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鞍山最著名的什麼地方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 採石-馬鞍山旅遊景點 採石磯,又名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絕壁臨江,水湍石奇,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 雨山湖-馬鞍山旅遊景點 雨山湖位於馬鞍山市中心地帶,通過雨山河與長江溝通,水域面積1087畝,1959年開辟為城市公園,與臨近的佳山和雨山共同構成了馬鞍山城市景觀中山水相依的特色。 整個馬鞍山市的中心區依雨山湖而建,四條繁華的城市街道環湖修築,沿路栽種的香樟、銀杏、迎春花和懸鈴木不僅給雨山湖增色,而且成為整個城市的綠肺。一年四季,這里秋冬有皚皚白雪覆壓香樟紅葉;初春 濮塘-馬鞍山旅遊景點 濮塘風景區位於長江之濱,江南重鎮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名勝區以其質朴天工,古老久遠的瑰麗風景與位於馬鞍山市西郊的採石磯太白樓交相輝映,構成了馬鞍山市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吸引著四面八方,古往今來的文 青山-馬鞍山旅遊景點 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岩壑靈秀,蜿蜓起伏,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宣城太守謝跳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築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生前既愛青山風景,又謝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謝眺」的夙願,一心想與謝眺結為異代芳鄰。 李白逝世後,原葬龍山東南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 朱然墓-馬鞍山旅遊景點 朱然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關三國時期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大、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朱然墓位於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安民村林場境內,1984年6月市紡織廠基建時發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普查隊對墓葬進行了發掘。發掘資料證明,墓主為三國東吳左大司馬 小九華-馬鞍山旅遊景點 小九華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山高百丈,周圍15里。相傳,地藏王曾到這里住過,留下許多神奇傳說。早在古代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輝宏壯觀,遊人不絕,千百年來,每逢農歷正月十五,七月三十,進香者絡繹不絕,由於山巒秀美,香火機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陽九華山,所以人稱「小九華 林散之藝術館-馬鞍山旅遊景點 林散之藝術館是我國草書大家,有當代草聖之稱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陳列館。 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生酷愛山林,早年受益於書畫大師黃賓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臨、吟詠、圖貌之,得寫生畫稿八百餘幅,詩作二百餘首,尤精於書法。他六十歲起始作狂草,卻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譽海內外,有一代宗師之譽。先生生前曾十 丹陽湖-馬鞍山旅遊景點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 丹陽湖位於當塗縣城東南部,與石臼湖相通,東南角為江蘇高淳縣境。古丹陽湖原為江南著名的大澤,大致成湖於二三百萬年前,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約在春秋前期,古丹陽湖逐步解體,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時,丹陽湖還 澄心寺-馬鞍山旅遊景點 澄心寺位於橫山南麓十保山西側,前身隱居院,因南朝齊梁間「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此隱居而聞名。澄心寺建於當年陶宏景讀書堂故址。這里有關陶宏景遺跡甚多,其中陶宏景煉丹遺址「丹灶寒煙」是姑孰八景之一。到了宋代,橫山的修練道學者已不見繼者,佛教卻在這里悄然興盛起來。門庭替換,名山易主,宋嘉祐八 江東第一橋——葉家橋-馬鞍山旅遊景點 葉家橋橫跨丹陽河,連接薛津、新市,是歷史上當塗至溧水官道上重要橋梁青條石結構,5孔拱橋,長44米,高8.5米,寬8米。? 葉家橋建於明弘治年間,清代和民國年間普3次重修。工藝精細,氣勢磅礴,素有「江東第一橋」之稱。據記載,葉家橋為當地葉員外所建。大橋竣工之際,貌美如花,心地善良的葉員外獨生女,為免除老你之憂,為保大 甑山禪林-馬鞍山旅遊景點 甑山距縣城東7.5公里,壁立百仞,群山環供侍立,「尊重如袍笏貴人」。 