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廖化

工商局廖化

發布時間:2021-11-22 10:26:58

1. 評價諸葛亮

諸葛亮其實並不聰明,雖然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聰明人,但以下兩點足以說明諸葛亮並不聰明:

(1)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在關鍵地方用錯人,並導致嚴重後果。倘若在赤壁大戰中,在華容道上把關、張或關、趙兩人位置對換一下,這樣既讓關羽還曹操當年不殺之恩,又可以抓住曹操。可諸葛亮卻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歐陽修說:「用兵之道,先擇於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卻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

(2)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取而代之。扶補齊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也。

當然,諸葛亮也是有許多優點的。劉備三顧茅廬後,說「如魚得水」。這說明諸葛亮的確是個奇才。諸葛亮能嚴守軍事機密,攻其不備。而且他辦事很具有深謀遠慮。諸葛亮讓劉琦守江夏,其實是為了實施自己的戰略思想。因為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終不能長駐。他讓劉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劉琦,而且為後來躲避曹軍奠定了退守的路。還有在安排劉備去東吳招親時,孔明留下的三個錦囊,使劉備平安回到了荊州。還有一點,也是諸葛亮最妙的戰斗策略:讓關羽於華容道放走曹操。為什麼說他妙呢?殺掉曹操不是很好嗎?其實不然。假如在華容道上殺了曹操,孫權就回趁機佔領北方,孫權勢力大了,劉備就沒有了安身之地,更別談什麼三國鼎立,復興漢室了。因此孔明一方面讓關羽放走曹操,落個人情,另一個方面就是讓曹操抑制孫權,這說明孔明真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再者,諸葛亮不打無准備之戰,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對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作出不同的計策,如「罵死王司徒」、「破西羌兵」、「巧借東風」等。

有些人言孔明不具有將略之才,那麼試問一下,孔明沒有軍事才能,如果助劉備入川,如何北伐中原?還有甚者居然批評《出師表》是垃圾。首先《出師表》中文字慷慨激昂,激勵後輩子孫,其次它反映了當時蜀中人們的思想,假如說它是封建時期的垃圾,這只能說現在與當時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也不同,因此我們要評價事物時,主要考慮的是當時人們普遍的期望。諸葛亮當時提出北伐中原,與人們統一中國的思想相符合,因此孔明的行動深受人們表揚。因此,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從不同角度正確分析,不能就一些錯誤而全面否決他在當時的領導才能。曹操不是曾經大敗於赤壁,大敗於漢中嗎?但人們還是認為他是亂世之英傑。那人們也不能為孔明的一點錯誤而說他不足以言智。

