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省馬鞍山市政府41號令在哪可以找到
可以直接去馬鞍山市行政服務中心查。
馬鞍山市政府為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 2006 年 1 月 1 日 正式實施《馬鞍山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辦法》(市政府第 41 號令)。今年,市政府為進一步強化對政府重點工程、民生工程的監督,健全完善政府投資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的推進機制推出新舉措,出台了《關於向政府投資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派駐監察組的工作意見》。
該《意見》規定:一是向政府投資重點項目 、民生工程項目派駐監察組,對工程項目實行監督檢查。二是對派駐監察組的成員做了規定。必須是政治素質好,原則性強,公道正派,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同時,要求選派人員必須在市監察局、市建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四個單位產生。三是派駐監察組的項目是人民群眾關注的民生工程,或是政府投資重點項目。該《意見》還對選派監察組成員的職責、許可權進行了明確。派駐監察組的工作方式採取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監察的內容是建設項目管理、招標投標、合同履行、工程變更、資金使用、財務管理及決算審計等實施全方位監督。
我市出台的向政府投資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派駐監察組的嘗試,是馬鞍山市對政府投資項目監督首次開展聯合作戰,可有效規范我市建築市場的秩序,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對貫徹執行《馬鞍山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辦法》(市政府第 41 號令)具有強力推動作用。
『貳』 安徽馬鞍山市40號令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蕪湖,當塗縣方向過來,直接走205國道接近採石,沒有太大的轉盤外橋版檢查站旁邊!
方向來自南京,權去東環路「採石業」出口擴展採石河路一直主宰著一座立交橋,看到一個很大的轉盤,左轉過一座橋右手。
來自其他地方或城市,科達機電的票,車上坐著馬鞍山,當塗匯流排的汽車一般都知道外橋檢查站!
『叄』 馬鞍山居民身份證號前幾位
馬鞍山身份證號
340500 馬鞍山市
340501 市轄區
340502 金家莊區
340503 花山區
340504 雨山區
340521 當塗縣
『肆』 馬鞍山市為什麼還在用第39號令征遷土地
咨詢當地土地管理部門
『伍』 馬鞍山市的車牌號是多少
安徽[皖]
A 合肥市 B 蕪湖市 C 蚌埠市 D 淮南市 E 馬鞍山市 F 淮北市 G 銅陵市 H 安慶內市 J 黃山市 K 阜陽市 L 宿州市 M 滁州市 N 六安市 P 宣城市容 Q 巢湖市 R 池州市 S 亳州市 所以馬鞍山市皖E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馬鞍山市被征地農民轉城保醫保一次性補繳需要多少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是不是43號令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43號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已經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長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徵收管理,維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市轄區內徵收集體所有土地和拆遷集體土地上房屋、附著物(以下簡稱「征遷」)的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
征地撤組後剩餘土地征遷的補償安置,亦適用本辦法。
國家和省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征遷補償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征遷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管理征遷補償安置工作,其所屬的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負責征遷補償安置管理的事務性工作。
各區政府負責組織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轄區內征遷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遷事務機構負責轄區內征遷補償安置的具體事務工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其管理的昭明村、楊家村集體土地的征遷實施工作。
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征遷相關工作。
第四條被征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協助做好征遷工作。
第五條建立征遷補償安置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市國土資源、勞動保障、財政、公安、規劃、房產、農林、監察等有關部門參與,定期研究解決征遷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第二章征地程序
第六條征地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申請征地單位按照征地報批要求准備報件,送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年度用地計劃及農用地轉用計劃安排組織報批。
(二)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單獨選址的項目,供地方案一並擬訂、報批),報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後,依法上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徵收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七條征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在被徵收土地所在村、組內以市政府名義予以公告。其中,徵收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八條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有效證明到指定的地點辦理征遷補償登記手續。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調查結果為准;未如期辦理被拆遷房屋及附著物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征遷事務機構調查結果為准。
第九條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依照本辦法規定的補償安置標准,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聽取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後,由各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
第十條征地的各項費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交地(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領取補償安置費的除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一條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在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
(一)審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二)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三)辦理入戶或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等情況必須入戶或分戶的除外;
(四)核發工商營業執照;
(五)批准房屋過戶、土地流轉;
(六)變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條對征遷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裁決,責令交出土地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征地補償和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征地實行區片綜合地價方式補償。
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組成。其中,土地補償費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40%,安置補助費(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60%。
第十四條土地補償費按以下規定支付和使用:
被徵收土地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設立財務專戶,由鄉鎮、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屬村民組所有的,土地補償費總額的70%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村民自治規定,自行組織分配給應安置人員,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支出。餘下的30%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積金,用於歷次征遷遺留等問題的處理,其使用、管理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監督。
第十五條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確定。被征地單位總人口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條件的常住農業人口。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耕地總數量以國土資源部門調查成果為准。
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經濟作物地。精養魚塘(含魚苗塘)按耕地計算。
第十六條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常住農業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員;
(二)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現役義務兵;
(三)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勞改勞教人員;
(四)1995年8月1日前戶口遷入被征地村民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並承擔農業義務的人員。承包地未達到所在村民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實佔比例予以安置;
(五)國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遷入地的農業人口;
(六)本市市區政策性遷移為小城鎮戶口的「自理口糧戶」,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員;
