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蘇雷

工商局蘇雷

發布時間:2021-11-03 15:20:13

❶ 和平共處的和平共處的嘗試

蘇聯對德國和平共處的嘗試 1935~1937年蘇聯對德政策除了採取集體安全政策之外,還嘗試著與德國和平共處,建立正常的政治關系,當時獨特的國際環境和蘇聯領導人矛盾的心理為後者的實行提供了條件。蘇聯對德國和平共處的嘗試最終失敗了,但這種嘗試干擾和削弱了蘇聯長期追求集體安全的努力,而且為以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拉開了序幕。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獨裁之後,德蘇關系迅速惡化,面對德國的威脅,傳統觀點認為,蘇聯奉行的是集體安全政策,希望通過聯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以制止和挫敗法西斯侵略,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同時保衛蘇聯該國的安全。其實在蘇聯追求集體安全的同時,亦在不懈地努力與德國和平共處即追求自身安全。蘇聯對德和平共處的嘗試對以後蘇德關系的發展乃至整個國際形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希特勒上台之際,德國正受1929年世界性大危機的沖擊。這次危機對德國的打擊十分嚴重,希特勒雖仇恨共產主義,反對社會主義蘇聯,但為了恢復面臨崩潰的經濟,他也不願失去蘇聯這一巨大市場和原料產地。在希特勒授權下,德國經濟部三番五次地提出要加強與蘇聯的經濟聯系。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卡迪拉克被派往柏林,與德國進行貿易談判。1935年4月,雙方達成兩國間第一次貿易條約。德國貸款20億馬克給蘇聯,蘇聯5年之後償還,利息為2%。6月,施切特又提出進一步密切兩國經濟往來,准備向蘇聯提供一筆價值為100億馬克的貸款使蘇聯能夠購買德國的商品。作為交換,蘇聯向德國提供石油和其它原料,而且還暗示,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擴大,兩國政治關系有望改善。據當時蘇聯駐德大使參贊,與德進行經濟談判的另一位代表謝爾蓋·貝松諾夫向莫斯科作的匯報:「在施切特看來,與蘇聯恢復友好關系是中國繁榮的保證。……施切特重申,……與蘇聯恢復友好關系是由希特勒批准而正在執行著。」
對於施切特的建議,卡迪拉克認為蘇聯應該接受這筆貸款,而李維諾夫則表示反對。他認為這是「德國用來破壞蘇法關系的計謀。」於是,卡迪拉克被通知不要討論新貸款。但是,在7月15日與施切特的會談中,卡迪拉克卻表示蘇聯政府願意接受新的貸款,不過有關談判要推遲至第一批貸款用完為止。此外,卡迪拉克明確表示希望能借機改善兩國政治關系。對此,施切特的態度很冷淡。
卡迪拉克為何忽然提出改善兩國的政治關系?是按照政治局的命令行事,還是有自己的動機,這已無據可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卡迪拉克的來歷不小。據當時蘇聯駐柏林大使的新聞秘書哥奈金回憶:「卡迪拉克明顯地給我們一個印象,他從斯大林個人那裡得到秘密的指示,並在與德國的經濟會談中享有特別權力。貿易代表們和外交工作人員都清楚,卡迪拉克很接近斯大林……他不顧李維諾夫和他同事的反對,積極試圖在蘇聯和希特勒政府之間建立橋梁。」
卡迪拉克又憑什麼認為德國有與蘇聯發展政治關系的可能性呢?這反映了蘇聯國內對德政治形勢的一種分析。當時蘇聯部分高層領導人存有這樣的想法,由於德國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農作物減產,通貨膨脹,嚴重的食品短缺等問題已經促使納粹統治集團的分裂。包括軍界、工業界和政府高層的部分人開始反對希特勒採取的反蘇政策。受這一形勢的鼓舞,蘇聯希望通過擴大兩國經貿交流,藉助這部分反希特勒的勢力最終促使德國放棄反蘇政策。卡迪拉克無疑是這一政策的執行者。
施切特的冷淡態度並未使蘇聯灰心。1935年11月底,蘇聯駐德大使雅各布·蘇雷茲帶著政治局的新指示回到了柏林。任務有兩個:一是展開外交主動,試探德國國內是否存在反希特勒的反對派;二是蘇雷茲以駐德大使的身份,繼續尋求改善兩國政治關系的可能性。為此,蘇雷茲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會見了包括戈培爾、羅森伯格、伯魯姆伯格等主要納粹分子。經過廣泛接觸,蘇雷茲得出結論:「所有我接觸的德國官員都加強了我以前的想法,希特勒所制定的反對我們的計劃將保持不變。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不能指望任何重大的改變。……他們認為在目前,要軟化他們的反蘇政系,對我們來說唯一可以採取的策略就是利用德國的急需與他們建立正常經濟聯系,更確切地說是獲得我們的原料。」鑒於這一形勢,蘇雷茲認為「加強經濟聯系對德蘇兩國都有利。……毫無疑問,經濟聯系加強必將加強我們在德國的基礎。當目前的德國領導人由於以後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而被迫改變政策時將會使蘇聯處於相當有利的地位。」
