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1)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影響因素研究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㈡ 基本公共服務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12年7月出台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從實踐操作層面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務國家基本標准,明確了四個主要目標:供給有效擴大、發展較為均衡、服務方便可及、群眾比較滿意,最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擴大有效供給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提。從經濟上來看,這既包括擴大供給,需要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總量和比例),又包括有效供 給,需要優化和調整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目標在於政府最大化地實現代表性、回應性和責任的價值。隨著社會的轉 型和發展,政府通過各項制度或者公共政策更大程度地實現其代表性和責任,回應多元利益主體日益增加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需要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來完善 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准體系,不斷健全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從管理視角來看,擴大有效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是從管理社會向社會管理轉變的基本措施和重要途徑,從 整體上看,社會管理的焦點在於擴大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這一結果上。為獲得預期效果,在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面可以妥善運用各種市場競爭機制,可以通過政 府、市場、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通過多種途徑來提供,即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實現提供主體與提供方式多元化。為了實現有效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政府既應 該強調民眾需求導向的觀念,又應該扮演「掌舵者」而非「劃槳者」的角色,還應該關注服務對象民眾的回應即社會滿意度。
發展較為均衡是基 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務發展包括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優化,最直接的因素是公共服務需方與供方的匹配。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的實質在於政府兌 現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權利的承諾,通過深化改革,建立與完善教育、住房、就業、衛生醫療等領域內的制度建設,通過具有普遍可接受或可容忍的基本公共 服務結果和機會均等來限制社會的不平等。從宏觀層面來看,發展較為均衡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合理布局人、財、物等各種資源,各地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基本公 共服務的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達到相對的均衡。從中觀層面來看,發展較為均衡是指要基本實現城鄉間、地區間在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 業、衛生醫療、養老服務等各種公共資源配置的均衡,尤其要實現各縣域內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從微觀層面來看,發展較為均衡包括服務領域內資源配置的均 衡、服務結果的均衡以及服務評價的均衡,尤其要明顯地提高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公正平等分配能力以及服務評價能力,以解決公眾的住房 難、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使全體社會成員都有均等地享有住房、教育、醫療、勞動的權利與機會。
服務方便可及是基本公共服務均 等化的具體方向。隨著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探討從理論上升到實踐層面,它的可獲得性和方便性是國家基本標准得以落實的重要衡量因素。首先,要健全服務網路。目 前,低收入和貧困群體有較高的基本公共服務需要,但服務網路延伸得不夠長,對基本公共服務利用率比較低,導致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與方便性相對不足,又由 於他們的支付能力有限,尤其在災難性事件出現以後,容易因病致貧或者因災致貧。因此,實現國家基本標准有賴於全面建立以基層為重點的服務網路。其次,要提 高針對特定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的設施標准化水平,使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者能方便地獲得相應的服務。比如,提高教育機構、培訓機構設施的標准化設施是受教育 者、勞動者獲得便捷的教育、信息、培訓服務的基礎。再如,要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最後,要保障城鄉居民就近獲得服務。基本公共服務 國家標準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通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規劃一體化與服務制度銜接、加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力度等方式,逐漸消除在二元社會結構中基本公共服 務獲取的差異性,使城鄉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可及性和方便性。
㈢ 衛生服務供給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
衛生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數量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衛生服務價格、衛生服務成本、衛生服務需求水平、衛生資源、衛生服務技術水平與醫療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影響。
衛生服務供給是衛生服務的提供者在一定時間內、一定價格水平下,願意且能夠提供的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數量。
提高衛生服務供給效率和水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提出,要堅持政府主導,促進人人公平享有;遵循規律,適度強化中央權責;問題導向,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分類施策扎實推進等原則。
通過改革,形成中央領導、權責清晰、依法規范、運轉高效的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效率和水平。
《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協同推進相關改革,完善省以下分擔機制,強化支出責任落實,修訂完善規章制度,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㈣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研究的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一)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二)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本書的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農村公共物品
二、我國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研究概述
三、我國農村建設的歷史回顧
四、增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公共物品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現狀
第一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分類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徵
二、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三、公共物品的分類
四、公共物品的供給理論
第二節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現狀
一、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現狀
二、增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意義
三、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
第三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機制
第一節改革開放前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一、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經濟制度
二、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第二節家庭聯產承包制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一、家庭聯產承包制下的農村經濟制度
二、家庭聯產承包制下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模式
第三節完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機制的設想
一、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政府與市場的職責分工
