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的管理辦法
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廣和規范政府購買服務,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等有關要求和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政府購買服務,是指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以及政府履職所需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和事業單位承擔,並由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向其支付費用。
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應當根據政府職能性質確定,並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屬於事務性管理服務的,應當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
第三條 政府購買服務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積極穩妥,有序實施。從實際出發,准確把握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探索多種有效方式,加大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力度,增強社會組織平等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能力,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服務供給,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
(二)科學安排,注重實效。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點考慮、優先安排與改善民生密切相關、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的領域和項目,明確權利義務,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三)公開擇優,以事定費。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堅持費隨事轉,通過公平競爭擇優選擇方式確定政府購買服務的承接主體,建立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機制。
(四)改革創新,完善機制。堅持與事業單位改革、社會組織改革相銜接,推進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放寬市場准入,凡是社會能辦好的,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不斷完善體制機制。 第四條 政府購買服務的主體(以下簡稱購買主體)是各級行政機關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
第五條 黨的機關、納入行政編制管理且經費由財政負擔的群團組織向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以及履職服務,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按照本辦法規定實施購買服務。
第六條 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主體(以下簡稱承接主體),包括在登記管理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應劃入公益二類或轉為企業的事業單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企業、機構等社會力量。
第七條 承接主體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治理結構健全,內部管理和監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獨立、健全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和資產管理制度;
(四)具備提供服務所必需的設施、人員和專業技術能力;
(五)具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
(六)前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記錄,通過年檢或按要求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信用狀況良好,未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七)符合國家有關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政企分開的要求;
(八)法律、法規規定以及購買服務項目要求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 承接主體的資質及具體條件,由購買主體根據第六條、第七條規定,結合購買服務內容具體需求確定。
第九條 政府購買服務應當與事業單位改革相結合,推動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
事業單位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應按照「費隨事轉」原則,相應調整財政預算保障方式,防止出現既通過財政撥款養人辦事,同時又花錢購買服務的行為。
第十條 購買主體應當在公平競爭的原則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參與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提升社會組織承擔公共服務能力,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構脫鉤。
第十一條 購買主體應當保障各類承接主體平等競爭,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對承接主體實行差別化歧視。 第十二條 政府購買服務的內容為適合採取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服務事項。政府新增或臨時性、階段性的服務事項,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應當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不屬於政府職能范圍,以及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不得向社會力量購買。
第十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制定本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確定政府購買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
