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歐美模式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政府提供服務的低效率和壟斷性所產生的巨大壓力下,英、美、澳、日等歐美國家都逐步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作為重要環節納入到了政府改革的實踐框架之中,並取得了重大成效。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提高政府效率的一種有效選擇。近些年來,雖然我國不少地方作了大量積極探索,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以提高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健全的立法規定
在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均有國家層面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法。比如,美國就具有全世界最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美國國會和有關部門制定了大約500 種政府采購法規,形成了以法律(法案、法令)、規章制度、行政和司法三個部分組成的制度體系。其中《聯邦政府采辦法案》和《聯邦政府采購條例》是政府采購法規體系的核心,統一規范了政府各機構的采購政策、標准、程序和方法。
在英國,自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作為社會福利改革的一部分大范圍推開以來,無論是1997年上台的托尼·布萊爾將其常態化、制度化,還是如今執政的卡梅倫提出的「大社會」計劃,均在立法和政策上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後於1998年和2011年分別發布了《政府和志願及社會部門關系的協議》和《開放的公共服務白皮書》,通過選擇性放權,秉持公平性與多元化原則,改善公共服務,引領公共服務改革創新。
日本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進程起始於2004年小泉內閣通過的《推進規制改革、民間開放3 年計劃》。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日本政府在公共服務購買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立法為先導的原則。《關於通過競爭改革公共服務的法律》明確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基本原則;《會計法》及相關法律規定了中央政府有關的購買服務程序;《地方自治法》及相關法規規定了與地方政府有關的購買服務程序,從而形成了關於政府購買服務的較為完備的法制框架。
在澳大利亞,對於社會部門的一般管制均以澳大利亞稅務局為核心,這就確保了澳大利亞慈善法律的真實價值是關注獲取利益。1997年頒布的《財政管理與責任法》和《聯邦服務提供機構法》規定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這方面的細則。
公開透明的購買流程
一套公開透明的公共購買流程,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必然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大多已安排專項預算,通過一定的政府采購程序對私有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的社會服務進行購買,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簡單來說,西方國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政府對購買服務進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按照一定的程序選定購買的公共服務的范圍、項目,並確定相應的預算;其次,向社會公布政府購買的項目、購買價格、預算安排以及質量要求和各項服務指標等;再次,對投標進行資質認定,並運用招投標和委託等方式選定供應商、簽訂合同並實施相應的過程管理和監督;最後,對這些組織進行績效考核並按照績效進行結算。
當然,具體到每個國家而言,其流程可能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至少由6個環節構成:制定統一的單據格式、招標公告以及表述格式、對招標工作人員統一定位,詳細制定招標采購操作規程,確定合格供應商名單,招投標,交貨追查,進行采購審計和管理審計。英國的政府采購程序則包括8個階段:制定采購計劃,確定采購總負責人和配備律師、會計師或審計師,律師起草和在指定刊物上公布信息,接受咨詢,按標准確定合格供應商名單,招標或直接采購,按照合同監督供應商完成服務,獨立審計。
但不管怎麼變化,實現政府對非營利組織和社會服務組織公共服務的購買,「按照選定服務項目——社會公布——資質認定、招標管理——過程管理、監督——績效考核——結算」都是最基本的流程。
非壟斷的購買方式
在西方發達國家,公開競標是最典型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例如,英國政府早在1990年公布的公共醫療和社區關懷法中就明確規定,中央政府撥付的特殊款項的85%必須以競爭招標的方式向私營或非政府組織購買。不過在加拿大,正式招投標並非最主要的方式,政府也經常採用直接向社會組織提供項目的方法。
競標可以幫助政府降低購買公共服務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不足之處是有可能引起政府雇員的反對,需要建立起相關過渡的政府雇員機制。除公開競標外,在涉及專業性較強的公共服務時,西方發達國家還會採用協議定標的方法,如對監獄、醫院等服務的購買。
在美國,合同外包則是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主要形式,被廣泛應用於社會服務領域。在合同外包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購買服務經歷了由設計型合同向績效型合同的轉變。設計型合同的特點是政府為投入和過程付費,政府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嚴格約束社會組織的行為;績效型合同則是通過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質量、效果等的評估付給費用。20 世紀90 年代新公共管理理念取得主導地位後,績效型合同出現並普遍使用,使為公民提供的服務和項目質量最大化,便於有效測算項目和服務的最終產出。
另外,不管採取哪種購買方式,政府都應逐漸從公共服務直接生產者的角色中淡出,而更多地承擔起公共服務規范和制度制定者的責任。以英國政府做法為例,2001 年,布萊爾政府設立了公共服務改革辦公室,與公共服務決策部門、執行部門共同開展工作相關部委制定購買服務政策,下設具體的部門執行。同時,實行了中央與地方「分治」,使地方政府擁有了更多的公共服務決策權。在社會層面,獨立顧問團、專業消費者組織和行業自律協會在完善公共服務社會管理體系,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樣就形成了中央政府制定規劃、各級政府部門具體執行和社會團體予以輔助的政府購買服務管理體制。
