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保護鳥,愛護鳥的詩歌
古人護鳥、愛鳥,表現在行動上,也表現在詩詞中,許多詩詞都說明這一點。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寫過許多愛鳥詩。他在一首詩中深情地寫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在愛鳥方面則另有高見。他在一封寫給其弟的信中,反對人們在籠中養鳥,主張多種樹,「使繞屋數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給鳥建一個廣闊而快樂的家園,使人從鳥的快樂中感受到更大的快樂。他的這一主張,在今天也是切實可行的。至於別的涉及到鳥的詩則更是數不勝數。北宋范成大寫過一首意境很美的詩: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韋應物在《賦得暮雨送李胄》寫道:「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 細雨,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力。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5.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 塞下曲〉
帶「鳥」字的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獨步江畔尋芳》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宋·徐俯《春遊湖》
獨憐幽草岸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宋·王令《送春》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四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秋思》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宋·葉紹翁《西溪》
②帶「鳥」字的詩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唐·韋庄《台城》
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唐·杜甫《望岳》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鶴《春宮怨》
⑵ 趙構皇帝
趙構(1107——1187),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即宋高宗。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殺害岳飛。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早期經歷
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母顯仁皇後韋氏,生於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八月丁丑日,賜名為趙構,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封為廣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進封為康王。趙構天性聰明,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每日能讀誦書籍千餘言,趙構的臂力也很強,史書記載他能拉動一石五斗(約二百斤)力的弓(岳飛能拉動三百斤力的弓)。[1]
趙構是南宋開國皇帝,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韓世忠等三大將兵權,殺害岳飛。紹興三十二年(162年)讓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時,他曾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短期為人質。
當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
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史·本紀》稱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屬河北),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即位
影視劇中的趙構
宋徽宗和欽宗為金兵俘虜北去,他於次年五月初一在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代皇帝。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領。南宋政權初建,他曾起用抗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即趕走李綱,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一意享樂。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舊歷二月,金兵奔襲揚州,他狼狽渡江,經鎮江府到杭州。
迫於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
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政變,殺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批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史稱苗劉兵變。
文臣呂頤浩、張浚和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復辟」。他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對於抗金戰爭卻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後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並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溫州(今屬浙江)。
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離江南後,他才又回到紹興府(今浙江紹興)、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後將臨安定為南宋的行在。
金兵暫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調精兵鎮壓荊湖 、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他雖然在防禦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但只把軍事部署作為乞降的籌碼,始終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進行誘降活動的秦檜引為親信,任為宰相,夥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竭力壓制岳飛等將領的抗金要求。
當紹興十年(1140)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欽宗後自己必需退位,於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斷送了抗金斗爭的大好形勢。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朝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不久,他與秦檜製造岳飛父子謀反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殺害,遂同金朝簽定了屈辱投降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十一月和議簽定後,按金朝規定,秦檜事實上成了終身宰相,宋高宗雖對他日益猜忌,卻仍縱容他專權跋扈,對主張抗戰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擊。即使在秦檜死後,宋高宗仍委任投降派萬俟卨、湯思退等人掌政,堅守對金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巨萬計」,只要金朝統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訪送去。對其統治區的人民,卻巧立名目增加搜括,使南宋的賦稅名目比北宋時更多,剝削更加殘酷。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宋高宗又想再次逃離臨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敗,被部下所殺(見採石之戰)。宋高宗遣使賀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准備再次對金議和。宋高宗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於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他自稱太上皇帝。
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問朝政,其實也干預一些政事。有一天,他去靈隱寺冷泉亭喝茶,有個行者對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說:「我看你的樣子不像個行者。」行者哭著訴說道:「我本是一個郡守,因為得罪了監司,被誣陷降罪,罰為庶人。為了糊口,得來此處投親,干此賤活。」趙構當即說:「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說明。」回宮後果真對皇帝講了,要復他的職。幾天後他再去冷泉亭,見行者還在,他回宮後在宴飲時便怒容滿面。孝宗小心翼翼地問趙構為何生氣,趙構說:「我老了,沒人聽話了,那行者的事,我幾天前就同你講了,為何不辦理?」孝宗回答說:「我昨日已向宰相講起,宰相一查,說此人是貪贓枉法,免他一死已經寬大,再要復職實在不行。」趙構卻不顧這些,說:「那叫我今後怎麼再見人,我已經答應他向你求情。」孝宗無奈,只得去對宰相說:「太上皇大發脾氣了,那人即使犯了謀殺罪,你也得給他復職。」宰相只得照辦[2]。
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3]
去世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87年11月9日),趙構病死於臨安宮中的德壽殿,時年八十一歲,謚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趙構死後,棺木未下葬,直到淳熙十六年(1189年)三月丙寅日,才下葬於會稽之永思陵。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謚號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4]