財政部門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應當充分徵求相關部門意見,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政府職能轉變及公眾需求等情況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第十四條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下列服務應當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一)基本公共服務。公共教育、勞動就業、人才服務、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服務、殘疾人服務、優撫安置、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體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運輸、三農服務、環境治理、城市維護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二)社會管理性服務。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社會工作服務、法律援助、扶貧濟困、防災救災、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流動人口管理、安置幫教、志願服務運營管理、公共公益宣傳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三)行業管理與協調性服務。行業職業資格和水平測試管理、行業規范、行業投訴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四)技術性服務。科研和技術推廣、行業規劃、行業調查、行業統計分析、檢驗檢疫檢測、監測服務、會計審計服務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五)政府履職所需輔助性事項。法律服務、課題研究、政策(立法)調研草擬論證、戰略和政策研究、綜合性規劃編制、標准評價指標制定、社會調查、會議經貿活動和展覽服務、監督檢查、評估、績效評價、工程服務、項目評審、財務審計、咨詢、技術業務培訓、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後勤管理等領域中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六)其他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
第十五條 納入指導性目錄的服務事項,應當實施購買服務。 第十六條 購買主體應當根據購買內容的供求特點、市場發育程度等因素,按照方式靈活、程序簡便、公開透明、競爭有序、結果評價的原則組織實施政府購買服務。
第十七條 購買主體應當按照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採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確定承接主體。
與政府購買服務相關的采購限額標准、公開招標數額標准、采購方式審核、信息公開、質疑投訴等按照政府采購相關法律制度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購買主體應當在購買預算下達後,根據政府采購管理要求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報同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備案後開展采購活動。
購買主體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告購買內容、規模、對承接主體的資質要求和應提交的相關材料等相關信息。
第十九條 按規定程序確定承接主體後,購買主體應當與承接主體簽訂合同,並可根據服務項目的需求特點,採取購買、委託、租賃、特許經營、戰略合作等形式。
合同應當明確購買服務的內容、期限、數量、質量、價格等要求,以及資金結算方式、雙方的權利義務事項和違約責任等內容,
第二十條 購買主體應當加強購買合同管理,督促承接主體嚴格履行合同,及時了解掌握購買項目實施進度,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有關規定和合同執行進度支付款項,並根據實際需求和合同規定積極幫助承接主體做好與相關政府部門、服務對象的溝通、協調。
第二十一條 承接主體應當按合同履行提供服務的義務,認真組織實施服務項目,按時完成服務項目任務,保證服務數量、質量和效果,主動接受有關部門、服務對象及社會監督,嚴禁轉包行為。
第二十二條 承接主體完成合同約定的服務事項後,購買主體應當及時組織對履約情況進行檢查驗收,並依據現行財政財務管理制度加強管理。 第二十三條 政府購買服務所需資金,應當在既有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購買主體應當在現有財政資金安排的基礎上,按規定逐步增加政府購買服務資金比例。對預算已安排資金且明確通過購買方式提供的服務項目,按相關規定執行;對預算已安排資金但尚未明確通過購買方式提供的服務項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轉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
第二十四條 購買主體應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專業咨詢評估機構、專家等專業優勢,結合項目特點和相關經費預算,綜合物價、工資、稅費等因素,合理測算安排政府購買服務所需支出。
第二十五條 財政部門在布置年度預算編制工作時,應當對購買服務相關預算安排提出明確要求,在預算報表中制定專門的購買服務項目表。
購買主體應當按要求填報購買服務項目表,並將列入集中采購目錄或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同時反映在政府采購預算中,與部門預算一並報送財政部門審核。
第二十六條 財政部門負責政府購買服務管理的機構對購買主體填報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表進行審核。
第二十七條 財政部門審核後的購買服務項目表,隨部門預算批復一並下達給相關購買主體。購買主體應當按照財政部門下達的購買服務項目表,組織實施購買服務工作。
第二十八條 承接主體應當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台賬,記錄相關文件、工作計劃方案、項目和資金批復、項目進展和資金支付、工作匯報總結、重大活動和其它有關資料信息,接受和配合相關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績效評價。
第二十九條 承接主體應當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嚴格遵守相關財政財務規定,對購買服務的項目資金進行規范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加強自身監督,確保資金規范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條 承接主體應當建立健全財務報告制度,按要求向購買主體提供資金的使用情況、項目執行情況、成果總結等材料。 第三十一條 財政部門應當按照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要求,加強成本效益分析,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工作。
財政部門應當推動建立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專業機構組成的綜合性評價機制,推進第三方評價,按照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短期效果評價與長遠效果評價、社會效益評價與經濟效益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對購買服務項目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作為選擇承接主體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三十二條 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監督、審計,確保政府購買服務資金規范管理和合理使用。對截留、挪用和滯留資金以及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十三條 民政、工商管理及行業主管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將承接主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行為信用記錄納入年檢(報)、評估、執法等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第三十四條 購買主體應當加強服務項目標准體系建設,科學設定服務需求和目標要求,建立服務項目定價體系和質量標准體系,合理編制規范性服務標准文本。