總其上述,諸葛亮的政治才能無以倫比,軍事才能也有很高造詣,不過還是比其政治才能略遜一籌。因此陳壽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將略為短」是即正確又謹慎的評語。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2. 三國演義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背景
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才華英武(虎牢關戰役,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關羽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遂派張遼,張文遠游說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和與張遼的情誼,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要確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劉備消息要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
曹操愛才心切,只得同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裡,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被封為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關羽也非毫無報答,斬顏良侏文丑,立下大功。
現代文;
就當事情這樣順理成章的進行時,突然,關羽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借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當時,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困在城外小山丘上,被曹操軍包圍。
曹操非常欣賞關羽才華英武(虎牢關戰役,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關羽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遂派張遼,張文遠游說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和與張遼的情誼,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要確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劉備消息要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
曹操愛才心切,只得同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裡,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關羽也非毫無報答,斬顏良誅文丑,立下大功。
就當事情這樣順理成章的進行時,突然,關羽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借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城市),立斬曹操六員大將,「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來源:
卻說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只有徐晃與雲長交厚,其餘亦皆敬服;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遂叱退蔡陽,不令去趕。程昱曰:「丞相待關某甚厚,今彼不辭而去,亂言片楮,冒瀆鈞威,其罪大矣。若縱之使歸袁紹,是與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殺了,以絕後患。」操曰:「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因謂張遼曰:「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後日記念。」張遼領命,單騎先往。曹操引數十騎隨後而來。
卻說雲長所騎赤兔馬,日行千里,本是趕不上;因欲護送車仗,不敢縱馬,按轡徐行。忽聽背後有人大叫:「雲長且慢行!」回頭視之,見張遼拍馬而至。關公教車仗從人,只管望大路緊行;自己勒住赤兔馬,按定青龍刀,問曰:「文遠莫非欲追我回乎?」遼曰:「非也。丞相知兄遠行,欲來相送,特先使我請住台駕,別無他意。」關公曰:「便是丞相鐵騎來,吾願決一死戰!」遂立馬於橋上望之。見曹操引數十騎,飛奔前來,背後乃是許褚、徐晃、於禁、李典之輩。操見關公橫刀立馬於橋上,令諸將勒住馬匹,左右排開。關公見眾人手中皆無軍器,方始放心。操曰:「雲長行何太速?」關公於馬上欠身答曰:「關某前曾稟過丞相。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累次造府,不得參見,故拜書告辭,封金掛印,納還丞相。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曰:「吾欲取信於天下,安肯有負前言。恐將軍途中乏用,特具路資相送。」一將便從馬上托過黃金一盤。關公曰:「累蒙恩賜,尚有餘資。留此黃金以賞將士。」操曰:「特以少酬大功於萬一,何必推辭?」關公曰:「區區微勞,何足掛齒。」操笑曰:「雲長天下義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錦袍一領,略表寸心。」令一將下馬,雙手捧袍過來。雲長恐有他變,不敢下馬,用青龍刀尖挑錦袍披於身上,勒馬回頭稱謝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遂下橋望北而去。許褚曰:「此人無禮太甚,何不擒之?」操曰: 「彼一人一騎,吾數十餘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曹操自引眾將回城,於路嘆想雲長不已。
不說曹操自回。且說關公來趕車仗。約行三十里,卻只不見。雲長心慌,縱馬四下尋之。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恰纔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關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時,百餘人簇擁車仗前來。關公下馬停刀,叉手於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將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關公問左右曰: 「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關公聽言,乃拜謝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關公。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余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廖化又拜送金帛,關公亦不受。廖化拜別,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雲長將曹操贈袍事,告知二嫂,催促車仗前行。至天晚,投一村莊安歇。莊主出迎,須發皆白,問曰:「將軍姓甚名誰?」關公施禮曰:「吾乃劉玄德之弟關某也。」老人曰:「莫非斬顏良、文丑的關公否?」公曰:「便是。」老人大喜,便請入庄。關公曰:「車上還有二位夫人。」老人便喚妻女出迎。二夫人至草堂上,關公叉手立於二夫人之側。老人請公坐,公曰「尊嫂在上,安敢就坐!」老人乃令妻女請二夫人入內室款待,自於草堂款待關公。關公問老人姓名。老人曰:「吾姓胡,名華。桓帝時曾為議郎,致仕歸鄉。今有小兒胡班,在滎陽太守王植部下為從事。將軍若從此處經過,某有一書寄與小兒。」關公允諾。次日早膳畢,請二嫂上車,取了胡華書信,相別而行,取路投洛陽來。前至一關,名東嶺關。把關將姓孔,名秀,引五百軍兵在嶺上把守。當日關公押車仗上嶺,軍士報知孔秀,秀出關來迎。關公下馬,與孔秀施禮。秀曰:「將軍何往?」公曰:「某辭丞相,特往河北尋兄。」秀曰:「河北袁紹,正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必有丞相文憑?」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秀曰:「既無文憑,待我差人稟過丞相,方可放行。」關公曰:「待去稟時,須誤了我行程。」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關公曰:「汝不容我過關乎?」秀曰:「汝要過去,留下老小為質。」關公大怒,舉刀就殺孔秀。秀退入關去,鳴鼓聚軍,披掛上馬,殺下關來,大喝曰:「汝敢過去么!」關公約退車仗,縱馬提刀,竟不打話,直取孔秀。秀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只一合,鋼刀起處,孔秀屍橫馬下。眾軍便走。關公曰:「軍士休走。吾殺孔秀,不得已也,與汝等無干。借汝眾軍之口,傳語曹丞相,言孔秀欲害我,我故殺之。」眾軍俱拜於馬前。
關公即請二夫人車仗出關,望洛陽進發。早有軍士報知洛陽太守韓福。韓福急聚眾將商議。牙將孟坦曰:「既無丞相文憑,即系私行;若不阻擋,必有罪責。」韓福曰:「關公勇猛,顏良、文丑俱為所殺。今不可力敵,只須設計擒之。」孟坦曰:「吾有一計:先將鹿角攔定關口,待他到時,小將引兵和他交鋒,佯敗誘他來追,公可用暗箭射之。若關某墜馬,即擒解許都,必得重賞。」商議停當,人報關公車仗已到。韓福彎弓插箭,引一千人馬,排列關口,問:「來者何人?」關公馬上欠身言曰:「吾漢壽亭侯關某,敢借過路。」韓福曰:「有曹丞相文憑否?」關公曰:「事冗不曾討得。」韓福曰:「吾奉承相鈞命,鎮守此地,專一盤詰往來奸細。若無文憑,即系逃竄。」關公怒曰:「東嶺孔秀,已被吾殺。汝亦欲尋死耶?」韓福曰:「誰人與我擒之?」孟坦出馬,輪雙刀來取關公。關公約退車仗,拍馬來迎。孟坦戰不三合,撥回馬便走。關公趕來。孟坦只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已趕上,只一刀,砍為兩段。關公勒馬回來,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一箭,正射中關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飛馬徑奔韓福,沖散眾軍,韓福急走不迭,關公手起刀落,帶頭連肩,斬於馬下;殺散眾軍,保護車仗。
關公割帛束住箭傷,於路恐人暗算,不敢久住,連夜投汜水關來。把關將乃並州人氏,姓卞,名喜,善使流星錘;原是黃巾余黨,後投曹操,撥來守關。當下聞知關公將到,尋思一計:就關前鎮國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餘人,誘關公至寺,約擊盞為號,欲圖相害。安排已定,出關迎接關公。公見卞喜來迎,便下馬相見。喜曰:「將軍名震天下,誰不敬仰!今歸皇叔,足見忠義!」關公訴說斬孔秀、韓福之事。卞喜曰:「將軍殺之是也。某見丞相,代稟衷曲。」關公甚喜,同上馬過了汜水關,到鎮國寺前下馬。眾僧鳴鍾出迎。原來那鎮國寺乃漢明帝御前香火院,本寺有僧三十餘人。內有一僧,卻是關公同鄉人,法名普凈。當下普凈已知其意,向前與關公問訊,曰:「將軍離蒲東幾年矣?」關公曰:「將及二十年矣。」普凈曰:「還認得貧僧否?」公曰:「離鄉多年,不能相識。」普凈曰:「貧僧家與將軍家只隔一條河。」卞喜見普凈敘出鄉里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曰:「吾欲請將軍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關公曰:「不然。鄉人相遇,安得不敘舊情耶?」普凈請關公方丈待茶。關公曰:「二位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普凈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後請關公入方丈。普凈以手舉所佩戒刀,以目視關公。公會意,命左右持刀緊隨。
卞喜請關公於法堂筵席。關公曰:「卞君請關某,是好意,還是歹意?」卞喜未及回言,關公早望見壁衣中有刀斧手,乃大喝卞喜曰:「吾以汝為好人,安敢如此!」卞喜知事泄,大叫:「左右下手!」左右方欲動手,皆被關公拔劍砍之。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公棄劍執大刀來趕。卞喜暗取飛錘擲打關公。關公用刀隔開錘,趕將入去,一刀劈卞喜為兩段。隨即回身來看二嫂,早有軍人圍住,見關公來,四下奔走。關公趕散,謝普凈曰:「若非吾師,已被此賊害矣。」普凈曰:「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雲游也。後會有期,將軍保重。」關公稱謝,護送車仗,往滎陽進發。滎陽太守王植,卻與韓福是兩親家;聞得關公殺了韓福,商議欲暗害關公,乃使人守住關口。待關公到時,王植出關,喜笑相迎。關公訴說尋兄之事。植曰:「將軍於路驅馳,夫人車上勞困,且請入城,館驛中暫歇一宵,來日登途未遲。」關公見王植意甚殷勤,遂請二嫂入城。館驛中皆鋪陳了當。王植請公赴宴,公辭不往;植使人送筵席至館驛。關公因於路辛苦,請二嫂晚膳畢,就正房歇定;令從者各自安歇,飽喂馬匹。關公亦解甲憩息。卻說王植密喚從事胡班聽令曰:「關某背丞相而逃,又於路殺太守並守關將校,死罪不輕!此人武勇難敵。汝今晚點一千軍圍住館驛,一人一個火把,待三更時分,一齊放火;不問是誰,盡皆燒死!吾亦自引軍接應。」胡班領命,便點起軍士,密將乾柴引火之物,搬於館驛門首,約時舉事。
胡班尋思:「我久聞關雲長之名,不識如何模樣,試往窺之。」乃至驛中,問驛吏曰:「關將軍在何處?」答曰:「正廳上觀書者是也。」胡班潛至廳前,見關公左手綽髯,於燈下憑幾看書。班見了,失聲嘆曰:「真天人也!」公問何人,胡班入拜曰:「滎陽太守部下從事胡班。」關公曰:「莫非許都城外胡華之子否?」班曰:「然也。」公喚從者於行李中取書付班。班看畢,嘆曰:「險些誤殺忠良!」遂密告曰:「王植心懷不仁,欲害將軍,暗令人四面圍住館驛,約於三更放火。今某當先去開了城門,將軍急收拾出城。」
關公大驚,忙披掛提刀上馬,請二嫂上車,盡出館驛,果見軍士各執火把聽候。關公急來到城邊,只見城門已開。關公催車仗急急出城。胡班還去放火。關公行不到數里,背後火把照耀,人馬趕來。當先王植大叫:「關某休走!」關公勒馬,大罵:「匹夫!我與你無仇,如何令人放火燒我?」王植拍馬挺槍,徑奔關公,被關公攔腰一刀,砍為兩段。人馬都趕散。關公催車仗速行,於路感胡班不已。
行至滑州界首,有人報與劉延。延引數十騎,出郭而迎。關公馬上欠身而言曰:「太守別來無恙!」延曰:「公今欲何往?」公曰:「辭了丞相,去尋家兄。」延曰:「玄德在袁紹處,紹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公曰:「昔日曾言定來。」延曰:「今黃河渡口關隘,夏侯敦部將秦琪據守,恐不容將軍過渡。」公曰:「太守應付船隻,若何?」延曰:「船隻雖有,不敢應付。」公曰:「我前者誅顏良、文丑,亦曾與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與,何也?」延曰:「只恐夏侯敦知之,必然罪我。」關公知劉延無用之人,遂自催車仗前進。到黃河渡口,秦琪引軍出問:「來者何人?」關公曰:「漢壽亭侯關某也。」琪曰:「今欲何往?」關公曰:「欲投河北去尋兄長劉玄德,敬來借渡。」琪曰:「丞相公文何在?」公曰:「吾不受丞相節制,有甚公文!」琪曰:「吾奉夏侯將軍將令,守把關隘,你便插翅,也飛不過去!」關公大怒曰:「你知我於路斬戮攔截者乎?」琪曰:「你只殺得無名下將,敢殺我么?」關公怒曰:「汝比顏良、文丑若何?」秦琪大怒,縱馬提刀,直取關公。二馬相交,只一合,關公刀起,秦琪頭落。關公曰:「當吾者已死,餘人不必驚走。速備船隻,送我渡河。」軍士急撐舟傍岸。關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關公所歷關隘五處,斬將六員。後人有詩嘆曰:「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過五關斬六將的原文
(1)斬孔秀——
前至一關,名東嶺關。把關將姓孔,名秀,引五百軍兵在嶺上把守。當日關公押車仗上嶺,軍士報知孔秀,秀出關來迎。關公下馬,與孔秀施禮。秀曰:「將軍何往?」公曰:「某辭丞相,特往河北尋兄。」秀曰:「河北袁紹,正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必有丞相文憑?」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秀曰:「既無文憑,待我差人稟過丞相,方可放行。」關公曰:「待去稟時,須誤了我行程。」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關公曰:「汝不容我過關乎?」秀曰:「汝要過去,留下老小為質。」關公大怒,舉刀就殺孔秀。秀退入關去,鳴鼓聚軍,披掛上馬,殺下關來,大喝曰:「汝敢過去么!」關公約退車仗,縱馬提刀,竟不打話,直取孔秀。秀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只一合,鋼刀起處,孔秀屍橫馬下。眾軍便走。關公曰:「軍士休走。吾殺孔秀,不得已也,與汝等無干。借汝眾軍之口,傳語曹丞相,言孔秀欲害我,我故殺之。」眾軍俱拜於馬前。
(2)(3)斬韓福和牙將孟坦——
關公即請二夫人車仗出關,望洛陽進發。早有軍士報知洛陽太守韓福。韓福急聚眾將商議。牙將孟坦曰:「既無丞相文憑,即系私行;若不阻擋,必有罪責。」韓福曰:「關公勇猛,顏良、文丑俱為所殺。今不可力敵,只須設計擒之。」孟坦曰:「吾有一計:先將鹿角攔定關口,待他到時,小將引兵和他交鋒,佯敗誘他來追,公可用暗箭射之。若關某墜馬,即擒解許都,必得重賞。」商議停當,人報關公車仗已到。韓福彎弓插箭,引一千人馬,排列關口,問:「來者何人?」關公馬上欠身言曰:「吾漢壽亭侯關某,敢借過路。」韓福曰:「有曹丞相文憑否?」關公曰:「事冗不曾討得。」韓福曰:「吾奉承相鈞命,鎮守此地,專一盤詰往來奸細。若無文憑,即系逃竄。」關公怒曰:「東嶺孔秀,已被吾殺。汝亦欲尋死耶?」韓福曰:「誰人與我擒之?」孟坦出馬,輪雙刀來取關公。關公約退車仗,拍馬來迎。孟坦戰不三合,撥回馬便走。關公趕來。孟坦只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已趕上,只一刀,砍為兩段。關公勒馬回來,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一箭,正射中關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飛馬徑奔韓福,沖散眾軍,韓福急走不迭,關公手起刀落,帶頭連肩,斬於馬下;殺散眾軍,保護車仗。
(4)斬卞喜——
關公割帛束住箭傷,於路恐人暗算,不敢久住,連夜投汜水關來。把關將乃並州人氏,姓卞,名喜,善使流星錘;原是黃巾余黨,後投曹操,撥來守關。當下聞知關公將到,尋思一計:就關前鎮國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餘人,誘關公至寺,約擊盞為號,欲圖相害。安排已定,出關迎接關公。公見卞喜來迎,便下馬相見。喜曰:「將軍名震天下,誰不敬仰!今歸皇叔,足見忠義!」關公訴說斬孔秀、韓福之事。卞喜曰:「將軍殺之是也。某見丞相,代稟衷曲。」關公甚喜,同上馬過了汜水關,到鎮國寺前下馬。眾僧鳴鍾出迎。原來那鎮國寺乃漢明帝御前香火院,本寺有僧三十餘人。內有一僧,卻是關公同鄉人,法名普凈。當下普凈已知其意,向前與關公問訊,曰:「將軍離蒲東幾年矣?」關公曰:「將及二十年矣。」普凈曰:「還認得貧僧否?」公曰:「離鄉多年,不能相識。」普凈曰:「貧僧家與將軍家只隔一條河。」卞喜見普凈敘出鄉里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曰:「吾欲請將軍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關公曰:「不然。鄉人相遇,安得不敘舊情耶?」普凈請關公方丈待茶。關公曰:「二位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普凈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後請關公入方丈。普凈以手舉所佩戒刀,以目視關公。公會意,命左右持刀緊隨。
卞喜請關公於法堂筵席。關公曰:「卞君請關某,是好意,還是歹意?」卞喜未及回言,關公早望見壁衣中有刀斧手,乃大喝卞喜曰:「吾以汝為好人,安敢如此!」卞喜知事泄,大叫:「左右下手!」左右方欲動手,皆被關公拔劍砍之。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公棄劍執大刀來趕。卞喜暗取飛錘擲打關公。關公用刀隔開錘,趕將入去,一刀劈卞喜為兩段。
(5)斬王植——
滎陽太守王植,卻與韓福是兩親家;聞得關公殺了韓福,商議欲暗害關公,乃使人守住關口。待關公到時,王植出關,喜笑相迎。關公訴說尋兄之事。植曰:「將軍於路驅馳,夫人車上勞困,且請入城,館驛中暫歇一宵,來日登途未遲。」關公見王植意甚殷勤,遂請二嫂入城。館驛中皆鋪陳了當。王植請公赴宴,公辭不往;植使人送筵席至館驛。關公因於路辛苦,請二嫂晚膳畢,就正房歇定;令從者各自安歇,飽喂馬匹。關公亦解甲憩息。卻說王植密喚從事胡班聽令曰:「關某背丞相而逃,又於路殺太守並守關將校,死罪不輕!此人武勇難敵。汝今晚點一千軍圍住館驛,一人一個火把,待三更時分,一齊放火;不問是誰,盡皆燒死!吾亦自引軍接應。」胡班領命,便點起軍士,密將乾柴引火之物,搬於館驛門首,約時舉事。
胡班尋思:「我久聞關雲長之名,不識如何模樣,試往窺之。」乃至驛中,問驛吏曰:「關將軍在何處?」答曰:「正廳上觀書者是也。」胡班潛至廳前,見關公左手綽髯,於燈下憑幾看書。班見了,失聲嘆曰:「真天人也!」公問何人,胡班入拜曰:「滎陽太守部下從事胡班。」關公曰:「莫非許都城外胡華之子否?」班曰:「然也。」公喚從者於行李中取書付班。班看畢,嘆曰:「險些誤殺忠良!」遂密告曰:「王植心懷不仁,欲害將軍,暗令人四面圍住館驛,約於三更放火。今某當先去開了城門,將軍急收拾出城。」
關公大驚,忙披掛提刀上馬,請二嫂上車,盡出館驛,果見軍士各執火把聽候。關公急來到城邊,只見城門已開。關公催車仗急急出城。胡班還去放火。關公行不到數里,背後火把照耀,人馬趕來。當先王植大叫:「關某休走!」關公勒馬,大罵:「匹夫!我與你無仇,如何令人放火燒我?」王植拍馬挺槍,徑奔關公,被關公攔腰一刀,砍為兩段。人馬都趕散。關公催車仗速行,於路感胡班不已。
(6)斬秦琪——
行至滑州界首,有人報與劉延。延引數十騎,出郭而迎。關公馬上欠身而言曰:「太守別來無恙!」延曰:「公今欲何往?」公曰:「辭了丞相,去尋家兄。」延曰:「玄德在袁紹處,紹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公曰:「昔日曾言定來。」延曰:「今黃河渡口關隘,夏侯敦部將秦琪據守,恐不容將軍過渡。」公曰:「太守應付船隻,若何?」延曰:「船隻雖有,不敢應付。」公曰:「我前者誅顏良、文丑,亦曾與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與,何也?」延曰:「只恐夏侯敦知之,必然罪我。」關公知劉延無用之人,遂自催車仗前進。到黃河渡口,秦琪引軍出問:「來者何人?」關公曰:「漢壽亭侯關某也。」琪曰:「今欲何往?」關公曰:「欲投河北去尋兄長劉玄德,敬來借渡。」琪曰:「丞相公文何在?」公曰:「吾不受丞相節制,有甚公文!」琪曰:「吾奉夏侯將軍將令,守把關隘,你便插翅,也飛不過去!」關公大怒曰:「你知我於路斬戮攔截者乎?」琪曰:「你只殺得無名下將,敢殺我么?」關公怒曰:「汝比顏良、文丑若何?」秦琪大怒,縱馬提刀,直取關公。二馬相交,只一合,關公刀起,秦琪頭落。關公曰:「當吾者已死,餘人不必驚走。速備船隻,送我渡河。」軍士急撐舟傍岸。關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關公所歷關隘五處,斬將六員。後人有詩嘆曰:「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3. 求強將手下無弱兵 辯詞

