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理巍山必看
BDCBACAAAB
四題AAABBCBACD
三題1可惡2可惡4大碗5可憐6亂說7得意8脾氣怪9會算計10作怪
做人要老實,做事不能不要偷懶,我是說給你幾百次了,你會聽不進去,一天就是跑來跑去的,你不要惹我喔過來就是給你腦殼上一錘,到時候你又哭,看著可憐,你死開點,看見你我就火大
❷ 茶榮省的行政區劃
茶榮市(thị xã Trà Vinh)
港龍縣(Càng Long)
周城縣(Châu Thành)
劃橋縣(Cầu Kè)
小芹縣(Tiểu Cần)
橫橋縣(Cầu Ngang)
茶句縣(Trà Cú)
沿海縣(Duyên Hải)
❸ (一)中國金礦地質找礦及金礦基地建設
1.中國大中型金礦空間分布的主要地質特徵及識別標志
1)大型金礦帶的形成必須有豐富的礦質來源;極其有利的構造環境;較大規模的、長期活動的熱源及有利於沉澱的物理化學條件。我國特大型、大、中型金礦床的形成多具有明顯的後生性質,成礦物質主要來自礦源層(岩)。一般來說礦源層(岩)的規模愈大愈有利於形成特大型金礦床。如前太古宙的原始陸殼;太古宙變質綠岩建造;元古宙形成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元古宙盆地或凹陷區內的太古宙陸源碎屑岩系;古生代以後火山岩、次火山岩及碳硅泥岩系沉積及侵入岩皆可構成大規模的礦源層(岩)。太古宇、部分元古宇變質中基性火山岩,一般含金背景值較高,是較為理想的礦源層。因此,這些老地層分布區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上述礦源層(岩)含金背景值較高,這種特徵是決定區域找礦方向的必要條件。
2)區域性礦產分布受控於大型斷裂帶,同生斷裂帶,韌性、脆韌性剪切帶及巨大斷裂交切帶,這些斷裂帶主要有:屬板塊結合帶的伊林哈別爾妥-西拉木倫斷裂帶、康西瓦-商南-榮成斷裂帶、空格拉-瀾滄江斷裂帶、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台東縱谷斷裂帶。屬地殼拼接帶的有:額爾齊斯-德爾布干斷裂帶、克拉麥里-二連斷裂帶、達拉布特斷裂帶、祁連北緣斷裂、商南-商城斷裂帶、中祁連山南緣斷裂帶、康西瓦-商南-榮成斷裂帶、金沙江-紅河斷裂帶、班公錯-怒江斷裂帶、宜春-柳州斷裂帶、藤縣-北海斷裂帶、紹興-萍鄉斷裂帶、歙縣-德興斷裂帶。此外,諸如華北地台北緣斷裂帶、集寧-凌源斷裂帶、阿爾金斷裂、龍首山-固始斷裂、北祁連山南緣斷裂、道孚-康定斷裂、右江斷裂、大興安嶺-太行山斷裂、伊蘭-舒蘭斷裂、郯-廬斷裂、四會-吳川斷裂、麗水-蓮花山斷裂等對我國金礦的區域分布有著極重要的意義,也是今後找礦值得進一步關注的地區,斷裂圍限區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如華北地塊北緣的康保-圍場-赤峰-開原大斷裂與張家口-承德-平泉-寧城-北票深斷裂圍限區;豫西的夏館-槐樹斷裂與商南-西峽斷裂圍限區;滇西三江斷裂帶等皆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
3)就我國特大型礦床而言,它們主要受大型構造的控制,翟裕生等(1997)統計了我國特大型礦床(含金礦床)表明,這些構造主要有裂谷、裂陷槽;古陸內部及邊緣的深斷裂;古陸綠岩帶韌性剪切帶;陸內斷褶-岩漿復合構造活動陸緣構造岩漿帶;大陸邊緣海盆及陸架斜坡帶;陸殼花崗岩穹窿;陸相火山岩帶的火山機構;陸內和陸緣沉積盆地;陸殼淺層脆性變形構造帶。
4)大型聚礦構造常具有下述識別標志:①大面積水熱蝕變帶沿構造線分布,如硅化、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粘土化等;②大面積熱水沉積沿構造帶分布,如南秦嶺泥盆系中的鈉長石岩、硅質岩、鐵錳碳酸鹽等;③大規模熱動力變質帶沿構造線分布;④區域性分布的水熱成因構造帶、熱液礦脈、火成岩脈呈線性分布;⑤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線性異常帶。
