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三五規劃對於文化建設有哪些新提法,新思路和新路徑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中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建議》中有六大要點值得注意。
堅持「以文化人」這條紅線
《建議》原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
《建議》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在主要目標中特別強調「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翻一番」的量化內涵其實是要求我們在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發展當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指數的提升。我們要明確文化建設的目標理念與發展方式,始終堅持「以文化人」這條紅線,協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十三五」時期的文化發展體系建設將成為發展的重點,此次《建議》也強調了文化發展「體系」的建構與完善,這既包括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建設,也要包括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頂層設計、宏觀布局角度予以思考,更需要從市場主體、項目落地等微觀環節密切籌劃。在注重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如會展出版廣告等的基礎上,近年來我們也逐漸關注到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文化產業和新型業態之間的融合發展等問題,這都與文化發展的體系建構密切相關。同時,從社會環境到人才培育,從流通體系、金融支撐以及國際貿易等,這些要素都是「體系」中缺一不可的。
堅持文化產業支柱地位
《建議》原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十二五」時期,中央對文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文化法製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進行部署。
此次《建議》的目標要求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十二五」的基礎之上,中央把這個目標延長了五年,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五年當中我們過去所強調的倍增計劃可以繼續的往前推進。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也在不斷增長,但是不能只強調文化數量上的支柱性,還要強調文化產業在質上的內涵式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融合發展
《建議》原文:指出要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
解讀: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要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是我國公民文化權的最基本的保障,文化產業是公共文化發展的最強勁支撐和推動力,兩者之間互相支撐,特別是在公共文化內容的提升上文化產業更是可以大有作為,公共文化的社會化當中也需要文化產業有更多的更現代化的更人性化的服務和表現。
此外,增強發展協調性也是本次《建議》的重要方面,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的協調發展在文化建設方面同樣非常重要。然而,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相一致,文化建設「東高西低」的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
不論是公共文化建設,還是文化產業發展,我國文化建設的速度與水平與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基本相同,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態勢,人才、資本、技術、規模等方面,東西部文化的發展均存在較大差距。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產值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產業、公共文化的發展都需要從全新的角度進行認識,文化建設的不平衡現象也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予以有效解決,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能級,深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全新體系。我國的文化建設處於這樣的歷史背景當中,這就決定了「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要堅持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要得到有機統一,讓文化建設更好的服務於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實現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有機統一,實現發達地區文化發展與欠發達地區文化發展的有機統一,是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雙效統一是文化發展的基本前提
《建議》原文: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解讀: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雙效統一。文化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產值的提高、數量的增多和門類的豐富,還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這也恰好體現了文化產業具有社會和經濟雙重屬性的特殊性。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我們要始終如一地堅持這個基本原則和底線,這在國際發展當中也是有例可循的。
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如同一個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一樣,一定會跌跤。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這個道理,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能「唯量」說話,GDP並不是全部。我們要發揮文化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始終把文化產業的社會價值置於首位。因此,文化企業要堅持生產社會效益良好的文化產品,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基礎上獲得經濟效益,事實也證明了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文化產品往往能夠取得客觀的經濟效益,兩者並不矛盾。而政府部門則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考核體系,並加強監督,對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價。
網路文化安全事關重大
《建議》原文: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
讀: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網路文化傳播的新形態、新內容,是「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需要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網路文化安全是事關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密切相關的大事,也是當下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矛盾最為突出、亟需解決與面對的重要領域。
互聯網技術更新快、發展普及快、信息擴散快,新型網路傳播手段不斷涌現,網路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式異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維護網路文化安全,則成為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之一。因此,網路文化安全將成為「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予以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創新有為的重要方面,要通過積極建設與有效管理維護網路文化安全,實現網路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B. 十三五理念形勢與政策論文標準的範文
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揭開新的歷史篇章。在全球政治、經濟、安全等各個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圍繞和平與發展兩大議題,中國同國際社會一道,相繼確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與2020年後氣變安排兩項重大全球議程,共同應對包括恐怖主義在內的各類全球性挑戰。二是外交布局全面推進,實現中美、中俄、中歐以及中國與亞太、非洲、拉美等各主要方向國家關系的進一步深化。三是發展戰略全面對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為歐亞大陸乃至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四是外交理論創新全面深化,繼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主張後,又推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這一理念正在成為中國外交在國際舞台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幟。中國特色,第一是旗幟鮮明地堅持得到中國人民廣泛擁護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外交的根基所在。第二要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不幹涉別國內政等優良傳統,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對此加以完善、豐富和發展。第三要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踐行平等等特有理念。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有助於更好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不斷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進程。