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當塗礦

馬鞍山當塗礦

發布時間:2021-10-26 12:41:46

Ⅰ 當塗縣白象山鐵礦()

白象山鐵礦位於當塗縣城南12公里的大白象鄉幸福村、大塘村、包山村一帶,分布面積為1.7平方公里,是寧蕪斷陷盆地鍾山姑山礦田的重要礦床之一。

礦區與馬鋼開采利用的姑山鐵礦專用鐵路線相距2公里,專線長10公里與寧蕪鐵路干線的毛耳山車站相聯接。

礦區西北面巍峨秀麗的大青山,海拔371.91米,為本區第一高山。碧波漣漪的青山河像一條玉帶從礦區中間流過,周圍是一片肥沃田野,青山之南麓是唐代著名詩聖李太白的長眠之地,有不少中外人士來此憑吊。

白象山鐵礦是隱伏礦體,先後進行了許多地質、物探工作,它的發現是廣大物探、地質人員辛勤勞動的結晶。1956年,冶金部華東三區隊七分隊在鍾姑地區進行1∶1萬磁測,因測區偏於青山河西,磁場弱,未能圈出白象山磁異常。1959—1960年,安徽省冶金廳第二地質勘探隊物探人員繼續在大青山周圍、鍾姑地區開展1∶1萬磁法普查和詳查工作。幾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物探人員劉秉衡、蔡光華、李士林等,圈出白象山磁異常(M2),並提出驗證設計;但當時受物探找礦經驗的局限,認為磁異常低緩,推斷可能為埋藏不深的閃長岩引起,沒有驗證價值,一直未批准施工,一擱就是4年。

1965年,冶金部地質勘探總隊八一四隊在該區進行1∶5000磁法詳查,進一步圈定白象山磁異常,並進行綜合研究,亦提出對異常應進行驗證。華東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南京)八○八隊地質、物探人員,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認為可進行驗證的五條依據是:①區內有成礦母岩——閃長岩存在;②具有對成礦有利的成礦圍岩——含鈣、鎂較高的黃馬青組砂頁岩;③具有有利的控礦構造——破碎角礫岩構造帶和白象山背斜;④地表有零星的礦化露頭;⑤異常低緩,但形態較完整。

1966年,冶金八○八隊在白象山磁異常高值區的中心設計施工1號鑽孔,結果在三疊系黃馬青組砂頁岩下部的閃長岩中見到了厚近100米磁鐵礦體,沉睡地下億萬年的寶藏終於被發現,以後施工的幾個鑽孔也都找到了工業礦體。但在異常區北部施工的3號鑽孔,僅在近岩體接觸部位見到數米厚的小礦條,於是有人認為白象山的礦就南邊這么一個小疙瘩,成不了什麼大礦。1969年由郭百祥、劉德林、楊素珍等提交了《白象山鐵礦初步評價報告》,求得鐵礦石儲量4288萬噸。

1974年,地質技術人員劉從政擔任白象山礦區地質組長,他與物探人員深入調查研究,分析了岩體、圍岩、構造等條件,認為北部的成礦條件與南部類同,提出北部是白象山背斜的傾沒端,對成礦有利,物探人員又穿過礦區做了磁法精測剖面,並採用抬高法、切線法、米極值法、多點法和塔費也夫法等,計算了礦體的寬度和埋深,還對3號孔進行了三分量磁測井,結果都顯示出北部異常為礦與火成岩的疊加異常,這部分異常與南部異常是一個整體。在此基礎上,劉從政大膽地採用跨大步、探遠景的設計方案,以400米的孔距打了一條縱剖面,結果均見到了礦體,使原控制的礦體沿走向增長了1200米,揭露礦體的最大厚度達80餘米。當時在白象山進行地質工作的還有陸偉光、梁慶章、謝朝院。

為加快白象山鐵礦勘探,全組人員在劉從政的帶領下,提出了對該礦床的總體勘探設計,設計鑽孔200個,鑽探工程量10萬余米。顯然,這樣龐大的勘探工作量,單靠八○八隊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冶金部地質司及安徽省有關領導考慮在白象山礦區及其外圍有必要進行找礦勘探大會戰。

