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策略有哪些
電子化公共服務的實施目標 、 (1)為公眾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務 ) 要做到以下幾版點:第一權,能對公眾的服務請求做出快速反應。第二, 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能對公眾的服務請求做出快速反應。第二,滿足公眾個性化服 務需求。第三,方便公眾參與。 務需求。第三,方便公眾參與。 (2)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 (3)提高政府決策與管理水平 )我們可以代做電大形考各種作業。
❷ 簡述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策略是什麼
中國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咨詢專家、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到現在,建設規模日益擴大,發展速度急驟膨脹,但隨之也暴露出「四大症結」,即重新建輕整合、重硬體輕軟體、重管理輕服務、重電子輕政務。
電子政務的「四大症結」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電子政務不是一個技術項目,而是一場深刻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它將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在改進行政管理和服務的同時,必須對行政主體的業務流進行重新設計,對行政機構的結構進行重組,在電子手段的幫助下簡化行政流程,降低而不是增加業務運行的成本。
電子政務需要的不僅是傳統觀念上的硬體和軟體,更需要的是整合硬體、軟體和需求的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心件」,即整體解決方案!針對電子政務的「四大症結」,我們面臨著「政務鏈」管理理論的諸多課題。一是關於電子政務行為主體的需求問題;二是關於行政機構的運作流程重組問題;三是關於電子政務的管理體制創新問題;四是關於學習借鑒世界各國電子政務的經驗問題;五是關於跟蹤電子政務發展方面的技術,以及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相結合的問題。
現有的行政機構的組織形態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與工業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術經濟環境呼應,已經存在了二百年以上。信息時代的管理要求由傳統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網路模式。行政機構的組織形態也要由金字塔的垂直結構向錯綜復雜的、水平網狀的扁平結構轉變。為此,電子政務的發展應該以行政機構的業務流為主線,與職能轉變相結合,採取以下發展策略。
第一,要重視電子政務的軟環境建設。建立電子政務的標准並推行之,規范信息的共享和保密,做好立法和建規等基本保障工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由於現有的管理機制已不能滿足信息社會的客觀需求,要從根本上消除來自思想觀念、傳統的行政體制等障礙,必須從基礎性工作入手。
第二,要不斷完善電子政務的硬環境,優先發展三個方向。即建立一個開放自由的信息基礎架構,以解決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的問題;在不同行政機構間建立互聯、互通網路,以解決資源共享問題;提供一個業務集成平台,以解決「一站式」的電子化整體服務問題。
第三,要加大電子政務應用的推行力度。電子政務建設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應用體現了電子政務動態的發展過程,沒有應用就沒有發展。有什麼級別的應用,就有什麼層次的發展。這在「數字」城市建設中已經得到了不斷的驗證。
第四,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培訓是應用的基礎,是推動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環節。
第五,要實行「恰到好處」的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必須根據系統的實際應用,綜合考慮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權重,以求得適度的平衡。
第六,要運用信息及通信技術來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構
建一個電子化的虛擬機關。系統中最珍貴的財產是存儲的寶貴信息,電子政務就是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為信息化管理模式。
最後,要高度重視「政務鏈」管理理論的研究,並用於指導電子政務的實踐。同時,電子政務實踐又豐富和發展了「政務鏈」管理理論。
2000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十五」規劃中把「數字福建」作為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來發展,並於2000年12月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的「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由此確定了「數字福建」的實質是信息化的福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作為「數字福建」的核心,電子政務是隨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等各級行政機關的需求發展,圍繞構建三條戰略通道而不斷完善的。2001年的「131」計劃(即一個規劃:數字福建「十五」建設規劃;三個骨幹工程:省政務信息網路工程、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省互聯網交互中心;一項共享政策:省政務信息改造標准和共享政策)和2002年的「339」計劃(三個基礎工程:省級政府公眾信息服務平台、互聯網安全監控中心、分布式基礎資料庫;三類示範工程: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電子公文傳輸系統;九個應用系統:省經濟動員管理、省糧油儲備管理、省環境生態監測、省國土資源管理、省海洋漁業管理、省治安人口管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管理、省文化管理、省計策管理等信息系統)為數字福建開了個好頭。2003年計劃重點實施的「536」工作計劃(即五個電子政務應用項目:電子公文交換系統、政務視頻應用系統擴容、政務網市縣橫向接入網、省政務數據中心、政務信息資源整合;三個企業信息化項目:企業信用系統、身份認證中心(CA中心)、企業信息化應用項目;六個社會信息化項目:省醫保系統聯網、省遠程醫療二期工程、省文化信息二期工程、省農業病蟲害防治系統、省出入境公眾服務管理系統、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網)是福建電子政務向縱深發展的具體體現。
目前福建省各單位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發展極不平衡,尤其是一些核心部門的核心業務應用滯後,已成為制約福建電子政務發展的瓶頸。
因此,當前福建電子政務發展的策略應包括:第一,必須從政治層面的高度來把握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離開堅強的政治領導,經濟的技術的因素將顯得蒼白無力;第二,採取以應用促發展的推進策略,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應當從核心部門核心應用抓起,形成「綱舉目張」、「四兩撥千斤」的電子政務應用擴張效應;第四,應重視高科技人員的培養和使用,形成電子政務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政策和策略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的因素,這對於電子政務的發展也不例外。一切漠視先進生產力、視高科技人才如糞土的觀念和行為,應當堅決根除之。
❸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水、回供電、供氣答、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❹ 論述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與傳統的政府公共服務相比具有哪些特點
1、服務理念:電子化以社會公眾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傳統化管理、監回制
2、服務平台答:電子化一站式、網路化、扁平化,傳統化以實體化為主,如辦公室,窗口等
3、服務時間:電子化無時限要求,傳統化工作8小時等
4、服務地域:電子化為網路,無限制,傳統化有專門的服務地點
5、服務效率:電子化搞,傳統化低
6、服務成本:電子化低,傳統化高
