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信息化公共服務無差別

信息化公共服務無差別

發布時間:2021-11-06 13:40:51

A. 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互聯網+」下如何能更好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著力。
一、以「互聯網+」解決方案為抓手,搭建互聯網便民平台。
2015年4月13日,上海市政府與騰訊公司在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依託上海市相關產業基礎和政策資源,結合騰訊公司網路社交、創業基地、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領先優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優化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此次框架協議的簽訂把互聯網+應用到了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刀刃之處。各地可參照此次框架協議,充分利用各地基礎數據資源,搭建互聯網便民平台,把日常所需的居民購物、出行、學習、教育、信息服務都添加到該便民平台模式中,通過此平台為便民夯實基礎。
二、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實現無線熱點全覆蓋。
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無線熱點基站,把無線城市項目打造的更能貼合民眾需要。可以將無線熱點覆蓋到整個城市,包括社區、街道。熱點內容包括居民出行、醫療、教育、社保、養老和居家服務,同時應重點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家庭,實現社會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
三、以「互聯網+」為溝通橋梁,拓寬政民交流新渠道。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政民面對面交流的局限。網民可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對事物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以及可以對政府服務提出意見和意見。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會通過互聯網傾聽「人民的聲音」,並且與網民在線交流。現在網路舉報、網路投訴、網路建議等多種平台增加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使得政府能夠傾聽到更多的心聲,根據民眾的建議提升服務能力。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之快,多種媒體渠道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機關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網站交流平台、政務微博等多種方式,讓民眾參與到政府工作當中,發表他們的觀點,從而能夠全方位的認識不足,提升服務能力。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還有無處不在的數據資源,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從創新、開放多角度充分利用,從而改變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引領工作服務「新常態」。

B. 什麼是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

您可以理解為網站就是其中的一種。例如公安部的身份證信息查詢系統。就屬於公共內服務平台。信息化只是容對無紙化,高效率,信息的共享性,協同性作業等等的一個統稱而已。信息化的建設是國家飛速發展必經之路。謝謝。。。

C. 智慧城市的發展使城市基本設施管理實現什麼化

A.智能化

「智慧城市」是近幾年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熱詞,其由IBM公司於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所引發,後藉助物聯和互聯信息技術的傳播而在各個領域廣為人知。在全球「智慧風潮」和相關政策的激促下,我國很多地方紛紛提出創建「智慧城市」的口號,將建設「智慧城市」作為培育競爭力、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市民就業、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戰略。但是,應當看到,目前的「智慧城市」實踐多屬於概念構建期,人們對「智慧城市」的理解也僅僅局限於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等智能城市或數字城市層面,各大媒體出現的「智慧城市」也讓人難以區別哪些是城市營銷的手段,哪些是城市建設的實況。事實上,「智慧城市」應當是對城市美好前景的綜合描述,技術進步是「智慧城市」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因此,從超越技術進步的視角關注「智慧城市」建設,是值得探究的社會話題。

一、在動態均衡中創建「智慧城市」

針對當前人們對「智慧城市」的理解過於偏狹的現實,我們需要採用更樸素的概念來理解廣義的「智慧城市」。從廣義的視角來看,「智慧城市」不是城市靜態目標或者理想藍圖的宣言性描述,而是運用更先進的技術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的動態過程,是使城市更加高效、安全、便捷、和諧、可持續的綜合狀態,即面對城市問題的智慧應對。「智慧城市」應當盡可能優化整合各種資源,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感覺心情愉悅而不是壓力重重,即適合人的全面發展。

由是觀之,廣義的「智慧城市」是一種運用智慧動態應對城市化進程的從容狀態,其內核是城市化發展的質量導向,其形態是由精明的發展戰略引領的空間有機體。它擁有自組織能力強的社會活動體系、創新性能力強的經濟活動體系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的支撐體系。

根據廣義「智慧城市」概念,可以將「智慧城市」構建為戰略層次、活動層次、物理層次三個層級和戰略體系、社會活動體系、經濟活動體系、支撐體系、空間體系五個體系。其中,支撐體系與空間體系共同組成「智慧城市」的物理發展基礎,分別以信息技術進步和空間品質優化的不斷演進,構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平台;社會活動體系與經濟活動體系互為關聯並相互制約,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均衡;戰略體系作為統領,實現各體系的總體動態均衡。譬如,倘若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這兩個體系的動態平衡超出了合理區間范圍,則容易導致社會、經濟甚至更大范圍的城市系統崩潰,此時,戰略體系將發揮均衡作用。