2.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概念闡述
在理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時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主體是政府,不論是一級政府,還是政府相關部門;第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客體是社會組織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等,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事業單位同樣也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客體;第三,公共服務不同於私人服務。一般來說,政府購買的服務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自身消費的服務,二是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為社會所提供的服務。前者屬於政府內部的服務,服務對象是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自身,後者屬於公共服務,服務對象是除政府以外的其他社會機構和公眾。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政府采購的一部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相關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條規定,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可見采購對象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其中「服務」的行為應該包括公共服務,這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法可依。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民營化的重要方面。著名學者薩瓦斯認為,民營化可界定為更多依靠民間機構,更少依賴政府來滿足公眾的需求。歐文·E·休斯強調民營化是指從整體上減少政府的介入,減少生產、供給、補貼、管制,或這四種工具的任意組合。
3.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參考基點
與規制分析的不同,激勵分析關注在政府向市場或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的經濟行為中,如何以制度鼓勵與促進參與主體的發展,進而形成公共服務購買模式長久運作的機制。由此便形成了激勵分析政府購買服務的基本面。
1.政府經濟行為市場化的定位
政府購買,從上述的定義和名稱的用詞上看,是政府作為經濟主體購買市場中服務的行為,學理上將之歸結為「政府經濟行為」。觀諸政府經濟行為的研究,自上世紀80-90年代至今,便有頗多的研究文獻從規范化、規制政府失靈的角度出發剖析此問題,而於新近則形成了諸如管斌為代表的對政府經濟行為作一博士論文層面的系統分析。 與此成熟的規制分析不同,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激勵性的把握上,市場化的基本定位確需明晰:一則明確市場化購買的動因;二則其購買的要素,即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和購買服務的范圍;再則確認政府購買服務的法律程式以規范其運作。
2.專業化服務釋放社會組織的功能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藉助專業服務機構的優勢完成公共服務提供的舉措。在打破公共服務政府壟斷、單一提供局面的同時,引導民間主體、民間資本多方地參與,推動社會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並促成市場組織功能領域的拓展。以企業服務外包的成功案例為借鑒,專業化公共服務的提供可改觀當前我國公共服務多元化提供能力的不足。於是,經濟法激勵的著眼點則是如何通過制度促進社會組織體的培育,是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又一核心的要素。
3.公私契約化合作的權利型導向
政府購買服務區別於以往政府包辦、政府補貼等傳統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以契約化生成公私合作模式。此類基於合同委託而產生的公共服務提供模式,是出於社會公共服務組織權利的維護:一則可保持社會公共服務組織體應有的主體獨立性而非職能授予下的非獨立性,二則可明確服務的事項而並非事務的隨意指定,更不會產生如俄羅斯政府主導下社會組織偏離自身既有角色定位的沖突。
4. 如何做好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及創新社會管理
政府購買服務是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採取市場化、契約化方式,面向具有專業資質的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深入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對創新公共財政投入形式、改進現代社會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增進社會公共福利、有效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但長期以來,基本公共服務的內涵、范圍等,各界有許多研究,也有不同認識,如何有效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需要我們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制度體系初步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是開展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保障。隨後印發了《關於開展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試點工作的意見》,在全省試行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工作,在全國屬率先之舉。為進一步規范和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服務主體、服務范圍、服務程序、經費保障機制等。
