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關系與新聞傳播的服務對象差異在

公共關系與新聞傳播的服務對象差異在

發布時間:2021-10-19 17:20:32

『壹』 公共關系學 和 新聞傳播學那個好

新聞傳播學

傳播學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跨學科研究的產物。傳播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有密切的聯系,處在多種學科的邊緣。由於傳播是人的一種基本社會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語義學、神經病學、等等,都與傳播學相關。它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新聞學、人類學等許多學科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來研究傳播的本質和概念;傳播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饋,信息與對象的交互作用;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功能;各種傳播媒介的功能與地位;傳播制度、結構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的關系等。

『貳』 公共關系的分類及特點

內部公共關系是組織內部縱向公共關系和內部橫向公共關系的總稱。針對組織結構而言,縱向公共關系是組織機構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橫向公共關系是組織機構同級職能部門、科室、班組之間和員工之間的關系。現代組織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開放系統,內部關系是否融洽、團結、目標一致,決定著組織能否充滿生機,能否具有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建立良好的內部公共關系,是組織開展各類對外公共關系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危機公關,指的是由於企業的管理不善、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響,而給企業或者品牌帶來的危機,企業針對危機所採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動,包括消除影響、恢復形象等,就是危機公關。 什麼是危機公關? 由於企業的管理不善、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響,而給企業或品牌帶來危機,企業針對危機所採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動,包括消除影響、恢復形象,就是危機公關。危機公關屬於危機管理系統的危機處理部分

營銷公關以公關工具為主要工具的營銷,是以公關為工具為導向的傳播。

政府公共關系
政府即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的執行機構,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以及代表國家管理的各級權利機構,它對國家各方面事務行使著指導、管理、監督、協調、保衛和服務等基本職能[1]。

所謂政府公共關系,是指以政府作為行為主體,利用各種信息傳播手段與民眾進行雙向的信息溝通,以爭取民眾的支持、信任與合作,從而樹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各類活動.

國際公關是指一組織針對本國以外公眾所進行的公關活動或對國外有著顯著影響的公關活動。在企業中,國際公共關系是指企業為增進公眾的信任和支持,利用傳播的手段以及各種形式的國際交往,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協調企業與社會、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與其他同行關系的活動。公共關系的對象是公眾,其目的是要增進企業與公眾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創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叄』 公共關系傳播與大眾傳播有什麼區別

首先,大眾傳播的主體是以傳播信息為職業的團體或個人;公共關系傳播的主體則是一般的社會組織,是代表組織行使傳播職能的公共關系機構或公共關系人員。

其次,大眾傳播的內容是由職業傳播者根據新聞價值規律采編的、需要告知公眾的信息;公共關系傳播的則是由組織部門行使傳播職能的人根據公共關系計劃編制的對組織有利的信息。

第三,大眾傳播的渠道一般不大由感受器官和簡單的表達工具組成,而是包括大規模的、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分發設備和分發系統。因此,專門的信息傳播機構既需要充足的資金、設備,又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公共關系傳播則不受技術水平和專業化政府的限制,它的製作過程也相對簡單一些。

第四,大眾傳播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說是單向的,因為它的主導者始終是傳播者,受傳者既不確知,也不穩定,很難取得直接的反饋。而公共關系的傳播對象是可知的和相對穩定的,它的傳播過程具有明顯的雙向性特點。

具體表現在:組織通過信息傳播將自己的目標、政策和具體措施告訴公眾,公眾則通過被調查或主動回報兩種方式把自己的要求、意見和建議告訴組織。與大眾傳播相比,公共關系傳播能夠更加及時、有效地取得反饋。

