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煙墩山

馬鞍山煙墩山

發布時間:2021-11-09 16:31:29

1. 馬鞍山附近的自駕游景點有哪些

1、採石磯文化生態旅遊區

採石磯,又名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它東起鎖溪河,西達大江,界定面積約80公頃,是一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天然公園。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

2. 馬鞍山一日游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1、和縣香泉旅遊區

香泉旅遊區位於和縣香泉鎮,旅遊資源稟賦優越,以香泉溫泉為核心資源,同時擁有「六山、兩水、一古鎮資源」,不僅山水資源景觀質量極高,文化底蘊也很深厚,是一個集溫泉養生文化、昭明文化、名人古跡文化、方誌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地域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和美食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地址: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昭明路

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

景點地址:馬鞍山市雨山區採石鎮唐賢街1號

3. 香港有什麼山嗎/

1、太平山。太平山位於香港中西區,指香港太平山,英語: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頂」,因而被香港人簡稱為山頂。太平山原名「硬頭山」,古稱為香爐峰,海拔高度為554米,是香港島的最高峰。

2、大嶼山。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位於香港西部海域,地勢以山地為主,鳳凰山海拔935米,是全香港第二高峰,大嶼山的山溪下有小塊平坦土地,島上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西南面的大澳鎮,許多香港人會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到大嶼山遊玩、休息。

3、飛鵝山。飛鵝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觀塘區、西貢區和沙田區的交界,又稱九龍峰。它高度為602米,在全香港山峰之中排行第6,為九龍最高的山峰。飛鵝山是孫中山先生母親墓穴的所在地。香港童軍總會在飛鵝山設有基維爾營地。

4、獅子山 。香港特別行政區獅子山,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獅子山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現在獅子山的位置,從前是一片大熔岩,「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

5、大帽山。大帽山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和元朗區交界,並有小部分屬於大埔區。大帽山亦稱「大霧山」,是全香港最高之山峰,山上可俯瞰新界及港島。在冬季嚴寒氣溫下,偶然可見地上結霜的情景。

4. 山東有什麼名山

山東的山很多:
泰安: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稱。是山東最高峰。位於泰安市。
徂徠山,又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主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相對高度800多米,與泰山玉皇頂的直線距離為30公里。

濟南:
濟南也算是環山包圍,因此山峰眾多,相比起來,其實就是丘陵而已,最高的山--華山,海拔197m。
千佛山齊煙九點指的就是周圍的9座山,千佛山本身就是泰山山脈的余脈,九點就是九座山:
標山
位於濟南城區北部山下,山上關帝廟也已坍塌,僅存鍾鼓二樓。
鳳凰山
與標山相臨,東為「鳳凰」西為「標」。昔日兩山同稱標山。山上綠化,周圍景色也佳。
馬鞍山
位於城區北部,在葯山之南,形似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馬鞍山,故又名北馬鞍山。因山巔兩個山頭呈圓形,連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輪」山。這里亦曾為古戰場。山上土層很厚,樹木茂密,濃蔭蔽日。
匡山
在濟南城區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後因「筐」字不雅,遂改為「匡」。昔日,滿山皆松柏,山上有寺院,為佛道二教所居,相傳李白曾於此讀書,內供李白牌位。如今,寺院已毀,僅存近人朱慶瀾1924年題寫的「李白讀書處」大字石刻矗立於山之西麓。
粟山
在城郊西北,較小,喻為「粟」。土層甚厚,花木豐茂,青青蔥蔥。上有真武廟。
葯山
在城區北部,東南距動物園約2公里。又名盧山、齊山、雲山、陽起山。昔日,山下洞中產「陽起石」,可入葯,故名「葯山」。海拔125米,因其有大小九個山峰,山勢險峻,怪石森聳,九峰並列,如同形態各異的蓮花,又名「九頂蓮花山」,俗稱「小九峰」。昔日,山上處處松柏,山頂原有廟,名曰「萬壽堂」,其右為「娘娘廟」,廟宇宏偉壯觀,古樸典雅。萬壽堂內,祀雷公、伊尹、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王叔和、皇甫謐、葛洪、孫思邈等十大名醫。現在,廟堂已毀,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勝於當年。
鵲山
在黃河北岸,與濼口碼頭斜相對。相傳昔日每年七八月間,烏鵲飛翔,布滿山巔;又相傳先秦名醫扁鵲曾在這里煉丹,死後葬此,故名「鵲山」。山下原有「鍾」、「鼓」二石,以石擊之,如鍾鼓之聲遠揚數里。
卧牛山
又名九里山,在城郊東北部,形似卧牛。
由於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勢險要,景色秀麗,故道、佛二教先後來山上建寺觀。道教首先在山上建玉皇廟、文昌閣、娘娘廟。唐代,佛教於山南麓建永平寺,並有明成化、嘉靖和清道光重修碑數幢。昔日,山上有廟會,廟會期間,附近村民前來進行土特產交易,扎戲台唱戲,熱鬧非常。此廟會習俗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現卧牛山村東西街中段,尚存古槐一株,為寺中遺物。樹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撐,其形奇古,老態龍鍾,卻仍冠蓋茂盛。
華山
在濟南市郊東北部,位於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古時稱「華不(fū夫)注」,為歷史名山。蓋其名取自於《詩經·小雅·常棣》,其詩曰:「常(棠)棣之華,鄂不䎬䎬」。「華」即「花」,「鄂不」即「萼跗」,謂之花蒂。山名「華不注」,意為此山如花跗注於水中。華山之所以著名,還因為它是春秋時代的古戰場,齊晉「鞍之戰」即發生於此。山上古跡甚多。金興定四年(1220年),道教全真教宗師丘處機的弟子陳志淵在山南建華陽宮,內祀五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山東巡撫袁宗儒改名為崇正祠,正殿祀逢丑父、閔子騫,兩廡分別祀鐵鉉等二十二人和黃福等十九人。明萬曆時復稱華陽宮,祀四季神。明清兩代,還建有泰山行宮、三元宮,分別供奉碧霞元君和天、地、水三神。山半腰為呂公祠,祀道教純陽帝君呂洞賓。祠旁舊有清泉,澄澈甘美。整座廟宇,有殿有廡,有亭有台,脊連檐牽。如今,華陽宮尚存,四周由牆垣相圍,院內古柏參天,虯盤鱗結,鬱郁森森,四季鳥鳴。宇側、岩壁、林間,碑碣林立。
另外還有 金牛山 、玉函山、 崮山 、郎茂山 、小泰山 、白馬山,青山,五峰山,英雄山等。

