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可以借鑒的國際經驗有哪些
1.政府購買公共來服務自涵蓋大多數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教育、公共衛生、文化、社會服務等主要公共服務領域。
2.非營利組織是公共服務購買的重要承接主體。
3.購買類型一般分為核心合作或長期合作以及短期項目支持兩種。
4.在購買方式上,公開競標是最典型的模式。
5.資金撥付流程有多種形式。
6.對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法規定健全。
7.公共服務購買有一系列較為嚴格的操作程序。
8.以結果為導向的監管制度。
9.除簽署合同購買服務外,公共財政資金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支持還有三種形式:資助、競爭性或隨意性撥款、減免稅的間接資助。
10.國際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發展趨勢,大致分為內生型和外力型兩種模式。
11.服務購買也與向社區地方轉移職能、增強地方治理能力的趨勢相關。
12.目前各國公共服務購買中體現出的問題與公共服務的難測度性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特性有
關。
⑵ 公共服務國內外理論概述
行政變革的理論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新貴無疑是「新公共管理」(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相比教而言,它摒棄了傳統政治理論的觀察視角,而是從市場和經濟學的角度重塑了許多行政的理念和價值,從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行政發展架構。同時,必須注意到的是,以丹哈特夫婦為代表的另一些學者針對新公共管理的理論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並倡導「服務而非掌舵」的新公共服務理論(the New Public Service),他們的觀點在我們的服務行政研究中具有值得重視的巨大意義。
一、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揚棄
1、新公共管理理論的缺陷。新公共管理理論的產生,為政府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有限理性和政府官員的「經濟人」假設,政府相似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組織,政府與民眾的關系是公共服務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因此,其核心內容是力圖將私營部門和工商企業的方法用於公共部門,強調市場競爭、政府工作的績效評估、行政過程的透明取向、成本效率和顧客導向等。一時間,「企業化政府」、「市場為本」、「政府瘦身」、「重塑政府」成了政府官員使用率極高的流行詞語。然而新公共管理的思想並沒有涵蓋當今政府在實踐中所應該涵蓋的基本理念。而且新公共管理過分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過分強調政府向企業學習、用企業提供商品的方式提公共服務,往往會而且在實踐中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的差別,從而產生倫理上和責任上的問題。另外,在市場化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腐敗現象。這一切,導致公平與公正問題的凸顯。
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政府不再同時掌舵和劃槳,而是把劃槳的任務賦予更為高效率的市場,政府則專心做好掌舵的工作。丹哈特夫婦則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當我們急於掌舵時,我們是否正在淡忘誰擁有這條船?」從掌控和駕馭社會的角度講,政府過去已經做了很多,也的確發揮過積極的意義。但是對於現代社會,這種單極化的掌控結構是否還合理呢?現代社會更多意義上是一個多元化的結構,即便在公共行政領域它更多的也要體現出公民的主體性。其實公民才是一個多重的角色,他們既是公共財政的主要供給者,也是公共服務的接受者,同時也是各種生活的參與者和公共利益實現的監督者。歸根到底,作為最終的授權者,他們甚至可以通過新契約的形式向民間公共組織授權,而非單獨指向政府,這樣就使得掌舵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政府在許多時候的角色將不再是主導型的,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與者,至於劃槳手也不僅僅是市場這一單一結構能夠完全提供的,需要有更為多元的參與力量來重構體系。
