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

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

發布時間:2021-11-11 15:05:39

⑴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1)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⑵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提供與公眾滿意度方面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分別是什麼

cnki

⑶ 寧波的簡介

寧波,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 ,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

1、位置境域

寧波位於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地處我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2、地形地貌

寧波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脈、丘陵、盆地和平原。寧波市山脈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佔25.2%,盆地佔8.1%,平原佔40.3%。

3、氣候

寧波地處寧波平原,緯度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寧波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0℃,一月份最低,為4.7℃。

4、水文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區梁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區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東海。

5、行政區劃

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統計年鑒公布的陸域面積是以 0 米等深線起算),其中市區面積為3730平方公里。

全市海域總面積為835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94.4公里,約佔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55.9平方公里。

寧波市下轄6個區、2個縣、2個縣級市、75個鎮、10個鄉、69個街道、704個社區和2519個村。



(3)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擴展閱讀:

寧波歷史沿革: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屬於浙江省,1931年撤寧波市,復入鄞縣。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內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並形成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展空間格局。

1986年寧波被列為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84年,寧波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8年3月,批准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較大的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5年11月1日寧波當選2016「東亞文化之都」。

2016年,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將鄞州區的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劃歸寧波市海曙區管轄。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

⑷ 公共服務藍皮書的2012年發布

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排名 拉薩、廈門、上海居前三位
藍皮書指出,根據對2012年問卷調查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我國38個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評價排名前十的分別是:拉薩、廈門、上海、大連、寧波、南京、青島、沈陽、杭州、天津。
其中,公共交通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拉薩、上海、廈門、南京、珠海、青島、寧波、大連、深圳、重慶。
公共安全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拉薩、廈門、上海、寧波、杭州、南京、大連、長春、沈陽、重慶。
住房保障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廈門、上海、寧波、杭州、大連、沈陽、北京、青島、長春、天津。
基礎教育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廈門、拉薩、大連、沈陽、上海、寧波、杭州、福州、西寧、蘭州。
社會保障和就業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拉薩、廈門、南京、上海、沈陽、大連、青島、寧波、天津、北京。
醫療衛生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拉薩、上海、大連、寧波、南京、天津、青島、沈陽、珠海、石家莊。
城市環境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拉薩、廈門、珠海、青島、大連、杭州、南寧、上海、寧波、昆明。
文化體育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南京、拉薩、青島、上海、大連、沈陽、成都、呼和浩特、天津、寧波。
公職服務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寧波、大連、青島、天津、南京、拉薩、福州、沈陽、杭州。
GDP對公共服務滿意度杠桿指數排名
拉薩、廈門、海口居前三位
藍皮書指出,GDP與滿意度之間不存在直接的關系,高GDP並不意味著高公共服務滿意度。為了揭示經濟建設對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產生的撬動作用,提出了GDP對公共服務滿意度杠桿指數(以下簡稱「GDP對滿意度杠桿指數」)的概念。通過對GDP和公共服務滿意度之間的定量分析,著力研究如何通過科學有效地投入,夯實基本公共服務,在有限GDP的前提下,實現有限GDP的杠桿作用,用少量的GDP獲得更高的社會滿意度和幸福指數。通過把38個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情況和其2011年的GDP進行關聯性分析,GDP對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杠桿指數排名前十的分別是:拉薩、廈門、海口、珠海、大連、寧波、西寧、南京、沈陽、銀川。
藍皮書認為,GDP與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杠桿指數體現了經濟發展與公共服務滿意度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反映了GDP對於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杠桿作用。其值越高,表明在一定的GDP水平下,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越高。GDP對滿意度杠桿指數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指數越高,表明二者的協調性越好。調查顯示,有的城市GDP很高,但滿意度不高,相反有的城市GDP不高,但滿意度很高。對於後者來說,其中的原因要麼是GDP在公共服務中的投入不夠,要麼投入的效率不高。因此,要不斷提升GDP對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杠桿指數,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效破除「伊斯特林悖論」(更多的財富並沒有帶來更大的幸福)。提升GDP對滿意度杠桿指數的關鍵是增加公共服務方面財政投入的規模、質量和效率,把「投入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
公共服務滿意度上升指數排名
上海、天津、拉薩居前三位
藍皮書指出,2012年全國38個主要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得分及排名相對於2011年大多數都有變化,在滿意度得分方面,普遍較去年有所提高,只有少數個別城市略有下降。在排名方面,有些城市在這兩個調查期內,排名變化較大,2011排名靠前,但在2012年的調查中,排名卻有大幅下降,有些城市則相反,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為了更好地呈現和評估不同城市在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方面的提升情況和進步程度,書中提出「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上升指數」(以下簡稱「城市上升指數」)概念。如果某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滿意度上升指數越高,表明這個城市在公共服務滿意度方面取得的進步越大,提升的越快。反之,則進步較慢,甚至有退步。公共服務滿意度上升指數排名前十的分別是:上海、天津、拉薩、南京、廈門、沈陽、福州、太原、大連、武漢。
專家認為,一個城市的市民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受政府重視程度、投入規模、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影響,在不同時間點,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的評估結果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動。如果一個城市持之以恆地高度重視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增加公共服務投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那麼這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滿意度就會不斷上升。相反,如果一個城市只是基於製造政績的角度,投機性地增加公共服務投入,而不是持續重視和不斷投入,那麼即使這個城市曾經創造過滿意度的輝煌,也只是暫時的。
藍皮書指出,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評價,把評估結果以及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上升指數和要素發展指數等指標作為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和硬性指標,將「經濟性」導向轉變為「經濟性、社會性、效率性」導向,淡化GDP在政府政績考核中的比重,從而構建有利於推進社會管理工作並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考核體系。專家特別強調,不能以城市人口規模大、地理區位偏等借口作為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不高的托詞。調查發現,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與城市人口規模、地理區位無直接對應關系。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不一定低,人口規模小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不一定高;比較偏僻的西部城市滿意度不一定低,比較發達的東部城市滿意度也不一定高。通過計算,西部城市滿意度平均得分比中部城市高0.59分。