英勇的將領部下沒有軟弱無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一支好的隊伍。
出處:宋·蘇軾《題連公壁》:「俗語去:『強將手下無弱兵。』真可信。」
一、強將手下無弱兵 比武場上逞英豪
在撫順石化公司首屆專業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大賽總結表彰會的領獎台上,有一位年近半百的女同志,雙手捧著獲獎證書,臉上綻出欣慰的笑容,她就是石油三廠動力車間工程師兼車間培訓員韓耀香同志。
提起動力車間的員工培訓工作,了解情況的人都會肅然起敬,這個車間的員工在連續兩屆參加公司員工技術練兵大比武都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在第二屆公司員工技術練兵大比武中,車間組織員工參加了鍋爐、水處理和汽輪機三個專業工種的比賽,並取得了兩個工種第一名和一個工種第二名的好成績。在第三屆公司員工技術練兵大比武中,車間組織員工參加了兩個工種的比賽,其中鍋爐專業包攬了前三名,汽輪機專業也拿到了第一名和第三名。
員工們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比賽成績,不僅與該車間領導長期重視員工的技術培訓分不開,同時也傾注著車間培訓員韓耀香的心血。韓耀香是1981年中專畢業後分配到石油三廠動力車間工作的,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術素質,工作之餘她又參加了撫順石油學院的夜大學習並取得本科學歷。她先後擔任過鍋爐專業、化學分析專業、水處理專業的技術員以及車間工程師兼職培訓員等職務。從自身的成長經歷中,韓耀香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千方百計地抓好員工的技術培訓,使員工的技術素質不斷提高。
這次公司舉辦首屆專業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大賽,也是對技術人員基本業務素質的一次大檢驗,韓耀香則輕松地以99分的好成績榮登本專業榜首。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有了韓耀香這樣的帶頭人,員工的技術水平自然也要高人一籌了。
二、最近國外一權威研究機構調查表明:在一個現代化企業里,每增加一名合格的體力勞動者,可以取得1:1.5的經濟效果,而每增加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則可以取得1:6的經濟效果當代成功企業家們普遍證實:一個企業如果投資佔1分,科技佔3分,管理則佔6分。

國內有關部門的測算表明:假設增加1%的工業固定資產,企業的生產僅僅增加2%;而每增加1%訓練有素、懂管理、會經營的管理人員,企業的生產則可以增長18%。 中國加入WTO後,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在美國"9.11事件"的影響下,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企業大量裁員,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在馬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周末,上海人才市場招聘會上,洋打工竟佔1/5之多,憑著他們國外大企業的工作經驗、懂國際市場運行規則而倍受民企、私企的青睞,這更加劇了我們的就業壓力,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一流的人才打造第一流的企業,新經濟格局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把勞動力全面轉化為人力資本,企業才能獲得市場競爭的根本優勢,個人才能取得事業成功的保證。強將手下無弱兵,部下的素質低不是你的責任,但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質卻是你的責任,在企業里"員工的素質就是反映領導的素質"。終身學習、加強培訓、組建學習型企業,已經成為典型的"二項限投資"。因此,必須得到企業高層決策者的認同和支持。然而,計劃經濟體制下舊有思想觀念的慣性導致企業拿新"瓶"舊"酒"的現象較為普遍,仍然使得我們難以從根本上"走出去",同時學習與工作時間也難以安排。

為了更好地大力開發人力資源、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幫助企業和個人解決優秀師資匱乏、學習者工作與學習矛盾突出等困難,積極推動我國企業工商管理自助培訓健康發展,應廣大顧客的強烈要求,我們公司隆重推出了經國家經貿委、中國企業聯合會等權威機構推薦的VCD光碟為主的工商管理自主培訓教程,向您提供一條產學一體化之路,以超低廉的價格,提供最權威的培訓,解決企業在發展中"軟體要素"升級的問題。您只要把工作8小時以內的空餘時間利用起來,就可以迅速掌握關於人力資源開發、投資理財與資本運營、企業改制、員工持股、質量管理、MBA管理、創新經營、市場開發與銷售、電子商務等專家顧問數十年的企業實戰操作技巧和當今中國頂尖企業家的成功經驗,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佳的成效,全面將我們的經營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至專業化水準。把全國最權威的管理專家請到家,博採眾多管理專家智慧,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將迅速提升企業和個人核心競爭力,讓你成為:企業的強手,經營的高手,理財的能手,競爭的好手,真正成為企業的"中堅"和"脊樑"。使您輕輕鬆鬆當經理,胸有成竹當老總。

QQ:841949980

4. 假如鄧艾和鍾會沒有攻下蜀漢,姜維可以反殺魏晉軍團嗎

自從蜀漢政權在公元221年建立後,其實魏國伐蜀的次數充其量才3次。第一次是公元229年,曹真率四路大軍10萬人伐蜀,被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個個擊破。第二次是公元244年,曹真的兒子曹爽,外甥夏侯玄兩路13萬大軍伐蜀,面對氣勢洶洶的魏軍,蜀漢政權的姜維、廖化、王平、蔣琬和費禕將相合力,在興勢之戰(今天漢中地區)中殺得魏軍屍橫遍野。而蜀軍沒損失多少,曹爽臉丟大發了,為司馬家奪權埋下了伏筆。

在魏國第一次到第三次伐蜀期間,蜀漢政權有諸葛亮五次北伐,姜維11次北伐,很煩。終於在上次伐蜀失敗之後20年,曹魏朝廷被司馬家控制,為了一勞永逸解決蜀漢北伐的問題,再次伐蜀。魏軍假意伐吳,以鍾會為主帥,帶著諸葛緒和鄧艾三路大軍,共計18萬突然伐蜀。



那麼,今天筆者就來說說,假使劉禪不投降呢?