編輯本段為政舉措
在位年號
建炎(4)1127—1130
《精忠岳飛》中的趙構(6張)
紹興(32)1130—1162
文臣武將
①宰相
李綱
黃潛善
汪伯彥
呂頤浩
朱勝非
杜充
范宗尹
秦檜
趙鼎
張浚
沈該
湯思退
陳康伯
朱倬
權邦彥
韓肖胄
王綸
②名將
李綱
宗澤
韓世忠
岳飛
岳雲
岳雷
梁紅玉
張浚
張俊
曲端
吳玠
吳璘
劉光世
劉錡
虞允文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當時詩人林升在宿新住宿徐公店,在牆上提詩〈題臨安邸〉諷刺當朝的統治者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的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是:「昔夏後氏傳五世而後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於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於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於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於金,高宗纘圖於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夏經羿、浞,周歷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蕭王、琅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呼艱哉。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
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 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 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是日,定議航海避敵。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衛士,人不得過兩口,衛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衛士張寶等百餘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帝密諭宰執曰:「此輩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軍甲士五百人於後苑,卿等翼日率中軍入朝,捕為首者誅之。」……帝自便殿御介胄,引伏兵出,彎弓手發二矢,中二人,墜於屋下。其眾駭懼,悉就擒。
內侍有言:「講讀官某人,敷陳甚善,臣今擬獎諭詔書以進。」帝曰:「此當出自朕意。若降詔書,自有學士,爾等小臣,豈宜如此!是後不許妄言!」
帝諭輔臣曰:「朕每退朝,押班以下奏事,亦正衣冠,再坐而聽,未嘗與之款昵。又性不喜與婦人久處,多坐殿旁小合,筆硯外不設長物,靜思軍國大事,或閱疏章。宮人有來奏事者,亦出合子處分畢而後入,每日如是。
帝諭大臣曰:「朕省閱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閱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讀書史,至申時而常程皆畢,乃習射,晚則復覽投匭封事,日日如是也。」
帝曰:「朕嘗夜觀天象,見熒惑星次稍差,食素已二十餘日,須俟復行軌道,當復常膳。」
劉光世以枯秸生穗為瑞,奏之。帝曰:「歲豐,人不乏食,朝得賢輔佐,軍中有十萬鐵騎,乃可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時,梁間有芝草,府官皆欲上聞,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輔臣嘆服。
呂頤浩言:「近至天竺祈晴,今雨少霽,可以上寬聖慮。」帝曰:「朕宮中亦自育蠶,此不惟可候歲事,亦欲知女工艱難,事事質驗。
帝曰:「昨韓世忠進一馬,高五尺一寸,雲非人臣所敢乘。朕答以九重之中,未嘗出入,何所用之,卿可自留為戰備。」
帝曰:「藝祖以聖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閔。朕若不取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大理國請入貢且賣馬,帝諭大臣曰:「令賣馬可也。進奉可勿許,安可利其虛名而勞民乎!」朱勝非曰:「異時廣西奏大理入貢,事可為鑒。」帝曰:「遐方異域,何由得實!彼雲進奉,實利賈販。第令帥臣、邊將償其馬直,當價則馬當繼至,庶可增諸將騎兵,不為無益也。」 《續資治通鑒》
關於趙構,歷代傾向於定位為昏庸之主。
不過,北宋是在倉促之間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當趙構南渡時,身邊親兵僅一千餘人,然而他通過各種方法,迅速調集人員防守住了淮河、長江,同時建立了南宋的根基。
賈志揚《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中評說:「宋朝之得以復興,要歸功於趙構的逃跑。」當時如果他沒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戰死,那麼可能會出現一個更糟糕的局面。
原中國宋史學會會長朱瑞熙教授認為宋高宗雖曾堅持對金議和,是投降派的首領,但他也組織指揮過對金作戰,宋高宗建立南宋後仍用宋的年號和正朔,所以,宋高宗功過參半,不能完全予以否定。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趙構是歷史上有名的書畫家,著有《翰墨志》一卷,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 等也有指為趙構所書者。[3]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游曾說:「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閑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余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
趙構《賜岳飛批剳卷》
府因戰亂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
編輯本段詩詞作品
題馬麟畫
南望青山滿禁闈,曉陪鴛鷺正差池。
共愛朝來何處雪,蓬萊宮里拂松枝。
漁父詞/漁父十五首
其一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煙艇小,釣絲輕。贏得閑中萬古名。
其二
薄晚煙林澹翠微。江邊秋月已明暉。縱遠#,適天機。水底閑雲片段飛。
其三
雲灑清江江上船。一錢何得買江天。催短棹,去長川。魚蟹來傾酒舍煙。
其四
青草開時已過船。錦鱗躍處浪痕圓。竹葉酒,柳花氈。有意沙鷗伴我眠。
其五
扁舟小纜荻花風。四合青山暮靄中。明細火,倚孤松。但願尊中酒不空。
其六
儂家活計豈能明。萬頃波心月影清。傾綠酒,糝藜羹。保任衣中一物靈。
其七
駭浪吞舟脫巨鱗。結繩為網也難任。綸乍放,餌初沈。淺釣纖鱗味更深。
其八
魚信還催花信開。花風得得為誰來。舒柳眼,落梅腮。浪暖桃花夜轉雷。
其九
暮暮朝朝冬復春。高車駟馬趁朝身。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漢獨醒人。
其十
遠水無涯山有鄰。相看歲晚更情親。笛里月,酒中身。舉頭無我一般人。
其十一
誰雲漁父是愚翁。一葉浮家萬慮空。輕破浪,細迎風。睡起篷窗日正中。
其十二
水涵微雨湛虛明。小笠輕蓑未要晴。明鑒里,縠紋生。白鷺飛來空外聲。
其十三
無數菰蒲間藕花。棹歌輕舉酌流霞。隨家好,轉山斜。也有孤村三兩家。
其十四
春入渭陽花氣多。春歸時節自清和。沖曉霧,弄滄波。載與俱歸又若何。
其十五
清灣幽島任盤紆。一舸橫斜得自如。惟有此,更無居。從教紅袖泣前魚。
編輯本段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宋徽宗趙佶
母親:顯仁皇後韋氏
後妃
憲節皇後邢秉懿,康王妃,封嘉國夫人,靖康之難時北遷,高宗遙冊為皇後,紹興九年崩,後韋太後歸國,方知皇後早崩,時中宮已虛位達十六年。
憲聖慈烈皇後吳氏,自和義郡夫人、才人、婉儀、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後。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後,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壽聖太上皇後,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後。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後之號,慶元三年崩,年八十三。
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
潘賢妃,侍奉高宗於康王府,生元懿太子趙旉,紹興十八年薨。
張賢妃,初為才人,後晉婕妤、婉儀。死後追封賢妃。孝宗養母。
劉賢妃,傾城艷名盛於天下。入宮為紅霞帔,遷才人、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淳熙十四年(1187年)去世。
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才人,與劉賢妃俱被寵,進婉儀。
吳才人,吳皇後的族人,
李才人,高宗晚年的愛妃,姿色明艷,高宗死後,吳皇後一見她就憤怒,因此被宋孝宗賜死;
王才人,高宗晚年的愛妃,姿色明艷,高宗死後,吳皇後一見她就憤怒,因此被宋孝宗賜死;
田郡君,名春羅,高宗為康王時側室,靖康之難時死於北遷途中。
姜郡君,名醉媚,高宗為康王時側室,靖康之難時北遷。
馮美人
韓才人
子女
兒子
宋高宗僅有一個親生兒子趙旉,即宋簡宗、正安帝(元懿太子),早夭(卒年3歲)。
養子趙伯琮,即宋孝宗,養母張賢妃
養子趙伯玖,更名趙璩,養母吳皇後
女兒
高宗為康王時,曾育有五女,後皆被擄。《新安縣志》載高宗其中一女於建炎三年被江西縣令鄧元亮於起兵勤王時於道上收養,長大後嫁給鄧元亮之子鄧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趙氏帶長子面見光宗,光宗稱趙氏為皇姑,封為郡主,並把鄧自明追贈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後人散居到香港龍躍頭、錦田、廈村、大埔頭及東莞等地。
康大宗姬趙佛佑,北遷時四歲,後入浣衣院。
康二宗姬趙神祐,北遷時四歲,後入浣衣院。
康三宗姬,北遷時三歲,死於途中。
康四宗姬,北遷時二歲,死於途中。
康五宗姬,北遷時二歲,死於途中。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中國著名書法家(古代及近代)
宋朝君主
參考資料
1. 《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顯仁皇後韋氏。大觀元年五月乙巳生東京之大內,赤光照室。八月丁丑,賜名,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廣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進封康王。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2. 宋高宗 .歷史名人[引用日期2013-07-3].