⑸ 基本公共服務的基本公共服務評價

基本公共服務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兩個部分,對地方政府基本內公共服容務水平從公眾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投入及成果這兩個維度來進行全面地、系統地考察。主觀評價主要是考察城市居民對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在公平性、便利性以及整體性的滿意程度,同時還著重考察了城市居民對政府公職服務水平的感受和看法;客觀評價主要是考察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所做的財政投入以及取得的客觀成果。
操作層面上,主觀評價比較困難,需要大規模的獨立客觀公正的社會調查。第三方機構在這方面具有優勢。為此,社科院聯合華圖·紅領政信進行了2010~2011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並成功進入公共服務藍皮書,為基本公共服務評價開啟了新時代。

⑹ 基本公共服務如何實現均等化

之所以如此,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後出現的新特點有密切關聯。這些新特點是:一方面,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有所凸顯。通過市場化改革,我國的 財富增長很快。接下來需要考慮如何讓財富的支配和消費更加公平、公正。中央提出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實際上就是對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地支配財富和消費財富的具體探索。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 從世界范圍來看,財富的生產在某一時期實現快速增長並非難題,許多國家都曾有過階段性的經濟奇跡,而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地支配財富和消費財富,則是一個更難解決的問題。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就是使生產出來的財富惠及更多社會成員,在促進財富快速生產的同時,實現財富消費的公平和公正,以防範片面追求財富增長所導致的公共風險和危機。 從這個現實背景來看,我們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是一項孤立的公共政策和純粹的福利行動,也不是一個化解社會矛盾的權宜之計,而是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明晰化和具體化。它表明,中國發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取向正在發生重大轉變:一是增長的基本取向由單一的效率至上轉向公平與效率並重,使物質財富的增長帶來更多的社會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二是發展的基本取向由片面的經濟增長轉向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使經濟的發展帶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回歸發展的終極價值;三是小康生活的基本取向由主要追求物質指標轉變到以和諧為導向,使生活的殷實和富足帶來更大程度的社會和諧,提高國民幸福指數。由此看來,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是當前的一項重大公共政策,而且還承載著時代變遷的重大使命。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需要發展與改革的雙重推動 要使上述基本理念的轉變通過基本公共服務的逐步均等化體現出來,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體制和機制。公共服務與每個社會成員密切相關,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社會保障、就業指導和培訓、社會治安以及食品葯品安全,等等。要使這些公共服務全面實現均等化,不是短期內單靠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就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發展與改革的雙重推動。發展是基礎,改革是動力。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應被理解為單純的國家財政分配過程,而是經濟發展過程與國家財政分配過程的有機結合;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力配置過程,而是財力配置與制度創新的融合。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至少要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一項中長期任務。從公共服務的供應方來看,政府是最終責任主體。在我國,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相差很大,這種差距不只是財力上的,如城市政府和鄉村政府、相對富裕地區的政府和貧窮地區的政府,也有認識水平、人員素質、創新意識、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設能力上的差距,這類差距不是通過增加財力、短期培訓、更換操作人員就可在短期內消滅的。從公共服務的需求方來看,由於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原因,公共服務的消費能力也存在巨大差距。這既有自然條件的影響,如一些自然條件惡劣的邊遠山區,即使把錢送到居民手上,也難以消費;也有當地人文社會因素的制約,如文化素質、傳統意識、風俗與宗教等等,都會造成居民公共服務消費能力上的差距。居民的這種消費能力體現的是自主性和能動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最終依賴於這種自主性和能動性去消化、吸收,進而轉換化為居民生活的改善、基本素質和技能的提高。譬如教育,有些並不是上學難、上學貴,而是主動輟學,有的家長認為上學不如賺錢實惠,也有暴富的家庭認為孩子不上學將來也衣食無憂,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因富輟學」的怪現象。這說明,要縮小公共服務消費能力上的差距,確實需要居民自主性和能動性的改善。 第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機會的平等。每個公民都有相同的機會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因性別、年齡、戶籍、民族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如果公民的基本權利被分為三六九等,因身份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待遇,那就談不上均等化。比如農民工因身份受到制度歧視,即使常年在城市工作也無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社保等。這種因制度歧視造成的公共服務差距,只能通過社會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才能逐漸消除。當前,社會各界對擴大公共服務的呼聲很高,這是合理的,但要避免以籠統的公共服務規模的擴大來掩蓋差距的擴大,或以某一方面差距的縮小來掩蓋其他方面差距的擴大。 第三,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自由選擇的結果。