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要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
......日.....
政府是幹嘛的!就是為人民和國家利益服務的.
人民團結起來,推舉出他們認可的管理機構,一邊管理,另一邊監督....
所以要這么做
政治書上有"政府的職能",只不過要有"語感"才學的好政治
B.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職能無限政府對嗎
服務型的主要職能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回
服務型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答統計劃經濟條件下,大包大攬和以計劃指令、行政管制為主要手段的管制型模式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現代治理模式。
服務型要求職能是有限的,要還權於社會、還權於市場,主要是做市場和個人不能做、不願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維護性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性的公共服務。維護性的公共服務主要包括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財產權利和公民權利、保衛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全,這是服務型的基石;社會性的公共服務主要是指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等,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服務型的主要體現。
C. 為什麼要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要求,並就服務型政府的宗旨、職能配置、管理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作出原則性規定。這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應對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的新要求,進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新的形勢要求政府經濟職能要從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和直接投資管理項目向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轉變。把不該管且管不好的事情交給市場、企業、社會組織,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和整個社會的活力與效率。同時,應該由政府辦的事情,政府必須切實負起責任,不折不扣地辦好。
第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的發展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社會結構如人口結構、就業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階層結構的調整落後於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很不協調。逐步扭轉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建立基本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以基礎教育、基本醫療、群眾文化、公共基礎設施為主要內容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等,都要求政府轉變管理方式,加快政府管理創新,都要求政府逐步從競爭性行業撤出資金,在履行好經濟監管、市場調節職能的同時,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將公共資源注入公共產品和公共事業發展,為社會提供系統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續性的公共服務。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許多進展,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總的看來,行政管理體制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仍然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建設服務型政府能夠很好解決政府管理中為誰服務、誰來服務、服務什麼、怎樣服務等問題,因而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
第四,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有利於促進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自覺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辦事,提高我們社會制度的競爭力,增強政府的公信力;有利於在擴大開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增強防範各種外部沖擊和風險的能力,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要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建立起公共服務型政府,增強其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當前關鍵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改變傳統行政觀念
樹立現代政府理念
所謂現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務型政府理念。現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運動蔚然成風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國家提出的,此後又得到多次修正。這一理念主張管理就是服務,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政府應盡可能地為社會提供滿意的公共產品。
要確立現代政府理念,關鍵要克服傳統行政管理觀念的束縛和影響。
一、劃清傳統行政觀念和現代政府理念的界限
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與現代政府理念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論體系。其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
1、出發點不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為了實現統制而行使權力。它主張官本位,權力本位。而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則是從公民需要出發,主張人本位,社會本位,以為公民謀福祉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實現過程不同。在傳統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恩賜」過程,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統治;而在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管理則是公民與服務者互動的過程,雙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協商,達成一致。
3、工作對象的選擇權利不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務者也是被統治對象。因此,一切服務都不排斥強制性(包括出於好心的服務);而在現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務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務的成立條件則是被服務者的自願與要求。因此,杜絕非法不合理強制是對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對政府職能定位不同。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認為,政府的核心職責是發展經濟,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經濟和社會。現代政府理念則認為,政府的核心職能是公共服務,即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以及發布公共信息等。
5、對政府工作檢測的標准不同。傳統理念把行政效率作為檢測政府工作的標准。現代理念則以績效作為檢測政府工作的標准。
當前,重在實現三方面轉變:指導思想上實現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公民本位轉變;管理內容上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管理方式上實現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
二、樹立現代政府理念
所謂現代政府即公共服務型政府,也就是以公民為中心的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在為「國家」這條船掌舵的時候,必須聽從人民的意見。這就要求政府在從經濟發展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的過程中,樹立如下理念:
1、以民為本。政府要確立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義。
2、主權在民。國家主權屬於人民,而不是屬於某個個人或利益集團。因此,保障公民權利,促進公民權利的實現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3、「顧客」至上。政府要致力於建設一個「企業家政府」,像企業家一樣想盡一切辦法滿足作為消費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當要求,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標准。