禪林最初興建於唐代,是一座禪宗叢林式的寺院有屋99間半,是當塗遠近聞名的古寺之一。歷史上時有興廢。清光緒年間,住持僧啟聖重修。 爆發後,遭日寇破壞,屋毀大半。「文革」期間,遭到徹底毀壞。1987年始,慈禪法師住持,四處奔走 金柱塔-馬鞍山旅遊景點 金柱塔,位於姑溪河入長江口岸,為六角七層寶塔,建於明朝前期。 那時當塗常患洪災。風水家認為,姑溪河水逆向西流,於水性地脈不宜,需建寶塔以鎮水口。縣令章嘉楨在發動民眾築圩治水同時,決定建塔。限於財力三年無果。萬曆十七年,縣城四條巷發現宋理宗時的窖金,嘉楨請求郡守陳壁,割金之半建塔。先購得新城圩民田為塔基,累土成阜而名 青蓮書院-馬鞍山旅遊景點 青蓮書院是墓園後區的主要建築,面積達300多平方米,門前匾額"青蓮書院"是當代書法家范曾憑吊李白墓時的墨寶。書院內珍藏有唐代李白墓墓磚,及省市級書法名家書法作品,長期舉辦書法作品展覽銷售 太白碑林-馬鞍山旅遊景點 全國新建碑林中的精品---太白碑林,九九年以來馬鞍山市政府、當塗縣政府投資一百五十多萬元興建了太白碑林,現已正式對外開放。 太白碑林建築由支南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朱良文教授領銜設計。風格採用江南園林式,迴廊環水而建,亭台榭閣,古樸典雅,造型別致,均有典型的徽派特色。碑林內芳草萋萋、水波盪漾、石山古拙、林木青翠、景緻怡人 李白墓園-馬鞍山旅遊景點 位於市區東南20公里處的青山腳下。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岩壑靈秀,蜿蜓起伏,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 宣城太守謝跳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築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生前既愛青山風景,又謝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謝眺」的夙願,一心想與謝眺結為異代芳鄰。 李白逝世後,原葬 朱然陳列館-馬鞍山旅遊景點 朱然陳列館位於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從馬鞍山火車站廣場乘坐10路車可以抵達。 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盆山度假村-馬鞍山旅遊景點 馬鋼盆山度假村位於馬鞍山市東郊濮塘風景區內,因四周丘巒重疊,群峰環繞,形似盆狀,故名盆山。 盆山度假村距市區14公里,佔地2000餘畝,此處水碧山青,林木蔥郁,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度假村設有室外卡丁車場、高爾夫球、跑馬場、射箭場、垂釣、彩彈野戰、燈光網球場、斗雞、斗馬、保齡球館、乒乓球館、羽毛球場、棋牌室、司 採石磯-馬鞍山旅遊景點 採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的核心景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平生涉歷山川,跡遍天下,惟百年不忘採石。曾多次登臨吟詠,在這里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 太白樓-馬鞍山旅遊景點 太白樓位於古鎮採石磯西南一公里處,面臨長江,背依翠螺山,濃蔭蔟擁是一座金壁輝煌,宏偉壯麗的古建築。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騰王閣並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原名謫仙樓。? 舊志載,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因記載過簡,不得其詳。目前能夠確認興建較早的時間為明正統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 三台閣-馬鞍山旅遊景點 三台閣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長江名閣,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後毀於戰火。20世紀末得以重建。建成後的三台閣高五層約3O米,閣體呈方形,琉璃覆項,飛檐翹角,氣勢恢弘。 登臨三台閣,可南望天門中斷,西眺大江奔流,東睹古鎮採石,北看九華風光。三台閣已成為採石硯風景區乃至馬鞍山的新亮點。 三元洞-馬鞍山旅遊景點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採石硯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為江南天然勝景之一。 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僧人定如雲游,悅此清幽絕俗,遂率眾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於此而得名三元洞 另有民間傳說,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會考,途經採石忽遇狂風驟雨,幸得神仙保佑,
Ⅱ 馬鞍山市寶塔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馬鞍山市寶塔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是2006-09-08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姑孰鎮寶塔村委會內。
