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1)粵蘇浙領跑中國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㈡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㈢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㈣ 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名單何時公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精神,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根據《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門推薦、各地市(區)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門積極申報的基礎上,經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評審、公示並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7月22日,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名單正式公布。在公布的30個示範區創建名單中,東營市是山東省唯一入圍的城市。
㈤ 細看公共文化服務新政對百姓作出哪些承諾
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關鍵性的制度設計,這份意見就像一張扎實的文化民生「施工圖」:任務明確,標准具體,進度明晰。按「圖」索驥,我們來看看公共文化服務新政對老百姓作出了哪些承諾。
百姓基本文化權益新政「兜底」
對百姓讀書看報、收聽廣播、觀看電視、觀賞電影、觀看演出、參加文體活動和免費使用公共文化設施等基本文化權益,政府明確了保障底線。
作為意見附件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以表格的形式,一目瞭然:「為農村群眾提供數字電影放映服務,其中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兩年)比例不少於1/3」「縣級以上設立公共體育場」「為每個縣配備用於圖書借閱、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等服務的流動文化車」……
標準是政府劃定的保障底線,重點是「兜」住百姓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底」。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巫志南梳理出標準的三個特點:一是「提低」,充分體現對現有公共文化基礎薄弱、設施簡陋、資源匱乏、投入不足地區的有效提升。二是動態平衡,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取各級政府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中准線」,力求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與各級政府公共財政支付能力之間持續保持動態平衡。三是「不降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地區應略高於國家標准,向當地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或富有當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
保障農民工留守家庭
顯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命題的提出,就是因為目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人群之間公共文化服務並不均等。但改善文化民生、提高貧困地區群眾和特殊群體文化生活質量,又不能搞「一刀切」。
由是,意見提出,要明確老少邊窮地區服務和資源缺口,實行精準扶貧,並將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作為重點對象。
「關注這部分群體的文化需求,不僅僅是社會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應有之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兼政府研究所副所長楊永恆表示。
免費+優惠:鼓勵降低商演和電影票價
「免費」是意見中引人注目的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非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免費之外,還要「優惠」。標准特別規定「未成年人、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參觀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實行門票減免,文化遺產日免費參觀」。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之外的文化服務項目,意見鼓勵以「優惠」價格提供,比如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支持藝術表演團體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勵在商業性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路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
巫志南認為,「免費+優惠」大大拓展了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發展空間,也會培育和帶動文化消費市場。
政府為群眾公共文化服務「買單」
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在標准中就提出要採取政府采購等方式,為農村鄉鎮每年送戲曲等文藝演出。
「這一方面可以解決公共投入不足的問題,緩解公共服務領域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引入競爭機制,引入私營部門的管理經驗,提高效能。」楊永恆如是解讀。
目前,文化部、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同制定的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和指導性目錄,已正式上報中央。
為群眾提供對路子服務
此次意見提出,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及時准確了解和掌握群眾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目錄,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
巫志南認為,這是將「選擇權」交給群眾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在廣泛征詢人民群眾意願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菜單」涵蓋范圍,在「菜」的來源上真正體現群眾的主導性和主體性。
工、青、婦、科等擁有大量公共文化資源的領域,也被納入視野,意見提出,「推動科技館、工人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免費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讓數字文化資源為智能社區「點睛」
目前,互聯網滲透融合社會生活各領域和全過程已是不爭事實。如巫志南所說,主動積極應用網路技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提高服務效能是明智之舉,也是加快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必然選擇。
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的路徑:統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建設、數字農家書屋等項目,構建標准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在基層實現共建共享;鼓勵各地整合中華優秀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數字文化產品;加強推進數字文化資源在智能社區中的應用,實現「一站式」服務。
鄉鎮文化站編制至少1人
公共文化服務的重心在基層,鄉鎮文化站是基層「樞紐」。但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專干不專、沒編制待遇低,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員長期被抽調搞鄉鎮中心工作,文化站被迫常年關門,以至於出現「空氣站、牌子站、無人站」的怪現象。
顯然,「人」的問題是個突出問題。意見和標准明確,落實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中心)編制配備不少於1至2名,規模較大的鄉鎮適當增加。