5)在老變質岩區尋找特大型金礦床時,應集中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帶,區域性大斷裂帶(如郯廬斷裂帶),較晚期侵入的深熔型花崗岩、花崗閃長岩附近,糜棱岩帶、基性脈岩發育的地區。
6)在中生代以後的地層中尋找特大型金礦床時,應注意各種凹陷、盆地中的中基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的活動特點及分布范圍,其在大地構造上多屬於地台邊緣及台內活動帶。
7)不同大地構造單元的接壤部位及長期隆起區,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如華北地台北緣,准噶爾地台、塔里木地台的周邊地區,揚子地台的北西、西南邊緣,佳木斯地塊邊緣及膠東隆起、鐵嶺-靖宇隆起、雪峰隆起等,皆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韋永福等,1994)。
8)大型金礦床分布區,一般多為大型糜棱岩帶或大型破碎帶出露區,斷裂變動強度大,在破碎帶中常可見到斷層泥,破碎帶的寬度沿走向和傾向都比較穩定。金礦化沿其走向和傾斜也比較穩定。
9)成礦作用是殼幔作用,即物質場、能量場轉移的結果,它必須有恆久的動熱環境支持,礦化往往是多次預富集的結果,因此區內多階段的構造、岩漿熱事件,並伴隨有序的變質、沉積和岩漿活動是大型礦床生成的必要條件,因此構造、建造分析,熱動力場的研究是成礦識別的重要方法,應密切注意成礦的疊加與復合作用,在我國東部地區燕山期熱事件對金礦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10)地幔信息是成礦研究的重要課題,地殼減薄帶,幔隆、幔坳過渡帶,地幔斜坡帶,地幔熱柱出露區,地幔物質涌流帶及其附近地區次級斷裂帶,中基性脈岩發育區,煌斑岩脈賦集區均是值得關注的地段,地幔射氣測量、流體包體的特性研究、地球物理場(重力、磁、電、放射性、地震波)研究都是有效的研究手段。
11)大型金礦床的形成,是將大體積內的大量成礦物質,通過大規模的溶液流動沉澱在較小的范圍內,因此,要有一個更適合沉澱的物理化學環境。這個環境除構造條件外,圍岩的物理化學特徵也很重要,如圍岩的性質,鐵、硫的大量存在,地下水的涌現及特點,不透水層的阻擋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韋永福等,1994)。
2. 金成礦遠景區帶
關於金礦遠景區帶的劃分,不少單位和個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1994 年潘輝逖將我國金礦劃分出45 個成礦遠景區,1993 年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劃分出43個岩金成礦遠景區,1995 年陳毓川、王全明等劃分出41 個礦遠景區和相應的成礦系列,從而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金礦的時空分布和潛在資源,現引用如下(表8-5)。
重要遠景區帶主要特徵和工作重點(一般地質特徵請參閱第四節):
(1)膠東金成礦區
膠東金礦集中區地處古地塊邊緣隆起帶,目前已累計探明岩金儲量913.84t,本區預測儲量為1500t,招掖礦帶,招掖礦帶招平斷裂北段,蓬萊-棲霞的韌性剪切帶,牟平-乳山構造帶,榮登-文登構造帶以及萊陽盆地及其他中、新生代盆緣斷裂帶是本區重要的找礦區域,萊陽盆地邊緣金礦是新的找礦類型。
(2)燕遼成礦帶
此帶包括內蒙古地軸和燕遼裂谷帶,是我國金礦的主要成礦區之一,也是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此帶內已知岩金礦床100餘處,累探儲量200餘噸。本區岩金礦床以綠岩帶型金礦、產於侵入體內外接觸帶型金礦、與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關的金礦最為主要,而東坪、後溝等金礦床則以其產於鹼性侵入雜岩內而聞名。區內東西向的大斷裂,如康保-赤峰斷裂、豐寧-隆化斷裂、崇禮-平泉斷裂、密雲-青龍等斷裂和燕山期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了區內金礦的分布。