馬鞍山市寶塔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521793555638R,企業法人賈先賓,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馬鞍山市寶塔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土石方工程,沙石銷售。(依法需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安徽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84621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714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馬鞍山市寶塔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馬鞍山當塗姑孰寶塔拆遷 房屋補償標准3,4百每平方合理嗎
據我了解,農村每人30平米安置,然後多的部門是700平米補償,三四百應該不是。
Ⅳ 我家住在馬鞍上當塗縣年陡鄉竹塘村的 靠大荒田邊 我們這真在搞拆遷 馬鞍山來拆的 我想問問拆遷價格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介於南京與蕪湖之間,地處長三角城市群頂端,與江蘇江寧、高淳、溧水3縣(區)接壤,與江蘇邊界線總長度為126.9公里,擁有長江岸線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邊縣。全縣總面積1346平方公里,總人口64.5萬,轄10鎮4鄉。
區位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皖贛鐵路、205國道、314省道和馬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4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兩座機場即南京祿口機場和蕪湖灣里機場,縣城8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6座長江大橋(其中馬鞍山長江大橋即將建設),水、陸、空交通運輸十分快捷。
自然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65萬畝,水面47萬畝,屬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糧棉生產大縣。當塗的石臼湖大閘蟹,金腳紅毛,青背白臍,體大肉嫩,黃多油厚,味道鮮美,久負盛名。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探明有開采價值的金、銀、銅、錫、鐵等礦產共20多種,鐵的儲量為華東之最。
產業基礎較好。基本形成五大產業集群,以博望刃模具和機床製造為主體的機械製造業;以長江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壓延業;以黃池食品為主體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海獅巾被為主體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江蘇紅太陽集團、浙江盾安集團等大項目落戶當塗,形成了醫葯化工等新的產業板塊。
文化積淀深厚。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時,當塗就已建縣,初名丹陽。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定名當塗。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絕佳之地,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游歷當塗,留下《望天門山》等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後葬於當塗青山腳下。
近年來,當塗縣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強縣富民」這一主題,積極實施「結構大調整,對外大開放,環境大改造」三大戰略,以工業化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全力以赴發展民營經濟,全力以赴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全力以赴辦好工業園區,全縣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態勢。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位居安徽經濟十強縣前列。