青島
中國著名的旅遊名山,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的嶗山,海拔1133M,山東第三高度。另外還有.觀象山、觀海山、信號山、青島山、太平山、嘉定山、煙墩山、小魚山 、老虎山、團島山 、北嶺山、石門山、丹山、少山 、浮煙山,還有周邊的大珠山、大澤山、鶴山等等。

臨沂:
山東蒙山位於沂蒙山區腹地,古稱「東蒙」、「東山」,位於蒙陰縣南部,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稱「亞岱」。
莒南縣城東北方向10公里的馬蹄山、九頂蓮花山、望海樓、老虎洞山。
沂南縣雙堠鎮有個五彩山,也叫彩蒙景區,開著車可以直奔山頂。
蒙陰跺庄白石塢是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去的人也很多。
郯城的馬陵山是很奇特的山,不高,但是很長,東西都望不到頭。靠近後進山發現它像波浪似的從南往北綿延起伏很長。這是個天然的古戰場,龐涓就是被孫臏射死在這里
孟良崮孟良崮位於臨沂市蒙陰縣跺庄鄉境內,屬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里。相傳宋朝楊家軍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後世孟良崮戰役使之揚名海外。
臨沭蒼馬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臨沭縣城東北3公里處,屬馬陵山系。景區由蒼山、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組成。蒼山主峰為蒼馬山脈的最高峰。它由南、北、中三峰組成,其中北峰最高,海拔394.7米。整個山體松柏掩映,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怪石嶙峋,雲霧繚繞,與周圍群山相映成輝, 以自然生態優美而著稱古今。位於蒼山南峰頂秦始皇登臨處,如今高台與頌碑已毀,僅剩遺址。在蒼山主峰東麓第四峰的陡崖峭壁之上。石洞由兩石相疊而成,洞西側有一巨石,壁上「玉虛仙境」四個漢隸石刻大字清晰可辨。相傳為安期生修煉處。
「冠山仙境」與區內沂州八景之冠的「蒼山疊翠」不僅自然風光秀美,且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她東鄰大海與花果山相望,幾十公里,西枕蒼山沭水,北依演武山,山頂北側有一巨石隆起形成的奇峰,主峰海拔299.5米,狀若鳳凰之冠而得名冠山。
一六六八年莒郯大震之前,相傳人們清晨立於蒼馬之巔望大海旭日東升,紅霞滿天,靜處於汪洋中的冠山被籠罩在金光萬道的神秘之中,猶如太陽般燦爛,故日冠山為太山。
仙人洞即神仙洞。位於冠山主峰北側,面對東海。「仙人洞」是冠山主要景觀。位於冠峰北麓有石洞兩穴,上下兩洞相距約3米。傳因古代張良、徐庶在此修煉成仙而得名仙人洞。下洞留有仙人遺跡,《臨沂縣志》稱它「容積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澤,若人常坐卧者然。」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代表劉少奇來山東視察指導工作時,曾住在冠山腳下的東盤村。
據東盤觀音禪寺碑載大清雍正皇帝甲辰年巡遊此山,建有太山行宮,現僅存遺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冠山以其優美靜雅的自然環境引來了道教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傳人尹喜及徐則、張良、徐庶等歷代數位高人在此修煉成仙而名聞天下。