(二)購買程序進一步規范。購買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規定組織實施。重大項目、重大民生事項或黨委、政府因工作需要臨時確定的重要事項,由財政部門委託第三方機構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供應方組織實施;其餘項目中,屬於政府采購范圍的,應按規定採取公開招標等方式實施;不屬於政府采購范圍的,除單筆金額較小的項目外,均通過公開競爭方式實施。實際操作中,由部門編制政府購買服務計劃(包括政府購買服務需求、數量和質量相關指標),該計劃報財政部門審定後上網公示,進行公開招標,確定供應主體後組織實施。
(三)購買規模逐步擴大。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從購買資金看,部分地方政府逐步將購買服務納入財政預算資金支持范圍,同時引導其他資金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二是從購買項目看,不少地方政府針對不斷涌現的新的緊迫社會需求問題,及時設計相應的服務項目,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為有需要的個人和群體提供服務。三是從購買范圍看,政府購買服務逐步從中心城市拓展到邊遠農村,從經濟發達地區拓展到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從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青少年服務、社區服務、就業服務等傳統領域逐步拓展到司法矯治、醫療衛生、教育輔導、婚姻家庭、新農村建設、外來務工人員服務、志願服務等新興領域,從民政部門、殘聯拓展到司法、教育、衛生、工會、共青團會等其他部門和組織,逐步形成了多部門、多組織、多領域購買服務的新格局。
(四)購買方式多樣化。社會發展的非均衡性決定著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的多樣性。根據當地群眾的服務需求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規模情況,有選擇、分步驟地發展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並面對這些機構購買服務。這種方式既可以保證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獨立性和服務的專業性,又可以避免機構間的無序競爭,是在政府購買服務的規模和數量不大、社會工作服務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全情況下的一種好的選擇。
5.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向誰買買什麼如何買
誰來買——購買主體是經費由財政負擔的各級行政機關和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以及納入機構編制管理且經費由財政負擔的群團組織。
向誰買——供給主體包括在民政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企業、機構等。事業單位不再作為供給主體。
買什麼——適合採取市場化方式組織提供、社會能夠承擔的公共服務和政府履職所需的輔助性服務。《實施意見》列出了政府可向市場購買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社會治理服務事項、行業管理與協調事項、技術服務事項、政府履職所需輔助性事項,以及其他適宜由市場供給的公共服務事項,共計六大類314項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
如何買——規范購買程序,先由購買主體根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同步編制本部門細化到具體項目的年度購買服務計劃,然後財政部門對部門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計劃進行審核和批復,最後購買主體根據批復的部門預算及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計劃,制定具體項目實施方案,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詢價等方式確定供給主體。
買得值——加強資金管理,主要通過嚴格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的預算管理,逐步將「養人」支出轉向「辦事」支出;強化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的績效管理,形成購買前制訂績效目標、實施中實時績效跟蹤、結束後嚴格績效考核的全程監督機制,必要時引入第三方實施績效考核,並建立政府購買服務供給主體退出機制。
專家指出,通過建立制度和長效機制,將政府購買服務趕進「籠子」,幫助政府從傳統的公共服務生產者向組織監管者的角色轉變,既能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提供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效率,解決公共服務短缺問題,對老百姓、政府都是「惠而不費」的好事。
6. 相關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什麼
1.政府購買公抄共服務涵蓋大多襲數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教育、公共衛生、文化、社會服務等主要公共服務領域。
2.非營利組織是公共服務購買的重要承接主體。
3.購買類型一般分為核心合作或長期合作以及短期項目支持兩種。
4.在購買方式上,公開競標是最典型的模式。
5.資金撥付流程有多種形式。
6.對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法規定健全。
7.公共服務購買有一系列較為嚴格的操作程序。
8.以結果為導向的監管制度。
9.除簽署合同購買服務外,公共財政資金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支持還有三種形式:資助、競爭性或隨意性撥款、減免稅的間接資助。
10.國際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發展趨勢,大致分為內生型和外力型兩種模式。
11.服務購買也與向社區地方轉移職能、增強地方治理能力的趨勢相關。
12.目前各國公共服務購買中體現出的問題與公共服務的難測度性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特性有
關。
7. 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內容是什麼
各省市的不同:如北京的是:
12月23日,市民政局召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座談會,北京抗癌樂園、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等11家參與2010年社會組織服務民生行動的社會組織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市民政局副局長謝延智、市社團辦黨委書記溫慶雲等領導參加了會議,並為11家社會組織頒發了榮譽證書。