『肆』 公共關系和新聞宣傳、廣告、庸俗關系、市場營銷各有什麼關系

5.公共關系與宣傳
宣傳是社會組織有意識地把某種觀念、意見、態度和情緒,以及風俗、信仰傳播於社會的努力,是一種有意控制社會心理的活動。
公共關系與宣傳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二者性質上而言都是一種傳播過程,並具有一些共同的活動特點;二者的工作內容有時也是相同的,如每個組織都有團結內部成員,增強群體凝聚力、向心力、榮譽感等方面的任務,這既是組織內部宣傳工作的內容,也是組織內部公共關系工作的目標。但是公共關系與宣傳是有區別的,其區別在於:
(1)工作性質不同。傳統的宣傳工作屬於政治思想工作范疇,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宣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變和強化人們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獲取人們對某種主張或信仰的支持。其主要內容是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道德、倫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公共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職能,目的是塑造組織形象,建立組織與公眾的良好關系,除了宣傳、鼓動以外,其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信息交流、協調溝通、決策咨詢、危機處理等。
(2)工作方式不同。宣傳工作是單向傳播過程(組織→公眾),帶有灌輸性和強制性;其目的有時是隱秘的,並不為公眾知曉的;工作重點往往是以組織既定的目標來控制公眾的心理;有時為了獲取目標對象的支持,宣傳容易出現誇張渲染的片面效應。公共關系工作是一種雙向傳播過程 ;公共關系必須尊重事實,及時、准確、有效地向公眾傳遞組織信息,以真誠換取公眾對組織的理解和信任;公共關系除了向公眾解釋、說服工作外,很重要的職能在於向組織的決策層提供信息和咨詢;其目的、動機是公開的,應努力使公眾了解,讓公眾知曉的;公共關系工作是說與做的統一,不僅要求組織做好本身工作,還要求把自己做好的工作告訴公眾。
6.公共關系與廣告
廣告即廣而告之,是指向廣大公眾傳遞信息的手段和行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提到的廣告大都指商業廣告,即廣告主為了擴大銷售、獲取贏利,以付錢的方式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向目標市場的廣大公眾傳播商品或服務的經濟活動。開展公共關系無疑是要運用廣告這種重要的傳播形式,但廣告不等於公共關系,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主要是二者都具有依靠傳播媒介傳播信息的特徵。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廣告在不同程度上起著擴大組織影響、建樹組織形象的作用。
公共關系與廣告的區別主要在於:
(1)傳播的目標不同。公共關系的目標是贏得公眾的信賴、好感、合作與支持,樹立良好的整體形象,「讓別人喜歡我」;廣告的目標是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對產品產生好感,「讓別人買我」。
(2)傳播原則不同。廣告的信息傳播原則是引人注目。只有引人注目的廣告,才能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廣為人知,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最終達到擴大銷售和服務的目的。公共關系傳播的首先原則是真實可信,其傳播的信息都應當是真實的、可信的,絕不能有任何虛假。當然,公共關系信息傳播也要講究引人注目,但「引人注目」是從屬於真實性,是為真實性服務的。
(3)傳播方式不同。廣告為了引人注目,可以採用各種傳播方式,包括新聞的、文學的及藝術的傳播方式,可以採用虛構的乃至神話的誇張手法,以激起人們的興趣,加速人們的購買慾望。但公共關系的傳播方式,最重要的是靠事實說話。其信息傳播手段主要是新聞傳播的手段,如新聞稿、新聞發布會、報紙、雜志等。這些傳播手段的特點是:靠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及其內在的新聞價值說話,認為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當事人運用什麼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表現手法,而在於善於選擇適當的時機,採用適當的形式,通過適當的媒介,把適當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傳遞給目標對象公眾。
(4)傳播周期不同。通常來說,廣告的傳播周期是短暫的,短則十天半月,長則數月一年,一般不會太長。相對來說,公共關系的傳播周期則是長期的,其任務主要是樹立整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急功近利的方式是很難奏效的。
(5)所處地位不同。一般來說,廣告在經營管理的全局中所處的地位是局部性的,其成敗好壞,對全局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公共關系工作卻不同,它在經營管理中處於全局性的地位,貫穿於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公共關系工作的好壞,決定著整個企業的信譽、形象,決定著整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6)效果不同。一般來說,廣告的效果是直接的、可測的,其經濟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對某項廣告而言,其效果也往往是局部的,隻影響到某個產品或某項服務的銷路。因此,廣告的效果又是局部性的、戰術性的。而公共關系的效果則是戰略性的、全局性的。一旦確立了正確的公共關系思想,並開展了成功的公共關系工作,企業就能在外界建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使本身受益無窮,而且社會各界也會因此受益不淺。尤其是成功的公共關系所取得的效益,應該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效益的社會整體效益。一般來說,這樣的整體效益是難於通過利潤的尺度來直接衡量的。
做廣告並不等於公共關系。但是,公共關系工作可以採用廣告的方法,這就是「公共關系廣告」。
7.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是指企業在市場上的經營活動的總稱。它包括市場調查、新產品開發、制定價格、選擇銷售渠道、選擇促銷手段以及開展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的關系是緊密的。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也是明顯的。
公共關系工作在企業中,幾乎與市場營銷融合在一起。換言之,企業的公共關系工作幾乎完全為市場營銷活動服務。正如英國公關專家弗蘭克??傑夫金斯所說:「銷售中的每一個因素都需要公關人員來加強、完善」。因此,公共關系可以涉及市場營銷的各個角落。它們的聯系主要在以下方面:
(1)共同的產生條件——商品生產的高度發展。
(2)共同的指導思想——用戶第一,社會效益第一。
(3)相似的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媒介。
(4)市場營銷把公共關系作為組成部分。
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范圍不同。市場營銷僅限於企業生產流通領域,最多不過是經濟領域內,但公共關系所涉及的是社會任何一種組織與公眾的關系。除企業外,公共關系還涉及政府、學校、醫院等各種組織,遠遠超過了經濟領域。公共關系比市場營銷有更廣泛的社會性,學科應用范圍也更為廣闊。
(2)目的不同。市場營銷的直接目的是銷售產品,從而進一步擴大贏利,產生企業效益;公共關系的目的是樹立組織形象,產生良好的公眾信譽,從而使組織獲得長足的發展。
(3)手段不同。市場營銷所採用的手段是價格、推銷、廣告、包裝、商標、產品設計、分銷等。這些手段都是緊緊地圍繞著產品銷售的目的。而公共關系所採用的手段是宣傳資料、各種專題活動,如記者招待會、社會贊助、典禮儀式、危機處理等活動。當然,市場營銷有時也可把公共關系的一些手段作為自身的手段,但嚴格來講,二者之間在手段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8.公共關系與庸俗關系
庸俗關系是指日常生活或經濟交往中,利用金錢或職權,「拉關系」、「走後門」、「套私情」,為個人謀取好處等不正當的人際交往活動。從表面上看,庸俗關系與公共關系的協調溝通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為解決問題或獲取利益。因此,有人一聽說公共關系就聯想到這種不正當的庸俗關系,認為公共關系就是教人花言巧語,搞不正之處。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在很多時候敗壞了公共關系的名聲。公共關系與庸俗關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兩者產生的基礎不同。公共關系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現代民主制度不斷發展、信息手段十分先進的產物(詳見第二章);庸俗關系則是在封閉落後的經濟條件下,生產力不發達、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善、物質供應不充足的產物,帶有濃厚的血緣、地緣的色彩。
(2)兩者的理論依據不同。公共關系以現代科學理論為指導,按照正確的目標、科學的方式、規范的組織形式、嚴格的工作程序和道德准則來進行;庸俗關系則建立在市儈經驗的基礎上,其方法是險惡的權術,奉行的是「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信條。
(3)兩者的活動方式不同。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正當聯系,主要是通過正式渠道,採取大眾傳播或人際傳播等手段,公開地進行活動,其活動是正大光明的。而庸俗關系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不正當聯系,是私人之間相互利用的一種不正當的活動。其參與者盡量掩蓋其所作所為,進行幕後交易,如通過奉承拍馬、內外勾結、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等庸俗手段,進行暗中拉關系、謀私利的活動。這些活動不能在公眾場合下公開進行,只能在暗地裡偷偷地進行。
(4)兩者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公共關系以建立良好的組織形象、提高知名度與美譽度、維護組織與公眾雙方的合理利益為目標,恪守公正誠實、信譽至上的原則,從而使組織獲取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庸俗關系則是通過各種卑劣手段,來達到個人私利的目的,如搞些緊俏商品,買些便宜貨,謀個好職務,在競標中搞到競標項目等等。前者為公共利益而奮斗,後者只是為個人的私利而投機鑽營。
(5)兩者產生的效果不同。公共關系是通過有計劃的一系列活動,使社會組織在與社會整體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斷發展,其結果是組織、社會、國家和公眾都受惠,為社會創造一種以誠相見、講求信譽、提高聲望的良好風氣;有利於形成和諧、友善、正常、健康的人際關系;有利於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的發展。庸俗關系則將人際交往商品化,使人們變得唯利是圖、目光短淺,整個社會充滿市儈氣,個人中飽私囊,而國家和公眾的利益卻遭到損害。

