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石坑馬鞍山

石坑馬鞍山

發布時間:2021-10-22 09:27:03

1. 驚動整個日本的馬鞍山文物,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1984年6月,考古隊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鄉發現了一座古墓,經考證,該古墓是三國時期吳國著名將領朱然的墓。

經過考察和測量,朱然墓的墓穴為雙室磚墓,全長8.7米。該墓雖曾被人盜挖過,但仍就從中挖掘出了140餘件葬品,其中絕大部分為漆木器,而在眾多的葬品中,有一件文物雖在當時沒有引起國人的注意,但卻在我們的鄰居——日本的國內引發了轟動。

可以想像到的是,被拿到日本巡展的這雙木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引發日本人的嫉妒心理,這是出於對木屐過於熱烈的喜愛使然。不得不說,雖然有時候覺得日本人在某些方面的所作所為還是值得稱贊的,但勿忘歷史,也是我們必須牢記的。

2. 馬鞍山風景區的革命遺址

馬鞍山的主峰上有五個在岩石上鑿出的石坑和石洞,製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守山人內員為了抵容抗山下敵人的攻擊,用來掩藏身體的。掩體內可容納2-3 人,有射擊孔,人在裡面非常安全。東峰上的兩個掩體,下面對著陡峭的天梯,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王鳳麟副團長就是在這些掩體中指揮作戰,將日軍師團參謀長山田大佐擊斃的。
英雄碾
在馬鞍山東峰的腰部有一處平地,在平地的中央有一盤石碾,該碾除石滾外,碾盤和地座是一塊整體的石頭鑿制而成,碾盤直徑1.5米,高0.7米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是在山上居住的人員用來碾壓糧食的器物。戰爭年代,八路軍和軍屬用石碾軋米及軋制火葯。1942年石碾被日軍飛機炸壞,1999年重新修復。
戰斗指揮所
在馬鞍山主峰的頂端有一處岩洞,洞高2.5米,寬2米,深1.5米,此處視野開闊,居高臨下,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是王鳳麟副團長的指揮所。

3. 廣州花都區有哪些鎮哪些村

截至2019年,花都區下轄4個街道:新華街道、花城街道、秀全街道、新雅街道;6個鎮:獅嶺鎮、花東鎮、花山鎮、炭步鎮、赤坭鎮、梯面鎮。

1、獅嶺鎮

獅嶺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地處花都區西北部,毗鄰清遠市,距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花都港均15千米,總面積136.31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3°09′,北緯23°08′。

2、花東鎮

花東鎮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東部,距花都區政府所在地15公里,西連花山鎮,東、北與從化區接壤,南臨白雲區,地理位置優越,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北出口在鎮境內。2019年10月,花東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3、花山鎮

花山鎮位於廣州市北部,西南面接花都中心城區,南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106國道、機場高速公路、廣樂高速、珠三角環線穿境而過,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周邊六大重點發展組團之一。花縣老縣城就位於花山鎮的花城村。2004年,該鎮被確定為廣州市第三批重點建設的五個中心鎮之一。

4、炭步鎮

炭步鎮,廣州市花都區轄鎮,位於花都區的西南部,廣佛交界處。西與佛山三水區相連,南與佛山南海區相鄰,東與白雲區江高鎮接壤,西北面是花都區赤坭鎮。炭步鎮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省級中心鎮和廣州市第二批重點建設的五個中心鎮之一。2019年10月,炭步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5、赤坭鎮

赤坭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地處花都區西部,其東北部、東部、東南部及南部分別與花都區內的獅嶺鎮、秀全街、炭步鎮為鄰,北接清遠市清新區,西部毗鄰佛山市三水區。


4. 馬鞍山南山鐵礦的介紹

馬鞍山南山鐵礦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東南,是華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具有採回一運一選一機修答配套的大型露天鐵礦山,華東第一大露天礦坑,深度達到了-210餘米。馬鞍山南山鐵礦也是馬鞍山鋼鐵公司鐵礦石供應的重要基地之一。1916年就有少量開采,2000年後開始逐漸減產直至閉礦。其在帶來巨大資源的同時產生了巨大的污染與生態破壞,俯瞰其似巨大漏斗,儼然成了地球「傷疤」1。

5. 馬鞍山市向山硫鐵礦()

向山硫鐵礦是國內著名的大型硫鐵礦床,是火山-次火山氣液「向山式」硫鐵礦床的典型礦床。礦區位於馬鞍山市東南14公里,距向山鎮0.5公里,有公路、運礦鐵路通往馬鞍山市,與寧蕪公路、鐵路及長江水運相銜接,交通十分方便。