2、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揚棄。在對新公共管理進行性批判和反思的基礎上,一些學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務的新理論。丹哈特夫婦提供了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比較的一個代表性範式,他們提出了對服務行政有相當指導意義的七個方面:1.服務而非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標而非副產品;3.戰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動;4.服務於公民而不是顧客;5.責任並不是單一的;6.重視人而不止是生產率;7.超越企業家身份,重視公民權和公共服務。夏書章先生對此有這樣的評價,「在傳統公共管理與新公共管理之後,出現新公共服務運動,並非偶然,故不論它們之間的理論觀點和具體內容上的分歧和爭議如何,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和不容忽視,即強調或提醒公共管理主要是或者歸根到底是公共服務的性質。」
與新公共管理建立在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觀念之上截然不同的是,新公共服務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觀念之上的,是建立在公共行政人員為公民服務並確實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之上的。新公共服務對新公共管理的超越主要體現在: (1) 新公共服務呼籲維護公共利益,「 當公民能夠根據公共利益去行動時,社會的廣泛利益才能從一個獨立的、孤立的存在中脫離出來,並轉變成一種美德和完整的存在,向社會奉獻的過程最終使個人變得完整」,這種觀念大大超越了建立在個人自利基礎上的新公共管理理論。(2) 新公共服務強調尊重公民權利。新公共服務的倡導者堅持認為,政府與公民之間是不同於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系的, 「公民具有一種公共事務的知識,一種歸屬感,一種對整體的關切,一種與自身的命運休戚與共的社群道德契約」。新公共服務倡導者相信公共組織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和分享的過程來運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3) 新公共服務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新公共服務看到當今政治生活領域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政策制定方面的變化,政府不再是處於控制地位的掌舵者,而只是非常重要的參與者。更多的利益集團直接參與到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之中。新公共服務認為行政人員應該意識到,公共項目和公共資源並不屬於他們自己,作為負責任的參與者,而不是企業家,他們是「公共資源的管家、公民權和民主對話的促進者、社區參與的催化劑、街道層次的領導者」 ,將越來越多地扮演調解、協調甚至裁決的角色。
3、新公共服務理論需要發展和實踐。新公共管理努力實現的是對一系列公共管理困境的救治,現實的問題使得關注效率的工具理性成為必要,相應的它對於追求何種最終價值卻少有興趣,也就缺乏探討緊迫性的認知。作為一種變革和救治的視角,我們對於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案予以很多的贊成與肯定,但是這樣一種理論進步更多的是建立在技術和工具的層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具有形式偏好性。而新公共服務則試圖將管理的視角逐漸切換到對管理乃至社會發展根本價值的關註上來。資於往事,鑒於現實,我們需要在一個改革的進程中必須在二者理念中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
盡管丹哈特夫婦在提供的多個項目的比較後發現,二者似乎存在著太大的差別,但是如果從動態發展的角度,形式和價值事實上必然有相契合的肌理。就如同我們認為即使在公共管理「主體缺位」時期,它也正走在根本價值的漫長回歸之路上,並不能因為當時的理念多麼淺顯而否認那曾是形式與價值耦合的一個歷史進程。新公共服務高舉價值追求的大旗一方面確實很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困惑,在實踐上並不能與新公共管理並駕齊驅。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困惑
公共行政轉向倡導服務的價值和實質的正義,需要致力於建設一個公民本位、追求公共利益為根本的行政體系。這樣一種理論推定的首要問題「是否可能」或者說「是否具有操作性」將如何來界定呢?事實上,通過分析,我發現有四個困惑必須予以解決才能回答其現實性。
第一,公民何以理性?以公民為本就意味著公共行政必須滿足公民的需求並為不斷發展的需求提供服務升級的義務。那麼,公民的理性就顯得非常必要了,這種理性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
1.公民是否准確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公民其實往往最注重基礎的需求,而對於可能的或者高層次的需求缺乏認知,這主要是因為需求環境、需求階段以及需求人群的差異造成的。譬如,生活在城市的人嚮往鄉村田園的環境,而農村居民會覺得現代化的都市生活更好,這種需求的「圍城」困境並不意味著絕對的需要,而是階段性的比較和補差心理。所以公民的需求總是表達不充分或者時效多變的,尋求一種明確的認知似乎目前還不可能。