鄧艾的部隊很可能就被就地消滅了,而蜀中各地援軍在消滅鄧艾後,會立刻增援姜維,防禦鍾會,本來鍾會已經讓魏國朝廷調走了諸葛緒,這會也心生退意了。然後蜀漢政權又擺脫了一場危機。而劉禪的太子劉璿也不會死於後來的鍾會叛亂。

那麼危機之後呢?

曹魏或者晉朝可能會全力進攻東吳。姜維會發動第12次北伐,但是姜維手上除了快80的老將廖化,已經無可用的大將了。閻宇和羅憲和東吳有血海深仇,是當年諸葛丞相留下防禦東吳的。

人生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已到暮年。當年諸葛丞相得到姜維的時候,姜維才28,而劉禪也才23。這個時候,姜維也已經63歲,劉禪也58歲了。真實的歷史是劉禪投降7年後去世,假設姜維沒有去世,那麼他也70歲了。從鍾會叛亂可以看出劉禪的兒子劉璿是不甘心父親投降的,那麼會全力支持姜維北伐。

但是大廈將傾,70歲的姜維還能撐多久。季漢政權有一個大隱患始終沒有去除,如果有一天晉朝士兵再殺過來,到時候不是劉璿抵抗決心的問題,而是荊州派徹底沒有了人才,輿論完全被益州派掌握了。到時候,姜維去世,魏軍包圍成都,那麼就算劉璿不投降,益州派可能會偷偷打開城門進來。

而且彼時的蜀漢政權可能面臨的情況更糟糕,一來,蜀漢人才凋敝,二來,晉朝人才興旺,三來,由於孫皓嗜殺,人心盡喪,晉朝可能會先滅亡東吳,到時候,蜀漢政權連求援的對象都沒有。頂天了就是劉璿在晉朝當個享樂的侯爺。

5. 別人公司轉讓給我有什麼不好的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公司轉讓時應當注意以下事項:1、檢查公司是否存在債務公司轉讓中最需要注專意的不是轉讓方而是承接方,屬承接方在收購一個公司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該公司的賬目問題,找有資質的代理記賬公司專員,仔細檢查公司賬目,看看轉讓的公司是否有潛在的債務。2、檢查公司以前經營狀況轉讓公司以前是否是合法經營,在經營過程中是否有違法犯罪的活動,在工商局檔案中是否有不良記錄。3、年檢是否每年都按時參加年檢是國家工商機關檢查企業是否合法經營的重要手段,每年必須要檢查的重要手段,每年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參加的,如果沒有按時參加,那麼企業會被記錄在案,企業信譽下降,同時還會受到處罰規定。第四查看公司審計報告公司是否是墊資注冊公司,公司的注冊資金是否出資到位,是否有抽逃資金的現象,公司賬目是否合法等等,這都是必須的,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條本法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轉讓、受讓重大資產或者對外提供擔保等事項必須經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的,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股東大會會議,由股東大會就上述事項進行表決。

