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方都市報是什麼級別報紙
南方都市報是省級知名報紙,發行量大,讀者素質高。
《南方都市報》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所屬系列報之一,正式創刊於1997年,主打廣州、深圳兩大中心城市,全面覆蓋汕頭、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門等地區,並在香港、澳門公開發行,是面向珠三角地區主流人群所創辦的綜合類日報。
作為南中國一份旗幟性媒體,南方都市報拒絕平庸,追求卓越,體現出了難得的傳媒責任感和行動力。在新聞報道上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其時評版成為中國媒體輿論一面旗幟。經營上,以嫻熟到位的營銷策劃,精耕細作的服務態度見長。
(1)南方都市報基層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南方都市報的新媒體顛覆了報網互動的舊模式,嘗試開創國內報紙利用互聯網的最新形態。從而將一紙風行的南都全面引入數字時代,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新媒體典範,助推南方都市報的大發展。
結合不同的新媒體優勢,南都數字報所提供的三大類數字產品——南都完整版、南都精華版和南都播報,顛覆了報網互動的舊模式,開創了中國報紙利用互聯網的最新形態,其中,南都精華版是國內報業中第一家以新聞網路精品化形態推出的數字報紙。
南方都市報通過重新整合南都新聞,使得它們更符合網路特點和網友閱讀習慣,可讓讀者享受到全新而充沛的用戶體驗,它在與紙質南都相互彰顯的同時,推動南都的新聞及影響力突破區域發行壁壘,擴散到全國乃至全球。
同時,南都網上還設置了 「南都俱樂部」版塊,為南都讀者提供全方位的網上服務。2009年10月,開通了南都全娛樂番茄網。
B. 南都網的內容介紹
頻道 主要頻道 新聞、資訊(汽車、旅行、房產、消費) 特色頻道 評論、深度、傳媒、財經 常規頻道 時局 國際 社會 文化 圖片 視頻 娛樂 體育 公益 科技 地方站點 廣東 廣州 佛山 順德 江門 深圳 東莞 惠州 珠海 中山 特色欄目 南都數字報 南都億像素 南都網圖刊 南都網封面 一周圖集精選 南都網畫報 主要頻道 特色頻道 新聞 評論 資訊(汽車、房產、旅行) 深度 傳媒 財經 南都新聞頻道:頻道定位於「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為用戶提供更多精彩新聞、精品推薦,讓用戶盡覽時政新聞、國內新聞、國際新聞、社會新聞、時事評論、深度報道、新聞圖片、新聞音視頻、新聞專題等專業的新聞報道。
南都汽車頻道:作為《南方都市報》「黃金車市」欄目的官方網站,該頻道整合《南方都市報》在珠三角和港澳的優勢資源,立足廣深雙城、輻射珠三角區域,傳遞汽車領域權威聲音。該頻道突出服務本地市民購車、保養需求,傳遞南都全媒體在汽車領域權威聲音,提供快資訊、深互動、全媒體的汽車資訊互動服務,打造購車、選車、保養和活動的一站式服務。
南都旅遊頻道:旅遊頻道提供最為權威、豐富、新鮮的旅遊資訊和旅遊服務,是旅行者的個性行走指南。
南都房產頻道:南都網房產頻道立足於本地房產資訊,覆蓋整個珠三角以至全國,使網民通過這個平台獲得更多的房地產方面的實用信息,使生活更便捷。
南都消費頻道:南都網消費頻道是一個圍繞廣大80、90後年輕一代而打造的一個潮流個性的時尚平台。立足華南,輻射全國,提供國際最新的時尚潮流趨勢,與時尚保持零距離。用戶能通過消費頻道,了解影視、音樂、文藝、品牌等最新時尚訊息。 南都評論頻道:秉承「公正、客觀、理性」的觀念,努力做到不趨附權勢,不依傍流俗;不陳腐、不八股,不空洞不自我,議論家國大事,絕非策論頌詞;訴求啟蒙公民,拒絕說教佈道。