7、服務信息:電子化透明,傳統化不透明,這直接導致電子化服務有自下而上的反監督,更容易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有利於信息平衡
❺ 電子政務 為什麼電子化公共服務在本質上依然屬於公共服務
隨著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斷深入和發展,智慧政務在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應急職能方面作用愈發重要,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國家提出網路強國戰略以來,加快智慧政務發展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國要深化智慧政務改革,不斷適應新形勢,謀劃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構建新模式,發掘新途徑,滿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態。
一、工程導向到問題導向
智慧政務發展容易陷入誤區:以工程建設為導向,認為簡化審批、加快建設一大批信息化系統,就能較好地提高政府履職能力。這種以工程為導向的建設模式,不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增強智慧政務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下,智慧政務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以需求為主導的建設機制。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為目標,切實提高政府履職能力為出發點,合理規劃智慧政務建設項目,有效提高社會管理和公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時效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二、分散建設到集約化建設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中缺乏頂層設計,分散、低水平、重復投資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省級和副省級城市、地市級、區縣級設有獨立機房的部門平均比例分別為70%、32%、22%;省級、地市級、區縣級政府網站分散建設的比例分別平均為78%、32%、30%。智慧政務基礎設施建設分散狀況嚴重,粗放式的建設模式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給業務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帶來各種困難。因此,亟需切實加強智慧政務規劃、建設、運營的統籌協調,加快實現從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設,向集約化、高績效的協同發展轉變,從部門獨立建設、自成體系,向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轉變。
三、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參與「治理」的主體包括了各類權力部門、公共部門,以及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他們在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過程中是平等關系。「社會治理」彌補了「社會管理」內涵的局限,使社會治理體製得以創新和拓展。智慧政務是社會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務建設模式要始終適用於、服務於社會治理模式的變動和演化。
1、規范社會共建機制,打造以政府主導為一體,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為兩翼的社會共治模式。
2、規范監督和保障機制,規范參與方的權、責、利。
3、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形成統一有效的購買服務平台和機制,釐清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加快促進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模式的轉變。
四、由數據割據到數據開放共享
據統計,政府擁有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之多,但有關部門調研的38個部委涉及的80個專網里,實現橫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這對數據尷尬刻畫了目前政府數據共享面臨的數據壁壘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務業務數據成指數量級增長,但由於各業務系統技術標准、開發環境、系統架構等存在巨大差異,客觀上對政府部門數據共享造成了技術屏障。大數據時代,要徹底消除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羈絆,
1、開放數據。要盡快規劃政府數據開放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推進開放數據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實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共享的權、責、利,根據「一數一源」原則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鮮活性、權威性。
3、加快制定應用規范和技術標准,藉助信息技術和手段打通各異構業務系統。
五、數據支撐到輔助領導決策
從發展歷程看,中國智慧政務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網到「三網一庫」的發展階段。伴隨著智慧政務的發展,社會保障、社會治安、電子口岸、社會信用、食品和葯品監管、應急指揮、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安全監管等重點信息系統項目不斷展開研究、設計、立項和建設工作。這些信息系統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和協調,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關業務系統和各部門的相關信息資源,完善綜合分析、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等業務應用系統,為領導決策指揮提供全面、准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在大數據時代已日顯迫切。當下,這些信息系統需要通過整合智慧政務網路,以提高應用水平、發揮系統效能為重點,深化智慧政務應用,推動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政務輔助領導決策體系,提高政府宏觀管理與科學決策能力,加速推進我國政府信息化輔助決策的進程。
六、履行政府職能轉向提供公共服務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主要是從政府內部需求角度推進的,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方便監管,對民眾需求的考慮顯然不夠。《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智慧政務建設,打造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基礎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創新優化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將公共服務電子化,使智慧政務由流程規范化自動化,提高服務效率,轉變為有效為社會公眾提供最終交付品,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七、傳統模式到新興形態