第四要堅持為國內發展和改革開放服務的第一要務。我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又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們與其他大國的一個重要不同。中國的外交必須緊緊圍繞國內發展這個大局,為此營造更為穩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環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很豐富。就當前而言,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合作共贏」。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利益日益融合,國家之間也許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但合作共贏卻是最大公約數。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代替的是單打獨斗的老做法,摒棄的是贏者通吃的舊思維。與歷史上的大國不同,中國自身已經走出了一條和平發展的新路。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也是對國際關系理論的重要創新。同時表明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將向世界傳遞繁榮穩定的正能量。它是對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挑戰論」的有力回擊,有利於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合作共贏外交的認識,塑造我和平發展、民主進步、文明開放的國家形象。它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是發揮我負責任大國作用的重要體現,有利於凝聚各國共識,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合作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與威脅,引領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C.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_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有51處提及「文化」,兩處關鍵位置強調「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建議》第九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用1042字專述文化建設的內涵。相較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有41處提及「文化」,對文化建設的專述放在第四點「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的二級標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共有801字專述文化建設內涵。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文化建設從「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管是表述的篇幅還是表述的力度都大為強化,文化建設上升至引領全局的地位。《建議》對文化建設的內涵闡述更加清晰,對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為「社會文明」「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通過「三足鼎立」來全面統領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內涵,文化建設的抓手更加具體、明確。
對文化產業空前重視,首次提出文化和旅遊融合
自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以來,文化產業出現在歷次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之中,但以往都是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在正文中。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表述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段中,將完善文化產業體系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體系相並列。
2020年《建議》中文化建設的最大亮點是對文化產業前所未有的重視,首次將文化產業設置在第一級標題中,很多表述都是首次提出,表明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化認識。相較「十三五」,《建議》對文化產業的要求大為強化,更明確和具體,用一整段「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共246字闡述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和任務。
《建議》對文化產業的表述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將文化市場體系納入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中,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產業市場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通過文化產業來統領文化市場建設。二是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體現了對區域「經濟-文化」的整體性認識,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作用更加彰顯。三是首次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現了國家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並且明確了具體任務「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文化建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強化
《建議》的第三至十四點分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各主要方面,在現代產業體系、國內市場、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對外開放、人民生活品質、促進祖國統一等部分內容中,都有涉及到文化的表述內容。
不管是《建議》的總體理念和目標,還是《建議》涉及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方位各個領域的具體要求,面向「十四五」和2035遠景發展目標,文化建_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一環,已不是孤立的文化建設。其不僅是與「物質文明」協調的「精神文明」,也是統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整體已經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高度融合。
來源:jcxx20210107
D. 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了四個「體系」。其中,除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外,其他三個都是「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所沒有的,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體系的建立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在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進行全方位的統籌顯得十分必要,以期更好的發展。
而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系統布局和籌劃。從社會環境到人才培育,從流通體系、金融支撐到國際貿易等,這些要素都是「體系」中缺一不可的。
重視「網路文化」建設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新增了「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這一表述。隨著互聯網的快速
發展,網路文化成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就專門提到大力發展網路文藝,推動網路
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網路演出、網路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由此可見,網路文化必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因此,「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對網路文化安全予以高度重視。
E. 什麼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三五」時期,從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到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繫到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我國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日益健全。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昂揚向上、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糧。
文化的特點: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和傳播的國家或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范、藝術文化、科學技術等。
它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升華。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並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與聲音的體系總和。
F. 學習了十三五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有什麼體法
第十三個五年計劃。「十三五」規劃要求規劃編制必須強化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指標,積極推進市縣規劃體制改革,堅持開放民主編制規劃,使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發展規律,更加反映人民意願。中國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