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姓李的大將有哪些,最好是有名的。
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贊賞。九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偉騎兵將軍。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佔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上馬欲逃。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人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未央衛尉。四年後,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於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押解途中,他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於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歸朝後,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
幾年後,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 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一次,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紛紛被李廣的神勇所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
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軍出擊匈奴,李廣以60多歲的高齡任前將軍職。出塞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於的駐地。他想甩開李廣獨得大功,便令李廣的前鋒部隊並入右翼出東道,他自帶中軍去追單於。李廣力爭無果,遂引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由於道路難走又無響導,終於迷了路。此時衛青與單於接戰,單於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衛青差親信帶著酒肉來慰問李廣,向他詢問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說衛青要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於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衛青大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廣的幕僚去中軍接受審問。李廣說"他們無罪,迷路的責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審。"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來人走後,李廣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將,慨然嘆道:"我自少年從軍,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想不到現今卻被大將軍如此催逼,我已年過花甲,那能再受這樣的屈辱!"說罷拔出配劍引頸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悲慘地隕落了。
唐朝詩人王昌齡詩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漢初的邊境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其自然和人文特點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異常堅苦和殘酷。遠離後方的長途奔襲,急風暴雨般的倉卒遭遇,以及眾寡懸殊的孤軍奮戰,成為經常作戰的方式。李廣無疑是適應於這些作戰特點的傑出將領。非凡的勇敢、決斷和應變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懷,以及有別於傳統的治軍方法,使他成為受部下擁戴、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台的。
約在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為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他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斗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收。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取代他。
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謝絕,堅稱有病,閉門不出。趙王再三勉強,李牧才說:「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趙王應允,於是李牧再度到了邊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於是李牧精選戰車1300乘,精騎1.3萬匹,勇士五萬人,射手10萬人,加緊演習戰術。同時放縱邊民畜牧,使民眾布滿原野,誘使匈奴人侵。
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於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李牧常設奇陣,用兩側包抄,痛擊敵人,大破匈奴10餘萬騎。接連又滅掉(衤詹)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於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
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並戰爭,實際上,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在政治軍事斗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有李牧的協作支持在內。
李牧到朝中任職,約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後。這一年,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兩年後,悼襄王繼位。當時,趙奢、藺相如已死,廉頗與樂乘均出走他國,李牧成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帶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此時,泰國迅速地兼並了魏國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國屈服之後,把主要兵力對向趙國。趙王遷二年(前 234年),秦大將桓(齒奇)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三年(前 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今河北高城縣西南),桓(齒奇)兵敗潛逃。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桓(齒奇)(又稱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
趙王遷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今河北平山縣),李牧出擊,秦軍敗逃,但趙的軍力損失也很大。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
趙正遷七年(前 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率上黨兵卒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瑞和率河間兵卒進圍趙都邯鄲。趙國派李牧、司馬尚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飢荒,國力已相當衰弱,而更大的憂患還在朝中,昏聵的趙王遷,對那個誣陷過廉頗的秦國間諜郭開寵信不疑。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趙蓖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並罷黜廢免了司馬尚。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殺死趙蓖,俘虜了趙王遷及顏聚,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優秀的將領。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胡三省注《通鑒》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批判趙王遷而遷怒其母,未必妥當,但他的義憤填膺,與讀者的心是相通的。這種義憤。起著強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對愛國志士的慰藉。
李靖(571—649),字葯師。
李靖出生於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並撫摩著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歷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書牛弘稱贊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軍事家、左僕射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卿終當坐此!」[1] 大業(605—617)末年,李靖任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丞。這時,反隋暴政的農民斗爭已風起雲涌,河北竇建德,河南翟讓、李密,江淮杜伏威、輔公祏等領導的三支主力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滌盪著隋朝的腐朽統治。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也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李靖察覺了他的這一動機,遂「自鎖上變」,將往江都,以告發此事。但當到了京城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淵於太原起兵(參見李淵太原起兵),並迅速攻佔了長安(參見李淵攻取長安之戰),俘獲了李靖。李靖滿腹經綸,壯志未酬,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疾呼:「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淵欣賞他的言談舉動,李世民愛慕他的才識和膽氣,因而獲釋。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淵建唐稱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 李靖半身畫像
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 當進擊王世充的戰役(參見洛陽、虎牢之戰)打響不久,盤踞在江陵(今屬湖北)的後梁蕭銑政權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峽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峽州刺史許紹擊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荊門城。為了削平後梁蕭銑這一割據勢力,唐高祖李淵調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節)安輯蕭銑。李靖奉命,率數騎赴任,在途經金州(今陝西安康)時,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谷間,廬江王李瑗進討,接連敗北。李靖為廬江王出謀劃策,一舉擊敗了蠻兵,俘虜甚多。於是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這時,由於蕭銑控制著險塞,再次受阻,遲遲不能前進。李淵卻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許紹愛惜他的才幹,為他請命,才免於一死。 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趙郡王李孝恭率唐軍出戰失利,李靖則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布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多人。當捷報傳到京師時,唐高祖高興地對公卿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李靖的精誠至忠博得了李淵的信用,改變了對他的成見,並親筆寫敕與李靖說:「既往不咎,舊事我久忘之矣。」