礦區地質構造部位處於寧蕪向斜南翼,其林山-尖山斷裂南段西側,陶村火山穹窿之南,凹山火山穹窿北西交接部位。礦區內地層主要有上侏羅統龍王山組的沉火山碎屑、安山岩及下白堊統大王山組的薄層狀沉凝灰岩等,構成—軸向北70°—80°西的向斜,次火山岩閃長玢岩侵入於該向斜的核部和翼部。

硫鐵礦體產於閃長玢岩與火山岩接觸帶附近,主要產於接觸帶外帶。礦帶長約1900米,寬190—600米,延深約600米,其產狀與接觸帶大致平行。礦體呈似層狀、凸鏡狀、豆莢狀;礦石類型有粉狀硫鐵礦、塊狀硫鐵礦及浸染狀硫鐵礦;礦石礦物為黃鐵礦,次為磁鐵礦、赤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絹雲母、高嶺石、石英、硬石膏、綠泥石等。平均含硫16.81%,礦石經選礦可獲得含硫39.15%的硫精礦,回收率為87.53%。硫鐵礦石累計儲量為3554.32萬噸。

礦床中還共生有若干鐵礦體與硬石膏礦體,鐵礦體主要產於接觸帶內帶,呈似層狀、凸鏡狀、不規則串狀;礦石類型可分為角礫狀、塊狀、浸染狀三類。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赤鐵礦,次為黃鐵礦;脈石礦物有鈉長石、陽起石、綠簾石、高嶺石、絹雲母、硬石膏等。全鐵平均品位34.54%。礦石經選礦可獲得含鐵68.56%的鐵精礦,回收率74.21%,累計控制儲量為3968.28萬噸。硬石膏礦體規模小、不具開采價值。

根據目前的認識,鐵礦體成因屬「火山-次火山氣成高溫熱液型」,硫鐵礦體屬「火山-次火山中低溫熱液型」,硬石膏礦體屬「沉積疊加改造型」。

向山硫鐵礦的發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最早始於1940年,最遲到1985年,歷時45年。總體而言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新中國成立以前

向山硫鐵礦未見有古采跡的記載。20世紀30年代,孫健初、謝家榮、陳愷、程裕淇、李毓堯、朱森等在這一帶進行地質礦產調查,但未留下與向山硫鐵礦有關文字資料。

1940年,日寇侵華時期,日本人在此做了2.5平方公里電法、磁法普查及地質調查,之後施工了若幹探槽和25個鑽孔(1894.40米),發現了向山硫鐵礦床淺部富礦體,推定礦石儲量140萬噸,含硫44.12%。簡單資料載於1941年華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寫的《南山—向山硫化鐵礦概要》一文中(未刊)。1940—1945年,日寇進行了掠奪式開采,共采出含硫40%以上的富礦約48萬噸,礦石全部運往日本。

1946年,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接管了該礦,據1946年《資源委員會華中礦務局事業年告》記載,1946年該局圍繞日本人所發現的礦體施工了31個鑽孔,工作量1563.55米,計算含硫45%以上的富礦儲量200萬噸,但對地質條件未加研究。從1946年復產到1948年停產3年中,礦石總產量只有17萬噸左右,礦山生產力低下,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

2.1949—1958年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向山礦,人民成了礦山的主人,礦山的歷史開始了嶄新的一頁。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礦石產量逐年上升,到1959年年產量達17.9萬噸。

為了查明資源情況,適應生產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1953—1954年,重工業部化工局陸續調集力量組成了重工業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隊。在建隊過程中,為了緩解礦山的燃眉之急,使用鑽探追索礦體(工作量約1000米),在原發現礦體的西南有兩個鑽孔見到了含硫30%—40%的黃鐵礦化和磁鐵礦化岩石。但當時未圈定礦體和計算儲量,也未查明地質情況,後來證實這是一個新發現的盲礦體。

1954年7月—1955年,三四二隊李樹時等,在進行坑道地質編錄與日偽時期鑽探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施工了若幹探槽,填制了0.4平方公里地質圖,之後編寫了《向山硫鐵礦地質調查綜合報告》並計算了正在開采礦體的殘余儲量。其工作雖較粗略,但開始重視了基礎地質工作。

從1955年開始,三四二隊這支剛成立的地質隊伍在既缺資料又少經驗的情況下開始著手向山硫鐵礦床的勘探。

1955年1月,向山礦區勘查技術負責人楊源昆編制了一份勘探設計。當時,按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蘇聯專家已進入我國各工業部門幫助工作,勘探設計都要經蘇聯專家審查,這份設計經瓦良卓夫專家審查後,認為礦區地質構造情況尚未查清,應配合物探開展地表地質工作以後再作設計。同年1—2月,張雲騰、龍永壽、傅卻來進行了區域地質路線踏勘,龍永壽等人填制了1∶1萬向山礦區外圍地質圖,面積為18.5平方公里,為研究礦區的地質構造背景奠定了基礎。此後,向山礦區勘查技術負責人由龍永壽擔任。