各項社會事業同步發展,評為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安徽省首座國家衛生縣城、全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連續三次獲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塗上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東向發展、全民創業、城鄉統籌戰略,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載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結構轉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抓手,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居民整體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標桿,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城鎮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友好的新格局,推進當塗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概況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東岸,介於南京、蕪湖之間,緊倚並隸屬於鋼城馬鞍山。總面積1385平方千米(簡冊)/1346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2004年)。<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縣人民政府駐姑孰鎮,郵編:243100。代碼:340521。區號:0555。拼音:Dangtu Xian。<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境內河網密布,溝渠縱橫。
行政區劃
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丹陽鎮、博望鎮、新市鎮、大隴鄉、年陡鄉、江心鄉、湖陽鄉。<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歷史沿革
本漢縣,屬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塗山。據《元和郡縣志》:「以塗山為邑,故以名焉。」晉成帝時,以江北當塗流民紛紛渡江南下,乃於江南僑立當塗縣。隋移今治,沿用僑置縣名。
鏈接:「宋至1987年行政區劃」
?年,當塗縣轄10個鎮、15個鄉:城關鎮、黃池鎮、烏溪鎮、丹陽鎮、博望鎮、銀塘鎮、薛津鎮、護河鎮、新市鎮、龍山橋鎮、馬橋鄉、新豐鄉、太白鄉、湖陽鄉、大隴鄉、新博鄉、新橋鄉、年陡鄉、查灣鄉、江心鄉、黃山鄉、圍屏鄉、塘南鄉、亭頭鄉、石橋鄉
2000年,當塗縣轄14個鎮、1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9340人,其中: 城關鎮 68982 黃池鎮 20645 烏溪鎮 23261 馬橋鎮 19026 石橋鎮 24981 塘南鎮 30466 護河鎮 30603 薛津鎮 26578 丹陽鎮 25836 新市鎮 33492 博望鎮 47140 新博鎮 32947 龍山橋鎮 17703 銀塘鎮 11922 亭頭鄉 27317 大隴鄉 16107 新豐鄉 11972 太白鄉 12035 圍屏鄉 18579 新橋鄉 29228 年姥鄉 14025 查灣鄉 18438 湖陽鄉 26867 江心鄉 24342 黃山鄉 16848 <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2004年1月,撤銷11個鎮和8個鄉,新建7個鎮和2個鄉,保留4個鎮和2個鄉。(安徽省民政廳民地字[2004]5號批復)(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馬政秘[2004]3號2004年1月8日批復)
一、將原城關鎮、圍屏鄉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黃山村、竹山村、五聯村、章塘村以及原新橋鄉的蓮雲村、金塔村、寶塔村合並,設立姑孰鎮。調整後的姑孰鎮轄10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面積113.94平方千米,人口10.81萬人,鎮政府駐姑孰鎮南營路。
二、將原黃池鎮、亭頭鄉整建制合並,設立黃池鎮。調整後的黃池鎮轄2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5.06萬人,鎮政府駐黃池。
三、將原石橋鎮、馬橋鎮整建制合並,設立石橋鎮。調整後的石橋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89.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鎮政府駐石橋。
四、將原丹陽鎮、薛津鎮整建制合並,設立丹陽鎮。調整後的丹陽鎮轄3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面積126.96平方千米,人口5.67萬人,鎮政府駐丹陽。
五、將原博望鎮、新博鎮整建制合並,設立博望鎮。調整後的博望鎮轄3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8.45萬人,鎮政府駐博望。
六、將原龍山橋鎮、太白鄉整建制和新橋鄉的燈塔村、塗山村、永興村、花元村、程橋村、安民村、寧西村、寧興村、秦河村、塔橋村、長溝村、新橋村、金塗居委會合並,設立太白鎮。調整後的太白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112 平方千米,人口5.09萬人,鎮政府駐龍山橋。