李愬(773-821)唐代大將。字元直,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李晟子。有韜略,善騎射。初任坊、晉二州刺史。
輝煌戰績:夜襲蔡州
一、戰事起因
1、吳元濟叛亂 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閏八月,彰義軍(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 隱匿少陽死亡的消息,徑自接掌軍務,擁兵自立。淮西一鎮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 (今河南信陽)、光(今河南潢川)區區三州之地,周圍都是唐朝州縣,勢孤力單。十 月,一向有志於削平藩鎮的唐憲宗以嚴緩為蔡、申、光招撫使,決定對淮西用兵,討伐 吳元濟。 元和十年(815年),吳元濟在唐軍的四面圍攻下負隅頑抗,並派人向成德王承宗、 淄青李師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請求赦免吳元濟,一面出兵策應淮西,派人燒毀朝廷 儲藏的錢帛糧草,刺殺力主討伐的宰相武元衡。憲宗不為其所動,擢升主張用兵的裴度 為宰相,令其主持征討,並以韓弘取代作戰一年、無功可言的嚴綬。同時,又將刺殺武 元衡之罪歸之於王承宗,下令對成德用兵。 2、唐軍潰敗 元和十一年(816年),唐軍進攻成德。各路唐軍因缺乏最高統帥,難以協調行動, 被王承宗逐一擊破。淮西戰區的唐軍因主帥韓弘養寇自重,只能各自為戰。東路唐軍擊 敗淮西軍,攻佔鏊山(今河南丘東)。北路唐軍連敗淮西軍。南路唐軍亦攻破申州外城。 西路唐軍先敗淮西軍於朗山(今河南確山),但隨即大敗於鐵城(今河南遂平西南)。 中外為之震驚。但憲宗決意繼續用兵,並以名將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為西路唐軍統帥。 元和十二年(817年),討伐淮西的戰事進入了關鍵的一年。五月,憲宗下令停止 對成德用兵,決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這時,北路李光顏率河陽、宣武、魏博、河 東、忠武諸鎮唐軍渡過溵水,進至郾城,擊敗淮西兵3萬,殲滅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 齡、守將鄧懷金舉城降唐。吳元濟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將親兵及蔡州守軍全部調 往北線,以增援董重質防守的洄曲。淮西軍的主力和精銳都被吸引到了北線。這就為西 路唐軍奇襲蔡州創造了條件。 這一年六月,吳元濟見部下多降唐,兵勢不振,上表請罪,聲稱願束身歸朝。憲宗 派中使賜詔,允許免其死罪。但吳被其左右及大將董重質所挾制,無法歸朝。淮西已到 了窮途末路、指日可下的地步。 七月,唐憲宗因對淮西用兵4年,饋運疲弊,民力睏乏,深以為患,遂任命主戰最 力的裴度兼領彰義軍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使,赴前線督戰。 八月,裴度到達郾城後,上表說諸道皆有宦官監陣,將士進退均取決干中使。勝則 被其冒功,敗則被其凌辱,將士誰也不願出力奮戰。憲宗准其所奏,悉去諸道監陣中使。 諸將始得獨斷專行,戰多有功。李愬因此也就得以不受阻攔地發揮其才能。 3、李愬出征 李愬抵達唐州(今河南泌陽)後,採取了種種措施和行動,為奇襲的成功奠定了基 礎。 首先,他下車伊始,即親自行視慰問將士,存恤安撫傷病員,以穩定軍心。同時, 又有意示弱,故作柔懦懈惰,御軍寬怠,以麻痹敵軍。淮西軍因屢敗西路唐軍,見李愬 名位卑微,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輕心,對西路唐軍不再嚴加防範。 其次,為增強西線的軍事力量,實施、完成奇襲計劃,李愬又上表奏請朝廷,調來 昭義、河中、鄜坊士卒步騎2000人。 再次,為爭取淮西民心,孤立、瓦解吳元濟,李愬還利用淮西連年用兵,農業生產 荒廢,倉廩空虛,民多無食,紛紛逃往唐軍控制區的機會,設縣安置淮西百姓5000餘戶, 為其擇縣令,責成其妥善撫養,並派兵予以保護。 復次,為動搖、瓦解淮西軍的士氣,爭取淮西將士為己所用,李愬還採取了優待俘 虜,大膽重用降將的政策。他在俘獲淮西驍將丁士良後,不僅未加殺戮,反而署以官職。 丁士良感激之餘,獻計擒獲文城柵(今河南遂平西南)吳秀琳部謀主陳光洽,招降吳秀 琳部3000人。西路唐軍因之士氣高漲,連下多城,淮西將士降者絡繹於道。李愬謀取蔡 州,問計於吳秀琳。吳秀琳以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設計生擒李祐,免其一 死,並委任他為自己牙隊的將領——六院兵馬使。李祐被李愬的親信和重用所感動,盡心設法為襲取蔡州出謀劃策。李愬在優待投誠和被俘的淮西將士及其家屬的同時,十分 注意詢問有關淮西的內情。他還廢除了藏匿淮西間諜者滿門抄斬的舊命令,優待被捕的 間諜,其結果是使敵方間諜盡吐實情,反為李愬所用。這樣,李愬很快摸透了敵方的險 易、遠近和虛實,為避實擊虛,奇襲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最後,為掃除外圍,孤立蔡州,建立接近蔡州的奇襲基地,李愬先後出兵攻取蔡州 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柵、馬鞍山、路口柵、嵖岈山、冶爐城和西平等據點,與北線郾城一 帶的唐軍兵勢相接,連成一氣。他還遣將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諸城 柵,切斷了蔡州與申、光二州的聯系。李愬軍的主力進駐距蔡州僅65公里的文城柵。
二、出兵奇襲
九月,李祐見奇襲的條件已經成熟,向李愬進言說,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邊境,守 衛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虛直搗其城,出其不意,一舉擒吳元濟。李愬深以為然,派 人將奇襲計劃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贊賞,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風雪交加,敵軍放鬆警戒,利於奇襲的天氣,命史旻留鎮文城, 命李祐等率訓練有素的敢死隊3000人為前鋒,自己與監軍將3000人為中軍,命李進城率 3000人殿後。軍隊的行動十分秘密,除個別將領外,全軍上下均不知行軍的目的地和部 隊的任務。李愬只下令說向東。東行30公里後,唐軍在夜間抵達張柴村,乘守軍不備, 全殲包括負責烽燧報警士卒在內的守軍。待全軍稍事休整和進食後,李愬留500人守城 柵,防備朗山方向之敵,另以500人切斷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橋梁,並下令全軍立即 開拔。諸將問軍隊開往何處,李愬才宣布說,入蔡州直取吳元濟。諸將聞說皆大驚失色, 但軍令如山,眾將只得率部向東南方向急進。 此時夜深天寒,風雪大作,旌旗為之破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於道。張柴村以東的道 路,唐軍無人認識,人人自以為必死無疑,但眾人都畏懼李愬,無人敢於違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唐軍強行軍35公里,終於抵達蔡州。 近城處有雞鴨池,李愬令士卒擊雞鴨以掩蓋行軍聲。自從吳少誠抗拒朝命,唐軍已 有30餘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未發現唐軍的行動。四更時,李愬軍到 達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發覺。李祐、李忠義在城牆上掘土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 城頭,殺死熟睡中的守門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讓他們照常擊柝報更,以免驚動敵人。 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開城門,迎納大唐軍。接著,又依法襲取內城。雞鳴時分,雪漸 止,李愬進至吳元濟外宅。這時,有人覺察情形有異,急告吳元濟說,官軍來了。吳元 濟高卧未起,笑著回答說,俘囚作亂,天亮後當殺盡這些傢伙。接著,又有人報告說, 城已陷。元濟仍漫不經心地說,這一定是洄曲守軍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後,吳元 濟聽到唐軍傳令,響應者近萬人,才有懼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後,一面派人進攻牙城,一面厚撫董重質的家屬,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 質單騎至李愬軍前投降,吳元濟喪失了洄曲守軍回援的希望。 十二日,唐軍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爭先恐後地負柴草助唐軍焚燒牙城南門。黃 昏時分,城門壞,吳元濟投降。申、光二州及諸鎮兵2萬餘人亦相繼降唐,淮西遂平。 李愬奇襲的成功並非出於偶然。就主觀而言,李愬治軍有方,奉己儉約,待將士豐 厚,能得士心;又明於知人,敢於重用降將,能得敵情;他見可能斷,敢於抓住蔡州空 虛的時機,實施奇襲;又長於謀略,善於麻痹敵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氣。這些,都使他 能利用風雪陰晦,烽火不接的天氣,孤軍深入,置全軍於死地而後取得奇襲的勝利。從 客觀來說,唐憲宗和裴度始終未改其平定淮西的決心,又能集中力量對吳元濟用兵,甚 至撤去監陣中使,而北線唐軍則牽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這都為奇襲的勝利創造了有 利的條件。
非常著名的大將就是這幾位了,樓主採納吧!
Ⅱ 二人轉西廂記唱詞 3600句的要全的 知道的告訴下,先謝謝了
女:一輪明月照西廂
男:二八佳人巧梳妝
女:三請張生來赴宴
男:四顧無人跳粉牆
女:五更夫人知道了
男:六花板拷打鶯鶯審問紅娘
女:七夕膽大佳期會
男:八寶亭前降夜香
女:久(九)有恩愛難割捨
男:十里亭哭壞鶯鶯盼壞紅娘
女:時(十)時實難舍鶯鶯美
男:九里草橋別紅妝
女:八水長安去科考
男:七時得中狀元郎
女:六里宴前英雄會
男:五鳳樓前把名揚
女:四方金印胸前掛
男:三杯御酒伴君王
女:兩匹報馬來回跑
男:一路迎接公子狀元郎
男:表的是洛陽公子張君瑞
好騎駿馬抖絲韁
大比之年去科考
連考三場沒中上
落榜的舉子難回故里
帶領書童走四方
行走路過普救寺
廟外下馬去歇涼
普救寺長老叫嚴順
他的徒兒叫普詳
只因他們師徒不識字
留下了張生念表章
且不言張君瑞有了那個安身處
女:迴文再表崔家莊
崔老夫人身得病
崔鶯鶯為母許願來降香
帶領著紅娘把廟進
是一前一後到佛堂
崔鶯鶯要念碟文表
和尚請出小張郎
男:張生把文表接在手
抬頭看見了千嬌百媚、百媚千嬌
如花似玉、似玉如花
白里透紅 紅里透白
粉嘟嚕的一個大姑娘
只見她烏雲發 發烏雲
烏雲巧挽盤龍髻
鬢對雅 雅對鬢
鬢邊斜插秋海棠
柳葉眉 眉柳葉
柳葉彎眉分八字
秋波眼 眼秋波
秋波杏眼水汪汪
芙蓉面 面芙蓉
芙蓉粉面花似玉
櫻桃口 口櫻桃
櫻桃小口含檳榔
上身穿著素花襖
八幅羅裙緞絛鑲
風擺羅裙飄搖起
露出來紅緞綉鞋花滿幫
天生一個俊模樣
好像仙女下天堂啊
張君瑞神魂飄盪念完文表
女:崔鶯鶯抬頭大量少年郎
只見他
方方正正一頂俊巾頭上戴
盪悠悠兩根飄帶搭肩上
身穿藍緞公子裳
腳登薄底鞋一雙
天庭飽滿多儒雅
風流瀟灑又大方
年輕俊美人清秀
天下難得美貌郎啊
崔鶯鶯看得心搖意也動唉...呀
香羅手帕 唉...呀
扔在了地當央
男:張君瑞一見心歡喜
偷摸撿起袖口裡藏啊
紅娘一旁看破了
低聲細語尊姑娘
要走咱就快點走
省得人家說短長
女:崔鶯鶯含羞帶笑回家轉
路過孫飛虎家大門旁
男:他見鶯鶯長得好
發兵圍困要搶姑娘啊
女:崔老夫人心害怕呀
寫張告白貼在了牆
誰把我女來搭救
小女許配他身旁
他若有大咱做小
男:他要有正咱做偏房
女:一妻二妾全都有
合:五百兩紋銀送到他府上啊
男:
張君瑞一見告白又急又恨
忙把告白揭下牆
文質彬彬難上陣
搬請好友來幫忙
請來了白馬將軍叫杜確
戰敗了孫飛虎五千賊兵歸了西涼
沒敢再興殃啊
崔鶯鶯張君瑞只想成婚配
沒想到崔老夫人變了心腸啊
悔當初不該把那告白寫呀
老身我這事辦的欠思量啊
張生身無功名白衣士
不配娶相府千金做妻房啊
怎乃是啊 救命之恩不能忘
花廳擺酒宴請張郎
酒宴上逼著我們認做干兄妹
婚姻大事扔災一旁啊
鶯鶯不敢來爭講
張君瑞當時鬧了個透心涼啊
只成想郎才女貌成連理
如今卻兄妹相稱這叫啥勾當啊
在西廂愁懷了公子張君瑞
在綉樓嘆壞了鶯鶯女紅妝
我茶不思來飯不想
我坐不穩來睡不香
要想治好這相思病
除非是朝天每日陪伴寶貝小張郎啊
耳聽得樵樓打罷三更鼓
上房的老母早已入夢鄉
叫聲丫鬟跟我走
夜遊花園散心腸
主僕二人把樓下
悄手躡腳走的忙
繞過廳堂奔甬路
花園不遠在面旁
花園門上一副對
刻的倒比寫的強
上一聯
春前有雨花開早
下一聯
秋後無霜葉綠長
橫披上寫四個字:
奇花異草刻中央啊
崔鶯鶯一進花園留神觀看
滿園的花溜溜草哇
開得撲鼻香
皓月當空丫鬟那
如同白晝
夜晚觀花
倒比那白天強
這盆開的老來少
那盆開的秋海棠
這旁開的十樣錦
那旁開的串枝黃
六十年一呀開呀那是仙人掌丫鬟哪
你看那仙人球上露水汪汪
月季開花分無色
玉簪開花棒兒長
石榴開花是紅似火
玉蘭開花白如霜
牡丹開花顯富貴
丹桂開花分外香
銀合百合三元報喜
迎春探春四季海棠
你看那芍葯花開呀
孤芳自賞唉..呀
你看那並蒂蓮花
配對成雙
這邊花也有開也有謝呀
這邊草兒也有綠來也有黃啊
花要謝了能結子
草留根須能還陽
人生能比花共草
轉眼之間鬢如霜
嘆只嘆物有盛衰時有寒暑
傷只傷月有盈虧人有生亡
恨只恨蒼天不遂人的心願
怎不叫月兒常圓人兒常在
花兒常開草兒常芳啊
花園中縱然有千般美景
也難解我心中萬般愁腸
吩咐紅娘擺香案
八寶亭前降夜香
紅娘一聽忙回話
花園哪有爐和香
咱照古人比一比
堆土為爐 插草為香
小紅娘貓腰摟起三堆土
崔鶯鶯折來草棍當黃香
我一摟羅裙忙跪倒
在一旁跪下丫鬟小紅娘
我替張生拜花堂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第一願我父亡靈超升三界
第二願高堂老母身得安康
第三願話到嘴邊沒說出口哇
在一邊樂壞了丫鬟小紅娘
小姐心事2哦猜透
不用慌來不用忙
不用揶來不用藏
為的那公子小張郎
你們沒拜天地沒入洞房
沒吃著子孫餃子長壽面
沒喝著那碗杠口香的如意疙瘩湯
一句話臊的鶯鶯面紅過耳
罵聲該死的丫鬟太張狂
花園中千般美景你什麼不好講
為什麼唬了吧的單提小張郎
往後你再提那姓張的一個字
別說我狠的橫的削你是幾巴掌
崔鶯鶯一摟羅裙忙站起
一旁站起丫鬟小紅娘
主僕二人剛要走
也不知什麼聲音送到耳旁
【聽琴】
紅娘啊
這是什麼聲音這么凄涼?