1955年3月,三四二隊改名為重工業部南京地質勘探公司八○四隊,龍永壽繼續主持向山礦區地質工作。當時,由於礦山擴大生產並建立了選廠利用貧礦,已有的儲量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故上級下達了1955—1956年兩年提交礦石儲量380萬噸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龍永壽等人於1955年4—6月從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入手,施工了一批探槽、淺井、淺鑽,填制了1∶2000礦床地質圖,編制了1∶5萬區域地質圖、1∶1萬礦區地質圖及1∶500坑道地質圖,於1955年6月提交了向山礦區勘探設計。該設計經瓦良卓夫專家審查,批准了4條剖面15個鑽孔並進行施工,以滿足采礦生產的需要,這時該區的地質工作處於勘探、詳查交叉的狀態。與此同時重工業部地質局物探隊第8分隊胡肅之等在此進行了1∶5000、1∶2000地面電法、磁法測量,工作面積為36.21平方公里,發現了與向山礦有關的3個電法異常和1個磁異常,為勘探提供了依據。

1955年11月—1956年4月,龍永壽等在對向山礦區全部地面、地下工程重新編錄和整理的基礎上,又施工了淺鑽4275米、淺井556米,綜合研究了礦區地質、物探資料,於1956年4月提交了向山硫鐵礦、鐵礦補充勘探設計。1956年5月,瓦良卓夫專家審查了設計的鐵礦部分,經重工業部地質局批准以後付諸實施。

野外勘探施工於1957年10月份結束,1958年2月提交了《向山黃鐵礦床最終勘探報告書》。這期間,南京地質勘探公司八○四隊先後變動為冶金部八○四隊、化工部地質礦山管理局三四二隊,到提交報告時稱為華東地質局皖東南地質隊。當時隊長是楊永瑾,總工程師為楊源昆,直接領導向山礦區的地質科負責人是張進科、李從之,礦區技術負責人為龍永壽。報告主編龍永壽,參加編寫人員還有傅卻來、唐延迪、陳樹林等。該報告於1958年6月7日經全國儲委審查批准,批准儲量為:

硫鐵礦礦石:2053.29萬噸,平均含硫17.10%。

鐵礦石:132.95萬噸,平均含鐵38.23%。

這次勘探由於重視了基礎地質工作,取准、取全了第一手資料,詳細研究了礦區地質的構造特徵,有計劃、有目的地部署了勘探工作,故對礦床的認識產生了一次飛躍,使礦床儲量比原來擴大10倍以上,並為以後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勘探報告提交以後,向山硫鐵礦以勘探報告為依據擴建成年產70萬噸礦石的采選聯合企業,從此恢復了礦山的青春,步入了興旺發達時期。

3.1976—1985年

1958年礦山擴建後,正常生產了18年。至1976年,向山硫鐵礦根據原勘探資料和開采情況估計保有儲量大約還可以開采10年,因此,開展礦區邊部、深部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和准備接替礦山又提上了議事日程。這時,皖東南地質隊的番號已不復存在,原在馬鞍山地區工作的三四二隊與原在蕪湖地區工作的三二二隊早已合並,成立了安徽省地質局三二二地質隊,該隊總工程師孫化東,物探技術負責人曹順祖等通過研究區域成礦規律,運用玢岩鐵礦「三部六式」的模式,分析礦區地質、地球物理特徵,提出在向山礦區南側可能存在具一定規模的鐵礦、硫鐵礦體。

1976—1984年,三二二隊三分隊先後編制和實施了普查設計、普查補充設計、詳查設計,共完成鑽探工作量3.48萬米,於1984年結束野外施工,198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向山南硫鐵礦床詳細普查地質報告》,提交礦石儲量:

硫鐵礦礦石:1501.03萬噸,平均含硫19.82%。

鐵礦石:2647.33萬噸,平均含鐵32.56%。

當時三二二隊隊長葉忠民,總工程師孫化東,分隊長沈迪彥,分隊技術負責人易武齊,報告主編易武齊,編寫人還有楊聯鏡、任啟鵬、陳世金、方開華、王益金、胡福歐等。該報告經安徽省地礦局批准,並獲地礦部找礦四等獎。

向山硫鐵礦床與向山南鐵礦床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礦體在深部相連,由於歷史的原因以礦區的8號剖面線為界分成兩部分,據1990年重新統計,全區保有儲量為:

硫鐵礦礦石:1501.03萬噸,平均含硫19.82%。

鐵礦石:3917.08萬噸,平均含鐵32.41%。

當時,向山硫鐵礦的坑道已開到8線負100米標高。8線以北的硫鐵礦已基本采完。

為延長向山礦山的服務年限,開采深部的鐵礦供馬鋼利用,1990—1991年馬鞍山市政府組織冶金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馬鞍山礦山公司、向山硫鐵礦、馬鋼南山鐵礦等單位提出了一個向山礦擴建工程計劃,准備先行開采向山硫鐵礦深部負100米標高以下的鐵礦石,然後將坑道系統南延、下延,開采南部的硫鐵礦石、鐵礦石,並由三二二隊易武齊編制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向山硫鐵礦擴建工程地質勘查設計書》,准備對南部的礦體加密鑽孔;1991年6月該方案正在論證時,安徽省發生特大水災,馬鞍山地區也暴雨成災,洪水以每小時700立方米的流量湧入礦井,形成酸性水,嚴重腐蝕水泵,經檢修無效,6月15日礦井被淹沒,井內設施受損。災後經核算認為復產無經濟效益,故正式申請閉坑,擴建計劃和地質勘查設計也就未執行。

向山硫鐵礦的社會經濟效益是顯著的。自1958年擴建至1991年6月4日止,在31年半的時間內,共采出硫鐵礦石1505.14萬噸,其中富礦389.16萬噸,采出鐵礦石153.06萬噸;全礦形成固定資產原值5210.20萬元,凈值680萬元,在冊職工3223人,離退休職工920人,實現利稅6400萬元,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在地質科學技術領域,通過幾代地質人員的辛勤勞動、深入鑽研,向山硫鐵礦床作為一種成因類型的典型礦床載入科研報告,編入了地質院校的教科書;作為一種勘探類型的實例編入了硫鐵礦勘探規范,為現在和將來的地質探礦工作者提供了學習的範例。

縱觀整個向山硫鐵礦的地質勘查歷史可以看出,進行找礦勘探必須嚴格遵循地質工作程序,要研究成礦地質條件,查明控礦因素,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有目的地部署勘查工作,這樣才能避免盲目性,提高找礦效果。

在貫徹「綜合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方針方面,向山硫鐵礦1958年批準的鐵礦石儲量為1320.85萬噸,但采出量只有153.06萬噸;據1990年的統計資料,向山礦區8線以北負100米標高以上,即向山礦坑道系統范圍以內的鐵礦石還有984.06萬噸未在采硫鐵礦的過程中順便回收,現已塌陷。1990—1991年馬鞍山市提出的向山硫鐵礦擴建工程計劃,打破了部門和行業的界限,改變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單一開採的不合理現象,貫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所規定的「綜合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的方針,這無疑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創舉。可惜由於水災等原因而未能實現,如果這一擴建計劃得以實現,向山礦會再一次煥發青春,為我國的化學工業、鋼鐵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將做出新的貢獻;這支為向山硫鐵礦的發展奮鬥了近40年屢建功勞並曾經被地礦部命名為功勛地質隊的地質隊伍繼續為向山硫鐵礦的擴建再立新功。

6. 魔溝是怎麼回事

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的黑竹溝,景色美麗,氣候宜人,但是卻被稱為「魔溝」、「死亡之谷」。這里常年被黑霧瘴氣環繞,當地人說這里有野人和不知名的怪獸出沒,有的探險者在這里神秘失蹤,黑竹溝的一草一木似乎都籠罩在了恐怖的地獄陰雲之中。

擁有大面積原始森林的黑竹溝有著參天的古木,生長著茂密的箭竹,這里的美景讓人們迷醉,高山上的湖泊、美麗的層雲、傳說中的佛光、絢爛的杜鵑花都展現著這里的魅力。然而黑竹溝還有它的另一面——猙獰與恐怖。這里地勢凶險,常年的霧氣使得這里陰氣很重,並且霧氣時近時遠,時靜時動,忽明忽暗,令人捉摸不定。當地人有一個古老的祖訓:進入黑竹溝關門石地區的人不能說話,否則就會招來山神的不滿,人畜就會受到死亡詛咒的懲罰。