『伍』 大眾傳媒 公共關系 新聞傳播 這三個之間的聯系

大眾傳媒&新聞傳播:
大眾傳媒是新聞傳播的主體,而新聞傳播是大眾傳媒的核心行為。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法規,目前只對大眾傳媒開放了新聞采訪權,因此,大眾傳媒是目前唯一的合法新聞傳播主體。其他的網路媒體以及個人博客等雖然有發布自己聲音的權利,但由於缺少新聞采訪這一關鍵環節,因此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傳播。

大眾傳媒&公共關系:
大眾傳媒是影響公共關系最重要的因素,而公共關系是大眾傳媒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的重要反映。公共關系的一個最重要的部分是媒體關系,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對公共關系活動及行為的成敗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甚至有人將媒體關系定義為「中國式公關」。這種說法雖然有點以偏概全,卻也是現實的一種真實反映。

新聞傳播&公共關系:
在公共關系活動及行為中,新聞傳播是一種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而公共關系則是新聞傳播活動的最終結果。

『陸』 請問公共關系和新聞宣傳,廣告,庸俗關系,市場營銷各有什麼關系

5.公共關系與宣傳
宣傳是社會組織有意識地把某種觀念、意見、態度和情緒,以及風俗、信仰傳播於社會的努力,是一種有意控制社會心理的活動。
公共關系與宣傳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二者性質上而言都是一種傳播過程,並具有一些共同的活動特點;二者的工作內容有時也是相同的,如每個組織都有團結內部成員,增強群體凝聚力、向心力、榮譽感等方面的任務,這既是組織內部宣傳工作的內容,也是組織內部公共關系工作的目標。但是公共關系與宣傳是有區別的,其區別在於:
(1)工作性質不同。傳統的宣傳工作屬於政治思想工作范疇,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宣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變和強化人們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獲取人們對某種主張或信仰的支持。其主要內容是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道德、倫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公共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職能,目的是塑造組織形象,建立組織與公眾的良好關系,除了宣傳、鼓動以外,其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信息交流、協調溝通、決策咨詢、危機處理等。
(2)工作方式不同。宣傳工作是單向傳播過程(組織→公眾),帶有灌輸性和強制性;其目的有時是隱秘的,並不為公眾知曉的;工作重點往往是以組織既定的目標來控制公眾的心理;有時為了獲取目標對象的支持,宣傳容易出現誇張渲染的片面效應。公共關系工作是一種雙向傳播過程 ;公共關系必須尊重事實,及時、准確、有效地向公眾傳遞組織信息,以真誠換取公眾對組織的理解和信任;公共關系除了向公眾解釋、說服工作外,很重要的職能在於向組織的決策層提供信息和咨詢;其目的、動機是公開的,應努力使公眾了解,讓公眾知曉的;公共關系工作是說與做的統一,不僅要求組織做好本身工作,還要求把自己做好的工作告訴公眾。
6.公共關系與廣告
廣告即廣而告之,是指向廣大公眾傳遞信息的手段和行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提到的廣告大都指商業廣告,即廣告主為了擴大銷售、獲取贏利,以付錢的方式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向目標市場的廣大公眾傳播商品或服務的經濟活動。開展公共關系無疑是要運用廣告這種重要的傳播形式,但廣告不等於公共關系,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主要是二者都具有依靠傳播媒介傳播信息的特徵。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廣告在不同程度上起著擴大組織影響、建樹組織形象的作用。
公共關系與廣告的區別主要在於:
(1)傳播的目標不同。公共關系的目標是贏得公眾的信賴、好感、合作與支持,樹立良好的整體形象,「讓別人喜歡我」;廣告的目標是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對產品產生好感,「讓別人買我」。
(2)傳播原則不同。廣告的信息傳播原則是引人注目。只有引人注目的廣告,才能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廣為人知,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最終達到擴大銷售和服務的目的。公共關系傳播的首先原則是真實可信,其傳播的信息都應當是真實的、可信的,絕不能有任何虛假。當然,公共關系信息傳播也要講究引人注目,但「引人注目」是從屬於真實性,是為真實性服務的。
(3)傳播方式不同。廣告為了引人注目,可以採用各種傳播方式,包括新聞的、文學的及藝術的傳播方式,可以採用虛構的乃至神話的誇張手法,以激起人們的興趣,加速人們的購買慾望。但公共關系的傳播方式,最重要的是靠事實說話。其信息傳播手段主要是新聞傳播的手段,如新聞稿、新聞發布會、報紙、雜志等。這些傳播手段的特點是:靠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及其內在的新聞價值說話,認為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當事人運用什麼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表現手法,而在於善於選擇適當的時機,採用適當的形式,通過適當的媒介,把適當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傳遞給目標對象公眾。
(4)傳播周期不同。通常來說,廣告的傳播周期是短暫的,短則十天半月,長則數月一年,一般不會太長。相對來說,公共關系的傳播周期則是長期的,其任務主要是樹立整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急功近利的方式是很難奏效的。