3. 人物生平等資料來源 .
⑶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介紹 中國四大名樓都是哪些
江南四大名樓,是指中國長江以南的四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建築,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和江西德興的聚遠樓,此外江南四大名樓也有多種說法,下面一並介紹它們。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由來
歷史上不同的江南四大名樓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德興聚遠樓;
第二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南京閱江樓;
第三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洪江芙蓉樓;
第四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宣城謝脁樓;
第五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容縣真武閣;
第六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揚州大觀樓;
第七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九江潯陽樓;
第八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鎮江芙蓉樓。
第九種說法: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馬鞍山太白樓
黃鶴樓一共有五層。高50.4米,相當於16層樓房,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綉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坐落於江西省南昌市的贛江之濱。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駢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大文學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雲:"求財萬壽宮,求福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敗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今天的滕王閣為宋式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
屹立於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的岳陽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是三國時期(公元215年)東吳將領魯肅為了對抗駐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羽所修建的閱兵台,當時稱為閱軍樓。據記載,這就是最早的岳陽樓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修建年代最早的樓閣。
至今岳陽樓是以東漢末年"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游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復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
因為岳陽樓為純木結構,其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使岳陽樓於1984年修整,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遊業的龍頭。2011年9月,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岳陽樓-君山島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南京閱江樓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朱元璋稱帝後,下詔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後入選《古文觀止》。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600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
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而使芙蓉樓天下聞名,芙蓉樓因此而成為名勝古跡。如今,芙蓉樓有兩處,分別在江蘇鎮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蘇鎮江芙蓉樓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樓,都是名聞天下的芙蓉樓。而根據詩中"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吳楚之地判斷,此芙蓉樓應該為鎮江的芙蓉樓,但是當時王昌齡被貶龍標古縣,李白有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證,而龍標古縣就是以前的洪江(黔城)。由此推斷 此樓應為黔城的芙蓉樓無疑。芙蓉樓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濱,其原建於古鎮江城內三山(日精山、月華山、壽丘山)中的月華山上。為東晉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猶存。為了開發風景名勝資源,發展旅遊事業,於1992年將這座歷史名樓 遺址重建。總體建築由芙蓉樓、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組成, 它們之間由曲折回廓相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
謝脁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陵陽山顛,是一座文化名樓。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志,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志。謝脁樓歷來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該樓被日機炸毀。
折疊相關典故
謝朓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李白曾多次登臨,並且寫過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李白於742年(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新開始了漫遊生活。大約是在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雲行至此,很快又要離開,李白陪他登謝朓樓,設宴送行並寫下了著名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聚遠樓始建於公元1069年,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登臨游覽聚遠樓吟唱著:
潯陽樓,位於九江市區九華門外的長江之濱。傳說因宋江醉題反詩於此,而名重千古。潯陽樓之名,最早見之於唐代江州刺史韋應物《登郡寄京師諸季及淮南子弟》一詩中的"始罷永陽守,復卧潯陽樓"的詩句。隨後,江州司馬白居易在《題潯陽樓》詩中又描寫了它周圍的景色。然而,真正使潯陽樓名噪天下,則得力於施耐庵《水滸傳》中的精彩描寫。
1989年春,九江市在潯陽江畔重建了潯陽樓。趙朴初為潯陽樓題寫了匾額。重建後的潯陽樓佔地1600平方米,樓高20米,外三層內四層、青甍黛瓦,飛檐翹角,四面迴廊,古樸莊重。充分利用江畔、江面等自然條件,呈現出雄偉而有秀撥的風格,在廬山和長江的相互襯托。整體建築更顯完美,樓內壁畫上的梁山108位好漢替天行道的神采更加栩栩如生。一樓大廳東西兩壁鑲嵌了兩幅大型瓷板畫,彩繪著"宋公明發配江州城"、"潯陽樓宋江題反詩"、"黃文炳設計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場"等栩栩如生的畫面,為潯陽樓增加了傳奇色彩。二樓是展廳,展出了介紹潯陽樓歷史的書籍和地方名勝風光圖片。三樓是迴廊,主要陳列字畫。四樓是雅座,擺滿了仿古桌椅,設有仿古音樂茶座。潯陽樓是溶名樓、名著、名酒為一體的名勝。遊客在此飲酒品茗,登高望遠,可一覽潯陽江風光。古時,酒家門前要豎起一面酒旗,俗稱酒望子,以招徠酒客。重建的潯陽樓保持了這個標志。樓門豎立了一根高大的望竿,掛著一面酒旗,上書"潯陽江正庫。"