什麼聲音?
治相思病還非得這個動靜不解
聽吧,有安排
莫不是咱娘們走道搖動環佩響
不是那環佩響
莫不是檐前的鐵馬風吹響叮當
鐵馬也沒響叮當啊
莫不是失群的孤雁咯嘍嘍地當空叫
不是那孤雁叫啊
莫不是採花的蜜蜂哧嘍嘍地吸花漿
也不是蜜蜂吸花漿啊
莫不是遠寺廟鍾聲兒響啊
不是鍾聲響啊
莫不是敲磬念經長老和尚啊
也不是念經老和尚啊
莫不是小金魚兒小銀魚兒池塘玩水刷嗒嗒的來打漂
也不是那魚兒打漂啊
莫不是打更的更夫
嗆當當地敲打更梆
也不是敲打更梆啊
這個也不是啊
那個那個也不是
在花園活活悶壞二八女紅妝啊
這么兩個大姑娘唉呀
帶領著小紅娘往前尋找
找一找凄涼悲調來自何方
也不怕露水珠濕透我們中衣鸚哥綠
也不怕柳枝刮破綢緞子好衣裳
也不怕夜風擺亂頭上的青絲發
也不怕花茬扎壞綉花紅鞋幫啊
見園中樹影重重花影搖擺
聽草磕寒蟲聲聲叫的凄涼
分花扶柳往前走
眼前來到斜山轉角牆
氣喘喘嬌怯怯呀
斜身站穩啊
心虛虛膽戰戰手扶小紅娘啊
側耳細聽明呀明白了
原來是西廂下院撫琴的小張郎
他彈的是鳳求凰
你著的是什麼忙啊
這琴聲一往情深 情深以往
這親生憂傷滿腹 滿腹憂傷
你想我半夜三更來把瑤琴賦
我想你三更半夜花園來降香啊
我想你在書房倒拿筆 筆拿倒
反寫字 字寫反
反反正正 正正反反
反把文章做啊
我想你在綉樓倒拿針 針拿倒
反縫縫 縫縫反
反反正正 正正反反
反綉鴛鴦啊
大襟釘在了脊樑骨上
氣得你媽一勁直嘟囔啊
你想我來 我也把你想
你想我我想你各有情腸
二提腳上天 倆想
咱二人透骨相思何日能了
真叫人盼紅雙眼啊
痛斷肝腸啊
傷心不把啊不把別人怨
埋怨我的糊塗娘啊哎呀
常言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誰不知姑娘大了盼想夫郎
我忙你咋不著忙啊
我傷心不把呀不把別人怨啊
埋怨月下老做事理不當
不是婚姻你別給我們配
只配得夫不成對妻不成雙
等多昝能遇到月下老你
我薅住你的鬍子給你是幾巴掌
把他鬍子薅溜光刺溜刺溜冒血漿
再長那賴皮瘡叫他嘗一嘗
問他辦的這叫啥勾當啊
莫非說我們女孩家大葷沒動
再不是三十下晚沒抱那葷油缸
抱起來還沒逛盪 逛盪也白逛盪
原來是口破缸
裝油也白裝
哩哩啦啦一個勁地直露湯啊
崔鶯鶯貪戀琴音身形懶動啊
在一旁急壞丫鬟小紅娘啊
小姐呀快回走吧快回走啊
省得你身板囊著不得涼啊
一句話提醒了鶯鶯女
帶領紅娘是回綉房
翻來覆去難入夢
眼看紅日照紗窗
強打精神把床來下
低聲呼喚小紅娘啊
來了
這個小紅娘啊聞聽不怠慢
我嘰噔咯噔走地忙
我一步兩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八步九步十步
六步七步八步九步十步五步一步兩步三步四步上樓房
問聲小姐你有啥事
莫非覺著餓得慌
不餓
要吃乾的我烙餅
要喝稀的我做湯
要吃酸的多加醋
要吃辣的多切姜
要吃香的多切肉
要吃甜的多多放糖啊哎呀
不要不要我不要
今天吃啥也不香
我喚你不為別的事
去到西廂請張郎
小紅娘聞聽我假裝生氣
小姐你說話太輕狂
張生是二十來歲男子漢
咱們是十八大九沒出閣的一對大姑娘
動不動你就把那張生請
你請張生到底有啥勾當
不去不去我不去
別拿我們丫鬟當那影壁牆唉呀
我讓你去你就去
拿五做六不應當
你要把張生請到我樓上
往後我給你找個俏皮呀郎啊
小紅娘聞聽沙個楞的面個兜地
美個滋的浪不丟地抿嘴樂
邁步就要奔西廂
叫聲紅娘你可先別走
啥事呀
小姐有事叫你記心上
今**到那西廂院
見機行事你可別著忙
屋裡要有旁人在
你就說
說啥呀
你就說借他筆墨開葯方
屋裡沒有旁人在
你就說
還說啥
你就說姑娘請他有勾當
他要來了你就跟他同伴走
他要不來你就跟他是翻小腸
你就說那以往當初當初以往
我倆定情在廟堂
是本當夫人把媒保哇
讀書人理不當
是半夜三更三更半夜
溜兒溜秋 搭兒搭撒
跳過咱們干磨細擺 細擺干磨
磨磚對縫 對縫磨磚灌漿灌的
鷹不落的粉皮花牆
花園不把花來賞
專看我們十八大九
沒出閣的一對大姑娘
可不
紅娘我當時躲在假山後
你們倆蔫不唧的鳥兒悄地
眉來眼去交頭接耳唧唧嚓嚓
嘀嘀咕咕不知搞些什麼名堂
那是隨便嘮嘮家常
真能遮呀
說這些他要不來可咋辦哪
他不來 給他點厲害叫他嘗一嘗
你摔了他銅墨盤子加腳踹
扯了他沒寫字的那篇好文章
周了他桌子椅子破板凳
是砸了他東北犄角西北旮旯
有幫無底有底無蓋
有蓋無鎖有鎖無簧
那個破書箱
他還不來呢
他還不來你就說我把他想
想的我眼發藍臉發黃
手梆硬腳冰涼二傻不怔
顛三倒四憋了巴屈
稀里糊塗捎帶著窩囊
他還不來呢
還不來你就針扎火燎蠍歷打掌
你說我不吃飯不喝湯
餓得前腔貼後腔
是又刨炕又撓牆
不是跳河就是懸梁
不是上吊也得去投江
唉啊
這些他要不相信
我還有話把他誆
就說要不快點來呀
小姐你准得瘦成滴溜溜圓的
這么大個的一個雞蛋黃
紅娘說著就要走
鶯鶯上前拉衣裳
你拙嘴笨腮說不好
咱寫封書信就捎到西廂
【寫書】
叫紅娘你看過來呀
文房四寶哎呀
小紅娘一宗一樣擺至在呀桌案上唉。。
硯瓦盒倒上了龍泉水
推開了北至北海墨烏江
將墨硯濃呀將筆告飽
女孩家一溜栽花寫書一張
崔鶯鶯未曾提筆眼含痛淚
淚珠兒滾滾濕透了衣裳
上寫著張先生啊閣下應望
敬啟者分別後就各住遠方
有數日未見面我們心中念想
如織女隔天河盼想牛郎
今去書為的是
當初以往
成在天謀在人
巧會鴛鴦
張先生情靜之處
當思當想
思情義想恩愛
莫喪天良
那時節呀
那時節六月三伏天氣炎熱
張先生讀詩書高挑紗窗
那一天我們主僕二人閑游閑逛
路過了張先生你的書房
我有心上前和你說上幾句話
最可嘆你有書童我有紅娘
無奈何以目傳情
就把花園進
張先生你偷著摸著跳過了粉皮花牆
跳牆刮壞了幾塊琉璃瓦
砸壞了幾口澆花的缸
小紅娘說花園里有賊就要打
當時把你嚇得小臉臘扎黃
你羊羔吃奶呀
我跪在了地
哀告紅娘姐姐短來姐姐長
時間長了說走了嘴
紅字丟了光叫娘啊
(造差輩了)
象我們姑娘大了心慈面軟
八寶亭摻起來公子張郎
小紅娘看破你我心腹事
見景生情躲到一旁
為奴轉身我剛要走
你不該
你不該拉住了我的衣裳
我芳心一動應下了你
葡梅架下喜會鴛鴦啊
四圍的花草把風遮擋啊唉呀
葡梅架好比花紅洞房啊哎呀
鋪的是青草花的褥子
天藍花的被呀哎呀
楊柳腰斜卧在土地花的床
描畫腕解開了絲藍花的扣
燈籠花褲子扔在菱角花鞋旁
棒槌花要會石榴花蕊呀唉呀
石榴花染上了棒槌花的漿哎呀
咱二人好事已畢
平身站起
回頭看血落塵埃把草染黃啊
恐怕是星辰日月把它照
小金蓮蹬塵土把它蓋上啊
張先生得了便宜就該往回走
你不該坐在太虎石上論家常
論家常直到了三更以後啊
我不該把你領進我的綉樓房
到夜晚咱二人同床共枕
到白天我把你藏在了大衣箱要問衣箱有多大
三尺多寬七尺多長啊
咱二人惜玉溫香也有多半載
也就是恩愛夫妻沒拜花堂啊
張生你在綉樓身得重病
嚇壞了我們女紅妝
我又是燒香又許願
四處討弄一個好葯方
那葯是天乾地支人參莖
砂仁 豆蔻籽 檳榔
知母 貝母 川貝母
七個大棗 三片姜
桃仁摟著杏仁睡
膽大木賊跳粉牆
偷去鹿茸五十兩
又偷水銀和麝香
驚動上房川貝母
吩咐丫頭小丁香
丁香快快給我趕
騎著海馬趕良姜
一趕趕到雄黃陣
柴胡戴盆望天里動刀槍
捉住土鱉木鱉親哥倆
抓住檳榔開大膛
人參老爺上邊坐
兩旁站立是茴香
茴香手拿乾草棍
棍棍打在陳皮上
打得肉桂流鮮血
點點滴在樟丹上
頭疼多加荊芥穗
耳聾多加甘草湯
心熱了加犀角
若是肺熱加羚羊
腰腿疼痛加虎骨
燈心竹葉寬胃腸
若問這是什麼葯
起名就叫陰虛湯
若問治的是什麼病
專治男女老少癱喘咳嗽