淄博:
魯山是山東四大高山之一,淄博市的東南部,是淄、汶、彌、沂四河的發源地。主峰觀雲峰海拔1108.3米,為魯中最高峰。魯山歷史上是青州府的養馬場。

濰坊:
沂山景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南45公里,屬沂蒙山主脈,為中國五大鎮山之首。海拔1031m,為山東第五高峰。
雲門山、駝山、玲瓏山、仰天山。都很有特色。雖不是很高,但文化底蘊深厚,是典型的北方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文化集合地,如雲門山的雲門仙境,駝山的石窟造像群,雲門山「壽」都是聞名景點。
還有國際風箏節放飛地浮煙山,海拔162米。另外青雲山、吾山、擂鼓山、石門山、峽山、方山、喬山、隋姑山、孤山,朐山,又名覆釜山,

煙台:
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昆嵛山、崮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昆嵛,海拔922M最高峰,另外還有南山、塔山、磁山,棲霞牙山、福山、哈廬山、芝陽山。

威海:
岠嵎山、大乳山,兩山景色十分美麗,岠嵎山幾乎是純凈的不受一點污染的,小溪非常清麗,大乳山邊就是海,真正是山海溶為一體,是威海最漂亮的地方,在山東,就是在全國也算是很漂亮的地方,和嶗山的山水一色同為一絕。
石島赤山 差不多就是佛教聖地,都修了許多高大的佛像和觀音像,已經算不上是天然的山了。
昆嵛山、正棋山、塔山、金線頂、仙姑頂、古陌嶺等等

菏澤:
仿山旅遊景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仿山系周代曹國國君墓地,其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地域文化標志和祭祀對象,數千年來昌盛不衰,是蘇魯晉冀豫皖周邊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和旅遊勝地。
還有金山,文亭山,風嘴山等等

聊城:
艾山、位山、魚山等

還有很多,暫且就寫這么多吧。

5. 紅山文化中的祖先崇拜觀念為什麼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

紅山文化中的祖先崇拜觀念為什麼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
文︳辛學飛
在紅山文化中,石人像的出土要比玉人早很多,而這也充分的說明,紅山人從很早就已經對神人像的祭祀活動非常重視了。

那日斯台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人像
其實在國內許多文化遺址中,也有很多人像的發現,像湖北鍾祥縣的石家河文化、安徽含山的凌家灘文化,包括四川巫山大溪文化出土的玉人面和卑南文化出土的單、雙人式獸玉玦都存在某些相似之處。

安徽含山的凌家灘文化直立玉人像
在遼寧牛河梁第十六地點M4出土的玉人與凌家灘出土的玉人總體姿態十分相像,眼睛微微上視,表情也大致一樣,都是一副直立姿勢,雙腳並攏,雙臂彎曲,雙手虔誠的放於胸前,而南北兩種文化出土的玉人如此相像並如出一轍,可見,在原始社會,很多文化之間在宗教文化方面所存在的某種淵源關系和原始宗教文化的一致性。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神人像
而在紅山文化諸玉器中,層次最高的,最具宗教特點和研究價值、最具有文化價值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同樣是紅山文化中的那些玉神像、人獸神面和玉人像,而上圖這個玉人像呈長身半蹲坐形態,應該是一個男人的頭像,面部表情看起來很是復雜,大眼,大鼻子,無臂,雙腿似蹲坐姿勢,背部壓地兒凸起並對鑽成孔,腳部有眼,與背部的孔好像都是為了綁縛之用,應該是神像被綁縛在木棍之上,用於各種祭祀活動或者膜拜場合,也是非常典型的祭祀祖先的神像。

白音長汗興隆窪遺址出土的石人像
在紅山文化中,也有很多用美石雕琢的神面和人像的遺存。根據目前考古資料所知,距今8150年前的敖漢旗興隆窪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組人物造像,應該是目前考古所發現我國最早形態的祖先崇拜。而在林西白音長汗遺址出土的石人像,當時的位置是栽在居住面的中央,石人像通高35.5公分,顱頂尖聳,額部突出,表現手法極具神韻。這具石人像在當時所擔任的應該是祖宗神、灶神、部族或者家庭的保護神等很多角色。在國內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和龍山文化中都有人像的出土記錄,並且都與紅山文化中的石人像雕琢工藝造型非常相仿,一般表現的都為男性,有的戴有耳飾,有的戴著帽子,還有的表情恐怖,而這些神像通過學者研究,都應該為祖先崇拜之物。