李維諾夫接到蘇雷茲的報告十分不滿。他立即向斯大林遞交了一份觀點完全相反的報告,強調蘇雷茲所期待的德國反蘇政策的轉變是不可期待的。李維諾夫還指出,他不反對與德國有經貿交往,因為停止經貿關系將會導致與德國斷交,這對我們是不利的。但他更指出:「在最近的將來,在改善兩國關系沒有希望的背景下,我認為把蘇聯的經濟政策完全被德國牽著走是錯誤的。」因此,李維諾夫提出把與德國的貸款金額限制在10~20億馬克是適當的。另外他還要求蘇聯的新聞機構展開反擊,駁斥德國輿論界對蘇聯的惡意攻擊。斯大林似乎沒有支持李維諾夫,因為蘇雷茲回到柏林後,又採取了一系列主動行動。12月2日,蘇雷茲和貝松諾夫與德國外交部東方司主管羅丁格爾(Roediger)進行了會談。蘇雷茲詢問德方如何才能建立類似《拉巴洛條約》的事宜,貝松諾夫甚至提出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
對於蘇聯的主動,羅丁格爾一再表示自己是拉巴洛政策的忠誠支持者。但是蘇聯所有的建議還是被拒絕了。事後,貝松諾夫在向莫斯科提交的報告中肯定了德國內部存在希特勒的反對派。他們出於不同的原因對與蘇聯關系正常化特別感興趣,而且對於蘇聯不反對兩國關系正常化感到欣慰,這有助於他們在將來奪取政權[11]。蘇雷茲同意這一結論。12月13日,他寫信給李維諾夫:「蘇德關系正常化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正成為德國高層領導議論的話題……德官方的反蘇政策正遭受批評。這些批評不僅來自國防軍、施切特和外交部而且還來自納粹黨本身的某些部門。對此,李維諾夫不以為然。他在19日給蘇雷茲的回信中說:「不管怎樣,我總有疑問……國防軍、工業家和希特勒身邊的一些人反對希特勒沒有什麼大驚小怪……這沒有絲毫新意。」
當蘇雷茲忙於與德國接觸時,卡迪拉克繼續與德方進行貿易談判。顯然他受到高層的指示,不顧李維諾夫的反對,表示蘇聯願意接受德國更多的貸款,大約50億馬克。蘇聯的態度十分積極。談判中德國曾要求蘇聯用黃金和其它硬通貨抵賠債務並禁止向蘇聯出口軍事設備,雙方吵得相當激烈,但最終雙方還是成功地達成妥協,眼看就要簽訂新的貸款協議。然而在1936年3月,德國突然出兵佔領萊茵非軍事區,公然違背《凡爾賽和約》的領土條款,蘇聯斷然中止了與德國的經貿談判。
新貸款協議的破產,表明李維諾夫所倡導的集體安全政策取得暫時的勝利。但卡迪拉克和蘇雷茲三番五次不顧李維諾夫的反對,積極探求與德國改善關系,至少表明蘇聯最高決策層在考慮對德政策是猶疑不定,左右搖擺,有時甚至彼此矛盾。
1936年1月,莫洛托夫在最高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上的報告中,著力強調要與德國和解:「……盡管我們不追求貸款……我們沒有拒絕,現在也沒考慮要拒絕貿易建議。與其他國家發展經濟和貿易關系而不考慮這些國家暫時是處於哪派政治力量統治,這是符合蘇聯政府一貫政策的,我們認為這也符合德國人民的利益。」後來,莫洛托夫在回答記者詢問與德國恢復關系的可能性時,他這樣回答:「在德國公眾中,某些人對蘇聯有敵對態度,特別是德國領導人不斷重復反蘇的演講,但是公眾的主要傾向(能夠決定對蘇政策)認為改善蘇德關系是可能的。」與莫活托夫不同,斯大林在接受美國記者羅伊·哈沃德采訪時,不時地提到蘇德間的對抗:「在我看來,存在兩個戰爭危險中心:一個是在遠東日本地區……;第二個危險地區是在德國……。到目前為止,遠東戰爭危險中心一直是最活躍的。然而,有可能從遠東轉移到歐洲。這種跡象從希特勒接受法國報刊采訪時表現出來。在那次采訪中,他努力去談和平,但是他的和平主義充滿了對法國和蘇聯的威脅。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新東西。」
蘇聯對德政策的搖擺,為德國提供了可乘之機。蘇德貿易談判雖由於德國佔領萊茵非軍事區中斷,但德國人仍不斷提出要擴大蘇德貿易。施切特多次詢問卡迪拉克,什麼時候就貸款問題重開談判,但強調在貿易談判中可以不提阻礙雙方經貿發展的政治問題。蘇聯卻不這么認為。5月4日,卡迪拉克在宴請德國高級官員時明確提出,蘇聯認為施切特提出的進一步密切蘇德經濟關系是可行的,同時強調政治問題也肯定能用同種辦法解決。