第三十五條 購買主體應當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政府購買服務的全過程監督,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將承接主體的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行為納入年檢(報)、評估、執法等監管體系。
第三十六條 財政部門和購買主體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以及預算公開的相關規定,公開財政預算及部門和單位的政府購買服務活動的相關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除外。
第三十七條 財政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購買主體建立承接主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行為信用記錄,對弄虛作假、冒領財政資金以及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承接主體,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並列入政府購買服務黑名單。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❷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的預算管理
關於政府購買服務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通知
財預〔2014〕13號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總後勤部,武警各部隊,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高法院,高檢院,有關人民團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有關中央管理企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有關要求,現就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有關預算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妥善安排購買服務所需資金
政府購買服務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從部門預算經費或經批準的專項資金等既有預算中統籌安排。對預算已安排資金且明確通過購買方式提供的服務項目,按相關規定執行;對預算已安排資金但尚未明確通過購買方式提供的服務,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交由社會力量承辦。既要禁止一些單位將本應由自身承擔的職責,轉嫁給社會力量承擔,產生「養懶人」現象,也要避免將不屬於政府職責范圍的服務大包大攬,增加財政支出壓力。
二、健全購買服務預算管理體系
要加強調查研究,總結試點經驗,立足成本效益分析,加快建立購買服務支出標准體系,推進購買服務項目庫建設,逐步在預算編報、資金安排、預算批復等方面建立規范流程,不斷健全預算編制體系,提高購買服務預算編制的科學化、規范化。
三、強化購買服務預算執行監控
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要對購買服務提供進行全過程跟蹤,對合同履行、績效目標實施等,發現偏離目標要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確保資金規范管理、安全使用和績效目標如期實現。承接主體要認真履行合同規定,採取有效措施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提供服務的數量、質量等達到預期目標。
四、推進購買服務預算信息公開
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購買服務信息公開機制,拓寬公開渠道,搭建公開平台,及時將購買的服務項目、服務標准、服務要求、服務內容、預算安排、購買程序、績效評價標准、績效評價結果等購買服務預算信息向社會公開,提高預算透明度,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
五、實施購買服務預算績效評價
購買服務預算績效評價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按照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要求,強調結果導向,大力推進購買服務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將預算績效管理理念貫穿於購買服務預算管理全過程,強化部門支出責任,加強成本效益分析,控制降低公共成本,節約社會資源,加強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評價結果作為以後年度編制預算和選擇承接主體的重要參考依據,不斷提高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的質量。
六、嚴格購買服務資金監督檢查
使用購買服務預算資金要嚴格遵守相關財政財務管理規定,不得截留和挪用財政資金。要加強對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適時開展抽查檢查,確保預算資金的規范管理和合理使用。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等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財政部
2014年1月24日
❸ 如何有效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如何有效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作為公共服務市場化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已在世界許多國家被確立為重要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我國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起步時間較晚,相關的探索與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政府對購買服務工作十分重視,各地政府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加大購買服務的力度,拓展購買服務的范圍,取得了較大突破和積極進展,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地發展,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此種情況下,政府更應積極探索,努力創新公共服務供給的新形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服務的職能。當前,政府購買服務作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新理念,正被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日益廣泛地實踐於社會公共服務的多個領域。近年來,政府購買服務不僅涉及到養老服務、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就業服務以及其他專業服務等眾多方面,並且呈現地域化、規模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逐漸成為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處於成長階段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由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涉及面廣,目前也缺乏成熟的經驗,所以各地政府只能進行漸進式的試點探索。雖然近年來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總體看來仍處於起步和粗放式擴張階段,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諸多問題亟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政府購買服務認識不夠深入。在我國,政府購買服務是一項制度創新,雖然多見於各類政策性文件中,但社會認知度並不高。同時,不少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幹部習慣於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形成的政府直接提供服務的傳統思維,形成了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的阻力。