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人像
在紅山文化的牛河梁的壇冢廟遺存中可以發現,祖與廟是分不開的。「廟,尊先祖之貌。」「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可見,在當時,廟與墓是祖先崇拜的中心。在商代甲骨文中,是有宗字而無廟字的。而「宗」字就是一個屋宇中設立著祖先牌位的意思,其實它最初的本意就是祖廟。在河南安陽的殷墟發現大量的甲骨卜辭,經過統計,發現在十萬余片的甲骨卜辭中,可以確認為是祭祀祖先的多達一萬五千餘片。足見當時對廟祀的重視程度,說明在殷人的聖靈世界中,祖先神是占居主導地位的。由此可見,商代那些濃重的祭祖文化究竟與紅山文化有什麼關聯,是否受到了紅山文化宗教觀念的影響和延續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那日斯台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圓雕巫覡像
有一段孔子向宰我解釋鬼神的話:「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為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蒿凄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其實,紅山人所崇拜的神是什麼?從紅山文化祖先崇拜來看,它就是精神層面上的一種寄託和安慰。直到現在,在中國人的家庭中,特別是南方一些傳統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的地方,天地神位可以沒有,但是宗祠和祖宗的牌位卻是必不可缺少的。年節忌日總要祭祀行禮,是不敢有絲毫怠慢的。每年祭祖,由族長率全族弟子按親疏遠近、長幼關系依次叩拜,提醒子孫不要忘了先祖的養育之恩德。

江蘇高淳縣朝墩頭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人像
其實,在今天看來,那些被尊崇的祖先,他們的社會功能是非常簡單的,就是成為連接部族和姓氏集團的一條精神紐帶而已,通過這條紐帶,把整個部落和家族團結在一起,才能「克明峻德,以親九族」(《尚書﹒堯典》),從而有效的增強家族集團內部的凝聚力。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就是在這種家族制度和祖先信仰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於是,家族意識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和潛意識之中,才影響了整個中國人的社會心理。而這種觀念最早又起源於何時?至少我們可以追溯到紅山文化早期。直到今天,在一些地區的農村家庭中還供有天地爺、灶王爺和祖宗的神位和牌位,而這就說明,從幾千年的紅山文化開始,如果中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那麼其宗教觀念也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安徽馬鞍山市煙墩山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人像
查閱很多國內的考古資料,祖先崇拜中最典型的應該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人像這些銅人像為縱目,分為立式和跪式兩種,很多學者推測分析,這些與祖先崇拜的宗教形式有關系。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銅人像
從紅山文化遺存以及考古出土的伏羲墓規格上來看,隨著氏族社會的發展和部落的統一,天地祖先的信仰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對父親的敬仰和尊崇,而是有了越來越多的政治和權利的含義在裡面,到了紅山文化中晚期,特別是從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狀況看,還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了王。祖先信仰本來就具有維護部落統一的意義,而到了紅山文化中晚期有了王權的出現也是很自然和必然的結果,到了王權時代,祖先崇拜則成為維護宗法的關系,規定家族中的親疏遠近,尊卑次序的王權依據。特別到了後期,「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禮記﹒祭統》),由於禮的產生,對神的祭祀除了索報祈謝的意義之外,又有了尊王攘夷,嚴肅的等級制度的內容,其實這些都是從祖先崇拜開始的。

查干諾爾鎮洪格力圖出土紅砂岩浮雕神面
在漢語中有「落葉歸根」、「尋根問祖」、「知原達始」、「尋根溯源」很多類似的詞彙,而這里所講的這些,我認為就是我們人性中與生具有的一種本性,那就是「戀土」、「戀根」的情節。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無論到了哪裡,無論身在何處,都是不能夠忘掉自己祖先的。而這就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理念,這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從上古時代開始,在那種極其艱苦的生存環境中,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力,聰明的才智做到了天人相通,天人合一,最終達到超世入道的境界,祖先們探萬物之終始,索人生滄桑之妙諦,他們通古今之流變,能參同契合宇宙自然,最終揭示了人類與自然萬物諧調發展的諸多規律。他們又把這些經驗匯入到人類創造的歷史文化發展長河中,世代傳承,如此,才給我們的子孫留下了諸多的文化思想和生存法則。所以,今天去更多的了解我們的祖先,我覺得也是尋根尊祖的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

河北遷西縣東寨遺址出土的雙人面飾
天地祖先信仰構成了紅山文化傳統宗教的主體,敬天尊祖已經成為紅山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觀念。

6. 青島有什麼山

太平山、嘉定山、鐵橛山、貯水山、浮山等。

1、太平山

太平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原稱「會山」,海拔150餘米,是青島市區第一高峰。德佔時期,稱其「伊爾梯斯山」,建有炮台,日佔後改稱「旭山」,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定名「太平山」。

太平山,山石嶙峋,起伏蜿蜒。向西延伸為青島山、八關山及小魚山,向東伸展為湛山。弧形的山勢天然形成適於動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始在本區內植樹造林,並從世界各地引進各種名貴樹木和花卉,闢建植物實驗場,此後山南麓被辟為公園。

2、嘉定山

嘉定山原名大山,綿延8座山頭,主峰海拔112米。山形似塔,植被條件一般。因山上長期有草無林,習稱「光頭山」。據《史記》記載,嘉定山為明代「塔山墩堡」。清乾隆年間建村,為祈求興旺發達改名達山,民國以後化為大山。