(5)所處地位不同。一般來說,廣告在經營管理的全局中所處的地位是局部性的,其成敗好壞,對全局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公共關系工作卻不同,它在經營管理中處於全局性的地位,貫穿於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公共關系工作的好壞,決定著整個企業的信譽、形象,決定著整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6)效果不同。一般來說,廣告的效果是直接的、可測的,其經濟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對某項廣告而言,其效果也往往是局部的,隻影響到某個產品或某項服務的銷路。因此,廣告的效果又是局部性的、戰術性的。而公共關系的效果則是戰略性的、全局性的。一旦確立了正確的公共關系思想,並開展了成功的公共關系工作,企業就能在外界建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使本身受益無窮,而且社會各界也會因此受益不淺。尤其是成功的公共關系所取得的效益,應該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效益的社會整體效益。一般來說,這樣的整體效益是難於通過利潤的尺度來直接衡量的。
做廣告並不等於公共關系。但是,公共關系工作可以採用廣告的方法,這就是「公共關系廣告」。
7.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是指企業在市場上的經營活動的總稱。它包括市場調查、新產品開發、制定價格、選擇銷售渠道、選擇促銷手段以及開展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的關系是緊密的。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也是明顯的。
公共關系工作在企業中,幾乎與市場營銷融合在一起。換言之,企業的公共關系工作幾乎完全為市場營銷活動服務。正如英國公關專家弗蘭克�6�1傑夫金斯所說:「銷售中的每一個因素都需要公關人員來加強、完善」。因此,公共關系可以涉及市場營銷的各個角落。它們的聯系主要在以下方面:
(1)共同的產生條件——商品生產的高度發展。
(2)共同的指導思想——用戶第一,社會效益第一。
(3)相似的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媒介。
(4)市場營銷把公共關系作為組成部分。
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范圍不同。市場營銷僅限於企業生產流通領域,最多不過是經濟領域內,但公共關系所涉及的是社會任何一種組織與公眾的關系。除企業外,公共關系還涉及政府、學校、醫院等各種組織,遠遠超過了經濟領域。公共關系比市場營銷有更廣泛的社會性,學科應用范圍也更為廣闊。
(2)目的不同。市場營銷的直接目的是銷售產品,從而進一步擴大贏利,產生企業效益;公共關系的目的是樹立組織形象,產生良好的公眾信譽,從而使組織獲得長足的發展。
(3)手段不同。市場營銷所採用的手段是價格、推銷、廣告、包裝、商標、產品設計、分銷等。這些手段都是緊緊地圍繞著產品銷售的目的。而公共關系所採用的手段是宣傳資料、各種專題活動,如記者招待會、社會贊助、典禮儀式、危機處理等活動。當然,市場營銷有時也可把公共關系的一些手段作為自身的手段,但嚴格來講,二者之間在手段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8.公共關系與庸俗關系
庸俗關系是指日常生活或經濟交往中,利用金錢或職權,「拉關系」、「走後門」、「套私情」,為個人謀取好處等不正當的人際交往活動。從表面上看,庸俗關系與公共關系的協調溝通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為解決問題或獲取利益。因此,有人一聽說公共關系就聯想到這種不正當的庸俗關系,認為公共關系就是教人花言巧語,搞不正之處。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在很多時候敗壞了公共關系的名聲。公共關系與庸俗關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兩者產生的基礎不同。公共關系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現代民主制度不斷發展、信息手段十分先進的產物(詳見第二章);庸俗關系則是在封閉落後的經濟條件下,生產力不發達、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善、物質供應不充足的產物,帶有濃厚的血緣、地緣的色彩。
(2)兩者的理論依據不同。公共關系以現代科學理論為指導,按照正確的目標、科學的方式、規范的組織形式、嚴格的工作程序和道德准則來進行;庸俗關系則建立在市儈經驗的基礎上,其方法是險惡的權術,奉行的是「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信條。
(3)兩者的活動方式不同。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正當聯系,主要是通過正式渠道,採取大眾傳播或人際傳播等手段,公開地進行活動,其活動是正大光明的。而庸俗關系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不正當聯系,是私人之間相互利用的一種不正當的活動。其參與者盡量掩蓋其所作所為,進行幕後交易,如通過奉承拍馬、內外勾結、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等庸俗手段,進行暗中拉關系、謀私利的活動。這些活動不能在公眾場合下公開進行,只能在暗地裡偷偷地進行。
(4)兩者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公共關系以建立良好的組織形象、提高知名度與美譽度、維護組織與公眾雙方的合理利益為目標,恪守公正誠實、信譽至上的原則,從而使組織獲取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庸俗關系則是通過各種卑劣手段,來達到個人私利的目的,如搞些緊俏商品,買些便宜貨,謀個好職務,在競標中搞到競標項目等等。前者為公共利益而奮斗,後者只是為個人的私利而投機鑽營。
(5)兩者產生的效果不同。公共關系是通過有計劃的一系列活動,使社會組織在與社會整體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斷發展,其結果是組織、社會、國家和公眾都受惠,為社會創造一種以誠相見、講求信譽、提高聲望的良好風氣;有利於形成和諧、友善、正常、健康的人際關系;有利於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的發展。庸俗關系則將人際交往商品化,使人們變得唯利是圖、目光短淺,整個社會充滿市儈氣,個人中飽私囊,而國家和公眾的利益卻遭到損害。