「效能」成考評領導幹部政績內容
一些地方缺乏文化自覺,「重經濟、輕文化」,單純追求gdp增長,對文化「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意見的這條規定,就是要扭轉黨政幹部的文化政績觀:以效能為導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考核指標,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科學發展考核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機構績效考評制度,考評結果作為確定預算、收入分配與責任人獎懲的重要依據。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期待各地結合各自實際,也扎扎實實地制定出詳盡的施工細則,把這份普惠文化民生的改革新政以工程進度台賬的形式得以實現。
㈥ 2018公務員考試提出對策專項:公共文化服務怎麼作答
居住在北京的王建國今年65歲了。退休後,他愛和老伴一起到附近的公園里散步、跳舞、下棋。說起離得不遠的文化中心,他卻搖搖頭說,人少,玩意兒少,不愛去。
像老王這樣,熱衷於自發組織活動的城市居民很多,但會頻繁光臨文化館乃至博物館、美術館的就少了。對許多老百姓而言,這些「高大上」的處所與自己的關聯甚少,不少人對其所屬范疇和職能也並不十分了解。
為此,新鮮出爐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首先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了開宗明義的規定:本法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當然,只是概念的明確遠遠不夠。如果公共文化設施只顧清高自處,與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距甚遠,效能不高,這樣的服務顯然是不到位的。
對此,文化部部長助理於群坦言,這是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將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寫入了總則,同時在政府責任、制度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於群指出,法律首先明確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主導責任。「這是解決效能問題的關鍵。公共文化服務具有公益性質,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履責的話,效能不可能提高。因此,這部法律明確規定了政府在設施建設、產品生產、服務提供等方面的法定責任,以督促各級政府依法履職盡責。」
此外,法律還明確要求建立反映公眾文化需求的征詢反饋制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制度、公眾參與的公共文化設施使用效能考核評價制度、公共文化機構年報制度等。「這些規定的實施,將對提高效能起非常大的作用。」於群說。
「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恰恰是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與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給錯位的表現。」專家指出,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者應當以這部法律的出台為契機,設法建立機制走出去,在社區環境和城市文化體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問題:
如何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好的服務於百姓?
【參考答案】
措施:1. 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者應當以相關法律的出台為契機,設法建立機制走出去,在社區環境和城市文化體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2. 用社會力量壯大服務隊伍。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方面的社會組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服務,要建立管理評價教育培訓和激勵保障措施。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單位也要主動、積極地建立文化志願服務機制。
3.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法律規定國家扶助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時,要求各級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
㈦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哪個部門主管的
目前我國沒有這個部門,或許由「有關部門」負責也說不定
㈧ 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部門《關於內做好政府向社會容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國新表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全新的改革性工作,做好這一工作,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有正確的認識、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措施,還需要有一批形態多樣、結構合理、能力專業、治理規范的承接主體,其中就包括依法在登記管理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文化類社會組織在文化治理體系中可以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是政府以社會化機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㈨ 如何理解文化部提出公共文化服務"四性
有不明白的私聊本人市文化局辦公室副主任科員
㈩ 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還不高有何表現
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嚴重不足。當前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矛盾是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嚴重滯後於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實際需求,而關鍵問題就是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嚴重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快速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進入高速增長期,這個階段就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大投入,但實際情況卻是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社會投入也嚴重不足,總體投入水平較低。
其次,公共文化服務缺乏剛性的政府保障標准,難以推動政府責任落實到位。從全國來看,2012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雖已對政府保障標准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只列入「公共文化場館開放」和「公益性流動文化服務」兩項標准,對地方政府責任、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內容、財政保障等缺乏系統的規定。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在文化投入和文化資源的配置等方面缺少「規定動作」和硬約束,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甚至出現缺位、越位、不作為等問題。
第三,公共文化資源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配置不均衡。從城鄉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不均衡的態勢尚未根本改觀。從群體看,針對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嚴重不足,對弱勢群體公共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保障還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