(七)征地轉戶時屬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轉戶花名冊為准),在歷次征地中應安未安人員。
下列人員不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歷次征地已安置人員和征地轉戶後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長人員;
(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人員不符合前款第四項規定條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辦理戶口農轉非;
(三)自費農轉非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
第十七條應安置人員由村民委員會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組公示後,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確認後,抄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征地時,安置補助費在支付下列費用後,剩餘部分由區政府統一繳入市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專戶:
(一)不滿16周歲人員(含政策性移民時隨父母生活統一農轉非人員),一次性發給撫養補助費1.2萬元;
(二)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人員,一次性發給自謀職業補助費1.5萬元;
(三)無固定工作或無穩定收入的自費農轉非人員、原征地撤組轉戶時不滿16周歲未安置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8000元。
第十九條將下列人員應得的補償安置費一次性撥給區民政部門,由區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或發放生活費:
(一)未滿16周歲的孤兒;
(二)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孤老人員;
(三)持有殘疾證明、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四)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患有精神病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第二十條經批准安置的農業人口,由公安部門及時就地辦理農轉非,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執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條經批准佔用國有農場農用地,導致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按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標准,支付土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其人員不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
佔用林地補償按《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執行。
第四章青苗、附著物、住房補償
第二十二條征地應依法據實支付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歸所有者所有。
經依法批准臨時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用地單位應按本辦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等費用。
第二十三條青苗補償費,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乘以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無青苗的不予補償。擅自佔用耕地,改變耕地用途,栽種樹木或挖塘養魚等,按原使用用途計算青苗補償費。
零星名貴觀賞樹木可以移植的,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給予適當補償。
零星栽種的樹木按實補償。
第二十四條農田水利及機電排灌設施,需要復建的,由用地單位復建;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能遷移的,付給遷移費。不需復建和不能遷移的附著物,依據重置價結合成新據實補償給所有權人。
需遷移墳墓的,應當予以公告。遷移費用按市民政部門核實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五條拆遷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價結合成新予以補償。
第二十六條拆遷非住宅房,對用地、建設手續合法的產權人按下列規定進行補償。其中,被拆遷人為企業的應持有工商營業執照:
(一)拆遷非住宅房,拆遷補償款按住房補償標准結合各類結構層高計算補償。拆遷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價;
(二)被拆遷工廠、站場、倉庫堆棧中的設備、設施屬破壞性拆除的應以評估價為依據給予補償;
(三)拆遷企業的停產停業費按徵收公告日期前3個月稅後利潤計補3個月,需搬遷設備的,搬遷、安裝費按拆遷企業設備總價值的5%給予補償;
(四)拆遷學校、醫院、敬老院、村委會(社區)辦公等公共服務用房,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換,不需要重建或置換的,按拆遷非住宅房補償標准執行。
被拆遷人將房屋出租的,拆遷實施單位僅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有關承租人補償費用由被拆遷人支付。
第二十七條拆遷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用房及連家店的,被拆遷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如土地使用權證上載明的土地用途為宅基地的,按住房補償標準的1.1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搬遷損失等其它補償;如土地使用權證載明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條規定補償。
第二十八條下列青苗、附著物、住房不予補償: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在批准、許可的面積外違法建設的附著物、住房;
(二)徵收土地公告後搶栽的花草、樹木;
(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臨時用地上的附著物;
(四)天然野生雜叢。
第二十九條徵收郊區專業菜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標准為5000元/畝。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由各區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
第五章住房拆遷安置
第三十條拆遷住房應給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條件的,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持有建房證、房屋產權證的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應安置人員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員。
原有常住農業戶口,後轉為非農戶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產權登記手續的,比照應安置人員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鎮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補貼、單位集資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房屋未被拆遷的;
(二)暫住戶或雖是常住戶口但屬租房居住的;
(三)通過繼承、贈予、買賣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或實際使用權、收益權,但不是拆遷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
(四)歷次征遷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貨幣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無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條住房拆遷安置實行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或產權調換安置方式,被拆遷人可選擇兩種方式中的一種。
(一)住房拆遷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
拆遷合法面積住房按重置價支付補償款給被拆遷人。
對應予住房安置的人員按每人3萬元計付住房安置款,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5萬元。配購安置房面積為每個符合拆遷安置人員20平方米,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0平方米。
特困戶住房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總額不足以購置應安置標准內安置房的,差額款由用地單位全額支付。
(二)住房拆遷產權調換安置方式:
每個應予住房安置人員按30平方米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互不支付差價。對於被拆遷原合法住房面積(不含披房、附房)低於應安置面積的,按原面積予以調換安置;高於應安置面積的,高出部分按拆遷住房重置價補償給被拆遷人。
第三十三條遠郊、線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適宜實行貨幣安置和產權調換安置的,經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
實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被拆遷房屋按重置價的120%標准予以補償。自拆自建宅基地征遷補償、「三通一平」及公共設施建設等費用按每戶4.6萬元由區政府統籌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條被拆遷戶分戶安置原則和人均被拆遷住房合法面積認定依據市政府關於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登記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拆遷人拆遷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被拆遷人需臨時自行安置過渡的,應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最後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的,拆遷人可按規定標准給予一次性搬遷獎勵費。
第三十六條被拆遷人的子女就讀小學、初中,因住房拆遷需要轉學的,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住房拆遷戶子女轉學證明》,教育部門應根據其拆遷後的實際過渡住址,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就讀,不得收取跨地區借讀費。
第三十七條實行住房貨幣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實行產權調換方式調換應安置面積的購房款均由用地單位支付給區政府。