南都深度頻道:聚合深度調查,熱點追蹤,新聞透視,人物專訪,提供深閱讀。
南都傳媒頻道: 提供傳媒專業知識,提倡公共精神,讓讀者了解傳媒的流程和理念和新聞背後的故事。 南都億像素:
南都網推出的高清全景圖片欄目。普通的數碼相機拍攝的像素大概在1000萬,而南都億像素欄目的圖片最高可達到數十億像素的影像。此欄目陸續收錄記者拍攝的過億像素的全景圖片。讀者可以點擊,並放大圖片看到詳盡的細節,感受非一般的視覺體驗。
南都網圖刊:
將新聞內容視覺化呈現,新聞數據視覺製作、新聞內容核心形象表達。
南都網畫報
時事畫報,緊隨時事熱點選題,分欄目呈現具有視覺享受與精細閱讀體驗的內容。內容範圍包括但不僅限於南方都市報數字內容,主旨關心人的生存與命運,反映社會縮影,於圖文細節間捕捉動人瞬間,予以厚重的贊美、尊重或悲憫。逢周二、周五齣版。
南都網封面
輸出南都網的價值與立場,中國最新銳的圖片評論,南都網重點內容投放,提供包括時事、財經、科技、文化、體育、娛樂各類原創圖片評論分析。
一周圖集精選
精選一周內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回顧。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周報式的更新周期,雜志式的閱讀體驗,讓用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南都圖片頻道的精髓,有別於普通互聯網海量內容。
南都數字報
數字模式完整呈現《南方都市報》,讓用戶在網站上也能感受「紙質」的《南方都市報》
頭條回顧
用時間軸的方式,將每天新聞資訊頭條匯總,從南都網海量新聞資訊中精選頭條內容,以整站、頻道進行區分,從不同角度讓讀者獲知重要話題。
南都ITAG
iTAG,新鮮資訊信手拈來,南都網通過精準動態的標簽來篩選和匹配有價值的全網內容呈現給用戶,從以往以內容同質化的「數量競爭」轉變為「以質為本」的內容精品化運營。南都全媒體多達數百人的采編團隊優勢得以發揮。
C. 南方都市報是什麼業務
都市報是中國電信為天翼手機用戶提供的通過手機閱讀報紙的一種增值業務,主要以簡訊、彩信方式下發到訂購的手機上,提供綜合類的各種資訊內容,用戶如需辦理可以編輯簡訊A發送至10626256開通都市報,月功能費5元/月;如需退訂,用戶可以發送QXA至10626256即可退訂。
D. 有些報紙如南方都市報,一塊錢一份就有那麼厚噢厚的一大摞,這樣報社能賺多少錢
1.樓上明顯了解比較片面。
2.樓上觀點帶有濃重狹隘思想,如果集團有份報紙天天虧,集團是不可能沒有動作的。
3.人家問的是報社能賺多少錢!
4.報社收入形式:
一、企業廣告。這是最常見最有效的賺錢方式。
二、版面策劃。像南方都市報,它本身有個公關部,策劃一些對市民有益的公共性活動,再拉企業贊助活動執行,同時在南方都市報上刊出活動的內容,這是一種多贏性的賺錢方式。
三、政府財政支持。像南方日報。作為省裡面的第一權威黨報,它的內容代表的就是最權威的政府聲音,政府的發聲機器當然政府要維修。
四、開發新媒體業務。如廣州日報的手機報等,這些也是報社自己推出的電子化業務,也是用來賺錢的。
五、集團網站聯動。每個大報業集團都有自己的官網,而官網往往可以組織一些網路年會等大型會議,入場費是很貴的哦,當然這也可以交給報社公關部去策劃執行,不過一般報社由於平台公信力強,所以邀請到的名人還是非常多的,所以許多企業會掏錢去買經。
六、出版。例如南方都市報,它有自己的出版機構,而且南方都市報不只出報,還出書,南方都市報的社會評論商業評論等都是非常出名的,他們自己包裝成冊,放到購書中心的專櫃上賣,好多人喜歡買的哦!
5.賺多少錢?