4、有限政府。現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其權力的最大邊界是不損害公民合法權益。
5、民主開放。現代政治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開。只有制定出相關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的民主。
改善政府結構,建立服務型體制
調整政府結構,是實行政府轉型的核心內容。
首先,要將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轉向市場主導型經濟。
其次,進一步減少行政層次,改善政府結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執行、監督、協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同時,要整合政府機構,「壓平」政府層級,構建綜合化、扁平化組織結構。
再次,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務財政體制,加大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投入。當前要擴大公共財政支出的范圍,將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向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來。
第四,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一是要擴大公共服務對不同群體的覆蓋。要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公共需求。二是不斷擴大公共服務區域。不僅要加強面向城鎮的公共服務,更要加強面向廣大農村的公共服務。三是不斷增加公共服務項目,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各種物質和精神需求。
改革傳統行政方式
建設在線電子政府
以往的機構改革,從機構數量上看確實是大量減少了,但是從財政供養的人數上看,不僅沒有壓縮反而與日俱增。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世界不少國家電子政務已進入第三、四階段,真正實現了在線公共服務。而我國大部分政府的電子政務仍處於第一階段,難以在線開展公共服務。
我國必須加快發展電子政務的步伐。這是因為,推行電子政務是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電子政務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對政府管理的影響表現為具有生產力性質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創新,政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電子政務的推行將真正精簡機構和人員,降低管理成本。因為電子政務要求與之相適應的行政體制,這必然極大地改變政府現有的管理組織形態。
改革傳統行政管理模式
提供有效公共服務
要實現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政府還必須改革服務模式,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因素,共同提供公共服務。
首先,政府不僅要提供企業和民間組織不能或不願提供的公共服務,還要動員民營企業、民間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並明確其責任。同時,政府對公共服務的生產和供給要進行有效監督。
其次,推進中介組織的改革與發展。中介組織可以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提供信息咨詢,為政府制定、執行規劃、政策提供建議和參考,中介組織還是為市場、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支生力軍。
再次,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國和本地區特色的公共模式。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各地發展水平也不盡一致,因此,公共服務模式的選擇也不可能等齊劃一。各級政府必須結合本國及本地區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服務模式。比如,就我國而言,在基礎建設和公用事業發展方面,就要打破行政壟斷和國有壟斷,讓各類企業都參與這些經濟性公共服務的供給。
D. 統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的差異和道德要求
第一種即從統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再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是政府職能結構中統治和管理、管理和服務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過程。
一是如果我們基於政府職能結構來區分與定位不同歷史類型政府的內涵,認為統治型政府就是以政治統治為主要職能的政府,管理型政府就是以社會管理為主要職能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就是以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的政府,那麼,這種理解與上述主張的基於政府價值理念角度的定義就不能在邏輯上保持必然一致,因為政府價值理念與政府主要職能並不是同一個概念。比如,一個政府在價值理念上仍然是統治理念或管理理念,那麼,即使以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也不應是服務型政府。
二是任何類型的政府都會具有不同的具體職能,這些具體職能不論作¨宅次之分,它們之間應當是一種互相滲透,互為前提,互為手段和互為目的關系。張康之教授強調統治型政府中的社會管理職能是從屬於政治統治和為政治統治服務的,而管理型政府中的社會管理職能是目的,政治統治則是從屬於社會管理和服務於社會管理的。究其實質,他應當並不是表明統治型政府或管理型政府中作為兩種具體職能的統治職能和管理職能之間的關系,而是表明政府具體職能和政府價值理念之間的關系,即統治型政府中社會管理職能服務於統治價值理念,管理型政府中的政治統治職能服務於管理價值理念。同樣,在服務型政府中也存在著具體的社會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同時管理中有服務,服務中有管理,管理為了服務,服務也為了管理,但是,社會管理職能必須從屬於服務價值理念,而不是公共服務職能從屬於管理價值理念。可見,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康之教授的本意應當還是主張基於政府價值理念來區分政府的不同歷史類型。
這種服務型政府觀將服務型政府放到人類歷史長河的總進程中加以界定,即認為在農業社會,人類建立起了統治型政府,到了工業社會,人類建立起了管理型政府,在後工業社會的進程中,我們的任務是建立起適應後工業社會治理要求的服務型政府。
第二種服務型政府觀主要以劉熙瑞教授為代表。他認為,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並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縱觀人類的政治文明史,其基本線索就是從管制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發展歷史。而管制型政府與服務型政府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政府體系,其核心差別在於:究竟是官本位還是民本位?是政府本位還是社會本位?是權力本位還是權利本位?它們表現為兩種管理理念、兩種管理哲學的對立,表現為兩種根本不同的管理體制。
第三種服務型政府觀基於政府職能結構的視角,將服務型政府或公共服務型政府定義為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或以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為主的政府。在學界,公共服務概念內涵往往存在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公共服務與私人服務相對應,是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總稱,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狹義的公共服務職能都能納入到廣義的公共服務的范疇。狹義的公共服務是指平行於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的那部分公共服務,它包括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就業、環境保護、科技服務等內容。因此,第三種服務型政府觀的服務型政府內涵又可分為履行廣義的公共服務職能和履行狹義的公共服務職能兩種不同的觀點。
E. 服務型政府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關系
首先,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其應擔負的職責和所發揮的功能、作用的范圍、內容、方式的轉移與變化。
所謂服務型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它把為社會、為公眾服務作為政府存在的、運行和發展的基本宗旨,是在社會本位和公民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以公正執法為標志,按著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並承擔責任的政府。
其次,兩者的關系:
1、政府職能轉變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它包括將政府職能由全能型轉變為服務型,由審批型轉變為服務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礎工作),由高成本轉變為高效率(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