第三十八條被拆遷人辦理安置房產權證時,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拆遷安置證明》,財稅部門應按有關規定減免契稅。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法所得依法予以追回:
(一)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在征地范圍內違法違規辦理第十一條暫停辦理事項造成後果的;
(二)被征地單位、有關部門或個人謊報數據,在征地過程中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征遷補償費用,或者截留征遷補償費用的;
(三)侵佔、挪用征遷補償費用的;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征遷補償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權力、徇私舞弊的;
(五)建設用地單位或個人擅自進行征遷補償安置的;
(六)阻撓或破壞征遷工作,妨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條征地區片綜合地價、青苗、房屋及附著物拆遷等具體補償標准,由市政府另行發文公布。
第四十一條征遷事務機構工作人員經業務培訓,考核合格後,由市國土資源局核發《馬鞍山市征遷人員上崗證》。從事征遷的工作人員須持證上崗。
第四十二條項目征遷可實行包干方式(包時間、包經費、包事務)。實行征地包乾的項目,按測算的征遷成本總費用收取4%的不可預見費(其中1%作為包干獎勵費)。
第四十三條征地管理費按省政府有關文件規定收取,返還地方部分,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區土地征遷事務機構按4.5:5.5分成。拆遷事務費按省有關規定執行,支付給經辦的拆遷事務機構。
第四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辦理征地批准手續且已公布征地補償安置、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按原方案執行。
第四十五條當塗縣政府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制定當塗縣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2月24日市政府第39號令發布的《馬鞍山市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辦法》及其配套文件同時廢止。
『柒』 馬鞍山市39號令房屋補償怎麼補償
自貢市人民政府令第
「自貢市城市建設徵用土地補償金的安置辦法第15屆會議2009年9月24日在自貢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在發行,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長
2009年10月19號
自貢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授予
總則
為了加強城市建設用地的征地補償補助安置管理,保障土地收購的順利發展,保護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土地管理法」中國人民共和國,人民共和國中國法規實施的土地管理法,中國物權法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以及國家,省和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次在全市范圍內本行政區域?土地補償補助安置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另有規定外,規定為准。
收集全市行政區域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市,縣,區人民政府在縣按照法律。土地的徵收工作,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負責實施土地收購人民政府,市,縣,區承辦。
征地工作四川自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在四川自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並確定該單位負責土地承包的實際執行情況。
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可能自己的土地收購。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徵用工作的領導,管理和監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徵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社會保障計劃的相關部門負責被征地農民的編制,審查和執行;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規劃和建設,民政,農業,林業,水,畜牧,統計,價格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良好的土地徵用補償金安置村(居)民委員會應補助以及與土地收購的承辦人。
條徵用土地的補償安置工作的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所應遵守的市,縣和區人民政府按照土地法,進行了其登記,及時收集各種補償和補助,以接受安置投降的時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了市,縣,區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的法律。
第五土地徵用工作應當堅持依法,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法定程序。
a>
土地徵用手續
條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土地供應政策,建設的需要擬批次或項目實施土地收購,土地和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書面形式就擬征土地范圍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通知徵用土地的縣(區)。第七條的
被徵收土地收購通知之日起由鄉(鎮),從人民的政府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業人口的門 - 到 - 門登記,張榜公示,並在按照有關規定,確認該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土地收購承辦人徵收在年輕,附件及房屋庫存,登記,Kanzhang,驗證;與相應的土地測繪資質的單位委託的邊界內的邊界范圍內的土地面積,土地徵收一流的現場測量,並擬徵收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佔地面積的土地類型,權屬調查,土地權屬,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確定的類型和面積。第8條
徵收的土地說,調查結束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市,縣(區)按照國家,省的有關規定,按照徵用土地的結果,報道權的人民政府批准批准。
依法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人的市,縣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在收到土地徵用的土地收購計劃,計劃在鄉(鎮)的位置的土地,村(社區),組發布徵用土地公告。的
第九條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和其他權利人應是徵用土地公告土地證或依法指定的地方征地補償登記的審批程序,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安排徵用的土地補償費,補償內容,徵收土地主辦單位的調查結果。第十條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土地收購計劃徵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天內制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方??案和土地的所有權,收取每人,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社區),組應宣布聽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第11條農村集體土地經濟組織,農村村民和其他權利人要求舉行聽證會,對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計劃內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土地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公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市,縣(區),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與土地和資源的土地和資源聽證規定「組織聽證。
徵收土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實施的征地和移民安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風險評估報告。
徵收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方??案報人民政府批准後,市,縣,具體實施土地收購承辦的第12條。 13
土地收購費用應徵收的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方??案,在三個月內全額支付被徵收土地的農村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批准日期。
章土地徵用補償金
第十四條區土地面積的實測值(水平投影)。分類土地分類目前的土地使用分類,計算出的賠償,補貼成本的基礎上。
第十五屆產值的土地徵用標准統一的年度產值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的土地收購標准為准。
第16條青苗補償費計算按照年產值徵用土地的統一標准。年復一年,一年的產值和青苗補償費的四分之一;年兩個賽季,兩個賽季超過6個月,年產值青苗補償費,不補償青苗沒有。
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倍數17以下。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每畝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計算標准。根據人均耕地的安置補助費,徵收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按照以下標准計算:人均耕地超過1畝的,每畝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為6倍,人均耕地1畝,每個安置人口的6倍,每畝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計算。兩種補償被徵收耕地的倍數,小於16倍,16倍。
徵收非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照上述標准減半計算。
18日地面附著物補償,經濟林木,果樹,建築物,構築物,補償標准(見附件1)補償標准(見附件2),鮮花鮮花補償標准(見附件3),執行木材木其他附著物補償標准(見附件4)。
搶地公布之日起徵收的情況下種植農作物的種植農作物,經濟林木,果樹和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第19條
同一地塊種植,根據種植最大的一個或多個經濟林木,果樹,花卉和花卉木材和其他附件的電影,而不是庫存的品種,規格,數量,登記和記錄天花板根據該地區的品種數量來補償。涉及部分承包後
第二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耕地是土地的徵收,調整根據的調整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由土地收購承辦的工作量支付承包土地調整費。
人員安置
