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省政府將如何扶持LED產業避免成為光伏第二。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浙江省發改委制定了《浙江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條例(草案)》並報送省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在充分聽取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的意見基礎上,經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徵求意見稿。現將徵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如有修改意見和建議,請於2011年12月23日前以電子郵件或直接在網頁上留言的方式反饋至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條例(草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及管理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通過低效率爐灶直接燃燒方式利用秸稈、薪柴、糞便等,不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基本原則)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應當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和節約與開發並舉的原則,在開發利用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禁止破壞性開發行為。
第四條(政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作的領導,並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五條(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綜合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考核評價) 實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考核評價制度。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會同省人力社保、統計等部門對各設區的市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和非化石能源利用總量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進行考核評價。
第七條(宣傳報道)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宣傳和教育,增強公眾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宣傳報道,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第二章 開發利用管理
第八條(調查和評估) 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農業、林業、海洋、氣象、商務、統計等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和要求,對本省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資源進行調查和評估。
擁有某種較豐富可再生能源的設區的市,可以對本地可再生能源資源進行單項調查和評估。
有關部門(機構)應當依法管理和提供可再生能源資源調查所需要的資料和信息。
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信息應當公布。但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內容除外。
第九條(開發利用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水利、農業、氣象、海洋、商務等部門和電力監管機構,根據上一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和開發利用技術水平,編制本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備案;其中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報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和電力監管機構備案。
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的原則,對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開發利用作出統籌安排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相銜接。
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內容應當包括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區域布局、環境影響、重點項目、配套電網、服務體系和保障措施等,並依法進行規劃環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
第十條(單項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同級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水利、農業、氣象、海洋、商務等部門和電網企業,根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結合本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資源的種類和開發潛力,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單項規劃,並依法進行規劃環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後,按照省有關專項規劃管理程序報批實施。
第十一條(編制和公布要求) 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和單項規劃,編制機關應當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進行科學論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公布經批準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單項規劃及其執行情況,為公眾提供咨詢服務。但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內容除外。
經批準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和單項規劃是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建設的依據,未列入規劃的項目不得建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規劃,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經批准。
第十二條(場址不得他用) 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單項規劃確定的發電項目的建設場址,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海洋等部門應當在項目審批或者核准、規劃審批、用地或者用海審批等事項中實施控制,不得用於其他項目建設。
第十三條(項目許可) 建設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項目,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與省有關規定辦理項目行政許可(含批准和核准,下同)或者備案手續。
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項目,有多人申請同一項目許可的,應當依法通過招標方式確定被許可人。
第十四條(地方標准)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省氣候特徵和工程建設標准制定建築物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的地方標准。
省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有關部門制定除前款規定以外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地方標准。
第十五條(經信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商務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生物液體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
第十七條(農業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農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沼氣以及用於農業生產的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農村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
第十八條(國土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地源熱泵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
第十九條(科技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列為科技發展與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優先領域,納入本省科技發展規劃和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優先安排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應用示範和產業化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進步。
第二十條(統計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國家規定建立健全適合當地的可再生能源統計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確保可再生能源統計數據真實、完整、准確。
第二十一條(電監機構職責) 電力監管機構應當督促電網企業按照規劃加強電網建設,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配置范圍,提高吸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並根據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特點,提供便捷、經濟的上網服務,降低接網成本。
第三章 推廣和利用
第二十二條(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 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會同省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全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確定在規劃期內應當達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比重。
對本省境內擁有一百萬千瓦以上權益裝機總量的電力投資者實行年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占發電總量最低配額制。
電力投資者年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低於當年最低配額標準的,應當向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購買配額,其交納的購買配額費用屬於政府非稅收入,納入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統一管理。沒有達到最低配額標準的,當年在省內不得新建化石燃料發電項目。
電力投資者的年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其全部裝機發電量的比例標准,由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電力監管機構制定發布;投資者購買配額的價格,由省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有關部門(機構)規定;配額標准和購買配額的價格根據實際情況每兩年調整並公布。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三條(鼓勵分布式發電) 鼓勵在開發區(園區)、產業集聚區、高校園區等電、熱、冷負荷集中區域發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
電網企業應當與分布式發電項目經營者簽訂並網經濟協議,分布式發電站應當依據國家和行業標准裝設電能計量裝置,實現電網與電站之間的電量貿易結算。
第二十四條(獨立電力系統建設) 新建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其發電量應當優先用於保障當地電力供應。
扶持在電網未覆蓋的偏遠地區和海島建設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或者微電網系統,為當地生產和生活提供電力服務。
第二十五條(民用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 新建公共機構辦公建築、保障性住房、十二層以下的居住建築、單體建築面積一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築,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標准利用一種以上可再生能源用於採暖、製冷、照明、熱水供應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應當與建築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第二十六條(民用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 城市、鎮規劃區范圍內已建成的住宅小區或者屋頂可利用面積超過五百平方米的公共機構建築,建設時未進行可再生能源利用設計的,由市、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對其使用可再生能源可行性進行評估。對有條件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應當逐步進行設計改造。設計和改造經費,由市、縣財政按照規定給予適當補助。
