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開展公共衛生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五項重點內容之一,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億萬人民健康,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各地要不斷提高對農村地區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意見》的總體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階段性目標,實行精細化目標管理。要根據各地不同地理特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牽頭部門要統籌安排,做好相關協調工作,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轄區全面、規范地實施。各項指標業務主管部門要按職責分工認真履行職責,保證落實。
二、規范實施服務項目
各地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版)》(以下簡稱《規范》)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要求,根據各項目不同特點和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對難點項目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要根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其責任分工,加強機構間協作,切實落實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健康檔案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要保質保量、按時規范地完成2010年農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20%的要求。各地要制訂健康檔案管理的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措施,促進健康檔案的有效使用和科學管理。有條件的地區要逐步推進電子信息化進程,將健康檔案、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農合即時結報等功能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對於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兒童健康管理等傳統服務項目,要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與《規范》要求實行對接。對於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新增服務項目,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鄉鎮衛生院要選派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參與項目的實施,發揮臨床技術支撐作用。對於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各縣(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以及鄉鎮政府、村委會的配合,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發揮各部門的優勢。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加強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的指導,共同做好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
三、落實配套經費,加強經費監管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和財政部門的協調,按照《意見》中健全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的要求,盡快落實項目配套經費,使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國家要求的15元的標准。
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應當採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預撥經費原則上不低於70%),將經費先行撥付至衛生機構,保證其有錢做事;其餘部分可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撥付,體現獎優罰劣原則,並保證全部經費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鄉、村兩級衛生機構承擔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數量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鄉、村兩級的分配比例(詳見附件)。要充分發揮村級衛生機構網底的作用,對其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落實補助經費。
各地要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研究制訂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並加強對基層經費運行情況的監管,不得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用於葯品零差率銷售補助或變相補助等支出,確保專款專用。
四、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和指導
各地要結合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按照《規范》的要求,組織開展好2010年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培訓,切實提高鄉、村兩級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技能。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也要高度重視,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成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家技術指導組,負責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業務指導、技術咨詢。針對農村地區缺乏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情況,省級和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統籌協調轄區內精神衛生專業力量,加強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相關知識的培訓。鄉鎮衛生院可組建由公衛醫師、臨床醫師等組成的服務團隊,包村包戶,全面做好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覆蓋。
五、加強輿論宣傳引導
各地要加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宣傳發動工作,為實施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可通過廣播、電視、發放宣傳材料、張貼標語口號、製作板報牆報等多種形式,使農村居民了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理解項目的意義並積極參與,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開展。通過宣傳教育,增強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和人員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六、強化監督檢查與績效考核
各地要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做好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工作。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檢查考核,每年進行1-2次,考核內容包括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社會效果等,考核結果作為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發放的依據。縣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機構指導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情況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一並考核。省級和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每年對縣級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對項目實施較好的縣(市)可給予表彰和獎勵。我部將適時組織開展對各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的督查
Ⅱ 個人開辦社區衛生服務站都需要什麼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原則
一、大力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改善社區居民的衛生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構築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必須把城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社區,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不斷豐富城市社區建設內涵。
二、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須納入社區發展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要與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緊密結合,並充分利用中醫和西醫衛生資源。
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是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服務的綜合性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四、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地市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以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設置,服務人口約3-5萬人。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方便覆蓋的區域,以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補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擇優鼓勵現有基層醫療機構經過結構和功能雙重改造成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床位、基本設備、常用葯品和急救葯品應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居民需求配置;衛生人力應按適宜比例配置。
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要堅持社區參與的原則。
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立、運行應引入競爭機制。
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命名原則是:區名+所在街道名+識別名(可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命名原則是:所在街道名+所在居民小區名+社區衛生服務站。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准
一、基本功能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進行社區診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及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予以技術指導。
(二)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三)負責轄區內免疫接種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四)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葯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
(五)提供急救服務。
(六)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七)提供會診、轉診服務。
(八)提供臨終關懷服務。
(九)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衛生咨詢服務。
(十)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十一)提供康復服務。
(十二)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十三)開展計劃生育咨詢、宣傳並提供適宜技術服務。
(十四)提供個人與家庭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十五)負責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與上報。
(十六)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十七)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二、基本設施
(一)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於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二)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居民需求、社區資源等可設置適宜種類與數量的床位。