二、我國現行城鄉分割的公共物品供給的現狀
三、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物品供給體制
第四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籌資機制
第一節公共物品供給的籌資機制
一、公共物品供給模式
二、公共物品供給的籌資模式
第二節我國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籌資機制
第三節解決農村公共物品籌資難題的對策
一、當前解決農村公共物品籌資難題的主要對策
二、建立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籌資機制的原則
三、解決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籌資的主要途徑
四、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入農村建設
第五章農村公共物品需求表達機制
第一節農村公共物品需求表達機制的意義
第二節村民自治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一、村民自治的發展及其內容
二、農村公共物品需求表達機制的調查結果
三、關於調查結果的思考
四、村民自治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影響
第三節村民自治背景下完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對策
一、村民自治背景下公共物品供給機制問題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相關政策建議
三、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
第六章浙江增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條件分析
第一節浙江農村發展的宏觀條件
一、浙江經濟發展總體狀況
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民收入水平較高
三、浙江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四、農村社會發展穩步前進
五、資源環境因素優劣共存
六、城鄉和區域差距
第二節浙江省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微觀環境
一、鄉村基本情況
二、人口、收入與生活水平
三、農村產業與集體經濟情況
四、土地情況及村民對征地的態度
五、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村委工作
七、村委的工作及認識
第七章浙江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主要政策
第一節浙江省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政策
一、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二、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三、鄉村康莊工程
四、農民健康工程
五、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六、農村義務教育
七、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八、農業保險、住房及農村食品安全
九、推進農村中心鎮建設及城鄉一體化進程
第二節紹興縣新農村建設考察
一、紹興縣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成就
二、紹興縣新農村建設經驗和特點
三、紹興縣新農村建設的機制及其思考
第八章農村集體經濟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第一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一、我國農村村級經濟發展歷程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村級經濟
三、村經濟的組織與管理
第二節村級財務管理
一、村級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面臨的現實矛盾
二、村財鄉管的利弊分析及其對政府與社會關系的影響
三、優化村級財務管理的思考
第九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的建設規劃問題
第一節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意義
一、村莊建設要求新規劃
二、村莊規劃建設的思路
三、農村建設政策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農村建設規劃的內容與要求
一、農村規劃編制的內容
二、農村規劃編制的要求
第三節農村建設規劃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對策
一、農村建設規劃的主要問題
二、農村建設規劃存在的主要困難
三、搞好村莊規劃的措施
第十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的環境問題
第一節農村環境問題的現狀
一、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現狀
二、農業生態環境形勢嚴峻
三、浙江農村問卷調查結果
第二節農村環境惡化的主要危害及其原因
一、農村環境惡化的社會危害
二、農村環境污染源的主要類型
三、農村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三節主要政策措施
一、調整農村土地制度
二、轉換政府在防治農村環境污染中的角色定位
三、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強化農村環境管理
四、加強農村環保科技創新與推廣
主要參考文獻
……
㈤ 華南農業大學張開雲
1、姓名:張開雲
2、學歷:博士
3、職稱:教授
4、職務:華南農業大學MPA教育中心副主任
5、教育經歷:
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9-2006.6
碩士: 江西師范大學1998.9-2001.6
6、教授課程:
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前沿
7、行政及社會兼職:
廣州市勞動保障學會常務理事
廣州市人力資源協會常務理事
廣州市社會保障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社會學會理事
廣東省社會保險學會理事
8、研究興趣領域:
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
9、科研項目:
(1)主持課題《農村亞貧困問題與相關社會政策調整研究》,201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1.6-2014.12;
(2)主持課題《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廣州市政府招標委託研究項目,2013.12-2014.07;
(3)主持課題《廣東農村社會保障調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國情調研項目《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發展與法制建設》子項目,2008.1-2008.7;
(4)主持課題「社會組織供給農村公共服務:現狀評價、供給模式與制度構建」,國家民政部理論研究課題,2009.4-2009.10;
(5)主持課題《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研究》,2011年國家民政部招標課題,2011.6-2011.10;
(6)主持課題《鄉鎮政府職能重塑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創新研究》,廣東省哲社基金規劃項目,2007.7-2008.12.;
(7)主持課題《社會組織樞紐型管理與服務研究》,國家民政部理論研究課題,2013.4-2013.10;
(8)主持課題《深圳市福田區城市管理與服務「十二五」規劃》,深圳市福田區城市管理局委託項目,2010.2-2010.12;
(9)主持課題《廣州市婦聯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構建》,廣州市婦女聯合會委託項目,2013.11-2014.3;
10、研究論文
(1)《新農合制度存在五大障礙》,《南方日報》理論版2009.9.18;
(2)《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現狀評價——*基於對廣州市農民工1075份問卷的分析》,《中國社會保障》2010.11;
(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邏輯、制度困境與政策前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1;
(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踐困境與機制構建》,《中國行政管理》2010.8;
(5)《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當前困境與發展策略》,《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1;
(6)《廣州市新農保與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問題探討》,《廣東社會科學》2011.5;
(7)《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優化論析》,《浙江社會科學》2012.12;
(8)《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現實困境與理性選擇》,《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第1期;
(9)《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現狀評價與路徑選擇》,《學術研究》2009年第11期;
(10)《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影響因素與實現路徑》,《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第1期;
(11)《社會組織供給農村公共服務:現狀評價與政策取向》,《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第11期;
(12)《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障礙與發展理路》,《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5或6期;
(13)《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反思與制度檢討》,《浙江學刊》2011年第3期;