『柒』 新聞傳播在公共工作中的地位是什麼

公共關系傳播,是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社會組織開展公共關系工作的重要手段。離開了傳播,公眾無從了解組織,組織也無從了解公眾。如果我們把社會組織看作公共關系工作的主體,把公眾看作公共關系工作的客體,傳播就是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和橋梁。組織與公眾的溝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傳播,組織與公眾之間的誤解,也往往是由於信息不暢造成的。因此,一個社會組織不但要有明確的目標、符合公眾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還要充分利用傳播手段開展公關活動,贏得公眾的好感和輿論的支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也許「公共關系」、「傳播」與「交際」、「拉關系」、「拉拉扯扯」在詞義上容易產生混淆,也許在公共關系實踐中確實出現過偏差,從這門學科引入我國之日起,對它的疑惑和誤解就沒有停止過。有人甚至作出這樣的推斷:「公共關系=美女+交際」,「公共關系=公關小姐」,「公共關系=不正之風」。由於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與指導,公共關系人員在利用媒介進行傳播的過程中,也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效果。

為了進一步總結公共關系傳播的內在規律,為公關工作者提供參考,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理論問題,即它的原理、特性、理論模式及其運行過程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公共關系傳播界說

為了弄清楚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內涵,有必要將它與含義相近的幾個概念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同中之異」。

(一)人際傳播泛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與彼此往來。它與公共關系傳播有許多共同點:兩者都屬於社會范疇,都是能動的交流行為,都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過程,都具有相互作用的功能。而且,人際傳播可以作為公共關系傳播的輔助手段。

但是,它們也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

首先,人際傳播和公共關系傳播的主體——人的含義不同。前者指單個的個人,後者指組織化了的個人;前者研究的是人已人之間的交往及信息交流活動,後者研究的則是代表組織的個人有目的、有計劃地傳遞組織信息的過程。

第二,從社會關系的總體上看,人際關系是一種較低層次的社會關系,而公共關系則是從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較高層次的社會關系。與此相適應,它們所採用的傳播手段各不相同。人際傳播手段一般比較簡單,而公共關系傳播手段相對復雜一些。

第三,人際傳播的對象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個人,而公共關系的傳播對象則是已組織有著某種特定聯系的群體。

(二)公共關系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區別

大眾傳播是專業化群體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向為數眾多的讀者、聽眾、觀眾傳遞信息的過程。它具有公共關系傳播的一般特性,是公共關系傳播的組成部分。

但是,它們之間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首先,大眾傳播的主體是以傳播信息為職業的團體或個人;公共關系傳播的主體則是一般的社會組織,是代表組織行使傳播職能的公共關系機構或公共關系人員。

其次,大眾傳播的內容是由職業傳播者根據新聞價值規律采編的、需要告知公眾的信息;公共關系傳播的則是由組織部門行使傳播職能的人根據公共關系計劃編制的對組織有利的信息。

第三,大眾傳播的渠道一般不大由感受器官和簡單的表達工具組成,而是包括大規模的、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分發設備和分發系統。因此,專門的信息傳播機構既需要充足的資金、設備,又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公共關系傳播則不受技術水平和專業化政府的限制,它的製作過程也相對簡單一些。

第四,大眾傳播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說是單向的,因為它的主導者始終是傳播者,受傳者既不確知,也不穩定,很難取得直接的反饋。而公共關系的傳播對象是可知的和相對穩定的,它的傳播過程具有明顯的雙向性特點。具體表現在:組織通過信息傳播將自己的目標、政策和具體措施告訴公眾,公眾則通過被調查或主動回報兩種方式把自己的要求、意見和建議告訴組織。與大眾傳播相比,公共關系傳播能夠更加及時、有效地取得反饋。

以上我們將公共關系傳播同其含義相近的概念進行了比較。那麼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呢?

公共關系傳播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一定規模的信息交流活動。它的目的是溝通傳播者與公眾之間的信息聯系,使組織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公共關系傳播可以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種會議和講演可以聚集數十、數百人,發傳單、貼海報可以讓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用擴音器做報告可以讓成百上千的人聽到,舉辦展覽或表演可以吸引成千成萬的人。但是在今天的社會里,要想與公眾取得廣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利的手段莫過於大眾傳播媒介了。這是由大眾傳播媒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的特點。大眾傳播媒介,無論是報紙、廣播還是電視,幾乎家家必備,人人必聽、必看,影響面非常廣,可以滿足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受眾的需要。因此,藉助於大眾傳播媒介,能夠達到與理想的傳播對象接近的目的。

其次,它具有迅速、及時的特點。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今天的大眾傳播媒介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向公眾傳遞信息。在這方面,電子傳媒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只有藉助於大眾傳播媒介,信息傳播才能不失時效。

公共關系傳播的客體是公眾。公眾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組織內部公眾,另一部分是同組織有著某種特定聯系的外部公眾。內部公眾是構成組織的基本因素。它對於組織,猶如人民對於國家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公共關系傳播的目的之一,就是溝通、疏導組織內部上下之間、成員之間的信息聯系,消除各種不利因素,為組織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外部公眾是公共關系傳播的主要對象,對於政府機構來說,它是自己所面向的那一部分群眾;對於工商企業來說,它是與組織密切相關的協作者、競爭者、用戶和消費者。公共關系傳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影響這一部分公眾,改變他們的態度,引起與組織期望相應的行為。

至此,我們可以為公共關系傳播下一個定義了。

公共關系傳播是組織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輔之以人際傳播的手段,向其內部及外部公眾傳遞有關組織各方面信息的過程。

這個定義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公共關系傳播的主體是組織,不是專門的信息傳播機構。

第二,公共關系傳播的客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組織內部公眾,另一部分是組織外部公眾。

第三,公共關系傳播以大眾傳播媒介作為主要手段,以人際傳播作為輔助手段。

二、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要素

1948年,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補充提出了傳播過程五因素的公式:「誰?說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對誰說?產生了什麼效果?」這個公式描述的雖然是單向傳播現象,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傳播過程的簡易的模式。因為其中包含了構成傳播的基本要素: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受傳者和傳播效果。

公共關系傳播是組織運用傳播手段向公眾傳遞信息的過程,它經歷了由傳播者到受傳者的全過程,因此,也應當包含傳播過程的五個要素。

對哈羅德·拉斯韋爾的傳播五要素稍加改變,就形成了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要素:公共關系傳播者、公共關系傳播內容、公共關系傳播渠道、目標公眾以及公共關系傳播效果。