實際操作制度規定不盡完善。現行政府采購品目中服務類項目范圍過窄、政府購買服務與財政預算管理的銜接等問題,影響著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政府采購法》對政府購買服務無限制性規定,政府購買服務可在《政府采購法》制度框架下進行。但與貨物采購相比,服務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大多具有無形、成本不確定、周期長、專業性較強等特點,特別是公共服務項目,不僅要考慮服務項目本身的管理和操作特點,還要涉及社會評價、社會效益,復雜程度較高,需要專門配套政策制度及時跟進,才能保證政府購買服務工作順利進行。目前,中央和地方大多為原則性、指導性意見,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具體實施的制度規定亟待補充和完善。
購買服務的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寬。目前政府部門在購買服務方面做得較多的是將部分職能轉移給相關的行業協會,向行業協會支付一部分經費;其次是向社工組織購買社區服務;而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扶貧濟困、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領域的購買服務尚不多見。受益對象以工商企業、城鎮居民為主,而農民工、流動人員、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受益較少。
社會組織承接服務能力還不夠強。一是專業化水平較低。目前,大多數社會組織發展還處於初始階段,有些社會組織成員是下崗、失業和困難人員,缺乏現代服務理念和專業經驗,也缺少學習培訓渠道和機會。二是社會資源籌集能力較弱。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希望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將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結合起來,獲得更多的公共服務效益,但事實上大多數社會組織綜合運用社會資源的能力還比較弱。三是社會公信力不高。少數社會組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盈利方面,甚至一些社會組織出現了欺詐或腐敗現象,導致民眾對社會組織的信任度普遍不高。
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發展不平衡。社會組織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內部管理還缺乏經驗。部分行業協會脫離政府部門領導不久,行政化傾向較重;某些承接政府職能的社會組織是由原來的事業單位轉型而來,由於改革不徹底,仍然保留了半官方組織的色彩。這一類組織與原來的主管部門關系密切,而一些純民間的組織則較少得到政府的扶持,生存困難,在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
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績效評價機制還不夠完善。政府作為出資者,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後責任依然存在,既要對服務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管,也要對完成的服務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由於公共服務項目具有非量化性、績效滯後等特點,雖然購買服務合同內容涵蓋了一些主要的、基本的方面,如合同雙方責權的規定,但往往表述得不夠明確,缺少具體的量化指標,因此,對所購買的服務項目進行價格估算非常復雜與困難,且在對服務項目的績效評價中也很難做到科學、合理和准確。
二、轉變理念、健全法制和完善機關是有效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關鍵
目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政府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而且還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加快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已成為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的一項任務。針對目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提高認識,轉變理念,為推進公共服務購買提供思想基礎。首先,確立治理理念,實現「傳統管理思維」向「現代治理邏輯」轉變。政府要在治理的大框架下考量公共服務供給,才能有廣闊的視野和多樣性的選擇。治理區別於單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權威管理,是各種不同層面的權力中心通過合作、協商、夥伴關系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物的管理,是上下互動的過程。在新型公共服務的體系中,要理順政府與社會的職能關系,將社會組織置於重要的合作夥伴位置,發揮政府和社會組織各自的功能優勢,相互彌補不足,謀求公共服務的多中心治理之道,形成多元供給的局面。其次,確立契約理念,實現「柔性控制」向「剛性約束」轉變。政府和社會組織在購買服務過程中是平等的契約合作關系,政府確定服務項目的內容和標准,並承擔監督管理責任,社會組織在合作關系中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契約方式能有效規范公共合同主體雙方的責任關系,盡可能減少隨意性,增強剛性約束。最後,確立責任理念,實現「結果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購買服務並不意味著責任的轉移,提供服務的責任仍然屬於公共部門。對於政府來說,不僅僅是通過簽訂合同把服務項目轉移,更重要的是對合同實施過程的管理。政府作為出資者,其資金來源於納稅人,要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行事,明晰服務項目的要求、期限以及效果,並且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控,防止低效率和欺詐行為。
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法律法規。政府購買服務不僅需要有持續的經濟和政治支持,更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作保障,才能使政府購買服務落到實處。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了各方應履行的責任,保障了參與各方的合法權利,為政府購買服務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實際工作中,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購買服務的具體購買程序、工作流程、資金管理、項目實施、質量標准等制度規章。同時,要明確購買主體和承接主體職責,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有關法規、政策、規章、標准和規劃的研究制訂工作,履行好制度設計職責,購買監管職責和績效評價職責;另一方面,政府購買服務的承接主體,要加強自身建設,健全內部規章制度,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切實增強承接服務項目的能力。