赤城-崇禮、努魯兒虎山、峪爾崖-毛家店、興龍-青龍、豐寧-平泉、朝陽灣-紅花溝、熱水-撰山子、錦西-錦州等礦帶具有進一步工作價值。
(3)小秦嶺金成礦區
在我國此區是僅次於膠東的金成礦區,它包括小秦嶺、熊耳山、崤山等三個小區。區內累計探明儲量達400餘噸。已發現金礦床(點)160餘處。有眾多著名礦床,如文峪、楊寨峪、潼關、桐峪、竹峪、金洞岔、東闖、四范溝、大湖、上宮、康山-星星印、瑤溝、潭頭、搶馬峪、老鴨岔等。本區金礦主要屬綠岩帶再生金礦,金礦的分布受控於太古宙綠岩建造,燕山期岩漿熱事件對礦質富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區域性東西向的褶皺-斷裂構造及北東向斷裂是控礦的基本構造,崤山金礦田則主要是受控於東西向和北西向構造。容礦地層主要是太古宇太華群之下亞群和元古宇熊耳山群火山岩系。
表8-5 全國金礦遠景區帶一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區內石英脈達1000餘條,現已評價的主要是中亞帶老鴨岔背斜軸部,其他近半數石英脈尚未及評價,這是本區最主要的找礦方向,本區勘探深度一般為400~500m,據現有礦體出露標高對比,本區深部尚有很大找礦潛力;應注意新類型的找礦工作。在熊耳山區除應關注太華群以外,尚應注意熊耳群的找礦工作,應加強熊耳山南坡的地質工作。
(4)鄂皖贛三角區(長江中、下游地區)
本區金礦以伴生金礦為主,是我國伴生金礦主要集中區,伴生金礦佔全國伴生金礦儲量的64%。伴生金礦主要分布在銅、硫、鐵銅、銅、銅鉬、鉛鋅礦床中,以銅硫(金)礦床為主。除此以外,此區還產有洋雞山、雞籠山、雞冠嘴、金山、馬山、黃獅澇山等岩金礦床或共生金礦床。
金礦分布主要集中在:棲霞、銅陵、大冶、九江-瑞昌、婺源-德興;馬鞍山、茅山-銅山、樅陽-懷寧、銅山-馬頭等地。
本區金礦主要分布在鄂東、贛東北和銅陵地區,這是進一步找礦的重點。
(5)滇黔桂三角區
本區位於華南加里東造山帶西南部,屬右江造山帶,區內出露的主要地層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而區內岩漿活動相對較弱。金礦主要產於上古生界—三疊系粉砂岩、泥質岩及碳酸鹽岩中,按含礦建造可分為:①微細浸染型金礦床,如紫木凼、戈塘、爛泥塘、金牙等;②石英-方解石脈型金礦,典型礦床為廣西田陽叫曼。
本區在黔西南、右江等地區廣泛分布有沉積岩型金礦,尤其是在黔西南金礦床(點)頗多,是我國有潛力的找礦靶區。在該區應注意在黔西南、南盤江-右江、樂業-巴馬、田東-德保的找礦工作。
(6)陝甘川金三角區
位於陝甘川三省交界區,地處揚子地台龍門-大巴台褶帶,南秦嶺冒地槽造山帶和松潘-甘孜造山系巴顏喀拉冒地槽造山帶的交匯部位。
本區是我國重要金礦產區之一,中元古界碧口群、志留系白龍江群(包括茂縣群)、中上三疊統炭質和泥質碎屑岩、泥質岩、碳酸鹽岩是重要的賦礦層位。金礦主要屬變碎屑岩型,微細浸染型和砂金礦。鳳縣-鎮安、勉寧略、岷江、龍門山、白龍江、文縣-荷葉、雪山、石泉、安康等地具有較大的找礦前景。在區域上應關注臨潭-鳳縣、瑪沁-略陽、龍門山等深大斷裂及白龍江、月河斷裂和印支-燕山期岩漿作用強烈地區。
(7)粵桂瓊地區
金礦化主要集中在粵西-海南及廣西的大瑤山地區。可分為5個構造成礦區,即:大瑤山成礦區,位於大瑤山隆起;羅定成礦區,位於羅定坳陷;雲開成礦區,地處雲開隆起;台山成礦區,位於台山隆起及花縣坳陷,位於海南西南的詹縣地穹。
本區的金礦主要分布在雲開隆起及大瑤山隆起中,與中新元古界雲開群、鷹陽關群、樂昌峽群及寒武系有關,受控於吳川-四會斷裂帶及廣寧-羅定斷裂的中段,位於廣州上地幔隆起與信宜幔坳交接處,其南、北有懷集-佛崗、高要-惠來東西向斷裂通過。在大瑤山北段金礦主要是寒武系變碎屑岩型金礦床及花崗岩內外接觸帶型金礦。本區金礦主要有下述類型:①變碎屑岩型,如河台、龐西洞-金山、桃花、高鳳;②變質熱水沉積岩型,如大溝谷,金礦產於鈉長石岩中;③熱水沉積岩型,以長坑金礦為代表,金產於含金硅質岩中(王秀璋等,1994);④花崗岩類侵入體內及內外接觸帶型金礦,如張公嶺-龍水金礦床。