2、服務型政府是政府職能轉變所要達到的戰略目標。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從政府結構、職能轉變、流程再造、管理方式等多個方面為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而設計的,相對於傳統計劃體制中的政府體制,已經具有了體制轉軌的色彩。
另外,政府職能轉變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建設服務型政府,又將使中國的政治制度、政府職能更加合理,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廣泛,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管理國家事務的范圍和權利不斷擴大,基層社會自治更加自主完善。
F. 服務型政府的核心是
所謂公共服務型政府,即滿足社會公共需求,提供充足優質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現代政府。現代服務型政府職能的公共性和有限性,決定了政府職能的核心內容是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來創建一種公共服務的供給體系,由政府或社會來有效(及時和足量)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擴大的公共服務需求。公共服務型政府模式下的公共物品供給主體並非僅限於政府組織,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納各類社會團體或私人企業參與到公共物品的供給中來。
(見新公共行政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等)
G. 什麼叫服務型政府
何謂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它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於服務者的角色,並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法為標志,並承擔著相應責任的政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領域的具體體現。其主要特徵如下:
一、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政府。在我國,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就是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競爭力是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相一致的,是我們構築國家「軟實力」的基本要素。一個服務型政府,首要的特徵就是張揚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實現了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的「制度化形態」,並在社會實踐和改革過程中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離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憲法原則和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談服務型政府,這個服務型政府就可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民主和負責的政府。就是說,是一個人民民主和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質,後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國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憲法規定的這「四個民主」權利,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在現實的制度安排中一個都不能少。公民通過正常程序和渠道參與國家治理,表達自己的願望,是服務型政府的本質特徵,惟其如此,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服務型政府。
三、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我國政府就其本質來說,是依據憲法原則建立並按照憲法原則運作,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憲法並按照憲法原則辦事,才能在全社會樹立政府的權威,確立政府的社會公信力。一個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個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認真的落實。建立服務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須尊重憲法精神,按憲法原則辦事,只有這樣,人民才會相信政府,政府服務才能為群眾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關鍵環節。
四、服務型政府是一個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核心是在公共財政和預算以及財政轉移支付的導向上,要真正關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願望。把錢真正用到惠及千百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樂業、心情舒暢、生活幸福的事業上來。要真正關心社會的弱勢群體。政府必須下決心把錢投到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關乎千家萬戶生活命脈的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勞動力失業和培訓、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社會安全和秩序等方面來。這些都是一個服務型政府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是關乎國家穩定、發展和繁榮的國家戰略產業,搞得好與不好,直接決定著我們黨和政府執政的物質基礎,決定著人心向背,決定著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要提高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把這些方面作為公共財政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實通過預算硬約束保證公共財政的正確使用。
五、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實現了合理分權的政府。合理分權是完善政府治理、優化政府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分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分權;上下級之間的權力下放;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許可權劃分等。合理分權是現代政府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合理分權是我們建立服務型政府所遇到的一個最復雜的結構性難題,解決得不好,就可能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社會失序和國家混亂,這是我們在分權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但分權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合理的分權至少可以帶來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最大好處是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於因為管理幅度過大而造成管理失誤;第三,可以減輕中央的財政負擔;第四,可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與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處是有利於建立問責制政府,轉移政府責任,明確政府核心工作,便於政府的績效評估。實現合理分權,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職責的基本領域,是在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滿足通過市場機制滿足不了或滿足不好的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包括為各種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平等競爭的條件,為社會提供安全和公共產品,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服務等方面。
H. 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服務型政府價值理念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方面的那麼政府職能的轉變只涉及經濟企業方面,而不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重要
I. 政府2.0不以政府為中心,而以公眾為中心,建設什麼政府
政府2.0是創新2.0時代的政府形態,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具和SNS、維基、社交媒體為代表的社會工具應用,實現以用戶創新、大眾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作為平台的政府,其實質是政府形態完成了從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的轉變。政府2.0是作為平台的政府、服務導向的政府、開放的政府,致力於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政府、市場、社會的協同與互動塑造公共價值。
更多內容可參考《政府2.0:創新2.0視野下的政府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