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供給燈塔

公共服務供給燈塔

發布時間:2021-11-13 19:15:39

Ⅰ 1、 從英國燈塔制度安排的演變歷史經驗看,談談你對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安排的思考

英國燈塔制度及其演變

在英國,建造和維修燈塔的機構各個地方不一樣,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是領港公會,在蘇格蘭是北方燈塔委員會,在愛爾蘭是愛爾蘭燈塔委員會。這些機構的開支由通用燈塔基金會撥出,基金由商務部管理。而基金的收入來源是由船主繳納的燈塔稅,燈塔稅的繳納和報表管理由領港公會負責,征稅由港口稅務局完成。此外,燈塔咨詢委員會(代表船主、水險商和貨運者的船運協會)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燈塔機構在編制預算以及商務部是否通過預算都要考慮燈塔委員會的意見。

目前英國的燈塔制度是經過歷史的演變而確定下來的,其演變的歷史對於我們認識公共產品的供給有極大的幫助。科斯主要介紹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燈塔制度的歷史演變。該制度的演變主要經歷了個階段:

海軍大臣與領港公會共管。十六世紀初,英國幾乎沒有燈塔,但是卻存在各式各樣的航標,這些航標的管理和信標的提供由海軍大臣負責。1566年,領港公會被賦予提供和管理航標的權力,也監督私人航標的管理。1594年海軍大臣將浮標和信標的管理權轉給領港公會。可以說,雖然此時並沒有出現燈塔,當發揮著類似燈塔作用的航標是由政府和領港公會共同提供的。
領港公會與私人各建燈塔。十七世紀初,領港公會在卡斯特和洛威斯托夫特設置了燈塔,但領港公會對與船長、船主和漁民建造燈塔的請求卻不聞不問,直到世紀末,它才建造了另一座燈塔。由於領港公會對建造燈塔的怠慢,給予了私人建造燈塔的機會。1610至1675年間,領港公會沒有建造一座燈塔,而私人建造的燈塔至少10座。因此,燈塔的建設出現了兩頭相爭的局面,一方面,領港公會試圖維護其建造燈塔的唯一權威地位而反對私人建造燈塔,另一方面,燈塔的建造者出於謀取個人利益,建造了燈塔。

私人為了避免侵犯領港公會建造燈塔的法定權力,他們的辦法是從國王那裡獲得專利權,後來,經營燈塔和徵收使用費的權力由國會通過法令授予了個人。燈塔使用費由所在港口的代理者向經過燈塔的船隻收取。而於此同時,領港公會為了既能保住自己權力又能賺錢,領港公會也申請經營燈塔的專利權,然後向那些願意自己出資建造燈塔的私人出租,收取租金,而私人以保證不與領港公會作對為條件。通過這樣的妥協,私人建造燈塔獲得了極大的空間和自由。科斯舉了一個例子以說明這種情況。以往,在伊迪斯通礁石上建造燈塔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但是對於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亨利·溫斯坦利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1699年建造了第一座燈塔,這座燈塔在1703年被大風暴沖走了,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盡管在此處建造燈塔如此危險,仍無法抵擋私人利益的進入,1709年,洛維特和拉迪亞德又建造了一座燈塔,而這座燈塔毀於一場大火。此後,新的燈塔再次由私人建造起來。

科斯指出,如果我們考察十九世紀初燈塔的建設情況,就可以理解私人和私人組織在英國燈塔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1843年燈塔委員會在報告中聲稱,英格蘭和威爾士共有56座燈塔,其中有14座由私人或私人組織經營。1820情況是,24座燈塔由領港公會經營,22座由私人或私人組織經營。在領港公會經營的24座燈塔中,有12座是與私人簽訂的租約到期而收歸領港公會,1座是1816年切斯特理事會轉讓的,也就是說在1820年的46座燈塔中,34座燈塔是由私人建造的,只有46-34=11座是領港公會建造的。
通過這一階段的歷史,我們發現私人並非像經濟學家預想的那樣,由於收費的困難而不可能提供燈塔,相反私人在英國燈塔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D·A·史蒂文森寫道:「1806年以前,只要有可能,它就把建造燈塔的權利租讓給承租人……」