1935年青島工務局編制的《青島大都市發展計劃》,大山列為園林區,曾在山上種植大片樹木。由於戰亂山林遭砍伐。至建國前山上樹木幾乎光禿,水土流失嚴重。20世紀60年代,山下建成嘉定路,取名嘉定山。

3、鐵橛山

鐵橛山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青西新區境內。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是青島西海岸第二高山和森林「綠核」,是膠河、白馬河、風河的三河之源。鐵橛山本名膠山,古膠州之鎮山。《齊記》作黔艾山,《水經注》作櫃艾山,《山東通志》謂之五弩山,《齊乘》作鐵橛山。與大珠山、小珠山、藏馬山並稱為青島海西四座名山。

鐵橛山在青西新區城區以西12.5公里處,東北西南向。總面積73平方公里,南北長14公里,寬7.6公里。主峰海拔595.1米,與睡牛山、月季山成鼎足之勢。鐵橛山峻峭挺拔,崖壁矗立突兀,岩石色黑如鐵,因之得名。

4、貯水山

貯水山,位於青島市市北區北部,因一戰期間東峰的半腰處有德國人修建的60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庫而得名。此山嵌於遼寧路、黃台路、登州路和泰山路之間,是島城有名的山頭公園之一,老青島人也俗稱其為大廟山。

此山原來也叫"馬鞍山",海拔83米的東峰與海拔73米的西峰遠看狀如馬鞍。明代在馬鞍山上建立烽火台,從此也叫烽台嶺(也作鳳台嶺),後來的台東鎮、台西鎮、黃台路等地名中的「台」字應指此山。

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貯水山被日軍改名稱做若鶴山,在山上建了日本神社,即日本大廟,俗稱大廟山。從地理角度看,貯水山一直是戰略要地,現在大廟沒有了,只有百級樓梯尚存。

5、浮山

浮山位於青島市嶗山區、市北區和市南區交界處,南面黃海,腳下有青島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南側有青島市社會福利院、青島優撫醫院等單位、康有為墓也位於浮山南麓。北側為山東省最大的居民小區浮山新區。

東側臨青島國際啤酒城和石老人風景區,西側主要為市南區等繁華市區。西南方向有五四廣場、音樂廣場。登臨山頂可俯瞰青島全景,浮山風景秀麗,山上最多的樹種是黑松、刺槐,春季杜鵑花盛開,登山賞花遊人如織,山上山泉眾多,每天清晨附近群眾都會挑著水桶上山接山泉回家泡茶。