(三) 具備開展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工作的基本設備以及必要的通訊、信息、交通設備,具體內容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四) 常用葯品和急救葯品的配備按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科室設置
設有開展全科診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免疫接種、婦幼保健和信息資料管理等工作的專門場所。
四、人員配備
(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二)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培訓。
(三)待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准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五、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其中包括:
(一) 各類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准則。
(二) 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三) 各類人員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
(四) 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各項技術服務工作規范。
(五) 家庭衛生保健服務技術操作常規。
(六)服務差錯及事故防範制度。
(七)會診及雙向轉診制度。
(八)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九)財務、葯品、設備管理制度。
(十)檔案、信息資料管理制度。
(十一)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
(十二)社會民主監督制度。
(十三)其它有關制度。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指導標准
一、基本功能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協助社區管理部門實施健康促進。
(二)開展免疫接種、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三)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規范化管理工作。
(四)提供院外急救服務。
(五)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六)提供雙向轉診服務。
(七)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八)提供康復服務。
(九)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衛生咨詢工作。
(十)提供計劃生育咨詢、宣傳服務。
(十一)提供個人與家庭的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
(十二)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十三)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二、基本設施
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於60平方米,至少設診斷室、治療室與預防保健室,有健康教育宣傳欄等設施,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三、人員配備
(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二)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學培訓、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培訓。
(三)待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准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管理制度
參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准》。
Ⅲ 如何才能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一)加大項目宣傳力度。縣區和基層機構要在顯著位置張貼由省級及以上統一製作的宣傳壁報;凡是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開展的工作,一律要在宣傳材料顯著位置以醒目字體明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廣泛播放國家衛生計生委製作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益廣告;開展現場宣傳,實現轄區內社區和農村全覆蓋。
(三)充分發揮健康檔案載體作用提高使用率。各地要結合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盡快實現計劃免疫、婦幼衛生、精神衛生等現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聯通整合。
發揮健康檔案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狀況載體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完善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將每一次針對居民個體的服務及時錄入檔案;推動電子健康檔案與醫院、專業衛生機構、體檢中心等機構的疾病診療信息、健康體檢信息的聯通對接。
注重檔案的使用,將電子健康檔案與健康卡深度融合,通過網路平台、手機APP等,逐步將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發揮健康檔案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四)嚴格執行新版服務規范。各地要盡快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的要求開展工作,迅速將《規范》下達至縣區,確保從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人手一冊。對《規范》及時開展培訓,組建師資隊伍,改進培訓方式,注重培訓效果,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有關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銜接,做好工作部署。
(五)做好項目進展數據上報工作。要按照有關工作要求,做好信息系統培訓、信息系統試運行等工作,根據報表內容,按規定的報送周期和程序,及時准確上報,同時要加強用戶許可權管理,確保數據安全。數據上報情況將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的重要內容。
(六)確定補助水平完善資金支付方式。根據各地項目內容和任務以及工作重點,確定各項服務補助或購買服務支付標准,按照服務數量和質量撥付資金,不得簡單按照人口數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核定服務任務和補助標准、績效評價補助的基礎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縣級衛生計生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管理。
(七)嚴格開展項目考核。發揮考核導向作用,突出重點,加大居民感受較深的項目,如高血壓管理、健康檔案等權重。嚴禁對指標層層加碼,超出基層服務能力實際。免費提供避孕葯具項目和健康素養促進項目將一並納入中央對省級考核內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內部項目開展情況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個人收入掛鉤,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拓展資料: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14項內容。
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葯健康管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免費提供避孕葯具、健康素養促進。
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Ⅳ 20、居民在哪裡可以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採取委託授權、合同外包、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
居民獲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以到兩類以下機構:一是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二是醫療衛生機構,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等。
Ⅳ 如何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1 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化
專業人員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應用質量。各級公衛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一整套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質量。通過業務培訓,不斷加強提升業務水平。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將臨時性、應急性培訓逐步轉變為長期性、制度化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脫產進修、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公共衛生人員進行普及型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集中對全區公衛辦人員和公共衛生協理員分期分批實施全員培訓、考核。參加或承辦公共衛生領域「名醫講壇」,組織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指導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升項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多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其他區、市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召開全區現場會,加強工作交流,促進工作開展。
2 分級管理工作規范化
建立健全分級負責責任體系。區政府成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區衛生局專門成立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明確專職人員。各鄉鎮、街道確定1名正式在編人員為公共衛生聯絡員。各鄉鎮(街道)成立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按轄區服務人口3/1000 0的標准配備業務技術好、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在行政村(居),由標准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正式工作人員擔任本村(居)的公共衛生協理員,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實施。
2.1 明確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
按照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建設的統一標准,全區設立公衛辦12個,設置了專門辦公場所,管理辦公室按「五室分開」模式,設置疾病預防控制室、衛生監督室、婦幼保健室、慢病管理室、健康教育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室。配備必要設施,進一步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將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裝訂成冊並上牆,率先在全市制訂區、鄉鎮(街道)、村(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台賬並認真貫徹執行。
2.2 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實施辦法
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統一使用所有的紙質表格和電子表格,並對軟體使用情況進行全員培訓。通過培訓使其充分掌握項目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法,操作規范、表卡填寫等內容,力爭使每個人都能聽懂、看懂,達到培訓效果。為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設,下發實施方案,設專人成立辦公室,建設獨立機房,配備全 新伺服器、交換機、防火牆等硬體設施。各單位明確具體專人負責信息化建設。建成覆蓋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電子信息服務網路,並按時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2.3 完善各級公衛管理機制
以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為切入點,積極構建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促進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各級各單位均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建立督導包保責任制,定期督查工作進展情況,推動各項工作有序平穩發展。率先在全市組建2個疾控責任指導團隊,劃片分區,責任到人,採取定期輪駐、巡迴指導、對口幫扶等形式「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強化對基層的公共衛生業務指導、管理。更好地發揮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在基層衛生服務中的業務指導、技術支撐、監督管理作用。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利用周末等時間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市、區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多次深入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場,視察工作開展情況,省衛生廳、市