單報社的話,廣州日報無疑是老大,一年的廣告收入達22個億左右,南方都市報大概是一年8——10個億左右。但由於報紙發行一般都是虧的,所以利潤率可能只有10-30%左右。
E. 如何向南方都市報投稿
南方評論周刊來民間版常年源徵集在場時評。所謂在場時評,有兩個要素:1,評論的事情不一定是重大公共事件,你身邊發生的小事情也可以,但不管大事小事,都必須是你親自參與或體驗過的;2,體裁必須是評論,而不是記敘類,所以,要求有一定認知價值,可讀性,蓽路藍縷,還望讀者諸君多多支持,惠賜佳作,字數要求500-1500:。稿費標准:100-500元。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F. 位於珠海市南屏鎮十二村嚴重的貪污腐敗現象,,我向珠江晚報、南方都市報、珠海電視台等爆料都沒有回應
上面寫的超級搞笑.跟他們的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地對比啊.哈哈
我發現珠海的媒體都是為政府做事的,說什麼為百姓伸張正義,笑掉大牙了。還有一些電視台公布的爆料QQ只是個擺設.我發消息十幾次都不理我一次。說明,可能政府想把消息不能泄露出去。
G. 南方都市報數字精華版的特點是什麼(評論南方都市報數字精華版)
南都精華版運用「虛擬實境」,擴展讀者與報紙交互體驗模式,感受廣闊新聞視野
南都精華版,是一份面向全國讀者的新聞早餐,是全國首份將新聞精品化的數字報。它主要面向國內受眾,精選南方都市報每日的新聞精華,凸顯南都的新聞理念和多媒體表現手段,進行全新的編輯加工,實現新聞資訊從圖文報道到立體傳播的跨越,使之成為更符合網路閱讀習慣的新媒體產品。
尤其要提到的是,精華版創造性地運用「虛擬實境」的概念手法,招攬和聚集新讀者,並加深老讀者使用南都的忠誠度。精華版不僅區分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也與各大門戶網站或新聞網站的媒介形態形成差別。這一多媒體新聞的手法克服了報紙信息「扁平化」的不足,擴展了讀者與報紙的交互體驗模式,讓讀者感受到國內最獨立自由的新聞視野,汲取公共知識分子的思想,獲得非凡體驗。精華版用戶互動更加深刻,在閱讀過程中,可隨心所欲地發表意見,與其他讀者及南都進行交流。
H. 「南都快訊」是什麼
「南都快訊」是中國電信專為天翼手機用戶推出的一份手機報。每月只需5元,即可訂閱到當天的新聞資訊。南都快訊匯聚《南方都市報》中的精品欄目,主打時政民生、珠三角新聞熱點、國內國際、快訊城事突發事件、體壇新聞、娛樂八卦熱辣播報、生活時尚、幽默星座等為主體的資訊大餐,給您呈上真正及時有趣的無線閱讀生活。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41為你解答。
I. 《中國青年報》和《南方都市報》社論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匯天下之精華 揚獨家之優勢 ——評《青年時報》時評專版
[內容提要] 時評的復甦與勃興是當前國內報紙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杭州《青年時報》的「時評」專版以其自身的優勢在杭州都市報紙中獨占熬頭,廣受好評。本人認為,浙江《青年時報》時評版的設立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和價值,但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發揚個性,博採眾長,才能保持優勢,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 青年時報 時評
新聞時評是一種針對媒體所刊播的新聞事實,及社會上發生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發表作者觀點的新聞評論。它針砭時弊、樣式自由,不僅有信息含量,更有思想深度,因此,廣受讀者(觀眾、聽眾)的歡迎。
近年來,報紙媒體紛紛意識到新聞評論是報紙的靈魂,以及用新聞和評論兩只腳走路的重要性。新聞時評隨之從以往常見的專欄形式逐漸擴張到整版、甚至兩版。國內各報章已不甘心讓《中國青年報》的青年話題、《南方都市報》的評論版等著名時評版面長期獨占人們的視野,開始紛紛在「時評」二字之下做起文章。就在「時評熱」狂卷報界之時,我所關注的杭州報業卻如一潭靜水,城市的主要都市報依然是略盡千帆不為所動。如果說國際上發展成熟的報紙開始出現言論專版的時候(19世紀初),中國還是一片媒介的沙漠,對此我們無需苛責;那麼,當全中國上下言論版也開始蓬勃發展之時,我不禁要疑惑,杭州人竟要放棄自己的「靈魂」了嗎?幸好,2001年10月才剛剛創刊的浙江《青年時報》這股新生力量,敏銳地嗅到了市場的動向,創出了杭州報業市場刊發頻率最高的時評專版。這無異於給杭城這個發展迅速的都市植入了靈魂,給杭州的都市報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時評版之意義探尋
早在1905年,上海的《時報》便首創「時評」專欄,在報界頗有影響。[i]而今,時評發展成為專版,也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和理論意義。