二、在城鄉互哺中創建「智慧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中國社會已經發展到「城市社會」作為主導狀態的時期。但是,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社會發育仍然以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經濟發展仍然以總量增長為主要目標,快速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並不必然形成良好的城市社區。在這種情勢下,與「城市社會」相對存在的「鄉村社會」必須智慧地進行應對,總的原則是:一方面應強調城市對鄉村的資源和利益反哺;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鄉村原生的自組織能力,探索一種高品質的城鄉關系。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這些做法都值得充分肯定。因為鄉村與城市一樣,亟需實現現代化,亟需提升生活設施、配套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但應當看到,鄉村的現代化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豐富,還應該保留鄉村特有的社會和文化屬性。從理論上來看,鄉村與城市的文化是異質的,相比而言,城市社會復雜性更高、包容性更強,而鄉村社會要弱一些。但鄉村社會往往是基於血緣、地緣而形成的一個極為穩固的社會共同體,在遇到與集體利益有關的問題時,會爆發出更為強大的力量。這種文化上的差異給我們推進新型城市化進而實現城鄉無差別化最終目標帶來巨大挑戰。

我們認為,信息化是城鄉走向無差別化的主要途徑。現今社會,信息獲得的渠道已無時空障礙,且信息的「在場性」和及時性均已大大提高,鄉村社會有可能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首先與城市完全同步,成為帶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的突破口,最終實現高品質城市化的總體目標。這里的關鍵在於頂層設計能否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供給方面向相對「弱勢」的鄉村地區和流動人群傾斜,而不是仍然集中在「強勢」的大中城市。

三、在提升空間自組織能力中創建「智慧城市」

當前信息化對時空的壓縮以及對生產生活方式的實質性影響日益凸顯,在空間形態和人對空間使用方式等方面逐漸打破了傳統經濟區位導向的中心地等級結構,電子通訊網路的發達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距離的障礙,導致了規模空前的巨型城市的出現,使得城市的一些非中心區域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形成經濟活動的集聚。這些新的集聚體通過交通和通訊網路形成緊密聯系的整體,城市圈層的發展格局被打破,造成了多中心網路化的發展格局。就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而言,信息技術對人們生活以及生產方式的改變使得城市中的居住、交通、工業等功能也隨之發生顯著變化,城市土地使用尤其是中心區的土地使用出現了混合化的趨勢,同時促進了城市郊區的功能重構。

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非地方性聯系的頻率和強度,人們對城鄉空間的認知已經不再依賴於對真實物理環境的遍歷式接觸,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息媒介的傳播。但媒介本身不單單是中性的中介,相當程度上它會影響社會、文化及思想的建構。因此,對於可感知的城鄉空間來說,各類互聯網媒介所建構的功能等級序列和城鄉差異特徵,在很大程度上表徵了特定群體對空間意象的選擇性傳遞。

同時必須看到,高度信息化增進了人們在地方上的關系多樣性。在快速城市化狀態下,復合血緣、地緣的空間結果比比皆是:城市化或半城市化人口中的社會底層(如農民工)以同鄉為紐帶,半封閉地聚集在特定而多樣的城市空間載體中,體現為同鄉同業聚集社區(如「城中村」);而其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上層人群則以業緣為紐帶選擇大城市作為落腳點,體現為一線城市對各類人才的強烈吸引,但從地方認同角度考察,這部分高端人群或多或少存在對城市問題的憂慮以及對城市環境的不滿。更為重要的是,因地緣而生的本地化生活方式的不完全融入,使大城市難以成為被普遍認可的「家園城市」。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政府而言,尤其應當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戰略性地動態平衡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系,高度關注信息技術進步帶來貧富、城鄉等兩極分化的潛在危機。著眼制度、社會、民生的智慧化建設,通過智慧的頂層設計,使國民公平地受惠於智慧的技術,全面釋放社會力、平衡經濟力,以新型城市化引領城鄉均衡發展。
金鵬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D. 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 政府信息化的關系和區別

電子政務的重點在於「政務」,即政務的電子化。電子政務的包含了電子政府與政府信息化,而電子政府也是政府信息化的一個外在表現。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間的電子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對公民的電子政府。

1、范圍上的不同。

電子政務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領域,具體為: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司法、立法等方面,在我國尤為如此。而電子政府的內容將要廣泛的多,如立法、選舉、司法、監督等活動,都滲透著電子化的涵義。

2、概念不同。

電子政府是現有的政府機構在開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對現有的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進行優化重組之後所重新構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態;

