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燕楚精英4.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包括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比較充分,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軍事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Ⅱ 論述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
1、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力量。
3、完成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4、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5、社會主義制度是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
第二,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
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第四,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第五,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從而開始了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1.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考點延伸】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極大地鞏固和擴大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
3. 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佔世界人口l/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4.它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特性的理論原則和實踐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考點延伸】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一個脫胎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系統回答和正確解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
Ⅲ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他們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
(1)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需要支持健康有益的農民工文化,反對落後腐朽的文化。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要求重視量的積累,農民工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滿足,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全面滿足農民工文化需求,要正視矛盾和困難,對其艱巨性做好充分准備。 (2)文化具有多樣性,農民工喜歡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民工文化,但文化又有其共性和普遍規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工對文化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農民工一樣可以欣賞城市文化;滿足農民工文化需求,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更要建立保障農民工平等享有現有文化設施的機制,加快人才培養,推動文化創新,創作出更多更好反映農民工生產生活的文化作品;文化有先進與落後之分,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農民工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並非不加甄別地發展各種各樣的農民工文化。 (3)自覺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在關愛他人與社會中獲取尊嚴;人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受者,在勞動與奉獻、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成就「有尊嚴的生活」;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自強不息,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能力、有自信,造就有尊嚴的生活。 |
Ⅳ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認為總結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形象和我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顯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顯著增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夠,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更為緊迫,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任務繁重;輿論引導能力需要提高,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有影響的精品力作還不夠多,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城鄉、區域文化發展不平衡;文化產業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文化走出去較為薄弱,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需要進一步增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加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抓緊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
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准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准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黨全國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上述奮斗目標,必須遵循以下重要方針。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三、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時代特徵、人民願望,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深入研究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課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把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理論,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堅持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以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為根本,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為抓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加強重點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聯系幹部群眾思想實際,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引導幹部群眾在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組織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堅定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要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人民把愛國熱情化作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以熱愛祖國和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建設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最大恥辱。廣泛開展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幹部群眾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永不自滿、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以思想不斷解放推動事業持續發展。大力弘揚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進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用好紅色旅遊資源,使之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課堂。
Ⅳ 十六屆五中全會的主要任務
三、關於「十一五」時期的主要任務
《建議》明確提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主要任務。這里重點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一五」期間,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主要是考慮:一方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難點和關鍵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農村全面發展的要求,也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另一方面,我國農村發展和改革已進入了新的階段,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各方面對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這樣才能較快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可以概括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二十個字,內容豐富,涵義深刻,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點方面:一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加強農業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重點的綜合改革。加快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體制、農村金融和土地徵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四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採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必須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艱巨和長期的任務,各地要制定科學規劃,注重因地制宜,加強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防止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扎實穩步地推進。
(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十一五」期間,必須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關系全局的重大任務。要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規模效益。主要通過市場作用和必要的宏觀引導,進一步打破行業、地區、所有制界限,推動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充分發揮現有企業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復生產和建設。三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需要強調指出,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資源和環境的約束還會加大,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更高。保護資源和環境,是難度很大而又必須切實解決好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建議》從各地區的實際出發,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促進協調發展的要求,明確了各區域的發展導向和總體思路。還著重在三個方面提出了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的途徑。一是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包括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國家繼續在經濟政策、資金投入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根據各個區域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三是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重視發揮城市群的集聚效應。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當前,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科學技術革命。這給各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努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著力抓好以下幾點:一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要改善技術創新的市場環境,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強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三要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等政策,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資源,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五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需要特別強調的問題。保護知識產權,對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有利於減少與國外的知識產權糾紛。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科學技術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要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增強科技競爭力。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在能源、資源、環境、農業和信息等關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要著眼長遠,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戰略領域超前部署,培育新興產業。實現科技發展的目標,必須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各種科技資源的潛力。
從根本上說,加快科技發展,全面推動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都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要加快教育結構調整,著力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五)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2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分不開的。要實現新階段的發展任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議》把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特別強調要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這是因為,我國改革仍然處於攻堅階段,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必須解決不少難度很大的深層次問題;同時,要搞好「五個統籌」,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都要靠深化改革。因此,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議》對「十一五」時期深化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這里就幾個問題作點說明。