首先,時評擴大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受眾的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均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的頭腦越來越不滿足於餵食信息。一方面,善於思考的人多了,特別是知識分子,視野開闊,信息靈通,喜歡對事物進行比較分析後形成自主的判斷。雖然在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之下,人們難免會產生一些浮躁情緒,有時會趨向於閱讀淺顯的純信息性質的新聞,但這就更需要新聞報道到去改變這種浮躁,而不是一味迎合。同時,學會了理性思考的人們也更加清醒的意識到,他們需要的決不僅僅是泛濫的同質化的信息,他們更需要的是對信息的解讀,是傾聽了各種意見的交流和碰撞之後的深層理解。另一方面,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新聞時評及時地為人們釋惑解難,辨別是非,同時,讓受眾有可能親身參與到討論中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激發關注社會發展的熱情,這既是改革的推進器,也是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正是受眾這種深層次的需求,成為了新聞時評重生和發展的沃土。《青年時報》在杭州市場打開了這個需求缺口,也是其能夠立足並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其次,時評專版的設立,符合新聞事業活動規律。馬克思曾說報刊應該是有聲的、人民思想和感情的表達者,[ii]這就是說,報刊除了傳遞人民群眾所需要的信息,履行從媒介到受眾的職能以外,還應該反過來,傳遞人民群眾的聲音,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完成從受眾到受眾的完整循環。按照新聞界前輩王中的觀點,新聞事業不能單獨構成一種社會現象,它必須和人民群眾的新聞活動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社會現象。新聞時評更多的關注來自媒體以外的聲音,是受眾反饋的良好途徑,使新聞活動不再是媒體的獨角戲,而成為人民群眾和媒體互動共存的社會現象,反映了現代新聞傳播活動的歷史進步。
再次,時評作為一種輿論工具,將發揮輿論監督和輿論導向的雙重功效。一者,新聞傳媒是一種社會利器,理應捍衛正義,鞭笞邪惡,對社會起監督作用。而新聞時評可以讓廣大群眾暢所欲言,既藉助媒體的權威性、嚴肅性,又有社會影響力,對丑惡腐敗現象和社會弊端的揭露和抵制尤其有效。當今的中國民主開放程度日深,如果我們不充分利用新聞評論發揮輿論監督功能,與「道路以目」的年代還有何分別?再者,新聞媒體一向強調「用事實說話」,也就是說,只有事實,並不是新聞手段的意思,有了事實還要用它們來「說話」。這所謂「說話」實際上即輿論導向之意。新聞時評旗幟鮮明的指出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幫助人們了解社會動向,指導人們更好的利用新聞信息,正發揮了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功能。
最後,新聞時評由以往的專欄形式發展到專門的版面,是一種成功的嘗試。現代人對時評的需要首先體現在數量上。零星的、偶然的專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由「版」代替「欄」順理成章。當然,也有許多報刊習慣於在不同的版面設置不同的時評專欄,比如《人民日報》,分別在頭版設「今日談」,在要聞版設「人民論壇」,在國民經濟版設「經濟時評」,在讀者論壇設「讀者來信」,在教科版設「今日新語」等等。其中有些時評專欄經過長期的努力,在人民群眾當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是就象辦企業一樣,如能發揮整合集約的優勢,聯合起分散的力量,把時評辦成具有理性批判精神的公共話語平台,就能更強勢的吸引人們的眼球,並更容易打造成一份報紙的旗艦,為報紙贏得聲譽。尤其是以社會新聞為主的都市類報紙,時評也多針對社會新聞而發,就更沒有必要版版開花,不如同類歸並,讓它們在一片園地之中爭奇斗艷。杭州《青年時報》的時評版開設至今,深受讀者好評,也是整合優勢的體現。
二、《青年時報》時評特色點評
《青年時報》在杭州報界是一支年輕的生力軍,它是杭城五份老百姓常看的都市類報紙中唯一每天刊出時評專版的報紙。其總編高賢林自豪的說:「我們的二版就是時評版,是浙江辦的最好的……全國也有很大影響。」[iii]那麼,是什麼促使《青年時報》肯花大力氣把時評版辦出水平、辦出影響呢?高總編說:「把新聞的深度和影響力作為我們主要追求目標,這也是我們產品的核心要素。」[iv]他的話與人大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的意見不謀而合。喻教授曾說,媒介本身是一種影響力經濟,就象市場經濟中所說做品牌的。因此,《青年時報》以新聞時評作為市場突破口,在為其發揮「影響力」的同時,也實踐了《青年時報》的宗旨——新聞推動進步。現在,《青年時報》發行量已達到30多萬份,這與時評版的優勢是分不開的。 浙江《青年時報》時評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1、時效要求高。古人雲,「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聞的時效性更是強過普通文章百倍。而時評,其生命力也在於應時而評,合時事而作。縱攬《青年時報》的時評,評論的幾乎都是近兩三天內發生的新聞事實,甚至經常與本期報紙所載消息同時見報,使新聞和評論互為注釋,互相深化,真正做到與新聞同步。這種高時效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及時傳達觀點和意見,及時發揮導向功能,更體現出媒體一種敢作敢為的表率意識。一些重大新聞見報後,輿論界往往一片嘩然,很多媒體便先持觀望態度,看別的媒體怎麼做,然後跟風。而新聞和評論「捆綁發送」,則顯示出媒體具有很強的獨立精神,不當尾巴,只當先鋒,這種精神值得推崇。