拓展閱讀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鼎立時期的吳黃武二年(223年),距今已有 1700餘年的歷史。歷史上黃鶴樓屢建屢毀,僅清代就有7次,最後一次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此後又於重建。黃鶴樓是1981年開始重建的,它依山瞰江,樓雄勢險,風格獨異。新建的黃鶴樓於 1985年 6月正式向遊客開放。樓高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樓高 5 14米,底層長寬各 30米,在主樓周圍還配有古樸的附屬建築群,極為壯觀華美。"拔地倚天,聳翠如屏"。登樓遠眺,極目千里,俯瞰江漢,氣勢磅礴,自古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盛譽。歷代文人騷客登樓吟詩作賦,漚歌黃鶴樓的壯麗景觀,留傳至今的詩詞逾千首,文賦過百篇。自古以來,由於流傳著許多有關黃鶴樓的動人故事和美麗傳說,加上它的壯觀景色,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到此摹景抒懷,留下的文字畫卷不計其數。
【謝朓樓】 南齊建武二年(495)夏,有個出身顯族、年屆30的詩人,逆水乘舟,緩緩抵宣。他是已經給蕭姓的王侯們當了十餘年幕僚的謝脁。謝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詩風,直接影響王維、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詩人。謝眺在中國詩歌史上有特殊的貢獻與地位。南齊建武年間(494年-496年)謝脁出任宣城太守時建,取名曰"高齋"。謝脁曾在此理事、生活,並作有《高齋視事》、《高齋閑望》、《後齋回望》等詩。樓後廢。
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脁,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為"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吊,賦詩抒懷。《秋季登宣城謝脁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脁樓"。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因其地勢高且險,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並作記以志。(《江南通志》:疊嶂樓,在寧國府郡治後,即謝朓為宣城太守時之高齋地。一名北樓,亦稱謝公樓。唐咸通間,刺史獨孤霖改建,易今名。)
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復名"高齋",也作題記。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許廷式重新修葺,並說:"疊嶂之名以地命也,謝公之稱以人傳也。北樓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並在其中矣。"遂題名曰:"古北樓"。清光緒初(1875),知府魯一貞, 再次重修。修整後的北樓分上下兩層,上圓下方,全木結構,頂蓋琉璃瓦,四邊飛檐翹角。上層題額曰"疊嶂樓",圍以木欄桿,下層題為"謝脁樓",四方置屏風門。樓基周圍有歷代詩文碑刻和修樓碑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該樓被日機炸毀。
自唐以後,宣州城區以紀念謝脁命名的建築還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雲齊(以謝脁《游敬亭山》"合沓與雲齊"詩句命名)、綺霞(以謝詩"餘霞散成綺"句命名)、澄江(宋時建,以謝詩"澄江靜如練"句命名。《澄江夜月》詩雲:"澄江瀲灧開天鏡,輝映更覺月明多。願得幽期常不負,與君同聽濯纓歌"。)等 亭閣。敬亭山歷代修建的先賢祠,謝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將宣城呼之為"小謝城"(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敬亭山下百頃竹,中有詩人小謝城。"歐陽修《聞梅二授德興 (令)戲書》:"君家小謝城,為客洛陽里。"張耒《效白體贈晁無咎》:"關河戰國東秦地,風月南朝小謝城。")、"謝公城"(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梅詢《疊嶂樓》:"謝公城上謝公樓,百尺闌干掛鬥牛。")、"謝脁城"(杜牧《題宣州開元寺》:"南朝謝脁城,東吳最深處。"許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罷歸宣城》:"重引池塘思,還登謝脁城。")。
【聚遠樓】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大文豪蘇軾因"烏台詩案"蒙冤系獄,獲釋後被貶謫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作團練副 使,前後達五年之久。元豐七年,神宗下詔,念軾"閱歷滋深,人才難得,不忍終棄",量移至離京城稍近的汝洲(今河南省臨汝市)任團練副使。赴汝途中,東坡為送子唔弟,特轉道江西,蒞高安,上匡廬,訪石鍾山,過鄱湖,溯樂安河抵德興。這是蘇軾第一次來江西。他一路行來,賞山品水,尋奇探幽,吟詩作記,留下了《題西林壁》、《石鍾山記》、《聚遠樓》等佳構名篇,成就了江西文壇的一段千古佳話。
東坡一行,越彭 ,經饒州(治今江西鄱陽),乘舟溯樂安河東行,六月中旬抵德興。東坡長子邁,字伯達。元豐初蘇軾以詩得罪,邁與你俱行。東坡謫居黃州五年間,蘇邁一直陪伴左右。元豐七年,25歲的蘇邁受命任德償縣尉。蘇軾執意送子履職,據筆者揣想,可能有二層原因。一是邁初入仕途,愛子心切,焉能不送?二是時任德興縣令單錫,與東坡系同科進真士,且是姻親。軾與錫相知多年,久未謀面,恰好籍送子赴任之機,了卻會友心願。蘇軾將愛子託付同年好友,矚其勤政親民,不辱家風。據說在離開德興時,東坡尚贈愛子邁硯台一方。硯有銘,文日:"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若予,以此書獄常若生。"蘇邁未負乃你厚望。康熙版《德興縣志》載其"文學優贍,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後人仰之"。德興舊志將蘇邁列入名宦之列,宋時在銀城枕山西麓建景蘇堂,以示懷念。
德興古邑,地處萬山之中。這里山水靈奧,風光秀美。宋熙寧年間(1068-1077),本邑名仕余仕隆捐資在北郊枕山之巔建觀景樓。單錫以"居高望遠"之義名之"聚遠樓",侍郎劉定作記。樓成,名澡一方。東坡喜山水形勝。素知老友秉性的單令盡地主之誼,誠邀蘇軾父子北上枕山,一覽聚遠勝景。東坡登樓,舉目四望,但見茅山逶迤,洎水輝映,歲寒蒼翠,天門雄峙,景緻萬端,氣勢不凡。蘇子興起,以《聚遠樓》為題,吟成一絕:
雲山煙水苦難親,一時收拾各自春。
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
《聚遠樓》與《題西林壁》有異曲同工之妙。詩的前二表達了對美妙天成的德興山水的由衷贊美。"苦難親"三字,將喜愛之情和盤托出。"賴有高樓能聚遠"二句,則既是寫實,又蘊含"高瞻遠矚"的深意。細細呂賞,字里行間,我們還能體味出此時詩人復雜的心境。屢遭貶謫,東坡自認為是遠離主流社會的"閑人"。然而,身閑心不閑,志存高遠的蘇子,盡管命途多舛,仍然渴望能在人生舞台上演出一場真正屬於自己的壯劇。
蘇東坡佳章既出,一時廣傳天下,也令地處僻邑的聚遠樓頓時生輝,名聞遐邇。蘇轍、蘇洵、趙孟頫 、黃庭堅、佛印、趙抃和馬廷鸞等騷客名流先後慕名蒞止德興,登樓覽勝,題詠甚夥。建炎間(127-1130),宋高宗賞東坡詩,興之所至,特賜御書"聚遠樓"。東坡題詠,高宗賜匾,聚遠樓遂成為江東名樓。時有詩贊日:"高皇題御墨,內翰布聲詩。聚遠樓佳致,名聞天下知"。恩遇之隆,名聲不顯,由此可以想見。直至元初,文學家、書畫家趙孟頫宦遊德興時仍贊嘆不已:"思陵宸翰坡仙句,雲漢奎光聚此樓。二妙風流足千古,更誇遠景集雙眸"。聚遠樓元末毀。2005年,為紀念蘇軾父子,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德興舉全市之力重建聚遠樓和景蘇堂。
游罷聚遠樓,東坡又挾興登臨峰岩斗秀、景緻極佳的銀城雷山(即銀山,山麓有古煉銀場監,銀井和鄧公祠等)。在山巔之舒嘯亭,詩人飽覽銀城秀色,再次揮毫題詠。詩日:
勝覽雷山舒嘯亭,諸峰秀拱透雲程。
嘯傲池邊紅日伴,舒懷岩壑白雲迎。
滿目縱觀天際迥,一腔收拾歲寒清。
松花香遍銀陽地,剩把新詩壯此行。
詠舒嘯亭一詩,一掃郁悶之氣,熱烈奔放,直抒胸臆。詩的尾聯,豪情陡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逗留德興期間,蘇公還執意去離城七十里的八都(今海口鎮),拜謁唐御史董全貞廟並賦詩一首。詩言:"鐵柱 照豸冠,親操八寨繼韓壇。挫鋒尚異援兵寡,斷首還提為賊看。雷奮有聲應自鼓,馬歸無主更誰鞍?藕池不盡清冷不,夜夜含悲帶月寒"。董全貞系邑內八都人,領唐軍八寨之主與朱溫叛軍作戰,後因援兵未至遭敗績自刎。傳全貞死後,仍立於馬背,手提自己腦袋,怒目圓睜。敵兵望而生畏,不戰自潰,後義馬負全貞歸。蘇軾在短促的旅途中專程祭拜一個異鄉的亡靈,為是的表達他對保國安邦的忠烈們的敬慕之情,此乃其一以貫之的憂國憂發思想使然。
⑷ 藝術家劉貴平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品有《群蟹橫行天下》、《白雲深處》、《醉月圖》、《與日月共存》
、《情寄江南》、《山魂水魄》、《綠野悠悠》、《訪友團》、《新綠錄》、《山魂》、《秋》等。
