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及運營的意義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及運營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11-19 20:12:51

A. 政府公共服務的運作理念

當前,適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已成為我們國家的共識。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筆者主要從基層政府的角度,談一些理念性的個人意見,僅為拋磚引玉之用。

一、根本轉變:從管制型到服務型的構建

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和戰時政治體制影響下,我國各級政府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總體說是管制型政府。其主要特徵:(1)在管理理念方面,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2)在政府職能方面,管理領域過寬。(3)在行政機構設置方面,規模及成本反復膨脹。(4)在行政管理方式方面,重行政而輕法治。(5)在行政效能方面,嚴重缺乏效率且效果不理想。(6)在行政監督方面,嚴重缺乏外部監督。管制型政府已完全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快建立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應該遵循以下理念:(一)小政府,大社會。要真正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職能的定位首先明確為一個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政府職能的邊界要清晰,該管的要管好,不該管的放手讓市場和社會調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不是越大越強,應當是越小越好,集中有限的政府資源承擔起有限的政府責任,才能集中精力辦大事,辦好事。構建小政府,使真正精減政府機構和人員編製成為可能,不致於陷入「精減———膨脹———再精減———再膨脹」的怪圈。我國新一輪機構改革實踐也充分證明,精兵簡政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趨勢。如被賦予地級市許可權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黨政機構精簡幅度近2/3,其中政府機構只剩10個;廣東省深圳市、珠海市政府工作部門也精簡了約1/3。

(二)分級分權,分層分責。應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權、責、利。基層政府應作更多的探索。如近期廣東省珠海市新一輪機構改革的做法就值得借鑒,該市市委書記甘霖提出「改革突出不同層級政府履行職責的重點,形成全面銜接、分工合理的職能體系。市一級主要抓政策、規劃、監管;區一級抓經濟社會發展;鎮街一級抓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筆者認為這一思路完全符合發展的需要。在這其中,我認為更重要更有實效的是明晰鎮街一級的行政管理重點:(1)真正把街道辦辦成政府派出機構,而不是現在管理許可權過大的名為街道辦實為一級政府的現狀。鎮政府也應按政府派出機構的方向發展;(2)鎮街主要抓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有利於實現服務重心下移,使服務惠及千家萬戶乃至服務全覆蓋;(3)鎮街應取消招商引資考核。鎮街一級作為招商引資主體過去曾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主體功能區劃分、鎮街權力弱化、遺留問題多等新情況的出現,鎮街作為招商引資主體的優勢已經喪失。因此,政府應將招商引資許可權集中到縣(市、區)級以上,避免招商引資出現工作重疊和資源浪費,鎮街主要起到配合作用,而將主要精力集中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但鎮街在配合縣(市、區)以上政府抓好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實尤其是征地、拆遷以及為企業服務方面的工作暫時仍應作為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市轄區與市的合理分權也很重要,錯開平台、減少環節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

(三)建立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適當分離的大部門制政府機構。深圳大學教授馬敬仁認為,「大部制」必須以行政三分為原則,「沒有行政三分,大部制是個災難,部越大帶來的負面越大」。深圳市新一輪機構改革核心就是對行政權進行「三分」改革,分別設置委、局、辦三種機構。其中「委」主要承擔制定政策、規劃、標准等職能並監督執行的大部門;「局」是主要承擔執行和監管職能的機構;「辦」是主要協助市長辦理專門事項,不具有獨立行政管理職能的機構。

二、運作模式:絕不是長官意志為主導

受中國悠久的「官本位」社會形態和長期以來的管制型政府模式的慣性思維影響,社會公眾好像已經習慣了黨委、政府領導的「神化」形象,什麼事情都習慣性地依賴黨政領導的個人作用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政府的運作機制。許多官員憑英雄主義和個人好惡去做工作,「公共權力私有化,公眾利益部門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政府似乎變成了領導個人主導的工具。筆者認為,現代服務型政府的運作,絕不應該以長官意志為主導,而應該由以下理念主導。

