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怎樣
40年間,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和產品供給從相對緊缺邁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博物館從版340多家增加權到4700多家,公共圖書館從1200多家增加到3100多家,文化館(站)從不到7000個增加到44000多個,藝術表演團體從3100多家增加到15700多家。目前,中央、省、市、縣、鄉、村六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確立。全國群眾文化機構每年開展活動近200萬次,服務群眾達5、6億人次。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不斷加大,「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服務效能大大提升。如山東東營「數字文化廣場」、上海「文化嘉定雲」,激發了民眾參與公共文化的熱情,百姓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
B. 「十三五」期間文化發展又成為焦點
2016年底,首都骨幹文化企業座談會上,財政部文化司副司長劉曉華在會上發言:支持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文化產業是當前全國經濟增長的亮點
2015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27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收入558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文化產業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文化財政一波接一波
近年來,財政部在文化企業扶持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自2008年以來,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於扶持全國文化產業項目。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安排286億元,支持項目5000餘個。2015年,下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7.31億元,支持67家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實施的96個項目。2016年,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11.53億元,支持54家中央文化企業聯合重組和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推動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
國家出台多項政策,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其中國家早在「十二五」規劃第十篇中就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財政支持一:中央財政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相關資金208.62億元,用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1、安排資金51.57億元,用於深入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
2、安排資金130.06億元,用於支持和引導地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和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改善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件等;
3、安排資金3.14億元,用於加快推進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4、安排資金23.85億元,用於支持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財政支持二:財政部2016年下達44.2億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944個。
1、出資15.6億元,完善參股基金等股權出資模式,創新通過重點省級文投集團開展債權投資路徑,放大財政杠桿和乘數效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出資28.6億元投入聚焦媒體融合、文化創意、影視產業、實體書店等八個方面,著力提高財政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貢獻度。
藝術品投資收益跑贏了所有投資品種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很多投資人開始將資金轉向文化產業。在投資收藏家的推動下,文化產業快速向前發展。例如當下火熱的藝術品市場,大量資本家不斷進入,給市場增添了活力,不少資本家認為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大於股市、樓市。
在過去的5-10年中,藝術品的表現都超過了金融資產、股票和房地產。全球股市回報率為6.5%,而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6.6%;全球股市從1920年到現在,年平均回報率為13.4%,房地產平均回報率為6.5%,而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14.4%,藝術品投資收益幾乎跑贏了所有的投資品種!
真正永恆的財富莫過於此
當前中國藝術在國際市場上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藝術品投資是機遇與風險並存,對於投資人來講,一定要謹記以下4點:
第一:分散投資絕對重要。投資者不應只著眼入手單一藝術家的作品,嘗試接觸不同的藝術家作品,建立一個平衡投資組合;
第二:選擇有綜合文化實力、社會活動能力強、流動性高的藝術家作品作為投資對象;
第三:選擇藝術品時不僅要與個人愛好相結合,也要咨詢一些行業一線專家,聽聽他們的指導;
第四:收藏藝術品要有前瞻性,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藝術家作品進行收藏,投資未來價值。
所以無論從文化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當下中國正是發掘藝術財富的好時機,今天的藝術品必定會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而增值。真正永恆的財富,是時間賦予的財富,是人的精神財富;而也只有這種財富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是富人。
當前我們正處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處於大有作為的機遇期,並且進入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階段。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社會購買力持續增加、文化消費支出不斷提高,這些都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發展空間。
C. 聚焦《「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八大亮點
為人民服務,加油!
病有所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規劃亮點】繼續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重大疾病和突發急性傳染病聯防聯控,提高對傳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監測、預防和控制能力。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施生育登記服務。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
【解讀】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負責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一項制度安排,是政府「花錢買防病」,即以財政投入解決我國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困有所幫:「兜底」困難群體
【規劃亮點】推進城鄉低保統籌發展,健全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建立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農村低保標准逐步達到國家扶貧標准。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睏境兒童保障工作,統籌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全面推進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
【解讀】民政部規劃財務司負責人:各級民政部門要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等領域推動基本社會服務發展,努力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住有所居:擴大公租房保障范圍
【規劃亮點】轉變公租房保障方式,實行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並舉,推進公租房貨幣化。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符合當地城鎮居民公租房准入條件的,應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依法收回的閑置土地、具備凈地出讓條件的儲備土地和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應優先保證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土地出讓收益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比例不低於10%。
【解讀】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人:公租房在有效改善當地城鎮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的同時,要督促各地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文體有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檔升級」
【規劃亮點】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採用地面無線、直播衛星和有線網路等方式,推動數字廣播電視基本實現全覆蓋、戶戶通。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加快推進實體書店或各類圖書代銷代購網點覆蓋全國所有鄉鎮。支持足球場地設施、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解讀】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負責人:當前,我國處於社會轉型加速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導致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落差。實現城市和農村文化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是城鄉一體化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要求。
殘有所助:加快建立殘疾人基本福利制度
【規劃亮點】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對獲得最低生活保障後仍有困難的重度殘疾人採取必要措施給予生活保障。積極推進為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青少年提供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實施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等重點康復項目,建設康復大學。加強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的規范與推廣。加快推進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
【解讀】中國殘聯研究室負責人:目前我國仍有相當數量的農村貧困殘疾人、近200萬城鎮殘疾人生活還十分困難,城鄉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較大,要以殘疾人兩項補貼為核心加快建立殘疾人基本福利制度。
D. 十三五規劃企業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
「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面臨六大機遇:
一是人口城鎮化。從需求端看,人口城鎮化進程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速消費升級。從供給端看,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的情況下,人口城鎮化對穩定勞動力供給和工資成本、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經濟服務化。消費升級將創造公共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的巨大發展空間。今後我國應努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包括養老、醫療、衛生、旅遊、文化、物流業、互聯網相關產業等領域。