五癆七傷捎帶打幹嗆
我為你煎湯熬過葯
侍侯你久卧在病床
三伏天熬葯卧不嫌天氣熱
三九天熬葯卧不覺天氣涼
熬葯熬到一更鼓
凍得你渾身打顫一個勁篩糠
湯一碗 葯一碗
侍侯你的病體見好
你把卧留在了綉樓房
世上豬嘴羊嘴能扎得住
扎不住人嘴有了透風牆
不知道是何人把風聲走漏
風聲送到我母耳旁
那一日我母親手提大棍把樓上
怒沖沖打罵鶯鶯審問小紅娘
我的母親審問已畢把樓下
張先生你見景生情與我相商
最可嘆你是一個男子漢
做事不趕我們大姑娘
你假言說回家去探母
把你送下北樓房啊
問一聲張哥哥多昝能回轉啊
我言說多在半月少在五雙啊
張先生你走時萌芽剛出土
現如今霜打樹葉都黃
掐指一算有七八個月
撇的為奴好不凄涼
莫不是你交下落雁之友
把我們閉月羞花扔在一旁
我朝天每日把你想
一場大病卧在了床
一天吃不上半碗飯
兩天喝不上一碗湯
半碗飯是一碗湯
瘦的前腔貼後腔
胳膊上鐲子戴不住
手上戒指發逛盪
十七八的大姑娘走道拄拐棍
不拄拐棍手扶牆
強打精神走幾步
不好了
紅緞子花鞋底做幫
幫做底是底做幫
張先生多昝回來我的鞋才能正當
崔鶯鶯寫書寫到傷心處
想起來狼鹿結拜在山岡
狼若有難
鹿搭救
鹿若有難
狼躲藏
箭射烏鴉騰空起
返箭落在狼身上
勸明公交友別交無義友
是狼心狗肺不久長
有心接著往下寫
紅娘捎書等著著忙
刷刷點點寫完畢
疊吧疊吧信封里裝
封皮以上寫小字
寫書鶯鶯捎書紅娘
鶯鶯床前遞書柬
紅娘接書袖內藏
急急忙忙往外走
嘰噔咯噔下樓房
走過一去二三里
路過煙村四五庄
越過亭台七八座
八九十支到西廂
要問西廂有多遠
中間就隔一道牆啊
怕老夫人看見我這瞎繞扯唄
【觀畫】
都說西廂景緻好
話不虛傳果然強
一片瑞氣當空照
庭院成蔭花草芳
大門刻寫一副對
看罷上聯瞧下章
上聯雨過琴書潤
下聯風來翰墨香
沒有橫披掛塊匾
三個金字「大西廂」
小紅娘進了大門走甬路
轉過影壁到書房
書房門上一副對
看罷上聯瞧下章
上一聯
亭有餘香謝草鄭藍燕桂樹
下一聯
家無別物唐詩晉字漢文章
橫披上寫四個字
文射鬥牛貼中央
一挑門簾走進去
書房雅緻又亮堂
紙糊天棚賽雪洞
斗大方磚把地鑲
八仙桌子帶靠椅
文房四寶桌案上
五經四書床頭放
藤子涼床靠山牆
牆上掛滿丹青畫
先看這牆畫十張
頭一張哎呀
一代聖賢孔夫子
二郎擔山趕太陽
三氣周瑜諸葛亮
四姐臨凡配夫郎
伍子胥打馬沙江過
六國不敵秦始皇
七夕牛郎會織女
是八仙過海笑臉揚
九里山前數韓信
十面埋伏楚霸王
觀罷這個牆
再觀那個牆
那牆又閃出
閃出畫四張
頭一張有男有女有一匹高頭溜溜溜溜大啦不是嗎
那是一匹馬
馬就算馬
馬上馱著誰
薛丁山 征西涼
中途路上馬蹄忙
與樊梨花動刀槍
收妻就在寒江關上
二一張有男有女有一匹高頭溜溜溜溜大啦不是嗎
那是一匹馬
馬就算馬
馬上馱著誰
小羅璋 上戰場
中途路上馬蹄忙
與紅月娥動刀槍
收妻就在對松關上
三一張有男有女有一匹高頭溜溜溜溜大啦不是嗎
那是一匹馬
馬就算馬
馬上馱著誰
高君寶 下南唐
中途路上馬蹄忙
與劉金定動刀槍
收妻就在雙鎖山上
四一張有男有女有一匹高頭溜溜溜溜大啦不是嗎
那是一匹馬
馬就算馬
馬上馱著誰
楊宗保 去邊疆
中途路上馬蹄忙
與穆桂英動刀槍
收妻就在穆柯寨上
觀罷這個牆
再觀那個牆
那牆又閃出
閃出畫四張
有一個紅臉將軍騎紅馬呀
那是關羽關雲長啊
有一個黃臉將軍騎黃馬呀
老將黃忠出南陽啊
有一個白臉將軍騎白馬呀
趙子龍戰長坂坡武藝高強啊
有一個黑臉將軍騎黑馬呀
渾身上下一抹黑
座下騎著黑烏錐
黑袍黑甲黑頭盔
黑胡茬子臉確黑
你說他怎麼那麼怎麼那麼黑
氣死出窯炭 不讓鍋底灰
勝過書房墨 十賽過鐵匠錘
是禁轉 禁錘 禁拉 禁錐
禁抬 禁背 禁曬又禁吹
你說的這是張飛嗎
我說的熱電廠後面的那個大煤堆
觀罷這個牆
再觀那個牆
那牆又閃出
小畫又八張啊
有一個女子在勸酒啊
西施擎杯醉吳王
有一個女子立書案
蔡文姬賦詩下筆成章
有一個女子在草原上
王昭君出塞赴北疆
有個女子長城奔
孟姜女千里尋夫郎
有個女子騎戰馬
花木蘭從軍保家邦
有個女子騰空起
那是嫦娥奔月亮
有個女子從天降
七仙女臨凡背著爹娘
有個女子手裡拿著芭蕉扇
鐵扇公主哇咳扇不動美猴王
觀罷這牆望那牆
那牆閃出畫八張
有個小孩海邊站
哪吒鬧海斗龍王
有一個小孩扛板斧
劈山救母的小沉香
有一個小孩把梨捧
孔融讓梨美名揚
有個小孩冰上躺
王祥卧魚孝順娘
有個小孩把石頭舉
那是砸缸的司馬光
有一個小孩揮鐵棒
紅孩兒大戰美猴王
有一個小孩稱宰相
甘羅十二歲上朝房
有個小孩街上逛
一條扁擔挑兩箱
油漬麻花大褲襠
延街叫賣鬧嚷嚷
武大郎賣豆腐人熊貨又囊
武大郎那不是宋朝的嗎?
再說人家也不是小孩呀?
我心思個子小就中唄?
不行
觀罷這牆望那牆
那牆閃出畫四張
威武武 氣昂昂
背著個女子走的忙
你說那是誰
呂布夜闖曹營送姑娘
急匆匆 慌張張
背著個女子走的忙
你說那是誰
那是花魁女嫁給了賣油郎
大嘴巴 耳朵長
背著個女子走的忙
你說那是誰呀
豬八戒背媳婦得意洋洋
大高個兒 紅臉膛
背著個老太太走的忙
你說那是誰呀
我背著你媽我的丈母娘啊
我送她老人家去把血壓量
剛剛離病房
回家吃喜糖
觀罷這個牆
再望那個牆
那牆又閃出
小畫又八張
人身長了一個牛腦袋
火焰山上的牛魔王
人身長了一個鴨子腦袋
那是上方的食鴨娘
人身長了一個兔子腦袋
長耳大仙拜月亮
人身長了一個驢腦袋
驢頭太子下山岡
人身長了一個狗腦袋
白狗成精鬧洞房
人身長了一個猴腦袋
花果山上猴子王
人身長了一個豬腦袋
豬八戒大鬧高老莊。
人身又長了個豬腦袋
豬八戒的兒子小克朗
小紅娘觀罷了牆上四十二幅畫
急急忙忙走進樓房
看見公子張君瑞
他搖頭晃腦 閉目合眼 哼哼呀呀
稀里糊塗念文章
我走上近前猛擊一掌
倒把個書獃子臉都嚇黑
嚇黃啊 啥嚇黑
卡墨盤子里能不黑嗎
還得唱嚇黃
中
臉都嚇黃
那拉一呼嗨呼嗨呀
我轉過身來仔細看
原來是浪不丟兒的一個大姑娘
上身穿著紅大襖
那拉一呼嗨呼嗨呀
下身褲子大甩襠
那拉一呼嗨呼嗨呀
頭上青絲鬆散散
杏眼朦朧懶得張
芙蓉粉面帶著怒
粉紅的嘴唇沒化妝
那拉一呼嗨呀。。
那拉一呼嗨呀。。
那拉一呼嗨呀。。
那拉一呼嗨呀。。
那拉一呼那拉一呼那拉一呼嗨呀。。
那拉一呼那拉一呼那拉一呼嗨呀。。
看罷多時認識了
原來是相府的丫鬟小紅娘
紅娘姐姐到此為什麼不落坐
你偷偷摸摸打了我一小巴掌
唉。。。呀
紅娘聞聽這句話
叫聲公子小張郎
那夜你把花牆跳
風聲傳到夫人的耳旁
她手拿大棒是把樓上
審問小姐拷打我紅娘
得知你倆苟且事
一氣之下病在床
今天逼我來把你找
讓你去當面鼓對面鑼細說短長
紅娘說罷往外走
張生上前拉衣裳
跪地磕頭好像雞搗米
作揖好像牛犢拜四方
紅娘姐姐先別走
這事還得你幫忙
悔不該當初有了今日
別笑我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推三擋四你給我遮過去
我情願帶領書童奔他鄉
從今後我有出頭日
忘不了紅娘姐姐好心腸
張君瑞哀告的喉嚨啞
哏嘍嘍樂壞了丫鬟小紅娘
嗯唉唉嗨呀。。。
樂壞了小紅娘
唉。。呀
可惜你是一個男子漢哪
唉。。。呀
做事不如我們女紅妝
嗯唉唉嗨呀。。。
不如我們女紅妝
唉。。。呀
當初傳書又遞柬
綉鞋跑壞了多少雙
你們背著夫人來相會
我倒成了擋風的牆
姑娘跟你說句玩笑話
把你嚇得丟魂臉焦黃
唉。。。呀
跟我走吧跟我走
小姐請你有事相商
喲 看你嚇那樣 沒事了
小姐找你是要說說話 想你了
沒事了
真沒事了
真沒事了
你說我這心裡咋老夠不著底
你可別糊弄我呀
哎呀,糊弄你幹啥呀?