第一,著力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重點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目前,各級政府仍然管了許多不應該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應該由政府管理的事卻沒有管好,一些部門之間職責不清、管理方式落後、辦事效率不高。只有堅決實行政企分開,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也才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才能集中精力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也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和制度。要繼續推進政企分開,堅決把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中介組織和市場,同時把該管的事切實管好,並要適應新的情況,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強管理。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繼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特別要建立健全和嚴格實施市場准入制度,加強對全社會投資活動的引導、調控和監管。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能分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第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已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然需要加大力度,繼續推進。要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准入,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健全各類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同時,認真貫徹落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和政策,為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第三,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要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約能源資源、促進全面協調發展的要求出發,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完善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理順省級以下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增值稅制度,實現增值稅轉型。調整和完善資源稅。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這是關系改革和發展全局的重要任務,直接關繫到國家經濟穩定與安全。要繼續推進國有金融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業。在深化改革中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目前我國已進入加入世貿組織的後過渡期,對外開放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在紡織品貿易、知識產權、能源資源等方面,新的矛盾和問題還會繼續出現。必須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把既符合我國利益、又能促進共同發展,作為處理與各國經貿關系的基本准則。一是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實現進出口的基本平衡。二是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三是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投資。要進一步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促進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體制和政策。在擴大對外開放中,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六)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特別要突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扶貧、教育、醫療、環保和安全等問題。
就業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是我們要長期面對的突出難題。未來一個時期,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就業矛盾相當突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維護社會公正、協調社會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要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層次,增強統籌調劑的能力。同時,要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擴大城鎮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努力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基金。
鑒於當前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矛盾比較突出,《建議》高度重視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問題。明確提出了逐步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原則和政策,強調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必須大力發展教育。重點加強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對農村學生免收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補助費,認真解決城市低收入群眾的子女就學困難問題。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發展現代遠程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要進一步採取措施,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現象。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要按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政策。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要努力創造更多更好適應廣大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
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要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對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助服務能力。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重大,必須進一步抓好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工作。要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嚴格安全執法,加強安全生產設施建設。同時,要強化對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等市場監管,保證人民群眾健康安全。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建議》專門闡述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系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
Ⅵ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報告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認為總結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形象和我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顯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顯著增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夠,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更為緊迫,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任務繁重;輿論引導能力需要提高,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有影響的精品力作還不夠多,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城鄉、區域文化發展不平衡;文化產業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文化走出去較為薄弱,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需要進一步增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加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抓緊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
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准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准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黨全國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上述奮斗目標,必須遵循以下重要方針。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三、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時代特徵、人民願望,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深入研究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課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把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理論,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堅持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以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為根本,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為抓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加強重點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聯系幹部群眾思想實際,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引導幹部群眾在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組織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堅定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要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人民把愛國熱情化作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以熱愛祖國和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建設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最大恥辱。廣泛開展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幹部群眾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永不自滿、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以思想不斷解放推動事業持續發展。大力弘揚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進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用好紅色旅遊資源,使之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課堂。
(四)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評選表彰道德模範,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路,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採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化。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四、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一)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正確創作方向是文化創作生產的根本性問題,一切進步的文化創作生產都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熱情謳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生動展示我國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要引導文化工作者牢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聖職責,堅持正確文化立場,認真對待和積極追求文化產品社會效果,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把學術探索和藝術創作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之中。堅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把創新精神貫穿文化創作生產全過程,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學習借鑒國外文化創新有益成果,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增強文化產品時代感和吸引力。
(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更好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要鞏固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並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特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加快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轉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示範引導作用,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重點扶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研究項目,著力推出代表國家水準、具有世界影響、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優秀成果。整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建設一批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一批具有專業優勢的思想庫,加強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