條徵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同時滿足下列條件,並確定了由本集體經濟組織可能是一個農村集體他們的安置補助金,經濟組織的成員參加的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如下:
(一)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永久居留;
(二)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利用,重大事項決定權分配的權利;
(三)按照法律規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的義務的承諾。
第2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被視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參與分配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
(一)從目前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招募服務的應征入伍者的士官和兩名士官;
(b)一名成員的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目前正在服刑的監禁,或通過勞動再教育;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校大學生錄取;
(d)建立婚姻關系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照法律規定的成員通常進入或按照法律規定產假的工作人員; <BR / (五)法律規定的對國家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尚未行使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人員。耕地或土地
第23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當繳納的所有成員所有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批準的土地形成的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徵用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人員安置後, 。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應保存記錄的登記,宣布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和債務,債務,提供成員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分享或承擔的成員。
第24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依法征的一部分,人員安置的農民數量除以收集量前人均土地佔有量的土地的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徵收。
城市規劃區和一個單獨的位置外項目征地,土地徵用,更多的可耕地資源,人均耕地畝以上的基礎上,在農業安置的意願,尊重農民的土地。
第25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征費,土地補償費直接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發展生產,安排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引起的徵用的土地,不能被聘用人員的生活補助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待開發的具體措施,以及其他任何單位不得截留挪用或變相保留挪用。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需要安置補助費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生產,生活安置,安置的,安置補助費首先用於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搬遷費用的剩餘部分是保留給個人的生活。
第26條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費用的資金將承辦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徵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規定應該是在鄉(鎮),村務監督下的法律指導,合理分配和使用,並宣布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接受監督的征地補償費的收支和分配的平衡。農業,民政等部門要加強監管的分配和使用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二十七條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因征地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按照城鎮居民的管理,並納入城鎮社會安全系統。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在國家,省,市規定的。
第二十八條農民人員由當地民政部門批準的殘疾人士的五保戶,保證家庭,孤兒,和六(2B級)每人一次性1500-2000元的土地徵用承辦額外的生活津貼。
第29條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個人拒絕接受代表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個人,特別是家庭存儲的土地徵用費及相關費用的通知中規定的期限內,被視為補償費和安置。
章房屋拆遷補償和安置
第30條法律規定的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村房屋拆遷的土地,房屋拆遷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處理,房屋拆遷補償和安置的成員。
下面的人參與農村房屋拆遷,房屋拆遷補償和安置的范圍應包括:
(一)符合第21條規定的人員。工作人員:
(b)永久居住在徵用土地的村,組,戶拆遷戶頭的配偶,子女,父母,和長期生活在一起的情況下,無遮無其他地方,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唯一的兒子,唯一的女兒在按照法律規定,進入婚姻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住房的土地,並沒有享受或參與分配宅基地的使用權,他們的原籍地,法律家屬需要與子女同住;
提出的「事實婚姻」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孩子的撫養權納入法制化的舉動;
原本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實施本集體經濟組織失地農民,但工作人員沒有進行房屋拆遷補償和安置;
4。在符合第22條的規定,這樣的工作人員。
由於建設用地的房屋拆遷,一直實行貨幣補償或房屋後再次征地拆遷安置,安置人員不得在安置人員的范圍。然而,實施自拆,涉及住房的二次拆自建的安置方式的除外。
第31條按照法律規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以及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該地區的城市規劃近期建設控制的一部分?農村房屋拆遷,不得採取從自我安置被拆遷戶的拆遷從以下兩個方面自願選擇安置方式:
(一)貨幣安置
拆遷戶選擇貨幣安置的被拆遷房屋合法產權面積,結構應為30平方尺人均增加一些米,超過30萬平方米,人均補償重置成本標准框架,磚,磚,木材,電線桿,其他結構秩序的一部分1.5倍,重置成本補償標准(見附件5)。
貨幣安置的被拆遷戶,不包括房屋重置價格補償,也應該是,受人口被拆遷戶應放在拆遷戶總脂肪買家補助。購機補貼計算,30平方米,每人均補貼1036元每平方米。
補償費和購買的的更換價格補貼,一次性付款被逐出土地徵用承辦的購買自己的拆遷戶,剩餘價值所擁有的土地徵用單位的房屋拆遷安置, 。
(二)房屋沉降
土地徵用承辦或土地收購承辦的委託有關業主統一規劃實施拆遷房屋和安置房屋產權交換拆遷戶的安置房,安置房建設的基礎。
拆遷戶選擇安置房,住房安置標准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人均家庭應放在人口安置區的產權,安置人口和安置45平方米的套1設置。應放置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人口根據實際安置人口的安置區。在人均安置標准面積內拆遷戶的合法所有權住房的框架,磚,磚,木材,電線桿,和其他結構的順序和安置實施的股權交換。
家庭安置房建築面積不得超過30平方米,每人應安置面積。應該是移民安置區的一部分?10平方米按成本價以下的被拆遷戶,安置當地商品房的平均銷售價格的一部分,它被驅逐出超過10平方米比實際安置區的詳細信息。
剩下的法定所有權的房屋拆遷的股權置換後面積增加了1.5倍,不同結構房屋的重置價標准補償。房屋拆遷補償,房屋剩餘價值歸所有取得土地的單位。
第32部分徵收城市規劃近期建設控制之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農村房屋拆遷,實行自拆自建的安置需要。
自我,自拆的法律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權的規模和結構的基礎上,落實安置根據房屋置換增加了0.5倍的價格標准,以彌補。
一次性支付賠償金的土地收購承辦的拆遷戶安置房,房屋剩餘價值歸被拆遷戶所有被驅逐的重置價格。
第33條建築物及構築物拆遷補償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的」房屋所有權證「或已批準的法定程序,並根據需要,該地區委託單位徵收土地管理器」或國家監管要求的Kanzhang批準的
第三十四條拆遷的同時滿足以下所有條件的合法房屋,根據生產辦公(非住宅),商業運作和使用,為生產實施補償:
(a)批準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辦公,商業的經營宗旨;
(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生產,辦公,商業的經營宗旨;
(C )行政主管部門的工商營業執照和營業場所的位置,位置和大小的面積?規劃,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一致批准;
(d)由稅務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稅務登記納稅的基礎上的。
生產,附件5中規定的辦公空間的方式來重置價格標准,增加了2.5倍執行的補償標准,補償標准為商業企業空間三倍的性能的提高附件5中規定的重置價格的方式。
第35條的下列建築物,構築物不予補償的拆遷進度失事:
(一)到期的臨時建築物,構築物;非法
(二)違法建設的建築物,構築物;
(三)徵收土地公告日期,搶建的建築物,構築物。第36條的
拆遷的的時間內提前搬遷,征地拆遷承辦單位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的土地單位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的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
過渡性安置房屋拆遷條37被拆遷內的的過渡營業額成本的設區的市級分發了12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超過12個月,在此期間增加了土地收購承辦分布式過渡周轉費,每人每月100-150元。結算貨幣拆遷自我拆遷戶,已發行到3個月的過渡周轉費由土地收購承辦的。
第38條的臨時建築不超過批准使用期限,按指明的方式來補償附件6標准;,打灶,失去了收入補貼附件7標准中規定的方式進行補貼。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建設徵收,使用土地的法律補償,安置的,當事人拒不搬遷,根據四川省,中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人民共和國」,由人民的政府以上的縣級土地和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搬遷逾期未搬遷,批準的人民政府縣級以上的水平,實施強制搬遷的,可在3000元以上至2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40條在征地過程中,當事人不遵守國家有關法律和規定,在下列情況之一的,情節輕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公共安全法將受到處罰的,由公安機關,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騙取土地徵用補助金的補償和移民安置資金;