1976年元月,安徽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接到省委副書記李任之從北京發來的電報,要公司派人攜帶當塗地區鐵礦地質普查勘探有關資料到北京匯報,公司派楊忠秀(生產副主任)和周中美(地質科長)赴京。1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委託安徽省委副書記李任之,在北京前門飯店召開安徽省鐵礦會戰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國家地質總局局長孫大光、副局長張同鈺、冶金部副部長葉志強、地質司司長朱國平、馬鋼經理崔劍曉、冶金局副局長錢澤棟。會上由周中美代表冶金地質系統具體匯報了以下內容:①寧蕪盆地鐵礦資源概況;②寧蕪盆地南段會戰的地質依據;③會戰的初步設想;④會戰預期成果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討論,同意安徽冶金地質勘探公司提出的當塗地區鐵礦會戰的初步安排意見。提出會戰的主要任務是:①進行白象山礦區勘探;②驗證青山河東磁異常;③進行外圍找礦。

4月27日,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批准成立了安徽省當塗地區地質會戰領導小組,由沈克忠、杜克、楊忠秀、周中美、馬儒傑及地方有關領導等17人組成,沈克忠任組長、杜克任副組長。

在會戰領導小組指揮下,在短期內集中了本公司19台鑽機(八○八隊10台、八○三隊1台、八一一隊4台、八一二隊2台、八一五隊2台)和物探普查隊的力量,.經過1年零7個月奮戰,白象山鐵礦勘探會戰基本結束。參戰單位的人員和鑽機陸續撤回原單位,餘下工程由八○八隊繼續完成。

在此,要特別提到的是,白象山礦區的水文地質勘探工作。白象山鐵礦床是埋深在地下200—600米的隱伏礦床,作為一個大型的鐵礦床,其經濟價值如何?除了礦床開采條件、礦石質量等因素外,水文地質條件是決定礦床開采指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往的幾個階段的地質工作中,同時進行了相應的水文地質工作,初步確定白象山鐵礦床為一個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大型礦床。在單孔抽水試驗中,CK304涌水量達2281噸/晝夜,水位降深僅為7.13米,CK706涌水量為1720噸/晝夜,水位降深也僅3.68米。由於鑽孔孔徑及抽水設備能力的限制,利用單孔抽水試驗,已無法達到水位的大降深,從而就不可能搞清白象山鐵礦床地下水能否被疏乾的問題;另外,青山河從南至北流經礦區,青山河河水與礦區地下水聯系的密切程度如何,必須在礦區進行長時間的大孔徑抽水和群孔觀測的試驗。

水文地質組組長劉秉衡,副組長張治中,組員沈國偉、蔣天縱、劉美琳、梅寶安、王蘅生、陳三九、徐佩鳳等,作了一個大井徑的抽水設計。開孔直徑20寸,終孔井徑為15寸,施工這樣大口徑的鑽孔,不僅在八○八隊從未進行過,就是安徽冶金地質勘探公司也是第一次。「路是人走出來的」,公司剛組建的水文隊,擔負起這一光榮的施工任務,經過水文隊職工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這個深243.24米的大口徑水文地質抽水孔任務,創建了冶金地質勘探公司鑽探史上的光輝一頁。

大孔徑抽水試驗,是用14寸深井泵作抽水機械,抽水量達1萬噸/日以上,觀測孔有42個,分布在礦區2平方公里范圍內。要在統一的時間測試水位,晝夜連續24小時工作,觀測長達33天。隊黨委動員、組織了知青、家屬100多人參加觀測隊伍,他們經過短期的培訓就上崗工作,完滿地完成了觀測任務。證明在自然狀態下青山河水與礦區地下水無明顯的水力聯系,並掌握了礦坑涌水量的各種數據。

白象山鐵礦床的勘查,歷經了以下幾個階段:1966—1969年地質詳查階段,施工鑽孔11個,鑽探工作量0.54萬米,1969年12月提交了《白象山鐵礦床評價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4288萬噸,此階段的主要負責人有於景林、於敬國以及郭百祥和劉德林等地質技術人員;1976—1981年,礦床勘探階段,共施工鑽孔235個,總鑽探進尺10.05萬米,獲得鐵礦總儲量1.5億噸(平均品位39.43%)、伴生五氧化二釩31.96萬噸、鈷7383噸。報告於1984年經冶金部儲委批准,歷年地質勘探總投資1034萬元,約合每噸礦石勘探成本0.07元,勘探經濟效益良好。

直接參加提交報告的人員有∶地質工程師劉從政、陸偉光、趙雲佳、李以銳,地質助理工程師趙錦嫦、付惠玲、婁永良、栗占崗,地質技術員黃義訓、錢萍,水文地質助理工程師劉秉衡、張志中、蔣天縱、沈國仁、劉美琳,技術員王寶安、王蘅生、陳三九。