領港公會購買私人建造燈塔。1822年,英國下議院小型特別委員會提出建議,建議領港公會購買私人燈塔。其理由是:燈塔的管理不合理,比如管理機構不同、燈塔稅率不同、徵收原則不同等等;燈塔對英國海軍和商業事關重大,,不能放任自流,而應該加強管理;對航運業征稅是不合理,這會導致與其他國家航運的不平等競爭時處於不利的地位,因此,燈塔稅應該降到與管理現有的燈塔和浮動燈塔,或建造和管理國家商業和航運所必需的新燈塔相適應的最低限度。[9]因此,領港公會開始購買某些私人燈塔,直至1842年,在英國不再有屬於私人所有的燈塔了。
科斯質疑這個建議,尤其質疑認為統一燈塔的管理就能使燈塔稅有任何下降。事實也確實證明,1848年貸款清償之後,燈塔稅並沒有降低。這與這個建議當初的設想是背道而馳的。

設立燈塔基金:1853年設立了商業還要基金,由燈塔稅和一定數量的其他款項提供給該基金。1898年,取消了商業海洋基金,設立通用燈塔基金,也就是現在英國的燈塔制度。

在《經濟學中的燈塔》中,盡管科斯並沒有明確地表明社會連續性理論,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英國燈塔制度的演變中看出他的這一方法論預設。穆勒、西奇威克、庇古和薩繆爾森關於公共產品的觀點,實際就是在站在了一個極端,即燈塔作為公共產品,只能由政府來提供,私人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提供。但是英國燈塔制度的表明,「早期的歷史表明,與許多經濟學家的信念相反,燈塔的服務可以由私人提供」。但是科斯並沒有在此時跳入另一個極端,即過分強調燈塔就只能由私人來提供,而是告訴我們,英國燈塔制度有在某些階段內,是通過政府、領港公會與私人的協商與妥協,共同來建造和經營燈塔的。通過科斯這樣的說明,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理解:事實上,並不存在純粹的公共產品,任何政府或個人試圖壟斷公共產品的供給,都是不可能的。

Ⅱ 什麼是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

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意味著從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出發,創新供給模式和供給機制,推進結構調整,提高供給質量,有效滿足社會需求。

報告《城域開放眾創空間: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新路徑》提出,開展基於創新2.0的開放眾創和智慧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政府2.0的服務轉型,推進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報告還以共享單車、導航軟體應用等案例為加快政府2.0轉型,推進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建設智慧社會進行了論述。

政府2.0通過開放數據推動各方參與眾創可以更好解決社會治理難題。比如高德、網路等商業導航移動應用,通過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應用開發和眾多司機智能手機導航應用,在整個城市空間創新了基於實時交通流量數據的交通社會化參與調控模式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又如讓綠色出行回歸城市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正是依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通過企業、社會、政府共同參與眾創共治解決城市難題,不僅是一個商業創新、更是一個社會創新,也是「五位一體」智慧城管服務轉型的生動詮釋,更是創新2.0時代群眾路線的新探索,新網路、新數據環境下依託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構建智慧社會解決城市治理難題的一個典型樣本。

共享單車的出現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由於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缺陷、配套公共服務、相關制度與管理的缺失等原因,導致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人流密集地塞滿了共享單車等問題。這不是共享單車的錯,也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需要面向創新2.0的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側改革。

我們需要思考,城市精細化管理、制度供給和公共服務是否還存在不足與錯位,城市是為車而建還是為人而生,交通疏堵關鍵在「堵」與「限」還是在服務與管理,城市是否是人本尺度和以人為本,為人行、騎行和社會交往提供了足夠空間,政府是否在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營建中發揮了應有作用?我們如何基於創新2.0推進開放眾創、社會共治,讓城市出行與交往空間更加美好?