(二)煽動鬧事,擾亂社會秩序,阻礙國家建設;
(三)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第41條土地的單位和其工作人員的疏忽,濫用他的權力,挪用,截留,挪用土地徵用補償金,安置費用的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42條規定有爭議的土地徵用補償,市,縣,區人民政府裁決。征土地的補償的補貼安置爭議不影響土地收購計劃的實施。
第七章附則
第43條鄉(鎮),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集體經濟單位的建設不會改變佔用集體土地,地上附著物可以參考這樣所需的最低標准補償;改變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單位,參照本辦法規定的一次性補償金的下限標准。
富順縣,榮縣人民政府第44條的規定製定實施細則,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四十五條本辦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自貢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政府,2004年6月9日在自貢市城市建設徵用土地補償金的安置辦法「(自貢市人民政府令第58號)同時廢止。
附件:1。自貢市建設的地上建築物,構築物,補償標准
自貢市建設徵收土地的補償標準的經濟果樹
3。自貢市建設征地鮮花,鮮花補償標准
自貢市建設土地收購木材和其他附著物補償標准
自貢市建設自貢市建設徵收徵收土地房屋拆遷補償補貼
征地補償標准
7自貢市建設用地上的臨時建築收購的舉動,打爐,誤工補貼
『捌』 馬鞍山政府徵用土地43號令是什麼
馬鞍山市政府的43號令: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已經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徵收管理,維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市轄區內徵收集體所有土地和拆遷集體土地上房屋、附著物(以下簡稱「征遷」)的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征地撤組後剩餘土地征遷的補償安置,亦適用本辦法。國家和省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征遷補償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征遷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管理征遷補償安置工作,其所屬的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負責征遷補償安置管理的事務性工作。各區政府負責組織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轄區內征遷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遷事務機構負責轄區內征遷補償安置的具體事務工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其管理的昭明村、楊家村集體土地的征遷實施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征遷相關工作。
第四條 被征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協助做好征遷工作。
第五條 建立征遷補償安置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市國土資源、勞動保障、財政、公安、規劃、房產、農林、監察等有關部門參與,定期研究解決征遷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第二章 征地程序
第六條 征地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申請征地單位按照征地報批要求准備報件,送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年度用地計劃及農用地轉用計劃安排組織報批。
(二)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單獨選址的項目,供地方案一並擬訂、報批),報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後,依法上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徵收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
七條 征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在被徵收土地所在村、組內以市政府名義予以公告。其中,徵收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八條 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有效證明到指定的地點辦理征遷補償登記手續。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調查結果為准;未如期辦理被拆遷房屋及附著物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征遷事務機構調查結果為准。
第九條 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依照本辦法規定的補償安置標准,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聽取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後,由各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
第十條 征地的各項費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交地(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領取補償安置費的除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一條 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在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一)審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二)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三)辦理入戶或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等情況必須入戶或分戶的除外;
(四)核發工商營業執照;
(五)批准房屋過戶、土地流轉;
(六)變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條 對征遷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裁決,責令交出土地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 征地補償和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 征地實行區片綜合地價方式補償。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組成。其中,土地補償費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40%,安置補助費(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60%。
第十四條 土地補償費按以下規定支付和使用:被徵收土地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設立財務專戶,由鄉鎮、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屬村民組所有的,土地補償費總額的70%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村民自治規定,自行組織分配給應安置人員,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支出。餘下的30%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積金,用於歷次征遷遺留等問題的處理,其使用、管理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監督。
第十五條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確定。被征地單位總人口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條件的常住農業人口。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耕地總數量以國土資源部門調查成果為准。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經濟作物地。精養魚塘(含魚苗塘)按耕地計算。
第十六條 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常住農業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員;
(二)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現役義務兵;
(三)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勞改勞教人員;
(四)1995年8月1日前戶口遷入被征地村民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並承擔農業義務的人員。承包地未達到所在村民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實佔比例予以安置;(五)國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遷入地的農業人口;
(六)本市市區政策性遷移為小城鎮戶口的「自理口糧戶」,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員;
(七)征地轉戶時屬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轉戶花名冊為准),在歷次征地中應安未安人員。
下列人員不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歷次征地已安置人員和征地轉戶後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長人員;
(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人員不符合前款第四項規定條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辦理戶口農轉非;
(三)自費農轉非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
第十七條 應安置人員由村民委員會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組公示後,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審核,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確認後,抄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 征地時,安置補助費在支付下列費用後,剩餘部分由區政府統一繳入市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專戶:
(一)不滿16周歲人員(含政策性移民時隨父母生活統一農轉非人員),一次性發給撫養補助費1.2萬元;
(二)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人員,一次性發給自謀職業補助費1.5萬元;
(三)無固定工作或無穩定收入的自費農轉非人員、原征地撤組轉戶時不滿16周歲未安置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8000元。
第十九條 將下列人員應得的補償安置費一次性撥給區民政部門,由區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或發放生活費:
(一)未滿16周歲的孤兒;
(二)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孤老人員;
(三)持有殘疾證明、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四)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患有精神病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第二十條經批准安置的農業人口,由公安部門及時就地辦理農轉非,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執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佔用國有農場農用地,導致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按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標准,支付土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其人員不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佔用林地補償按《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執行。
第四章 青苗、附著物、住房補償
第二十二條 征地應依法據實支付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歸所有者所有。經依法批准臨時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用地單位應按本辦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等費用。
第二十三條 青苗補償費,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乘以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無青苗的不予補償。擅自佔用耕地,改變耕地用途,栽種樹木或挖塘養魚等,按原使用用途計算青苗補償費。零星名貴觀賞樹木可以移植的,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給予適當補償。零星栽種的樹木按實補償。
第二十四條 農田水利及機電排灌設施,需要復建的,由用地單位復建;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能遷移的,付給遷移費。不需復建和不能遷移的附著物,依據重置價結合成新據實補償給所有權人。需遷移墳墓的,應當予以公告。遷移費用按市民政部門核實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五條 拆遷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價結合成新予以補償。
第二十六條 拆遷非住宅房,對用地、建設手續合法的產權人按下列規定進行補償。其中,被拆遷人為企業的應持有工商營業執照:
(一)拆遷非住宅房,拆遷補償款按住房補償標准結合各類結構層高計算補償。拆遷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價;
(二)被拆遷工廠、站場、倉庫堆棧中的設備、設施屬破壞性拆除的應以評估價為依據給予補償;
(三)拆遷企業的停產停業費按徵收公告日期前3個月稅後利潤計補3個月,需搬遷設備的,搬遷、安裝費按拆遷企業設備總價值的5%給予補償;
(四)拆遷學校、醫院、敬老院、村委會(社區)辦公等公共服務用房,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換,不需要重建或置換的,按拆遷非住宅房補償標准執行。被拆遷人將房屋出租的,拆遷實施單位僅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有關承租人補償費用由被拆遷人支付。
第二十七條 拆遷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用房及連家店的,被拆遷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如土地使用權證上載明的土地用途為宅基地的,按住房補償標準的1.1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搬遷損失等其它補償;如土地使用權證載明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條規定補償。
第二十八條 下列青苗、附著物、住房不予補償: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在批准、許可的面積外違法建設的附著物、住房;(二)徵收土地公告後搶栽的花草、樹木;
(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臨時用地上的附著物;
(四)天然野生雜叢。
第二十九條 徵收郊區專業菜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標准為5000元/畝。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由各區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
第五章 住房拆遷安置
第三十條 拆遷住房應給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條件的,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持有建房證、房屋產權證的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應安置人員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員;原有常住農業戶口,後轉為非農戶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產權登記手續的,比照應安置人員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鎮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補貼、單位集資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房屋未被拆遷的;
(二)暫住戶或雖是常住戶口但屬租房居住的;
(三)通過繼承、贈予、買賣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或實際使用權、收益權,但不是拆遷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
(四)歷次征遷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貨幣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無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條 住房拆遷安置實行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或產權調換安置方式,被拆遷人可選擇上述兩種方式中的一種。
(一)住房拆遷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拆遷合法面積住房按重置價支付補償款給被拆遷人。對應予住房安置的人員按每人3萬元計付住房安置款,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5萬元。配購安置房面積為每個符合拆遷安置人員20平方米,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0平方米。特困戶住房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總額不足以購置應安置標准內安置房的,差額款由用地單位全額支付。(二)住房拆遷產權調換安置方式。每個應予住房安置人員按30平方米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互不支付差價。對於被拆遷原合法住房面積(不含披房、附房)低於應安置面積的,按原面積予以調換安置;高於應安置面積的,高出部分按拆遷住房重置價補償給被拆遷人。
第三十三條 遠郊、線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適宜實行貨幣安置和產權調換安置的,經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實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被拆遷房屋按重置價的120%標准予以補償。自拆自建宅基地征遷補償、「三通一平」及公共設施建設等費用按每戶4.6萬元由區政府統籌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條 被拆遷戶分戶安置原則和人均被拆遷住房合法面積認定依據市政府關於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登記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拆遷人拆遷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被拆遷人需臨時自行安置過渡的,應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最後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的,拆遷人可按規定標准給予一次性搬遷獎勵費。
第三十六條 被拆遷人的子女就讀小學、初中,因住房拆遷需要轉學的,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住房拆遷戶子女轉學證明》,教育部門應根據其拆遷後的實際過渡住址,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就讀,不得收取跨地區借讀費。
第三十七條 實行住房貨幣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實行產權調換方式調換應安置面積的購房款均由用地單位支付給區政府。
『玖』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45號令)
是不是43號令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43號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已經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徵收管理,維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市轄區內徵收集體所有土地和拆遷集體土地上房屋、附著物(以下簡稱「征遷」)的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
征地撤組後剩餘土地征遷的補償安置,亦適用本辦法。
國家和省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征遷補償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征遷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管理征遷補償安置工作,其所屬的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負責征遷補償安置管理的事務性工作。