七、將原銀塘鎮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金山村、卸巷村、寶慶村、石船村、陳家村合並,設立銀塘鎮。調整後的銀塘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面積53.12平方千米,人口2.36萬人,鎮政府駐銀塘。
八、將原大隴鄉、新豐鄉整建制合並,設立大隴鄉。調整後的大隴鄉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面積59.6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鄉政府駐大隴。
九、將原年陡鄉、查灣鄉整建制合並,設立年陡鄉。調整後的年陡鄉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3.01萬人,鄉政府駐年陡。
十、保留塘南、新市、護河、烏溪4鎮和江心、湖陽2鄉。
2004年,將當塗縣的銀塘鎮劃入馬鞍山市雨山區。2004年底,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
鄉鎮簡介
資料
(以下宋朝至1987年行政區劃資料摘自《當塗縣志》)
宋元豐三年(1080),全縣轄14鄉6鎮。史籍記載的有6鎮,即採石鎮、慈湖鎮、黃池鎮、青游鎮、丹陽鎮和薛店鎮。
元設都、圖,全縣置31都,其所轄圖及分布情況不詳。
明嘉靖十年(1531),全縣設14鄉、5鎮、13市,115社。石城鄉在縣東北,轄知欽、欽化,寺南、寺北、黎西、黎東、武林、林西、塘南、塘北、白貯、戴佇、抄陂、故竹、故城15社。延福鄉在縣南20千米,轄薛和、劉村、來定、廣德、長林、茅港、通泰、招西、崇平、鍾基、塾和、寧東12社。姑孰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泥南、石鳳、清河、呂橋、華塘、福定、管側、花城8社。黃池鄉在縣東35千米,轄洞陽、下平、祈香、白東、白西、咸義、范頭、義同、傅南、朱村、關義1l社。化洽鄉在縣北7.5千米,轄青游、陽湖、荻里、夏西、夏北、交西、家山、塘里、安高、胡頭10社。慈湖鄉在縣北25千米,轄閘南、市西、葛陽、河湖、合興、竹山、昇平7社。歸善鄉在縣東南10千米,轄尊宿、同德、同東、忠義、安高、崇教、郁山7社。令望鄉在縣東北30千米,轄新城、芮東、文義、前村、招西、徐南6社。積善鄉在縣東南30千米,轄義和、積善、湖頭、葛灣、釜北、上通、上南、上北8社。永保鄉在縣東35千米,轄永保、上武、馬務、元極、招賢、奉上6社。貴游鄉在縣東35千米,轄木南、木陳、赤東、新正、令於、石西6社。白鹿鄉在縣東45千米,轄富平、平陂、旱陽、慈孝、河涉5社。多福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新村、南柘、釜南、保城、永豐、常南、常北,興國8社。湖陽鄉在縣東南35千米,轄中北、長南、大北、小南、大南、武山6社。採石鎮在化洽鄉,黃池鎮在姑孰鄉,大信鎮在延福鄉,丹陽鎮在令望鄉,慈湖鎮在慈湖鄉;薛店市在黃池鄉,新豐市、褚橋市在永保鄉,博望市在白鹿鄉,江口市、黃山市在石城鄉,十里市在延福鄉,觀頭橋市、青游市在化洽鄉,三湖市在貴游鄉,清溝市在多福鄉,新造橋市在延福鄉,青山市在姑孰鄉。
清康熙十二年(1673),轄14鄉、14鎮,9市、115社。鄉社沿明制,鎮市調整為:丹陽鎮、黃池鎮、採石鎮、慈湖鎮、大信鎮、薛鎮、博望鎮、新市鎮、塌橋鎮、烏溪鎮、塘溝鎮、青山鎮、亭頭鎮、花津鎮;褚橋市、十里市,雲居市、江口市、黃山市、灌渡橋市、青游市、新溝市、三湖市。
清宣統二年(1910)7月,推行區域自治,全縣劃為9個自治區,設4鎮3鄉8個自治公所。第一區,城區自治公所設城關府學宮;第二區,北鎮區自治公所,設採石鎮,第三區,北鄉區自治公所,設慈湖鎮;第四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薛鎮;第五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博望;第六、七區,東南鎮自治公所,設塘南閣;第八區,南鄉區自治公所,設年陡門;第九區,西南區自治公所,設埭橋。4鎮為北鎮(採石),東鎮(薛鎮),東鎮(博望),東南鎮(塘南閣)。3鄉即北鄉(慈湖),南鄉(年陡),西南鄉(埭橋)。
民國初年,縣境行政區劃仍襲清制,設9個自治區。民國19年(1930),改編為10區、264鄉、26鎮。
第一區轄崇教、陽德、承流、來賓4鎮及源清、建德、廣安、來清、焦迎、熙寧、張村、保儀、省庄、周家上鄉、周家下鄉、新城、三馬、中鄉、行春、紫林、龍來、永興、圓通、山前、大成、三馬下鄉、江心洲第一、二、三、四鄉等26鄉。區公所設城內。
第二區轄採石南、北2鎮及五福、耕讀、石船、開化、武林、竹林、廣寧、新鄉、竹三、三泉、金山、茗塘、嘉禾、落星、伏賢、益群、福全、殷管、盛稼、永寧、西村、三全、濱江、普育、新育等25鄉。區公所設採石。
第三區轄慈湖、霍里2鎮及蛟山、鍾期、甸門、西堡、玉桌、鄭家、昭明、緣興、宋庄、農姥、巷口、上埠、樂安、高廟、湯甸、杜塘、陶村、濮塘、積善、歸善、獨山、陶泉、馬陳、大廟、馮楊、板山、中溪、前村、合羅等29鄉。區公所設霍里。
第四區轄章漢橋、洞陽、薛鎮、關脈巷、護駕墩、花津6鎮及龍泉、八團、聯合、四團、廣福、新圩、八卦、黃土、寺前、白墩、黃墩、故竹、故城、石城、鳳嶺、禮義、東德、龍山、靈墟、接澗、圍屏、感義、保成、山南、塘圩、樂善、陶鴨、魯益、谷隴、廟甸、東陳、尼坡、永寧、白山、太白等35鄉。區公所設薛鎮。
第五區轄東西博望、新市、塘溝4鎮及橫陽、橫麓、橫南、松端、長樂、東溪、南溪、麗泉、秀水、貴游、沙埂、湖西、長流嘴、六團、彭塘、澄心,東七姓、唐宅、馬武、黃梅、新安、文教、三合、彰教、東海、社北等26鄉。區公所設博望。
第六區轄竹園、普通、沛儉、低場、民智、萬壽、洪靈、永興、廣仁、廣福、廣壽、角里、延福、塘南、明義、靜居、觀成、民德、明新、清寧、中流、大成、下興東、下興西、公安、新義、廣祿、昭明等28鄉。區公所設塘南閣。