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需要政府2.0的服務轉型。眾創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眾創發展中去持續解決,在創新2.0時代技術、社會以及管理與制度的互動中去解決,通過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眾創和共治去解決,如同共享單車這樣的眾創所已經解決的問題一樣。在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營建過程中,公共服務與制度供給的完善、社會治理的精進、智慧社會的建設也絕非一日之功。推動以社會為舞台的開放眾創,需要構建面向創新2.0的「政用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政府在其間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實現面向創新2.0的政府2.0服務轉型。創新2.0時代的人民政府一定是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營建者、創新生態賦能者、智慧社會培育者。

Ⅲ 燈塔是公共物品嗎

燈塔是公共物品嗎

根據情況的不同,一些物品可以在公共物品(既無排他性又無消費中的競爭性的物品)與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費中的競爭性的物品)之間轉換。
例如,在前文中提及的「煙花表演」:
如果是在小鎮上舉辦,煙花表演就是一種公共物品;
如果是在游樂場舉辦,煙花表演就更像是一種私人物品,因為,遊客必須付費才能進入游樂場並看到表演,游樂場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可以阻止不付費的人進入。

與之類似的例子還有燈塔:
燈塔是建於航道關鍵區域附近的一種固定的塔狀發光航標,用以引導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險區域。
燈塔為船舶提供的利益既無排他性又無消費中的競爭性——可視為一種公共物品。因此,船舶就有了搭便車的激勵——利用燈塔航行,而又不為這種服務付費。由於搭便車者問題的存在,私人市場往往不能提供船舶所需的燈塔,因此,現代的多數燈塔都是由政府提供和管理的。
但也有例外,時至今日仍有一些燈塔是屬於私人所有並經營的。只不過這些燈塔的所有者並不向途經此地的船舶收費,而是向附近港口的所有者或經營者收費。如果港口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不付費,燈塔的所有者就會關閉燈光,以致很多船舶避開這里的港口。
如此看來:
當燈塔的所有者無法向途經此地的船舶收費時,燈塔就是公共物品;
當燈塔的所有者可以向附近港口的所有者或經營者收費時,燈塔就成了私人物品。

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公共物品是根據其特點(既無排他性又無消費中的競爭性)來定義的,而不是根據誰提供它們來定義的。

Ⅳ 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哪四項基本內容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居於整個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和自身發展性基本公共服務的集合,B、C、D、E與A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系統。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處於模型的最下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後才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看,B獨立生成A的子系統。

三、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位於模塊的左方,是A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二者構成對立統一的整體。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居於模塊的右邊。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沒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與措施,整個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

(4)公共服務供給燈塔擴展閱讀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Ⅳ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