這有兩重含義:一是不能把居民局限於某一地理空間。例如,在城鄉分治的框架內通過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來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這在近期是必要的,但若長期如此,其均等化就會變成一種社會強制,使個人意志受到壓抑。二是有自主選擇的自由。例如,一個人不願居住在嘈雜的城市,而選擇居住在寧靜的山區,盡管山區政府和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有明顯差距,但對他來說,公共服務仍是均等的。因此,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要更多從需求方來考慮,尊重居民的合理意願和選擇,不能光看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 第四,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等於各地方政府財力的均等化。不少人認為,實現了財力的均等化就實現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有的研究為便於數學模型的運用,也簡單假設:財力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筆者認為這樣的研究沒有價值。我們通常用人均財力這個指標來衡量地區間財力的差距,其實,無論分母使用財政供養人口,還是本地戶籍居民,這個指標都不能准確反映地區間財政能力的差距。因為公共服務的單位成本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甚至差距很大,同樣的錢未必能提供同樣多的公共服務。比如教育的單位成本、醫療的單位成本、基礎設施的單位成本等等,會因地形地貌、人口密度、國土面積、民族構成等因素而不同。即使公共服務的單位成本相同,由於制度因素及管理水平的影響,同樣數量的資金所提供的公共服務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從公共服務的供給方來看,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財政能力的均等化,而財政能力是財力、單位成本和制度及管理因素的復合函數,僅看財力的多與少是片面的。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需要做到幾個「結合」 依據以上認識,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必須整體把握,分步實施,選擇好恰當的路徑和切入點。既不能單純從供給方來考慮,也不能僅從需求方來觀察,更不能簡單套用西方國家的做法。從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出發,應考慮做好以下幾個「結合」: 首先,從發展與改革的結合上來規劃。一方面,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也是基本路徑。經濟蛋糕大了,財政蛋糕才能大;同時,經濟發展協調了,區域、城鄉差距縮小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也就自然實現了。從整體上看,要把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寓於經濟發展之中,使公共服務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公共服務固然是財富的消費,但與經濟發展有內在的聯系,長期來看不但不會阻礙財富的增長,反而是財富生產可持續的保障。因此,既要有「增量」的觀點,也要有「循環」的理念,不能靜態、孤立地追求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也是改革的過程,特別是行政體制改革與財政體制改革,前者涉及政府責任意識的形成、職能的轉換、政府間責任的界定等,後者則與政府間分配關系密切相關,涉及財力與事權、責任的匹配等問題。此外,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也有內在聯系。沒有改革的深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無法推進的。相對於現在的利益格局而言,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利益再分配的過程,是財富支配格局調整的過程,這就需要改革作動力。否則,利益格局的凝固化,會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為空洞的口號。 其次,從財力與制度的結合上來操作。財力只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必要條件,光有國家財力的投入,而沒有相應制度的創新和改進,擴大公共服務就會落空,均等化也會成為紙上談兵,甚至是投入越多,浪費也越多。例如教育,盡管國家投入沒有達到佔GDP比例4%的要求,但教育體制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師范畢業生「有崗無編」(編制被非教學人員佔用),不少畢業生被迫轉行;一方面技工嚴重短缺,另一方面許多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醫學博士不能處置基本的臨床病例,等等。在這種體制下,如果只一味增加投入,其效果可想而知。從邏輯上看,是制度決定了財力的配置,從而決定了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過程。在不合理制度的基礎上加大財力的支持力度,只會使扭曲的公共服務更加不均衡。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保障。 再次,從供給與需求的結合上來實施。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方是政府,需求方是居民。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既要考慮政府的服務能力,更要看居民的要求和滿意度。任何一項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首先要考慮需求方的意願、能力,尊重其自主選擇。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就遵循了自願參與的原則,結果得到了越來越多農民的擁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終衡量標准不是數字上的大體相等,而是群眾的滿意度和社會的和諧程度以及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 最後,從國家、市場與社會的結合上來運作。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並不排斥市場主體和非盈利組織的參與,國際上已出現的PPP模式(公私合作)可以結合我國國情引進到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終責任主體,但公共服務責任是可以分解的。通過這種責任分解,讓更多主體參與進來,可以培養全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有助於形成公共服務的道德倫理基礎。(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⑺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7)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閱讀全文

與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