電子政務是從政府業務角度上講的,是政府機構應用電子信息化和網路通訊手段,將管理與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

政府信息化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突破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3、理念上的不同。

電子政務的根本目標或者其核心的價值就在於政府通過電子化的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就是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

電子政府將實現的是扁平型網路結構、分權化、無縫隙的政府這就意味著公眾參與、公眾。

政府信息化在電子政務的優越公共服務基礎上,超越政府服務的范疇,實踐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E. 電子政務 為什麼電子化公共服務在本質上依然屬於公共服務

隨著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斷深入和發展,智慧政務在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應急職能方面作用愈發重要,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國家提出網路強國戰略以來,加快智慧政務發展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國要深化智慧政務改革,不斷適應新形勢,謀劃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構建新模式,發掘新途徑,滿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態。

一、工程導向到問題導向

智慧政務發展容易陷入誤區:以工程建設為導向,認為簡化審批、加快建設一大批信息化系統,就能較好地提高政府履職能力。這種以工程為導向的建設模式,不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增強智慧政務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下,智慧政務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以需求為主導的建設機制。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為目標,切實提高政府履職能力為出發點,合理規劃智慧政務建設項目,有效提高社會管理和公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時效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二、分散建設到集約化建設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中缺乏頂層設計,分散、低水平、重復投資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省級和副省級城市、地市級、區縣級設有獨立機房的部門平均比例分別為70%、32%、22%;省級、地市級、區縣級政府網站分散建設的比例分別平均為78%、32%、30%。智慧政務基礎設施建設分散狀況嚴重,粗放式的建設模式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給業務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帶來各種困難。因此,亟需切實加強智慧政務規劃、建設、運營的統籌協調,加快實現從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設,向集約化、高績效的協同發展轉變,從部門獨立建設、自成體系,向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轉變。

三、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參與「治理」的主體包括了各類權力部門、公共部門,以及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他們在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過程中是平等關系。「社會治理」彌補了「社會管理」內涵的局限,使社會治理體製得以創新和拓展。智慧政務是社會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務建設模式要始終適用於、服務於社會治理模式的變動和演化。

1、規范社會共建機制,打造以政府主導為一體,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為兩翼的社會共治模式。

2、規范監督和保障機制,規范參與方的權、責、利。

3、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形成統一有效的購買服務平台和機制,釐清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加快促進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模式的轉變。

四、由數據割據到數據開放共享

據統計,政府擁有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之多,但有關部門調研的38個部委涉及的80個專網里,實現橫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這對數據尷尬刻畫了目前政府數據共享面臨的數據壁壘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務業務數據成指數量級增長,但由於各業務系統技術標准、開發環境、系統架構等存在巨大差異,客觀上對政府部門數據共享造成了技術屏障。大數據時代,要徹底消除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羈絆,

1、開放數據。要盡快規劃政府數據開放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推進開放數據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實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共享的權、責、利,根據「一數一源」原則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鮮活性、權威性。

3、加快制定應用規范和技術標准,藉助信息技術和手段打通各異構業務系統。

五、數據支撐到輔助領導決策

從發展歷程看,中國智慧政務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網到「三網一庫」的發展階段。伴隨著智慧政務的發展,社會保障、社會治安、電子口岸、社會信用、食品和葯品監管、應急指揮、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安全監管等重點信息系統項目不斷展開研究、設計、立項和建設工作。這些信息系統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和協調,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關業務系統和各部門的相關信息資源,完善綜合分析、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等業務應用系統,為領導決策指揮提供全面、准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在大數據時代已日顯迫切。當下,這些信息系統需要通過整合智慧政務網路,以提高應用水平、發揮系統效能為重點,深化智慧政務應用,推動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政務輔助領導決策體系,提高政府宏觀管理與科學決策能力,加速推進我國政府信息化輔助決策的進程。

六、履行政府職能轉向提供公共服務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主要是從政府內部需求角度推進的,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方便監管,對民眾需求的考慮顯然不夠。《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智慧政務建設,打造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基礎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創新優化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將公共服務電子化,使智慧政務由流程規范化自動化,提高服務效率,轉變為有效為社會公眾提供最終交付品,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七、傳統模式到新興形態