第七區轄黃池、烏溪、亭頭3鎮及上廣濟東、上廣濟西、下廣濟東、下廣濟西、福定南、福定北、貴國、沛國、上興國前、上興國後、保城、永豐、新義、北廣濟前、北廣濟後、永寧、南子、籍太、義城、洪潭、柘林、金成、三星等23鄉。區公所設亭頭。
第八區轄公安、官陡、嚴陡3鎮及常稔、常稔南、常稔中、三年、長年、荷池、常稔北、釣魚、新常稔、後梅塘、高塘、上壩塘、中壩塘、下壩塘、安東、齊石、十年、樓雲、常嶺、和平、福成、龍山、前梅塘、施政、上太倉、中新、下太倉、務農、太和等29鄉。區公所設查家灣。
第九區轄大橋鎮及寧國南、寧國北、阜民東、阜民南、阜民北、新黃、道陽東、道陽西、港東、塔橋、連蒲、保順、永新、五圍、大信、萬春、四褐、桐城、青堰南、青堰中、青堰北、界牌、大盛、慈雲等24鄉。區公所設大橋。
第十區轄丹陽鎮及古楊、臨溪、河東、東寧、山口、啟明、文祥、近保、和風、風台、永福、德洽、河西、常豐、清雲、西賢、凈樂、北固,惠平等19鄉。區公所設丹陽。
民國23年(1934)推行保甲制,全縣編組為123聯保、555保、5448甲。同年,奉令擴大區政、將原10個區合並為5個區。即原第一、四兩區並作第一區,區署設城關;第二、三兩區並作第二區,區署設採石;第八、九兩區並作第三區,區署設大橋;第六、七兩區並作第四區,區署設馬橋;第五、十兩區並作第五區,區署設丹陽。
民國25年(1936),全縣設5區、20鄉鎮、476保、5547甲。翌年,又將20鄉鎮劃作62鄉鎮。
抗日戰爭時期,縣境曾先後建有3個政權,並按各自控制的范圍施政。
民國27年(1938)9月,國民縣政府在大官圩恢復。由於原第一區所轄區域大都淪陷,乃重設5區、25鄉鎮、314保。第一區(城區),區署設護駕墩附近邰徐村,轄城關鎮、江心鄉、護河鄉、河南鄉、薛津鄉;第二區(採石區),區署設落星,轄黃山鄉、佳馮鄉、聚賢鄉;第三區(查家灣區),區署設查家灣,轄年陡鄉,常壩鄉;第四區(大公圩區),區署設蘆柴庵,轄黃池鄉,烏溪鄉、亭頭鄉、濟國鄉、塘南鄉、伏龍鄉、廣星鄉、福貴鄉、馬橋鄉、大隴鄉;第五區(博望區),區署設博望,轄博望鄉、丹陽鄉、新市鄉、圍屏鄉、湖陽鄉。民國28年下半年,日軍大規模進犯大公圩和薛丹博地區,抗日游擊斗爭轉入地下,活動區域也縮小到4區17鄉。民國30年7月,國民縣政府奉命整編區鄉,全縣設4區、25鄉鎮、346保。聚賢區區署設福興鄉,轄霍里鎮和福興、濮塘2鄉,共39保;查家灣區區署設查家灣,轄查灣、壩塘、樓雲3鄉,共43保;大公圩區區署設廣義鄉,轄廣義、戶星、亭頭、福貴、濟國、勝利、大隴、塘南、公安、淳化、太平、廣寧、福龍14鄉,·共173保;沙埂區區署設沙埂村,轄四合、博望、新市、湖陽、丹陽5鄉,共59保。
民國32年(1943)冬,新四軍在江寧、當塗、溧水3縣邊區建立橫山縣,下設谷里、雲台、亭山、銅山、明覺、博望6個區和1個山西辦事處(范圍包括朱門、陸郎、濮塘、霍里等地區)。新市、丹陽、祿口、陶吳、湖陽、薛鎮亦一度劃入游擊區。
民國29(1940)年,汪偽縣政權將當塗淪陷區劃分為16鄉、11鎮。16鄉為竹山鄉、益全鄉、盛管鄉、落星鄉、西全鄉、江心鄉、霍里鄉、杜塘鄉、藏漢鄉、耕寧鄉、新禾鄉、洞陽鄉、訪賢鄉、廣義鄉、廣芮鄉、濱江鄉11l鎮為薛鎮、新市鎮、丹陽鎮、博望鎮、採石鎮、大橋鎮、烏溪鎮、黃池鎮、馬家橋鎮、查家灣鎮、塘南閣鎮。嗣後,又在全縣虛設10區、60鄉鎮、540保、5 510甲。民國34年1月,又改10區為4區,即薛津區、採石區、大橋區、博望區。原城區改為姑溪鎮。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縣政府遷回縣城,同年撤銷區建制,劃全縣為44鄉鎮、448保、4 835甲。翌年又將44鄉鎮縮編為姑溪、採石2鎮和聚賢、黃山、湖陽、薛津、黃池、公安、河南、濟國、塘南、石福、靈應、霍里、新市、江心、樓雲、丹陽、博望、烏溪、新塌、圍屏、大橋、馬橋、亭頭、常壩、慈湖、佳馮、護河、永寧等28鄉,共321保、4038甲。民國37年1月,縣政府奉令在縣境增設4個聯防區,共轄30鄉鎮、327保、4264甲。採石聯防區轄採石、霍里、慈湖、黃山、永寧、佳馮、聚賢、江心等8個鄉鎮,共86保。大橋聯防區轄姑溪、河南、新塌、大橋、樓雲、常壩等6個鄉鎮,共68保。大公圩聯防區轄護河、石福、公安、亭頭、馬橋、塘南、烏溪、濟國、黃池、靈應等10鄉,共101保。博望聯防區轄新市、薛津、丹陽、湖陽、博望、圍屏等6鄉,共72保。
民國38年(1949)4月縣境解放。8月,析當塗縣城置當塗市,市區劃15保、148甲;縣轄4個區、30鄉(鎮)、302保、3663甲。
1950年廢保甲制,建立行政村。同時撤銷30個鄉鎮,改設馬橋、塘南、湖陽、薛津、霍里、黃池、大橋、博望、採石、護河、年陡、新市、慈湖等13個區,共轄行政村303個。同年5月廢市入縣,增設第一區11個街道,馬橋區改為亭頭區,余不變。同年8月又劃成325個行政村(含城區11個街道)。
1952年4月,撤銷行政村,恢復鄉(鎮)建置,將325個行政村劃並為136鄉(鎮)。1953年11月,為便於對船民管理,建立當塗港(鄉級),隸屬市區。1954年2月,析慈湖鄉金家莊,設馬鞍山鎮(區級);同年12月,建立湖陽鄉。是年,全縣共設15區、137鄉、鎮(港)。
1955年1月,析慈湖鄉、向山鎮、馬鞍山鎮設立馬鞍山礦區。同年12月,又將全縣15個區劃並為9個區,共49個鄉、鎮(港)。市區轄建設鎮、光明鎮、當塗港;黃池區轄保城鄉、福社鄉、興永鄉、塘南鄉、馬橋鄉、三福鄉、黃池鎮;護河區轄清潭鄉、石橋鄉、新豐鄉;大橋區轄金塗鄉、三鎮鄉、龍山鄉、永橋鄉、釣魚鄉、常嶺鄉、大橋鄉,博望區轄新博鄉、博望鄉、和平鄉、大溪鄉、澄心鄉、山河鄉;薛津區轄關馬鄉、四合鄉、龍團鄉、薛鎮鄉、藏漢鄉、丹陽鎮;霍里區轄霍里鄉、祠林鄉、濮塘鄉、尚鍾鄉、馮楊鄉;採石區轄江心鄉、金山鄉、小橋鄉、寶慶鄉、雨山鄉、採石鎮;馬鞍山礦區轄慈湖鄉、向山鎮、馬鞍山鎮;縣直屬鄉為中閘鄉、湖陽鄉和青山鄉。
1956年8月,馬鞍山礦區劃出,成立馬鞍山市籌備處。市區撤銷,成立城關鎮。原市區所轄光明鎮、建設鎮改為街道辦事處。同年11月,馬鞍山鎮、採石鎮、向山鎮、慈湖鄉正式劃歸馬鞍山市。