浮山東20公里即為著名的嶗山景區。浮山被稱為青島市的「城市之肺」,目前浮山南側已有眾多樓盤相繼開工,很多已基本完成。浮山正在成為旅遊和居住的理想場所。

7. 中國名勝古跡的作

作文嗎》?
馬鞍山採石磯 李白漫遊江南時,寫下了許多歌詠山水的名篇,廬山、天台山、九華山 瑰奇明秀的風光因他的詩筆而格外生色。他特別喜愛牛渚磯,即今安徽馬鞍 山市西南的採石磯,這里遙對天門山,長江到此,水流被兩山峭壁夾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橫江詞》、《望天門山》等詩篇寫的就是這里的景色。 採石磯上現有太白樓,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樓上有畫著太白漫遊採石磯的 屏風太白游蹤圖,以及黃楊木雕的李白像。採石磯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塊突出 的石台,傳說李白醉酒,從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傳他在 這里捉月溺死後,衣冠落在江中,漁民撈起,建成衣冠冢。其實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的,葬在安徽當 塗縣龍山東麓。因他生前喜歡龍山對面的青山,後來他的好友范倫的兒子范 傳正到這里當觀察使,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知他遺願葬在青山,便將墓遷 到青山西麓,並親自在墓前立碑,撰寫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華州來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營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個月,作詩 247 首。按前人的考證,杜甫草堂 大約在浣花溪西,萬里橋南,西郊碧雞坊石筍街外,北望可見西嶺,大約占 地一畝。附近只有八九戶江村人家,環境非常幽靜。杜甫在這里過了一段較 為平靜而舒暢的生活,寫了不少描寫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詩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寫於這一時期。杜甫原來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詞人韋庄等人在舊址重建茅屋,北宋元豐年間在這里建祠堂,後經歷代擴 建,奠定了現在的規模。一共有大廨(xiè 謝)、詩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廳堂。工部祠東側竹林深處,有清代果親王所寫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圓頂茅草亭,十分簡朴。工部祠的建築將紀念祠堂與園林藝術融為一體, 里邊翠竹、紅梅、杜鵑、秋桂應時開放,荷池水檻、曲橋溪流、花徑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龍門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乾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築湖堤,竣工後還寫了一篇《錢 塘湖石記》,將管理湖水的辦法刻在石上,留給後來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寫下了個少歌詠西湖的著名詩篇,這些作品與他興修水利的功績同樣 不朽。現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條白堤,從孤山通向斷橋,就是白居易當初最愛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他,改稱白堤,但並不是白居易所修 築的那條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陽,與龍門香山如滿和尚結為香火社,經 常來往。他穿著白衣,拄著鳩杖,自稱香山居士,還用自己的家財開鑿了龍 門八節石灘。75 歲去世,遺囑不歸故鄉,葬在香山如滿法師的舍利塔旁。現 在洛陽龍門東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陽時任太子少傅,所以這樣稱呼。 唐詩深受歷代人民喜愛,不少古跡就因為一首唐詩而揚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過於武昌的黃鶴樓和蘇州的寒山寺。 黃鶴樓 在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關於這座樓的來歷, 有不少神話。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在此賣酒,特別照顧常來喝 酒的一個道士,不收他的酒錢。道士在離開這里之前,用桔皮在牆上畫了一 只黃鶴,說:「酒客來,拍拍手,鶴就會下來飛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後,道士重來,用笛聲召喚黃鶴下壁,跨鶴飛去。辛氏便建了這座樓。盛唐 詩人崔顥來此,題了一首著名的《黃鶴樓》詩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 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 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登樓憑眺,本想 吟詩,看見崔顥的題詩,覺得難以超過,便嘆息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更加聲名大震,歷代屢次重建,愈修愈美,勝 似仙宮樓閣。清光緒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毀。現已在舊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從天台山國清寺 來此住持,把原來建於梁天監年間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院 屢建屢毀,現存建築是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統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寶年間詩人張繼寫了一首著名 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描寫夜泊姑蘇城外楓橋,面對江中月色,點點漁火, 聲聲烏啼,令人難以入寐的情景,這時半夜裡從寒山寺傳來的鍾聲,更觸動 了客子的愁思。詩境優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鍾聲,為這寂靜而蕭疏 的秋夜平添了無限雋永的韻味。從此以後詩韻鍾聲,千古流傳。近年來,每 當除夕午夜,常有許多日本客人專到這里來聽鍾。 唐代散文是我國散文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中唐古文 運動,創造了適宜於說理敘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 繼他們之後,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為中古散文的 典範。紀念韓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為重要的名勝。 韓文公祠 韓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曾兩次被貶到嶺南(今廣東)。