劉貴平,1957年出生,受教於著名畫家王盛烈,孫恩同,欒永讓教授。足跡遍及南江北地,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美術展覽。 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特邀創作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會長,中國書畫家《美術雜志社》專業畫家,現臻紀簽約藝術家。
藝術成就:
1、《醉月圖》 在日本藝術交流展後被姬路市美術館收藏。
2、《情寄江南》和傳記編入中國美術家辭書。
3、1993年,個人傳記由中國文化學會編輯入國際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並獲世界藝術家銅獎。
4、199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特邀創作員。
5、1997年,《新綠錄》入選中國名人名家書畫精品展,於西安展出。
6、1998年,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精品展中獲得金獎,被評為跨世紀藝術名人稱號,其作品作為珍品正式收藏。
7、1999年,兩幅作品《山魂》、《秋》捐獻給中國扶貧基金會。
8、2001年,由香港國際畫院、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舉辦的中華當代書畫藝術大展中再次榮獲金獎。
9、2005年,被中國書畫家協會授予「百名中國名畫名家」的榮譽稱號,作品、人物專訪多次在省級、國家級報紙上刊登,電視、電台播出了新聞、專題報道。
⑸ 能不能幫我找一下機智歌手沙鷗的個人簡介
沙鷗是近年活躍在歌壇的一位歌手,他以現場歌曲問答的機智歌唱方式贏得了眾多專觀眾的喜屬愛。近曰,沙鷗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機智歌王·沙鷗》已與全國各地歌迷見面。昨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沙鷗透露自己很想挑戰一下這種機智對答歌唱的「鼻祖」——台灣歌手張帝,兩人同台飆歌,看誰反應更快,誰才是真正的「機智歌王」。
沙鷗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出生在沈陽的他少年時學過戲、青年時當過兵。生活的諸多經歷磨煉了他樂觀向上的性格,當他接觸到「機智歌王」張帝後,就被張帝那種機敏的反應迷住了,「我太佩服他了,60多歲的人反應還能那麼快。」自此以後,沙鷗便迷上了機智歌唱,並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興趣越濃。
⑹ 沙鷗是誰 我不認識
1 沙鷗是近年活躍在歌壇的一位歌手,他以現場歌曲問答的機智歌唱方式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近曰,沙鷗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機智歌王·沙鷗》已與全國各地歌迷見面。昨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沙鷗透露自己很想挑戰一下這種機智對答歌唱的「鼻祖」——台灣歌手張帝,兩人同台飆歌,看誰反應更快,誰才是真正的「機智歌王」。 沙鷗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出生在沈陽的他少年時學過戲、青年時當過兵。生活的諸多經歷磨煉了他樂觀向上的性格,當他接觸到「機智歌王」張帝後,就被張帝那種機敏的反應迷住了,「我太佩服他了,60多歲的人反應還能那麼快。」自此以後,沙鷗便迷上了機智歌唱,並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興趣越濃。 2 清代畫家 字白眠,善人物及樹石。《畫名家錄》 3男,1963年生於安徽當塗。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安徽馬鞍山市文聯專職作家、書畫家。為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安徽中山畫院畫家、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馬鞍山市文藝理論研究會副主席。著有散文詩集《愛的鍾聲》、詩集《觸摸玫瑰》、文藝隨筆集《紙上殘墨》、書法集《沙鷗書法作品集》。《紙上殘墨》先後榮獲首屆政府文學獎、四屆政府社科成果獎。 呵呵 我也不清楚 幫搜索了下 看對你有用不?
⑺ 鄭燮是哪裡人他還有哪些作品
鄭燮生平
鄭燮(zhèngxiè),字克柔,號板橋。生於康熙三十二年(西元1693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卒於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農歷十二月十二日,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於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范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歷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他書畫上常用的印章印文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乾隆東封書畫史」,「七品官耳」等,可說是其生平的紀實。
鄭燮為政有幹才,痛恨官場腐敗作風,同情底層群眾。在濰縣任上的頭兩年,適逢山東大災荒,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痛景象,鄭燮採取應急措施,不及申報上司批准,動用官倉糧食借貸給飢民,秋後災情仍重,他又焚燒了所有貸券,採取以工代賑辦法,修城鑿池,招徠遠近災民赴工就食;責令邑中大戶開廠煮粥和積粟之家平糶囤糧,使飢民得以度過災荒。但這些措施,卻觸犯了豪紳富戶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誣罷職。他離濰縣時,囊橐蕭然,僅有圖書數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為其立生祠。鄭燮性格曠達,不拘小節,喜高談闊論,臧否人物。當時即被人稱為「狂」和「怪」。罷官後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編輯本段]藝術思想
鄭燮的《難得糊塗》 鄭燮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影響,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養生民」。在文學創作上也主張「理必歸於聖賢,文必切於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詩歌,很多是描繪窮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殘暴貪婪。在繪畫和書法上,他深感「以區區筆墨供人玩好」是可恥的「俗事」,而提出:「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創作中盡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倫理道德的教育意義。對待傳統和前人成法,主張「學一半,搬一半」,「師其意不在跡象間」。即「不泥古法,不執己見,唯活而已」。重視自己的創造性,「不肯從人俯仰」。他十分注重對自然的直接觀察,以真切的感受來萌發畫意,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張「胸無成竹」的創作方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聯系和區別,詳盡敘述了從觀察感受、構思醞釀,到落筆定型的創作過程,見解獨到,為前人所未道。
他的許多創作感受與經驗體會,見之於題跋、題詩,如「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等,都是很有價值的美學觀點。[編輯本段]書畫作品
竹石圖 鄭燮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yì)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於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范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於畫中,能時出新意。如《墨竹圖》題詩雲:「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荊棘叢蘭圖》跋雲:「滿幅皆君子,其後以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柱石圖》題詩雲:「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編輯本段]鄭燮年表
1692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
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
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於是年前後。
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