礦床現未建設利用,馬鋼已委託馬鞍山鋼鐵設計院作開發可行性研究,設計年坑采礦石100萬噸,總投資2.3億元;與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比較,可節約大量外匯,開發白象山鐵礦是有可觀前景的,已列入馬鋼礦山10年發展規劃中。

白象山鐵礦為需要選礦的貧磁鐵礦石,1976年和1980年曾先後委託陝西冶金地質研究院和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做礦石可選性試驗。前者試驗結果:鐵精礦品位60.50%,回收率84.48%,雜質含量符合冶煉要求;鈷呈黃鐵礦的形態存在,經浮選可獲得含鈷0.395%的鈷精礦,推薦工藝流程為浮-磁流程。馬鞍山鋼鐵設計院試驗結果:用二段磨礦(負0.077mm含量分別為55%和95%),三次磁選選別作業(一粗二精)流程,獲得磁性鐵回收率96%,全鐵回收率80%含鐵63%的鐵精礦,精礦中有害雜質含量符合冶煉要求。

礦床成因類型屬高溫氣液交代層控礦床,即「玢岩鐵礦」中閃長岩體與周圍沉積岩接觸帶中的鐵礦床,有人認為屬岩漿冷凝收縮裂隙中的高—中溫熱液充填礦床。

白象山鐵礦主礦體主要賦存在閃長岩與砂頁岩接觸部位的內帶,其形態主要受白象山背斜控制,橫向呈平緩拱形,產狀與圍岩基本一致,兩翼傾角5°—35°,一般為10°—30°,呈波狀向北傾伏,傾伏角13°左右,與背斜傾伏角大致相同。礦體沿走向延長最大達1780米,橫向最大寬度1130米,一般950米,厚度為2.22—121.72米,平均34.41米,礦體埋深在206米以下,賦存標高負200—負400米。

小礦體共10個,儲量162萬噸,占總儲量的1.1%,其中在主礦體上盤有9個,下盤1個。礦石自然類型有浸染狀、層紋狀、塊狀與角礫狀4種,角礫狀礦石主要分布在砂頁岩層間破碎帶、接觸帶和斷裂構造附近,前3種在分布上無明顯規律。

礦石工業類型,按礦石磁性鐵佔有率>85%為磁鐵礦石,占礦石總量的90.3%;<85%為混合礦石,占礦石總量的9.7%;後者多出現在淺部小礦體和主礦體邊部,全區平均磁性鐵佔有率88.88%。均屬需選礦的貧磁鐵礦石(全鐵平均品位39.43%)。

礦石物質成分以磁鐵礦為主,半假象—假象赤鐵礦、赤鐵礦次之,有少量鏡鐵礦和褐鐵礦。脈石礦物有黃鐵礦、鈉長石、石英、金雲母,少量透閃石、陽起石、綠泥石、滑石、金雲母及高嶺土等。

白象山鐵礦床是以物探方法為主發現的,由地質、物探綜合研究擴大了礦床遠景。礦體在負500米以上邊界已經控制,負500米以下除東北方向未完全控制外,其餘均已控制,據控礦條件推測在礦區西南一帶深部尋找白象山式鐵礦還有一定遠景。

Ⅱ 當塗是哪一年劃給馬鞍山市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當塗解放。8月,析當塗縣城置當塗市,縣、市同屬皖南行版署蕪當專區,專權署駐當塗市。
1950年5月,撤當塗市入當塗縣,為第一區。不久,蕪當專區撤銷,當塗縣改屬宣城專區。1952年2月,劃屬蕪湖專區。1971年3月,蕪湖專區更名蕪湖地區,縣隸屬關系不變。1980年1月,蕪湖地區行政公署更名宣城地區行政公署,駐地由蕪湖遷宣城,當塗縣屬之。

1983年7月,大橋公社全部劃歸蕪湖市,當塗改為馬鞍山市屬縣。

Ⅲ 安徽省當塗縣楊庄鐵礦勘探

(1)概況

礦區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年陡鎮境內,西側緊鄰黃金水道長江、寧(南京)—蕪(蕪湖)鐵路和G205國道,東側緊鄰蕪湖—馬鞍山高速公路,西距長江蕪湖港貨運碼頭約16千米。區內基礎設施較完備,通訊便利,水電供應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