第一次因 上書唐德宗,請求寬免農民的賦稅,被貶到廣東陽山任縣令。他在陽山能體 察民情,斷案公正,深受百姓愛戴。陽山城北的牧民山後來因此而改名為賢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韓愈常和青年士子來此游息吟詩,所以名 為游息洞。洞前有線刻的韓愈畫像碑。洞口崖壁布滿歷代詩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叢,中有一塊巨石,上刻「千巗表」三個大字,是韓愈手跡,旁邊 還有韓愈署名的銘語:「萬石叢中,巍然獨尊,與歲寒君,相契無言。」意 思是說這塊岩石在萬石叢中的尊雄之狀,可稱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歲寒的松柏一樣,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韓愈還曾從陽山上溯 連州,為貶到那裡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記,命名為「燕喜亭」。現燕喜 亭仍在廣東連縣城東,前傍海陽湖,後靠中峰山,周圍景色清雅。 韓愈第二次被貶是因為上表諫阻唐憲宗把佛骨迎進宮內。這次貶到潮 州,僅八個月。潮州韓文公祠建於北宋咸平年間,以後歷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東的筆架山麓,面臨韓江。前後共兩進院落。內有 40 多塊石刻碑記, 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所撰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是蘇軾散文中膾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 三軍之帥」這四句話概括了韓愈一生的品格和德業,以及他的學說和文章在 中國思想史及文學史上的地位,准確精闢,極有氣勢。潮州韓文公祠也因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唐順宗永貞年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團,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貞改革七個月就失敗了,他被貶到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10 年後調回京師,隨即又調為柳州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裡,根據當地民俗設立教令和禁令,設法解決當地窮人用子女當抵押借錢 的問題,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還指點了不少考進士的文人,對當地 的開化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去世以後,韓愈為他寫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誌銘》。穆宗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為紀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羅池廟。韓愈又為之撰寫《柳州羅池廟碑》,碑後附詩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羅池廟改名為柳侯祠。現存建築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圍已辟為柳侯公園。祠前的「柑香亭」,傳說是柳宗 元講學、會客、種柑的地面。祠內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韓愈所撰羅池廟 碑,因羅池廟詩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黃」而得名。碑文是蘇軾的手跡,所以 稱為「韓詩蘇書柳事碑」。另有「龍城石刻」,傳說是柳宗元的手跡。祠堂 附近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築,周圍青松翠柏,庄嚴肅穆。 唐代佛教盛行,龍門、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藝術的結晶。此外,著 名的遺跡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樂山大佛 在四川樂山市東凌雲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處。相傳 唐代僧人海通因為看到山前江水奔騰,時常翻船,便倡議鑿山為佛,以鎮水 妖。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後由川西節度使韋皋於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後歷時 90 年。大佛頭與山齊,雙手撫膝,足 踏大江,據說通高 71 米,頭高 14.7 米,肩寬 28 米,眼長 3.3 米,耳長七米。 耳朵中間可並立二人,頭頂可置圓桌,腳背上可圍坐百餘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後通身彩繪, 原來建有 13 層樓閣,名叫大像閣,明末毀於戰火。1986 年 2 月,武漢測繪 科技大學和四川測繪研究所的專家曾對大佛作過精確的測量,得出的數據 是:大佛從頭到腳高 58.7 米,頭上發髻共有 1200 個。於是產生了樂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說法。但文物界認為樂山大佛的身高應包括現已不復存在的蓮花 寶座在內。有趣的是,專家們還測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頭頂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這就是說,如果蓮花寶座存在,它的基底應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皇陵位於臨潼區驪山鎮東5公里處。經探測,陵有內城和外城,內城為方形,周長2525米; 外城為長方形,周長6294米;陵高76米,為覆斗形,底邊為485×515米,巍然矗立。從陵冢向東1.5公里處是兵馬俑坑。兵馬俑坑坐西向東,共三個,呈"品"字形。一號坑在南,最大,深5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排成38路隊伍,有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6000多個,拖戰車的陶馬俑24匹,駟乘戰車6乘。武士俑身高1.8米,神采各異,栩栩如生,身著短衣或鎧甲,腿扎行膝,姿態不一,都威武矯健。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端北側,面積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騎兵、距車、步卒、射手混編而成,有兵馬俑1000餘件,還配有實戰的武器。三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東西長17.6米,南北寬71.4米,面積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內有戰車一乘,衛士俑68個,似為軍旅中的統帥機構,也配備大批武器。3個俑坑分別組成陣勢龐大的步、弩、車、騎4個兵種的隊伍。兵馬俑坑是研究秦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及科技的實物資料庫。