本區的各礦帶具有下述特徵:①連山地區的AgAu多金屬礦帶,具有Ag-Au-Pb-Zn成礦組合,典型礦床有金山、梅洞;②德慶 清遠金礦帶,具AuAs和AuCu等礦化組合,代表性礦床有新洲、京村、河台;③羅定 雲浮Ag(Au)多金屬礦帶,代表性礦床有茶洞(Ag-Au-As-Pb-Zn 組合)、金子窩(Sn-Ag-Pb-Zn-Cu 組合)、高杖(Ag-Pb-Zn-Sn組合);④高州 信宜金礦帶(Au-As Ag組合)典型礦床有八甲、頓棱;⑤廉江地區Ag-Au多金屬礦帶,代表性礦床有龐西洞(Ag-Au-Pb Zn組合);⑥瓊西南戈枕金礦帶,此帶北起昌江縣石碌礦區,向西南達東方縣的布磨,長60 多公里,寬6~12 km,此帶中有水尾、土外山、抱板、牛嶺、二甲、大田、布磨(不磨)、公愛等一系列金礦。上述6個區帶是值得進一步關注的找礦靶區。
(8)阿爾泰-吉木乃金成礦遠景區
此區位於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區及額爾齊斯河流域南西至吉木乃地區,地跨阿爾泰加里東地槽造山帶和額爾齊斯海西造山帶,它包括紅山嘴成礦帶、額爾齊斯成礦帶、薩吾爾成礦帶。其南北兩帶間的額爾齊斯深大斷裂具有重要的成岩成礦意義。海西期火山噴發和侵入活動多沿該斷裂展布。區內的圖爾根-紅山嘴大斷裂、阿巴宮-庫爾提斷裂、額爾齊斯斷裂、普里爾欽斯克-烏倫古斷裂、克拉陶蓋拉-巴爾雷克等斷裂控制了本區的金礦化分布格局。這些斷裂帶的毗臨地區是重要的找礦靶區,阿爾泰南緣是此區金礦的重要富集區。
(9)西准噶爾金成礦遠景區
該帶位於准噶爾盆地的西北,由加里東和海西兩個構造期的復雜構造體系所組成。本帶內已發現岩金礦床(點)近200處。主要分布於西準的哈圖山區。金的成礦作用與海西期的火山活動和侵入作用關系密切,代表性礦床有托里縣鉻門溝、齊求Ⅰ、齊求Ⅱ、包古圖、輝錄山、薩爾托海等。
此區在找尋與海西期火山岩型和侵入體內外接觸帶型金礦有一定的前景。西准預測資源能力為341t。
(10)西天山金成礦遠景區
此區是我國西部金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具有較大成礦前景的地區,本帶向西延入哈薩克境內,與科克蘇-捷克利鉛鋅(金)礦帶相連,是尋找火山岩型金礦、微細浸染型金礦的重要靶區。火山岩型金礦主要產於伊寧盆地南北兩側,區內廣泛分布的下石炭統火山岩產有火山熱液型、火山沉積型、火山沉積-熱液再造型金礦。特別應注意阿希金礦床東南部的阿吾拉勒、博羅克努山與哈爾克山相交的三角地帶及和靜北部地區。金礦床受區域性大斷裂和火山機構的控制。此類金礦以阿希金礦為代表。
微細浸染型金礦床主要分布在西天山南部地區,與古生界(含前古生界)含炭岩系有關,沈遠超等(1994)將此區進一步分為6個小區:①特克斯-菁布拉克區;②科克蘇河中游遠景區;③科克蘇河上游遠景區;④庫勒河-特達坂遠景區;⑤克其克遠景區;⑥孟克德薩依遠景區。
此區的潛在資源約為1010.53t(陳毓川等,1999)。
(11)東天山-北山金成礦遠景區
此區地處覺洛塔格古生代陸緣增生帶和北山裂谷帶,下石炭統海相火山岩和海西期花崗岩類發育,本區主要金礦化屬火山岩型及產於侵入體內及內外接觸帶型,礦化賦存於泥盆系—石炭系島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受控於大型韌性剪切帶,知名礦床有石英灘、康古爾、210、馬庄山和甘肅紅石地區的雙尖山、狼娃山等。甘肅的北山地區位於敦煌—酒泉以北,是一個極有遠景的金、銀貴金屬成礦區,已發現金礦床20餘處。金礦床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主要為石炭紀)海相火山岩中,容礦岩石以中酸性火山岩為主,礦化受構造帶和韌性剪切帶的控制。
(12)川滇西部地區