各區政府負責組織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轄區內征遷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遷事務機構負責轄區內征遷補償安置的具體事務工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其管理的昭明村、楊家村集體土地的征遷實施工作。
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征遷相關工作。
第四條 被征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協助做好征遷工作。
第五條 建立征遷補償安置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市國土資源、勞動保障、財政、公安、規劃、房產、農林、監察等有關部門參與,定期研究解決征遷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第二章 征地程序
第六條 征地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申請征地單位按照征地報批要求准備報件,送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年度用地計劃及農用地轉用計劃安排組織報批。
(二)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單獨選址的項目,供地方案一並擬訂、報批),報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後,依法上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徵收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七條 征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在被徵收土地所在村、組內以市政府名義予以公告。其中,徵收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八條 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有效證明到指定的地點辦理征遷補償登記手續。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調查結果為准;未如期辦理被拆遷房屋及附著物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征遷事務機構調查結果為准。
第九條 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依照本辦法規定的補償安置標准,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聽取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後,由各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
第十條 征地的各項費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交地(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領取補償安置費的除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一條 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在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
(一)審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二)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三)辦理入戶或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等情況必須入戶或分戶的除外;
(四)核發工商營業執照;
(五)批准房屋過戶、土地流轉;
(六)變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條 對征遷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裁決,責令交出土地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 征地補償和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 征地實行區片綜合地價方式補償。
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組成。其中,土地補償費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40%,安置補助費(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60%。
第十四條 土地補償費按以下規定支付和使用:
被徵收土地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設立財務專戶,由鄉鎮、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屬村民組所有的,土地補償費總額的70%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村民自治規定,自行組織分配給應安置人員,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支出。餘下的30%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積金,用於歷次征遷遺留等問題的處理,其使用、管理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監督。
第十五條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確定。被征地單位總人口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條件的常住農業人口。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耕地總數量以國土資源部門調查成果為准。
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經濟作物地。精養魚塘(含魚苗塘)按耕地計算。
第十六條 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常住農業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員;
(二)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現役義務兵;
(三)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勞改勞教人員;
(四)1995年8月1日前戶口遷入被征地村民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並承擔農業義務的人員。承包地未達到所在村民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實佔比例予以安置;
(五)國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遷入地的農業人口;
(六)本市市區政策性遷移為小城鎮戶口的「自理口糧戶」,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員;
(七)征地轉戶時屬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轉戶花名冊為准),在歷次征地中應安未安人員。
下列人員不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歷次征地已安置人員和征地轉戶後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長人員;
(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人員不符合前款第四項規定條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辦理戶口農轉非;
(三)自費農轉非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
第十七條 應安置人員由村民委員會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組公示後,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確認後,抄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 征地時,安置補助費在支付下列費用後,剩餘部分由區政府統一繳入市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專戶:
(一)不滿16周歲人員(含政策性移民時隨父母生活統一農轉非人員),一次性發給撫養補助費1.2萬元;
(二)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人員,一次性發給自謀職業補助費1.5萬元;
(三)無固定工作或無穩定收入的自費農轉非人員、原征地撤組轉戶時不滿16周歲未安置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8000元。
第十九條 將下列人員應得的補償安置費一次性撥給區民政部門,由區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或發放生活費:
(一)未滿16周歲的孤兒;
(二)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孤老人員;
(三)持有殘疾證明、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四)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患有精神病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第二十條 經批准安置的農業人口,由公安部門及時就地辦理農轉非,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執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佔用國有農場農用地,導致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按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標准,支付土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其人員不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
佔用林地補償按《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執行。
第四章 青苗、附著物、住房補償
第二十二條 征地應依法據實支付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歸所有者所有。
經依法批准臨時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用地單位應按本辦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等費用。
第二十三條 青苗補償費,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乘以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無青苗的不予補償。擅自佔用耕地,改變耕地用途,栽種樹木或挖塘養魚等,按原使用用途計算青苗補償費。
零星名貴觀賞樹木可以移植的,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給予適當補償。
零星栽種的樹木按實補償。
第二十四條 農田水利及機電排灌設施,需要復建的,由用地單位復建;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能遷移的,付給遷移費。不需復建和不能遷移的附著物,依據重置價結合成新據實補償給所有權人。
