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共服務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享有的服務
② 公共服務有什麼含義
基本權益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務應涵蓋公民的生存權、健康權、居住權、受教育權和工版作權等基本權利;公共負擔性和權政府負責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務應由公共財政承擔、主要由政府負責提供;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務應由全社會普遍分享,惠及全體人民群眾。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逐步使人民群眾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權利得到基本實現和維護,特別是使困難群眾和困難地區盡快享受到社會平均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其實質是政府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基本而又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將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最迫切、與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關系最密切的公共服務在城鄉、區域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均等配置,把差距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
③ 為人民服務一詞的由來
毛澤東同志一生有很多題詞,如 「為人民服務」、「向雷峰同志學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實事求是」等。在眾多的題詞中,流傳最廣泛的也許是「為人民服務」了。在局部調查中,發現有90%的成年人知道「為人民服務」,有些還能背上幾句。打開網路搜索引擎,導入「為人民服務」關鍵詞,竟有137萬條相關的內容。為什麼一句朴實的語句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呢?
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為人民服務」一詞的由來。1944年9月5日,一位普通的革命戰士張思德不幸因炭窯崩塌光榮地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3日以後,也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警備團,為追悼張思德同志而召集的會議上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
——1944年9月21日,《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以新聞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報》第一版上發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被鮮明地概括為我黨我軍的根本宗旨,並寫進「 七大」報告。
——1945年9月,毛澤東同志給《大公報》題詞:「為人民服務」。
——1953年,《為人民服務》正式成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④ 「政府」一詞的由來
「政府」一詞,目前所知最早出自司馬光等《資治通鑒》中把李林甫在政事堂稱作在「政府」,說明政府起源於唐朝,但是正式形成於宋朝。而政事堂即政府再唐宋時期大多指宰相處理政事的機構及其場所。古代是等級專制機制,各級政府機構名稱不同。最高的政府叫「廷」,也叫朝廷,也就是天子處理政事的機構及其場所,秦朝前後都如此。其他政府機構及其場所,秦朝前後不同。先秦是天子封國制度,朝廷以下的政府機構,屬於天子直轄的中央機構,依次為省、部、司,省部同級但有權力大小,下設司等。封國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我國古代是天下一統制度,沒有現在的主權「國家」概念,有政無國,國與邦都是地方行政區劃),封國的政府機構也必須按照天子制定的等級禮儀來設置,否則就是違法犯罪。封國處理政事的機構及場所相當於中央的「省部」一級,也叫「室」或「宮」,再往下就是「司」一級政府(與中央的司同級),是國卿(國君下屬臣子)處理政務,也叫「家」。現在的「國家」一詞就是這樣來的。東周列國天子形同虛設,諸侯國各自為政,政府機構等級逐漸打亂。秦朝以後,中央還是叫朝廷,往下依次是省部、司院、衙門(沿用舊制)。後來郡被州替代,朝廷以下依次叫做堂院(如政事堂~政府、樞密院)、州府、衙門(縣衙)等等。由於明清唯儒導致泰東發展停滯,我們沒有及時現代化,東方全面被西方趕超,泰東政治文化體系被毀滅,近代末以來西方歷史學、政治學傳入中國,我們才用「國家」來翻譯西方的主權政體,用「政府」來翻譯行政組織機構。
⑤ 公共服務體系的內容是什麼時候提出的,具體涵義是什麼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意義是什麼
公共服務體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確定了2020年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提出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重要內容。
公共服務體系的含義:
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為主要任務、以全體社會成員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基本目標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這些制度安排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與體制創新。 內容包括提供公共基礎設施,創造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系,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展;也包括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發布公共信息等。涵蓋市場難以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自然壟斷和外部經濟等。
2008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對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構想包含三個層次:(1)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應依據經濟發展程度和水平,逐步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惠及全民和公平公正,但建設步驟要把握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長遠目標,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價值追求,但也需要逐步實現。應圍繞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協調處理好公共服務的覆蓋面、保障和供給水平、政府財政能力三者間關系。(3)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和市場參與機制。通過公共財政、社會組織、企業與家庭的合作,發揮和體現財政資金的公益性價值,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益。
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意義
1、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公共服務需求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需求不斷拓展和逐步得到滿足的過程。伴隨著技術進步和物質產品供給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服務需求增長呈現逐步加速的趨勢,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如何使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相適應,將是我們在較長時期面臨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會建設的任務,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收入分配等,都離不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
2、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社會財富初次分配的不平衡,並對初次分配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緩解和抑制利益分化進程及其引發的社會矛盾。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公共服務逐步擴展到整個社會,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消除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同時,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為促進社會公平和權利平等提供強大的基礎平台,有利於振奮社會成員的精神,提高社會總體效率。