作為新興技術,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潛在的價值逐漸得到挖掘,關注度不斷得以提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國家智慧政務建設,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範,加強雲計算服務平台建設;《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中期評估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目前針對雲計算的「十三五」規劃也已經啟動。未來發展中,智慧政務應繼續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藉助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等新技術進一步擴展政務信息來源,構建異構信息資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務信息化資源利用效能,深化業務應用,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八、核心技術設備國產化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漸完善,但是整體來看,國產設備佔有率低,核心設備差距明顯,潛在的戰略風險、數據泄漏風險和情報監控風險,嚴重威脅著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棱鏡門」事件之後,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為多個領域的共識。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智慧政務設備國產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開,國產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信息技術攻關有望加速,應用牽引、平台重構、分階段實施的國產化新思路將全面鋪開。
金鵬信息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F. 如何推進信息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十七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主要成果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工業企業普遍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模擬等技術開展研發設計,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0%。汽車、飛機等行業實現了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系統的綜合集成,產業鏈協同設計體系日臻成熟。晶元、嵌入式軟體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各類工業產品,改善了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一批自主研發的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自主研製的數控機床等高端智能裝備打開了海外市場,工程機械裝備國際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跨越。 二是完善現代生產和經營管理體系。機械、船舶、汽車、紡織等行業生產設備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改造步伐加快,鋼鐵、石化、有色、紡織、醫葯等行業過程式控制制和製造執行系統全面普及,關鍵工序數(自)控化率超過50%,大幅提高了產業精準製造、極端製造、敏捷製造能力。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企業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加速普及和綜合集成,實現了產銷一體、管控銜接和集約生產,促進企業組織扁平化、決策科學化和運營一體化。 三是增強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兩化融合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實施「中小企業健康成長計劃」、「電子商務服務商支持中小企業特別行動計劃」等,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台投入應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務新模式初步形成,超過300家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覆蓋全國地級市,45個城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中心,顯著提高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2011年中小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佔比達到60%,稅收佔比50%,城鎮就業崗位佔比80%。 四是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化進程。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工業設計、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利用信息技術加快自身現代化。涌現一批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的行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中小企業網上交易和網路營銷的利用率達到42.1%。工業設計、信息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壯大。2011年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864億元和2028億元,同比增長42.7%和42.2%。 五是促進安全生產和綠色發展。兩化融合有效促進了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單位GDP能耗、億元GDP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正在從單一環節向集成、綜合方向轉變,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實現了能耗物耗的實時監測和精確控制,並催生了新的服務模式和新興服務業態。信息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應用,創新了安全監管模式,提高企業預測、預判、預控能力,礦山、石化、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安全生產關鍵環節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民爆器材、危險化學品等行業實現了生產經營動態監控,有效提高了行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 六是帶動信息通信產業快速發展。兩化融合為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促進了通信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7.5萬億元,計算機、行動電話、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集成電路設計水平突破65納米,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研製成功。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6612億美元,佔全國外貿出口額的34.8%。軟體業務收入1.84萬億元,其中嵌入式軟體2805億元。全國電話用戶數達到13億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10億戶,網民5億人,寬頻用戶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38.3%。3G網路覆蓋全國大部分城鎮,TD-SCDMA成功實現規模商用。三網融合取得積極進展,IPTV、手機電視試商用業務用戶分別達到1400萬戶、5200萬戶。 七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兩化融合促進了產業集聚發展。各地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要,加快面向產業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和產業集聚發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正在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動力。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兩化融合中重點加強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中西部地區通過優化兩化融合發展環境,具備了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條件。兩化融合基礎較好的城市,進一步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了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協調推進的發展格局。 八是兩化融合推進體系初步建立。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部委、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兩化融合試驗區以及企業,構成區域與行業相結合的兩化融合組織保障體系。通過發布實施《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試行)等政策文件及各地方發展規劃,開展試點示範、「兩化融合深度行」活動、投融資支持、引導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等工作,形成兩化融合政策引導體系。通過發展信息化規劃、咨詢設計、項目實施、系統運維和專業培訓等信息服務業,建立面向工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不斷建立和完善集技術支撐、信息服務、中介服務、人才教育、交流培訓等於一體兩化融合支撐服務體系。

G. 什麼是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有何意義

1 有利於政府機構精簡,
2 有利於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優化財政資源配置。
3 有利於夠建激勵與約束機制。
4 有利於推進社會化民主進程。

H. 名詞解釋: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

政府公共服抄務電子化,也可以稱作「政府電子化服務」、「電子化的政府服務」、「公共服務電子化」等,就是指政府機關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等電子化手段,使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得以充分實現的過程與結果。 無論是實施電子政務,還是政府上網,或是建設電子政府、數字化城市,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特別是提供電子化的公共服務。