(一)公眾利益至大。政府是人類社會化的產物,是受全體公民授權委託去管理關系公眾利益的事務。公眾與政府是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關系,政府是公眾和社會實現自身利益的載體。政府最大的天職就是為公眾服務,謀求公眾利益的最大化。要堅決反對政府不顧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顧公眾意願的急功近利的政績觀。要著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要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和制度,加大財政支出中用於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的比重。

(二)科學規律至上。主導人類社會發展的,是客觀科學規律,實踐證明,誰不按科學規律辦事,誰就會受到客觀現實的懲罰,有時甚至要付出慘重代價。我國的「大躍進」就是違反科學規律的典型。因此,政府在運作中一定要按科學規律辦事,其實現途徑是保障科學民主決策。一是要擴大公眾參與決策的程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發言權,政府的重大決策必須向社會公開,徵集公眾的意見。二是增強專業人士在決策中的話語權,重大決策全程要聽取和尊重專家學者的意見。如香港特區政府建立政務咨詢制度,成立數百個咨詢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府人員及社會人士,其中被委任在這些組織服務的社會人士有數千人,這些委員會都可以向特區政府的工作提出專業性意見。

(三)法治至善。大家都知道,法治比人治好,最大的分別就是:法治有公開標准,人治盛行潛規則。法治是人類社會創造的最完善最公正的管理辦法。所謂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據人民意志依法組建而成;必須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必須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項權利和自由,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行政違法必須承擔責任。

(四)效率至高。政府工作必須講求效率,爭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效能。可從幾方面提高服務效率:一是大力打造「透明政府」。讓政府行為盡量公開化,以方便公眾實現知情權,參與決策,實施監督,保障公民權益。當前除了抓好服務公開,更要重視決策公開,政府研究具體工作的常務會議、工作會議等均可邀請公眾代表列席,必要時可進行現場直播或錄像、錄音播出。二是大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程序。三是大力建設電子型政府。四是加強政府效能管理。

(五)公平至優。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無利可圖的領域和行為一般不會涉及,這就是「市場失靈」。作為服務型政府,很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應對「市場失靈」問題,用「看得見的手」營造公平。在經濟領域,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在「市場失靈」嚴重的社會領域,擔負起政府應有的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職責;在公共服務領域,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政府在運行中既要利用市場經濟的競爭和成本核算等手段改造自己,又要避免走入唯利是圖的軌道,更加要防止公共權力尋租變成逐利的工具。

(六)官員權力至小。相對於公眾利益至大,官員權力至小是理所當然。政府的公共權力來源於社會全體公民的委託、授權,政府官員手中所謂的權力與其本人絕無依屬關系。但是由於中國長期官本位思想慣性的影響,政府官員的權力自覺不自覺地放大,要解決「權力至小」的問題任重而道遠。將官員權力變「小」的實現途徑: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增強公開性;三是減少審批項目和程序;四是強化監督;五是建立政府機構權力制衡體系;六是全面建立官員「公推公選」制度;七是大大加重對官員腐敗的懲處力度。

三、發展方向:更多的減少直接服務

上世紀90年代中,美國學者戴維·奧斯本和特德·蓋布勒合著了《改革政府:企業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一書引起極大轟動,「政府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把競爭機制注入到提供服務中去」,「滿足顧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等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公眾所接受。筆者認為,我國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的實際情況雖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很大的不同,但總的來說,政府應著重「掌舵」從而更多地減少直接服務的發展方向是必要且可行的。政府減少直接服務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1)有利於政府集中精力、資源進行決策和指導,徹底改變政府管理范圍過大以致力不從心的狀況;(2)有利於政府大幅度精兵簡政,降低行政成本;(3)有利於引進競爭機構,使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4)有利於實現政府「不與民爭利」的宗旨;(5)有利於調動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積極性,促進社會和諧;(6)有利於減少腐敗滋生。

政府可以通過以下做法減少直接服務,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一)減少行政層次。近中期可以加快「省管縣」步伐,撤銷地級市對縣(縣級市)政府的管轄權或代管權。遠期則可考慮逐漸將鄉鎮政府改為上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不再作為獨立的一級政府。

