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彝族舞"蕎麥花開"的演員是
作品名稱:《蕎麥花開》
作品形式:女子獨舞
作品類型:民族民間舞(彝族)
參賽單位: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
編
導:丁
偉
表
演
者:武晶晶
2. 彝族舞蹈有哪些如:蕎麥花開
羅作
羅作也稱「羅索」,是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南岸彝族支系尼蘇人中的另一種圓圈舞。曲調歡愉跳躍,節奏鮮明而強烈,伴之以快速擺手、錯步、踏腳等舞蹈動作,特別受到青年們的喜愛。
跳三弦
跳三弦也稱大三弦、跳月,是雲南省中部地區彝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舞蹈。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色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節」不可缺少的舞蹈。
披氈舞
披氈舞是四川省涼山地區彝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者以披氈為道具,通過雙臂的伸展、收攏、擺動與身體旋轉,來模仿鷹、熊的姿態。該舞現已成為彝族的代表性表演舞蹈。
(2)彝族舞馬鞍山擴展閱讀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形式豐富多彩,多數是模仿生產勞動時的動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擬動物形象的「斗雞」、「斗羊」,象徵戰爭的「跳釵」、「刀舞」,慶豐收的「大鼓舞」等。
在彝族人民歡慶年節期間,可以看到來源於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馬》《高蹺》。現代彝族的《高蹺》保留和發展了它的雜技特色。在彝族人舉行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的儀式時,可以看到《木鼓舞》《銅鼓舞》《羊皮鼓舞》等。
這些舞蹈均由巫師「畢摩」和「蘇葉」表演,在擊鼓的同時,以迅速擺動雙肩、胸、胯為主要舞蹈語匯。此外,在「跳宮節」表演的《跳宮》《跳麒甲》等舞蹈中,仍保留著古代狩獵、部落間戰爭的痕跡,以及戰士出征、作戰、勝利凱旋的祭祀儀式和舞蹈場面,以此來表示對古代英雄的懷念和歌頌。
3. 彝族舞蹈 體態 韻律
彝族的民間歌舞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幾種:
《打歌》:包括「打跳」、「跳腳」、「左腳舞」、「跳歌」、「跌腿」、「跳月」(即「跳樂」)等圓圈舞,流行於雲南省西部與四川省涼山交界地區、雲南省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鄰的其他少數民族之中。自娛性舞蹈《打歌》與漢族
古代的《踏歌》極為近似。現存於雲南省巍山縣巍寶山文昌閣,繪制於清代乾隆時的《踏歌圖》便記錄了當地的舞態。每當節日和喜慶之時,人們挽手圍圈,載歌載舞或隨樂而舞,舞蹈始終以下肢動作為主。
《跳弦》:因舞者雙手持「煙盒」邊敲邊舞,故也被稱為《煙盒舞》。《煙盒舞》流行於雲南省中部和南部紅河、石屏、建水等地彝族支系尼蘇人居住地區。舞蹈分為「正弦」和「雜弦」兩類。「正弦」融雙人自娛性舞蹈與表演性舞蹈為一體,主要傳統段子有《啞巴砍柴》、《鴿子度食》等,舞姿優美輕盈、活潑風趣。而「雜弦」則是在「正弦」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是一種表現人物、具有故事情節的歌舞小品。其中《啞巴摸魚》、《童子拜觀音》等具代表性的節目達百餘種。當地所流傳的「是人不跳弦,白活幾十年」的口頭禪,可說明《跳弦》在人們生活和心目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
《羅作》:也稱《羅索》,是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南岸彝族支系尼蘇人中的另一種圓圈舞。曲調歡愉跳躍,節奏鮮明而強烈,伴之以快速擺手、錯步、踏腳等舞蹈動作,特別受到青年們的喜愛。
《跳三弦》:也稱《大三弦》、《跳月》,是雲南省中部地區彝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舞蹈。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色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節」不可缺少的舞蹈。
披氈舞》:是四川省涼山地區彝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者以披氈為道具,通過雙臂的伸展、收攏、擺動與身體旋轉,來模仿鷹、熊的姿態。該舞現已成為彝族的代表性表演舞蹈。
以上五種類型的彝族民間舞蹈,如剔除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傳統民間舞蹈所作的修飾,還原到它的本來面目,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彝族遠古時代模擬動物的情態,看到反映人們勞動生活的原始而古拙的舞姿。前四類舞蹈源於彝族古代生活,第五類模仿鷹、熊的舞蹈,可能與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圖騰