這有小姐書信為證
你看
張君瑞看罷書柬心歡喜啊
跟隨紅娘離書房啊
穿宅越院來得好快
來會鶯鶯女紅妝啊
崔鶯鶯正在牙床卧呀
正在牙床卧呀
心急火燎等張郎啊
心急火燎等張郎啊
一見張生忙啊忙坐起
忙啊忙坐起
手拉手兒嘮啊嘮家常
嘮啊嘮家常
白面書生心呀心盪漾啊
心呀心盪漾啊
紅綃仗里會呀會鴛鴦啊
紅綃仗里會鴛鴦啊
黑影幢幢映窗上啊
綠紗窗簾擋燭光啊
紫燕檐下無聲響啊
黃狗夜半叫聲狂啊
蘭花房裡人驚起
崔老夫人上樓房啊
手指張生高聲罵啊
你小子乾的啥勾當
不怕相府露醜事兒
我今天送你到公堂
要想娶我千金女
你除非金榜把名揚
張生羞愧無話講
回到西廂打行裝
從此一去無音信
鶯鶯夜夜盼夫郎啊
到後來呀
唉。。。呀
張生高中登金榜
迎娶鶯鶯拜花堂
一門貼紅
二門掛彩
三親四鄰
道喜忙
五福臨門天地拜
六合同春入洞房
七(妻)敬郎君八杯酒
九子十成大西廂
Ⅲ 綉林十景的相關景點
其 一
范蠡墓: 在石首市桃花山鹿角頭村,傳說范蠡曾在此隱居避世。
飲馬池: 在石首市桃花山鹿角頭村,傳說范蠡曾在此飲馬。
調弦亭: 在石首市調關鎮之西,傳說是楚國大夫俞伯牙泊舟彈琴覓知音處。
綉林山: 原叫陽歧山,在石首城北,傳說是劉備納孫夫人回荊州停駕歡慶處。
劉郎浦: 位於石首城北的長江北岸,諸葛亮迎劉備伏兵奇襲二氣周瑜處。
三義寺: 在石首城北陽歧山江畔,為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而建。
綉林亭: 在石首城北原東岳山麓,今山已經被取石炸平,在綉林山重建。
望夫台: 在陽歧山頂,孫夫人登頂西望丈夫劉備處,現有近造夫人塑像在。
照影橋: 在石首城皇叔街東北部,原為湖泊,孫夫人常站在橋上照影自憐。
玉田寺: 位於石首楚望山下,為紀念晉代葯物學家葛洪建造。
其二
1、調弦亭,位於離石首城22.4公里的調關鎮。傍江而立,相傳俞伯牙訪知音鍾子期,在此調弦定音。後人修築紀念取名調弦亭。
2、劉郎浦,位於石首城北的長江北岸,與綉林山隔江相望。相傳劉備從東吳招親回荊州,孔明率眾將士泊舟於此迎親,故名劉郎浦。
3、馬鞍山,位於石首城內龍蓋山與筆架山之間,形如馬鞍而得名,相傳三國時期,東吳戰將陸遜與蜀漢交戰時曾屯兵於此地。
4、龍蓋山,又名南嶽山,位於石首城東北首,西與馬鞍山、筆架山連錦挺立。據考,山中有石湫,人傳為龍窟。每當霧靄籠罩則必下雨,故名龍蓋山,相傳唐代將軍李靖曾在此屯兵,後人在此山右側建有李衛公祠。
5、照影橋,位於石首城楚望山南約150米的牌樓堰中。原為木製橋。相傳孫夫人曾來此橋對水照面。後人將木橋改為石拱橋。並取名「照影橋。
6、八仙洞,位於楚望山下與玉田寺毗鄰。有石洞,洞內有棋盤,石桌、石凳。相傳晉代葛洪在此種玉,常有仙人與他對弈,故名八仙洞。
7、望夫台,位於楚望山與綉林山交界處。相傳劉備西征入川後,孫夫人登高西望,在她站立的石頭上留下一雙足跡。此石便為望夫台。
8、萬石灣,在石首山西麓山腳處,長江流經此處形成巨大的迴流,而被長江水沖刷的山石,宛若玉筍屹立,故名萬石灣,也是人們垂釣處。
9、錦幘亭,坐落在與綉林山相毗鄰的楚望山上。相傳劉備與孫夫人燕爾新婚時,曾在此用錦幘支配臨時小憩處。後人在原處修築了一座錦綺生輝的亭寺。取名「錦幘亭」。
10、綉林亭,坐落在綉林山頂峰。相傳三國時漢劉備從東吳招親回荊州,孔明率眾將士迎娶,在綉林山上掛錦結綉,設宴歡慶。後人為紀念其歷史意義,在山上修築亭寺,取名「綉林亭」。宋代黃庭堅為此亭題寫扁額。
Ⅳ 中國古代各朝的10大名將(武)
1 磻溪垂釣----呂尚(西周)
2 吳宮教戰----孫武(春秋)
3 劍贈漁父----伍員(春秋)
4 吮卒病疽----吳起(戰國)
5 穰苴斬監----田穰苴(戰國)
6 馬陵伏弩----孫臏(戰國)
7 火牛破敵----田單(戰國)
8 濟上勞軍----樂毅(戰國)
9 雁門縱牧----李牧(戰國)
10 肉袒負荊----廉頗(戰國)
11 坑棄萬軍----白起(戰國)
12 登墵拜將----韓信(西漢)
13 細柳式車----周亞夫(西漢)
14 鴻門闖宴----樊噲(西漢)
15 冥山射虎----李廣(西漢)
16 鉗徒論相----衛青(西漢)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漢)
18 高平斬使----寇恂(東漢)
19 荒亭進粥----馮異(東漢)
20 受檄擊郾----賈復(東漢)
21 無終奪軍----吳漢(東漢)
22 宮台望戰----耿弇 (東漢)
23 冰合滹沱----王霸(東漢)
24 城門斷限----臧宮 (東漢)
25 雅訶投壺----祭遵 (東漢)
26 聚米為山---- 馬援 (東漢)
27 疏勒拜泉----耿恭(東漢)
28 投筆封侯----班超(東漢)
29 酹酒還金----張奐 (東漢)
30 增灶斷追----虞詡 (東漢)
31 祁山伐魏----諸葛亮(三國)
32 水淹七軍----關羽(三國)
33 當陽退敵----張飛(三國)
34 截江救主----趙雲(三國)
35 智滅三帥----姜維(三國)
36 合肥陷陣----張遼(三國)
37 牙門建纛----典韋(三國)
38 街亭絕汲----張郃(三國)
39 陰平鑿險----鄧艾(三國)
40 赤壁縱火----周瑜(三國)
41 神亭搏戰----太史慈(三國)
42 酎酒厲兵----甘寧(三國)
43 火焚連營----陸遜(三國)
44 輕裘緩帶----羊祜(西晉)
45 鐵鎖沉江----王浚(西晉)
46 冢閑埋肉----周訪(西晉)
47 宮台運甓----陶侃(東晉)
48 長橋搏蛟----周處(東晉)
49 蒙沖溯渭----王鎮惡(南北朝)
50 唱籌量沙----檀道濟(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圖(南北朝)
52 觀矛折樹----羊侃(南北朝)
53 齊鑣射獵----楊大眼(南北朝)
54 射還賞格----韋孝寬(南北朝)
55 岐亭攻柵----楊素(隋)
56 威臨突厥----韓擒虎(隋)
57 單騎賭勝----史萬歲(隋)
58 一箭雙雕----長孫晟(隋)
59 對開幕府----柴紹(唐)
60 殿前奪矛----尉遲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貴(唐)
62 免胄見酋----郭子儀(唐)
63 策降二將----李光弼(唐)
64 登堤斬將----白孝德(唐)
65 殺妾饗士----張巡(唐)
66 射 員嬖?---南霽雲(唐)
67 雍邱固守----雷萬春(唐)
68 火焚攻具----韓游櫰(唐)
69 袒呼決陣----李嗣業(唐)
70 披心示賊----馬燧(唐)
71 隧陷雲梁---- 氍{(唐)
72 錦裘督戰----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穴城出擊----石雄(唐)
75 林中奪馬----柴再用(五代十國)
76 棘林赤足----王彥章(五代十國)
77 錘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國)
78 焚香禁殺----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關----狄青(北宋)
80 單騎赴州----宗澤(北宋)
81 注水冰城----楊延昭(北宋)
82 水戰楊么----岳飛(南宋)
83 桴鼓助戰----韓世忠(南宋)
84 點軍縱鴿----曲端(南宋)
85 回軍斬將----伯顏(元)
86 里門舉獅----史弼(元)
87 伏階稱罪----徐達(明)
88 超登採石----常遇春(明)
89 威懾婺州----胡大海(明)
90 殺虜焚輜----李文忠(明)
91 白石濟師----沐英(明)
92 立斬三酋----沈希儀(明)
93 一鼓奪山----傅友德(明)
94 樓船擊倭----俞大猷(明)
95 陣演鴛鴦----戚繼光(明)
96 督師禦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堯(清)
98 金闕奏凱----左宗棠(清)
99 斷鎖橫江----彭玉麟(清)
100 揚旗賊潰----鮑超(清)
給你舉了一些,中國英雄無數,名將輩出,還有一些需要你自己去搜索收藏,我力至此
還有一些
成王霸業----王翦 秦
常勝將軍----李靖 唐
鐵名將----阿貴 清
半邊天----李績(徐世績) 唐
等等
Ⅳ 侯喜瑞的活動年表
1920年9月18日,農歷庚申年八月初七日:張勛1920年堂會第一天
張勛在天津英租界耀華里自辦大型堂會第一天。名角薈萃,陣容整齊。余叔岩、楊小樓、梅蘭芳、陳德霖、劉景然、羅福山、尚和玉、龔雲甫、郝壽臣、侯喜瑞、王鳳卿、慈瑞全等都參與演出。
演出劇目
倒第三《連環套》(楊小樓,郝壽臣)
壓軸《木蘭從軍》(梅蘭芳,王鳳卿)
大軸《罵曹》(余叔岩)
1920年9月19日,農歷庚申年八月初八日:張勛1920年堂會第二天
張勛在天津英租界耀華里自辦大型堂會第二天。名角薈萃,與第一天出場一樣。兩天堂會戲結束後,張勛設宴款待藝人,席間給每個演員發紅包。余、楊、梅「三大賢」拿的是第一等戲份,每場一千零七十元,所帶配角,戲份另開。
倒第三《林沖夜奔》(楊小樓)
壓軸《木蘭從軍》(梅蘭芳,王鳳卿)
大軸《定軍山》(余叔岩)
1922年10月,農歷壬戌年: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
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演於亦舞台,同行有羅癭公、榮蝶仙、吳富琴、李多奎、侯喜瑞等。
在上海,程艷秋在羅癭公陪同下拜訪了康有為、陳散原、袁伯夔、周梅泉、樊樊山、陳叔通、金仲蓀、吳昌碩等前輩。
後因上海警察找余叔岩麻煩,小報也散布流言蜚語,余叔岩隻身返回北京,使得頭牌空缺。於是程艷秋改掛頭牌,特邀王又宸助演。
1922年12月16日,農歷壬戌年十月廿八日:中和園1922年12月16日演出
演出劇目
大軸:《寶蓮燈》帶「打堂」(尚小雲飾王桂英,馬連良飾劉彥昌,侯喜瑞飾秦燦)
1923年,農歷癸亥年:天津李士偉家堂會
天津李士偉家堂會,壓軸言菊朋、章小山、侯喜瑞《寶蓮燈》,大軸程艷秋、程繼先《奇雙會》。
1923年3月10日,農歷癸亥年正月廿三日:程艷秋首演《紅拂傳》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紅拂傳》。程艷秋飾紅拂,侯喜瑞飾虯髯公,郭仲衡飾李靖。
1923年8月18日,農歷癸亥年七月初六日:程艷秋首演《風流棒》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風流棒》。程艷秋飾李珠英,王又荃飾荊瑞草,侯喜瑞、榮蝶仙、郭仲衡、張春彥合作演出。
1924年8月8日,農歷甲子年七月初八日:程艷秋組鳴盛社
程艷秋改組和聲社為鳴盛社,社長為其岳父果湘林。因羅癭公病逝;編劇金仲蓀,羅之未竟遺作《碧玉簪》,由金仲蓀接手完成。「鳴盛社」的班底有李洪春、曹二庚、慈瑞泉、文亮臣、張春彥、侯喜瑞、王又荃、吳富琴等原和聲社老夥伴;王瑤卿先生則退出,搭入尚小雲、譚富英的重慶社。在北京三慶戲院演出。