需遷移墳墓的,應當予以公告。遷移費用按市民政部門核實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五條 拆遷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價結合成新予以補償。
第二十六條 拆遷非住宅房,對用地、建設手續合法的產權人按下列規定進行補償。其中,被拆遷人為企業的應持有工商營業執照:
(一)拆遷非住宅房,拆遷補償款按住房補償標准結合各類結構層高計算補償。拆遷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價;
(二)被拆遷工廠、站場、倉庫堆棧中的設備、設施屬破壞性拆除的應以評估價為依據給予補償;
(三)拆遷企業的停產停業費按徵收公告日期前3個月稅後利潤計補3個月,需搬遷設備的,搬遷、安裝費按拆遷企業設備總價值的5%給予補償;
(四)拆遷學校、醫院、敬老院、村委會(社區)辦公等公共服務用房,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換,不需要重建或置換的,按拆遷非住宅房補償標准執行。
被拆遷人將房屋出租的,拆遷實施單位僅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有關承租人補償費用由被拆遷人支付。
第二十七條 拆遷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用房及連家店的,被拆遷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如土地使用權證上載明的土地用途為宅基地的,按住房補償標準的1.1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搬遷損失等其它補償;如土地使用權證載明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條規定補償。
第二十八條 下列青苗、附著物、住房不予補償: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在批准、許可的面積外違法建設的附著物、住房;
(二)徵收土地公告後搶栽的花草、樹木;
(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臨時用地上的附著物;
(四)天然野生雜叢。
第二十九條 徵收郊區專業菜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標准為5000元/畝。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由各區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
第五章 住房拆遷安置
第三十條 拆遷住房應給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條件的,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持有建房證、房屋產權證的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應安置人員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員。
原有常住農業戶口,後轉為非農戶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產權登記手續的,比照應安置人員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鎮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補貼、單位集資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房屋未被拆遷的;
(二)暫住戶或雖是常住戶口但屬租房居住的;
(三)通過繼承、贈予、買賣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或實際使用權、收益權,但不是拆遷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
(四)歷次征遷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貨幣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無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條 住房拆遷安置實行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或產權調換安置方式,被拆遷人可選擇兩種方式中的一種。
(一)住房拆遷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
拆遷合法面積住房按重置價支付補償款給被拆遷人。
對應予住房安置的人員按每人3萬元計付住房安置款,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5萬元。配購安置房面積為每個符合拆遷安置人員20平方米,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0平方米。
特困戶住房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總額不足以購置應安置標准內安置房的,差額款由用地單位全額支付。
(二)住房拆遷產權調換安置方式:
每個應予住房安置人員按30平方米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互不支付差價。對於被拆遷原合法住房面積(不含披房、附房)低於應安置面積的,按原面積予以調換安置;高於應安置面積的,高出部分按拆遷住房重置價補償給被拆遷人。
第三十三條 遠郊、線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適宜實行貨幣安置和產權調換安置的,經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
實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被拆遷房屋按重置價的120%標准予以補償。自拆自建宅基地征遷補償、「三通一平」及公共設施建設等費用按每戶4.6萬元由區政府統籌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條 被拆遷戶分戶安置原則和人均被拆遷住房合法面積認定依據市政府關於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登記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拆遷人拆遷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被拆遷人需臨時自行安置過渡的,應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最後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的,拆遷人可按規定標准給予一次性搬遷獎勵費。
第三十六條 被拆遷人的子女就讀小學、初中,因住房拆遷需要轉學的,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住房拆遷戶子女轉學證明》,教育部門應根據其拆遷後的實際過渡住址,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就讀,不得收取跨地區借讀費。
第三十七條 實行住房貨幣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實行產權調換方式調換應安置面積的購房款均由用地單位支付給區政府。
第三十八條 被拆遷人辦理安置房產權證時,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拆遷安置證明》,財稅部門應按有關規定減免契稅。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法所得依法予以追回:
(一)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在征地范圍內違法違規辦理第十一條暫停辦理事項造成後果的;
(二)被征地單位、有關部門或個人謊報數據,在征地過程中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征遷補償費用,或者截留征遷補償費用的;
(三)侵佔、挪用征遷補償費用的;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征遷補償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權力、徇私舞弊的;
(五)建設用地單位或個人擅自進行征遷補償安置的;
(六)阻撓或破壞征遷工作,妨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征地區片綜合地價、青苗、房屋及附著物拆遷等具體補償標准,由市政府另行發文公布。
第四十一條 征遷事務機構工作人員經業務培訓,考核合格後,由市國土資源局核發《馬鞍山市征遷人員上崗證》。從事征遷的工作人員須持證上崗。
第四十二條 項目征遷可實行包干方式(包時間、包經費、包事務)。實行征地包乾的項目,按測算的征遷成本總費用收取4%的不可預見費(其中1%作為包干獎勵費)。
第四十三條 征地管理費按省政府有關文件規定收取,返還地方部分,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區土地征遷事務機構按4.5:5.5分成。拆遷事務費按省有關規定執行,支付給經辦的拆遷事務機構。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辦理征地批准手續且已公布征地補償安置、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按原方案執行。
第四十五條 當塗縣政府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制定當塗縣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2月24日市政府第39號令發布的《馬鞍山市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辦法》及其配套文件同時廢止。
『拾』 安徽省的居民身份證號碼開頭數字是多少
身份證開頭的6位是340000。
中國身份證地址碼分別如下:
1、華北地區:
北京市|110000,天津市|120000,河北省|130000,山西省|140000,內蒙古自治區|150000
2、東北地區:
遼寧省|210000,吉林省|220000,黑龍江省|230000
3、華東地區:
上海市|310000,江蘇省|320000,浙江省|330000,安徽省|340000,福建省|350000,江西省|360000,山東省|370000
4、華中地區:
河南省|410000,湖北省|420000,湖南省|430000
5、華南地區:
廣東省|440000,廣西壯族自治區|450000,海南省|460000
6、西南地區:
重慶市|500000,四川省|510000,貴州省|520000,雲南省|530000,西藏自治區|540000
7、西北地區:
陝西省|610000,甘肅省|620000,青海省|630000,寧夏回族自治區|64000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50000
8、特別地區:
台灣地區(886)|830000,香港特別行政區(852)|810000,澳門特別行政區(853)|820000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
(10)馬鞍山市39號令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居民身份證號碼中的地址碼的數字編碼規則為:
一、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1、第一位數字是以前的大區制代碼。
2、第二位是大區所在省市編碼。全國共分為6個大區:華北局、東北局、華東局、中南局、西南局和西北局。
二、第三、四位表示市(地級市、自治州、盟及國家直轄市所屬市轄區和縣的匯總碼)。
其中,01-20,51-70表示省直轄市;21-50表示地區(自治州、盟)。
三、第五、六位表示縣(市轄區、縣級市、旗)。
01-18表示市轄區或地區(自治州、盟)轄縣級市;21-80表示縣(旗);81-99表示省直轄縣級市。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8個縣級市,53個縣,44個市轄區,249個街道辦事處,1239個鄉鎮。其中968個鎮,271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