擴大購買公共服務社會效應。絕大部分種類的公共服務都可以納入購買的范圍,其中教育、衛生、社會福利服務、文化等主要公共服務領域是購買服務活躍的領域。目前,已有實踐基礎的領域主要包括:(1)養老服務: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服務機構的資格,在此基礎上通過床位補貼等方法,購買服務,進行質量管理;對於居家養老,同樣可以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服務機構或服務隊伍的資格,採用購買卷等方式購買人力服務。(2)殘疾人服務:與養老服務類似,殘疾人服務應從原有的福利工廠模式,向政府購買發展。(3)扶貧服務:將扶貧資金招標購買,是促進參與性、當地自組織生長、可持續發展的可行途徑。(4)教育服務:就業培訓、特殊教育,以及基本教育本身,都可以引入購買的方式,財政資金保障,契約化地提提供服務,改變政府直接舉辦的單一方式。(5)公共衛生服務:通過民辦醫療機構、社區社會組織來提供,財政資金通過競爭或定向招標,間接實現其醫療衛生方面的責任。當然購買公共服務的領域不局限於上述方面,對於財政資金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購買流程,從而在各個方面推進公共服務購買。
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運行機制,促使公共服務購買程序化、規范化。深化政府購買服務的關鍵是要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首先,建立政社溝通機制。在實踐中政府和社會組織之間需要構築信息溝通平台,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加強政社互動。其次,建立購買服務保障機制。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往往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和不確定性,有必要明確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形成長效的項目供給機制。同時,將購買公共服務的相關內容如招投標的方式、程序和評估規則等納入《政府采購法》,為公開招標、公平競爭提供法律依據。另外,要建立資金保障機制,確定政府購買服務的預算管理方式和資金安排方法,建立有效的財政投入監管體系,形成完善的財政投入績效評估制度,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資金保障。最後,建立監督評估機制。通過第三方的監督管理,能保證管理者的獨立性,按照科學的方法、程序和標准,對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作出客觀、准確的評價,同時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為社會組織參與招標競標以及退出服務領域提供依據和參考。
繼續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為公共服務購買提供有力保障。在當前社會力量薄弱的情況下,政府要承擔改革中的引導和促進職能,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在登記管理方面,目前我國社會組織實行由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雙重負責的體制設計,合法化的門檻過高,大量社會需要的組織找不到業務主管單位而無法登記,制約了社會組織的發展。降低准入條件不僅有利於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為政府外包服務職能提供承載主體,而且能增強社會組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有利於多元共治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構建。在政策體系方面,各地政府需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重點培育、扶持公益類社會組織的發展,不斷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政策,解決政策缺失的問題。在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大力開展對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管理和引導社會組織重視和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在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方面,加強和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引導和規范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總體上比較薄弱,黨組織覆蓋面不廣,大量黨員游離於組織之外,影響力和滲透力不強,不僅要堅持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的原則,不斷擴大組織覆蓋面,還需明確其工作定位和要求,使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規范化。
強化公共服務項目評估與監督。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嚴格執行預算制,以招投標、詢價、邀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購買,並向社會進行公布。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採取外部和內部兩個層面加強監督,項目完成後主要通過對購買服務的效率、公共服務的享用者、公眾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綜合績效評估,確保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取得明顯實效。
總之,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中,應嘗試不斷地轉變自身職能以及運用各種創新的方式來適應這種由「管理」到「服務」的轉變,政府部門得到「減負」,社會組織則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期望能更好地服務於民。同時,進一步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的創新,盡快形成惠及全民眾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而穩妥地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以建立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基本民生問題為切入點,積極推進公共服務體制建設更上層樓,成為創新社會管理新亮點。
❹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的解讀
2013年9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按照積極穩妥、有序實施、科學安排、注重實效、公開擇優、以事定費、改革創新、完善機制的原則,「十二五」時期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在各地逐步推開,統一有效的購買服務平台和機制初步形成,相關制度法規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到2020年,在全國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指導意見》要求規范有序開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要進一步明確購買主體、承接主體、購買內容,建立健全購買機制、資金管理和績效管理。各級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嚴格監督管理、做好宣傳引導,確保確定的目標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