衛生局有關領導多次進行現場指導,按照各級領導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逐項進行整改完善和提高。及時召開現場會、編發典型材料予以總結推廣;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現場提出整改意見,並通過通報等形式向區政府、市衛生局匯報,促使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緊抓不懈。
3 各級監督考核規范化
加強督導、嚴格執行各級考評機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情況作為體系建設和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核定服務數量,明確質量標准,激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變坐等式被動服務為上門式主動服務,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為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變衛生部門內部評價為多部門及群眾共同參與評價,變按人員編制補償為績效考核補償。制定了考評指標和體系,由各級公衛辦牽頭,組織專家組成考核組,將服務人口數量、完成質量等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引入群眾評價機制,對群眾知曉率、滿意度、服務利用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對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成情況的分值權重並公示,考評結果作為經費核撥依據和人員獎懲、績效工資核定依據,增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證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有效實施。
Ⅵ 如何申請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達到以下條件,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經審查合格後就可以了。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原則
一、大力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改善社區居民的衛生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構築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必須把城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社區,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不斷豐富城市社區建設內涵。
二、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須納入社區發展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要與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緊密結合,並充分利用中醫和西醫衛生資源。
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是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服務的綜合性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四、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地市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以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設置,服務人口約3-5萬人。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方便覆蓋的區域,以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補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擇優鼓勵現有基層醫療機構經過結構和功能雙重改造成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床位、基本設備、常用葯品和急救葯品應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居民需求配置;衛生人力應按適宜比例配置。
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要堅持社區參與的原則。
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立、運行應引入競爭機制。
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命名原則是:區名+所在街道名+識別名(可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命名原則是:所在街道名+所在居民小區名+社區衛生服務站。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准
一、基本功能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進行社區診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及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予以技術指導。
(二)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三)負責轄區內免疫接種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四)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葯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
(五)提供急救服務。
(六)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七)提供會診、轉診服務。
(八)提供臨終關懷服務。
(九)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衛生咨詢服務。
(十)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十一)提供康復服務。
(十二)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十三)開展計劃生育咨詢、宣傳並提供適宜技術服務。
(十四)提供個人與家庭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十五)負責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與上報。
(十六)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十七)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二、基本設施
(一)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於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二)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居民需求、社區資源等可設置適宜種類與數量的床位。
(三) 具備開展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工作的基本設備以及必要的通訊、信息、交通設備,具體內容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四) 常用葯品和急救葯品的配備按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科室設置
設有開展全科診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免疫接種、婦幼保健和信息資料管理等工作的專門場所。
四、人員配備
(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二)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培訓。
(三)待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准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五、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其中包括:
(一) 各類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准則。
(二) 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三) 各類人員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
(四) 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各項技術服務工作規范。
(五) 家庭衛生保健服務技術操作常規。
(六)服務差錯及事故防範制度。
(七)會診及雙向轉診制度。
(八)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九)財務、葯品、設備管理制度。
(十)檔案、信息資料管理制度。
(十一)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
(十二)社會民主監督制度。
(十三)其它有關制度。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指導標准
一、基本功能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協助社區管理部門實施健康促進。
(二)開展免疫接種、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三)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規范化管理工作。
(四)提供院外急救服務。
(五)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六)提供雙向轉診服務。
(七)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八)提供康復服務。
(九)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衛生咨詢工作。
(十)提供計劃生育咨詢、宣傳服務。
(十一)提供個人與家庭的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
(十二)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十三)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二、基本設施
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於60平方米,至少設診斷室、治療室與預防保健室,有健康教育宣傳欄等設施,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三、人員配備
(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二)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學培訓、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培訓。
(三)待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准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管理制度
參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准》。
Ⅶ 什麼是公共衛生中心
城市裡面的公抄共衛生中心是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地方,也是一個社區衛生中心(站)。
1、除了進行正常的醫療活動外,還進行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服務規范》的11項內容,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
2、公共衛生是關繫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公共衛生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如結核、艾滋病、SARS等)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葯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例如對SARS的控制預防治療屬於典型的公共衛生職能范疇。
Ⅷ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要什麼證件
一、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以下機構提供: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城市社區衛回生服答務中心、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向轄區居民提供。開展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後,將由縣(區、市)級政府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由中標機構向轄區居民提供服務。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含的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共包括15類,具體為:居民健康檔案建立與管理、健康教育與促進、預防接種、兒童健康管理、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初步篩查、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日常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處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中(藏、蒙)醫葯健康服務、衛生監督協管、地方病防控、新生兒疾病篩查服務。
三、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群眾的好處: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全體城鄉居民,與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群眾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