3、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發揮政府在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加大財政支出中用於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的比重,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首要之舉。在我國,公共服務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服務發展滯後,總量供應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在社會公共領域的缺位問題,將原來由政府承擔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給非政府組織和私人部門甚至社區,改變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局面,實現公共服務提供主體的多中心。市場化的核心是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國家對公共服務領域的壟斷,在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主體間,形成有效競爭機制,從而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效率,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⑥ 什麼叫公共服務啊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型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⑦ 什麼是公共服務
在中國,這是創造性的新事業,也是中國所面對的重大挑戰,從而也就存在著許多未知的和不確定的東西。因此,很有必要明確弄清關於公共服務的含義。公共服務可以有三種含義公共服務的第一種含義:國家是公共服務型國家,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關於國家,有很多定義。在每一個社會中,都存在著社會整體的權力,它是壟斷的和最有權威的,並以強制性力量為依託。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社會整體的權力,是由決策或立法、審判或司法、以及行政執行機構構成的權力體系。本文中所謂的國家,即是指這一社會整體的權力體系。當國家是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所有的時候,國傢具有公共性質,國家存在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全體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國家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國家體系中的所有機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在這些機構中任職的人們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在中國,這意味著在人大、法院、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國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上述機構也都是或者都應是公共服務機構。公共服務的第二種含義: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本文中所謂的政府,是指國家的執行機構。雖然有人將國家稱作廣義的政府,但從邏輯關系和實際運用的角度看,將國家的行政機構或者國家意志的執行機構視為政府將更明確和易於理解。國家是一種社會權力體系,而政府則是一種組織機構;國家確定權力運作的方向和重大決策,政府則負責實施貫徹。政府是國家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的性質決定著政府的性質。當國家權力體系具有公共性質的時候,作為國家主要執行機構的政府應該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通過貫徹國家意志、執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在這個意義上,各種形式的政府部門和機構都是公共服務機構,政府的各項職能都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政府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公共服務的第三種含義:即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並且可與政府的其他職能相區分。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在公共服務型國家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條件下,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所從事的並不都是公共服務,他們中只有部分人才從事公共服務活動。近年來,在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中,通常提到「中國政府的職能應轉變到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這里,公共服務是同其他三項政府職能相並列以示區別的。公共服務:具體、直接、公共性具體的直接的公共服務,是能使公民(包括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的子女)及其組織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雖也是公民活動所需的,但那都是間接的,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能夠滿足公民直接需求的,除衣食住行外,有教育、醫療保健、社會關照以及環境等。公共服務是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及其組織的各種直接需求,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生產過程予以滿足。在這些社會生產過程中,通過資源的配置和組合而達到產出。這些社會生產過程就是提供服務的過程(這里所指的服務同產出是否實物形式無關)。在一個社會中,由公民及其組織產生對服務的總需求。這個社會的總服務供給是由民間服務和公共服務兩部分構成的。公共服務只是社會總服務中與民間服務相對的一個部分。如果一個社會生產過程沒有使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是純粹民間行為,屬於民間服務而不是公共服務。政府體現和行使的是公共權力,公共資源則是由國家所有的各種資源和資金。如果一個社會生產過程中有政府以某種方式的介入,如財政資金、產權或特許等,並在某種程度上貫徹著國家意志,那麼就屬於公共服務。譬如,不僅政府和公立機構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務,民間教育機構如果有政府特許或者使用了公共資源,那麼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一定是公民所需的,能夠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使公民受益的和得到享受的。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及其組織。公民的各種直接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組織起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公民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分別表達了公民的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公民的經濟組織即各種形式營利性的企業,公民的社會組織即各種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這兩種組織形式構成了民間的組織。在中國,目前分別被稱作民營企業和民間組織。政府為滿足公民及其組織的直接需求所開展和介入的活動,即為公共服務。如果某政府機構是在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務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那麼就不屬於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是無限的,但卻並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務去滿足所有那些需求。公共服務只須保障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滿足,而其它部分的直接需求則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去決定。