自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江蘇華東地質調查集團有限公司(華東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開展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鐵礦,工作程度為勘探,勘查資金6050萬元。

(2)成果描述

礦床以鐵礦為主,異體共生石膏礦及伴生五氧化二釩。鐵礦床成因應屬氣化—熱液交代為主的充填—接觸交代型鐵礦床—玢岩鐵礦床,勘探類型為Ⅱ類型。

截至2011年5月23日,共探獲鐵礦石資源儲量(111b+122b+333)為15365.31萬噸(含礦權外(333)資源儲量7.87萬噸),平均品位為TFe:35.96%,mFe:25.51%。其中111b礦石量3859.35萬噸,佔25.12%,其平均含量TFe:35.91%,mFe:28.08%;122b礦石量3896.61萬噸,佔25.36%,其平均含量TFe:38.72%,mFe:22.72%;(333)礦石量7609.35萬噸,佔49.52%,其平均含量TFe:34.56%,mFe:25.64%。共求得(331+332+333)石膏礦石資源儲量為6615.75萬噸(含礦權外333資源儲量146.12萬噸),(CaSO4·2H2O+CaSO4)平均含量為81.70%。求得伴生五氧化二釩金屬量:90838.70噸(含礦權外金屬量22.33噸,高速壓覆212.27噸:其中22.33噸礦權外壓覆礦)。資源儲量已通過評審。

Ⅳ 安徽馬鞍山鐵礦探明儲量夠挖幾年

咋普通老百姓是不會知道的,有部分礦石是進口的,有些是本地的,比如白象山鐵礦,是這幾年才做起來的,在當塗。又比如姑山礦現在基本快開采完了,但邊上的河床地下還有礦,要等著把河床改道才能開采。

Ⅳ 安徽省當塗縣白象山鐵礦外圍鐵礦普查

白象山鐵礦外圍鐵礦普查項目為安徽省地勘基金項目,普查區依次由泉水灣、太平山、下垾和船村四個礦段組成。

本次普查共圈定75個鐵礦體,其中泉水灣、太平山的①號礦體為區內主要礦體。探礦權內共探獲(333)類鐵礦石資源量1.28億噸,TFe:35.43%(工業鐵礦石1.22億噸,TFe:36.06%);探礦權內新增鐵礦石資源量1.21億噸,TFe:35.37%(工業鐵礦石1.15億噸,TFe:36.04%)。各礦段資源儲量結果分述如下:

泉水灣礦段圈定鐵礦體25個,累計查明(333)類鐵礦石量0.79億噸,TFe:36.66%。其中,探礦權內0.79億噸,TFe:36.66%。①號礦體礦石量0.75億噸,TFe:36.93%,占該區的95.14%;②號礦體礦石量0.04億噸,TFe:31.29%,占該區的4.86%。

太平山礦段圈定鐵礦體41個,累計查明(333)類鐵礦石量0.47億噸,TFe:33.31%。其中,探礦權內0.44億噸,TFe:32.76%;探礦權內新增0.38億噸,TFe:32.16%。①號礦體礦石量0.25億噸,TFe:30.75%,占該區的53.92%;②號礦體礦石量0.22億噸,TFe:36.30%,占該區的46.08%。

下垾礦段圈定鐵礦體5個,累計查明(333)類鐵礦石量0.03億噸,TFe:39.85%。①號礦體礦石量0.02億噸,TFe:47.32%,占該區的54.19%;②~⑤號礦體礦石量0.01億噸,TFe:31.01%,占該區的45.81%。

船村礦段圈定鐵礦體4個,累計查明(333)類鐵礦石量0.02億噸,TFe:39.58%。①號礦體礦石量0.0077億噸,TFe:47.03%,占該區的47.65%;②號礦體礦石量0.0078億噸,TFe:33.00%,占該區的47.87%;③~④號礦體礦石量0.0007億噸,TFe:30.69%,占該區的4.48%。

Ⅵ 馬鞍山市南山鐵礦()

南山鐵礦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向山鎮東北約1.5公里處,有礦區公路直接與外界溝通,交通十分方便。