鼓勵城市、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其他建築和農村住宅等未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築進行規劃設計和改造。
第二十七條(鼓勵利用沼氣) 鼓勵投資建設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沼氣發電工程等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項目,促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與生態循環農業相結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鼓勵畜禽養殖場、畜禽屠宰場、釀造廠、豆製品廠等排放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單位和個人,利用沼氣技術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有關沼氣開發利用的具體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浙江省沼氣開發利用促進辦法》執行。
第二十八條(接網要求) 利用生物質能生產的燃氣和熱力,符合城鎮燃氣管網、熱力管網的入網技術標準的,經營燃氣管網、熱力管網的企業應當接收其入網。
利用生物質能生產的生物液體燃料,符合行業以及地方標準的,石油銷售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將其納入燃料銷售體系。商務等相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進生物液體燃料網點建設,提高生物液體燃料的利用能力。
第二十九條(電網企業要求) 電網企業應當加強電網建設,提高電網智能水平,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配置范圍,增強吸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按期完成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接入系統的建設、調試、驗收和投入使用,保證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機組電力送出的必要網路條件。
電網企業應當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簽訂購售電合同和並網調度協議,及時提供上網服務,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符合並網技術標準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核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標准,及時、足額結算電費和補貼。
電網企業應當加強輸電設備和技術支持系統的維護,加強電力可靠性管理,保障設備安全,避免或者減少因設備原因導致可再生能源不能全額上網。
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應當遵守有關技術標准,保障電網安全。
第三十條(計量要求) 非並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應當按照要求安裝監測和電力計量系統,為統計和落實有關扶持政策提供便利和依據。
第四章 保障和激勵
第三十一條(指標抵扣) 設區的市、縣(市、區)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總量,可以按規定抵扣本行政區域內化石能源削減指標。
根據設區的市、縣(市、區)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總量核算的二氧化碳等減排量,可以按規定抵扣本行政區域內碳排放削減指標和主要污染物削減指標。
抵扣指標的具體辦法,由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統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二條(項目國家資金補助) 利用太陽能建設光伏或者光熱發電項目的,由縣級以上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或者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其投資額按照國家規定的比例予以補助。
第三十三條(項目補助) 民用建築以熱利用方式利用(以非發電方式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的,由市、縣財政按照規定給予適當補助,省財政在現有的省建築節能專項資金中給予適當補助。
對利用沼氣技術進行生物質能非發電熱利用的,按照規定給予補助。具體補助辦法由省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農業、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部門制定。
第三十四條(專項資金) 省人民政府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用於下列事項:
(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規劃編制、科學技術研究、標准制定和示範工程;
(二)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勘查、評價和相關信息系統建設;
(三)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建設微電網或者獨立電力系統補貼;
(四)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貸款貼息;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建設或者設施設備購置補貼;
(六)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設備的產業化;
(七)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服務體系建設。
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監督管理辦法,由省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可再生能源綜合管理、價格等有關部門制訂,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財力狀況,在相關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用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具體用於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事項。
第三十五條(信貸扶持) 金融機構應當依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投資特點,研究出台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金融信貸政策;對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符合信貸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應當優先提供信貸支持。
第三十六條(稅收優惠) 對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轉致規定)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2. 浙江2018年將建多少個「三治融合」示範村
6月19日至20日,浙江全省「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嘉興桐鄉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浙江將新建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400個,在民主法治村建設基礎上,建設「三治融合」村(社區)示範村2000個。
「努力打造『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浙江樣板。」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昌榮在會上說。
具體到今年規劃,浙江全省村規民約(社區公約)、自治章程修訂率力爭達到100%,合法性審查率100%;新建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400個,浙江全省各級民主法治村(社區)鞏固率達100%,村級公共法律服務點完成全覆蓋;浙江全省行政村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覆蓋率達到65%;在民主法治村建設基礎上,建設「三治融合」村(社區)示範村2000個。
王昌榮表示,要注重機制創新,強化總結提升,制定「三治融合」地方性標准,完善「三治融合」示範村(社區)評價標准機制和體系,推動「三治融合」模式向縱深發展,變「盆景」為「風景」,聚「風景」為「全景」。
3. 浙江省杭州市勞動局投訴電話是多少
浙江省杭州市勞動局職責已整體合並到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投訴電話可撥打86612333。
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要職責第六條已明確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勞動違法案件。
單位地址在杭州市解放東路18號市民中心D座18-20層,郵編為310026 ,人工業務咨詢是12345 勞動維權電話是86612333,網上舉報地址為http://zxts.zjzwfw.gov.cn。
(3)浙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擴展閱讀:
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
編制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擬訂相關政策、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領域的統計工作。
(二)負責促進就業創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和就業援助制度。
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大學生創業政策,負責畢業生離校後的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推進大學生創業實訓和見習工作。
負責全市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工作。建立健全就業失業的預測預警、監測分析制度。
(三)負責綜合管理全市人才開發工作。協同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市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和人才工作有關重要政策措施,指導和協調全市人才選拔、培養、引進等人才項目的組織實施。
負責全市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能人才隊伍的綜合管理。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實施專業技術職(執)業資格制度。
推進技工院校建設,組織擬訂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政策。完善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人力資源流動政策。負責人才國際交流合作有關工作。負責博士後相關管理工作和留學人員來杭工作。
(四)負責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工作。擬訂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政策和標准,依法對其基金進行監督,提高基金統籌層次。
會同有關部門完善社會保險市級調劑制度和組織編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組織實施預測預警分析,擬訂應對措施,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
擬訂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監督制度並組織實施。完善經辦服務體系建設。負責各類補充保險相關內容的審核和備案。負責全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
(五)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企事業人員、機關工勤人員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建立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
綜合管理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人事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綜合管理政府表彰獎勵和評比達標工作。
(六)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政策,制定完善工時制度和職工休假制度。
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勞動違法案件。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民工工作、家庭服務業發展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實。
(七)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八)職能轉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更體面勞動。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進一步破除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統領,加強整體謀劃、系統設計和改革落地,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