川滇西部地區包括北起川西的甘孜、理塘、義敦、鄉成,南延至滇西哀牢山及其以西的地區,主要屬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紅河流域的川滇西部。地跨揚子地台邊緣、印度板塊邊緣及其間的構造轉換帶。
該區金礦主要屬:①鹼性斑岩接觸帶(北衙)和火山熱泉型金礦床(騰沖兩河);②花崗岩內外接觸帶型金礦床(滇西拱丁山、元陽大坪、川西冕寧機器房);③沉積岩型(微細浸染型)金礦床(滇西巍山扎村、潞西上芒岡、川西甘孜丘洛);④變碎屑岩型金礦床(鎮元);⑤綠岩帶型金礦床(川西康定黃金坪、三碉、燈盞窩、金檯子、冕寧茶鋪子)。
該區可分為:①騰沖成礦帶;②保山-鎮康成礦帶;③昌寧-孟連成礦帶;④哀牢山成礦帶;⑤雲嶺山脈成礦帶;⑥蘭坪-思茅成礦帶;⑦甘孜-義敦-中甸成礦帶;⑧寧蒗-大理成礦帶。在滇西、川西地區近年新發現一批金礦點或礦化異常區,它們是:①廠街-偉龍金礦化區;②邦東(雲縣)-半坡(景谷縣)礦化區;③勐海西定-布朗山礦化區;④川西玉隆-新龍礦化區;⑤巍山紫金山-歪古村礦化區;⑥巍山-大佛山礦化區。這些礦化區已發現蕨壩山、色卡、尼亞達柯、雄龍西、小龍潭村等多處礦點,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的地質工作。對哀牢山北段的找礦工作尚應密切關注。
(13)唐古拉山脈東段金成礦遠景區
該區位於藏滇板塊岡底斯-騰沖活動帶由東西轉向南北的藏東波密-察隅地區。區內古生界出露較少,主要為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建造,上侏羅統—下白堊統出露零星。而中生代火山雜岩、海西和印支期花崗閃長岩、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花崗岩廣泛發育。本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目前雖未發現金礦床,但區內存在較大規模的金化探異常,資源量估計較大,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
(14)日喀則-拉薩金成礦遠景區
該帶位於滇藏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結合部位,即雅魯藏布江結合帶及其陸緣活動帶,由北向南依次由岡底斯陸緣火山弧,日喀則弧前盆地復理石楔,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藍片岩帶和混雜岩帶組成。在拉薩地區的岡底斯-騰沖火山岩帶,廣泛發育喜馬拉雅期花崗岩和中生界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建造,成礦地質條件有利,並有較好的化探異常存在,且在拉薩地區已發現與喜馬拉雅期花崗岩有關的金礦床,此帶砂金礦床分布較廣,資源估計潛力較大。在此帶應注意尋找島弧型、火山岩型及與碰撞期花崗岩有關的破碎帶蝕變岩型、夕卡岩型金礦床。
3.地質找礦工作應由一般的地質找礦轉變到以目標(礦床、礦區、礦田)為中心的找礦地質工作中來
隨現代科學的發展,邊緣學科與地學的結合,孕育了很多新的找礦思路,發展了更多的預測方法,其中計算機技術對現代地學進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過去只能在理論上探討的一些問題,如數學解析的一系列方法,現都能在微機中運算,於是,近年產生了許多礦量預測方法和大量的預測成果。但縱觀這些成果均大同小異,只是圈定了成礦(遠景)區帶,這在沒有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以前,我國地質工作者在這方面就已顯露出超凡的聰明才智,並贏取了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地質找礦工作的巨大發展,從而奠定了現今金礦的發展格局。而今面臨的不是有多少成礦預測區的問題,而是要確定具體的礦床、礦區、礦田。因此找礦及預測工作應以找到具體的礦床為中心,以增加可采儲量為目的。