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洪洞工商局大槐樹所

洪洞工商局大槐樹所

發布時間:2021-11-15 02:43:43

Ⅰ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

昨天收到了我族家譜.發現我的祖先也是大槐樹這遷出的.大概時間是明洪武元年1368奉旨遷出。到我這里已經有18代了。我姓惠。惠姓大約2700年歷史。

Ⅱ 洪武年間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所涉及的姓氏以及歸屬

現在的洛寧縣的就是從那時候遷的。崔氏

Ⅲ 洪洞大槐樹事件是怎麼回事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飢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據我老家的村民說,我們村就是那個時候從大槐樹遷移出來,以充實北部邊防的,村裡的家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記起的。)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遊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後,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干什麼,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後,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長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祭祖小屋裡貼著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過搜集整理,公諸於牆,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紛查詢自己同大槐樹的血緣關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Ⅳ 洪洞大槐樹在哪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坐火車,到臨汾站下,再到城北汽車站,坐去洪洞的汽車,30分鍾到洪洞了,坐三路公交車,直達大槐樹景區。洪洞人民很熱情,你可以隨時問他們,怎麼去景區。

Ⅳ 著名的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流放出來多少個姓氏

據官方記載,有812個姓氏。首先要說明的一點,從山西洪洞大槐樹出來的,並不是“流放”,而是“移民”,這兩者的差距可大了。“流放”是外放到偏僻荒遠的地方去受苦遭罪,而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中移民出來的人去富饒的中原地帶,定居去了。

到了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站在金鑾殿上往下一看,好傢伙,整個天下都沒有幾個人了,全都在江西。特別是富饒的江南,那些肥沃的土地上竟然長滿了荒草。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移民行動開始了。


之所以山西洪洞大槐樹特別出名,是因為當時移民的人首先要在“大槐樹”下集結,隨後再離開。當然,既然是官方組織的移民,那麼必然有所統計和登記,就根據登記的資料來看,從中出來的姓氏有812個。

Ⅵ 洪洞縣大槐樹事件是怎麼回事

在古代山西地界因為挨著黃河流域,又有汾河貫通,土地肥沃,人員較為密集,中原荒蕪地帶由於連年戰爭和自然災害,大家都遷移出來,造成有地無人種,大多村子荒蕪了。於是國家出台政策,命令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需要移民過去開荒,由於人們封建守舊的死不離土的關鍵,加上是開拓荒地,背井離鄉,所以只有很少人想去。這天通知下達到了洪洞縣衙,也遇到類似沒人去的困難,於是縣長下令,凡是不願出去的村民,第二天下午5點,必須在廣濟寺廟口的那顆大槐樹下集合簽名,只有簽了名字,才可以不去。大家信以為真,爭搶著寫上自己名字!縣長卻出爾反爾,說凡是簽上名字的人都必須在三天之內遷出,否則重罰,於是就有了大槐樹的典故。洪洞大槐樹是我國4A級旅遊景區,其歷史文化在這里也道不完的,不如親身經歷感受一下,洪洞還有明代保存完好的監獄,蘇三起解也源於此,歡迎來洪洞玩。

Ⅶ 山西洪桐大槐樹和什麼故事有關

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故事

您可能聽說過這句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據統計,我國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湖南、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和東三省,有著總共過億的人口,是600年前從山西移民出來的那300萬人的後裔。

據文獻記載,元末,中原地區水旱災害頻繁,山東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兩淮地區8次。飢民為了吃飯,四處流浪,1329年,全國流民已經310萬。旱災一般會伴隨蝗災,至正元年(1340年)到二十五年,中原地區蝗災18次。至正四年一年,黃河就決口3處。沿岸飢民500萬。人民吃不上飯,就引發起義,戰亂紛爭,民不聊生,人口大量減少。朱元璋等起義軍之間的斗爭又在兩淮、江蘇等地激戰,導致這一代人口幾乎絕跡。

為了補充這些地區的人口,恢復生產,根據《明史》、《明實錄》等史書記載,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內,先後共計從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這些移民遷往上述十餘省,500多個縣市。

為什麼會從山西洪洞遷移呢?
首先,元末的眾多自然災害,山西發生的較少,農民起義的就少,戰爭少導致這里人民生活相對正常。由於糧食還算充足,周邊各省逃難來的人也多。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因此,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洪武年間,移走的人民主要有四類:
1、山西北部,離蒙古比較近的漢民和歸降的蒙古兵民,為了讓他們遠離蒙古,把他們遷往南京、鳳陽及周邊。
2、元末從外地湧入的流民,要他們回原籍。
3、山西人口稠密地區的少地戶,無地戶,讓他們到外省,分給他們良田。
4、家裡男丁較多的戶,往外分。

志願者和官府徵集結合,《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五年,命戶部遷官,於湖廣買牛二萬二千三百餘頭,以給中原屯種之民。也就是政府是對自願外遷移民有獎勵的,「驗其丁力,計畝給之」洪武年間一共移民10次。

本來,洪武年間的移民,已經改善了周邊各省的人口情況,可是建文帝上台後,「削藩」的昏招導致朱棣「靖難之役」,又在河北、山東、江蘇一代引發戰爭。這些地區的人民,剛度過了30年的平穩生活,看到朱棣造反,堅決支持政府軍。結果朱棣燕軍戰勝後,又進行屠城屠村,靖難之役打了4年,從北京到南京這中間南北一千公里、東西七百公里的廣大區域,又大大減少了人口。導致,朱棣在南京登極後,再次跟他爸爸學習,從山西向其他地區移民。永樂年間移民8次。

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亦,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根據針對史料的統計計算,明朝總共從山西向外省遷移的人口,前後共計300萬。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以後,你看見愛背著手站立或走路的,可以問問他祖上是不是大槐樹的?

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干什麼,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後,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長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十八個省,五百縣,有的還遠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Ⅷ 洪洞大槐樹的歷史

洪洞大槐樹,又稱古大槐樹,山西大槐樹,位於中國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是明代的一處移民基地。
詳見:http://ke..com/view/17012.htm#1

Ⅸ 洪洞大槐樹來歷

“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首古老民謠,在年復一年地口耳相傳中保留下來。這些民謠,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從那些古稀老人低沉而滄桑的聲音里流出來,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一個遙遠而漫長的故事。那麼,洪洞大槐樹的背後,到底藏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還得從元末明初時期開始說起。



現在我們看到的洪洞大槐樹早已不是原來的那棵,而是在原來的槐樹的位置上,用鋼筋水泥重新還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還是成為了國家5A級景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以民間祭祀活動為特色的5A級景區。


曹文軒在散文《前方》里說“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於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於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這大概就是大槐樹存在的意義,也是為什麼在人口遷徙日益頻繁,鄉村文化日益衰落的今天,仍然有那麼多人,對鋼筋水泥築成的大槐樹念念不忘的原因。


參考文獻:《中國救荒史》

閱讀全文

與洪洞工商局大槐樹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