(三)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壯大主流輿論,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黨報黨刊、通訊社、電台電視台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路媒體等宣傳資源,構建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引導格局。加強和改進正面宣傳,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加強輿情分析研判,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從群眾關注點入手,科學解疑釋惑,有效凝聚共識。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推動解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維護人民利益,密切黨群關系,促進社會和諧。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秉持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真實准確傳播新聞信息,自覺抵制錯誤觀點,堅決杜絕虛假新聞。
(四)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文藝工作者都要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造活動之中,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煉主題,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實施精品戰略,組織好「五個一工程」、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重點文學藝術作品扶持工程、優秀少兒作品創作工程,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文藝精品。扶持代表國家水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優秀藝術品種,積極發展新的藝術樣式。鼓勵一切有利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寓教於樂的文藝創作,抵制低俗之風。
(五)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路傳播,製作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鼓勵網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路文化作品。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發揮主要商業網站建設性作用,培育一批網路內容生產和服務骨幹企業。發展網路新技術新業態,佔領網路信息傳播制高點。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推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督促網路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不為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加強網路法制建設,加快形成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加強對社交網路和即時通信工具等的引導和管理,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路環境。依法懲處傳播有害信息行為,深入推進整治網路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路違法犯罪。加大網上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建立網路安全評估機制,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信息安全。
(六)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最高標准,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標准。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評獎機制,精簡評獎種類,改進評獎辦法,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度。加強文藝理論建設,培養高素質文藝評論隊伍,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加大優秀文化產品推廣力度,運用主流媒體、公共文化場所等資源,在資金、頻道、版面、場地等方面為展演展映展播展覽弘揚主流價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條件。設立專項藝術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優秀文化作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懲處侵權行為,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
Ⅶ 十八大文化建設定義和內容
一、十八大文化建設:
1、黨的十八大明確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即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2、這四項任務,更加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更加明確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更加突顯了以人為本的根本目的,更加表明了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堅定決心,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二、在文化領域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必須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求真務實,攻堅克難,以轉觀念、促活力、固根本為重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7)公共文化服務先進集體擴展閱讀
1、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2、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必須堅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當前,文化改革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從國內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文化賴以生存的體制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迅猛發展,文化賴以發展的社會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思想文化日趨多元、多樣、多變,文化發揮自身功能的任務更加繁重。
3、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必須增加軟體投入和硬體投入。軟體投入指的是文化建設發展的外部環境建設。
加強各級財政對文化的預算投入,進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力爭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為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加強硬體設施建設,繼續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建設的支持和幫扶力度,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加大具體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加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機構運行、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舞台藝術創作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創新工程、對外文化走出去等專項資金的額度;
積極探索財政扶持方式,推動國家藝術基金的運行。
Ⅷ 誰有黨課考試的資料
填空題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__________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__________上午閉幕。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
2.胡錦濤代表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__________的報告。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___________ 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全面建成
4.十七大以來的五年,我國___________經濟達到新水平,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
開放型
5.我們取得偉大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黨的___________、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正確指引。
基本理論
6.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___________相結合的產物。
時代特徵
7.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____________。
第一要義
8.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___________。
基本要求
9.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___________。
指導思想
10.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__________。
核心立場
1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__________。
精神實質
12.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__________。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3.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__________,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14.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__________。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5.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__________的邪路。
改旗易幟
16.__________,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7.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__________。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8.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__________。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9.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__________。
五位一體
2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__________ 這個根本問題。
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1.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__________,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根本方向
22. _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3. __________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
24. _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公平正義
25. _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共同富裕
26. _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社會和諧
27. 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和平發展
28. _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
29.黨的__________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基本路線
30.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__________。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1.黨的十八報告指出,我們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____年翻一番。
2010
32.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__________,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支柱性產業
33.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快建立____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生態文明
34.以____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經濟建設
35.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____。
科學發展
36.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____ 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
經濟發展方式
37.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____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
38.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____,加強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手段機制化建設。
市場體系
39.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____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城鄉發展一體化
40.____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人民民主
41.____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42.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____機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
群眾自治
43.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____政府。
服務型
44.全面提高公民____,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道德素質
45.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____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
人民
46.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化____,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平安建設
47.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____,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美麗中國
48.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____新時代。
生態文明
49.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以國家____需求為導向,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核心安全
50.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軍,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____,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永葆人民軍隊性質、本色、作風。