目前所採用的礦量預測方法盡管各不相同,但主要是以礦化較好的已知區為模型區,然後通過未知區與模型區相似性的對比來確定未知區的得分,最後通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獲預測礦量。這其中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假設:①成礦作用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地質作用過程,它不僅受成礦地質環境的制約,而且也受成礦物質來源、礦質的多少、熱源、水源及成礦流體動力學體系的制約,此外礦質的沉積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礦化的空間定位,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礦床與另一個礦床完全相似,即便是同一礦體中不同礦段也有不同,在同一礦體中成礦環境基本相似(至少在小比例尺成礦預測中是不加區別的),那麼有誰見過該礦體無限伸延的實例,由此可見各礦床間是存在一定差別的,傳統的礦床的相似性的運用到底有多大可靠性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因此建立在這種背景上的成礦預測在理論上是不足取信的;②在同一個地區內,那些礦化強度大、礦體規模大、成礦特徵明顯的礦床總是被首先發現,如果在未知區內存在與之一樣的礦床,何以地質工作者經反復的找礦而未能發現,這足以證明未知區存在的礦床與模型區是有一定差別的,或者其埋藏較深,地表暴露信息較少;③由於成礦過程的復雜性和不完全的相似性,從而使完全依靠地質標志進行類比的結果自身存在著不確定性;④預測區與模型區在地質研究程度上存在差異,地質資料的可靠性不對等,因此降低了成礦預測結果的可信程度。綜上所述,目前所採用的礦量預測方法不獨在理論上存在不完備性,且在實際應用上也有不少困難。總的給人的印象是預測礦量往往高於其實際礦量,甚至給地質找礦帶來誤導。因此,地質找礦工作應從一般的區域礦產總量預測轉移到以目標為中心上來,以求我國金礦儲量能有實際的增長。其中,深入研究成礦理論、礦化標志,以及在新理論指導下的預測方法有著重要意義,筆者認為開拓以流體成礦學為著眼點的預測方法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林文蔚等,1998、1999;呂古賢等,1999)。
4.找礦工作應以詳實的地質調查為重心
縱觀我國五十年的地質工作歷程,深覺基礎地質工作的重要,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應重視基礎地質工作,在我國東部地區已普遍進行了較系統的地質測量工作和相應的普查找礦工作,然而在中西部地區尚未完成此項工作,從而使區域找礦工作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近年來各單位對金礦地質找礦模型做了不少工作,在遙感、航空物探、地面物化探地質解譯、野外金屬量及相關元素的測定、控礦構造的圈定等方面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新區系統地質調查工作能結合這些方面的成就進行,必然能得到更多的找礦信息,特別是地面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給地理條件較差地區的地質工作提供了極為方便的工具。我國東部地區的區測工作主要完成於50年代,一些重點地區的地質資料也有刷新的必要。
5.加速微細浸染型金礦的選冶方案研究,促成陝甘川金礦基地建設
近年來我國地質界對微細浸染型金礦的賦存狀態和選冶方法做了不少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由於該類金礦特有的復雜性,目前尚沒有一個效果好、成本低可供工業利用的方案,有鑒於此應集中地質、冶金、化學等相關學科的專家共同攻關,力爭盡早突破,這對於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