6. 分析五四運動後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中引起「無限的興味」的原因

一九二○年八月,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出現了第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傾向的青年政治團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帶動了全國各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並為統一的中國青年運動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本文試圖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的歷史條件及其過程進行探討,以揭示青年團產生的歷史必然性,總結建團的歷史經驗。
一、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的歷史背景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出現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並非偶然,它與上海在舊中國的特殊地位和五四運動之後上海的階級斗爭形勢直接關聯;它的創建,是中國青年運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青年中傳播的一大成果
第一,上海是當時最大的口岸城市。在這里,帝國主義勢力頑強,資產階級集中,無產階級強大,是階級斗爭最復雜、最激烈的漩渦,也是當時中國青年運動最發展的中心地區之一。
二十世紀初,上海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上海地處中國中部,是中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信息交流的中樞之一,上海在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上海又是一座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各個階級的政治力量,在這里進行著激烈的斗爭。當時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北京,處於北洋軍閥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而上海卻存在著各種互相矛盾的政治力量,這就在客觀上給中國的革命者從事政治活動造成了一定的空隙。五四前後,上海出現了政治團體林立,思想流派紛呈的局面。上海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基地。比如,孫中山先生設中華革命黨總部於上海,他本人也長期駐足上海。一九一八年,當他在南北軍閥威逼之下,被迫辭去護國軍政府大元帥後,更是公開定居於上海的莫里哀路二十九號(今香山路七號)。「五四」之前,陳獨秀也曾長期在上海活動。一九一五年,他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後遷往北京,並取名《新青年》,一九二○年春,又遷回上海),是為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之發軔。上海也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這里,擁有著中國最強大的工人階級的隊伍,這是五四運動爆發後,其中心很快移至上海的最重要的根據。五四前後,上海出現了一批在全國有很大影響的進步刊物,成了馬克思主義傳播於中國的中心之一。全國各地許多有志於改造中國的熱血青年,不遠千里來到上海,尋求革命的真理,會聚了一批中華民族的精英,正如李達所說:「五四運動後,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有不少青年對舊社會不滿,要求思想解放。……許多人脫離了家庭和學校,到上海找《新青年》、社、《民國日報》副刊《覺悟》(邵力子等人主辦的)、《星期評論》(李漢俊等辦的)」①。上海成了中國青年運動最發展的地區之一,正因為如此,五四運動爆發後,當學生運動不斷高漲,一些學生運動的領導人感到必須及時地建立全國學聯時,大家就把建立全國學聯的地點選在了上海。他們認為,上海的「一舉一動可以影響全國。」②中國早期的一批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就以上海為活動基地,中國早期的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上海的革命運動中鍛煉成長。因此,上海終於成了中國共產黨和第一個青年團組織的誕生地。
第二、由五四開始的青年運動的實踐,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產生的前提。
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五四運動之後,中國青年運動也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局面,中國青年要求改造社會的呼聲響徹祖國大地。從五四運動爆發到一九二○年五月,一年之中,各地出版的刊物驟增四百餘種③,其中大多數皆由各種進步的學生社團所創辦。
五四之後的青年運動,與五四之前的青年運動相比較,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中國青年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造社會的實驗。
五四以後,在中國青年中出現了一個介紹和宣傳社會主義的熱潮。「社會主義」成為青年最嚮往的理想社會。不過,當時的「社會主義」還是一股包含著龐雜內容的新思潮,其中除科學社會主義的成份外,還包括當時被人稱之為「社會主義」的各種小資產階級思想流派:如施蒂納的「無政府個人主義」,蒲魯東的「社會無政府主義」,巴枯寧的「團體無政府主義」,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產主義」,或者小路篤實的「新村主義」,歐文等人的「合作主義」等等。對這種現象,毛澤東表示:「現在我於種種主義,種種學說,都還沒有得到一個比較明了的概念……」④。瞿秋白也曾回憶說:「社會主義的討論,常常引起我們無限的興味,然而究竟如同俄國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響,隔著紗窗看曉霧,社會主義流派,社會主義意義都是紛亂,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閘,一旦開放,旁流雜出,雖然噴沫鳴濺,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⑤正是在這樣的龐雜的「社會主義」新思潮的鼓盪下,中國青年們勇敢地進行了改造社會的試驗。從一九一九年底到一九二○年春,全國不少城市出現了各種空想社會主義式的工讀互助團及性質相近的團體,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工讀互助運動,那些團體的具體章程和做法雖有所不同,但原則和指導思想卻大體一致。它們的原則是半工半讀,收入公有,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指導思想是首先由少數人本著互助的精神,組織半工半讀的新生活,然後依靠這種新生活的擴張逐漸改造整個社會。這些無政府共產主義、合作主義和新村主義試驗,得到了大批青年知識分子的熱烈響應,也得到一些社會名人,如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的支持或贊助。除了北京,上海也是中國青年進行工讀互助試驗的中心之一。北京工讀互助團建立後,陳獨秀、王光祈等人緊接著就籌備建立上海工讀團。毛澤東也曾列名上海工讀互助團。北京工讀互助團失敗之後,一部分學生又幻想在「經濟會樞」的上海或許能夠成功,結果又在上海組織了有名的「滬濱工讀互助團」,後來也失敗了。
工讀互助運動是中國青年改造社會的一次重要實踐,它的出現,是中國青年運動深化的一個標志,而它的失敗,則促使大批青年轉向了馬克思主義,北京工讀互助團團員施存統就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組織底下,靠少數人組織工讀互助團和詭詐百出的萬惡社會奮斗,沒有不失敗的道理。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一)要改造社會,須從根本上謀全體的改造,枝枝節節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二)社會沒有根本改造之前,不能試驗新生活;不論工讀互助團和新村。」⑥從而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北京工讀互助團建立之時,千里迢迢從杭州趕到北京參加工讀團的俞秀松,在工讀團失敗後,也很快拋棄了無政府共產主義的空想,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不久來到上海,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工作。
總之,跟著青年運動的實踐與發展,尤其是經過空想社會主義試驗的失敗,促使先進的中國青年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各種形式的空想理論的界限,清除了無政府共產主義等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青年逐步開始轉向科學社會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隨著大批決心走馬克思主義道路的青年隊伍的壯大,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的青年政治團體,也就成為歷史的要求了。
第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青年運動相結合,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產生的根本原因。
五四後,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影響,迅速擴大。當時出現了三家宣傳社會主義並在青年中影響極大的社團及其刊物:一是陳獨秀領導的『新青年社』以及陳獨秀、李大釗等編輯出版的《新青年》月刊(此刊於一九二○年初從北京遷回上海,李大釗在北京負責組稿)。李大釗、陳獨秀成了當時青年的崇敬的思想領袖。二是戴季陶、沈玄廬等組織的「星期評論社」及其《星期評論》周刊。五四運動後,《星期評論》以研究和介紹社會主義,特別是介紹世界和中國的勞動運動而獲盛名。三是邵力子主編、陳望道助編的《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在當時也以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而著稱。這些社團和刊物對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的傳播,起了極大作用。推動了馬克思主義青年運動的結合,其間的一個重要事件是一九二○年五月一日,上海、北京和廣州的許多青年學生積極參加了由陳獨秀、李大釗、鄧中夏等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組織的紀念國際勞動節的活動。各地的學生們以「勞工神聖」為旗幟,去工廠宣傳,或與工人們一起舉行紀念大會。這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一次最初嘗試,也預示了中國青年運動的一個新方向。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青年運動的初步結合,使中國青年運動突破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范圍,開始轉向共產主義。各地優秀青年在上海的相對集中和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青年積極分子的涌現,為在上海成立一個共產主義青年運動的領導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創造了條件。
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及其初期活動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青年運動的發展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誕生創造了可能性,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和共產國際的幫助,則使可能性轉變成現實。
一九二○年三月,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偕夫人庫茲涅佐娃、秘書馬邁也夫、馬邁也娃、翻譯楊明齋(俄籍華人、俄共黨員)一行,肩負著「同中國的革命組織建立聯系,組織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及青年團」的使命⑦來到中國。維經斯基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維經斯基和李大釗討論了中國的建黨問題,後經李大釗介紹,維經斯基於同年四月到上海會見了陳獨秀。在維經斯基和陳獨秀等的積極活動下,六月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開始籌建,八月正式形成。在醞釀組建共產黨組織的同時,維經斯基還向中國的共產主義者介紹了蘇俄共青團組織情況⑧。為了更好地在青年中進行社會改造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更好地團結和教育集於上海的大批優秀青年,並從中「培養挑選預備黨員」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成立的同時,決定組建青年團。一九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⑩。當時團組織成員有八人:施存統、沈玄廬、陳望道、李漢俊、金家鳳、袁振英、俞秀松、葉天底(另說是陳獨秀、楊明齋、俞秀松、施存統、葉天底、袁振英、金家鳳等八人)(11),二十一歲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俞秀松擔任書記。團的機關設在法租界的霞飛路新漁陽里六號(今淮海中路銘德里北六號)。
為了掩護革命活動,培養幹部和輸送優秀青年到蘇俄學習,一九二○年九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團的機關所在地,公開創辦了外國語學社,楊明齋任校長,俞秀松任秘書,維經斯基夫人庫茲涅佐娃任俄語教員。上海團組織在外國語學社發展了最早的一批團員,計有:李中、羅亦農、任弼時、肖勁光、任作民、王一飛、許之楨、傅大慶、周兆秋、柯慶施、粱百達、卜士奇、袁達時、彭述之、廖化平等。建團不到一個月,團員已達三十多名。
初創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領導下,,積極投入了革命活動,取得了很大成績。
在建團後的最初一段時間里,「團的基本工作是接近勞動群眾和研究共產主義、社會科學等,……青年團為本團提出的任務是幫助工人爭取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工資、縮短工作日等。」(12)青年團員們在黨的引導下,深入勞動群眾,廣泛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開拓了上海工人運動的新局面。一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海機器工會成立,團員李中(即李聲?,後為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是工會的具體組織者,他先後擔任工會籌備會的臨時主席、成立大會的主席,同年秋,團員李啟漢(後為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在滬西工人區舉辦工人半日學校(13)(後一度改名為工人游藝會)。這個團體在工人中很有影響。俞秀松也積極參加了開展工人運動的工作,他協助李漢俊等編輯的通俗工人刊物《勞動者》,在工人群眾中影響很大。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許多團員,經常深入工廠作社會調查,寫出了一批抨擊社會黑暗,啟發工人覺悟的調查報告和文章,如《我們底勞動力哪裡去了?》(陳為人撰)、《黃包車夫拉車吐血》(卜士奇撰)、《失業問題與社會主義》(柯慶施撰)等等(14)。文章涉及上海各行各業,也反映了工人的勞動、生活的實際狀況,語言通俗,很受工人們的歡迎。
初期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沒有自己的獨立的刊物,但團員們通過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主辦的《共產黨》和《勞動界》等刊物,發表文章,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青年團的一些工作報告、決議、文件大都刊登於《共產黨》月刊。
在團結和教育青年方面,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更是作了大量工作並取得相當成績。僅外國語學社,就輸送了大批優秀青年去蘇俄學習。據不完全統計,一九二一年夏季先後到達俄國的團員青年有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肖勁光、任岳、周兆秋、胡士廉、韓慕濤、蔣光慈、傅大慶、彭述之、卜士奇、韓平的、蔣熱血、吳葆萼、曹靖華、韋漱園、任作民、王一飛、謝文錦、許之楨、粱柏台、華林等三、四十人。這些青年中的許多人後來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領導人。
在黨的領導下,初創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本身也得到迅速壯大。到一九二一年初,團員達到二百餘人,少共國際東方部書記格林贊譽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中國青年團中最好的一個」,並邀請上海團派代表參加一九二一年七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二次代表大會(15)(三月二十九日,俞秀松應邀作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和留俄學生代表,離開上海,去莫斯科參加大會)。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帶動了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上海團建立後,便向各地共產主義者寄發團章和信件,希望要求各地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團的影響下,北京、長沙、武漢、廣州、天津、濟南等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紛紛建立。各地團組織建立後,上海團經常與之互通情況,交流經驗。正是因為在各地建團的過程中,上海團客觀上起了發起與指導的核心作用,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在由張太雷主持制定的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章程中,明確規定:在「正式團的中央機關未組成時,以上海團的機關代理中央職權(16)。
總之,盡管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一個地方性的組織,但它對全國各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的初創活動,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於一九二五年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第一頁。
三、幾個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關於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名稱問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傾向的青年政治團體,但為什麼不稱「共產主義青年團」,而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呢?
原因有這樣幾條:一是因為五四運動之後,「社會主義」一詞在中國青年心目中實際上是「改造社會」的同義詞。對大部分青年來說,科學社會主義與各種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之間的區別並不清晰。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及的那樣。由於「社會主義」一詞對青年具有著極大的號召力,所以當時許多共產主義者都願意襲用「社會主義」一詞進行共產主義的宣傳,比如,陳獨秀的文章一度以「社會主義者」和「社會黨」自稱,即為一例。一九二一年,在俞秀松(也可能是張太雷)提交給少共國際「二大」的報告中,曾經提到,上海團的名稱最初曾定為「青年社會革命黨」,以後才確定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17)二是盡管在當時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中,馬克思主義佔了主導地位,但仍有不少的無政府思想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影響,而且當時的許多共產主義者本身,也還殘存著不少非馬克思主義思想。他們需要進一步的實踐與學習,並對各種繁復的「社會主義」流派作理論上的分析、概括。三是出於策略上的考慮。中國是一個小生產的汪洋大海,「共產」兩字,對小資產階級意識濃重的群眾來說,是一時難以理解的。正如後來惲代英撰文解釋的,採用「社會主義青年團」這個名字,「是因為防著許多人對於共產主義有很多誤會的原故」(18)。
2、黨團關系問題
毋庸置疑,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上海黨組織所締造和領導的。黨的領導人陳獨秀不光是建團的倡導、支持者,也是積極的組織籌劃人。團建之後的活動也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展開的。據包惠僧回憶:「當時青年團每星期舉行一次會議,是學習性質,每次都有政治報告,報告的內容多半是由黨規定下來的」(19)。許多當時留下的文件也明顯地反映了黨團關系:「團接受黨給予的組織罷工和進行其他政治活動的任務。同時,團在自己的工作中保持獨立性。」(20)
當時黨是秘密的,而團是半公開的。黨的許多活動都以團的名義進行,如曾以青年團的名義舉行過「馬克思誕生紀念會」、「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紀念會」、慶祝「三八婦女節」和「五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活動(21)。當時,許多黨員保留著團籍,同時參加黨、團組織的活動;許多會議與革命活動是黨、團組織聯合舉行的。青年團緊跟共產黨,成為黨的忠實助手的原則與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關於是否「暫時解散」的問題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文件》稱:由於初建時期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內部思想信仰不統一,「馬克思主義者也有,無政府主義者也有,基爾特社會主義者也有,工團主義者也有,莫名其妙的也有。」內部思想沖突激烈,「到了一九二一年五月,看看實在辦不下去了,就只得宣告暫時解散!」(22)但許多當時人均回憶沒有「暫時解散」一事。李達回憶:「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年成立後,一九二一年五月並未取消過,記得一九二一年左右,我們經濟很困難,環龍路漁陽里二號『新青年社』的房子與環龍路新漁陽里六號S.Y的房子,每月要化不少的線,房子租不起了,而且有的青年走了,但是青年團組織並未取消。一九二一年秋冬,還曾派人到蘇聯去學習」(23)。施復亮回憶:「有人說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起來以後,在一九二一年又被解散,這種說法不對,我認為,最多隻能說成『無形停頓』和『沒有活動』,造成這種情況不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而是因為缺乏領導骨幹。」(24)此外,羅章龍、柯慶施等人的回憶也都否定了「解散」的說法。
就目前筆者所見的材料分析,「宣告暫時解散」一說似有所誤,但是,一九二一年五月之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活動一度陷於低潮,卻是事實。這是什麼原因呢?把現有材料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如施存統所回憶的那樣,團的領導骨幹離開了上海,一九二一年春,上海團的主要負責人俞秀松去了莫斯科,同一時期,上海團的骨幹分批去蘇俄學習,這就影響了上海團的活動。
第二,新漁陽里六號團機關的喪失,暫時打亂了團的活動節奏。一九二一年四月,上海的黨團組織為了舉行五一勞動節慶祝活動,曾召集了一批學校、社團、報館的進步人士在新漁陽里六號開過三次慶賀五一勞動節的籌備會。五一那天,舉行了一次頗有影響的慶祝活動。因此,引起了法租界當局的注意。五月二日中午,法國巡捕搜查了新漁陽里六號。盡管事先有了准備,法國巡捕一無所獲,但由於此地已受注意,團的機關不能再繼續在此活動下去了。但當時經費困難,沒有辦法另找活動地點,對團的活動也造成影響。
第三、更深刻的原因是團的「一大」文件所指出的,即團內思想信仰的不統一。所以在討論問題時,常常彼此互相沖突。在這種狀態下面,「團體規律和團體訓練,就不能實行。團體的精神,當然非常不振。」(25)這種狀況,在一九二一年春天大批骨幹離去之後,更顯突出,開展活動更加困難。
總括上述種種,我們不難看到,初創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尚屬幼年時期,盡管馬克思主義者佔了主導地位,但又間雜了不少非馬克思主義的成份;組織形式亦不嚴密。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後,決定加強對青年團的領導。十一月,從蘇俄參加少共國際「二大」回來的張太雷,根據少共國際的指示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局的意見,主持恢復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制定了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章程,明確規定:社會主義青年團「以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行社會改造及擁護青年權利為宗旨,」使團的性質得到進一步明確。同時,也比較嚴格確定了團員的標准和義務(26)。這一臨時團章的制定,正是對前一時期青年團活動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從此,社會主義青年團內部思想信仰達到了初步的統一,上海團的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漲時期。