(14)《中國社會管理體制困境及其未來框架建構》,《江海學刊》2012年第1期;
(15)《科學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人民日報》理論版2013.3.27;
(16)《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實踐檢視與未來政策選項》,《浙江學刊》2013年第5期;
11、專著教材
(1)《社會保障學導論》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㈥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什麼意思
內容摘要: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體教育服務內、公共衛生服容務、養老幼托服務、環境治理以及信息服務等子體系。本文對完善這些子體系分別提出建議,以拓展農村公共服務功能,使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㈦ 農村公共服務是什麼
1、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2、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
3、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比如電網、公路網、水利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公益性的部分政府需要直接承擔起提供責任)。
4、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務。
(7)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影響因素研究擴展閱讀
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共需求,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人們的生活質量。
各級政府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服務水平為中心,樹立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努力實現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
在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為導向,為農民創新創業創造條件,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發展。
2、加大財政投入,突出公共服務供給重點。有力的財政支撐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基本保障。有效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投入不足問題,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要求各級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農村公共服務財政支出的總量與比例。
3、創新供給方式,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
㈧ 農產品市場需求與供給的影響因素
農產品市場需求與供給的影響因素:
農產品市場需求是指市場上所有稍費者在一定價格水平下願意並有能力購買的某種農產品總量。具體的影響因素有:
(1)消費人口。人口越多,農產品需求量越大。
(2)收入水平。一般而言,收入水平越高,農產品需求量越大。但是,對於粗糧粗菜等劣質農產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降低。
(3)價格水平。一般而言,價格降低需求量會增加。但對於生活必需品的農產品,由於價格需求彈性較小,價格對其需求量的影響就不大。
(4)替代品和互補品價格。農產品的需求量一般與替代品價格皇正向波動,與互補品價格呈反向波動。
(5)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與偏好。消費者不同的生活習慣以及由此引起的對特定農產品的偏好程度,使收入水平等相同的消費者對同一農產品的需求量存在較大差異。
(6)消費者對農產品價格的預期。如果消費者預測他所需的某種農產品的價格會上漲,他可能會多買些這種產品供以後消費,使農產品的短期需求增加。
㈨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一)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願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扶貧濟困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
(二)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村教育。增強高校為農輸送人才和服務能力,辦好涉農學科專業,鼓勵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對到農村履行服務期的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在研究生招錄和教師選聘時優先。保障和改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素質。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市教師下鄉支教。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加強遠程教育,及時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
(三)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妥善解決鄉村醫生補貼,完善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制度。堅持預防為主。加強農村葯品配送和監管。積極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服務。重視健康教育。加強農村婦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四)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力度,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制度。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農村老齡服務。加強農村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發展。
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五年內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服務作用。發展農村郵政服務。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救助。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
(七)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地震監測預警,提高監測水平,完善處置預案,加強專業力量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災害處置能力和農民避災自救能力。加強防洪排澇抗旱設施和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提高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設施抗災保障能力,提高農村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築質量,落實安全標准和責任。全力做好汶川地震災區農村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投入,對口支援,發動群眾,加快受災農戶住房重建,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盡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
(八)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農民權益機制,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做好農村信訪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農村廣大幹部要進村入戶做好下訪工作,切實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政法工作,推進農村警務建設,實行群防群治,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黑惡勢力。
㈩ 關於省市城鄉公共服務差異研究的論文好不好寫
大概就是這樣的吧,你看下我發的這個,你可參考下,這個文章,有很多內容完全可以借鑒和參考的,方向大概頁和這個差不多。這方面的論文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好寫的,資料那些也比較容易找,參考的範文也比較多。
從我國十一五綱要第一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開始,江西省對基本公共服務進行了積極探索,堅定不移地實施民生工程,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然而,處於我國中部地區的江西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財政投入的不足,城鄉二元化等政策的長期影響,使得全省基本公共服務總體落後並且分布分布不均.本文旨在通過對江西省基本醫療服務的深入分析,得出制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因,提出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建議.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涵