I. 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新公共管理理論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觀點如何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不同:
(一)理論基礎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基礎和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經濟學理論是以公共選擇理論中的 「委託-代理」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理論為重點的。經濟學理論的這些共同特徵是強調市場機制的優越性,提倡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場機制去引導公共項目。20世紀以來,隨著信息化、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對西方國家的私營部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私營部門為了適應環境,很快進行了管理變革,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認為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不存在本質區別,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營部門還要比公共部門更勝一籌,因此,私營部門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績效管理、戰略管理、目標管理、靈活且具有彈性的組織模式、顧客至上、結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並紛紛被引入公共部門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一個理論基礎是民主公民權理論。公民權被看作是一種包含對社區及其成員的承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務理論重視民主公民權,實際上是對更加積極和更多參與的公民權的復興。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是社區與公民社區理論越來越受到關注。西方社會日益多元化,社區被視為促進統一和利益綜合的重要途徑。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社區的形成和發展。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第三個理論基礎是組織人本主義思想。基於傳統的官僚層級制限制了人類活動的視野,不利於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義試圖把公共組織改變為更少的受權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於個人積極性和靈活性發揮以及自我實現、自我滿足的組織。
(二)價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眾多不同的名稱,但其核心價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場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價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組織的運作中,即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新公共管理主張用市場的力量改革政府,將市場機制引入公共部門,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展開競爭,縮小政府規模,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率。新公共管理認為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主要途徑是民營化和合同制。市場化成為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改革、緩解政府壓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個價值取向是顧客導向。政府不是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官僚機構,而是由責任感的企業家,公民即為其顧客和消費者。只有以顧客為取向,才能提供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並提高政府服務質量。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公民權利更是倍加重視。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在公共組織尊重公民的基礎上,只要通過合作和分享過程來運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實現公民權利的手段是公民參與。

J. 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策略有哪些

1、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不僅需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適應涉及黨的工作的方法的變化,而且還需要技術創新,觀念創新,管理和運作。應充分認識到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客觀要求,與時俱進,是加強黨的信息時代和執政能力建設的客觀要求,從加強執政黨本身這個意義上來講 ,建設一個開放的學習態度,是更新他們的舊思想,舊方法的客觀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應轉變觀念,開拓視野和敞開胸襟,了解世界,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建設政府機關電子政務。
2、豐富內容,形成體系
(1)加快建設黨務信息資源體系
信息時代的來臨,進一步凸顯政黨的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是黨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的基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黨務部門,也使黨的建設成為政府機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水平和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系統的整體水平,也決定了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系統在全社會的影響。
(2)加快統一信息交換平台建設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和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推動下,政府成立了自己的網站,它是展示形象、發布信息的窗口,但這個發布信息的形式散,不利黨政務信息綜合管理和查詢使用,必須納入一個統一的公立綜合性門戶網站,使其作為黨委,政府發布信息,公眾信息,各部門,集中 統一發布的窗口,方便公眾查詢、整合各種公共服務,實現在線合作的工作和一站式服務,以充分發揮設備,軟體,電路和其他資源的綜合效益。
3、優化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流程
通過協同各項事務、整合資源和規范業務流程,形成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化辦公,達到優化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流程的目的。針對各職能管理機構重疊、中間層次多的狀況,我們首先要優化職能結構,改變使每項職能只有一個職能機構管理,做到機構不重疊、業務不重復。其次,把處理同一個業務所涉及的各個部門整合在一個流程上,實現 跨部門業務流程。
4、加強通信企業合作,跨越「數字鴻溝」
通信企業經濟效益,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一直都是比較好的。再加上通信企業的發展具有全盤化、全國化的特點,它不是單單局限在某一個地域。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通信企業的資助先建立起平台,等經濟情況好轉之後支付企業的投資。這樣為政企信息化建設的對接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利益。
國家通過政策對部分地區資金傾斜。我們還可以免費給中西部地區的政府一些地區相對成熟的產品使用。結成中西部地區一幫一幫扶對子,提供給中西部地區一些成功經驗和資金,讓他們少走彎路,跨上高速發展的道路。
5、注重人才,安全第一
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不能脫離了大量的信息技術,現在很缺乏了解黨的工作並跨學科的人才。要培養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業務人才和技術素養,以靈活的方式來實現這兩種品質的有機結合,鍛造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專業技術,風格完善的政府機關電子政務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的安全保密會引起嚴重。一旦出現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事件,其後果不堪設想。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安全性,是指有否決權和標記權,絕對不能馬虎。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公共服務無差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