1997年7月,四川省林業廳派遣森林勘探隊對黑竹溝進行勘測。可是工作到第二天深夜時,隊員們卻發現承擔勘測關門石(這里因兩石對立,形似石門而得名)任務的兩名隊友神秘失蹤,勘測被迫中止了。時隔9年,這支隊伍頂著重重壓力,再次進入黑竹溝勘測。為了以防萬一,他們聘請了當地兩名有經驗的獵手引路。獵手開始不願意給考察隊做向導,因為他們對黑竹溝也心存恐懼,但是當看到考察隊准備了充足的物資,配備了齊全的通信聯絡設備,也就漸漸放下心來,決定冒險進入黑竹溝。兩名獵手帶上了心愛的獵犬,和考察隊一同出發了。走了一段時間後,一行人離關門石越來越近,兩位獵人因為恐懼而不願再前進一步。無奈之下,副隊長和獵人協商後決定放出獵犬前去探路。

然而,時間過了好久,兩只獵犬卻沒有回來,兩位獵人傷心之餘,忘記了祖訓,大聲召喚他們的愛犬。沒想到的是,霧氣應聲而至,鋪天蓋地般地把所有的一切都包裹了起來,此刻,所有人的心頭都被恐懼和絕望占據了。好在副隊長成熟老練,及時穩住了人心,現場才沒有亂成一團。令人不解的是,霧氣又突然退去了,瞬間的變化讓人來不及思考發生了什麼,留在心頭的只有恐懼。考察隊所有的准備和計劃全被打亂了,為了確保安全,只好退出了黑竹溝。

黑竹溝的祖訓應驗了,人們的心頭徘徊著很多疑問:這些濃重的霧氣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瞬間就消散了?失蹤的獵犬去了哪裡?

當地有一個傳說,說這里有兩個詭秘的山洞,竟然能夠釋放不明氣體。這兩個神秘的山洞,一個叫上洞,一個叫下洞。兩個洞對聲音都特別敏感,尤其是下洞。這個洞在一個懸崖底下,傳說在天氣晴朗、陽光普照的時候,洞口就會出現許多影子,晃來晃去。如果洞口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有很神奇的現象出現。有些人覺得這個地方很神秘,就去探險。一天晚上,一群人提心吊膽地來到洞前,他們用強光手電筒順著洞口照下去,結果發現山洞竟然深不見底,正在他們疑惑的時候,洞口突然黑霧彌漫。所有的人都被突然而至的黑霧嚇得魂飛魄散,顧不上察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怍怪,紛紛逃命去了。

黑竹溝境內有一座成三棱形、酷似金字塔的山峰,這座山位於馬鞍山的東側。彌漫的雲霧中偶爾金光閃耀,有著難以言說的詭異。而有關於巨蛇、兩個頭的怪獸以及神秘野人的傳聞,更是接連不斷。我們不得不思考,這些神奇的生靈是否真實存在?它們是在守護這里的「金字塔」嗎?

據說峨邊縣的一個彝族幹部曾在19歲的時候遇到過野人。當時他是和父親一起上山打獵,結果忙活了一天也沒打到獵物,天色將晚的時候,兩人就找了個地方打算在山上過夜。還沒等他睡著,就聽見不遠處忽然傳來一陣陣哀嚎聲,那凄涼的聲音讓人膽戰心驚,父子倆都被聲音驚醒了。當父親告訴他剛才的聲音可能是野人發出時,他嚇得出了一身冷汗。父親見多識廣,冷靜分析後決定馬上藏起來,否則將會有生命危險。父親為他找到一個石坑,讓他跳了進去,上面蓋好了草,然後自己找了另外一個地方躲了起來。不多時,小夥子感到附近有走路的聲音,便偷偷地看了一眼。在草葉的間隙中,他隱約看見石坑的前方經過了一個大約兩米高,體型健碩而全身卻長滿了毛的野人,他嚇得一動也不敢動。每當想起這次經歷,已經年過五旬的老人依然不寒而慄。

野人的出沒,已經讓人對黑竹溝避之不及了,而當地流傳的關於巨蛇的傳聞更增添了它的神秘。1991年5月25目,黑竹溝附近林場的一個工怍人員像往常一樣起得很早,然後到工地去上班。這里工地的任務已經結束,他和同伴正准備向其他地區轉移。此時,由於天色還早,附近的山谷非常寂靜,工地也格外冷清,只有他一個人。這時,潮濕陰冷的空氣中彷彿出現了一些異樣,他的心中突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似乎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但一切看起來和平時又沒什麼不同,慢慢平復了一下心情後,他准備去取工具。可是,他還沒走到工具架前,突然被絆了一下,他下意識地往身後一看,只見一條全身長著黑亮鱗片的巨蛇。一動不動地盤繞在亂木堆旁。