2.公民是否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即使公民完全知道自己的需求,那他們能清楚無誤地傳遞給供給方嗎?答案是否定的。公民的表達取決於三個因素:a.公民表達的能力,這一點是因人而異的,最好的表達能力者能否最清楚的表達尚有疑問,何況千差萬別的公民群體。b.公民的表達意願,公民的表達意願是受個體情緒影響很大的,不同心理素質和個性的人對表達的見解是不徑相同的。c.表達的成本,這一點其實也很關鍵,如果公民感覺到對話的成本高於收益或者擔心投入沉沒的話就會放棄許多表達的機會。
3.公民認為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了么?公民的評價體系同樣體現出迥異性,即使是同等同質的服務對於不同的客體而言滿足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困境時常出現,使得服務方不知所措,也往往影響公平性和制度化。
所以,就現實而言,差別的公民個體理性層次不同,作為全體考察時則更加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只能稱之為有限理性的集合。
第二,政府何以令人滿意?作為服務供給者的身份,如何讓公民滿意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作為權力和權利主體的公民在接受服務的時候對於政府不能是感恩或者寬容的感情,他們通常應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政府是全心全意為我們考慮的嗎?政府的人員是由一般的公民擔任的,他們具有雙重的身份,一方面具有公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須通過本職工作來實現政府的服務。這個特殊群體的集合是不是會帶來政府的人格化以及利益集團化?他們考慮服務的基點還能保持公正嗎?還有可能在沖突的區域依然保持價值的中立嗎?以上的擔心不是多慮的,既往的「經濟人」假說事實上更加增添了這方面的不確定感。
2.政府能提供盡可能多和好的服務嗎?這個問題直接與服務的意願和政府的能力有關:從意願的角度,政府在獲得充分的授權後,必須有兌現契約的實際行動和完善服務的創新精神,還必須保障能夠落實到制度化的設計上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隨意性安排;從能力的角度,政府在具體的行政中應當表現出足夠的駕馭本職的素質並且有令人信服的實踐來進行經常性的校驗;這個問題實質上還與政府對公民需求的認可有密切的關系,公民表達的所有需求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回應、是否帶來了未來服務升級的承諾和預期等都是現有較鬆散公民社會的結構所不能把握的。
3.政府是值得信任和不可替代的嗎?既然服務是公民對政府的根本定位,那麼政府目前所發揮的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嗎?在某一種公共產品的提供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已經是最好的可能嗎?現實中,多元的社會和多元的結構已經提供了選擇的其它可能,政府如果不能證明它還有必要居於主導,就必須放棄過去獲得的授權合同,主動退出,但是政府這種自覺的行動常常是缺乏壓力和動力的。
所以,政府總是很難令人滿意的,改革甚至重塑就成為經常性的工作。
第三,政府和公民何以達成共同的核心價值?作為追求理念的「生產力」與「效率」、「民主」與「正義」、「安全」與「福利」等在社會認知上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偏好,公民群體通常不可能達成一致的認識,政府在各個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問題還在於作為被授權的服務主體——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對社會價值的統一發揮影響,又有多大的能力去整合各方開展統一的行動,而且保證不虢奪侵犯公民的權力。另一個方面,公民作為權力的主體為何要去認同某種共同的價值,那些個體和群體多元化的價值之間又如何來保持融合和平衡沖突?我們會發現關於價值的爭論實際上歸結到最後就是公民與政府關系的根本性基礎——合法性認同,公共服務的行政變革不能是停留在技術修補層面的運動,而應該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方位重構和超越。
第四,公共服務是現在還是未來?基於上述的分析,我們發現在建構服務行政的事實與價值取向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面對既往的弊端和危機時,形式的修正需要更顯得迫切,而對於理念的刻意追求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那麼服務的理論是不是太過超前或者部分地超越了我們的時代而應當被視為未來的理想呢?回答這個問題對於目前指導理論的建設性是不可延緩的,無論是新公共管理還是新公共服務都無法迴避。
三、結論
公共服務推定的困惑不是否定了公共服務理論的可能,而是對公共服務必須解決的理論層面提出了建構的基本內容。一種公共服務理論的建立,必須圍繞上述的問題展開探討,任何理論倘使不能解開上述的困惑,那就恐怕還是會「混淆了規范與描述」,難以提供出「一個令人心悅誠服的替代性方案」。歷史上的政府形態對於社會發展而言至少已經扮演過兩個角色,一個是大包大攬的全面干預者,就像我們在大多數歷史時期看到的統治管理形態,另一個是的市場主義和自由主義者強烈要求的「守夜人」角色或者弱勢政府。事實上,作為權力本體的公民們真的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嗎?當然不是,新公共服務理論實際上也呼喚了新意義上的政府重塑工程。首先,我們需要一個向上仰視我們的政府,他們必須記錄下我們所能給予的權力、堅決保留的權力和禁止行使的行政權力,並確定法律去保障它們;其次,我們需要一個熱心了解我們需求的政府,他們應該劃分出必須提供的、盡可能提供的和由第三方更好提供的不同需求層次,然後努力去達成這樣的供給;最終,我們需要一個全心全意服務於我們的政府,他們以尊重人的個性、確認人的價值、推進人的發展為使命。因何而服務?歸結到一句話就是「民主的政府是為他們的公共服務而存在。」我們所需要的也正是一個服務性的新型政府。