7. 魏蜀吳哪個最強

這個你且聽我給你一一分析:
首先說吳國,這個江東三世政權可不是蓋的,而且加上有長江天險,土壤肥沃,所以東吳的實力其實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內部並不團結,官員多依仗家族勢力,氏族在其中佔了很大的地位,加上東吳後期孫權的政治偏向,以及人才匱乏,難免走上滅亡的道路。
其次是蜀國,三國演義里對蜀國有很大的傾向性,但真正的正史里可以看出,蜀國其實並不是我們從演義里所看到的那麼好。首先就是內部政權問題,劉備帶著自己的荊州集團入西川與當地的益州集團必不可少的產生了矛盾。而且總所周知,劉璋管理西川時胸無大志,對外毫無擴張之心,加上當時西川門閥,諸葛亮數次出祁山都失敗的真正原因正是在這里。內部政權的不鞏固,以及對外擴張的索求無度,導致西蜀政權早就岌岌可危。當然,領導的昏庸和姦臣當道也是原因之一。
最後就是魏國,魏國無疑是勢力最大的國家,但面對當時的孫劉兩家聯合抗曹一直有所壓力,但卻並不影響大局。雖然內部也有紛爭,但整個魏國說小了來其實都是曹氏家族勢力,外部勢力哦度很難滲人,當然司馬懿這頭潛伏了30年的狼除外,當然魏國最後勝利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才!魏國從來不缺人才,這個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演義中都可以看出來。後期的魏國,已經穩穩的占據了三大勢力之首。