三是發展綠色化。資源環境瓶頸壓力加劇、新興產業勃發、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都將創造綠色低碳經濟機遇。
四是產業高端化。產業結構的水平要從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對沖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五是社會信息化。社會信息化是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突破發展瓶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能降耗減排,提升產業競爭力、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六是經營國際化。未來5年,中國進口將達10萬億美元,出境旅遊會超過5億人次;未來10年,對外投資將超過1.25萬億美元。
E. 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了四個「體系」。其中,除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外,其他三個都是「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所沒有的,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體系的建立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在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進行全方位的統籌顯得十分必要,以期更好的發展。
而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系統布局和籌劃。從社會環境到人才培育,從流通體系、金融支撐到國際貿易等,這些要素都是「體系」中缺一不可的。
重視「網路文化」建設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新增了「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這一表述。隨著互聯網的快速
發展,網路文化成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就專門提到大力發展網路文藝,推動網路
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網路演出、網路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由此可見,網路文化必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因此,「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對網路文化安全予以高度重視。
F. 十三五規劃對於文化建設有哪些新提法,新思路和新路徑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中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建議》中有六大要點值得注意。
堅持「以文化人」這條紅線
《建議》原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
《建議》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在主要目標中特別強調「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翻一番」的量化內涵其實是要求我們在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發展當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指數的提升。我們要明確文化建設的目標理念與發展方式,始終堅持「以文化人」這條紅線,協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十三五」時期的文化發展體系建設將成為發展的重點,此次《建議》也強調了文化發展「體系」的建構與完善,這既包括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建設,也要包括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頂層設計、宏觀布局角度予以思考,更需要從市場主體、項目落地等微觀環節密切籌劃。在注重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如會展出版廣告等的基礎上,近年來我們也逐漸關注到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文化產業和新型業態之間的融合發展等問題,這都與文化發展的體系建構密切相關。同時,從社會環境到人才培育,從流通體系、金融支撐以及國際貿易等,這些要素都是「體系」中缺一不可的。
堅持文化產業支柱地位
《建議》原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十二五」時期,中央對文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文化法製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進行部署。
此次《建議》的目標要求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十二五」的基礎之上,中央把這個目標延長了五年,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五年當中我們過去所強調的倍增計劃可以繼續的往前推進。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也在不斷增長,但是不能只強調文化數量上的支柱性,還要強調文化產業在質上的內涵式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融合發展
《建議》原文:指出要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
解讀: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要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是我國公民文化權的最基本的保障,文化產業是公共文化發展的最強勁支撐和推動力,兩者之間互相支撐,特別是在公共文化內容的提升上文化產業更是可以大有作為,公共文化的社會化當中也需要文化產業有更多的更現代化的更人性化的服務和表現。
此外,增強發展協調性也是本次《建議》的重要方面,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的協調發展在文化建設方面同樣非常重要。然而,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相一致,文化建設「東高西低」的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
不論是公共文化建設,還是文化產業發展,我國文化建設的速度與水平與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基本相同,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態勢,人才、資本、技術、規模等方面,東西部文化的發展均存在較大差距。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產值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產業、公共文化的發展都需要從全新的角度進行認識,文化建設的不平衡現象也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予以有效解決,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能級,深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全新體系。我國的文化建設處於這樣的歷史背景當中,這就決定了「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要堅持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要得到有機統一,讓文化建設更好的服務於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實現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有機統一,實現發達地區文化發展與欠發達地區文化發展的有機統一,是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雙效統一是文化發展的基本前提
《建議》原文: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解讀: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雙效統一。文化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產值的提高、數量的增多和門類的豐富,還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這也恰好體現了文化產業具有社會和經濟雙重屬性的特殊性。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我們要始終如一地堅持這個基本原則和底線,這在國際發展當中也是有例可循的。
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如同一個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一樣,一定會跌跤。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這個道理,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能「唯量」說話,GDP並不是全部。我們要發揮文化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始終把文化產業的社會價值置於首位。因此,文化企業要堅持生產社會效益良好的文化產品,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基礎上獲得經濟效益,事實也證明了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文化產品往往能夠取得客觀的經濟效益,兩者並不矛盾。而政府部門則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考核體系,並加強監督,對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價。
網路文化安全事關重大
《建議》原文: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
讀: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網路文化傳播的新形態、新內容,是「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需要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網路文化安全是事關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密切相關的大事,也是當下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矛盾最為突出、亟需解決與面對的重要領域。
互聯網技術更新快、發展普及快、信息擴散快,新型網路傳播手段不斷涌現,網路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式異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維護網路文化安全,則成為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之一。因此,網路文化安全將成為「十三五」時期的文化建設過程中予以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創新有為的重要方面,要通過積極建設與有效管理維護網路文化安全,實現網路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G.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構建現復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H. 十三五規劃會為企業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
「十三五」時期,中國企業面臨五大機遇同時也是挑戰:
一是經濟服務化。消費升級將創造公共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的巨大發展空間。今後我國應努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包括養老、衛生、旅遊、文化、物流業、互聯網相關產業等領域。
二是發展綠色化。資源環境瓶頸壓力加劇、新興產業勃發、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都將創造綠色低碳經濟機遇。
三是產業高端化。產業結構的水平要從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對沖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五是社會信息化。社會信息化是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突破發展瓶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能降耗減排,提升企業競爭力、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四是經營國際化。未來5年,中國進口將達10萬億美元,出境旅遊會超過5億人次;未來10年,對外投資將超過1.25萬億美元。企業要抓住走出去的機會。
上面的答案摘自中大咨詢官網,如果有不理解的建議官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