⑶ 美國共享的東西有哪些
Lime
美國共享出行創業公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Lime [1]是創立於美國舊金山的短途出行共享平台[2],公司起初提供共享單車服務,後業務拓展至共享滑板車、電動單車以及共享汽車。 [1],創立於2017年六月[1] 。在2018年六月,成立不到一年時間便成為獨角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3][4]
外文名
Lime
所屬行業
物聯網
成立時間
2017年六月[5]
總部地點
美國加州舊金山[5]
經營范圍
共享出行[6]
快速
導航
公司業務管理層所獲榮譽
發展歷程
2018年6月7日,共享短途出行平台Lime透露2018年6月初完成了2.5億美元融資,本輪由GV領投(Google Venture谷歌風投),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參與投資Lime,還有互聯網風投Andreesen Horowitz,Coatue,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等現有投資人跟投 。 Lime成立已獲4輪融資,累計金額超過3.8億美元。[2]
2018年12月,Lime 在其年度報告中公布,截至2018年12月份,用戶已經在該平台上完成2600萬次騎行。[9]
根據這份報告,Lime的用戶騎行總距離已經超過2800萬英里,40%的用戶稱,最近的一次騎行是往返於上班路上或學校路上,用戶的平均年齡為32歲[9]
北京時間2019年1月18日早間消息,彭博社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美國兩大共享電動滑板車創業公司Lime和Bird正考慮再進行數億美元的融資。這兩家公司2018年剛剛完成過融資。[1]
2019年2月9日獲悉,共享出行平台 Lime 完成 3.1 億美元D輪融資[6][10],本輪由互聯網資本a16z、貝恩資本、美國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Investment Group)、谷歌風投等領投,谷歌母公司Alphabet、DCM創投、GGV紀源資本、新加坡主權基金GIC等老股東跟投,Lime投後估值達24億美元[10]。本輪融資將用於拓展新市場,提升技術,人才引進,同時也將在用戶騎行安全以及政府合作共贏兩個方向加大投入。[6]
2019年3月,Google地圖宣布在iOS和安卓應用中可以支持直接搜索附近的Lime單車和Lime滑板車,支持全世界80個城市。
⑷ 公共關系在美國產生的過程
公共關系在美國的興起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醞釀與前期准備時期
美國是現代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也是最早利用公共關系的國家。比較正規的公關實踐活動發端於廢奴運動、立憲運動、總統競選等政治活動中。
19世界30年代開始,在美國歷史上出現了風行一時的大規模的報刊宣傳代理活動。費尼斯·巴納姆是當時的一個新聞代理人,以編制謊言而聞名於世。他的信條是:"凡宣傳皆是好事"。他的宣傳全然不顧公眾利益,以欺騙為手段,以謀取個人利益為目的,故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公眾受愚弄時期"。但這一時期的公共關系活動已帶有一定的組織性和較為明確目的性,為公共關系在其後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代公共關系的誕生---艾維·李時期
1. 他的公共關系信條是:"公眾必須被告之","說真話",主張企業管理遵循"門戶開放"的原則。
2. 1903年他與帕克合作在紐約創辦了"宣傳顧問事務所",成為公共關系歷史上第一位向顧客提供公共關系咨詢服務而收取報酬的職業公共關系人員,首創了公共關系這一專門職業。
3. 他曾先後被多家巨型公司聘請處理勞動糾紛和社會磨擦,以自己卓有成效的公共關系實踐活動奠定了其在公共關系歷史上的地位作用,被後人譽為"現代公共關系之父"。
4. 艾維·李的重要功績,表現為他對公關所作的四大貢獻:第一,提出了關於工商業應把自己的利益同公眾利益聯系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的觀念;第二,與最高決策者和管理人員打交道,並且只有在管理人員積極支持和親自處理的情況下才實施計劃;第三,與新聞媒介保持公開的暢通的信息交流;第四,強調使工商業具有人情味的重要性,並把公關工作做到雇員、顧客和鄰居中去。
5. 艾維.李的公共關系咨詢還存在憑經驗,憑直覺來進行工作的不足,但他作為公共關系職業的先驅者地位是無可爭議的。
現代公共關系的科學化---愛德華·伯尼斯時期
1. 他是使公共關系系統化,科學化,最終成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的創始人,他在理論上的貢獻對公共關系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意義。
2. 他所著的《輿論明鑒》一書,是現代第一本公共關系學著作,也是公共關系學經典著作之一。
