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是省重點嗎
算是了吧 今年高考 貌似成績不錯 和縣二中也還可以啊
下面是介紹:
1978年和縣一中被確定為地區七所重點中學之一,2001年4月跨入安徽省示範高中行列(是巢湖市最早的五所省示範高中之一,省級示範A類管理學校,
名列安徽省前50位之列),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第五、第六屆文明單位,市首屆文明單位,市十五創新發展
工程先進集體。
『貳』 馬鞍山市和縣第二中學的錄取通知書下來了嗎急!!!
『叄』 和縣一中和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哪個更好一些
看了網路的說明,個人認為和縣一中遠勝過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和縣一中的全日制教育力量突出、升學率高,師資力量也強。安工大附中的特色教育突出。這二者優劣,自己判斷吧。
和縣一中:http://ke..com/view/2082808.htm?fromId=1077855
教師整體素質較好,師資力量雄厚,年齡結構合理,教學藝術高超。現有在崗教職工168人,離退休教職工53人,專任
教師136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54人,一級教師30人。省優秀教師5人,省級「教壇新星」7人,市學科帶頭人、市教壇新星、市骨幹教師
13人,研究生學歷22人,外聘外籍英語教師3人,一大批教師因工作成績突出,而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和獎勵。學校設黨總支,5個支部,共有黨員73名。
1978年和縣一中被確定為地區七所重點中學之一,2001年4月跨入安徽省示範高中行列(是巢湖市最早的五所省示範高中之一,省級示範A類管理學校,名列安徽省前50位之列),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第五、第六屆文明單位,市首屆文明單位,市十五創新發展工程先進集體。學校改革內部管理制度,狠抓教研和教改,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新台階。2000年以來,學校高考升學率逐年攀升,已為高等院校輸送約1,500餘名合格本科生。本科達線2001年,為135人,2002年,為164人,2003年,為213人,2004年,為308人,特別是2005年,本科達線404人,超額完成縣局下達的高考指標,創造歷史性的輝煌!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達98.5%,優秀率達40.2%。學生在國家、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達百人次。在全國愛國主義讀書教育評比等活動中屢次獲獎。
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http://ke..com/view/6421209.htm
安徽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前身是馬鞍山市第八中學,建於1968年4月,是安徽省連續第四、五、六、七屆文明單位,馬鞍山市第四、五輪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單位。學校目前為兩地辦學,8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500餘人。在職在編教職工259餘人。
特色教育
學校還大力實施藝術特色教育「1128」工程,藝術教育碩果累累,2000年被表彰為安徽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2-2006年,五屆高中藝術班202名畢業100%通過全國藝術專業考試,154人被錄取到中國美院、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天津美院等幾十所本科院校,2003年榮獲全國教育科學「十
五」重點課題(陶藝)實驗基地,1997-2006年,在全國中小學美術作品大賽中,共30餘人次獲全國一等獎,110餘人次獲市一等獎。此外,常年活躍著中學生管樂隊、舞蹈隊、民樂隊、中學生劇團、合唱隊、豎笛隊等。
學校每年有大批優秀畢業生進入高等院校,涌現出如黨的十六大主席團成員、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解放軍二炮某部沈方泉,全國十佳公訴人王為明等突出典型。『肆』 和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和縣第一中學為安徽省示範高中。據《皖政輯要》記載: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改原和陽書院為官立和州中學堂,標志著和縣一中的建立,使之成為安徽省最早的5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學校之一。辛亥革命後和州中學堂更名為和縣中學,幾經變遷分合,1973年和縣中學分校後在原址建校,正式定名為和縣第一中。特別是2005年,本科達線404人,超額完成縣局下達的高考指標,創造歷史性的輝煌!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達98.5%,優秀率達40.2%。學生在國家、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達百人次。在全國愛國主義讀書教育評比等活動中屢次獲獎。
注冊資本:16555.3585萬人民幣
『伍』 安徽省和縣有哪些高中
一、和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He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位於安徽省和縣,1978年被評為「巢湖地區重點中學」;2001年被列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前身為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和陽書院」;1902年,改名為「官立和州中學堂』;辛亥革命後更名為「和縣中學」;1973年,定名為「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截至2013年,學校佔地面積20萬㎡,建築面積8.4萬㎡,投資1.6億;共有68個教學班,學生近3900名,教職工245人。