為了加快與蘇聯重開談判,1936年5月,赫爾曼·戈林被任命為一個新的原料和商品交換部門的負責人,參加與卡迪拉克的經貿會談。5月13日,在他與卡迪拉克的會談中表示,他的任務就是要使蘇德關系更加密切,不僅是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也是如此。戈林認為加強政治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和擴大雙方的貿易關系……。戈林的講話被蘇聯看作是德國高層領導人有意改善兩國政治關系的暗示。於是卡迪拉克立即飛回莫斯科尋求指示。8月9日李維諾夫突然寫信給卡迪拉克,讓他轉告德國方面,如果德國允許蘇聯進口他們的軍用設備,蘇聯會重新考慮接受貸款的有關問題。
國際形勢的變化是蘇聯政府改變態度的根本原因。起初國際形勢對李維諾夫有利。4月,法國的人民陣線在大選中獲勝。6月4日又組成了以社會黨人勃魯姆為總理的第一屆人民政府。這一變化增加了蘇聯對實現集體安全的信心,使蘇聯單方面改善對德關系變得不那麼迫切。於是,政治局一拖就是幾個月沒有答復德國的主動提議。可是到了1936年8月,希特勒和其他納粹領導人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共反社會主義的宣傳運動。11月,德意法西斯國家建立反共產國際協定,共同用武力干涉西班牙內戰。這一系列事件使蘇德關系驟然緊張起來。面對德國國內愈演愈烈的反蘇宣傳,駐德大使蘇雷茲建議停止對德出口石油和其它各種原材料,並發布外交照會給予反擊,但蘇聯最終採取了剋制的態度。因為當時蘇聯正從軍事和財政各方面援助西班牙共和國。這一舉動顯然違犯了國際上剛剛達成不久的不幹涉條約,蘇聯與英法的關系緊張起來,此時蘇聯不願對德國採取強硬態度刺激希特勒,以免蘇德斷交,否則蘇聯將處於在國際上孤立無援的處境,這對蘇聯的安全是極為不利的。
蘇聯的忍讓使德國更加有恃無恐,繼續引誘蘇聯簽訂新的貿易協定。整個1936年秋天,卡迪拉克與戈林、施切特圍繞新的貿易協定討價還價。蘇方要求德國撤消對蘇進口軍事和技術物資的禁令。施切特則希望蘇聯停止對西班牙共和國的援助,停止對法國人民陣線政府的支持,停止包圍德國的政策。他甚至表示,如果蘇聯能做到這些,德國願意與蘇聯就政治問題進行談判。1937年1月8日,李維諾夫草擬了一份「口頭答復」,經政治局批准,由卡迪拉克轉告施切特:「蘇聯政府不會反對現在與德國政府進行改善兩國關系的談判以維護和平。蘇聯政府也不拒絕派遣官方代表進行談判。如果德方堅持,蘇聯政府也同意保守秘密,不把我們最近或將來的會談公之於眾。」這一答復是自1935年春天以來蘇聯對德國提出的第一個正式的政治提案。這表明蘇聯高級領導人認為改善蘇德關系的時機已經成熟。1月27日,蘇雷茲給克里斯廷斯基的信中寫道:「德國很可能在這一階段刪去對蘇政策中的不和諧音,原因在於德國嚴重的經濟問題和尚未做好戰爭准備。這迫使德國與其它國家包括蘇聯在內尋求妥協。」
蘇聯的答復中之所以表示談判可以秘密進行,主要是考慮到法、捷兩國。蘇聯不想因自身與德國談判而影響與法、捷兩國的同盟關系。為了確保這一點,李維諾夫考慮到卡迪拉克缺乏外交經驗,建議蘇雷茲也參加對德國的會談。施切特表示可以接受這一答復,但表示他「不傾向於舉行秘密會談」,提出應該進行公開談判。李維諾夫分析其中原因:德國正准備從英法尋求經濟援助,德國是想利用公開的蘇德談判作為砝碼,迫使英法讓步。於是,李維諾夫急忙通知蘇雷茲:與德國談判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即有關談判的一切事宜必須通知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的建議很快呈送給希特勒,但被希特勒拒絕。3月21日,施切特通知蘇雷茲:「他看不到改善兩國關系的前景。」至此,蘇聯謀求與德和平共處,改善兩國政治關系的嘗試最後失敗。

❷ 求盜墓筆記同人 《心有靈曦》全文,就是那個瑪麗蘇雷文,想看看有啥雷點 要有雲頂天宮以後的

已發送,但是親,
這個文沒有結局
貌似罵聲太高,
所以作者木有寫下去了.

❸ 魚在金融海嘯中的結局

人海中
-
魚在金融海嘯中.txt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456660.html
點開即可下載
======================================
小說已經發送至您qq郵箱
請注意查收
如果滿意
謝謝採納

❹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❺ 工商營業執照查詢

可以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工商營業執照信息,具體步驟如版下:

工具:電權腦

1、網路搜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蘇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