。公共服務的覆蓋面還比較低,體制還不健全,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和諧社會構建中,要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而又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 關鍵詞: 和諧社會構建,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政府主體,非政府主體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正經歷著利益關系深刻變化、公共需求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實現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政府職能轉變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決定性 影響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本質是公共服務。無論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督,還是社會管理 ,都是公共服務,都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但這不是要政府包攬一切,而是要求政府與社會和諧互動,創造公共服務政府供給主體與非政府供給主體之間、服務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和諧互動的平台。 公共服務供給 公共服務是指提供給大眾的具有以下特性的任何一種服務:在這些服務的提供過程方面存在著潛在的嚴重市場失靈(被寬泛地解釋為公平與效率原因),這說明了政府介入的合理性,政府介入的方式包括生產、資助和監管(Grout & Stevens,2003)。由於市場本身存在著外部性、信息不對稱、競爭不完全以及社會公平得不到足夠重視等一系列 問題 ,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提供公共服務。因此,政府必須適度介入和積極干預公共服務的供給。政府幹預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提供公共服務、付費購買公共服務和對多種服務供給主體進行監管。 公共服務從功能方面可以分為三大類:維護公共服務,如國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國防外交等;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公共服務,如政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等;社會性公共服務,如教育、社會保障、公共醫療衛生、 科技 、環保等。公共服務也可以從性質上分成三大類:監督型公共服務,如國家行政管理;純公共服務,如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環境保護;准公共服務,如發展非義務教育、新聞出版等。通過以上的分類可以看出,由於種類不同,公共服務供給的體制也有不同。英法等國主要由政府直接開辦醫療機構提供;美國、荷蘭等國也有政府開辦的 醫院 ,但更多依靠政府、商業保險機構和個人提供資金,向盈利和非盈利的醫院購買服務,同時由政府監管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對服務價格、質量等進行監管。對傳統的公共服務如基礎教育,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由政府開辦的機構直接提供。 新 中國 建立後,公共物品供給由政府壟斷,在城市,社會成員則依附於所在單位,公共服務供給轉變為單位集體福利;在 農村 ,隨著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合作化進程深入,互助組一初級社一高級社的發展也是行政權力延伸的軌跡。1958年,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推廣標志政府成為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 計劃經濟體制相配套的「全權全能政府」包攬公共物品供給存在諸多弊端,並且在實踐中舉步維艱。20世紀80年代後期,公共物品供給體制的改革陸續展開,主要體現為:向地方分權,鼓勵地方政府參與;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轉換經營機制,建立 現代 企業 制度等。 改革開放以來,公共服務供給的改革是為了解決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和使用效率低下的雙重難題。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完全由政府和公有制企業為主體的單一性的公有公益供給方式,轉化為公有私益(公共所有,私人獲益)、私有公益(私人所有,公眾獲益)和公有公益(公共所有,公眾獲益)三者並存、共同負擔的多元化格局,供給主體分為公有、私有與合作等多種模式,消費方式分為有償消費和無償消費方式。 通過以上的 分析 ,可以看出,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並不就是指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只能是政府,而是著眼於多個方面,要求政府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中准確定位,不能缺位,不能越位。總體的要求應該是: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高水平的政府公共服務監管能力;適應我國實際的公共服務模式。 和諧社會構建與公共服務供給 西方20世紀70年代的行政改革給人們的啟迪之一是:隨著社會進步,特別是 科學 技術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在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眾的關繫上,傳統意義上的政府職能將發生變化,政府會把更多職能以多種形式下放給社會中那些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承擔。這些組織不僅要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而且要承擔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 因此,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當前實際情況,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中要貫徹「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總要求,努力提高黨和政府管理社會的能力,善於通過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社會團體、行業組織、中介組織以及工青婦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形成公共物品供給的合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與社會協同共進,共同為一個目標而努力,會進一步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Ⅵ 什麼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領域,它包括哪些內容,望各位研究生大佬指教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領域可以做一篇大文章啊,這個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的、你是想寫這篇文章還是只做一個了解。如果想寫的話,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Ⅶ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7)公共服務供給燈塔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Ⅷ 公共品供給的邊際效用理論是什麼

網路

目錄

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理論指的是新政治經濟學的一項基本理論,也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職能轉變、構建公共財政收支、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基礎理論。

中文名
公共產品理論
理論基礎
經濟學
概念
是新政治經濟學的一項基本理論
理論特徵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快速
導航
理論特徵