眼前的一幕讓這位工人一下子怔住了,兩只腳不敢向前挪動一步,生怕驚動了巨蛇。過了一會兒,他看到巨蛇似乎沒有什麼反應,便躡手躡腳地離開了工地,去營房找人尋求幫助。他激動而又慌張地描述著剛剛的經歷,工友們卻以為他在說胡話,所以沒有人相信。最後在他的一再保證下,終於有個將信將疑的工友答應和他趕往工地。等他們趕到的時候,那條巨蛇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一動不動。難道巨蛇已經死了?兩個人為了一看究竟,就爬到近處的一棵大樹上,以為這樣也許能看清楚些,可是巨蛇還是不為所動。最後,盡管看蛇的工人越來越多,可是沒有一個人敢靠近巨蛇。事實證明這條巨蛇並沒有死,因為幾天後它就突然消失了。

除了野人、巨蛇以外,有的當地人還說曾經親眼看見過全身花毛皮的兩頭獸,這種奇怪的動物只有半米高,它的頭部和尾部竟然一模一樣!還有人說看見了長著巨翼的大鳥在黑竹溝上方飛翔,更離奇的是有人說這里可能有恐龍存在。這些奇特的生物莫非就是黑竹溝的守護者?那麼黑竹溝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神秘和詭異呢?

對於黑竹溝存在的種種謎團,各方輿論爭吵不休,於是他們引經據典,試圖撥開籠罩在它上空的恐怖陰雲。

有人說黑竹溝就是一條普通的山溝,認為它裡面的霧氣中也沒有所謂的詛咒,因為黑竹溝氣候溫熱,雨量充沛,而且它又處於四川盆地的原始森林,水汽難以流動或是揮發,因此霧氣便常年占據著這一帶,造成了雲霧繚繞的現象。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並不能解釋霧氣是否與人神秘失蹤有關。而對於霧氣中是否含有可以危及人生命的特殊物質,至今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

至於野人以及怪獸出沒的傳聞,也是眾說紛紜。黑竹溝無論從地形看還是周邊環境看,部是野獸棲息的優良場所,或許有新的物種還沒有被人類所認識。有些資料證實了野人的存在,但其他奇怪的物種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個未解之謎。

黑竹溝位於北緯30度線上,這條「死亡緯度線」上有著諸如百慕大、金字塔等眾多的神秘地帶。因此一些專家們認為黑竹溝的周圍同樣存在著磁場,在這個磁場里任何辨別時間、方向的儀器都會失靈,這可能是造成許多人畜神秘失蹤的主要原因。地質學家也證實了黑竹溝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有生成磁場的自然條件。但是,想要解開黑竹溝眾多神秘恐怖的謎團,還需要人們不斷地進行探索。

7. 磐安雙溪好玩么

磐安最有名的是花溪,但是雙溪卻象是未經雕琢的美玉,是一個處女地,等待著你去發現。
雙溪的山水,其實比花溪那邊更有特色,素有「磐安小桂林」之美稱。
雙溪的王莊現在也開有農家樂了,去玩不怕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了。

8. 馬鞍山市凹山鐵礦()

凹山鐵礦是以鐵為主,伴生釩、鎵、磷、硫等的大型礦床。是馬鞍山鋼鐵公司主要礦石原料的供應基地,也是我國地質工作者70年代創立玢岩鐵礦典型模式的礦床之一。

凹山鐵礦位於安徽省東部馬鞍山市向山鎮南約3公里處,與江蘇省南京市的梅山鐵礦和安徽省當塗縣的姑山鐵礦等構成一個北東向斷續長50公里,北西向寬約3—5公里的火山岩型玢岩鐵礦帶。總儲量20億噸,被譽為「地下鐵海」。與凹山鐵礦毗鄰的有高村(原稱陶村)、東山、梅子山、和尚橋等大中型鐵礦和馬山大型黃鐵礦床,以及明礬石、高嶺土、石膏等非金屬礦床,統稱為凹山礦田。

據史料記載,凹山鐵礦於1912年由採石人張某在平峴崗發現礦層。當時誤以為鐵礦中伴生的黃鐵礦為銅礦,即呈報安徽省實業科,經派人調查後始知主要為鐵礦,後由當塗縣知事謝鳳崗籌辦寶興鐵礦公司進行開發,隨後發現了凹山鐵礦。

最早進行的地質調查是1912年間的章鴻釗、張景光及德國人梭爾格等人,但未查到調查結果的文字記載。1917年前後,瑞典人丁格蘭、德國人畢象賢等先後又進行了調查,並測繪地質圖。當時凹山比高為160米,現凹山山體已不復存在,露采坑底已深達負30米。計算儲量:大凹山為150萬噸,小凹山25萬噸,塊礫礦(即今所稱的坡積礦)約10萬噸以上,合計185萬噸。調查結果載於丁格蘭著、謝家榮譯的《中國鐵礦志》中。