二、和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和縣第二中學始建於1947年,其前身為和縣私立新生中學,由王學華先生捐獻新生洲1500多畝土地收入稅籌建。1952年秋,學校由縣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和縣初級中學;1969年1月,改名為和縣衛東中學;1970年春,又改名為和縣中學,開始設立高中部;1974年1月,本校定名為和縣第二中學。上世紀80年代,學校規模為24個教學班,每年級4個班,教職工80餘人。從1996年起,連續三年,初中增開一個六年一貫班,後,初中每年級增為6個班;高中從1997年起,每年級開設7個班。1998年學校創建成為巢湖地區規范完中,2000年創建為巢湖市第一所市級示範完中,2007年創建成為
省級示範高中。學校現有6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部46個班,在校學生4000餘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20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1人,省級優秀班主任1人,省級「教壇新星」2人,縣級「教壇新星」4人,市級以上先進工作者16人,獲省、市級優質課教學大獎賽一、二、三等獎共18人次,被聘為巢湖市市級以上學科理事會理事12人,中學高級教師44人,中學一級教師48人,科任教師中研究生1名,本科學歷178人,其中高中教師本科率98%。三年來,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篇,獲市級以上獎勵論文共61餘篇,承擔5個省級課題研究,8個市級課題研究。
校園佔地150畝,寬敞幽雅,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教學設備先進。設計新穎的前門廣場,「奮飛」雕塑,彩色噴泉,花架、連廊,名人畫廊和百年銀杏、紫薇,顯示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學校現有一個400米環形跑道的標准運動場,一幢五層40個教室的教學樓(1997年建成),一幢3500平方米,集多媒體、微機、圖書、電子閱覽於一體的信息中心(2002年建成),一幢7600平方米,集24個教學班、15個理化生實驗室於一體的教學綜合樓(2004年建成),一座四層,條件先進的辦公樓(1990年建成),兩棟條件優越,功能齊全,能容納1200名學生住校的學生公寓樓(2001、2008年建成),一幢2600平方米的師生餐廳(2008年建成),七幢206套的教職工住宅樓(第一幢於1998年建成,後五幢於2003年建成,第七幢建於2005年)。全新的理化生實驗儀器設備、現代信息技術設備達教育部規定的中學一類標准,特別是物種齊全、形態逼真的生態園在全省僅有兩家;體育、美術、音樂器材齊全;藏書近19萬冊,報刊雜志350餘種。擁有計算機教室4個,微機280台,多媒體教室10個,電子閱覽室、語言實驗室、學術報告
廳、音樂室、美工室各一個。開通了校園網,建立了天文觀測台,於2002年加入了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成為巢湖市唯一一所遠程教育示範學校。
學校於1989年創辦了一個生產丙衡紡織袋的專業工廠,通過擴建,廠房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有65型拉絲機組1套,混煉造粒機1台,圓織機9台,工業縫紉機12台,固定資產180多萬元,鼎盛時,管理人員6人,職工50人,年產值300萬元,利稅30萬元。後因大環境影響,2000年底停產。
1993年秋季以來,學校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創建:「規范加特色學校」的目標,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原則,以「內容系列化,方法科學化,渠道網路化,管理制度化」為主要措施,有力地加強了德育工作;以「優化常規,精化教研,深化改革,強化管理」為基本途徑,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以發展學生特長為目的,認真實施了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的教育。進入新的世紀,學校確定了「規范化,標准化,科學化,現代化」的辦學目標和「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生命,以環境為載體,以服務為支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加強學校建設和管理,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開創了學校工作新局面。
三、和縣第三中學
和縣第三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始建於1999年8月,前身為和縣高級職業中學。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學校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如今,學校佔地118畝,建築總面積有20000多㎡,現有高中、初中教學樓、行政辦公樓、科技館、男女生公寓樓各一棟。校內建有運動場,設有1個足場,400米標准跑道,6個籃球場等體育設施。學校現有正式教職工224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9人,中級職稱教師73人,省市「教壇新星」3人,縣「教壇新星」、「教學能手」24人,市、縣級「骨幹教師」30多人,有多名教師在省市優質課大賽上獲獎。
學校現有初高中教學班64個,學生總數3500多人。自2002年以來,學校初中部中考成績多次獲得全縣第一名,高分段學生總數一直全縣第一,每年中考總分全縣前十名學生,我校均能達到5人左右。學校也因此年年獲縣教育局表彰,成為和縣學生家長首選的學校。學校高中部自開設以來,堅持分類教學,因材施教,走出了一條特色化辦學之路:即一手抓文化課教學,一手抓音體美特長培養,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爭取使每個學生成才成人,每年都能為高校輸送一批本科生,為社會培養一批品行端正的建設者,辦學成效顯著,得到社會廣泛認可。2008年6月,學校高中部升格為巢湖市示範高中。2010——2012年,連續三年受到縣教育局嘉獎。2013、2014年高考達本科線人數連續兩年突破百人大關,創歷史新高,受到全縣人民的關注和好評。