純手打,望採納。

8. 三國時期蜀國詳細個人介紹

三國時期的劉備,既無天時,又無地利,最終保證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手下有一大批精明能乾的謀臣武將。得人心者得天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名譽天下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他們各自特點突出,以下分別介紹他們的生平和評論:
[編輯本段]■關羽
關羽位列五虎之首,文韜武略兼而有之。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單刀赴會足見其膽量過人,但其人待人過於孤高,傲慢有時讓他失去理智,最終敗走麥城,死於小人之手。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
關羽在涿郡(今河北涿縣)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里結識了當地正在聚眾起兵的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世傳說,劉、關、張三人曾在桃園結義。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羽、張飛擔當他的護衛,是他得力的左右手,終日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
曹操攻擊劉備,備敗逃依附袁紹,關羽及劉備妻室被圍於下邳,羽降曹,詔為偏將軍,待以厚禮。七月,羽探知劉備在袁紹部下,遂掛印封金,拜書告辭,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隨之與劉備奔往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聯絡劉辟擊曹。建安十二年(207),劉、關、張兄弟三顧諸葛亮於隆中草廬,始請得孔明(諸葛亮字)出山相助。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自稱「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列「五虎上將」之首。八月,羽乘孫權與曹操交兵之機,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陽,放水淹殺曹軍,斬殺曹將龐德,收降於禁,威鎮華夏。就在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同年十月,孫權遣呂蒙抄其後路,襲取荊州。羽腹背受敵,軍心渙散,處境危艱。十一月,羽從樊城撤軍,企圖奪回荊州,途中連遭吳軍截擊,部卒走失,戰鬥力大減。羽見奪回荊州無望,且戰且退,先抵麥城(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南),欲逃往西川與劉備會合。十二月,羽從麥城敗退臨沮章鄉(今湖北省安遠縣北),被孫權伏兵所擒,與子平同時遇害,時年59歲。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盪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後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但關羽身上也有一個瑕疵,那就是大意失荊州.
關羽沒有殺華雄,那是羅貫中編的。據《三國志·孫堅傳》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所以,華雄是孫堅殺的。
[編輯本段]■張飛
五虎次席,勇力過人,但智謀不足,是一個可任用,但不可重用的人物!但是他還是粗中有細的。當陽疑兵,義釋嚴顏顯示其攻於心計的一面。 張飛
黃巾起義,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守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劉備被封為平原相,時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曹操擊敗呂布,被任命為中郎將。後來劉備再依袁紹、劉表 ,最後屯兵於新野。幾年後,劉表死,曹操南下,劉備棄新野行陸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當陽橋上,劉備棄妻先逃,張飛帶領二十騎拒後,張飛斷橋、立於河邊,大叫:「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赤壁之戰後,劉備奪下荊南,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到南郡。
劉備稱帝,張飛遷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劉備稱為關羽報仇,東征東吳,張飛在閬中准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近出發時,被其麾下將領張達、范強(演義中寫作范疆)謀殺,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大叫:「噫!飛死矣。」後主劉禪時追謚為桓侯。其屍體軀干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
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坡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
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張飛比較可愛,屬於,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那類型的人!對待文官時比較虛心,但可能因為自己武力比較高,就瞧不起士兵和一些武將,(就是因為這點才導致了他的死亡)他生憑除了武力以外,喝酒也是非比尋常。讓他最聽話的人,除了劉備就是諸葛亮了,然後是關羽,聽劉備的話,因為他是老大,當小弟的不都要聽大哥的話吧,這說明了他的忠!對諸葛亮呢,因為他深刻了解到此人的智慧,說啥對啥,所以打心眼裡佩服。論個人缺點,張飛對小人"暴而無恩",且又令其左右,性格過於率真,缺乏世故。張飛治理川中,受人愛戴,死後百姓立即為其立廟,口碑很好。 不論如何,比起被神化的關羽,張飛這種粗豪直爽的形象顯得更加平易近人、也更貼近人心。就好像「張飛是屠戶出身」的說法雖然在史傳中找不到根據,但正所謂「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這樣的張飛毋寧是可愛的。
其實在野史中張飛還有另一種顯為人知的面貌。據說張飛文武全才,尤其工書法、擅繪仕女圖,倍受後世書畫界推崇。明人筆記中更有當時流行張飛的繪畫、人們爭相搶購的記載。
清代還有張飛的字帖傳世,其中包括著名的「八蒙山銘」的拓文:「漢將軍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說這篇「八蒙山銘」乃是張飛大破張郃之後,意氣風發而書,並招工匠刻石立碑於山巔。武俠小說巨擘查良鏞先生就有在他的作品「笑傲江湖」中引用這段典故,讓這篇石刻化作書中人物禿筆翁的一門厲害武功呢!
[編輯本段]■趙雲
趙雲五虎之三,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自呂布之後的三國第一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但其謀略也相當了得,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從事小心謹慎,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但史傳中趙雲不但終其一生位階始終較關張低上許多,甚至尚不及馬超、黃忠。實際上,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趙雲了。
細數演義里趙雲武勇的事跡,其武藝高超,遭遇強敵無數而未嘗一敗,甚至數度擊敗曹魏名將張郃;在漢水河畔勇救老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徐晃、張郃不敢抵擋,任其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當陽長坂坡(注1),趙雲於百萬曹軍中懷抱阿斗,還能連殺曹營名將五十四人,砍倒象徵軍威的大旗兩面,奪去鎮軍長槊三條後從容離去,其神威蓋世,簡直無人能及!演義中擊殺敵軍將領之多,實無人出趙雲之右。
但演義中趙雲所殺敵將,幾乎全部都是演義虛構出來的;其中當陽救主、漢水退敵(注2)雖然見載於史冊,卻也絕無演義渲染的那麼誇張。趙雲的武勇在劉備陣營是被肯定的。蜀書楊戲傳中記載了楊戲對趙雲的評價,其中就有「猛將之烈」四個字。然而出了蜀漢,知道趙雲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義描述敵方對劉備陣營的忌憚,動輒排出「諸葛孔明之智,關張趙雲之勇」,然而我們看到赤壁戰後周瑜寫給孫權的信,其中卻只有提到「梟雄」劉備和關張兩頭「熊虎」。
不妨比較一下成書較早的三國志平話中的描寫。按平話中的趙雲已經是五虎大將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實列於五人之末;而趙雲在平話中用的槍雖有涯角槍的美譽——謂其天涯海角無對也,卻敗於張飛的丈八神槍在先、又被鐵臂將軍張益擊敗於後。由張飛聽到趙雲被張益擊敗的消息之後「大怒出戰」張益的情節,更隱隱透露出了早期三國故事中趙雲所扮演的角色。趙雲雖然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光芒萬丈,仍不失為一員良將。
他的優點有:
其一,深明大義。在那個動亂擾攘的年代裡,一個人的文韜武略為誰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試金石。當其時也,為一己之富貴而趨炎附勢,助紂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趨使者更比比皆是。趙雲的選擇如何呢?據《雲別傳》記載:當趙雲初從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洶洶,未知孰是,民有倒縣(懸)之噩,鄙州論議,從仁政之所在,不為忽袁公而私明將軍也。」這一段話,可以看作是趙雲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則--「從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標--解民於倒懸。在封建社會中,這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孫瓚是為此,後歸劉備也是為此,而不是單純出於私人感情。正是這一點,使趙雲大大高於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諫。《雲別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返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以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自此軍民安堵。
這件事告訴我們,趙雲的頭腦比同時的許多人清醒,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無怪乎劉備馬上採納了他的建議。當劉備要去討伐東吳,以報襲荊州,殺關羽之仇時,趙雲又挺身而出,竭力勸阻,指出:「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先與吳戰」。由於劉備拒絕了趙雲,秦宓等人的諍言,一意孤行,終於遭到夷陵之敗,使蜀漢元氣大傷。這從反面證明了趙雲意見的正確。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識見過人之處。
其三,公正無私。趙雲追隨劉備多年,總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戰前,劉備曾於博望坡打敗曹操大將夏侯敦。在戰斗中,趙雲俘獲了其部下夏侯蘭。他與夏侯蘭本是同鄉,「少小相知」。在這種情況下--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此。不是私自買放,而是報告劉備;不是為自己增添幫手,而是為劉備推薦人才;公事公辦,實堪贊賞!趙雲的這一優秀品質早為劉備所賞識,所以劉備曾任他為留營司馬,「掌內事」,而他一直兢兢業業,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惡由己,褒貶任情的楊儀之流就差得太遠了。
其四,謙虛謹慎。趙雲在蜀漢集團中,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又有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這一點,是「剛而自矜」的關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敗,趙雲與鄧芝率領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時,由於趙雲親自斷後,部伍不亂,「軍資實物,略無所棄」。諸葛亮對此十分贊賞,要賞賜趙雲所部將士。這時,趙雲毫無沾沾自喜之態,而是誠懇地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透過這番真摯的話語,其律己之嚴格,胸襟之開闊,均可洞然而見。那些淺薄自負,自吹自擂之徒,豈能望其項背!
[編輯本段]■馬超
五虎之四,名門之後,相貌堂堂且武藝高強,但心計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劉備入主西川的功臣。 馬超
馬超是東漢末征西將軍馬騰之子。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將馬騰調還京師,任命他為衛尉,任命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讓他統領馬騰的部隊。馬超統軍後,即與韓遂聯合。馬超轉戰關西一帶,甚得當地羌族人民的擁護。
曹操在與韓遂、馬超單馬對話,馬超恃勇欲捉曹操,但見許褚瞋目而盼,未敢妄動。曹操遂密遣徐晃、朱靈率四千精兵從蒲阪津(今山西永濟、陝西大荔朝邑之間黃河渡口)乘虛渡過黃河,據河西為營,截斷馬超退路。接著,曹操安排船筏,欲率大軍渡河北。馬超對韓遂說:「我們應該預先到北岸駐軍,阻擋曹兵,使他們不得渡河。不過二十天,河東糧盡,曹操的部下一定會大亂潰逃。」韓遂卻說:「可以讓他們渡河。兵法雲:『兵半渡可擊。』待他們渡到一半,我們從南岸擊之,豈不痛快!」馬超的計策沒有被施行。曹操後來知道此事,嘆息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
建安十八年(213年),馬超盡得隴西所有部隊,又得到張魯派大將楊昂所率援軍的幫助,集中1萬餘人進攻冀城。馬超軍將冀城重重圍困,從正月一直猛攻到八月,朝廷救兵也沒到來。韋康便派別駕閻溫出城向駐軍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的夏侯淵告急。閻溫乘夜從水中潛出,第二天,馬超的士兵發現了水跡,捉獲了閻溫。並斬殺閻溫。
原冀城屬吏楊阜不滿馬超殘暴,借為妻子辦葬事之機逃出,投奔駐軍歷城(今甘肅西和北)的表兄撫夷將軍姜敘,勸說他以所屬兵力鏟除馬超,為韋康等報仇雪恥。姜敘又聯絡趙昂、尹奉、李俊等人,秘密磋商討伐馬超的謀略。他們先派人進入冀城暗中結交梁寬、趙衢,使他們在城中作內應。九月,楊阜與姜敘率兵襲擊鹵城(今甘肅禮縣境),趙昂、尹奉進兵占據祁山城(今甘肅西和東北)。馬超聞訊大怒,趙衢趁機故意慫恿馬超親自出城進擊。等馬超一出城,趙衢和梁寬立刻緊閉城門,把馬超的妻兒老小全部屠殺。馬超陷於進退失據的困境,遂突擊歷城,擄殺姜敘的老母和趙昂之子趙月。楊阜率軍與馬超決戰,身負五處重傷,終於將馬超擊敗,馬超向南投奔漢中張魯。經此戰,馬超擁兵割據的勢力被翦除。
馬超見張魯難成大事,又遭到張魯部將楊昂的嫉妒,心中抑鬱不平。時劉備正圍攻成都(參見益州之戰),日久不下,知馬超情況後,派江寧督郵李恢前去勸說。馬超便從武都逃入氐中,給劉備寫密書請降。劉備得信大喜,派人迎接馬超,讓他先停下來,暗地撥給他不少士兵,增加他的兵威。然後,命他率兵直逼成都城下,屯駐城北,城中震怖。不到十天,懾於馬超的威名,便打開北門投降了劉備。劉備任命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並讓他沿襲了曹操封的都亭侯。
劉備進位漢中王,任命馬超為左將軍,授予符節。 章武元年(221年),馬超升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漦鄉侯。昭曰 :「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鑒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三國志·蜀書·馬超傳》)。
章武二年(222年),馬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臨終,馬超上書劉備:「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托陛下,余無復言」(《三國志·蜀書·馬超傳》)。劉備追謚馬超為威侯,其子馬承嗣。馬岱後官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
「神威天將軍」這是羌人給與馬超的評價,馬超一個15歲跟隨父親征戰沙場的少年英才,一個響當當的西北漢子,一生的武勇事跡早已是眾人皆知,只不過又是壽命影響了馬超在歷史上的存在,雖然40多歲就去世了,但是其征戰的30年裡少遇敵手,威名更是傳遍中原。
[編輯本段]■黃忠
黃忠位列五虎之末。如果問起黃忠是誰,對三國故事稍有認識的人心中大概馬上會浮現一位老當益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吧。孰不知這樣的形象其實是小說家所賦予的。雖然黃忠無疑稱的上是三國勇將,但年歲不饒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後,但他是五虎將中唯一戰死沙場的,死的慘烈,讓人平添敬佩之情!
演義中的黃忠能「開二石之弓,百發百中」,連關公都差點死在他箭下,可以說是演義中跟呂布、太史慈並列的三大神箭手。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在史書中是有根據的:「....(呂)布令門候於門營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斗。』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魏書呂布傳)太史慈的善射也可以在史傳中找到記載:「....嘗從(孫)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援樓上行,以手持樓棼(樓閣的棟梁),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吳書太史慈傳)然而遍覽三國志一書,卻連黃忠彎弓射箭的字句都找不到。可見黃忠的神箭只不過是小說家的妙筆,為的是讓同樣萬夫莫敵的五虎大將軍各有其性狀、各有其特色。事實上也的確很成功,今天黃忠神射的名聲只怕更在呂布、太史慈之上。
關羽引五百校刀手攻打長沙、跟黃忠大戰百回合不分勝負的故事,也是小說家虛構的。史傳中關於劉備取得荊南四郡的記載就只有:「....(劉備)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蜀書先主傳)蜀書黃忠傳:「荊州牧劉表以(黃忠)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盤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先主(劉備)南定諸郡,忠遂委質....」當時納降敵軍,有留下人質的慣例,後來投降敵方的將領也美其名稱為「委質」。史傳中既然找不到黃忠跟關羽交過手的證據,「關雲長義釋黃漢升」當然也就只是小說情節罷了。
黃忠的神射也許是虛構的,但他的勇猛卻是貨真價實的。黃忠投入劉備陣營之後,劉備甚是器重黃忠,跟劉璋開戰時便讓黃忠擔任先鋒大將。黃忠也沒有讓劉備失望,每次作戰,「忠常先鋒陷陳(通「陣」),勇毅冠三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於是在益州平定之後,劉備封他為討虜將軍,位階雖然還不及關張馬超,卻也已經是眾將中前幾位的了。
待漢中攻防戰展開,黃忠立下了一生中最顯赫的功績:斬殺了曹軍名將夏侯淵。蜀書黃忠傳:「....(黃忠)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這一戰當中,黃忠非但展現出無比的勇猛、主導戰役的勝敗、為自己掙得了征西將軍的位子,而且幾乎決定了漢中的所有權。主帥夏侯淵一死,副將張郃等人被迫後撤,劉備軍掌握了漢中天險。後來曹操雖然親自來到漢中,也已經無力挽回,漢中終於落入劉備手中。劉備即漢中王位,又任命黃忠為後將軍、封關內侯,和關羽、張飛、馬超並列劉備陣營四大將。
黃忠升任後將軍一年之後便去世了,史傳中沒有記載黃忠曾經參加劉備伐吳之戰。也許是覺得黃忠死的不夠壯烈,演義將黃忠的死改寫成壯烈捐軀於東征途中。這樣一來,壯烈是壯烈了,卻不免有些悲涼。能夠死於事業的顛巔峰,不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嗎?蜀書後主傳:「(景耀)三年(公元二六零年)秋九月,追謚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關羽謚壯繆侯、張飛謚桓侯、馬超謚威侯、龐統謚靖侯、黃忠謚剛侯,時人莫不認為這是極大的榮耀。
一般人稱呼黃忠,常常不忘加上「老將」兩個字,其實這是滿值得玩味的。演義里黃忠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是關羽請纓率兵攻打長沙時,孔明警告他:「今長沙太守韓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員大將,乃南陽人,姓黃名忠,字漢升,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與劉表之侄劉盤共守長沙,後事韓玄,雖今年近六旬,卻有萬夫不當之勇......」一出場就已經年近六旬,果然是一員老將。第七十回里黃忠、嚴顏領兵去取張郃把守的天盪山時,趙雲也說:「何故以二老將當此大敵乎?」演義還真是有心經營黃忠老驥伏櫪的形象。