(二)簡政裁官,精兵加薪。政府可以減少更多的機構和人員編制,更重要的是要減少官員的數量,我國各級政府的官員數量跟國外比實在驚人。官員多了最大的問題就是行政效率無法提高,往往是沒事找事干,簡單事情復雜化,復雜問題踢皮球,人際關系政治化等等。減少官員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同時也可充分發揮政府各機構的職能作用,減少瞎指揮。對非官員的公務員,在探索實行職稱工資的同時,也可大幅減少數量,但前提是要「精兵」,通過建立公務員的績效考核和退出機制來砸掉公務員的「鐵飯碗」,使公務員隊伍的專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在大大減少公務員的基礎上,建立完善「高薪養廉」制度很有必要,符合「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要求,前提是完善公務員的公開招考制度,實施領導幹部的「公推公選」,探索建立以績效工資為主要形式的靈活工資制度,讓公務員包括官員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領取高薪。

(三)改革公務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績效評估體系。當前公務員的年度考核,是由本單位范圍的同事投票決定,基本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能真實反映公務員的績效情況。而作為對公務員服務績效最有發言權的被服務對象,社會公眾卻不具有對公務員真正的評估權。因此,應該改革公務員績效考核體系,把考核主體變為社會公眾,把社會公眾對公務員的評估情況作為公務員年度考核的最主要內容。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最近在全國第一個建立了政府績效評估法制性制度,提出讓第三方參與政府績效評估,值得借鑒。可以大力推廣「萬人評政府」的做法,對政府及其部門進行群眾評議,對領導幹部同時也進行評議。群眾投訴屬實的,要反映在公務員考核結果中。

(四)讓社會更多承擔政府原有的一些職能。政府有限小,社會無窮大。隨著公眾主體意識的不斷覺醒,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已成為可能,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1)全面推進城鄉社區自治。政府對社區的管理,應該是授權而不是服務。城鎮應普遍成立社區業主委員會,對居委會進行完全的直選,市民完全有能力自己管理好自己。農村應進一步健全直選和村民自治制度,同時發揮村一級的招商引資主體作用,增強村集體的經濟實力和公共服務水平。(2)全面鼓勵發展慈善事業和志願服務。政府是解決「市場失靈」的責任主體,而慈善事業和志願服務是解決「政府失能」的有效途徑。要將官辦的慈善機構改變為自選自治的機構,發展各種各樣的慈善組織,大力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和隊伍。(3)全面發展群眾團體。

(五)讓市場更多承擔政府原有的一些職能。政府通過制度設計確保公共服務的實現,但大量的公共服務可以通過競爭形式在市場獲得,政府不用全部提供直接服務。同時,大力發展社會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把一些行業標准制定、自我約束機制、財務會計、經濟審計、環境評價、發展規劃、社情民意調查、工程預決算、代建辦理等職能承擔起來。

B.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是什麼意思

公共服務平台是為了抄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針對某類用戶群體一定時期的公共需求,通過組織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各類渠道,以期為此類用戶群體的公共需求提供統一的輔助解決方案,達到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效率、加強信息共享的目的。

C. 如何構建和運營園區公共服務平台

公共服務平台雖為園區提供的公共服務范疇,但其建設模式可以不拘一格。從實踐來看,主要存在四種模式,分別為政府自建模式、園區自建模式、企業自建模式和共建共享模式。

政府自建模式
作為政府機構,園區管委會利用財政撥款直接參與公共服務平台的構建,我們將其稱為政府自建模式。一些投資規模不大,公共服務性質較強的實體性功能平台,如公共服務中心、技術促進中心、產權交易中心等,比較適合採取政府自建模式。該模式能夠很好的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時也有利於保障平台的順利運營。平台建設完成後,可由政府下屬相關機構自主運營,抑或委託專業化的運營公司進行管理。

園區自建模式
園區開發公司負責籌資和建設公共服務平台是為園區自建模式。該模式一般適用於產業集聚度較高的園區,且由於大量同類企業的積聚產生諸多共性的服務需求。園區自建的公共服務平台,專業性一般較強,能夠實現集中,並貼近服務企業,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