南山鐵礦是以鐵為主、伴生有釩、磷、硫的綜合礦床,以富鐵礦為主,中型規模,是馬鞍山鋼鐵公司最早開採的一個礦床,分南山上和南山下兩個礦體。南山上部鐵礦主要為赤鐵礦富礦,遠在1912年由採石人張某報礦,隨後當塗知事謝鳳崗和張邴如等人籌辦寶興鐵礦公司進行開發,後轉福利民公司經營。該公司擁有資本100萬元,有工人約300餘人,總部設在上海,並曾與開灤礦務局聯合採礦,聘請鐵礦專家丁格蘭主持。當時用探槽進行勘探,發現礦體長約350米,平均寬80米,平均深度為20米,均為堅硬之硅質塊狀赤鐵礦,全鐵品位在60%以上,磷成分很低,純屬佳礦,總量為200萬噸。至1935年該礦已采礦石約20萬噸,每噸成本為0.36元。主要外銷日本。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礦區於1938年淪陷,同年3—9月日寇「中支派遺特務部」在南山鐵礦施鑽,共打9個孔,總進尺約464米,據勘查結果計算的儲量為424萬噸。

1945年抗戰勝利後,南山鐵礦被國民政府接管,1949年才回到人民手中。經3年國民經濟恢復,於1955年5月經重工業部地質局批准,由八○四隊(即三二二隊前身)進行正規勘探,完成工作量:鑽孔15個、進尺852米,槽探16條480立方米;計算鐵礦石儲量為428萬噸、硫鐵礦42萬噸,於1955年10月提交了《南山鐵礦地質勘探總結報告書》。當時勘探隊長為趙平,總工程師為楊永瑾,地質工程師為蘇孟守,報告編者為陳萌輝、鮑學文。

南山上部鐵礦自新中國成立後恢復生產,至1970年采盡閉坑。轉讓地方零星開采以來,再未進行過勘探工作。

隨著馬鋼對礦石資源需求量的日漸增大及對成礦條件認識的轉變,認為南山上部鐵礦體之下可能還有下部鐵礦體的存在。1968年,三二二隊在上部礦體底試鑽(ZK504),爾後發現了下部礦體,即轉入勘探,歷時約3年,完成鑽探工作量2.42萬米,探明貧鐵礦石儲量7000餘萬噸、五氧化二釩5.7萬噸、黃鐵礦328萬噸,於1973年9月提交了《南山磁鐵礦床地質勘探報告》。當時勘探隊長為劉洪友,技術負責人為孫化東,報告編寫人為孫德忠、楊聯鏡、易武齊、趙玉琛、張兆豐、孫庭芳等。1975年2月由安徽省地質局批准。

南山下部鐵礦體為晚期岩漿-熱液細脈浸染型磁鐵礦石,與毗鄰的高村(原稱陶村)鐵礦為同一礦帶,兩者在深部聯成一片,無分界線。現經冶金部批准作為一個統一的後續接替礦山規劃開采。

Ⅶ 當塗縣姑山鐵礦()

姑山鐵礦床位於當塗縣城南13公里處,距馬鞍山市31公里,西南距蕪湖18公里。礦區有鐵礦專用線與寧蕪鐵路毛耳山車站相接,相距10公里。公路交通更為方便,每日有定時班車自南京、蕪湖、馬鞍山、當塗駛至礦區或經礦區往返。

地理位置處於揚子江下游南岸,屬皖南丘陵地帶,礦區東北為起伏的丘陵,西南為大片的沖積平原,標高8—9米,青山河流經礦區西部。

姑山鐵礦是一座有70餘年歷史的老礦山。據史料記載,1912年徐靜仁在姑山創辦私營福民采礦公司;1913年桐城方履中租大姑山及其附近的釣魚山、鍾山等,創辦振冶煉礦公司。至1936年共采出礦石50餘萬噸,盡銷日本。1938年9月,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本區,先後對小姑山、大姑山、釣魚山、鍾山等鐵礦進行掠奪性開采,到日本投降止,共掠奪本區鐵礦石100萬噸以上。

姑山礦區的礦產資源,很早就引起了國內外地質專家、學者的注意,自1912年到新中國成立,先後參與調查本區鐵礦資源的有:德國的梭爾格,瑞典的丁格蘭,日本的小林儀一郎、松岡辨治朗、池田早苗、中野岳三等;國內有謝家榮、章鴻釗、張景澄等。其中1923年,丁氏在北平地質調查所專報上發表了專著《中國鐵礦志》,這是當時論述中國鐵礦較為詳細的著作,它以省分章,每章中以縣分節,在安徽省一章中對《當塗鐵礦》姑山礦區的鐵礦儲量及品位作了如下估計:

大小姑山:儲量約190萬噸,品位50%;

鍾山:儲量約300萬噸,品位50%—55%;

釣魚山:儲量約120萬噸。

1935年4月,謝家榮、孫健初、程裕淇、陳愷根據調查結果合著《揚子江下游鐵礦志》,該著作登載在《地質專報》甲種第十三號上。謝家榮等人認為揚子江下游鐵礦位於江南沿岸,交通便利,礦質優良,鐵礦儲量佔全國儲量的4.2%,是我國重要富鐵礦資源之一,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對於姑山礦區的鐵礦成分,調查人員曾取樣化驗,結果如下:

中國礦床發現史

對於姑山礦區的鐵礦儲量,《礦志》上亦作了概算,小姑山216萬噸;大姑山36萬噸。

由於姑山礦區資料豐富,交通便利,日本帝國主義窺視這塊寶地達20餘年之久。對這里的礦產資源進行了頻繁的調查,在姑山礦區普查時,採取了打鑽、平巷勘探、物探等手段,進行了反復勘查,掌握了該區地形、地質、水文、交通、鐵礦分布及儲量、化學成分等方面的大量資料,為掠奪姑山礦區資源作充分准備。1945年11月,國民黨經濟部戰時生產局蘇浙皖區特派員辦公處派員接管了由日本人經營的華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屬姑山、鍾山等礦山,但一直沒有開采。

新中國成立後至1954年前,沒有礦產開發、勘查部門的人員涉足本區。

由於姑山礦區的鐵礦資源埋藏淺甚至裸露地表,被發現年代久遠,究屬何人首先發現,難以考證,其開采歷史已歷70餘年。然而真正徹底揭露本礦區鐵礦資源情況,是50年代至60年代完成的。從1954年起,對本區的勘查才陸續展開。

1954年10月,重工業部地質局南京分局派出地質技術人員胡承誠、袁鳳山等四人來姑山礦區進行踏勘,編制了地質詳查設計。由八○四隊組成姑山勘查分隊,進行礦區地質測量和輕型山地工作,至1956年5月地質勘查工作結束,肯定大、小姑山有進一步勘探價值。6月提出大、小姑山初步勘查設計,開動鑽機4台,1957年1月提交了姑山鐵礦1956年度勘查總結報告,在小姑山求得鐵礦石儲量2791.1萬噸,由於礦床構造及水文地質均未研究清楚,未獲上級批准。

在進行礦區勘探工作的同時,姑山分隊派出以地質技術員藺雨時等組成的普查小組,在當塗—蕪湖間進行1∶5萬的區域地質普查工作,填制了1∶5萬地形地質圖約500平方公里。當時楊永瑾任八○四隊隊長兼總工程師,楊源昆、曹執庸任地質師,沈聰祥、叢志化先後任姑山分隊隊長,楊永相為技術副分隊長,向緝熙任地質負責人,成員有朱長兆、王達、張廣民、喬兆光等。

1957年3月,重工業地質局華東分局八○八隊,接收八○四隊全部工作,在該隊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地表工作計劃,同時填制1∶1000地形地質圖1.80平方公里,並進行地質研究和水文地質勘探。1958年8月提出《姑山鐵礦水文地質勘探專題總結報告》,通過水文地質勘探工作證明礦區內水文地質問題不大,其深部礦體可進行開采。1959年初即正式轉入全面詳細勘探階段,通過綜合研究結合少量鑽探工程證實大姑山礦體不但與小姑山礦體相連,同時有向西北與西南發展的趨勢,而且大姑山不但有可供選別利用的貧礦,還蘊藏有不少富礦,扭轉了前人所謂大姑山礦都是貧礦和西部無礦的認識。1964年9月完成了全部野外施工。

1965年7月提交了《安徽省當塗縣姑山鐵礦床地質勘探總結報告書》。當時八○八隊隸屬華東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南京),隊長宋洪章,地質隊長高原,地質負責人蔣志模,報告主編蔣志模,主要編者邱傳珠、張永良等。參加報告編寫人員還有於景林、於敬國、陳佐周、王思才、顧魁振、萬長溥、劉樂山等。當時華東公司還派藺雨時來隊協助地質報告的編寫工作。