所謂基本公共服務,是指在社會共識的基礎上,由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來提供、旨在保障個人生存權和發展權所需要的最基本社會條件的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劃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底線生存服務,包括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等;而是基本發展服務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民政等社會事業中的公益性領域;三是基本環境服務,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設施和環境保護等;四是基本安全服務,包括公共安全、消費安全和國防安全等.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政府是民意的代表,必須對所有社會成員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全社會和個人福利的最大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指的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價值取向和結果狀態,其含義就是全體公民不論地域、民族、性別、收入及身份差異如何,都能獲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結果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核心是機會和效果均等,而不是簡單的平均化和無差異化,但最終還是要實現結果的均等化.總的來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指政府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標準的、最終大致均等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江西省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中存在的問題
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江西省全面推進新農合體系建設,大力加強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惠及全省人民的醫療保障體系;而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中,主要是大病救助,對於享受低保居民,按其自費部分的40%予以報銷,五保戶自費部分報銷比例是50%,普通居民自費部分報銷比例是15%;可以看出政府在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城鄉均等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應該認識到的是,江西省城鄉之間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城鄉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農村地區醫療設施數量少與條件差並存和醫護人員各方面素質低兩方面.在農村地區,鄉鎮衛生院承擔著廣大農村地區預防與醫療工作,直接為農村居民提供服務,但是,有大量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只擁有少量相關資源.這樣,農村地區居民為將病看好就只能向城市醫院轉移,使得城市醫院「人滿為患」,出現資源擁擠的現象;同時,鄉鎮衛生院因醫療條件差不能滿足農村居民基本醫療需求而「門可羅雀」,使原本就不豐富的醫療資源閑置起來,經濟效益不足,導致的惡性循環又加劇了醫療衛生服務的供需矛盾.廣大鄉鎮均存在醫療衛生人才的貧乏,現有醫護人員普遍專業水平有限、職稱低、學歷低、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不強.綜上所述,雖然近年來政府對鄉鎮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優化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廣大農村地區現有醫療條件依然致使居民就醫不方便,出現了「小病不需看,大病城裡看」的現象.制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原因
(1).制度根源——城鄉二元體制以及鄉財縣管體制
城鄉二元體制與鄉財縣管體制是造成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制度根源.一方面,由於城鄉分割的二元分割體制,使得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民眾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差距致使城鄉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不均等,從而導致了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現象.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由基層財政來承擔,而目前實行鄉財縣管的財政制度,鄉村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相當有限,導致財政與事權之間的不匹配,限制了鄉村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這也是造成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2).財政支出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投入比重過低
根據地方財政預算表的數據顯示,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一直增長,但財政的增長並沒有帶來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投入的增加,以江西省L鎮為例,全鎮財政收入在2007至2010年大幅增長了近254%,但基本醫療服務支出所佔比重竟然呈下降趨勢.究其原因,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和政府投資驅動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固化了政府公共支出結構.由於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更注重GDP的增長,各級政府為了發展經濟這個中心任務,相應的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經濟建設領域,從而忽視了自身的公共服務職能,造成了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投入比重過低.
(3).財政支出中轉移支付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除了靠本級政府的財政收入之外,主要是靠財政的轉移支付來實現.然而,目前我國的財政轉移支付還存在這一些問題:一:財政轉移支付的結構設計不合理,專項轉移支付比重偏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較低;二,轉移支付的形式過多,且存在交叉的現象,相互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三:缺乏相應的保障措施,財政轉移支付的支出不透明,監管不嚴等問題.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才能使各級政府的財力與事權相匹配,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呢規劃的重要保障.
4、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建議
(1).深化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城鄉二元體制與鄉財縣管體制是非均等化公共服務的制度性根源,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就必須從制度根源入手,深化體制改革.第一,要打破城鄉二元公共服務供給思想,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發展城鄉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體制,完善城鄉可銜接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協調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第二,完善省直管縣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把項目審批、調度資金等權利有選擇地下放到縣,提升各縣的經濟自主權.第三,為了進一步滿足農村地區社會公共需求,可以建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渠道,以政府為主體,同時適當適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不僅能夠為政府減輕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壓力,也能夠達到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化與優質化目標.
(2).加大財政支出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區政府都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和財政收入,對於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關注較少,江西省也不例外,這就造成了省內廣大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基礎不牢、與城鎮地區差別較大的現象.為了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不斷加大財政支出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尤其是較為迫切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傾斜,給予其足夠的重視.
(3).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首先,要配合 完善省內財政體制,理順政府間的財政關系與事權關系,在此基礎上再建立統一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消除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中存在的交叉重疊、具體分配不清的現象.其次,對於一般性轉移支付,應加大投入並優化其結構,使其成為主要的轉移支付形式,有步驟、有重點地將專項轉移支付歸並到一般性轉移支付中,以彌補農村地區政府財力不足,增強基層政府的靈活性.再次,對於專項轉移支付,應確定其撥款的具體依據和標准,科學分析和確定其具體科目和規模,加強立項審批的規范性,並建立績效評價與監督監管體系,以科學提高整體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最後,各級政府間的各項轉移支付必須公開透明,以促進其科學分配與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