8. 馬鞍山介紹資料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與六朝古都南京毗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眾所周知,萬里長江自天門山起折為北上,「碧水東流至此回」,江南變為江東。馬鞍山由此得名為「江東第一城」。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屬越國和楚國;秦統一時,屬丹陽。馬鞍山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璀璨的文化,歷代名人薈萃。1956年馬鞍山建市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當我們以國家衛生城,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為榮的同時,還要自豪地強調:地處「江東第一城」的馬鞍山還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歷史悠久
馬鞍山地處和縣猿人、湯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處。古人類遺址的中心位置,屬長江流域中華文明搖籃的中心地帶。通過市內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可以把歷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37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000多件珍貴的出土文物,准確地展示了馬鞍山地區悠久的歷史。
(一)馬鞍山地區早期遺址豐富多彩,文化信息豐富。
煙墩山、七畝塘、高個山、鄭家等新石器時期遺址表明,馬鞍山地區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發達的農業文明。煙墩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證明了馬鞍山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顯赫。五擔崗、鄧家、船墩、荒廟墩等遺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時期,馬鞍山地區手工業文明已達相當高度,人們開始使用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物品,根據五擔崗遺址出土的文物類別和遺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斷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馬鞍山市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三國的姑孰城和東晉的牛渚誠。
公元222年,三國孫權築城姑孰。347年,東晉鎮西將軍謝尚築城牛渚(今採石一帶)。雖然,這「城」與現代的「市」內涵有別,但是,其軍事地位、政治地位顯赫,且有較大的地域規模(牛渚城達10多平方公里),別處無可比擬。由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城視作馬鞍山城市的源頭。
(三)採石磯為群雄逐鹿之地。
馬鞍山市與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採石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時成為著名的古津渡、古戰場,此地曾發生過數十次戰爭,史冊中載有許多劍影刀光、金戈鐵馬的採石大戰故事。
(四)館藏文物類別齊全。
馬鞍山文物管理部門珍藏著豐富多彩、類別齊全的珍貴文物,其中經過鑒定的珍貴文物1028件(套),這些文物絕大部分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確,文化內涵豐富。其中春秋勾連紋大鐃,三國青瓷雞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誌磚、季扎掛劍圖漆盤等一、二級文物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馬鞍山地區勞動、生息,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這一地區以太白墓、朱然墓為代表的墓葬,廣濟寺為代表的寺廟,太白樓為代表的樓台亭閣等古文化資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轟動全國。
馬鞍山地區曾先後出土大量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為目前已發掘的300多座三國東吳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結構與墓中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令世人矚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繪畫作品,填補了漢代至三國時期漆器工藝及美術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間,曾引發「三國熱」。此墓的發掘,被列為80年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二)廣濟寺名冠江南。
位於翠螺山南麓的廣濟寺,又名資福院,始建於三國時間,後毀於戰火。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山門、大雄寶殿和觀音閣,氣勢壯觀,為江南名剎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譽。
(三)黃山塔鎮守市口。
此塔位於寧蕪路東側的黃山之頂,為當塗進入市區的標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劉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後有懷古亭,為武帝避暑離宮,李白有「長嘯倚天梯」詩句贊其雄姿。
(四)謝公宅爭輝青山。
謝公宅位於當塗青山,為南朝宣城太守謝脁故宅。環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謝脁詩、書、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詩,有山水詩祖之稱,李白對其推崇備至,曾明確表示死後要與謝脁結為「異代芳鄰」,留下了文壇千古佳話。
(五)太白墓古樸典雅。
太白墓園位於當塗青山西麓,佔地6公頃。李白逝後初葬龍山,後人遂其「與謝脁為鄰」之願遷葬青山。園前立挺拔的牌坊,園內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蓮池、十詠亭等古跡,其古樸典雅的布局與李白曠達的情懷、浪漫的詩風相得益彰。啟功、趙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書畫大師的題額更使墓園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餘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資料。
(六)謫仙樓輝煌壯美。
謫仙樓,太白樓別稱。因李白人稱「謫仙人」而得名。此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長江三樓一閣」,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美譽,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鍾情。李白祠、清風亭,同風閣等建築與太白樓相互呼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太白樓古建築群。
(七)昭明閣遺跡猶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謚號。蕭統博覽群書,編纂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昭明閣,系昭明太子讀書處,位於慈姥山,原有閣、廳、樓和碑刻,現留殘碑一塊,上刻有昭明讀書的形象。
(八)三元洞臨江欲飛。
三元洞原為採石江邊懸崖絕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間,一僧人依崖造屋,設天、地、水三官神位於內,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後的三元洞,三面臨江,躍躍欲飛。遊人入洞後,可直達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極目遠眺,也可俯視江流。三元洞的有關傳說,折射著中國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價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盡攬。
峨眉亭與三元洞緊鄰,因亭飛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詠其「雙峰秀山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此外,文天祥、趙孟兆頁等人均登亭攬勝,留下佳作名篇。現亭內存碑五塊,元碑《過采江詩》尤為珍貴,郭沫若稱其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跡薈萃。
翠螺山一面臨江、三面環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齋、赤烏井、懷謝亭等文物古跡隨處可見,尤其是與李白有關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韻味。更值得一說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觀十分幽美。長江三磯之首的採石磯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稱,是如今長江下游唯一的岸蝕景觀。歷代文人孟浩然、劉禹錫、王安石、陸游、蘇軾……均到此漫遊。李白曾多次登磯游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等不朽詩章。
(十一)明皇窯遙傳輝煌。
當塗青山有兩座窯場遺址。南窯專制琉璃,北窯專制磚瓦,是明洪武年間為燒制鳳陽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窯場。現此窯已廢,但透過窯址隨處可見的琉璃瓦碎片及斷磚,不難發現其昔日的輝煌。
(十二)古詩文爭奇斗艷
馬鞍山地區的山水為歷代文人雅士推崇備至。著名南齊山水詩人宣城太守謝朓迷戀當塗青山,稱其為「山水都」並築室鑿井,作《治宅》《游山》詩作,當為名人為馬鞍山地區留下的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愛山水,尤其鍾情馬鞍山地區,給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詩文。其中的《登天門山》、《姑孰十詠》、《橫江詞六首》、《夜泊牛渚懷古》等成為千古絕唱,廣為傳誦。李白逝世後,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李紳、杜牧、韋庄、梅堯臣、杜荀鶴等一大批詩人即到馬鞍山拜謁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華章佳句。其中劉禹錫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詩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馬鞍山地區已積淀了贊詠李白及其勝跡的詩文1100餘首(篇),楹聯130多幅,各類碎文、序文、祭文數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將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豐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鄉各地。其中太白墓內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華《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墓誌》、劉全白《唐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碣記》和裴敬的《翰林學士李公墓碑》以及范傳正撰寫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為考證李白生平創作與思想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採石峨眉亭內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稱之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橫山「石門、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樓內的重修太白樓記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馬鞍山麓的「江東第一城」雖然為當代人所刻,但其社會價值也絕不可小視。

9. 香港有什麼山可以爬啊

太多了,太平山都可以爬呦,香港到處都有山爬,你要是時間富裕,上網搜一下就知道了。

方便和有名的有:
獅子山,
大嶼山,
馬鞍山,
城門水庫(爬過山才能見到),
浪茄灣(是一處很漂亮的海灣,也是在兩座山之間,好像從大浦那邊叫麥理浩徑那邊過去,我當時跟一群朋友們爬了8個小時才翻出來,海灣邊上是一處基督教戒毒所,要慎重,不是指戒毒所可怕,而是爬山累死了,可想而知為什麼戒毒所建在那兒了,吸毒人員出不來呀)。

不過記住,在大雨天不要爬山,以免山體滑坡和雷電擊到,晚上也不要爬山,以免迷路或遇到壞人和蛇。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煙墩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