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具體內容,越詳細越好!
公共服務是指由法來律授權源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
公共服務的社會實踐由來已久,它從最初的社會民間和宗教組織零星的自發行動,發展和演化為以政府為主的公共組織系統的自覺行動和法定職能,期間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務實踐活動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於公共服務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務實踐的客觀原因;道義、慈善是公共服務的價值基礎;公民與國家關系是公共服務的基本依據;團結與凝聚社會是公共服務的追求目標;以需求促進供給是公共服務的經濟動因。
B. 純公共物品的公共物品理論
新政治經濟學的一項基本理論,也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職能轉變構建公共財政收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基礎理論.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給、消費、技術等特徵,依據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競爭性的狀況,公共物品可以被劃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純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規模經濟的特徵.純公共物品消費上不存在「擁擠效應」,不可能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進行排他性使用,否則代價將非常高昂.國防、國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屬於典型的純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的范圍
十分廣泛,它介於私人物品和純公共物品之間.相對於純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質發生了變化.一類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費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並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類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個人的使用不能夠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於私益,它在消費上卻可能存在著競爭。由於公共的性質,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著「擁擠效應」和「過度使用」的問題,這類物品如地下水流域與水體資源、牧區、森林、灌溉渠道等.
另一類准公共物品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由於消費「擁擠點」的存在,往往必須通過付費,才能消費,它包括俱樂部物品、有線電視頻道和高速公路等。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傳統上是政府直接負責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產.使得政府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對經濟活動的規制、干預和生產功能,政府規模越來越龐大,而財政開支的規模也與日俱增。但是,政府在經歷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帶來的一個時期的經濟繁榮之後,制度安排的效用遞減和傳統官僚體制內在的弊病,使得自身無法經濟、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存在著過度提供公共物品、財政赤字負擔過重和無法迅速回應公眾多元化需求等諸多問題。要求政府選擇更為有效的供給制度安排.公共物品理論認為,根據公共產品的不同屬性和特徵,安排公共產品的多元供給制度,使各種公共產品的需求與供給平衡,公決效率最優.政府出於對憲法、法律的遵從和滿足公民基本權利與公平分配的需要,它必須對某些涉及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公民基本權利與利益的純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時可以通過多種組織形式,利用市場資源配置和私營部門的經營與技術優勢,來有效地生產各種不同性質的准公共物品,這樣既滿足公平價值,又滿足效率價值,並降低公共財政的支出規模,提高公眾滿意度.
C. 如何理解公共物品的層次性與多級財政體制
公共物品 的根本屬性是 無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混合物品從不太嚴格的角度來看只要不是純公共物品都可以算為混合物品都可以有市場主體來提供
(1)純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採用免費提供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擁擠就會出現.准公共物品可以分為兩類:
a.公益物品.如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
b 公共事業物品,也稱自然壟斷產品.如電信、電力、自來水、管道、煤氣等
公共服務產品的特性:
公共服務產品就其整體而言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按照競爭性、非競爭性、排他性、非排他性的物品屬性對公共服務產品進行歸類,可以把公共服務產品劃分為私有私益、私有公益、公有私益、公有公益產品.顯然,私有私益產品是純粹的私益性物品,如市場上的肉、菜;而公有公益物品則是純粹的公益性物品,如國防、社會治安.私有公益物品和公有私益物品,則是非純粹的公益物品或不純粹的私益物品.按照經濟學分析的慣例,分別稱之為俱樂部物品(可以低成本的排他)和公共池塘資源物品(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總稱為准公共物品
D. 醫療服務的具有準公共物品的屬性
首先從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來說是國家,他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不是贏回利哦,不答然就不用醫療改革了;其次醫療的重要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完全由市場提供,由於市場的失靈就會導致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最後它的外部性也就決定於他的准公共產品性上,國家為了保證醫療服務的基本水平,就會投入大量的財政補貼,通過市場而產生正的外部性。
E. 什麼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何特點和分類
1、公共物品是不能由私營部門通過市場提供而必須由公共部門以非市場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勞務。
2、特點: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聯合消費的特點。全社會的人可以共同享用,而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幹部分,分別歸屬於某些個人、家庭或企業。
消費的不排他性。即某個人、家庭或企業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並不影響、妨礙其他人、家庭或企業同時享用。
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即在技術上沒有辦法將拒絕為之付款的個人、家庭或企業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圍之外。
3、分類:
第一類是純公共物品,即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第二類公共物品的特點是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但是卻可以較輕易地做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形象地稱為俱樂部物品(club goods)。
第三類公共物品與俱樂部物品剛好相反,即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但是卻無法有效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稱為共同資源或公共池塘資源物品。俱樂部物品和共同資源物品通稱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時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5)公共物品的公共服務屬性回歸擴展閱讀:
供給與消費:
由於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導致市場機制決定的公共物品供給量遠遠小於帕累托最優狀態。先後出現庇古均衡、林達爾均衡、薩繆爾遜均衡和馬斯格雷夫均衡等四種主要的公共物品均衡模型對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進行研究。
最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區別於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最優要求個人邊際替代率等於個人邊際轉換率,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優要求所有人的「公共」邊際替代率總合等於邊際轉換率。
F. 如何理解純公共物品混合物品的性質
公共物品 的根本屬性是 無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混合物品從不太嚴格的角度來看只要不是純公共物品都可以算為混合物品都可以有市場主體來提供
(1)純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採用免費提供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擁擠就會出現。准公共物品可以分為兩類:
a.公益物品。如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
b 公共事業物品,也稱自然壟斷產品。如電信、電力、自來水、管道、煤氣等
公共服務產品的特性:
公共服務產品就其整體而言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按照競爭性、非競爭性、排他性、非排他性的物品屬性對公共服務產品進行歸類,可以把公共服務產品劃分為私有私益、私有公益、公有私益、公有公益產品。顯然,私有私益產品是純粹的私益性物品,如市場上的肉、菜;而公有公益物品則是純粹的公益性物品,如國防、社會治安。私有公益物品和公有私益物品,則是非純粹的公益物品或不純粹的私益物品。按照經濟學分析的慣例,分別稱之為俱樂部物品(可以低成本的排他)和公共池塘資源物品(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總稱為准公共物品
G. 請教教育的公共物品屬性
其實你分的不對,高中教育跑哪去了?
教育應該是分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普通教育又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或者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再或者分為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
簡單說一下吧。
教育本身具有公共和私人兩種屬性,無論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是如此。為什麼呢?舉個例子:一個人接受教育就好像打乙肝疫苗。我們打疫苗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得病,另一方面也對他人有益。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接受教育可以促使我們自己增加知識和能力,這是私人屬性;另一方面又對社會的生產和發展有益,這是它的公共屬性。
當然,不同的教育階段,它們的公共與私人產品屬性比例是不同的。
義務教育屬於強制性教育,國家要求每個人都要接受九年以上的教育,以保證全社會的人口素質,所以,義務教育階段公共產品屬性較強,而私人產品屬性較弱,這也是國家現在搞免費義務教育的原因所在。
非義務教育不屬強制性的,所以上高中、大學或者職業學校都要交納一定的學費,因為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私人產品屬性要重一些,而公共產品屬性較輕。
回答的比較簡單,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再聊
H. 如何理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產品屬性
如何理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產品屬性?
公共產品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版非競爭性權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 城市公共交通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基礎設施,公交作 為帶有福利性的社會公共服務,其產品帶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其產品帶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公益性就是公交最大的效益。
I. 簡答:公共物品的屬性對市場的作用
公共物品理論: 是新政治經濟學的一項基本理論,也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職能轉變\構建公共財政收\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基礎理論.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給、消費、技術等特徵,依據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競爭性的狀況,公共物品可以被劃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規模經濟的特徵.純公共物品消費上不存在「擁擠效應」,不可能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進行排他性使用,否則代價將非常高昂.國防、國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屬於典型的純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它介於私人物品和純公共物品之間.相對於純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質發生了變化.一類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費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並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類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個人的使用不能夠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於私益,它在消費上卻可能存在著競爭。由於公共的性質,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著「擁擠效應」和「過度使用」的問題,這類物品如地下水流域與水體資源、牧區、森林、灌溉渠道等.另一類准公共物品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由於消費「擁擠點」的存在,往往必須通過付費,才能消費,它包括俱樂部物品、有線電視頻道和高速公路等。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傳統上是政府直接負責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產.使得政府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對經濟活動的規制、干預和生產功能,政府規模越來越龐大,而財政開支的規模也與日俱增。但是,政府在經歷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帶來的一個時期的經濟繁榮之後,制度安排的效用遞減和傳統官僚體制內在的弊病,使得自身無法經濟、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存在著過度提供公共物品、財政赤字負擔過重和無法迅速回應公眾多元化需求等諸多問題。要求政府選擇更為有效的供給制度安排.
公共物品理論認為,根據公共產品的不同屬性和特徵,安排公共產品的多元供給制度,使各種公共產品的需求與供給平衡,公決效率最優.政府出於對憲法、法律的遵從和滿足公民基本權利與公平分配的需要,它必須對某些涉及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公民基本權利與利益的純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時可以通過多種組織形式,利用市場資源配置和私營部門的經營與技術優勢,來有效地生產各種不同性質的准公共物品,這樣既滿足公平價值,又滿足效率價值,並降低公共財政的支出規模,提高公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