9. 三十六計具體有哪些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現今流行本《三十六計》一書,是在民國32年(1943年)叔和(身份不詳)在成都祠堂街一個舊書攤上無意中發現的,他見到後當即購下,這個土紙印本是1941年由成都瑞琴樓發行、興華印刷廠翻印的,為小32開,封面書:「三十六計」,旁註小字:「秘本兵法」,但未見作者或編者姓名。篇首有一簡短說明,說原書是手抄本,於民國30年(1941年)在陝西州(今彬縣)發現,抄本「前部都系養生之談,而末尾數十篇,附抄三十六計,然後知其果為兵法也。」

1961年9月16日,叔和在《光明日報》「東風」副刊上撰文對上述發現加以介紹。這個孤本後經無谷(姚煒)先生作了譯注,流傳較廣,現今市面上流行的眾多《三十六計》出版物皆源於此。

據莫文驊將軍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他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時,在《光明日報》上看到叔和的這篇文章,引起極大興趣,通過與報社聯系,獲悉收藏者叔和將原書贈送給解放軍政治學院,他初讀之後,感到很有興趣,便令人印成冊,在院內供教職工學習參考,同時也送呈毛主席及中央領導同志和元帥、將軍們,他們閱後均認為此書確有參考價值。

上世紀60年代初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的鄧拓,應《北京晚報》約請,開辟《燕山夜話》專欄,撰寫系列文章,關於「三十六計」的文章,發表於1962年9月2日,是《燕山夜話》的最後一篇。文革初期,《燕山夜話》被列為大毒草,聲討文章說:《燕山夜話》暫時「下馬」了,形勢不妙,暫時退卻,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以便保存實力,日後東山再起。」在這場浩劫中,鄧拓終於遭迫害而慘死。

無谷譯注的《三十六計》自1979年公開出版以來,迄今已發行50餘萬冊。由李炳彥改編的《三十六計新編》已印行161萬冊,十分暢銷。同時它不但被繪製成連環畫,還被拍成電視系列片,像1992年6月由中央電視台「軍事天地」推出的「三十六計古今談」,播放後收視率極高。如今《三十六計》一書,成為中國兵書中不可多得的後起之秀,與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並列為兵學經典。

這本小冊子不但中國人研究,外國人也在研究。像瑞士的漢學家勝雅津博士經過潛心研究後,於1988年編著了《智謀———平常和非常時刻的巧計》,曾經引起轟動。他認為,西方人無論計謀怎樣花樣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國人高度概括了的計謀范圍。中國人開辟的智謀學,是一個既深邃又廣袤的天地。他這個西方人雖然只是品嘗了其中的點滴,便深感其味無窮,欲罷不能。日本人稱三十六計是「運籌帷幄的訣竅」,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工商企業經營和相互之間的競爭上。法國海軍上將科拉斯特認為《三十六計》是中國戰略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小網路全書,其中關於戰略的描述要比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要精細得多。

【總說】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勝計戰
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君御臣、大國御小國之術也。亢龍有悔。

第一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陽,太陰③。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並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一體來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

③太陽,太陰:太,極,極大。此句指非常公開的事物里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計謀。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於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第二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注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句意為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 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解析】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 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第三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②推演。

【注釋】

①友未定:「友」指軍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敵、我兩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時結盟而借力的人、集團或國家。友未定,就是說盟友對主戰的雙方,尚持徘徊、觀望的態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況。

②《損》:出自《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誠心,就會有大的吉利,沒有錯失,合於正道,這樣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損卦:「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損」與「益」的轉化關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勢必要使盟友受到損失,但盟友的損失正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藉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願也。可遣人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①,不以戰;損剛益柔②

【注釋】

①困敵之勢:迫使敵入處於圍頓的境地。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經.損》。「剛」、「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化。「損」,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山下澤,意為大澤浸蝕山根之象,也就說有水浸潤著山,抑損著山,故卦名叫損」。「損剛益柔」是根據此卦象講述「剛柔相推,而主變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則。 此計正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

【按語】

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

第五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①,就勢取利,剛決柔也②。

【注釋】

①敵之害大:害,指敵人所遭遇到的困難,危厄的處境。

②剛決柔也:語出《易經.央》卦。 央,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兌上乾下,意為有洪水漲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辭說:「央,決也。剛決柔也。」決,沖決、沖開、去掉的意思。因乾卦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貞卜,所以此卦的本義是力爭上游,剛健不屈。所謂剛決柔,就是下乾這個陽剛之卦,在沖決上兌這個陰柔的卦。此計是以「剛」喻己,以「柔」喻敵,言乘敵之危,就勢而取勝的意思。

【按語】

敵害在內,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外交害,敗劫其國。如:越王乘吳國內蟹稻不遺種而謀攻之,後卒乘吳北會諸侯於黃池之際,國內空虛,因而搗之,大獲全勝。

第六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①,不虞②,坤下兌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釋】

①敵志亂萃:援引《易經.萃》卦中《象》辭:「乃亂乃萃,其志亂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說敵人情志混亂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預料。

③坤下兌上:萃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並為坤,坤為地。有澤水淹及大地,洪水橫流之象。

此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敵志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危機四伏的處境,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按語】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敵志不亂,能自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於宛,張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鳴鼓攻其西南,黃巾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兵五千,掩其東北,遂乘虛而人。此敵志亂萃,不虞也。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志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第二套 敵戰計
處於勢均力敵態勢之計謀。或躍於淵。

第七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①。少陰、太陰、太陽②。

【注釋】

①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誑,欺詐、誑騙。實,實在,真實,此處作意動詞。句意為:運用假象欺騙對方,但並非一假到底,而是讓對方把受騙的假象當成 真象。

②少陰,太陰,太陽:此「陰」指假象,「陽」指真象。 句意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象。

【按語】

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如:令狐潮圍雍丘,張巡縛嵩為人千餘,披黑夜,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其後復夜縋人,潮兵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砍潮營,焚壘幕,追奔十餘里。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①,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②」。

【注釋】

①示之以動:示,給人看。動,此指軍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動等迷惑敵方的軍事行動。

②益動而巽:語出《易經.益》卦。益,卦名。此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巽上)。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震,震為雷。意即風雷激盪,其勢愈增,故卦名為益。與損卦之義,互相對立,構成一個統一的組紛。《益卦》的《彖》辭說:「益動而巽,日進無疆。」這是說益卦下震為雷為動,上巽為風為順,那麼,動而合理,是天生地長,好處無窮。

此計是利用敵人被我「示之以動」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虛而入,以達軍事上的出奇制勝。

【按語】

奇出於正,無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渡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姜維遙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營焉。艾謂諸將日:「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潛軍,徑到洮城。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則是姜維不善用暗渡陳倉之計;而鄧艾察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④。

【注釋】

①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調。此指敵方內部矛盾激化,以致公開地表現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②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面惡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④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是雷生於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豫卦》的《彖》辭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說坐觀敵人的內部惡變,我不急於採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鬥」,最後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
【按語】

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後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①,陰以圖之②,備而後動, 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③。

【注釋】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陰以圖之:陰,暗地裡。

③剛中柔外:表面柔順,實質強硬尖利。

【按語】

兵書雲:「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奕棋,會有叛誇數千,亡奔夏境。堠騎(騎馬的偵宿員)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日.「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①。
【注釋】

①損陰以益陽:陰:此指某些細微的、局部的事物。陽,此指事物帶整體意義的、全局性的事物。這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這是運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相生相剋、相互轉化的道理而制定的軍事謀略。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②。

【注釋】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敵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陰,少陽:少陰,此指敵方小的疏漏,少陽,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為我方要善於捕捉時機,伺隙搗虛,變敵方小的疏漏而為我方小的得利。

【按語】

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第三套 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 復者,陰之媒也②。

【注釋】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 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陰之媒也:復者,反復去做,即反復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著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句意為反復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雲:「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釋】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為世間許多看上去很有用處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馭而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與①句相對言之。即有些看上去無什用途的東西,往往有時我還可以藉助它而為己發揮作用。猶如我欲「還魂」還必得藉助看似無用的「屍體」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說兵家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是看去無什用處的東西,努力爭取主動,壯大自己,即時利用而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經.蒙》卦。蒙,卦名。本紛是異卦相疊(下坎上艮)。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草木叢生,故說「蒙」。這是蒙卦卦象。這里「童蒙」是指幼稚無知、求師教誨的兒童。此句意為不是我求助於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於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寧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注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①。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釋】

①逼則反兵,走則減勢:走,跑。逼迫敵入太緊,他可能因此拚死反撲,若讓他逃跑則可減削他的氣勢。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語出《易經.需卦》。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坎上)。需的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坎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徵著一種危險存在著(因為「坎」有險義),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險又要善於等待。「需」,等待。《易經,需》卦卦辭:「需,有享,光享」。孚,誠心。光,通廣。句意為:要善於等待,要有誠心(包含耐性),就會有大吉大利。

【按語】

所謂縱著,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注釋】

①類以誘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並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蒙》如。參前「借屍還魂」計注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於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注釋】

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斗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沖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第四套 混戰計
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見龍在田。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注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 「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系和規律上說,下必沖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 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卧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釋】

①乘其陰亂:陰,內部。意為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

②隨,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經.隨》卦。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如象名「隨」。隨,順從之意。《隨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按語】

動盪之際,數力沖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注釋】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斗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斗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蠱,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廖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