2、規格標准弱。通常,人們習慣把新聞評論分為社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前和編後等不同規格。而視社評和本報評論員文章為最高規格,一般要與其它評論文章分放不同的版面以示區別。如《南方都市報》便把社評和本報評論員文章放在二版,其它時評放在三版。而《青年時報》的時評則一律放在二版,這種版次安排與1800年美國最早的言論版《曙光報》的版次是相同的。有讀者詢問,為何不將重要評論放在頭版,高賢林總編的解釋是理解不同。我個人認為,將所有評論不分規格一律放在二版改變了以往社評「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之感,同時,也顯示出報紙對所有的言論都非常重視,對每個人的意見同等尊重的品質。
3、作者身份清。寫消息必須寫清新聞來源,或是「本報訊」,或是「新華社電」,讓讀者一看便對消息的准確性、權威性心中有數。但新聞時評寫作卻常常只留下一個作者的名字,即使常看報紙雜志的讀者也很難從一個名字得知評論者所代表的階層及權威、專業程度。《青年時報》時評版的一個特色就是每篇時評後都注有作者的身份,或是銀行職員,或是政府公務員,或是新華社評論員……這對讀者形成理性的判斷很有助益。
4、時事由頭多。新聞評論常選用由頭生發議論。而時評是針對當前的新聞時事進行的評論,自然也會採用這樣的形式。可是,如果時評的由頭沒有確切的事實信息,而是與普通評論一樣,經常用名言、感受、故事等作為由頭,便失去了時評的特色。《青年時報》的時評基本上都是以新聞報道為依據,針對時事發表評論,不講大話空話套話和沒有根據的話。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青年時報》所刊登的時評中少有「近段時間」、「有些地方」等模糊詞語,而是寫明幾月幾號什麼地方的什麼事件,或什麼報紙的什麼報道。這樣議論起來有理有據,又與新聞時事結合緊密,增強了評論的針對性和影響力。
5、講究貼近性。《青年時報》時評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出貼近百姓的優點。在內容上,《青年時報》力求「三個貼近」,它的每一篇時評不是站在高處對平民百姓發言,而是與平民百姓站在一起,為他們說話。比如2004年2月5日的時評版,共有《關注「品德加分」後的考生「權利」》、《民航「禁酒令」不該內外有別》、《市長否決伐樹之後的思考》、《如何避免與治理光污染》、《從歌星「胸部走光」說起》和《公布負責人有利於辦好實事》六篇評論,每一篇都是站在民眾立場對政府官員、政策、媒體等進行質疑或探討,從百姓的視角解讀新聞。從形式上看,《青年時報》的時評也可謂風格多樣,可讀性較強。比如經常出現的漫畫配文字的短評,通俗幽默,是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
三、對時評版發展的建議
《青年時報》的時評版雖然很有特色,並已經獲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一張報紙的發展決不能固步自封,而應該廣采眾家所長,揚長避短,謀求更長遠的發展。目前,杭州的《錢江晚報》和《都市快報》也有了自己的言論版塊,只不過一個頻次不高,且轉載較多,一個僅以讀者來信為主。可是,由此依然可以看出,在言論版上的競爭勢必會越來越激烈。那麼,《青年時報》時評版應怎樣保持住自己的優勢呢?為此,本人做了如下思考,謹供探討:
1、確定版名。在時評熱的大潮中,一個平庸的時評版是無法脫穎而出的。因此,走精品路線,打響自己的品牌是唯一的出路。而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為自己的產品定一個與眾不同的名稱。比如,現在提起「青年話題」、「文匯時評」、「人民論壇」等名字恐怕無人不曉,因為正是這些響亮的名稱伴隨著這些優秀的專欄和專版一起奠定了今天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青年時報》時評版現在只在版面上方標了兩個不大的黑體字——時評[v],這樣較難提高其知名度,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認為,為時評版確定一個恰當的名稱是當務之急,而版面名稱的選取應本著「確切」、「簡練」、「通俗」的原則,挖掘出報紙的獨家特色。
2、欄目設定。當時評成為一個完整的版面後,就不應該再滿足於評論文章的羅列。一個成熟的言論版應該有欄目細分,比如《中國青年報》的青年話題,每期固定分為「冰點時評」、「百姓說話」、「相關評論」、「不同觀點」等幾個欄目。欄目主題清晰、名稱易懂,且欄目間相互關聯、相互映襯,共同形成了一個有張力的語義空間。而新近《錢江晚報》推出的幾期時評也有相當明細的欄目劃分,如話題、觀點、漫畫、聲音等,不同的欄目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段,一目瞭然。但我認為,目前,《青年時報》時評版的欄目設定還不是很成熟:一是每期欄目變動性較大。時評的確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了適應這一點,欄目設置應該既具有整合時的張力,又具有各自明確的界限,而不是經常調換欄目。二是欄目名稱不夠奪目,不夠明確。我隨機詢問了一些經常閱讀《青年時報》的大學生,大多表示雖然對時評版較有好感,卻記不清具體有哪些欄目,再細問「圓月彎刀」等欄目時也都表示不知其名稱的意指。
3、寬容心態。言論版如同社會的一個縮影,必然是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因此,也如同生活中的意見一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的聲音。既然是為廣大群眾提供交流的平台,那麼,時評版的編輯就需要有一種寬容的心態,允許不同意見的表達。甚至有時應刻意去關注社會上一些非主流的聲音。那些不代表本報意見,或者乾脆與本報意見相反的言論,其實並不會有害於報紙的權威性,相反,它們的存在正是媒體寬容的最佳印證。也只有這樣,才能讓真理在沖突和辯駁中被廣泛而自願的接受。《中國青年報》的青年話題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對不同觀點的重視。《青年時報》現在也注意到這一點,比如2004年2月3日的時評對「扒竊預報」的評論就是公民意見沖突的展現。如果能從數量上和話題的范圍上對這類針鋒相對的討論加以擴展,相信時評版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喜愛。