譬如,公共服務應該對每一個公民及其被監護人保證基礎教育的供給和基本社會保障的供給,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會保障可以留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是公共服務的目標,富人則可以通過民間供給機制去滿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務水平和優先事項安排是由該社會的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價值取向、社會經濟體制以及發展戰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公共服務的種類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性公共服務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組織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或者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有某種政府行為介入的基礎性服務,如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等。經濟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或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的生活、發展與娛樂等社會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福利以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務。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必須有政府介入,但卻並不一定須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與手段是多樣的,其所依託的組織機構也是多種形式的。譬如,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可以是公共行政機構,即正式的政府機構,可以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如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在中國稱作事業單位;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間服務組織。 所謂公共性的民間組織,是指私人企業和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如非營利組織和社區組織等。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們都不屬於公共組織。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為的某種介入,如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合同承包、無償資助或者優惠貸款、共同投資等方式介入了民間組織的活動,那麼這些私人和社會組織在保持其民間性質的同時還具有了一定的公共性,成為貫徹國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工具。在實現公共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政府必須承擔最終責任,保障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績效,但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卻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選擇和組合。公共服務不同於公共行政公共服務不同於公共行政,但卻屬於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是有政府行為介入的一種服務機制,而公共行政則是以政府為主體的一種權力機制。公共服務可以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如教育和醫療保健。公共行政則是規范公民開展社會活動的行為以及公民的其他間接需求。公共服務可以由公民根據個人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選擇,公共行政則要求公民必須接受。公共服務涉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公共行政則是自上而下的等級式的。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政府則是專門的公共行政機構。公共管理則涵蓋公共服務和公共行政,包括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管理。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公共服務可分為一般公共服務與具體公共服務。如果國家的性質與職能是為全體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務,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那麼所有的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不論其所從事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所有使用了國家公共權力和國家公共資源的社會過程都屬於公共服務。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服務。具體的公共服務則是依其內容和形式而定的。具體公共服務分為直接公共服務和間接公共服務。間接公共服務是指為滿足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子女)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間接需求而不是直接需求、使用了國家權力和國有資源的社會活動過程,如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直接公共服務則是為滿足公民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直接需求的、有國家權力、政府行為和國有資源介入的社會生產過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
⑧ 「服務」一詞的由來
其中有毛主席提到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毛主席第一次提出為人民服務就是在《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里
毛澤東主席的《為人民服務》是這樣產生的
今年9月5日,是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範張思德同志犧牲60周年紀念日;9月8日,是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服務》發表60周年紀念日。張思德生前所在部隊的幾位同志挖掘新鮮史料,采寫出——
在張思德同志犧牲60周年前夕, 采訪張思德生前的戰友,走訪張思德戰斗過的地方,感慨頗多。60多年過去了,人們對張思德的事跡仍然記憶猶新。
走進北京衛戍區某警衛師的營區大院,蒼松翠柏環抱之中,獵獵五星紅旗輝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銅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澤東主席《為人民服務》著名演講中的主人公———張思德。
1933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解放了張思德的故鄉———四川儀隴縣六合鄉,也就是現在的思德鄉。在六合鄉,紅軍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帶領鄉親們打倒土豪劣紳、分田均糧,翻了身的鄉親們揚眉吐氣、喜氣洋洋。十里八鄉的青年們紛紛踴躍報名參軍。在這些熱血青年中,有一個18歲、人稱「谷娃子」的孤兒,他就是張思德。
張思德參加革命後,在戰斗中渾身是膽,屢立戰功,被戰友們親切地譽為「 小老虎」。1933年冬,在奪取關口梁一役中,他在我軍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動請纓,率領「尖刀班」繞山路、搭人梯,翻牆入寨,如「神兵天降」般沖進敵窠,全殲頑敵。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戰前夕,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率領下,在江東安營待命,設法趕造和尋找船隻渡江。一個漆黑的夜晚,張思德憑著一身好水性,隻身潛游到對岸,悄無聲息地用鐮刀割斷兩根纜繩,拖著兩只船返了回來,為後來大部隊在蒼溪城南塔子埡渡口強渡西征,立下了戰功。
長征途中,張思德在通信營任班長。進入草地半月以後,部隊開始斷糧,首長乘騎的騾馬都被殺了充飢,戰士們的皮帶、槍背帶也被煮著吃了,最後只能靠尋找無毒的野菜充飢。看似美麗的大草地上其實毒草叢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為此,每次採摘野菜時,張思德總要先嘗一嘗。一天中午,張思德找到一種極像水蘿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進嘴裡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沒過一會兒,他的肚子疼了起來,接著嘔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覺得天旋地轉,他急忙向身邊的戰友喊道:「快,這菜有毒,快告訴大家別采。」說完便失去了知覺。
《為人民服務》是毛主席在參加張思德同志追悼會時作的即興講演。一名普通警衛戰士何以這樣深深打動了黨的領袖,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革命情誼?