1925年8月20日,農歷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鳴盛社改為鳴和社
在鳴盛社支持一年有餘後,社長果湘林先生不勝勞煩,程艷秋亦不忍老岳受累,決定自行出面組班,特聘梁華亭先生任社長,經理內外社務,改組鳴盛社為鳴和社,班底成員有郝壽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張春彥、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聲社老夥伴。請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後台管事,文武場面則有琴師穆鐵芬、鼓師杭子和、陳鴻壽及錫子剛等。由金仲蓀任編劇,程艷秋掛頭牌自兼編導和唱腔身段設計。
1925年9月12日,農歷乙丑年七月廿五日:尚小雲首演《林四娘》
協慶社在中和園打炮。其中《林四娘》為初次公演。
演出劇目
《貪歡報》(尚富霞)
《殷家堡》(九陣風,茹富蘭)
《馬上緣》(小翠花)
《林四娘》(尚小雲,言菊朋,侯喜瑞)
1925年12月3日,農歷乙丑年十月十八日:言菊朋自協慶社辭班
協慶社在三慶園夜戲,尚小雲貼演《紅綃》,侯喜瑞、朱素雲、范寶亭、尚富霞演出。譚小培、王長林在壓軸合演《天雷報》,而把言菊朋與尚富霞的《胭脂虎》派在倒第三。言菊朋演完辭班。
1925年12月4日,農歷乙丑年十月十九日,晚:1929年12月4日三慶園演出
協慶社在三慶園演出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鬧府》(譚小培)
大軸:《巴駱和》(尚小雲,茹富蘭,王長林,侯喜瑞)
1925年12月12日,農歷乙丑年十月廿七日:程艷秋首演《文姬歸漢》
程艷秋於北京三慶園日場首演《文姬歸漢》。程艷秋飾蔡文姬,王又荃、王瑤卿、郭仲衡、貫大元、周瑞安、侯喜瑞、曹二庚合作演出。
1925年12月17日,農歷乙丑年十一月初二日,晚:1925年12月17日三慶園演出
協慶社在三慶園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賣馬》(譚小培)
大軸《寶蓮燈》(帶「打堂」)(尚小雲,馬連良,侯喜瑞)
1925年12月20日,農歷乙丑年十一月初五日:1925年12月20日三慶園演出
協慶社在三慶園日場。
演出劇目
倒三:《黃鶴樓》(譚小培,朱素雲,茹富蘭,侯喜瑞)
壓軸:《盜宗卷》(馬連良,劉景然,王長林)
大軸:《貞女殲仇》(尚小雲)
1926年2月,農歷乙丑年:楊小樓重組忠慶社
楊小樓、余叔岩之雙慶社報散。楊小樓重組忠慶社,演於新明戲院,言菊朋應邀短期搭入。
2月5日,新明夜戲,壓軸言菊朋《法場換子》,大軸楊小樓、侯喜瑞、錢金福、九陣風《戰宛城》。
1926年2月4日,農歷乙丑年十二月廿二日,晚:小翠花首演《貂蟬》
又興社在開明夜戲。其中《貂蟬》為初次公演。
演出劇目
壓軸:《打漁殺家》(言菊朋,玉幼卿,王長林)
大軸:《貂蟬》(小翠花,孫毓堃,侯喜瑞,劉景然,李洪春)
1926年2月20日,農歷丙寅年正月初八日:1926年2月20日開明戲院演出
又興社在開明戲院白天戲。因為《汾河灣》是言菊朋的招牌戲,大戲《戰宛城》甘居壓軸。
演出劇目
壓軸:《戰宛城》(小翠花,孫毓堃,侯喜瑞)
大軸:《汾河灣》(言菊朋,王幼卿)
1926年5月28日,農歷丙寅年四月十七日:1926年5月28日吉祥園演出
協慶社在吉祥園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鬧府》(馬連良,侯喜瑞)
大軸:《奇雙會》(尚小雲)
1926年5月29日,農歷丙寅年四月十八日:程艷秋首演《沈雲英》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沈雲英》。程艷秋飾沈雲英,王又荃、文亮臣、郭仲衡、吳富琴、周瑞安、侯喜瑞、曹二庚合作演出。
1926年11月27日,農歷丙寅年十月廿三日:1926年11月27日開明戲院演出
玉華社在開明戲院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失街亭》(馬連良,侯喜瑞)
大軸:頭二本《梅玉配》(小翠花,水鮮花)
1926年11月28日,農歷丙寅年十月廿四日:1926年11月28日開明戲院演出
玉華社在開明戲院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打嚴嵩》(馬連良,侯喜瑞)
大軸:三四本《梅玉配》(小翠花,水鮮花)
1927年4月30日,農歷丁卯年三月廿九日:程艷秋首演《朱痕記》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朱痕記》。程艷秋飾趙錦棠,張春彥飾朱春登,侯喜瑞飾李仁,文亮臣飾朱母,曹二庚飾宋成,李四廣飾宋母,慈瑞泉、慈少泉飾兩衙役。
1928年1月13日,農歷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第一舞台「窩窩頭會」義務戲。
演出劇目
《大回朝》(裘桂仙)
《馬鞍山》(時慧寶)
《收關勝》(尚和玉)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綵樓配》(王琴儂)
《三擊掌》(陳德霖,貫大元)
《母女會》(王幼卿,松介眉)
《投軍別窯》(李萬春,程玉菁)
《誤卯三打》(周瑞安)
《趕三關》(馬連良,朱琴心)
《武家坡》(余叔岩,程艷秋)
《算軍糧》(荀慧生,高慶奎)
《銀空山》(王鳳卿,於連泉,朱素雲)
《大登殿》(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李多奎,侯喜瑞,張春彥)
1928年12月3日,農歷戊辰年十月廿二日: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
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配演的有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演於新市場大舞台。從12月3日到12日,演出了《花舫緣》、《玉堂春》、《紅拂傳》、《鴛鴦冢》、《紅髻烈馬》等新老劇目。程艷秋首次來武漢,大受歡迎,天天滿座。
1928年12月14日,農歷戊辰年十一月初三日:程艷秋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三天,程艷秋與一同首次赴武漢演出的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等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1929年2月21日,農歷己巳年正月十二日:程艷秋二次赴武漢演出
因為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賣座太好,剛過春節,漢口民樂園內舉辦「中華國貨展覽會」,又聘請其來演出一個月。這次隨來的有譚小培、侯喜瑞,武旦九陣風。
1929年4月,農歷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艷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
壓軸《游龍戲鳳》(梅蘭芳,余叔岩)
大軸《八蠟廟》(楊小樓反串張桂蘭,梅蘭芳反串黃天霸,余叔岩反串朱光祖,程艷秋反串賀人傑,馬連良反串關泰,閻嵐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費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壽臣反串小老媽,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壽山反串丫鬟,諸茹香反串秦義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脫脫一位極好的開口跳。特別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個大頂,又直又干凈,前後台都服了。後來,譚富英在北京,楊寶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過朱光祖。
1929年5月18日,農歷己巳年四月初十日,晚:1929年5月18日中和園演出
徐碧雲的雲慶社在中和園演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失街亭》(言菊朋,侯喜瑞)
大軸:《盧小翠》(徐碧雲,程繼仙,蕭長華)
1929年8月3日,農歷己巳年六月廿八日,晚:楊小樓首演《野豬林》
楊小樓的永勝社在第一舞台夜戲,新排首演《野豬林》(頭本《林沖發配》),侯喜瑞飾魯智深。壓軸言菊朋《失街亭》,錢金福的馬謖,裘桂仙的司馬懿。
1929年8月4日,農歷己巳年六月廿九日,晚:楊小樓首演《山神廟》
楊小樓的永勝社在第一舞台夜戲,新排首演《山神廟》(二本《林沖發配》),侯喜瑞飾魯智深。壓軸言菊朋的《鬧府》,錢金福的煞神,裘桂仙的葛登雲。
1930年,農歷庚午年,年初:斌慶社於廣德樓演出最後一場戲
斌慶社於廣德樓演出最後一場戲。
演出劇目
《群英會》(王文源,俞步蘭,侯喜瑞,陳富瑞,王斌芬,朱斌仙)
《貴妃醉酒》(雪艷琴,朱素雲,曹二庚)
《青石山》(俞振庭,徐碧雲,王斌芬,范斌祿,俞贊庭,蘇斌泰,朱斌仙)
1930年1月30日,農歷庚午年正月初一日:1930年1月30日廣德樓演出
廣德樓由斌慶社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雙搖會》(王盛意)
《綵樓配》(俞步蘭)
《草橋關》(裘桂仙)
《連環套》(耿長春)
《蟠桃會》(俞振庭)
《定軍山》(劉又萱,王文源,孫毓堃)
《陽平關》(侯喜瑞,陳富瑞,曹璽彥)
《御碑亭》(雪艷琴,郭仲衡,朱素雲,雪艷舫,曹二庚)
1931年8月,農歷辛未年:程艷秋首演《春閨夢》
程艷秋於北京中和園首演《春閨夢》。程艷秋飾張氏,俞振飛飾王恢,哈寶山飾曹襄,吳富琴飾李氏,文亮臣飾劉氏,蘇連漢飾趙克媽,曹二庚飾李信,李四廣飾孫氏,侯喜瑞飾公孫瓚,慈少泉飾丫鬟。
1935年4月3日,農歷乙亥年三月初一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李多奎外,新增小生俞振飛。
當時漢口市戲劇審查委員會規定,要先登記辦證,然後才准上演。又因程硯秋缺少便裝照片,刁難不給辦證。程硯秋過江去武昌謁見了行轅主任張學良和省主席張群,又親自去戲審會拜客,這樣才獲准於4月11日先上演後補發登記證。