4、連續追蹤。恩格斯指出:「新聞事業使人浮光掠影,因為時間不足,就會習慣於匆忙解決那些自己都知道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問題。」[vi]但是,由高時效性的特點帶來的這個新聞工作的弊端並不是完全無法克服的。比如,對新聞事件進行連續追蹤報道,以期不斷深入的挖掘真相和認識本質,就是一種彌補的辦法。新聞時評也同樣存在浮光掠影的缺點,有一些職業寫手更是見什麼評什麼,明明認識還很膚淺,卻急著下結論,難免會造成很多誤評、妄評。因此,時評作者和時評編輯也必須對評論對象加以長時間的追蹤考查,用動態的評論更准確更深入的分析事物。另外,意見本身是會生發更多的意見的,這也決定了時評編輯必須注意對重要觀點的連續關注。
5、降低門檻。為了把時評版辦出水平,時下的編輯們大多非常重視名人效應。這固然無可厚非。但這樣做的同時,容易產生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凡名人來稿,不管質量如何,一律刊發,而對普通群眾來稿則諸多挑剔,致使評論版面向「貴族化」發展,變成了名人的自留地;二是現在有細心讀者指出,為了賺工分,一些時評編輯之間存在交換發稿現象,不管這種現象是否屬實,至少應該引起警惕。為避免蹈他人覆轍,建議《青年時報》降低門檻,更廣泛的採用群眾投稿,特別是多支持那些水平一般但看問題深刻的讀者,為公眾話語權的實現盡一份力。同時,也要防止職業寫家的濫評和為評而評,把時評版留給更多的真知灼見。
總之,希望《青年時報》「匯天下之精華,揚獨家之優勢」,把時評版的市場做大做強,帶動杭州的都市報煥發更大的活力,給杭州人一份思想的盛宴。
J. 求2009廣東十大新聞
一、《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京正式發布
1月8日,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在京正式發布。規劃綱要從全球視角、從國家實際情況出發,給了珠三角新的戰略定位:探索科學發展模式的試驗區、深化改革的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二、 廣東援建汶川「十大民生工程」交付使用
12月3日,「新家園,新希望」——廣東省援建汶川縣「十大民生工程」交付使用儀式在汶川縣舉行。廣東對口援建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確定的82億元對口支援汶川縣恢復重建資金總量中,安排民生項目資金65.68億元,比例高達80%。此次交付使用的「十大民生工程」包括:農村和城鎮居民住房、醫療衛生設施、城鄉供水設施、城鄉道路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文化體育設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農副產品流通設施、防災避災設施等,共333個項目,總援建資金約30.1億元。
三、武廣高鐵12月26日運營
武廣客運專線預計在12月26日正式運營,全程運行時間3小時8分鍾。武廣客運專線全長1068.6公里,北起武漢站,途經咸寧、岳陽、長沙、株洲、衡陽、郴州、韶關、清遠等市,南至廣州南站,全線15個車站。武廣客運專線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國產「和諧號」動車組,列車時速350公里。
四、港珠澳大橋開工
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在珠海正式動工。港珠澳大橋是國家高速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共建。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海中橋隧工程、港珠澳三地口岸、港珠澳三地連接線等三項主要內容。橋隧工程起自香港大嶼山,穿(跨)越珠江口航道,止於港珠澳口岸人工島,全長35.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主體工程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預計2015年建成,設計壽命為120年。大橋工程全部投資估算為729.4億元,其中,三方共建的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估算投資約347.2億元,採用政府還貸公路模式。
五、 廣東經濟保「8」破「9」為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作為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廣東無疑是中國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而作為經濟總量佔全國1/8的省份,廣東經濟能否較快地地谷底中回升,是2009年中國經濟能否完成保八目標的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年以來,廣東擴內需,抓建設,穩出口,調結構,幾管齊下,推動GDP增速從一季度的5.8%回升到上半年的7.1%,再回升到前三季度的8.6%,全年將突破9%,回升勢頭強勁;與全國同期平均增速相比,廣東GDP增速也從一季度比全國低0.3個百分點,到上半年與全國持平,最後在前三季度時高於全國0.9個百分點,為全國保增長大局作了重要貢獻。