在抓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學校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學校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定期召開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報告會,宣講法律知識,進行安全教育;定期組織團員祭掃革命烈士墓,慰問光榮院老人,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定期開展感恩教育報告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堅持開展校園藝術節、田徑運動會,十佳歌手比賽、小主持人選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建立常規的家校聯系制度,定期召開家長會,學校與家庭相互協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008年12月,學校因此獲得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家教名校」光榮稱號。
近年來,學校堅持「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高高中辦學質量;構建文明和諧校園,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的辦學思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著力提升學生素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數次獲得了巢湖市文明單位稱號,多次被評為巢湖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6年,學校被國家多部委授予「全國創建平安校園示範學校」稱號。2007年,學校被評為巢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學校。2010年學校被評為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學校。2011年以來,中考、高考均受到縣教育局表彰,獲「教學質量優秀獎」、「高中教學質量進步獎」。2012屆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評估中,榮獲市教科所頒發的「單項獎」。2013年因中考、高考成績突出,再次受縣教育局表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進一步提高我縣的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學校上下凝心聚力,深化內部改革,優化教學環境,強化常規管理,提升辦學層次,為創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我們相信,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和縣三中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輝煌!
四、海封中學
安徽省和縣海峰中學是報巢湖市教育局、和縣教育局批準的和縣第一所民辦全日制完全中學,分設初中布、高中部。校區坐落在和縣縣城巢寧路與海峰路交匯處(海峰路西側),這里交通便捷,前景開闊,是學生讀書成長的最佳選擇,學校計劃用地100畝,首期規劃用地66畝,建築面積4萬,建成後可容納2000名學生就讀和生活。目前,海峰中學第一期工程已規劃建設,建有一座綜合性教學大樓、兩棟學生宿舍,一幢學生食堂,2007年8月交付使用。學校教學、生活設施齊全,採用全寄宿、封閉式管理。並將高薪聘請本縣部分優秀教師及省內外名師及部分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執教。海峰中學本著「為民分憂,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走「質量強校」辦學之路,共建和諧校園,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海封中學(籌建中)計劃2007年秋季招收第一批七年級(200人)、高一(400人)新生,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及後勤服務人員,同時面向全縣招收七年級、高一新生。
『陸』 馬鞍山有多少所高中啊
馬鞍山有105所高中.
1、馬鞍山二中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是全國文明單位、安徽省重點中學、安徽省首所示範高中;獲得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復旦大學「望道計劃」推薦資質。
2、馬鞍山市外國語學校
馬鞍山市外國語學校(原第十三中學)始建於1975年,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1999年創辦英語特色班並首屆招生,2002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廳批准為全省第一所「初高中六年一貫制」英語特色中學。
3、馬鞍山紅星中學
馬鞍山市紅星中學(Maanshan Hong Xing High School)位於安徽省鋼城馬鞍山市雨山區,1999年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馬鞍山市紅星中學前身為馬鋼紅星中學,創辦於1975年,原隸屬馬鋼(集團)公司。2004年9月,學校移交政府管理,並更名為「馬鞍山市紅星中學」。
4、安工大附中
安徽工業大學附屬中學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是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學校前身為始建於1968年4月的馬鞍山市第八中學,後歷經調整與合並,於2001年9月更名為安徽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5、馬鞍山實驗中學
2006年5月,學校與市二十二中合並辦學(保留建制)並於2008年7月分離辦學,成為馬鞍山市一所全新、精緻的初級中學。學校現有學生1200餘人,教職工85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馬鞍山
網路—馬鞍山二中
網路—馬鞍山市外國語學校
網路—馬鞍山紅星中學
網路—安工大附中
網路—馬鞍山實驗中學
『柒』 考上安徽和縣一中有多難我從外地回來的,不太了解情況。我在市裡勉強能進前500,能考上么
學弟,應該可以,總分650以上就行了
『捌』 安徽和縣中學的工資現在具體是多少,聽說漲了!
當個教師一天到晚想著錢,那還不如去社會上了當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