3. 他率先在紐約大學開設了公共關系學課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公共關系學引入大學教育的公共關系專家。
4. 他的公共關系信條是:"投公眾所好"。他主張,組織在決策之前,應首先了解公眾愛好什麼、喜歡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對組織有什麼期待和要求,在確定公眾的價值觀和態度的基礎上,再進行有組織的宣傳以迎合公眾的需要。他認為,企業只有獲得公眾的諒解與合作,才能得到穩定而持續的發展,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5. 愛德華.伯納斯不僅是一位公共關系理論家,也是一位公共關系實踐家,接受過多位美國總統和實業界巨頭的委託,成功地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公共關系在美國的鼎盛時期
19世紀20年代,公共關系已成為一種專門職業、管理藝術和科學,引起社會各界重視。公關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產生了數目眾多的專業協會,公共關系的報刊、雜志發展非常迅速。
1952年卡特里普、森特、布魯姆合著《公共關系教程》(亦被翻譯為《有效公共關系》)一書出版。此書完整地闡述了公共關系的一系列基本理論,介紹了具有較高價值的實用方法,在美國被譽為"公共關系的聖經",至今引領著公共關系的實踐和研究,是在公共關系文獻中引用得最頻繁的一本書。
卡特利普、森特和布魯姆提出了著名的"雙向對稱模式",典型地概括了現代公共關系過程的本質特點。他們認為,公共關系的最終目的,是要在組織與公眾之間建立一種和諧而良好的關系,這就要求公共關系一方面要把組織的想法和信息向公眾進行傳播和解釋,另一方面,又要把公眾的想法和信息向組織進行傳播和解釋,目的是使組織與公眾結成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處在和諧發展的狀態中。
在賽弗特理論的基礎上,卡特利普和森特進一步把公關的工作程序完善化,把公關的工作過程歸納為調查研究、制定計劃、策劃傳播和評價結果四個步驟。
1998年,美國著名的公關學者詹姆斯·格魯尼格主持了"卓越公共關系和傳播管理"的課題研究,提出了一種"普遍原則,特殊應用"的公共關系全球化理論。
⑸ 美國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經驗有哪些
美國政府於2000年6月6日宣布實施電子政府工程,6月24日柯林頓總統首次發表網上演說,其電子簽名法案從提出到參、眾兩院通過並經柯林頓總統6月30日正式簽署生效,僅僅用了24天時間,可見其重視程度及工作效率之高。布希政府也把建設「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對實現高效能電子政府高度重視,並把加大使用網際網路和計算機資源來提供政府服務(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五大目標之一。美國各級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如弗吉尼亞州在州長沃納先生的提議下設置了內閣級的首席信息官,專門負責主持並領導該州的電子政務工作。
3、高度重視電子政府安全體系建設
一是通過頒布各項法律法規和各種文件,如聯邦信息管理安全法、電子簽名法、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法、計算機安全法、電子通信隱私法、計算機欺騙和濫用法等多部法律,從法律上保護信息安全和隱私。美國聯邦政府還規定,任何聯邦政府的信息系統在沒有通過隱私保護的評估和將評估報告送交美國聯邦政府首席信息官之前,均不得開始採集公眾信息和投入使用。二是建立完備的安全體系機構,從人員安全、物理安全、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安全管理規定和冗餘等5個層次進行安全防範。美國電子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用戶身份認證和審查、存取控制、存取管理、防抵賴、收據保留、完整性、隱私和加密、服務可用性、信息可用性、審計和記錄等,使用的主要技術包括虛擬專用網(VPN)、公開密鑰基礎實施(PKI)、SSL、入侵檢測和數字簽名等。三是從資金上予以保證,如布希政府撥款1億美元專門用於開發數字簽名技術,以確保電子政府網上通訊的安全。
4、社會運作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奠定應用基礎實施以「公民為中心」的電子政務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政府的積極推動。美國政府、慈善機構和部分企業通過在學校、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在邊遠鄉村建設寬頻網設施,推動殘疾人上網工程等措施,為電子政務應用奠定了基礎。在積極為企業、公民創造上網條件的同時,聯邦政府還加強宣傳,主動推銷服務,積極引導公民利用政府網路服務。據統計,目前美國人在辦公場所和家中使用電腦的比例已達到80%,家庭擁有電腦數高達70%,已有超過60%的網際網路用戶通過政府網站進行事務處理。
5、制定政策健全法律,提供完備的法制保障美國政府通過制發電子政務政策性文件和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為電子政務提供保障。據統計,美國共頒布了與電子政務有關的法律法規