姑山鐵礦歷年勘探總投資為369萬元,主要勘探工作量:鑽孔133個、鑽探總進尺2.54萬米;槽探4592立方米,井探58米。探求鐵礦石總儲量1.28億噸。全鐵平均品位43.73%。平均每噸礦石勘探成本0.03元,勘探經濟效益是好的,勘探報告於1972年由冶金部儲委批准。

1954年5月16日,在姑山礦區打響了馬鞍山礦山生產的第一炮,姑山礦場作為馬鞍山鐵廠的下屬車間正式宣告成立。30多年來,姑山鐵礦從一個手工開採的小礦山建設成為採掘、運輸、選礦及生活福利設施配套齊全的現代化礦山,對馬鋼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建礦35年(1988年末),共生產鐵礦石1534.26萬噸(原礦),生產入爐礦石830萬噸,入選礦石727萬噸,生產鐵精礦354.8萬噸。產品品種由建礦初期的單一原富礦發展到今天的高爐富塊礦和鐵精礦。1988年工業總產值2215.42萬元,是馬鋼第二大原料基地,現年生產能力達100萬噸。

姑山鐵礦體主要產於輝長閃長岩侵入接觸內帶及其附近,成似穹窿狀,其長軸方向為北東70°,長1100餘米,短軸寬880米。礦體向四周傾斜,一般北部傾斜角在40°—60°;南部近似水平。地表出露礦體標高75米,垂直延深為481米。分布范圍0.745平方公里,主要礦體厚度10—140米,平均厚度為60.6米。礦體邊緣有呈分叉尖滅現象。此外,火山沉積岩層中分布有沉積型鐵礦,長140米,厚40米,呈透鏡狀。

礦石礦物成分較簡單,主要有赤鐵礦、假象赤鐵礦、半假象赤鐵礦、磁鐵礦、穆磁鐵礦、鏡鐵礦、褐鐵礦等,並以前四種為主。礦石自然類型有:緻密狀赤鐵礦石、磁鐵礦石,角礫狀赤鐵礦石,網脈狀赤鐵礦、磁鐵礦石,浸染狀赤鐵礦、磁鐵礦石。伴生有益組分五氧化二釩含量為0.11%,與鐵含量呈同消長關系。有害雜質硫一般含量為0.05%左右,平均含量0.38%

礦體圍岩蝕變有高嶺土化、碳酸鹽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青盤岩化、硅化、角頁岩化。高嶺土化主要發育於近礦的輝長閃長岩中,其蝕變程度,隨著與礦體距離的遠近有由弱到強的規律,主要是斜長石被高嶺石交代,保存了斜長石的殘形;碳酸鹽化主要見於礦體附近高嶺土化輝長閃長岩的外緣;硅化和角頁岩化主要見於近礦的頁岩、灰岩中,其次在侵入接觸帶的頁岩、灰岩中。蝕變強度不一,次生石英成微晶細粒交代灰質岩及頁岩。

據本礦床地質特徵,本區主要礦體可能屬於岩漿期後中(偏高)溫熱液礦床,出現在火山岩中的礦體也可能屬火山噴發沉積礦床。也有人認為屬於寧蕪型玢岩鐵礦或礦漿型鐵礦。

礦床負300米以淺礦體的勘探程度,可以滿足礦山設計、生產需要,西北端負300米以下礦體尚缺乏工程式控制制。另根據礦區構造與成礦特點,礦區南面可進一步尋找同類型熱液礦床;同時注意,在姑山外圍火山岩分布區尋找與火山岩有關的鐵礦。

Ⅷ 安徽當塗有哪些礦山

大青山的礦資源比較豐富主要的還是以鐵礦為主,還有些磷礦和泥煤,太白鄉哪裡就有開採的礦場,還有青山街包子山也有礦場!還有個比較有名的叫姑山礦 已經開采幾十年了,馬鞍山馬鋼集團知道吧貌似和姑山礦掛鉤的!

Ⅸ 馬鞍山原隸屬於當塗縣,為何很快發展成為了省轄市

眾所周知,我國華東地區自然條件非常優越,物產資源也相當豐富,並且工業技術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方便,所以可以說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而在華東地區有一個叫馬鞍山的城市,它如今的名氣非常大,但是在歷史上卻是很長一段時間默默無聞,馬鞍山原本是隸屬當塗縣的一個小鎮,後來憑借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迅速地發展成為了省轄市。

最後,馬鞍山抓住了資源的優勢,抓住了機遇快速發展,從而才能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從隸屬鎮變成了省轄市。

與馬鞍山當塗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