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鞍山第七中學的學校歷史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的前身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屬半工半讀性質,校址在原霍里園林場,1964年8月經市教育局批准成立,時任市委書記謝潼關、分管農業的書記陳禮寬、宣傳部長趙輝親臨開學典禮現場祝賀。學校開辦時僅有兩個班、91名學生、教師5人,第一任校長是梁毓志同志。當時學校的辦學條件極其簡陋,被果園包圍著的13間草房是學校的全部家當,「兩個車間當課堂,辦公住宿破草房。」「照明學習汽油燈,晴天一二一,雨天上自習。」是當時學校現狀的真實寫照。
1965年,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因故停辦,在五中校址(一段時間叫華東重型機械廠職業技校)上新辦第七中學。五中遷至江邊後,原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教職工和部分五中教師並入七中,當時的七中位於前中崗村和後中崗村之間。
文革期間,七中受到沖擊,學校停課鬧革命,各項工作陷入混亂。1968年,軍宣隊進駐學校,領導學校的革命工作。1969年3月,七中被整體下放,歸佳山公社管理。1972年,學校全體師生齊動手,填平校外徵用來的水稻田做操場,學校的面積有所擴大。1973年至1974年,先後建成了近400平方米的宿舍樓、樓前柏油路以及部分球場等設施。1974年底,七中回歸市教育局管理。1976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學校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 1998年1月15日,七中第四屆教代會召開,學校首次提出建成省、市一流水平的示範性初中的奮斗目標,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創建歷程。11月,全市首次「優化課堂教學研究教學周」在七中舉行,隨後市「教學研究基地」正式掛牌。同年,學校整體發展規劃通過市教育局和市規劃局的審批。年底,學校榮獲市「園林化單位」稱號。1999年1月份,市教育局對該校申報「省示範初中」進行初步評估。年底,學校首次獲得辦學水平評估「優秀」等級。
2001年,學校的基本建設全面展開,市教育局撥出專款,支持學校完成整體綠化。2002年,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成就。中考成績創新高,有三位同學考取二中理科實驗班,孫波同學獲得中學生物理競賽全省第一名,陳宏景同學獲得國家級中學生創新發明一等獎。學校成為市文明單位標兵單位。科技樓竣工,天象館投入使用,塑膠跑道和人造草皮足球場正式使用,學校新大門建成。這一年,該校還承擔了省陶研會年會分會場的接待任務,學校組織部分學生參加省電視台「金點子行動」活動。
2003年,學校先後配備了區域網等現代教育設施,七中網站也正式開通。學校工會獲得「省模範教工之家」稱號。學校獲得「省青少年科學院二級分院稱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004年至今)
2004年4月9日,市教育局在七中舉辦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現場會。11月15日,省教育廳專家評估組來七中,對七中創建省特色初中進行評估驗收。評估組聽取了專題匯報,學校全方位接受評估。評估組對七中的申辦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意七中通過省特色示範初中的評估驗收。11月29日,省環保局、省教育廳專家組對該校申辦省綠色學校進行檢查驗收,專家組同意七中通過驗收。這一年,是七中建校四十周年,市委副書記鮑壽柏、副市長陳蘇漢等有關領導親臨該校祝賀,學校圍繞校慶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
2005年8月學校被評為「省綠色學校」、「安徽省創建綠色學校先進集體」稱號。11月學校被評為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學校,11月11日該校被省教育廳正式命名為首批「安徽省特色初中」,並於12月5日在校運動場舉行揭牌儀式。
2004---2010上半年,學校各項工作再創新佳績,教育教學成果豐碩。2006屆畢業生有191名學生達省示範高中錄取線,其中卞雨晴同學以總分421分名列全市中考第一名;2007——2010年每年都有200多名學生達省示範高中(二中、紅星)錄取標准。學校先後被授予省「綠色學校」先進學校、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市首屆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連續四次獲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優秀等級。在2007、2008年度全市中小學學校目標綜合考核中,該校均被評為「優秀單位」。學校科普特色教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校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培訓基地、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人才幼苗培養基地、省少年科學院二級分院,並多次獲得省科普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有多人次在國家、省科普活動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