1926年,葉良輔、李捷二人調查安徽省地質礦產時,對皖南各鐵礦亦曾做過詳細研究,有關內容載於《地質學會會志》第五卷第一號中。

1929年,王恆升、李春昱二人在調查京漢、粵漢鐵路沿線地質礦產時,亦曾至當塗、繁昌二地觀察鐵礦。

1931—1932年間,謝家榮等人兩次調查當塗附近之鐵礦。第一次由孫健初與謝家榮二人前往各礦區調查鐵礦,自1931年3月初至4月,重點考察鐵礦儲量及其經濟情況,以備籌建鋼廠;第二次由謝家榮、陳愷、程裕淇三人,於當年8月開始除復勘第一次調查的鐵礦外,還到江西九江調查了城門山鐵礦等。有關調查結果載於謝氏等所著的《揚子江下游鐵礦志》中。

謝氏等認為,凹山鐵礦主要為脈狀,產狀陡立,由閃長岩殘余岩漿分異出之熱液充填裂隙而成,此即今所指的富鐵礦大脈,而非凹山鐵礦的主體。計算儲量為398萬噸。

1938年以後,日寇在礦區大肆掠奪的同時還組織了一些勘探和物探工作。由日本人佐藤舍三和筱田貢三負責,在凹山施工鑽探約2000餘米,並於1943年計算出凹山礦量為960萬噸;此外,筱田貢三還對鐵礦中的磷礦組分進行了專門研究。

凹山鐵礦及其附近各礦山由於發現較早,礦石質量好且出露地表,極易開采,加之交通方便,所以很早就有開採的記載,先後在礦區開採的有寶興公司、福利民公司和益華公司。寶興公司成立於1912年,1917年開始開采礦區西部相距13公里的平陽崗鐵礦,至1920年采盡;1924年改采凹山鐵礦,但因其鐵礦含磷較高而同時開采東山鐵礦互相摻合使用,年產量達15萬噸,礦石含鐵量均在60%以上。當時全礦工人300名左右,公司資本為45萬元,礦石價格為每噸7—8元。

上列公司均屬半官、半商性質,他們聯合於1922年築成了通往馬鞍山長江邊的輕便鐵路,總長約20公里。所采礦石全部經長江運銷日本,僅10餘年,送往日本廉價的好鐵礦石達130餘萬噸。

1938年,礦區為日寇佔領並著手恢復工作,將佔領前拆毀的運礦鐵路修復通車,並於1939年又成立了華中鐵礦股份有限公司(也稱華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資本約2000萬元,僱用礦工等約2000餘人,1939年年產量即達54萬噸,此後更多,企圖掠奪整個華中及華東的鐵礦資源。至抗戰勝利前,以其年產量推算,至少掠奪凹山鐵礦石近1000萬噸。

日寇主要掠奪開采富礦石,並試圖開采副產品——磷灰石,曾於礦體中部開挖運輸巷道一條,長約500米,開采及采礦坑道總長近千米,又從鐵礦中手選磷灰石,全部盜運至日本。

抗日戰爭勝利後,礦山為國民政府接管,但未能及時恢復生產,而且在解放戰爭中將所余的機器、廠房等不動產劫走或破壞。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1953年馬鞍山鐵廠鑽探隊成立(即凹山鐵礦的主要勘探隊伍。安徽省地質礦產局三二二隊的前身),進入礦山進行鑽探,完成主要工作量為:槽探約8000立方米,淺井1209米,坑探約1607米,鑽探進尺1.10萬米。探明鐵礦石儲量約1.4億噸、硫鐵礦約3萬噸。五氧化二釩37萬噸。總投資約120萬元,摺合每噸礦石的勘探成本為0.0133元。

1955年下半年轉入正式勘探,是為第一階段,歷時約3年,於1958年3月提交了《凹山最終地質報告》。當時隊長為楊永瑾,總工程師為楊源昆,報告主要編寫人為鮑學文、畢庶甲、陳樹林及蔣維鏞等。該報告於1958年10月9日由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批准。

在此期間,先後還有地質部三二一隊、南京大學地質系55屆畢業生及重工業部地質局物理探礦隊胡肅之等分別進行過尋找銅礦、填制區域地質圖及物探掃面等工作。

1957年,凹山鐵礦開始恢復生產。當時的設計目標是首采125米水平以上的富礦體,計劃1958年產礦石25萬噸,以後陸續達到年產50—100萬噸,總投資為673萬多元,在冊職工393人,主要設備有推土機2台、挖土機2台、鑽機2台、運輸汽車9輛。