作為新興技術,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潛在的價值逐漸得到挖掘,關注度不斷得以提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國家智慧政務建設,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範,加強雲計算服務平台建設;《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中期評估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目前針對雲計算的「十三五」規劃也已經啟動。未來發展中,智慧政務應繼續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藉助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等新技術進一步擴展政務信息來源,構建異構信息資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務信息化資源利用效能,深化業務應用,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八、核心技術設備國產化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漸完善,但是整體來看,國產設備佔有率低,核心設備差距明顯,潛在的戰略風險、數據泄漏風險和情報監控風險,嚴重威脅著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棱鏡門」事件之後,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為多個領域的共識。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智慧政務設備國產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開,國產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信息技術攻關有望加速,應用牽引、平台重構、分階段實施的國產化新思路將全面鋪開。
金鵬信息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❻ 電大作業論述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的實施目標是什麼
電子化公共服務的實施目標 、 (1)為公眾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務 ) 要做到以下版幾點:第一,權能對公眾的服務請求做出快速反應。第二, 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能對公眾的服務請求做出快速反應。第二,滿足公眾個性化服 務需求。第三,方便公眾參與。 務需求。第三,方便公眾參與。 (2)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 (3)提高政府決策與管理水平 )
我們可以代做電大形考各種作業。
❼ 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策略有哪些
1、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不僅需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適應涉及黨的工作的方法的變化,而且還需要技術創新,觀念創新,管理和運作。應充分認識到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客觀要求,與時俱進,是加強黨的信息時代和執政能力建設的客觀要求,從加強執政黨本身這個意義上來講 ,建設一個開放的學習態度,是更新他們的舊思想,舊方法的客觀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應轉變觀念,開拓視野和敞開胸襟,了解世界,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建設政府機關電子政務。
2、豐富內容,形成體系
(1)加快建設黨務信息資源體系
信息時代的來臨,進一步凸顯政黨的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是黨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的基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黨務部門,也使黨的建設成為政府機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水平和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系統的整體水平,也決定了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系統在全社會的影響。
(2)加快統一信息交換平台建設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和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推動下,政府成立了自己的網站,它是展示形象、發布信息的窗口,但這個發布信息的形式散,不利黨政務信息綜合管理和查詢使用,必須納入一個統一的公立綜合性門戶網站,使其作為黨委,政府發布信息,公眾信息,各部門,集中 統一發布的窗口,方便公眾查詢、整合各種公共服務,實現在線合作的工作和一站式服務,以充分發揮設備,軟體,電路和其他資源的綜合效益。
3、優化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流程
通過協同各項事務、整合資源和規范業務流程,形成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化辦公,達到優化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流程的目的。針對各職能管理機構重疊、中間層次多的狀況,我們首先要優化職能結構,改變使每項職能只有一個職能機構管理,做到機構不重疊、業務不重復。其次,把處理同一個業務所涉及的各個部門整合在一個流程上,實現 跨部門業務流程。
4、加強通信企業合作,跨越「數字鴻溝」
通信企業經濟效益,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一直都是比較好的。再加上通信企業的發展具有全盤化、全國化的特點,它不是單單局限在某一個地域。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通信企業的資助先建立起平台,等經濟情況好轉之後支付企業的投資。這樣為政企信息化建設的對接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利益。
國家通過政策對部分地區資金傾斜。我們還可以免費給中西部地區的政府一些地區相對成熟的產品使用。結成中西部地區一幫一幫扶對子,提供給中西部地區一些成功經驗和資金,讓他們少走彎路,跨上高速發展的道路。
5、注重人才,安全第一
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不能脫離了大量的信息技術,現在很缺乏了解黨的工作並跨學科的人才。要培養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業務人才和技術素養,以靈活的方式來實現這兩種品質的有機結合,鍛造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專業技術,風格完善的政府機關電子政務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的安全保密會引起嚴重。一旦出現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事件,其後果不堪設想。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安全性,是指有否決權和標記權,絕對不能馬虎。
❽ 如何加強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已成為全球潮流內,電子政府容作為其中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備受世人關注,建設電子政府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對策。世界一些先進國家紛紛開始了政府的信息化進程,並把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系統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993年,我國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擬定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啟動了「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此後,又先後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金」字型大小系統信息工程,如「金稅」工程、「金農」工程、「金企」工程、「金智」工程和「金信」工程。1999年1月,開始了「政府上網」工程,拉開了全面建設電子政府的帷幕。從此,各級政府爭相在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實現電子政務的功能,推進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的拓展和深入。
❾ 名詞解釋: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
政府公共服抄務電子化,也可以稱作「政府電子化服務」、「電子化的政府服務」、「公共服務電子化」等,就是指政府機關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等電子化手段,使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得以充分實現的過程與結果。 無論是實施電子政務,還是政府上網,或是建設電子政府、數字化城市,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特別是提供電子化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