六、 廣東首次提出建設文化強省戰略,《潛伏》、《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廣味影視走紅全國」 2009年7月廣東出台《關於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未來5-10年廣東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目標和重大舉措,繼提出建設文化大省之後首次提出建設文化強省。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廣東省有6部作品獲優秀作品獎,是廣東省獲中宣部五個一優秀作品獎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粵產電視劇《潛伏》和電視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全國走紅,是廣東自從《外來妹》、《情滿珠江》等電視劇全國熱播之後,沉寂十年、沉思十年後創造的文藝精品,標志著廣味影視作品的新起點和新輝煌。
七、深化體制改革,深圳順德等地試行「大部制」
廣東9月1日正式啟動公開遴選副廳級幹部素質測試,共1745名符合條件人選參加,競爭38個副廳級職位。當此機構改革推進之際,公開遴選副廳級幹部,在我省乃至全國都屬首次。
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復佛山市委、市政府,同意佛山市順德區繼續開展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綜合改革試驗工作。同意在維持順德區目前建制不變的前提下,除黨委、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系統及需要全市統一協調管理的事務外,其他所有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事務,賦予順德區行使地級市管理許可權。同意順德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先試,實行大部門體制;理順與鎮(街)財權事權,增強鎮(街)活力。
與此同時,廣州、深圳等市試行「大部制」,改革力度頗大。省委書記汪洋在全省深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要全省各地吸收借鑒深圳、順德的經驗,結合實際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改革,進一步精簡機構、理順關系、轉變職能、提升效能。
八、創業板開啟中國資本市場新篇章
醞釀11年的中國「納斯達克」——中國創業板終於在2009年10月23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和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共同開啟。創業板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重要的一環,對於完善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重大意義。她的誕生,將開啟中國資本市場新的篇章。創業板的推出適應了我國經濟轉型,促進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業板的推出和發展,將發揮對高科技、高成長創業企業的「助推器」功能,為各類風險投資和社會資本提供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促進創業投資良性循環。
九、粵劇申遺成功,成為廣東首個世界級「非遺」
今年國慶前夕,粵港澳三地籌劃聯合申報粵劇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經過6年努力,終於獲得成功,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粵劇是廣東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也是繼昆劇後我國第二個成功「申遺」的傳統劇種。
此次粵劇申遺的成功是對歷代粵劇人辛勤付出的告慰和褒揚,更是對粵劇未來發展的鼓勵和鞭策,它既是粵劇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粵港澳跨地域文化交流合作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勝利之一,標志著粵劇乃至嶺南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和提升。
從2003年起,粵港澳三方文化機構開始籌劃聯合申報粵劇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6年來,三地政府、文化界、粵劇界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其中,廣東省文化部門承擔了包括收集相關資料和撰寫申報報告在內的大量工作,為粵劇成功申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5月,粵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十、番禺垃圾焚燒項目選址引發垃圾處理大討論