會上, 11家草根型社會組織暢談參與社會組織服務民生行動的感受,交流組織實施公益服務項目的經驗和心得,感謝政府對社會組織的大力扶持,一致表示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首都社會建設中去。
今年,市民政局組織開展了社會組織服務民生行動,圍繞與民生相關的扶貧求助、扶老助殘等十大領域,把社會組織公益項目納入統一規劃,進行計劃性安排並組織實施。活動開展以來,全市社會組織積極響應,踴躍參與,1846個社會組織申報了2706個社會公益服務項目,動員社會組織工作人員、會員和志願者近50萬人,共籌集社會資金22.98億元,活動惠及人群998萬人次。服務民生行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得到了民政部、市政府領導高度肯定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市社團辦黨委書記溫慶雲介紹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實施過程。2010年,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直接關系群眾生活方面擬辦的重要實事,市政府專門撥出資金1500萬元,購買了300個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市民政局建立了政府購買服務制度規范,完善了組織管理機構,並對項目實施進行了監督和評估。目前,政府資金全部撥付到位,購買社會組織公益項目全部按時、按質完成。政府購買服務的實施,一是創新了財政投入體制;二是建立了政府與社會組織良性互動的合作關系;三是建立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制度規則;四是重點扶持了草根型社會組織項目,形成了政府合理讓渡、規范引導、扶持推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新體制,發揮了政府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促進提升了社會組織的能力,為社會組織建設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民政局副局長謝延智指出,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是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是對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服務的重要的引導和激勵措施,提高了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服務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調動了社會組織參與服務民生行動的積極性,對首都的社會建設形成強大的工作推力。北京市社會組織服務民生行動是我市社會組織建設與發展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大民政」理念在社會組織建設與發展工作中的具體實踐,是社會組織建設和發展史上首次大規模聯合行動,在組織形式、規模層次、涉及領域、制度創新、運行效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謝延智強調,培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任務,社會組織管理機關要在今後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平台。管理機關要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為工作任務,組織引導社會組織響應政府號召、順應社會需求、保障改善民生、服務人民群眾;二是提供舞台。通過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各種社會活動,為社會組織提供發展空間,把可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項目,交給社會組織運作;三是扶持發展。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努力營造社會組織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社會組織組織能力、工作能力、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更好的為社會建設服務;四是鼓勵奉獻。挖掘先進典型,大力宣傳、表彰鼓勵、樹立品牌,提高社會組織影響力和社會認知度,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上海市的:上海市浦東新區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
購買公共服務是政府履行職能的一種新型方式,也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社合作互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上海市浦東新區以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為突破口,積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組織發展,社會組織的新作用日益凸顯,政府與社會組織的新關系逐漸重構,政府對社會組織管理服務的新方式逐步形成。
建立機制,規范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行為
浦東新區明確規定,將原來由政府主辦、為社會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來完成,探索形成「政府承擔、定項委託、合同管理、評估兌現」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
建立新機制。浦東新區制定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施意見,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明確了購買公共服務的相關內容:實現預算管理,將購買公共服務的費用納入預算;強化契約式管理,政府和社會組織的責任、義務以及服務要求,全部在合同中體現;建立評估機制和規則,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社會組織做到項目合作前有資質審查,合作過程中有跟蹤了解,在合作完成後有社會績效評估。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該區有關部門委託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項目的資金近6000萬元,並專門組織8個政府部門和13個社會組織集中簽訂購買服務合同,涵蓋慈善救助、農民工子女教育等領域,社會反響良好。