32部。其中最主要的有1993年政府績效法、1994年聯邦采購簡化法、克林格-科恩法(信息技術管理改革法和聯邦采購改革法)、1998年政府文書工作消除法、2002年的電子政府法等。此外,還包括總統令和備忘錄27項,預算和管理辦公室制定的有關電子政務文件31
個等,內容涵蓋美國電子政務的戰略、管理、資金、資源、安全、隱私保護、采購等諸多方面,為開展電子政務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法制保障。
6、借鑒電子商務經驗,採取市場運作模式美國進行電子政府建設不僅為了實現政府的高效廉潔,更重要的是提升美國
經濟在全球經濟的競爭能力。因此,美國政府充分借鑒電子商務的成熟經驗,把電
子政務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特殊形式進行建設,廣泛採取了市場運作模式,市場化程度很高。如美國國家信息財團公司(NIC Inc.)和美國18州另9個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設政府信息港,推動電子政務應用,走出了一條良性循環的可行之路。政府信息港的建設和維護完全走的是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的模式,不僅未花費聯邦政府一分錢,每年還有大量利潤用於電子政府發展和股利分配。據NIC年度財務報表顯示,電子政務的贏利1999年為1610萬美元,2000年為2690萬美元,2001年為3920萬美元,2002為4750萬美元。電子政務收益年年上升,走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為如何建設、管理和經營政府網站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
⑹ 社區服務的國外經驗
當前,我國正以「民生優先」為導向,大力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改革開放成果為全民共享。社區作為城鎮中最基層的組織,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戰場,社區服務的快速發展也應當成為實現「民生優先」的重要抓手。國外發達國家在發展社區服務中的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吸引多方參與社區服務供給。在發達國家,社區服務由政府單一主體壟斷供給向政府、市場、個人及第三部門多元互動模式演進,對維護社會資源分配公平和社會公正有著積極作用。多元主體的引入,既有利於政府將有限資源用於社會核心公共服務及設施的供給,同時有利於形成社區服務供給的競爭機制,目的在於為居民提供更優質、更充足的社區服務;
——確保政府的有效監管。在北歐國家,社區服務具有高度的制度化特徵,政府將對社區服務提供工作規范、進行技術指導甚至要求服務提供者接受專業培訓,從而保證社區服務供給到位。在多元服務供給主體的新形勢下,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務及設施的壟斷提供者,而是多方利益的協調者,因此要提高監管水平和利益分配的協調能力,形成激勵機制,促進多方合作鏈最優運作 ;
——提高公共財政投入比例。從發達國家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來看,挪威用於家庭養老、福利、衛生以及就業等社會發展方面的投入占政府總支出的67%,美國聯邦政府在社保、貧困、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占政府總支出的60% ,我國在社保、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在社區層面,一些福利性公益性的社區公共服務項目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加劇了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
⑺ 美國大學公共管理專業要求工作經驗嗎
選校或者選專業定位可以 參考留學志願參考系統
http://tieba..com/p/5252663989,輸入GPA、專業等信息,系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匹配出與你情況相似的同學案例,看看他們成功申請了哪些院校和專業,也可以按照留學目標來查詢,看看你的目標院校和專業都哪些背景(語言成績多少分、學校背景如何、什麼專業、GPA多少等)的學生申請了,也從而對比自身情況,制定大致的目標和方向。
⑻ 美國羅斯福新政是如何解決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問題
舉辦了許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緩和社會矛盾 穩定經濟秩序 促進經濟恢復.
⑼ 如何共享美國亞馬遜Prime服務,最多5人共用,平攤以後更劃算
需共用一個賬號,不能分開。美國亞馬遜的Prime服務計劃是一項方便注冊會員購物的計劃,年內費為79美元/年。在這一年的服務有效期內,在亞馬遜購物不限金額、重量提供免費的2日達(「Two-day shipping」)送貨服務。可申請30天的試用,30天後不用記得取消就可以了。
第一步點擊我的賬號進入 Your Account。
第二步找到setting 選擇Manage Prime Membership。美國亞馬遜Prime折口www.amazon.com/?&_encoding=UTF8&tag=htjlb0f-20&linkCode=ur2&linkId=&camp=1789&creative=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