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
30歲父鄭立庵卒。
31歲約於本年賣畫揚州,陸續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於本年夭折。
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
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
43歲二月,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
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
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
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
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
63歲與李禪、李方膺合作《三友圖》。
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
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庄(今大垛鎮管阮村)。[編輯本段]鄭板橋詩詞集
石頭城
懸岩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王浚樓
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
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雲
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
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葉渡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管領春風陪舞燕,帶露含凄惜別。煙軟梨
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幾多埋沒。假
使夷光,薴蘿終老,誰道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艷說江楫。
勞勞亭
勞勞亭畔,被西風一吹,逼成衰柳。如線如絲無限恨,和風和煙。江上征帆,
尊前別淚,眼底多情友。寸言不盡,斜陽脈脈凄瘦。
半生圖利圖名,閑中細算,十件常輸九。跳盡胡孫妝盡戲,總被他家哄誘。馬
上旌笳,街頭乞叫,一樣歸烏有。達將何樂?窮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釀出禍胎冤藪。前殿金
蓮,後庭玉樹,風雨催殘驟。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雲似夢,湖浪濃於酒。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桃
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長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赭白青黃牆砌石,門映碧溪流水。細雨餳
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風吹花落,落花風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光美。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淮水
秋清,鍾山暮紫,老馬耕閑地。一丘一壑,吾將終老於此。
台城
秋之為氣,正一番風雨,一番蕭瑟。落日雞鳴山下路,為問台城舊跡。老蔓藏
蛇,幽花賤血,壞堞零煙碧。有人牧馬,城頭吹起 篥。
當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胭脂井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拾橡瑤
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清
夜遊詞,後庭花曲,唱徹江關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高座寺
暮雲明滅,望破樓隱隱,卧鍾殘院。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鴉噪松
廊,鼠翻經匣,僧與孤雲遠。空梁蛇脫,舊巢無復歸燕。
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恩怨。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青
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牆漢。恆沙無量,人間劫數自短。
孝陵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翁仲衣
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蛋
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兩先生廟
乾坤欹側,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樸拙為艱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適,岳降維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十
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後來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燕子銜
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海雲分付,五更攔住紅日。
更兼馬阮當朝,高劉作鎮,犬豕包巾幘。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國
事興亡,人家成敗,運數誰逃得?太平隆萬,此曹久已生出。
竹石
鄭燮(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墨竹圖題詩
鄭燮(鄭板橋)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題半盆蘭蕊圖
盆畫半藏,
蘭畫半含。
不求發泄,
不畏凋殘。
江 晴
霧裹山疑失,
雷鳴雨未休。
夕陽開一半,
吐出望江樓。
峭 壁 蘭
峭壁一千尺,
蘭花在空碧。
下有採樵人,
伸手摺不得。
題 畫 蘭
蘭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
何事斗群芳。
竹
一節復一節,
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
盆 蘭
春蘭未了夏蘭開,
萬事催人莫要呆;
閱盡榮枯是盆盎,
幾回拔去幾回栽。
山中雪後
晨起開門雪滿山,
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
一種清孤不等閑。
詠 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游白狼山兩首
懸岩小閣碧梧桐,
似有人聲在半空。
百叩銅環渾不應,
松花滿地午蔭濃。
由興化迂曲至高郵七絕句
煙蓑雨笠水雲居,
鞋樣船兒帽樣廬。
賣取青錢沽酒得,
亂攤荷葉擺鮮魚。
漁 家
賣得鮮魚二百錢,
米糧炊飯放歸船。
拔來濕葦燒難著,
曬在垂楊古岸邊。
予告歸里,
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釣竿。
題屈翁山詩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國破家亡鬢總皤,
一囊詩畫作頭陀。
橫塗豎抹千千幅,
墨點無多淚點多!
蘭
此是幽貞一種花,
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徑,
更寫高山一片遮。
畫菊與某官留別
進又無能追又難,
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頗有東籬菊,
歸去秋風耐歲寒。
紹 興
丞相紛紛詔敕多,
紹興天子只酣歌。
金人慾送徽欽返,
其奈中原不要何!
竹 枝 詞
幾家活計賣青山,
石塊堆來錦綉斑。
薄暮回車人半醉,
亂雅聲里唱歌還。
水流曲曲樹重重,
樹里春山一兩峰。
茅屋深藏人不見,
數聲雞犬夕陽中。
題 畫 竹
兩枝修竹出重霄,
幾葉新篁倒掛梢。
本是同根復同氣,
有何卑下有何高!
四十年來畫竹枝,
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贈 袁 枚
晨星斷雁幾文人,錯落江河湖海濱。抹去春秋自花實,逼來霜雪更枯筠。
女稱絕色鄰誇艷,君有奇才我不貧。不買明珠買明鏡,愛他光怪是先秦。
得南闈捷音
忽漫泥金入破籬,舉家歡喜又增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載征途發達遲。
何處寧親唯哭墓,無人對鏡懶窺帷。他年縱有毛公檄,捧入華堂卻慰誰?