番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停止,從9月份開始,直到12月,這一持續了三個多月的風波,終於以民意的勝利而告一段落。其間,番禺居民充分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從不滿無溝通到簽名抗議、並保證垃圾分類從自身做起,並不斷通過網路和媒體等合法渠道爭取自身利益。而廣州市政府在處理此事上,也顯示了應有的民主與大度,從堅定不移推進項目到作出重定選址的「讓步」,到最後決定停止項目。這一事件表明,公民、政府之間失衡的權力天平正在通過博弈矯正,公眾利益表達意識和政府民主決策意識都在覺醒,民主社會的進步昭然若揭。
十一、中科煉化項目選址落定湛江東海島
10月2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在廣州舉行。根據諒解備忘錄的精神,廣東省、科威特石油公司、中石化將共同推進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爭取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經過專家評審,各方最終確定項目選址落戶湛江市東海島。目前,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已明確表示支持在湛江東海島建設大型煉化項目,項目的環評報告修改完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也正在有序開展。
十二、搭建網路問政平台,政府推出網路發言人
早在2009年3月份廣東兩會召開前後,平面媒體對網路聲音的關注就開始頻頻集中出現,此間南方日報特地增開《提案民間》的全新欄目,重點徵收網友對珠三角的建議,隨後,南方都市報增開《民間拍案》欄目,捲入平面媒體對網路聲音關注報道內容,平媒對網路聲音的關注,並推出《嶺南十拍》特刊引起關注。在4月份汪洋會見網友時到達第一個高峰,至9月份南方網開通網路問政平台、政府各部門推出網路發言人至第二個高峰。在整個網路問政的過程中,平媒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開始網路問政意味著網路的聲音被政府所重視和接納,也意味著更多的普通人能通過網路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網路加入到珠三角改革建設進程中去,更意味著網路民主進程新上一個台階。
十三、 廣東創紀錄一年5人當選兩院院士
12月初,廣東學界、科技界傳來大喜訊。在35位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廣東高校有3人,佔全國高校19位院士的1/6。他們分別是中山大學的許寧生、陳小明,南方醫科大學的侯凡凡。中大「一校兩席」,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並列第一。
此外,今年廣東還「入賬」11位「973」首席科學家、3大國家工程中心。這種科研成果在高校的集中爆發,意味著廣東高校自主創新能力一改多年較為落後的局面,跨入全國領先行列,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絕對主力軍。
十四、華工三學子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發表論文
2009年12月7日,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在其生物技術分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銜、華南理工大學主要參與的合作研究成果《構建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這一研究樹立了新的人類基因組測序標准,進一步證明自主構建中國人群醫學基因組學圖譜、推進個人基因組研究和個體化醫學研究的必要性,是中國科學家的人類基因組研究的又一重要貢獻。令人欣喜的是,這一研究成果的並列第一作者羅銳邦和另一名署名作者金鑫是華南理工大學大三和大四的在讀學生,分別只有20歲和21歲,同屬華南理工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組科學創新班同學。在此之前,該創新班的同學、20歲邵浩靖於今年8月份在《科學》雜志上署名發表了名為《40個基因組的重測序揭示了蠶的馴化事件及馴化相關基因》的論文。在讀本科生登上國際學術高峰論壇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強烈的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教育體制的思考。
十五、淡水河跨界治污被列為省人大重點監督事項
淡水河地處深圳、惠州交界,改革開放以來污染嚴重,是典型的發展之殤。16年前,淡水河的治理已經展開,但污染越來越重,生態環境幾被破壞殆盡,嚴重威脅著東江飲用水源的安全。今年,淡水河治污被列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的重點監督事項,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深圳、惠州兩市「下了命令」、「表了決心」,一系列機制迅速建立,一項項方案不斷出台,治污投入也是劇增。這條小小的跨界河流2009年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種種治理方案的爭議、能不能治好的質疑讓淡水河成為新聞大熱點。
網址:http://bbs.yinsha.com/show_alltopic.php?gid=61&bid=201001051926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