核心價值觀
51.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實行的各項方針政策,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____、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主權
52.必須堅持「____」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53.中國將始終不渝走____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發展
54.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____的開放戰略,通過深化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中國致力於縮小南北差距,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互利共贏
55.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____水平。
科學化
56.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____建設這條主線。
純潔性
57.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____、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自我凈化
58.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建設學習型、____、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服務型
59.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____。
政治靈魂
60.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____ 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61.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持____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黨管人才
62.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我們的責任更大、擔子更重,必須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頑強的努力,繼續實現推進____、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
現代化建設
63.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__________,始終代表中國__________,,始終代表中國__________,。
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4.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__________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
65.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結合的產物。
當代中國實踐、時代特徵
66.到1956年,我國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
67.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了__________。
秋收起義
68.1939年10月至1940年1月,毛澤東先後發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篇文章,系統地闡明新民主主義理論。
共產黨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
69.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__________。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70.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消滅剝削,__________,最終達到__________。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共同富裕
7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是__________。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72.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__________。
民主集中制
73.「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74.__________是我們的立國之本,__________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
75.黨的領導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領導。
政治、思想、組織
76.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__________年舉行一次,由__________召開。
五、中央委員會
77.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__________的群眾組織,是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先進青年、助手、後備軍
78.中國共產黨的黨徽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組成的圖案。
鐮刀、錘頭
79.黨的群眾路線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從群眾中來,__________。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到群眾中去
80.中國共產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81.中國共產黨是________的先鋒隊,同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中華民族
82.__________,__________,是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83.__________作為黨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__________決定的,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黨內民主、黨的性質
84.__________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風問題的實質是__________。
黨的作風問題、黨群關系問題
85.《__________》是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關系的基本准則,也是黨的最高行為規范和紀律。
中國共產黨章程
86.衡量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三個有利於」標準是指:各項工作要有利於__________,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___________。
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7.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結合。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88.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__________開幕。
上海
89.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
發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
90.__________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
91.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__________。
黨領導發展的能力
92.調整__________和轉變__________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方式
93.當今世界,__________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而__________又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科學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94.在促進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__________,而且要關注__________、__________資源指標和__________。
經濟指標、人文指標、環境指標
95.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正確處理增長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
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
96.__________,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展循環經濟
97.建設__________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社會主義新農村
98._______和______是青年大學生成才的關鍵。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
99.______和_____是衡量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標准。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100.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確立,從實踐上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_____、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農村包圍城市
101.中國共產黨是以_____為階級基礎的政黨。
中國工人階級
102._____,既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原則,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10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_____,_____,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104.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集中體現了_____,又集中體現了____
黨的先進性、社會主義的本質
105.立黨為公,就是說我們黨建立、存在和開展活動的根本目的是_____
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
106.執政為民,就是要求黨取得政權以後,要做到權為民所用、_____、_____。
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107.《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_____。
人民的公僕
108.實踐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堅持以_____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9.實踐黨的根本宗旨,要求共產黨員要正確處理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間利益的關系。
國家、集體、個人
110.自1848年《_____》誕生以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共產黨宣言
111.馬克思主義認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最革命、最活躍、最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_____
生產力
112._____,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突出表現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13.民主集中制是_____和_____相結合。
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
114._____既是黨的一貫作風,又具有新的時代精神。
理論聯系實際
115._____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更是黨的生命線。
群眾路線
116.廣義上的黨的紀律是指黨組織制定的黨內的各種_____、_____和_____
規章、制度、辦法
117.共產黨員自覺接受_____,既是黨章對每個黨員規定的應盡的義務,又是共產黨人黨性的體現。
黨的紀律約束
118.20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頒發的《_____》是中國共產黨自有黨規黨紀以來最重要的懲處規范,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119.共產主義信念,就是對_____、_____和_____具有深刻的理解。
共產主義理想、理論、社會制度
120.每一個共產黨員在入黨時,都要求面對_____宣誓,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黨旗
121.只有樹立正確的_____,才能在思想上入黨。
入黨動機
122.黨員義務與權利的關系是_____,履行義務是行使權力的_____,行使權力是履行義務的____。
辯證的統一、前提、保證
123.黨支部應發揮____作用,黨員應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____ 作用
帶頭、先鋒模範
124.黨的組織體系包括指_____、______和_____。
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
125.共產黨員必須切實開展_____,勇於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
批評和自我批評
126._____是衡量共產黨員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一個重要標志
密切聯系群眾
127.____是一個人要求入黨的內在原因和真實目的。
入黨動機
128.進行____修養是塑造合格黨員的根本途徑。
黨性修養
Ⅸ 公共文化示範區怎樣發揮示範作用
2011年,文化部、財政部啟動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20座城市建成或將建成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各地都探索出了諸多有益經驗。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經驗還有待進一步推廣,多地經驗需要充分地交流和對比。示範區的「示範」作用如何充分體現,成為當下一個普遍關注的話題。
信息觸網,資源更好共享
各地間的經驗交流不可少,互聯網時代,能否有一個經驗聚合的平台,讓各地在學習時,能夠進行線上搜索,進行多方面對比和甄選,然後找到最合適的經驗去復制學習呢?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剛說,建立一個能「保存過去、指導現在、創新未來」的示範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至關重要。
經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同意並指導,浙江嘉興掛牌正式發起成立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文獻信息中心並牽頭成立示範區圖書館聯盟。「示範區文獻信息中心就是要搭建平台、建立機制,推動各示範區創建特色文獻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共建共享、互鑒互學、互促共進,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示範區創建工作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基礎文獻資源,為各地提供經驗借鑒,為示範區城市開展交流協作提供平台。」嘉興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陳雲飛說,「目前,示範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已建成試運行;文獻信息中心共收到101個示範區的3510件文獻、106個示範項目的910件文獻。」
「各城市在探索和實踐的每個過程,都產生了大量信息,無論是教訓還是經驗,都是十分有價值的。從程序到內容,全面詳實的數據能讓示範區更好地發揮示範作用。」金武剛說,在示範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上,各地就能方便快捷地將全國的信息「一網打盡」,繼而找到各類「最適合自己」的經驗,實現學習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