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承擔第一位的責任。要按照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農閑、節日、集會,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各種文化活動。同時,要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自辦農民書社、文化專業戶、文化大院、電影放映隊、農村業余劇團等,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如果只「盼」不「辦」,有要求,沒行動,繁榮農村文化就會落空。

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過去主要是採取「送」文化的形式,如送戲下鄉、送科技下鄉、送電影下鄉等為農民服務。這種送的形式不僅要保持並加大力度和覆蓋面,同時要更注重「種」文化的形式。即在農村「種」下公共文化服務的種子,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送」是引導,「種」是根本;「送」是暫時,「種」是長遠;「送」是雪中送炭,「種」是錦上添花。如果只有政府「送」文化,沒有農民「種」文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是缺乏持久生命活力的。「種」文化首先要培育農村文化人才。由農村自辦文化必須有人來辦,有較專業、農民歡迎的文化人才。要重視和培養各類文化人才,如農民演藝人員、畫家、歌唱家、文藝創作人員、民間藝人等。同時,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村文化主體,支持農民興辦各類文化團體,鼓勵農村文化活動積極分子,扶持鄉土文化能人,為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夯實基礎。而且,還必須建立農民自辦文化的長效機制,如建立組織機構、設立相關制度、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經費支持,提供必備的保障措施和條件,使農村文化活動能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由「借」文化到「掘」文化的轉變
農村文化活動不能只簡單借用或復制城市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而應當深入開掘本地的文化資源和項目,保持農村文化的本色和特質。現在我國許多農村的文化建設大體上都模仿城市文化的套路,把城市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簡單搬到農村來。城市流行什麼,農村也追逐什麼;城市熱衷什麼,農村也力推什麼;城市忘記什麼,農村也缺失什麼,造成城市、農村文化建設「一窩蜂」「一斬齊」的現象。比如,簡單把都市白領喜歡的電影搬到農村,把城市的娛樂文化、休閑文化、對歌星的追逐、搞笑等也搬到農村;把明星演唱、歌舞節會等也移植到農村。這固然有縮小城鄉差距的一面,但總體上,由於缺少鄉音、鄉風、鄉韻,農民對此並不真正認同和感興趣。這些脫離農民實際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多因深受城市文化的「濃妝艷抹」而很難在農村流傳。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定要由「借」文化轉到「掘」文化上來。事實上,各地農村都有豐厚、數不清的文化資源、項目、名品等可供開發、挖掘和利用。開發本地的文化資源,如劇目、歌舞、年畫、習俗、工藝等,形成特色文化產品,可以大放異彩;開發挖掘文化項目,如鄉土文化體驗、民族文化尋根、文化休閑旅遊等,不僅農民需要,也會廣泛吸引具有鄉愁情結的城裡人;開掘本地的文化精神和優良傳統,如晉商的誠實守信、辛勞勤奮,浙商的經世致用、義利並生,徽商的勵精圖強、不畏艱苦,粵商的自由開放、務實創新,以及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等,可形成本地獨特的文化軟實力。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體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