道 情
老書生,白屋中;說黃虞,道古風。許多後輩高科中,門前仆從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龍,一朝勢落成春夢,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
邈唐虞,遠夏殷。卷宗周,入暴秦。爭雄七國相兼並。文章兩漢空陳跡,
金粉南朝總廢塵,李唐趙宋慌忙盡。最可嘆龍蟠虎踞,盡銷磨燕子春燈。
吊龍逢,哭比干。羨莊周,拜老聃。未央宮里王孫慘。南來薏苡徒興謗,
七尺珊瑚只自殘。孔明枉做那英雄漢,早知道茅廬高卧,省多少六齣祁山。
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
荻港瀟瀟白晝寒。高歌一曲斜陽晚,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夾綠槐。茫茫野草秋山外,豐碑是處成荒冢,
華表千尋卧碧苔。墳前石馬磨刀壞。倒不如閑錢沽酒,醉醺醺山徑歸來。
老頭陀,古廟中,自燒香,自打鍾。兔葵燕麥閑齋供。山門破落無關鎖,
斜日蒼黃有亂松。秋星閃爍頹垣縫。黑漆漆蒲團打坐,夜燒茶爐火通紅。
⑻ 有認識劉貴平老師的嗎
劉貴平,嚼墨,年生於四川李白故裏,後藝居遼寧, 啟蒙《芥子園》,以古今名畫為臨本,名家為銘黽,受教於著名畫家王盛烈,孫恩同,欒永讓教授。足跡南江北地,多次參加美術展覽。現為遼寧墨豐園首創人,遼寧美協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特邀創作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會長,青島方中園文化博覽有限,藝術總監。中國書畫家《美術社》專業畫家。重慶臻紀文化傳播有限,藝術顧問。 代表作品有《蟹橫行天下》、《白雲深處》等,在新加坡、美國、義大利等十多個國家展出。 《醉月圖》 在日本藝術交流展後被姬路美術館收藏。 《與日月共存》編入二十世紀掇英大畫冊。 《情寄江南》和傳記編入中國美術家辭書。 《山魂水魄》由中國人事出版社編入二十世紀國際美術精作博覽畫冊。 《綠野悠悠》在國際展廳展出。 一九九三年個人傳記由中國文化學會編輯入國際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並獲世界藝術家銅獎。 《訪友團》編入領袖、名人於延安畫集,並被延安史館收藏。 一九九五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特邀創作員。 《新綠錄》一九九七年入選中國名人名家書畫精品展,於西安展出。 一九九七年在四川李白故裏辦個人畫展。 一九九八年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精品展中獲得金獎,被評為跨世紀藝術名人稱,其作品作為珍品正式收藏。一九九九年兩幅作品《山魂》、《秋》捐獻給中國扶貧基金會。 二00一年由香港國際畫院,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舉辦的中華當代書畫藝術大展中再次榮獲金獎。 二00五年度被中國書畫家協會授予「百名中國名畫名家」的榮譽稱。 99、、、年多次參加廣州、上海、、西安、大連、成都.青島等城舉辦的國際藝術博覽會。 作品、人物專訪多次在省級、國家級報紙上刊登,電視.電台播出了新聞、專題報道。 靜心悟道得幽趣 清游空間快此生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必取真經,一生一滅一枯榮,皆有因緣註定。 依劍傲視立雄峰,往事無語望蒼穹。功名利祿身不帶,惟有蒼顏在,問君孤心何謂「愁」?唯見空天靜水一沙鷗
⑼ 沙鷗先生是誰
機智歌王沈陽人
⑽ 王永敬的展覽、發表與活動
1989年 』89安徽省青年美術作品展(安徽省美協主辦,合肥)。
1991年 《美術之友》專題介紹其藝術成果。
1992年 入編《中華中青年國畫名家集萃》畫冊(四川美術出版社)。
1993年 《江蘇畫刊》(第3期)發表論文《關於繪畫的現代意識》;
獲安徽省記協頒發的92全省好新聞美術作品一等獎;
韓中書畫交流展(韓國),被收藏,韓國《每日新聞》獨幅發表其作品。
1994年 《美術報》發表美術批評文章《評委的導向》;
第2屆中韓書畫交流展,入編展覽畫集;
《藝術界》雜志專題介紹其中國畫藝術成果。
1995年 九板塊中國畫展(安徽省美協主辦),發表文章《相互反叛的結果》;
安徽現代美術展覽(法國巴黎、里昂、比利時),並被收藏。
1996年 第4屆中韓書畫交流展 (安徽);
獲安徽省美協頒發的首屆安徽省美術理論學術成果獎二等獎。
1997年 當代情境——安徽省中青年美術家作品雙年展(安徽省博物館);
第5屆安徽省藝術節畫展。
1998年 』98安徽省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安徽省文聯主辦),獲銅獎;
』98安徽省社會文化系統美展(安徽省文化廳主辦),獲三等獎。
1999年 安徽當代中國畫展(廣東省美術館),入編《安徽當代中國畫集》;
《美術報》發表文章《思維敏捷 勇於探索》;
《美術》雜志(第3期)刊登中國畫《溪山探奇圖》;
《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展》(中國美協主辦,北京),獲優秀獎;
第二屆安徽省中青年美術家作品雙年展。
2000年 參加世紀之交·安徽省美術發展研討會,發表論文《新徽派,新觀念》;
《美術》雜志(第4期)將其參加「中國美術世紀之交的回眸與展望」徵文《走 向現代:中國畫內部 的突破》,作為中國畫百年回顧的代表論文刊登;
第6屆安徽省藝術節銀獎(安徽省文化廳主辦),入編畫集;
參加第6屆安徽省藝術節·安徽美術論壇,發表論文《美術創作與修養》。
2001年 世紀元年八人畫展(安徽現代藝術展覽中心);
中國美協第15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美術館);
守望自然·第三屆安徽省中青年美術家作品雙年展;
蘇皖中國畫六人聯展(亞明藝術館);
第四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獲佳作獎(河南);
《美術》雜志第12期發表中國畫《黃山松系列:月弄鬆影》和評論文章《年輕的皖軍與徽式圖景》。
2002年 9加3畫展(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
《美術報》「為中國美術把脈」欄目發表文章《追求時代風格》;
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入編畫集;
焦墨山水參加江蘇省國畫院主辦的「今日水墨·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南京),四幅作品入編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今日水墨·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作品集》;
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中國美協主辦),獲優秀獎,入編畫集;
紀念延安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保護世界遺產國際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獲優秀獎,入編畫集;
《美術界》刊登作品《黃山松韻》。
2003年 今日水墨·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四川省美術館),入編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
《中國藝術》雜志第3期推出其焦墨黃山專題(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今日美術館首屆全國青年美展(北京今日美術館),入編畫集;
2003年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入編畫集;
黎昌杯·首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中國文藝基金會、中國美術館主辦),獲銀獎,入編畫集(中國文聯出版社);
《黃山新概念·畫家、評論家筆談王永敬》(梅墨生等11人)、《將筆墨進行到底——關於王永敬中國畫創作變法的臆說》(唐躍/文),及焦墨黃山系列作品10幅刊於《文化時空》雜志第8期;
參加第四次安徽省文代會;
參加湖南省美協國畫藝委會等單位舉辦的「走進湘西·全國書畫名家采風團」活動。
2004年 《美術》雜志(第3期)、《美術觀察》(第1期)發表中國畫《黃山雪霽》;
2004年全國中國畫提名展(中國美協主辦,山東),入編畫集;
焦墨系列山水畫參加由青海省文聯、青海省美協主辦的今日水墨·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西寧),系列作品入編作品集;