企業自建模式
入園企業自行投資和建設公共服務平台,以及將公共服務平台委託給第三方企業建設和運營,統稱為企業自建模式。此模式一般適用於產業集群尚未形成、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產業園區。採取企業自建模式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在公益性上有所缺失,但是在客觀上確實能部分發揮公共服務的作用。

共建共享模式
一些投資數額大、技術要求強的公共服務平台,往往需要政府、園區、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參與建設,建設完成後再共同運營,此種模式可稱為共建共享模式。它一方面可以多方籌措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多方合作,便於整合優質資源,實現平台建設的高效率、低成本、快服務。

D. 國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設有什麼意義

第一,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物流服務水平。物流信息 平台是一個快速、准確的網路系統,可以解決行業、企業 以及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實現供應鏈的優 化,從根本上提升整體物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了物流 效率。

第二,節約社會資源。相關企業利用物流信息公共平 台,用統一的數據標准管理,通過平台實現信息發布、查 詢,縮短物流信息流轉環節,實現信息共享,避免重復勞 動,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運營費用,進而有效整合資源。

第三,推動商品條碼應用。通過製造企業、物流企業 採用 SSCC、GLN 等編碼對貨物和位置管理,推動商品 條碼發展,增加系統成員,進一步提升商品條碼在物流 行業的推廣應用。

第四,加強宏觀調控。政府相關部門利用物流信息 公共平台,在宏觀決策上,可以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規 劃,進而制定相關政策;在行業管理上,可通過平台獲得 企業信息、需求總量、供給能力、運輸方式的運營狀況 等,及時進行行業調控。 構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了重 要的技術環境保障,它不僅對完善現代物流功能具有重 要且現實的意義,而且是發展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現 代化物流的迫切需要。公共平台解決了行業間信息互 通、企業間信息溝通、以及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流問題, 使物流信息增值服務成為可能。平台有效整合物流資 源,避免重復投資,提高社會物流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最 簡單、准確、快捷的物流流動過程,實現供應鏈的優化, 從根本上提升整體物流服務水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已 成為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引領我國物流信息化 建設向新的方向快速發展。

E. 公共服務平台是怎樣運營的

靠知名度的影響,以廣告收入支撐。

F. 公共服務體系的內容是什麼時候提出的,具體涵義是什麼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意義是什麼

公共服務體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確定了2020年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提出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重要內容。

公共服務體系的含義:

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為主要任務、以全體社會成員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基本目標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這些制度安排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與體制創新。 內容包括提供公共基礎設施,創造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系,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展;也包括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發布公共信息等。涵蓋市場難以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自然壟斷和外部經濟等。

2008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對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構想包含三個層次:(1)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應依據經濟發展程度和水平,逐步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惠及全民和公平公正,但建設步驟要把握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長遠目標,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價值追求,但也需要逐步實現。應圍繞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協調處理好公共服務的覆蓋面、保障和供給水平、政府財政能力三者間關系。(3)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和市場參與機制。通過公共財政、社會組織、企業與家庭的合作,發揮和體現財政資金的公益性價值,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益。

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意義

1、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公共服務需求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需求不斷拓展和逐步得到滿足的過程。伴隨著技術進步和物質產品供給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服務需求增長呈現逐步加速的趨勢,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如何使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相適應,將是我們在較長時期面臨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會建設的任務,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收入分配等,都離不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

2、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社會財富初次分配的不平衡,並對初次分配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緩解和抑制利益分化進程及其引發的社會矛盾。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公共服務逐步擴展到整個社會,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消除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同時,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為促進社會公平和權利平等提供強大的基礎平台,有利於振奮社會成員的精神,提高社會總體效率。

3、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發揮政府在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加大財政支出中用於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的比重,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首要之舉。在我國,公共服務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服務發展滯後,總量供應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在社會公共領域的缺位問題,將原來由政府承擔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給非政府組織和私人部門甚至社區,改變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局面,實現公共服務提供主體的多中心。市場化的核心是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國家對公共服務領域的壟斷,在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主體間,形成有效競爭機制,從而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效率,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G.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及運營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