(一)公共關系傳播者

公共關系傳播者是組織信息的採集、發布者,是代表組織行使傳播職能的人。在我國政治組織中,該角色一般由黨和國家的新聞發布機構、新聞發布人以及各級黨和政府的新聞、宣傳部門擔任(在其他一些國家還包括政府中的公共關系人員);在各種福利組織和贏利性組織中,該角色由組織內部的宣傳部門、公共關系部門或宣傳人員、公共關系人員擔任。

公共關系傳播者是公共關系的主體,因為它是構成傳播過程的主導因素。在協調公眾關系、改善周圍環境的過程中,在樹立自身形象、提高信譽的過程中,在溝通內外聯系、謀求支持與合作的過程中,公共關系傳播者居於主動地位,起著控制者與組織者的作用。它的任務,是將外部的信息傳達給組織內部公眾,將有關組織的信息發布出去,傳遞到目標公眾那裡。

(二)公共關系傳播內容

公共關系傳播內容是指傳播者發出的有關組織的所有信息。它大體上可以分為如下兩類:

一類是告知性內容,即向公眾介紹有關組織的情況:它的目標、宗旨、方針、經營思想、產品和服務質量等等。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告知性內容往往以動態消息或是專題報道的形式出現。前者是關於組織新近發生的某一事件的基本事實的描述,通常包括五個「W」,比如關於商店開業、展覽會閉幕、新產品問世、超額完成產值等情況的報道。後者是對事件全景或某一側面進行的放大式描述,它不但包含五個「W」,而且包括對基本事實具體情節的勾勒。例如介紹新產品的設計過程、製作工藝、用途、專家鑒定情況等等。

另一類是勸導性的內容,即號召公眾響應一項決議,呼籲公眾參與一項社會公益活動,或者勸說人們購買某一種牌子的商品。在利用大眾傳媒進行宣傳的過程中,政黨、政府及其他非盈利性組織發布的勸導性的內容,往往以社論、評論、倡議書的形式出現,而盈利性組織發布的此類內容,則多以商業廣告的形式出現。

(三)公共關系傳播渠道

所謂傳播渠道,是指信息流通的載體,也稱媒介或工具。人們通常把用於傳播的工具統稱為傳播媒介,而把公共關系活動中使用的傳播媒介,稱之為公共關系媒介,可供公共人員利用的傳播媒介有兩種:一種是大眾傳播媒介,一種是人際傳播手段。具體來說,公共關系傳播媒介是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常見的是語言媒介,像報紙與雜志、書籍與紀念刊、海報與傳單、組織名片與函件等;有電子媒介、像廣播、電視、錄音、錄相、幻燈和電影等;有標識、像攝影與圖片、商標與徽記、門面與包裝、代表色等;此外還有非語言傳播媒介,像表情、體態、目光等等。我們也可以把公共關系媒介分為基本媒介和綜合媒介兩種。所謂基本媒介,主要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廣播、電視、印刷品、攝影作品、電影等;綜合媒介則包括與新聞界的聯絡、特別節目、展覽、會議等。顯然,所謂綜合媒介是各種基本媒介的集大成。

(四)目標公眾

目標公眾(即組織外部公眾)是指那些與組織有著某種利益關系的特定公眾。它們是大眾傳播受傳者中的一部分,是組織意欲影響的重點對象。這類公眾的特點是:

第一,目標公眾是有一定范圍的,是具體的,可知的,也是相對穩定的即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特定公眾。

第二,公眾是復雜的。盡管某些個人由於某種共同性構成了某一組織的公眾,但他們之間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

第三,公眾趨向集合。黨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變得突出時,原來鬆散的公眾集合體就會趨於集中,顯示出它特有的集體力量。

第四,公眾是變化的。黨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結束了,這一類公眾就不復為該組織的公眾。

組織要想有效地開展公關工作,分辨自己面對的公眾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說來,辨認公眾可分幾個步驟,層層深入。比如,首先把組織面對的公眾無一遺漏地羅列出來,然後按需要對它們進行分類。根據組織內外有別的原則,可以把公眾分為內部公眾和外部公眾;根據公眾對組織的影響程度,可以把它們分為潛在公眾、知曉公眾和行動公眾;根據公眾對組織重要性的不同,可以把它們分為主要公眾和次要公眾。當組織開展一項具體活動時,還可以對公眾作出更進一步的分類,以便確定具體活動針對的目標公眾。

(五)公共關系傳播效果

公共關系傳播效果,是指目標公眾對信息傳播的反應,也是公共關系人員對傳播對象的影響程度。

人們對傳播效果的研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先是提出「傳播萬能論」,繼而提出「有限效果論」(以「兩極傳播」為主要內容),後來又由「兩極傳播模式」發展為「多級傳播模式」。傳播效果理論的演變告訴我們,大眾傳播媒介固然能夠改變受眾原有的觀念,但其效果不是無限的。在實際工作中,公共關系人員不能把大眾傳播媒介作為唯一的手段,而應當將它與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時,受眾的被動地位是相對的,他們對信息的注意、理解和記憶都是有選擇的。公共關系人員可以通過各種調查手段(如觀察、訪問、文獻分析、抽樣調查等)了解公眾對信息的接受程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還要重視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等「意見領袖」的中轉作用,設法通過他們影響公眾。

三、公共關系傳播模式

在對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要素進行論述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藉助於模式這種思想輔助工具,對傳播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確實存在、但又無法看到的聯系進行描述和解釋(見下圖)。

(圖略)

如圖所示,公共關系傳播的出發點是組織(用A表示),是代表組織行使傳播職能的個人或機構(公共關系傳播者)。

從組織內部結構看,一般組織(贏利組織比較明顯)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決策層是組織的實權機關,一般由組織內部的決策性人物,如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等組成。它負責確定組織的目標、綱領和實施方案,進行宏觀控制。管理層是決策層的下屬機構,包括生產管理部門、計劃管理部門、物資、銷售管理部門等。其職責是把決策層制定的方針、政策貫徹到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中去,對日常工作進行組織、管理和協調。執行層在決策層的領導和管理層的協調下,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把組織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這三個層各自獨立,又彼此聯系,共同維系著組織自身的發展。