崇拜有密切關系。這類動物模擬舞蹈,動作優美、高雅,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從祭祀儀式中分離出來,並不斷添加著各個時代的審美意識,使之成為今天專供人們欣賞的表演舞蹈。
在彝族人民歡慶年節期間,我們還可以看到來源於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馬》、《高蹺》。現代彝族的《高蹺》保留和發展了它的雜技特色,在高度上遠遠超過了漢族《高蹺》,但卻未能接受漢族《高蹺》的舞蹈技藝。
在彝族人舉行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的儀式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木鼓舞》、《銅鼓舞》、《羊皮鼓舞》等。這些舞蹈均由巫師「畢摩」和「蘇葉」表演,在擊鼓的同時,他們以迅速擺動雙肩、胸、胯為主要舞蹈語匯。此外,在「跳宮節」表演的《跳宮》、《跳麒甲》等舞蹈中,仍保留著古代狩獵、部落間戰爭的痕跡,以及戰士出征、作戰、勝利凱旋的祭祀儀式和舞蹈場面,以此來表示對古代英雄的懷念和歌頌。這種人們手持器械的舞蹈,與羌族的《鎧甲舞》在表現形式上大致相同。
現經加工並搬上舞台的著名舞蹈《紅披氈》、《阿細跳月》、《快樂的諾蘇》等。以跳躍歡騰的旋律表現了彝族人民生氣蓬勃的生活而蜚聲藝壇。
4. 彝族舞蹈心彝姑娘音樂能下載嗎
彝族舞曲音樂下載可以的,需要幫忙下載的不妨康康主頁里哦,有說明的,希望能幫到你
5.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彝族舞蹈
呼喚綠蔭
6. 雲南彝族舞蹈
1,豪邁舞風
彝族被稱為火的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得彝族的舞蹈風格具有高原粗獷、豪放的特徵。彝族舞蹈種類繁多,舞蹈動作大多剛勁有力,力度大,而且動感十足。打歌是彝族最常見的一種自娛性舞蹈,跳時人們緊密攜手、相互挽臂,面向圈心熊熊燃燒的篝火,腳下踏地為節,且唱且舞。在打歌高潮時,比男聲高八度的音域里,女聲邊舞邊用假嗓應聲高唱 「羅哩羅,羅哩羅哩羅」 ,意思就是 「虎哇虎,虎哇虎哇虎」 ,這是對祖先的懷念和呼喚。舞蹈節奏中舞者們高亢的歌聲、強健的腳步聲、急促的呼吸聲,通過緊緊依靠的身軀將熱情傳播開來,使人們沉浸在通宵狂舞的氣氛中。「從早跳到黃昏落,只見黃灰不見腳」的俗語,形象地描繪了彝族人民不知疲倦地跺腳踏地興致勃勃的景象,表現了彝族舞蹈火一樣的熱情豪放和虎一樣的粗獷勇猛。
2,動作旋律
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區環境惡劣,在與環境作斗爭的過程中,彝族人民形成了粗獷豪放、堅強剛毅的民族性格。崇火崇虎的原始崇拜塑造了熱情、強悍的民族特性。刀耕火種的勞作方式使勞作的人們形成豁達開朗的性格和樸野剛強的秉性。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彝族舞蹈熱烈奔放、節奏明快的動律特點。例如:阿細跳月, 這是一種快節奏、充滿陽剛之氣的彝族舞蹈。舞蹈的基本動作排比、對比、反復,舞者邊彈邊唱邊舞。動作簡單明快,跳躍性強。跳時舞者左腳跳躍,右腳抬起自然彎曲,同時雙手擊掌,動作反復循環;胯部左右自然擺動, 男女交錯互換位置,變換隊形,時而順時針轉動,時而逆時針轉動;男子身背三弦,邊奏邊舞;在笛子的和聲下,女子則拍著手與男子在一進一退中進行心靈的溝通,舞蹈動作粗獷健美,情緒熱烈奔放。在篝火燃起時,人們圍著篝火跳躍、旋轉,有矮步頓足,有跳步搓腳;有拍手,有折腿。步調和諧,動作激烈,彰顯了 「火」 的本性。
3,造型特點
彝族的舞蹈動作大多是動態的,舞蹈造型的雕塑感不強。但彝族都有高原舞蹈 「一順邊」 的造型特點。高原民族在生活和勞動中,由於山路崎嶇,人們上山,下山,尤其是帶著重物時,一側腳步著地,身體重心多移向一側,雙手也隨向一側自然微擺,逐漸形成了既省力、又能減少危險的順手順邊保持平衡的一順邊的體態,這種體態慢慢成為日常生活的基本動態,並逐漸升華為 「一順邊」的藝術美,成為高原民族共同的審美心理,也形成了高原民族舞蹈中 「一順邊」 的藝術造型和文化現象。例如,彝族婦女在火把節中跳的 「都荷舞」 ,這是一種只有女子參加表演的集體舞,跳時,由一人領唱領舞,其餘舞者尾隨並逆時針方向形成圓圈邊歌邊舞。其舞步為兩拍,左腳旁邊邁一大步為重拍,同時上身微向前傾,弱拍右腳向右旁邁一步,同時上身正直,微後仰,面對圓心或面對前進的方向緩慢而悠閑地循環跳唱,形成火焰般 「一順邊」 的優美藝術造型。
7. 彝族舞蹈阿詩且卡得里起啦
有碟子的,我之前有過,弄丟了,你上網查查有賣的不!網上也有視頻的!
8. 彝族舞蹈彝虎古音故事
《阿詩且》是一個彝族舞蹈的名稱。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民間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具體的故事可以搜索到,對於舞蹈,故事賦予它內涵,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舞蹈可以經過加工,變成舞蹈者自己理解的故事。
9. 中國好舞蹈《彝族舞彩霞》介紹
那你說的都是彝族彩霞的,肯定是說彝族的啦。
10. 彝族經典舞蹈有哪些
達體舞,啊斯奇。這兩種都是彝族比較典型的舞蹈,一般是人多一起跳才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