規范程序。區民政局的關於購買公共服務的試行辦法,確保購買公共服務制度可操作、有實效。一是明確范圍和項目;二是明確工作職責;三是明確操作程序;四是明確項目購買方式;五是明確評估方式。從服務提供方、服務承接方和服務事項三個方面,對購買公共服務行為進行合理界定;將項目的協調、督辦、評估等工作職責,分解至各相關處室;對服務供應方的資質、服務質量、服務成果進行評價,並採取服務提供方內部評估和第三方績效評估的方式,將評估結果作為項目經費支付依據和今後項目招標的重要參考。
2007年,區民政局安排近3000萬元資金,將30多個公共服務項目委託100餘家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中介機構承接。同時,集中組織49家培訓機構簽訂購買服務協議書,進一步擴大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引導效應。
完善政策,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社分開和政社互動。區政府的相關指導意見明確,推進政府與社會組織在主體、機構、職能、資產、住所、人員方面「六分開」,理清公共服務提供方(政府)和承接方(社會組織)之間的職責邊界。
為轉變街道辦事處職能,該區12個街道辦事處不再直接從事招商引資活動,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區就業、養老服務等職能上,並將社會和社區可以承擔的一些公共職能,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託給社會組織和社工機構承擔。
搭建政社合作互動平台。在全市率先形成「1+23+6」的社區政務事務受理服務體系,作為政社合作的有形平台。建立市民中心,政府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征詢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的意見,政府與市民、政府與社會組織、社會組織與市民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交流都可在這個平台上進行。這個平台的運作,由政府委託區社工協會承擔,目前累計已有115家社會組織舉辦活動528次,參與群眾達4萬餘人次。
完善扶持政策,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制定專項政策,對行業協會、民非單位的培訓機構和養老機構,從建設、運營等各方面給予扶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對區經濟發展有貢獻的行業協會補貼3萬元工作經費,對社區公益性以及涉農社會組織給予4萬元開辦費、運行費、房租補貼等。在各類綜合性政策中,體現對社會組織的支持。如區政府出台的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財政扶持意見、促進浦東新區社會事業發展的財政扶持意見等,都有支持社會組織引進發展的政策。
目前,浦東新區各類社會組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社會組織總數達660餘家,備案群眾團體3000多個。
拓展領域,擴大購買公共服務社會效應
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社區公益性社會組織在提供社區服務、承擔社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委託社會組織管理的機制,開展網上公開招標,增強社區的社會服務功能;建立全市首家社會工作者組成的社區專業服務組織———上海公益社工師事務所,事務所與政府簽訂購買公共服務的項目合同,接受政府委託,承接從居委會剝離的一些社區社會工作和居民事務;成立全市首家區級綜合治理類社工組織———中致社區服務社,專門為社區提供社會工作幫教服務;委託陽光慈善救助服務社,運用社會工作個案訪談方法,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服務,3年來提供服務達4000餘人次。
整合各方政策,拓展公共服務領域。目前,區政府補貼培訓費用的工種達177個,近8萬人享受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依託中高職院校、企業的社會辦學力量,扶持包括數字動漫在內的10個專業的實訓基地平台,免費向社會開放,形成每年可接受2萬人實訓的規模。
制定專門政策,促進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試點。出台文件,對參加社工培訓人員和實訓基地、見習基地建設給予補貼。委託社工協會開展主題社工培訓計劃,2007年通過培訓考試獲得社工資格證書的有 213人,並率先在全國建立了社工專業的實訓基地和見習基地。還成立了老年社工、青少年事務社工等 10個領域的 25個職業見習點。
浦東新區專業社工機構目前有11家,專業社工服務拓展至社會保障和民政專項事務等領域。(
------------供參考
8.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例子及什麼是政府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廣州市政府目前在20個街道辦進行購買社會服務試點,政府購買服務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社會福利與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輔導、行為矯治、社區矯正、勞動就業、醫療衛生、青少年教育、殘障康復、婚姻家庭等領域。
什麼是政府:
政府是一個國家為維護和實現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區域劃分原則組織起來的,以暴力為後盾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組織。廣義的政府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公共機關的總合。代表著社會公共權力。狹義政府指國家政權機構中的行政機關,即一個國家政權體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權力的組織體系。我國憲法規定,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檢察權,人民政府自動行使行政權。一般我們使用狹義的政府概念。政府有以下特點:(1)從行為目標看,政府行為一般以公共利益為服務為目標,在階級社會里,它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服務目標;(2)從行為領域看,政府行為主要發生在公共領域;(3)從行為方式看,政府行為一般以強制手段(國家暴力)為後盾,具有凌駕於其他一切社會組織之上的權威性和強制力;(4)從組織體系看,政府機構具有整體性,它由執行不同職能的機關,按照一定的原則和程序結成嚴密的系統,彼此之間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