由於長征途中以及在歷次戰斗中的出色表現,1943年初春,張思德被選派到中央警備團內衛班當警衛戰士,在毛主席窯洞前執勤站哨。張思德十分激動,暗下決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誠衛士。
雨天換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崗,他總要多站一個時辰。每天一起床,張思德就輕手輕腳地把毛主席窯洞前的院子打掃得乾乾凈凈。主席經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點坑坑窪窪,他就鏟來黃土墊平、踩實。主席外出開會,張思德總是把沖鋒槍和馬燈擦得鋥亮,提上水壺,早早地等候在車子旁。他認為:在毛主席身邊做的每一項具體工作,都和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轎車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贈送的,車身寬大,車後有一個專供警衛人員站立的踏板。為保證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車,都要有一個同志站在車後擔任警戒。張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歡冷風吹」而「搶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風凜冽,滴水成冰,按規定執勤時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擔心會因此影響視線和聽力,有情況不能及時反應,總是不肯放下,以至於耳朵上長了凍瘡。毛主席多次關切地勸他注意保暖,他總是憨憨的一笑。
張思德參軍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當上了團長甚至旅長,張思德從不計較個人職務的高低。軍委警衛營與中央教導大隊合編時,領導決定張思德由班長改為戰士,他愉快接受:「當班長是革命的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級組織一個小分隊去安塞燒炭,張思德第一個報名,被任命為副隊長。他對戰友們講:「燒炭是為了戰勝敵人的封鎖,奪取抗戰勝利。」
1944年9月5日,為了多出炭,張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又參加了突擊隊,與戰友小白一起開挖了一孔新窯。中午時分,由於土質松軟,加上雨水滲透,即將挖成的窯洞突然塌方。危難時刻,張思德奮力把身邊的戰友小白推出窯外,自己卻被壓在窯內,不幸犧牲。
張思德的犧牲,使毛主席非常難過,對他的後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個中緣由,正如《為人民服務》中所說:「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噩耗傳來,內衛班的同志個個失聲痛哭。考慮到張思德是毛澤東等主要領導同志的警衛員,警衛隊隊長古遠興決定把消息直接報告毛澤東。
「主席,張思德犧牲了。」古遠興走進毛澤東的辦公室,見他正聚精會神地批閱文件,幾次張口又止,最後才小聲地說了出來。
毛澤東聞訊後,驚訝地放下筆,要詳細了解張思德犧牲的經過,聽後默然良久沉痛地說:「張思德是好戰士,站崗放哨,還陪我外出過,很熟悉。」
點燃一支煙,毛主席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張思德犧牲的安塞山,問:「張思德現在安放在什麼地方?」
「還被壓在炭窯里,正在組織人往外挖。」古遠興答道。
毛主席顯然生氣了:「怎麼能這樣呢?要盡快挖出來。放哨看好。山裡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隊長就不要當了。」
隨後,主席又點燃了一支煙,數著指頭給古遠興下了三個指示:「第一,給張思德身上洗干凈,換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開個追悼會,我要去講話。」
戰友們把張思德同志遺體抬到安塞當地村子裡後,毛澤東同志專門派一輛汽車將遺體拉到了棗園。
9月8日下午,陝北的天空灰濛蒙的。延安鳳凰山腳下的棗園廣場上,張思德同志追悼大會的會場庄嚴肅穆。會場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兩側擺滿了戰友們用親手採集的山花編織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懸掛著張思德同志的遺像,像旁掛著毛主席親筆題寫的輓聯:「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點多鍾,追悼會尚未開始,毛澤東同志就頭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農和楊尚昆同志的陪同下從棗園的住所走出來。這天,主席的腳步沉重而緩慢,往日和藹的面容如今顯得嚴肅而莊重。走進會場後,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題字的花圈,親手放到張思德遺像前,默哀許久。隨後,當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主任張廷禎介紹完張思德29年的生平事跡後,毛主席即興作出了這篇著名的演講。
毛主席的講話,是深知張思德的經歷有感而發的。歷時一個半小時的講話,對為人民服務的意義,闡述至詳,在場的同志無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會後,毛主席的秘書將這次口頭講演整理成文,呈給主席審閱。毛主席看後,稍事斟酌,隨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揮而就,從此「為人民服務」這5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便成了這篇著名講演的標題,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旗幟。
在查閱史料和走訪史學專家及多位聆聽《為人民服務》講演的親歷者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關於《為人民服務》的一些史實:
——1944年9月21日,《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以新聞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報》第一版上發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被鮮明地概括為我黨我軍的根本宗旨,並寫進「 七大」報告。
——1945年9月,毛澤東同志給《大公報》題詞:「為人民服務」。
——1953年,《為人民服務》正式成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⑨ 「服務」一詞的最初由來
孫中山 《民權主義》第三講:「人人應該以服務為目的,不當以奪取為目的。」沙汀 《還鄉記》九:「隨時都想給人一種印象:他是為人民服務的!」 朱自清 《回來雜記》:「回到 北平 來,回到原來服務的學校里,好些老工友見了面用道地的 北平 話道:『您回來啦!』」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二章:「後來他在 上海 《商報》,我也在 上海 《時事新報》服務,算是報界同人。」
⑩ 什麼叫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型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