1958年末,馬鞍山鋼鐵公司成立,並計劃在1959年建成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1958年提交的勘探報告僅涉及凹山主礦體,對一些次要礦體尚未工作,因此,又繼續進行了以龍虎山、蘿卜山鐵礦體為主的補充勘探工作;結果增加鐵礦儲量約1000萬噸,總儲量上升為1.5億噸,每噸勘探成本降低到0.9分。1959年3月提交了《凹山鐵礦最終地質報告(補充報告)》。報告編者為鮑學文。1959年11月該報告經安徽省礦產儲量委員會審查批准。

1962年初,安徽省儲委根據地質部指示,對1958年以後所審批的報告進行全面復查,省儲委認為凹山勘探報告在儲量計算方面尚存在問題,經復算將凹山鐵礦總儲量降低到約1.3億噸,地下水面以下儲量在未補充水文工作前作降級處理。為此,1963年5月又提交了《凹山鐵礦儲量重算說明書》。鑒於凹山礦山勘探時水文地質資料不足而使大部分工業儲量降級,1963年8月又進行了凹山礦區及外圍水文地質調查,完成1∶5萬水文地質測量面積540平方公里,斷裂構造調查范圍187平方公里,水文普查鑽探390米,抽水15層、15次。結論是強富水帶只出現在礦體附近,因圍岩透水性差,大規模開采不會有充沛的補給量。於1964年2月提交了《凹山磁鐵礦區及外圍1∶5萬水文地質測量報告》,當時隊長為李恩國,總工程師王東爵,報告編寫人員有全望永、郭懷羔、孫寶吉、趙玉琛、張良才、孫庭芳等。

此後到1970年的8年間,凹山鐵礦除礦山生產勘探外,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地質勘探工作。

1971年前後,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確保馬鋼有足夠的鐵礦資源,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結合凹山礦體受隱爆角礫岩體復雜構造控制而未能充分查明,加之鐵礦石工業邊界品位降低等因素,又進行了凹山主礦體及其外圍的補充勘探。該階段共完成鑽探約1.2萬米,獲鐵礦石儲量2600餘萬噸、五氧化二釩0.4萬噸,於1972年7月提交了《凹山鐵礦外圍補充勘探報告》,當時隊長為劉洪友,報告主要編寫人為朱文元、易武齊、趙玉琛、全望永、孫庭芳等。該報告於1972年11月由安徽省冶金地質局審查批准。

由於凹山鐵礦先後進行過五次工作、四次計算儲量,工業指標前後也不統一,不便生產部門使用,根據上級指示,於1973年1—3月,又進行了凹山鐵礦儲量總算,結果鐵礦總儲量約為1.8億噸,其中富礦2400萬噸;五氧化釩38萬噸;黃鐵礦為210萬噸,其中富礦65萬噸。參加儲量總算的主要人員有朱文元、孫化東、張希聖、呂忠業、呂開之、徐繼鳴等。

1981年5月,鑒於采選水平的提高,以往對礦石中硫、磷元素均作為有害雜質處理,未進行儲量計算,經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及南山鐵礦的選礦回收試驗,證明在鐵礦選礦中進行硫、磷回收利用是既方便又經濟的,能大幅度提高礦山開發綜合效益。據省地質局下達任務,在1973年凹山鐵礦儲量總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磷、硫伴生組分的儲量計算,結果為:硫儲量約77萬噸,摺合含硫35%標礦為221萬噸;磷儲量約155萬噸,摺合含磷為30%標礦量約1200萬噸。參加計算人員為黃明貴、李必鈞、周利飛等。至此,凹山鐵礦的勘探工作基本結束。

三二二隊在馬鞍山地區普查找礦中,發現、查明了一大批主要礦產地,對馬鞍山鋼鐵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地質部授予三二二地質隊為「地質找礦功勛單位」榮譽稱號。

9. 中國各名山海拔排名

中國十座抄名山為:山東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廬山、西藏珠穆朗瑪峰、吉林長白山、陝西華山、福建武夷山、台灣玉山、山西五台山

名山海拔排名:

1:西藏珠穆朗瑪峰系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2:台灣玉山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

3:四川峨眉山主峰金頂,海拔3079米。

4:山西五台山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

5:吉林長白山主峰白雲,海拔2691米。

6:福建武夷山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

7:陝西華山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

8:安徽黃山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

9:山東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10:江西廬山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9)石坑馬鞍山擴展閱讀:

「中華十大名山」推選活動是由中國國土經濟研究會主辦,《今日國土》雜志社承辦,並聯合中國科技界、學術界、政界、新聞界人士共同組織的。

評審委員會按照社會知名度、傳統文化、生態環境、景觀特色、科學價值與管理建設6條標准,以群眾投票推選的前15座名山為基礎進行了認真的評議,用無記名投票方式最終確定的。

閱讀全文

與石坑馬鞍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