1957年,全縣劃為4區、39鄉(鎮),其中區轄21鄉(鎮),縣直屬18鄉(鎮)。黃池區轄保城、福興、興永、塘南、馬橋、三福6鄉和黃池鎮;護河區轄清潭、石橋、新豐3鄉;博望區轄博望、新博、和平、澄心、山河5鄉;薛津區轄四合、龍團、薛鎮、丹陽、藏漢、關馬5鄉和丹陽鎮;縣直屬鄉(鎮)有城關鎮和湖陽、中閘、青山、尚鍾、濮塘、霍里、馮楊、寶慶、江心、小橋、金山、金塗、三鎮、大橋、釣魚、常嶺和永橋等17鄉。
1958年3月,縣直屬尚鍾、馮楊、濮塘、霍里等4個鄉劃歸馬鞍山市。8月,撤區並鄉,全縣35個鄉(鎮)合並為城關鎮及新橋、鍾山、大橋、大公圩、湖陽、博望、丹陽、薛津、寶慶、江心共11個鄉(鎮)。同年10月,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共改組成立10個人民公社。原城關鎮為火箭人民公社,鍾山鄉為鍾山人民公社,大公圩鄉為原子人民公社,新橋為鋼鐵人民公社,湖陽鄉為紅旗人民公社,博望鄉為東風人民公社,薛津鄉為衛星人民公社,寶慶鄉為寶慶人民公社,江心鄉為長江人民公社,丹陽鄉為光芒人民公社,共轄生產大隊120個。11月大橋鄉劃歸蕪湖市。1959年1月,公社名稱又全部改以原鄉鎮名稱命名。
1962年1月,根據中央《關於改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精神,社隊規模普遍縮小,全縣析為34個公社,303個大隊,3 874個生產隊,並增設6個區。大公圩區轄中閘、馬橋、黃池、烏溪、塘南、石橋、大隴、護河、青山共9個公社;新橋區轄新橋、金塗、年陡、查灣、龍山橋等5個公社;黃山區轄寶慶、銀塘和姑溪3個公社;博望區轄博望、和平、沙埂、新博等4個公社;丹陽區轄丹陽、山河、新市、澄心等4個公社;薛津區轄藏漢、圍屏、龍山、薛鎮、關馬等5個公社;江心公社、湖陽公社、丹陽湖(漁業)公社和城市公社為縣直屬公社。
1963年4月,黃山區撤銷,所轄寶慶、銀塘、姑溪3個公社改為縣直屬公社。5月,析塘南公社為塘南、興永2個公社;析大隴公社為大隴、新豐2個公社;9月,沙埂公社改名安南公社。
1964年4月,大橋公社劃歸縣轄,為縣直屬公社。1965年9月,恢復城關鎮建制,全縣劃為5個區、1個鎮、36個公社、316個大隊(含6個居委會)、4 019個生產隊。同年12月,撤銷大公圩區,改設黃池、護河和大隴3個區;撤銷中閘公社,改設亭頭、西河2個公社;析黃池公社為黃池、福山2個公社;析石橋公社為石橋、起隴2個公社,析青山公社為青山、河東2個公社;析護河公社為護河、光明2個公社。全縣共設7個區、42個公社。
1968年12月,撤銷薛津區,所轄薛鎮、關馬、藏漢、龍山、圍屏5個公社,並為薛津公社。1969年2月,撤銷丹陽湖(漁業)公社,將所轄6個專業漁業大隊分別並入湖陽、大隴、薛津、姑溪和博望5個公社。同年3隻,撤區並社,又將全縣37個公社320個大隊並為19個公社,280個生產大隊。
1970年12月,析薛津公社為薛津、圍屏、關馬、龍山4個公社;析丹陽公社為丹陽、新市2個公社;析博望公社為博望、新博2個公社;析新橋公社為新橋、龍山橋2個公社;析青山公社為青山、河東2個公社;析黃山公社為黃山、銀塘、姑溪3個公社,析大隴公社為大隴、新豐2個公社。1971年12月,又析亭頭公社為亭頭、西河2個公社,析年陡公社為年陡、查灣2個公社。1974年l0月,析塘南公社為塘南、興永2個公社。至此,全縣共劃成32個公社和321個生產大隊、3755個生產隊。1982年3月,河東公社更名為太白公社。
1983年7月,當塗縣劃屬馬鞍山市,原縣轄大橋公社劃屬蕪湖市。
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鎮)建置。原31個公社改為31個鄉生產大隊同時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自然村。
1985年11月,撤銷姑溪鄉。析圍屏鄉松塘、藏漢、甑山、石山、寺山5個行政村和關馬鄉五村,姑溪鄉白佇村共7個行政村建立藏漢鄉。原姑溪鄉凌雲、行陳、五星、坨塘、小橋、武林、焦家及姑溪漁業8個行政村劃屬城關鎮管轄。全縣共設城關、黃池、烏溪、博望、丹陽、龍山橋、銀塘7個建制鎮和馬橋、石橋、亭頭、西河、大隴、新豐、塘南、興永、護河、青山、太白、薛津、圍屏、關馬、龍山、新市、新博、新橋、年陡、查灣、湖陽、江心、黃山、藏漢等24個鄉,轄306個行政村,13個居民委員會和3 894個自然村。
1987年2月,龍山鄉更名龍泉鄉。3月,護河鄉改為護河建制鎮。1989年9月,薛津鄉改為薛津建制鎮。
Ⅳ 蘇州所有的風景區有哪些
蘇州A級景區點名錄
蘇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雲岩寺塔 五代 虎丘
2 瑞光寺塔 北宋 盤門內
3 蘇州文廟及宋代石刻 南宋~明 人民路
4 拙政園 明清 東北街
5 留園 明清 留園路
6 太平天國忠王府 1860-63 東北街
7 玄妙觀三清殿 南宋 觀前街
8 網師園 清 闊家頭巷
9 環秀山莊 明清 景德路
10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跡 北宋 定慧寺巷
11 耦園 清 小新橋巷
12 報恩寺塔 宋~清 人民路
13 盤門 元 城西南
14 獅子林 元 園林路
15 滄浪亭 元~清 滄浪亭街
16 藝圃 明 文衙弄
17 全晉會館 清 中張家巷
18 俞樾故居 清 馬醫科
19 保聖寺羅漢塑像 唐宋 甪直鎮
20 寶帶橋 明清重建 澹臺湖東
21 紫金庵羅漢塑像 宋~明 東山西卯塢
22 寂鑒寺佛龕及造像 元 藏書天池山
23 軒轅宮正殿 元 東山楊灣村
24 東山民居 明 東山鎮
25 春在樓 民國 東山鎮
26 退思園 清 吳江市
27 綽墩遺址 新石器至周 崑山市
28 趙用賢宅 明 常熟市
29 崇教興福寺塔 宋 常熟市
30 張溥宅第 明 太倉市
31 柳亞子故居 近代 吳江市
32 綵衣堂 清 常熟市
33 太倉石拱橋 元 太倉市