在程硯秋下榻的東方旅館,有某報記者請他題字。有位本地的「聞人」在旁插嘴說:「就題『受寵若驚』這四個字吧!」程硯秋正色說:「我並沒有驚啊!」於是提筆書寫「戲有益」三字。語雲:「勤有功,戲(玩耍,一作嬉)無益」。程硯秋把「無」字換了個「有」字,強調戲曲的移風易俗教育作用,為戲曲藝人爭取社會地位。
1935年4月11日,農歷乙亥年三月初九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一天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飛。第一天打炮戲為《玉堂春》。
1935年4月12日,農歷乙亥年三月初十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二天
第二天打炮戲為全本《柳迎春》。
1935年4月13日,農歷乙亥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三天
第三天打炮戲為全本《碧玉簪》。
1935年4月22日,農歷乙亥年三月二十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最後一天
期滿,共演12天。最後三天為滿足觀眾要求加售站票。
此後鳴和社赴湖南演出。6月,由湖南北返路過武漢,新市場大舞台挽留了5天。
1935年10月28日,農歷乙亥年十月初二日:程硯秋首演《亡蜀鑒》
程硯秋於北京中和園首演《亡蜀鑒》。程硯秋飾李氏,侯喜瑞飾鄧艾,曹二庚飾馬邈。此戲僅演兩場後即遭禁演。
1936年3月12日,農歷丙子年二月十九日:言菊朋與楊小樓在天津對台
言菊朋赴天津演於北洋大戲院。同行有周瑞安、侯喜瑞等。同時,楊小樓演於國泰,形成對台。
1937年2月4日,農歷丙子年十二月廿三日:吳泰勛為其母五旬壽誕舉辦堂會戲
吳泰勛為其母五旬壽誕舉辦堂會戲,余叔岩、程硯秋、侯喜瑞、俞振飛、吳彥蘅等名伶都參加演出,是晚余叔岩演《托兆碰碑》,唱做念打不減當年,特別是後場幾個軟刀花及碰碑之身段,無處不美觀。工夫之深,足以超越儕輩。
1937年4月9日,農歷丁丑年二月廿八日:程硯秋在上海首演《費宮人》
程硯秋於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費宮人》。程硯秋飾費貞娥,俞振飛飾崇禎帝,侯喜瑞飾李闖,鍾喜久飾李過,吳富琴飾公主。
1937年4月21日,農歷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與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鍾喜久、鍾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代鮑吉祥和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金仲蓀先生統籌,由於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勢難分身,遂先後延聘杜穎陶、陳墨香,特別是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1956年8月28日,農歷丙申年七月廿三日:天津市京劇團成立演出舉行
天津市京劇團舉行成立演出。首場楊寶森大軸《失空斬》,特邀資深名凈侯喜瑞配演馬謖,厲慧良前面以《鍾馗嫁妹》壓軸;第二場厲慧良以《挑滑車》大軸,楊寶森則以《擊鼓罵曹》壓軸。楊、厲輪流挑梁,劇團欣欣向榮。
1959年6月3日,農歷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授業拜師典禮舉行,參加者有張夢庚、馬富祿、李洪春、貫大元、於連泉、曾平、梅蘭芳、張仲翰、侯喜瑞、李桂春、蕭長華、郝壽臣、馬彥祥、馬少波、李多奎、徐蘭沅、錢寶森、茹富華、於永利、周益瑞、言少朋、馬崇仁、李慕良、魏靜生、雪艷琴、譚富英、張君秋、葉盛章、劉連榮、袁世海、裘盛戎、栗金池、李少春等。
1961年2月13日,農歷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劇團舉行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京劇團全體演員、樂隊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員為歡度佳節,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了一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歌舞、雜技、戲法外,精彩的大軸戲是全團藝術家通力合作,聯袂演出反串京劇《大八蠟廟》。這出戲的舞台監督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陣容是:扮演費德功的是馬連良(老生反串武花臉),扮演朱光祖的是譚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張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小張媽的是裘盛戎(銅錘花臉反串彩旦),扮演黃天霸的是趙燕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賀仁傑的是李世濟(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義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倫的是馬富祿(小花臉反串老生),扮演費興的是陳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臉),扮演關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來龍的是趙麗秋(花旦反串武花臉),扮演竇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張桂蘭的是張洪祥(架子花臉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臉反串青衣)。《大八蠟廟》的演出中間,還有戲中串戲:男旦青衣任志秋學唱名家時慧寶先生的《硃砂痣》京劇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鎖麟囊》中「春秋亭」一場的選段。
這場京劇大反串,雖說是劇團內部的辭歲的大聯歡,對外「封箱」不售票,但由於名家薈萃、雲集一堂,使得能容納1300多位的劇場座無虛席,就連樓上樓下兩旁的走道都宣告「客滿」。
下午5點半,馬連良先生就來到後台,同後台的人們寒暄一陣之後,就去化妝室扮戲。當年馬連良雖已年逾花甲,但其精氣神非常飽滿,沒有多大功夫就勾完費德功的臉譜。他很謙虛地對站在身旁的周和桐說:「勾臉戲我在富連成科里唱過,但演反面人物,我還是頭一回來,這,您得替我兜著點啊!」馬連良先生扮演的費德功一出場就獲得了熱烈的「碰頭好」。他從亮相、台步、身段到眼神,都非常准確地把費德功的陰險、毒辣、貪戀酒色的大惡霸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尤其手裡那把特別的大扇子,耍得又溜又帥,幾乎全身都是戲。待到「雙膀臂力壓泰山,全憑袖箭鎮淮安,結交綠林英雄漢,誰不聞名心膽寒」四句定場念白剛一結束,觀眾席里即發出一片震耳的喝彩聲。
譚富英先生反串的武丑朱光祖,更是堪稱一絕。當年譚先生已近花甲之年,其扮相不僅俏、美、邊式,而且一招一式均不失「開口跳」的架勢,即真是抬腿有尺寸,舉手是地方。「探庄」那場戲里,不僅「走邊」動作優美,而且「鸞帶」踢得干凈利落,踢腿能到鼻尖,上桌時的一個「高台」亮相,台底下立即就是「炸窩」的滿堂好。不難看出這也是老先生幼年在科班奠定的扎實武功基礎。據譚元壽先生講:「反串武丑戲,這也是譚門的祖傳,從前只要是名角大反串,我老祖(譚派藝術創始人譚鑫培老先生)就專來武丑這一行。」
反串黃天霸的趙燕俠更有獨到之處,她扮相英俊,功架漂亮。出場的「馬趟子」和「跑圓場」,還真有大武生的氣勢和派頭。她穿三寸高的厚底,一個穩健的「垛泥」,就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同譚元壽(扮演費府家將)的刀槍開打,不僅配合默契,套路嫻熟,而且又沖又快,甚是火爆。
著名老旦李多奎先生,當年已是60開外的人了,在奔走公堂告狀的路上,突然來了一個離台板一尺多高的「吊毛」,這個動作對年輕演員不算什麼,但對年過六旬的李老卻不是件鬧著玩的事。他唱了一輩子老旦戲,還從來沒有起過這么高「吊毛」的「范兒」。當時台上台下的觀眾,都替他捏了把汗,站在下場門看戲的裘盛戎趕緊走過去,既親切又半開玩笑地說:「多爺!您今晚怎麼玩上老命了?是不是不打算過年啦?」李老面帶笑容,很幽默地對大夥兒說:「別看我歲數大點,可腰腿還算靈活,說真的,沒有兩手絕的,也不敢應今兒晚上這個活兒!」
Ⅵ 寫一個關於大王山森林公園的的日記。
此南嶽山非湖南衡陽境內南嶽衡山,乃湖北石首城區南嶽山是也。
南嶽山位於石首城東。原名龍蓋山。據考山中有石湫,人傳為龍窟。每當霧靄籠罩則必下雨,故名。一說狀似龍蟠寶蓋而得名。主峰海拔141.7米。為石首最高峰。由於開山炸石,山體已削去一半。西側毗連著馬鞍山、筆架山,山北有山底湖。相傳唐代將軍李靖曾在此屯兵,後人在此山右側建有李衛公祠。清代建南嶽廟,成游覽勝地,山亦隨之易為今名。據清同治年間的《石首縣志》龍蓋山條目記載:「在縣東二里,土名南嶽山,名勝志:縣之主山也,上有石湫,號龍穴。」可知南嶽山早就是名勝。「龍蓋朝嵐」是石首古「綉林十景」之一。1992年建立湖北省級森林公園。南嶽山森林公園是長江中游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結合部一帶少有的山地景觀,襟(長)江臨(山底)湖,山清水秀,呈現「江、湖、山、林」的小而全的自然生態格局,為石首打造山水園林城市提供契機。為國家2A級風景區。
南嶽山自古就是道教勝地,素有「小南嶽」、「小武當」之譽。宮觀建築始建於漢、興盛於明。傳漢代時便有羽士居山潛修,三國時始建南嶽大殿、七女宮等,唐李靖從李孝恭征蕭銑,曾駐兵於此,唐五代間增置李衛國公祠,明代山間道教發展極盛,七女宮改成了玉皇樓,增修了真武祖師殿、雷祖殿、靈官殿、紫金殿、南天門及一天宮、二天宮、三天宮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明末清初山麓四周之庵、閣、亭、壇時有興建,計明
Ⅶ 關德興的參演作品
黃飛鴻電影:
1949年《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01)《黃飛鴻傳下集之火燒霸王莊》(02)