在這里,組織傳播擔負的任務是多重的:首先,他要把組織內部的信息傳遞給大眾傳播媒介(這一過程用CAC表示),滿足經媒介傳遞給目標公眾(這一過程用CB表示);其次,他要想法設法吸引媒介,使大眾傳播媒介主動了解並採集有關組織的信息(這一過程用CAC表示),並傳達到目標公眾那裡;此外,他還要在組織不成員之間進行信息聯絡,充當組織關系的粘合劑;最後,他還要代表組織同目標公眾進行面對面的接觸,為組織取得直接的信息反饋。由此可見,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的參謀,公共關系人員僅有可人的外貌和善於交際的本領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具備與公關職業相應的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工作能力和必備的工作技巧。

需要對公共關系傳播者在組織中的位置問題作一說明。在一些有關的學術論著中,作者常常把公共關系傳播者,即公共關系部門或類似的部門安置在管理層中,與生產管理部門平行。這或許有它的道理。但是筆者認為,公共關系傳播者的地位是比較特殊的,它是決策層的助手,是管理部門的協調者,又是上、中、下三個層次之間的信息溝通者;它處於決策層的直接領導之下,又很難說屬於哪一個層次。因此,在公共模式中,我們賦予它一個特殊的位置。

在公共關系傳播鏈條的第二個環節——傳播媒介中,我們借鑒了韋斯特利—麥克萊恩關於「守門人」的論述。

「守門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來的,現在已經得到美國大眾傳播學者的普遍承認。學者們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在向公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起著過濾的作用。拿新聞來說,通訊社決定發布的新聞只佔已發生的重要新聞的百分之一,而讀者最後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又只佔通訊社發布的新聞的百分之一、二。主管這種過濾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守門人。公共關系傳播者發出的信息,只有順利通過守門人這一關,才能經媒介流向公眾。對於公共關系人員來說,這將是一個考驗。

公共關系傳播的下一個環節是公眾。為了說明問題,我們將公眾分為非目標公眾和目標公眾。前者指大眾傳播媒介面對的分布廣泛的、不確定、不確知的公眾,後者指與組織有著某種特定聯系的集合群體。公共關系傳播的目的,就是要使組織發出的信息經過傳播媒介准確無誤地傳達到目標公眾那裡,並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取得信息反饋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傳播行為。

前面提到,公共關系傳播不但藉助於大眾傳播媒介,還要利用人際傳播的某些手段。因此,公共關系傳播模式還應當包括人際傳播部分。

公共關系傳播中的人際溝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組織內部的人際交流,如組織內部的員工大會、工作情況匯報會、工作經驗交流會等等。其二是公共關系人員與目標公眾之間的面對面的接觸。它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接待來訪、舉辦展覽、召集消費者開座談會等等。

以上我們對公共關系傳播模式的主要組成部分進行了描述。在模式圖中,fBA表示傳播者直接總目標公眾那裡取得的反饋,fCA指傳播者從媒介那裡間接取得的反饋,fBC指從目標公眾那裡流向媒介的信息反饋。

下面我們對公共關系模式中的兩個主要部分——「CAC」和「AC」的運行過程進行簡要的說明。

「CAC」和「AC」的傳播過程都是藉助於大眾傳播媒介實現的。不同的是,前者指傳播者通過製造和發現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引起媒介的注意,促使它主動進行宣傳報道的方法;後者指傳播者向媒介提供有關組織的信息,通過它傳播出去,或是花錢購買新聞媒體的時間和空間,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作宣傳的形式。

「CAC」是一種無須付費的宣傳方式只要傳播者肯動腦筋,善於挖掘和策劃,把媒介吸引來,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60年代初期,精工表質量和性能均屬上乘,雖然生產精工表的公司花去大筆廣告費,卻很難打入國際市場,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家公司採用了吸引輿論的手段,一舉獲得成功。他們派飛機在澳大利亞投下許多精工表,陽光下,人們被天空中突如其來的金光閃閃的東西驚呆了,當撿起一塊塊從高空墜地後依然完好無損的精工表時,無不為之嘆服。新聞界對此進行了繪聲繪色的報道,精工表從此打開了銷路,精工產品也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在我國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前幾年,上海有一家名叫「蓓英」的服裝店特約經銷牛仔褲,在當時服裝行業日趨蕭條的情況下,店主想出一條妙計,特意製作了一條近兩米長的牛仔褲掛在店堂,上面別著一張紙條:「合適者贈送留念」。它很快吸引了新聞界的視線。《上海經濟透視》、《新民晚報》等以題為「腰圍1.3米的牛仔褲被穿走了」、「穆鐵柱穿上了牛仔褲」的文章分別作了報道。一時間,各大報刊相繼轉載,上海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也播放了這條新聞。「蓓英」不花一分錢廣告費就明噪天下,光顧者絡繹不絕,營業額翻了幾番。

這種傳播形式的優點是:

第一,既可不花一文,又可以達到擴大影響、提高組織知名度的目的。

第二,精心策劃出來的新聞事件,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容易引起記者們的注意,得到他們配合。

第三,這類事件大多帶有戲劇色彩,奇特有趣比起一般的商業廣告,更容易吸引公眾。

「AC」是組織最常採用的一種原料形式,它包括傳播者向媒介提供新聞稿件和利用媒介做廣告宣傳兩個部分。

撰寫新聞稿是公共關系人員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對公眾施加影響的必要手段,利用這種形式進行宣傳,要求公關人員了解新聞媒介的性質、特點,熟悉新聞報道題材,掌握新聞寫作技巧,以便向媒介提供具有新聞價值、合乎新聞學原理、符合新聞傳播規律的稿件。與「吸引媒介」的宣傳方式相同,這種宣傳亦無須付費,不同的是公關人員提供的新聞稿不能直接發布出去,而要經過媒介「守門人」這一關,這就有被選用和不被選用兩種可能性。