34 師儉堂 清 吳江市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蘇州園林擴展項目平江歷史街區
中國水鄉古鎮: 周庄 甪直
截至2009年2月1日,AAAAA 景區點2家,AAAA 景區點23家,AAA景區點15家,AA 景區點9家,共49家
蘇州市拙政園 AAAAA 蘇州市東北街178號
蘇州市周庄古鎮景區 AAAAA 崑山市周庄鎮全福路121號
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名勝區 AAAA 虎丘山門內8號
蘇州市留園 AAAA 蘇州市留園路338號
蘇州市獅子林 AAAA 園林路23號
蘇州市網師園 AAAA 蘇州市闊家頭巷11號
蘇州樂園 AAAA 蘇州新區金山路87號
蘇州盤門景區 AAAA 蘇州市東大街1號
蘇州白馬澗生態園 AAAA 蘇州高新區華山路西南側
蘇州市寒山寺 AAAA 蘇州市寒山寺弄24號
蘇州市西園戒幢律寺 AAAA 蘇州市留園路西園弄18號
蘇州甪直古鎮游覽區 AAAA 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蘇州木瀆古鎮 AAAA 蘇州木瀆鎮嚴家花園東側
蘇州西山景區 AAAA 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西山鎮金庭路
蘇州穹窿山景區 AAAA 吳中區藏書鎮兵聖路穹隆山麗
蘇州市東山景區 AAAA 吳中區東山鎮
蘇州吳江市同里古鎮游覽區 AAAA 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中川南路1號
蘇州吳江市靜思園 AAAA 蘇州吳江市松陵鎮雲梨路919號
蘇州常熟市虞山-尚湖風景區 AAAA 常熟市尚湖環湖南路(尚湖)
常熟市寺路街(虞山)
常熟方塔古跡名勝區 AAAA 蘇州市常熟市方塔園
常熟服裝城購物旅遊區 AAAA 常熟市商城中路1號
崑山市千燈古鎮游覽區 AAAA 崑山市千燈鎮尚書路1號
蘇州崑山市亭林園 AAAA 崑山市馬鞍山東路1號
蘇州崑山市錦溪古鎮 AAAA 崑山市錦溪鎮旅遊公司
蘇州定園 AAA 蘇州虎丘普福路1號
蘇州何山公園 AAA 蘇州高新區長江路462號
蘇州鎮湖刺綉藝術館 AAA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綉館街1號
蘇州光福景區 AAA 蘇州吳中區光福鎮司徒廟西側
蘇州荷塘月色濕地公園 AAA 蘇州相城區黃橋街道太陽路
蘇州工業園區白塘生態植物園 AAA 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道南施街北
蘇州張家港市東渡苑景區 AAA 張家港市塘橋鎮東渡苑
張家港市香山風景區 AAA 張家港市香山風景區
張家港市梁豐生態園 AAA 張家港市市區沙洲東路
崑山巴城陽澄湖景區 AAA 崑山市巴城鎮湖濱中路15號
常熟市梅李聚沙園 AAA 常熟梅李鎮通塔路1號
吳江震澤師儉堂 AAA 吳江市震澤鎮寶塔街12號
吳江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 AAA 吳江市松陵鎮中山南路體育路口
蘇州太倉市太倉公園(弇山園)AAA 太倉市城廂鎮縣府西街40號
蘇州太倉市南園公園 AAA 太倉市城廂鎮南園東路7號
蘇州柳亞子故居 AA 吳江市黎里鎮中心街30號
蘇州吳江市盛澤先蠶祠 AA 蘇州吳江市盛澤鎮五彪路口
吳江平望小九華寺 AA 吳江市平望鎮小九華寺1號
吳江慈雲禪寺 AA 震澤鎮寶塔街
吳江震澤公園 AA 吳江市震澤鎮公園路
王錫闡故居紀念館 AA 吳江市震澤中學校園東側
蘇州張家港市張家港公園 AA 張家港市區港城大道
太倉張溥故居 AA 太倉市新華西路57號
太倉王錫爵故居 AA 太倉市新華東路60號
蘇州紅色旅遊
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之一,一區佔地1000多畝,已建成革命傳統教育區、水生植物觀賞區、紅石民俗文化村、蘆葦水陸迷宮、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和竹林幽徑、阡陌葦香、柳堤聞浪、隱湖問漁、雙蓮水暖等一批景點。瞻仰廣場佔地1.33萬平方米,以「郭建光」、「阿慶嫂」等形象為主創作的大型主雕屹立於廣場中央,生動地揭示了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
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位於蘇州吳中區光福鎮沖山村北山,主體工程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總投資約1000萬,歷經近十個月的時間打造,正式建成對外開放。紀念館分三個篇章,展現了新四軍太湖抗日游擊支隊初建、重建、擴建時期的曲折歷程。館內不僅陳列了新四軍戰士用過的生活用品、作戰工具、信件等,還再現了抗戰時期的蘆葦溝、通信船以及聯絡站,讓人身臨其境,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新四軍沖山抗戰時期。
Ⅵ 馬鞍山的三塔兩浮橋是指哪三塔,兩浮橋有什麼典故嘛身為馬鞍山人還真不知道。
三塔具體是指當塗地區城北、城東、城西處。其中除了凌雲塔(1911年毀於暴風雨、現在回的是重建的)答,其他兩個塔都是歷史留下來的,但為了更好的觀賞性進行了部分翻修。浮橋因為時間久遠的關系已經消失了,不過在老一輩當塗人口中還是時常念叨著「三塔兩浮橋」。現在政府對文化保護逐漸重視,三塔周邊以後會慢慢形成景區。看著這些代表馬鞍山歷史建築文物重新被重視並保護起來很開心。另外當塗太平府文化園正在修建,不久後,千年古鎮又能重新喚醒。到時候有機會可以帶著家人朋友到當塗來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