1950年《黃飛鴻傳第三集:血戰流花橋》(03)、《黃飛鴻傳第四集:梁寬歸天》(04)
1951年《黃飛鴻傳大結局》(05)
1953年《黃飛鴻一棍伏三霸》(06)
1954年《黃飛鴻初試無影腳》(07)、《黃飛鴻與林世榮》(08)
1955年《黃飛鴻正傳》(09)、《續黃飛鴻傳》(10)、《黃飛鴻花地搶炮》(11)、《黃飛鴻威震四牌樓》(12)、《黃飛鴻長堤殲霸》(13)
1956年《黃飛鴻擂台比武》(14)、《黃飛鴻大鬧佛山》(15)、《黃飛鴻火燒大沙頭》(16)、《黃飛鴻花艇風雲》(17)、《黃飛鴻大戰雙門底》(18)、《黃飛鴻大鬧花燈》(19)、《黃飛鴻七獅會金龍》(20)、《黃飛鴻獨臂斗五龍》(21)、《黃飛鴻三戲女鏢師》(22)、《黃飛鴻義救龍母廟》(23)、《黃飛鴻七斗火麒麟》(24)、《黃飛鴻怒吞十二獅》(25)、《黃飛鴻伏二虎》(26)、《黃飛鴻醒獅會麒麟》(27)、《黃飛鴻鐵雞斗蜈蚣》(28)、《黃飛鴻龍舟奪錦》(29)、《黃飛鴻水底三擒蘇鼠廉》(30)、《黃飛鴻沙面伏神犬》(31)、《黃飛鴻橫掃小北江》(32)、《黃飛鴻紅船殲霸》(33)、《黃飛鴻義救賣魚燦》(34)、 《黃飛鴻觀音山雪恨》(35)、《黃飛鴻天後廟進香》(36)、《黃飛鴻官山大賀壽》(37)、《黃飛鴻古寺救情僧》(38)
1957年《黃飛鴻河南浴血戰》(39)、《胭脂馬三斗黃飛鴻》(40)、《黃飛鴻夜探黑龍山》(41)、《黃飛鴻獅王爭霸》(42)、《黃飛鴻喋血馬鞍山》(43)、《黃飛鴻大破飛刀黨》(44)、《黃飛鴻血濺姑婆屋》(45)、《黃飛鴻二龍爭珠》(46)
1958年《黃飛鴻五毒斗雙龍》關德興(47)、《黃飛鴻龍爭虎鬥》(48)、《黃飛鴻大破金鍾罩》(49)、《黃飛鴻西關搶新娘》(50)、《黃飛鴻大鬧鳳凰崗》(51)、《黃飛鴻擂台斗五虎》(52)、《黃飛鴻大破馬家莊》(53)、《黃飛鴻夫妻除三害》(54)、《黃飛鴻鐵雞斗神鷹》(55)、《黃飛鴻虎穴救梁寬》(56)
1959年《黃飛鴻義貫彩虹橋》(57)、《黃飛鴻被困黑地獄》(58)、《黃飛鴻戲棚伏虎》(59)
1960年《黃飛鴻擂台爭霸戰》(60)、《猩猩王大戰黃飛鴻》(61)、《黃飛鴻大破五虎陣》(62)
1967年《黃飛鴻虎爪會群英》(63)
1968年《黃飛鴻威震五羊城》(64)、《黃飛鴻醒獅獨霸梅花椿》(65)、《黃飛鴻醉打八金剛》(66)、《黃飛鴻肉搏黑霸王》(67)、《黃飛鴻拳王爭霸》(68)、《黃飛鴻巧奪鯊魚青》(69)
1969年《黃飛鴻神威伏三煞》(70)、《黃飛鴻虎鶴斗五狼》(71)、《黃飛鴻浴血硫磺谷》(72)
1970年《黃飛鴻勇破烈火陣》(73)
1974年《黃飛鴻少林拳》(74),
979年《林世榮》(75),1980年《黃飛鴻與鬼腳七》(76)
1981年《勇者無懼》(77)。
其他電影:
《大富之家》 (1994) .... 任老爺
《今夜不設防》 (1989)
《最佳拍檔4之千里救差婆》(1987)
《烏龍大家庭》(1986)
《神拳鐵扇子》 (1961)
《青龍鎮殲霸戰》 (1961)
《香江花月夜》 (1961) .... 楚霸王
《怪俠赤屠龍》 (1960) .... 赤屠龍
《天山雙狐斗屠龍》 (1960)
《屠龍女三斗粉金剛》(1960)
《哪吒蛇山救母》 (1960) .... 托塔天王李靖
《火葬爛頭何》 (1959) .... 爛頭何
《三盜九龍杯》(1959) .... 馬玉龍
《猩猩王大鬧天宮》 (1959) .... 縣官張忠介
《聞天香三戲聞太師》 (1959) .... 武成王黃飛虎
《大破銅網陣》 (1959) .... 智化
《七俠五義夜探沖霄樓》 (1959) .... 智化
《白娘娘借屍還魂》 (1959) .... 李靖
《十萬童屍》(1958) .... 公孫杵臼
《黃飛虎反五關》-續集 (1958) .... 黃飛虎
《萬世流芳張玉喬》 (1958) .... 陳子壯(英雄壽)
《樊梨花金光陣產子》 (1958) .... 楊藩
《薛剛打爛太廟》 (1958) .... 薛剛
《飛行太子》 (1958) .... 太子劍清
《十五貫》(1957) .... 江忠
《南海拳王夜盜梅花馬》 (1957) .... 文添富
《黃飛虎反五關》-上集 (1957) .... 黃飛虎
《哪吒大鬧天宮》(1957) .... 李靖
《楚漢爭》 (1957) .... 楚霸王項羽
《哪吒鬧東海》 (1957) .... 李靖
《魚腸劍》 (1957) .... 專諸
《哪吒鬧東海》 (1957) .... 李靖
《風火鬼頭刀》 (1957) .... 古義章
《關公千里送嫂》(1957) .... 關公
《少林英雄左崧傳》 (1956) .... 左崧
《嫦娥奔月》 (1956) .... 後羿
《關公月下釋貂蟬》 (1956) .... 關雲長
《橫霸七省勝字旗》 (1956)
《白鶴英雄傳》(1956)
《女俠響尾追魂鏢》 (1956)
《虎將奪王妃》(1956) .... 義親王
《武松血濺獅子樓》 (1956) .... 武松
《鐵馬騮別傳》-大結局 (1955) .... 左崧
《南海拳王》 (1954) .... 文添富
《碧血染親兒》 (1954) .... 關仲文
《虎膽英魂》(1952) .... 招天保
《五虎斷魂槍》 (1951) .... 鄺飛虎
《百戰神弓》 (1951) .... 鍾毅成
《銀海春光》 (1951) .... 大明星
《薛仁貴血戰柳家莊》 (1950)
《長使蛾眉淚滿襟》 (1949) .... 關志堅
《一劍定江山》 (1949)
《女鏢師三戲神鞭俠》 (1949) .... 神鞭俠
《烽火漁村》(1948)
《血染霓裳》 (1948)
《周身膽鬧廣州》 (1947) .... 周身膽
《怪俠獨眼龍》 (1947) .... 怪俠獨眼龍
《生武松》 (1941)
《插翼虎》 (1940)
《怪俠一枝梅》 (1940) .... 王龍
《摩登貂蟬》 (1937)
《血濺二柳庄》 (1936)
《神鞭俠》 (1936) .... 關阿興
《昨日之歌》 (1935) .... 冰鴻
《殘歌》(1935) .... 張超 《哪吒鬧東海》 (1957) .... 演唱
《魚腸劍》(1957) .... 演唱
《哪吒大鬧天宮》 (1957) .... 演唱
《十五貫》 (1957) .... 演唱
《關公千里送嫂》(1957) .... 演唱
《黃飛鴻擂台斗五虎》 (1958) .... 監制
《武松血濺獅子樓》 (1956)
《關公月下釋貂蟬》 (1956) .... 藝術指導
《關公月下釋貂蟬》 (1956) .... 演唱
《昨日之歌》 (1935) .... 演唱
《血濺二柳庄》 (1936) .... 演唱
《哪吒鬧東海》 (1957) .... 演唱 家庭計劃指導會:男子有扎 (飾演賣魚勝的師父)
Ⅷ 游鬱南大王山森林公園作文200
寫大王山公園的作文200
Ⅸ 誰知道古今中外有名的戰役
1979年-1989年,蘇聯為了奪得西亞地區的資源以及進一步威脅中國及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勢力,發動了對阿富汗的入侵,戰爭初期蘇軍迅速解決了阿富汗正規軍,但之後的游擊戰使蘇聯深陷泥潭,阿富汗游擊隊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給予蘇軍沉重的打擊,蘇軍在付出慘重的人員傷亡及物質損失後不得不撤出阿富汗;
1980年-1988年,兩伊戰爭。在美國的挑撥離間下,撒達姆發動了對伊朗的 全面戰爭,雙方互有攻守,戰爭歷時8年, 造成超過100萬人的重大傷亡及巨大的財產損失。伊拉克的國力開始衰退,當年全球 數一數二的富國地位不復存在。
1990年-1991年,海灣戰爭。 剛剛結束了8年殘酷戰爭的伊拉克人民在還沒有弄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又被推入新的戰爭旋渦…… 90年8月2日,撒達母發動了對主權國家科威特的入侵,在聯合國譴責決議被無視後, 由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對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部隊及伊拉克本土軍事設施展開打擊,至2月28日,科威特全境光復。此戰伊拉克損失10萬餘人及無數武器裝備,而多國部隊僅僅是傷亡300多人的代價,現代戰爭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伊拉克長達14年的經濟制裁開始,伊拉克人民的苦難也從此開始,直到今天……
1992年-1993年,南斯拉夫內戰,因種族仇恨而導致的戰爭是人類的悲哀,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與滅絕在這里成了家常便飯。戰爭導致國家的分裂,斯偌文利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馬奇頓宣告獨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不復存在。
1998年-2000年,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的邊境戰爭。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美國借口南 科索沃問題,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 糾集北約部隊發動對南聯盟的空襲。結果,南聯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國奪得在巴爾乾地區的控制權,俄羅斯進一步被擠壓出該地區。
2001年, 在911恐怖襲擊後美國迅速反應,發動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攻擊,在反塔利班武裝的支持下, 美英盟軍推翻塔利班政權,並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國在西亞的戰略進一步成功, 直接將 武裝力量 插進 中國及俄羅斯的後院……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盟軍同樣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對 伊拉克的進攻,料想中的伊頑強抵抗沒有出現, 伊拉克軍及撒達母政權迅速瓦解,撒達母時代終結……美國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奪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