應邀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黃賓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提交論文《「筆墨中國」的現代平台——賓虹體系的再認識》;
第七屆安徽省藝術節美術金獎(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論文《當代意義的啟示》刊於「賴少其書畫捐贈專刊」;
全國青年國慶書畫展(中國美協主辦,國家博物館);
新世紀首屆安徽美術大展(安徽美協主辦),獲銅獎;
徽墨心象·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安徽美協主辦);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榮寶齋》雜志刊出「王永敬的焦墨黃山」專題;
「焦墨黃山·王永敬訪談」專題刊於香港亞太國際出版公司《當代藝術人》雜志;
第二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中國文藝基金會、中國美術館主辦),獲銅獎,入編畫集;
參加安徽省委宣傳部「百名新聞工作者、百名文藝工作者·走進基層看安徽」活動,為第2組采風團成員;
黃山新概念·王永敬專題刊於《中國藝術》雜志「當代水墨藝術家專輯」。
2005年 江蘇省美協、江蘇省國畫院、安徽省美協、安徽省書畫院在江蘇省美術館聯合主辦「焦墨黃山·王永敬畫展」(南京),收入代表性作品和全國十餘位理論家、畫家對其「焦墨黃山」的研究、評論和定位文章的畫冊《王永敬的筆墨世界》出版發行;
彩墨空間·當代中國畫家提名展(中國美協主辦,大連美術館),入編畫集;
赴黃山參加 「黃山山中人——黃賓虹誕辰140周年逝世5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水墨敦煌·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蘭州),收入畫集;
策劃「今日水墨·第六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和全國畫家走進徽州采風活動,系列焦墨作品參展;
《美術報》整版發表「換個角度畫黃山」專題;
《香港書畫報》整版發表《黃山新概念》專題;
徽墨百家中國畫邀請展(安徽文聯、安徽美協主辦),主編《徽墨百家》畫集;
第16屆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代表大會·美術特展(中國美協主辦),入編畫集;
徽墨心象·中國畫名家提名展(安徽美協主辦);
全國第二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中國美協主辦),入編畫集;
參加賴少其藝術學術研討會,並發言,研究賴少其的論文發表於《合肥學院學報》;
參加「魅力珠海——全國畫家寫生采風活動」。
2006年 安徽省美協、安徽省書畫院在安美藝術會展中心聯合主辦「焦墨黃山·王永敬畫展」的第二回展(合肥),印製《焦墨黃山·王永敬畫展專集》畫冊;
財富金秋·中國當代水墨名家邀請展(浙江),入編畫集;
《美術報》「畫家周刊」刊出中國畫《處處是畫圖》;
赴黃山參加「新安畫派繼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會上作了「強調承傳,更強調風格的再創造」的發言;
東方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邀請展(北京、挪威),三幅作品入編畫集;
今日水墨·走進新沂蒙全國中國畫邀請展(山東),入編畫集,《美術報》發表作品中國畫《蒙山人家》;
彩墨中國·2006年當代中國畫名家提名展(四川),作品收入作品集;
新徽派山水畫名家作品特展(安徽美協主辦),出版個人作品專集,參加「新徽派美術論壇·山水畫學術研討會」,並作了「徽派文脈的意義」的發言;
全國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中國美協主辦),入編畫集;
今日水墨·第七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赴江蘇鹽城參加開幕式和采風活動,作品收入作品集;
首屆當代安徽·國畫名家邀請展(安徽省美協、省書畫院、省漸江國畫院主辦),入編畫集。
2007年 今日水墨·第八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 陝西省美協主辦),赴陝西西安參加開幕式和采風活動,入編作品集;
由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安徽美術家畫廊組織「王永敬·焦墨黃山」展區,參加第13屆中國藝術博覽會,《江淮晨報》於藝博會期間專題刊發其國畫作品和蘇傳敏評論文章;
《江淮晨報》值祝賀2007年中國國際徽商大會與第八屆安徽省藝術節開幕之際。以「徽山·徽水·徽文化」為題刊出王永敬繪畫專版,並刊發評論文章《全憑焦墨寫山魂》;
安徽電視台文體頻道,5月製作播出《「焦墨黃山」--青年畫家王永敬》專題片;
《美術報》7月刊登中國畫作品《皖南寫生》;
作品與藝術評論專題刊入西泠印社出版社的《新水墨·山水卷1》;
中國畫作品參加浙江《藝術財富》2007年度水墨名家邀請展;
作品獲得第八屆安徽省藝術節美術銅獎;
《書與畫》第181期雜志專題刊發其作品與評論文章(上海書畫出版社);
被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評為首屆全省十佳青年美術家;
2008年 中國畫作品參加墨韻徽風·2008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合肥電視台製作《王永敬寫生歸來》專訪在「藝術財富」欄目播出;
中國畫作品獲第二屆安徽美術大展銅獎;
長篇美術論文《「筆墨中國」的現代平台--賓虹體系再認識》收入《黃賓虹研究文集》(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紀念50周年校慶,主辦「時間記憶·吳冠中、羅中立、洪凌、毛焰、高禹、丁寺鍾、張永生、王永敬畫展」,並出版畫集;
為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黃賓虹客居池州詩畫集》作序文《黃賓虹與池州》;
《自然旁觀--王永敬寫生作品選輯》出版;
《中國民族書畫》雜志副刊《中國當代美術名家檔案·王永敬》面世,較為全面地收入了畫家的藝術成果;
2009年 美術理論成果獲第三屆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文藝評論獎一等獎;
參加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
中國畫作品參加全國公安文聯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的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中國畫作品參加第三屆安徽省世紀美術大展獲獎作品展,並獲優秀獎。
2010年 中國畫應邀參加黃山畫會成立30周年作品展,並刊於《美術報》;
《合肥晚報》「書畫名家迎春」專版發表《「焦墨黃山」的畫上思語·王永敬中國畫題跋錄》,並刊發畫作《松石雲泉》;
《南京晨報》整版發表3幅中國畫和沙鷗評論文章《黃賓虹信徒王永敬》;
應邀在上海世博會「安徽周」上現場作畫「焦墨黃山」,並被安徽省文化廳評為文化系統先進個人;
《美術報》8月刊出《「焦墨黃山·王永敬寫生作品選》專題;
參加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紅色之旅采風團江西行」活動;
中國畫作品參加第九安徽省藝術節美術書法作品展;
中國畫作品10幅和評論文章收入河北美術出版社《百年中國畫家·當代卷(下卷)》;
中國畫作品入展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寫意精神---新安畫派古今中國畫創作高峰論壇暨學術邀請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美術論文《黃山繪畫的寫生精神--從浙江的作品談起》入編其文集;
赴韓國釜山參加中韓雙向當代美術家作品邀請展覽、交流、采風活動。
2011年 《新安晚報》刊發馬麗春評論其藝術的文章《痴迷黃粉與「焦墨黃山」》;
《焦墨黃山--王永敬畫集》出版;
中國畫作品《焦墨黃山圖》獲安徽省人民政府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三等獎;
中國畫作品參加安徽省人民政府赴台文化經貿訪問活動的「畫里安徽」美術書法展覽;
《「焦墨黃山」題跋選》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