刊登廣告。也是組織(尤其是贏利性組織)利用大眾傳媒的最常見的形式。這是一種付費的宣傳方式。以這種方式進行的宣傳有兩種,一種是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節目中常見的產品或商品廣告,如各類機床、車床廣告、家用電器廣告、化妝品廣告以及金銀首飾廣告等等。我們熟知的許多商品,像雀巢咖啡、「長城」電扇」、「威力」洗衣機等,就是通過這種形式名揚四方的。刊登商業廣告的目的在於宣傳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使之產生購買慾望和行為,促進產品銷售額的增長。

另一類是非商品性廣告,主要指大眾傳播媒介中以廣告形式出現的有關企業的生產、產品、經營管理、領導與員工等方面情況的介紹,包括節目祝詞、節目贊助、開業及慶典消息等等。我們常見的「XX長向全國人民拜年」的廣告,即屬此類。與商業廣告不同,這類廣告的側重點不在推銷商品,而在於與公眾進行感情交流,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提高它的知名度。

這兩類廣告宣傳形式的優點是:

第一,利用這種傳播方式,組織具有較多的自主性,可以自行決定廣告的形式與內容,選擇媒介的時間與空間,不必受外界的左右。

第二,組織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編制廣告計劃,確定宣傳方案,在比較的基礎上對費用、媒體等問題作出通盤考慮,而不必臨時磨槍、倉促上陣。

第三,由於組織花錢買下了新聞媒介的頻道或版面,可令其反復播放或刊載,並持續一段時間,因而有利於突出商品的特性,加深人們的印象。

總而言之,「CAC」和「AC」兩種傳播形式對於組織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們各有特點,也各有利弊。在實際工作中,公共關系人員可以根據組織面臨的具體情況對此加以選擇和利用。

『捌』 什麼是公共關系,公共關系學有什麼用處

1.公共關系學課程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公共關系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樹立公共關系為市場經濟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觀念,以掌握公共關系為社會實踐服務的本領。
2.共關系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學科以建立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社會組織的良好形象為主線貫穿始終。課程主要內容有:公共關系的基本內涵、定義、研究對象與研究范疇;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公共關系觀念的形成;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公共關系組織機構的類型及其特徵;公共關系從業人員的類型及其工作范圍,選拔公關人員的基本原則;公共關系工作對象和工作類型;組織內部公共關系工作的開展、組織外部公共關系工作的開展;公共關系四步工作法的實施;企業 CIS 戰略工作的導入;公共關系日常活動和專項活動的開展;公共關系廣告、公共關系禮儀;公共關系新聞傳播;公關案例分析。

『玖』 公共關系和廣告的差異

公關,主要是讓記者們以新聞的方式為你傳播,這種傳播想對客觀真實,被消費者所認同,
廣告,不必多說。可信度是多少。
但是不建議看《公關第一,廣告第二》理論性太強,在中國不具備可操作性,同時存在較大的偏見。
對於中國的現狀,很多企業或者公關公司把公關認定為「便宜的廣告」,這種說法比較符合國內現狀,但是不具備長遠的眼光。
去看看伊索寓言中的 太陽和風的故事,公關是太陽,廣告是鳳!

『拾』 公共關系與廣告的差異

公共關系與廣告的區別主要在於:
傳播的目標不同
公共關系的目標是贏得公眾的信賴、好感、合作與支持,樹立良好的整體形象,「讓別人喜歡我」;廣告的目標是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對產品產生好感,「讓別人買我」。
傳播原則不同
廣告的信息傳播原則是引人注目。只有引人注目的廣告,才能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廣為人知,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最終達到擴大銷售和服務的目的。公共關系傳播的首先原則是真實可信,其傳播的信息都應當是真實的、可信的,絕不能有任何虛假。當然,公共關系信息傳播也要講究引人注目,但「引人注目」是從屬於真實性,是為真實性服務的。
傳播方式不同
廣告為了引人注目,可以採用各種傳播方式,包括新聞的、文學的及藝術的傳播方式,可以採用虛構的乃至神話的誇張手法,以激起人們的興趣,加速人們的購買慾望。但公共關系的傳播方式,最重要的是靠事實說話,其信息傳播手段主要是新聞傳播的手段,如新聞稿、新聞發布會、報紙、雜志等。這些傳播手段的特點是:靠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及其內在的新聞價值說話,認為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當事人運用什麼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表現手法,而在於善於選擇適當的時機、採用適當的形式,通過適當的媒介,把適當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傳遞給目標公眾。
傳播周期不同
通常來說,廣告的傳播周期是短暫的,短則十天半月,長則數月一年,一般不會太長。相對來說,公共關系的傳播周期則是長期的,其任務主要是樹立整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急功近利的方式是很難奏效的。
所處地位不同
一般來說,廣告在經營管理的全局中所處的地位是局部性的,其成敗好壞,對全局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公共關系工作卻不同,它在經營管理中處於全局性的地位,貫穿於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公共關系工作的好壞,決定著整個企業的信譽、形象,決定著整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效果不同
一般來說,廣告的效果是直接的、可測的,其經濟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對某項廣告而言,其效果也往往是局部的,隻影響到某個產品或某項服務的銷路。因此,廣告的效果又是局部性的、戰術性的。而公共關系的效果則是戰略性的、全局性的。一旦確立了正確的公共關系思想,並開展了成功的公共關系工作,企業就能在外界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使組織受益無窮,而且社會各界也會因此受益不淺。成功的公共關系所取得的效益,應該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效益的社會整體效益。一般來說,這樣的整體效益是難於通過利潤的尺度來直接衡量的。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950.htm#8

閱讀全文

與公共關系與新聞傳播的服務對象差異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