歷史發展

主要思路

應用貢獻
理論簡介
根據公共經濟學理論,社會產品分為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按照薩繆爾森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中的定義,純粹的公共產品或勞務是這樣的產品或勞務,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或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種產品或勞務消費的減少。
而且公共產品或勞務具有與私人產品或勞務顯著不同的三個特徵: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費的非競爭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
而凡是可以由個別消費者所佔有和享用,具有:1、敵對性,2、排他性,3、可分性,這三個特點的產品就是私人產品。
介於二者之間的產品稱為准公共產品。
理論特徵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私人產品可以被分割成許多可以買賣的單位,誰付款,誰受益。公共產品是不可分割的。國防、外交、治安等最為典型。
公共產品理論
受益的非排它性
私人產品只能是佔有人才可消費,誰付款誰受益。然而,任何人消費公共產品不排除他人消費(從技術加以排除幾乎不可能或排除成本很高)。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白搭車」現象。
消費的非競爭性
邊際生產成本為零:在現有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上,新增消費者不需增加供給成本。(如燈塔等)
邊際擁擠成本為零:任何人對公共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其他人同時享用該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個人無法調節其消費數量和質量。
邊際擁擠成本是否為零是區分純公共產品、准公共產品或混合產品的重要標准。
根據西方經濟理論,由於存在「市場失靈」,從而使市場機制難以在一切領域達到「帕累托最優」,特別是在公共產品方面。如果由私人部分通過市場提供就不 可避免地出現「免費搭車者」,從而導致休謨所指出的「公共的悲劇」,難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機制本身難以解決的難題,這時就需要 政府來出面提供公共產品或勞務。
此外,由於外部效應的存在,私人不能有效提供也會造成其供給不足,這也需政府出面彌補這種「市場缺陷」,提供相關的公共產品或勞務。
歷史發展
早在上個世紀末,奧地利和義大利學者將邊際效用價值論運用到財政學科研究上,論證了政府和財政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合理性、互補性,形成了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理論
1919年產生的林達爾均衡是公共產品理論最早的成果之一,林達爾認為公共產品價格並非取決於某些政治選擇機制和強制性稅收,恰恰相反,每個個人都面臨著根據自己意願確定的價格,並均可按照這種價格購買公共產品總量。處於均衡狀態時,這些價格使每個人需要的公用產品量相同,並與應該提供的公用產品量保持一致。因為每個人購買並消費了公用產品的總產量,按照這些價格的供給恰好就是各個個人支付價格的總和。林達爾均衡使人們對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問題取得了一致,即分攤的成本與邊際收益成比例。總之,林達爾均衡指個人對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以及它們之間的成本分配進行討價還價,並實現討價還價的均衡。
薩繆爾遜1954年、1955年分別發表的《公共支出的純粹理論》和《公共支出理論的圖式探討》提出並部分的解決了公共產品理論的一些核心問題,如:如何用分析的方法定義集體消費產品?怎樣描述生產公共產品所需資源的最佳配置的特徵。他在「公共支出的純粹理論」一文中將公共產品定義為這樣一種產品:每一個人對這種產品的消費並不減少任何他人也對這種產品的消費。這一描述成為經濟學關於純粹的公共產品的經典定義。
查看更多
猜你關注廣告
高端性產品男人射太快,硬不起,老膏方變粗變大,持久延時
值得一看的生物相關信息推薦
高端性產品_男人進去就射,疲軟硬不起,堅持用這法子,補足虧虛,夜夜持久戰斗,不覺累
杭州藍君紗貿易有限公司
男人補腎吃哪些_1~2分鍾就射了教你一個方法持久45分鍾
值得一看的性保健相關信息推薦
如何治早射,每次總是2分鍾不到就射了,後來用了這個方法好多了,現在每次都是45分鍾!
內蒙古凱蒙葯業有限公司
搜索發現
公共選擇理論
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有哪些
公共基礎理論
賺錢的思維
怎麼做豬蹄
人造絲
智能充電樁
hot網路首屆藝術衍生品大賽等你來報!
網路吧 意見反饋 權威合作 網路協議
內容均由網友貢獻,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 詳情

詞條目錄
網路名片
理論簡介
理論特徵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受益的非排它性
消費的非競爭性
歷史發展
主要思路
應用貢獻
從財政學角度
從經濟學角度
從現實意義角度

Ⅸ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9)公共服務供給燈塔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Ⅹ 簡述我國公共服務模式的構建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

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

(10)公共服務供給燈塔擴展閱讀: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其次,政府轉型的首要任務是解決當前基本公共服務的供需矛盾。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增長正在出現逐步加速的趨勢。

人民群眾全面快速增長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與基本公共服務總體供給不足、質量低下、供給不均等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必須推進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加快建設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公共服務方式,完善公共服務網路,保障公共服務供給。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供給燈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