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縣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

縣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

發布時間:2021-10-16 05:31:18

① 文明城市都有哪些標准

文明城市創建七大要求

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市民文明素質有什麼要求?

1、文明行為

(1)公共場所無爭吵謾罵、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木等不文明行為;

(2)城市無煙草廣告,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有明顯禁煙標識,無煙區沒有吸煙現象;

(3)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賽場、景區、公園、廣場、主要街道、機場、車站、碼頭等場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

(2)車輛、行人各行其道,機動車讓行人行橫道,無闖紅燈、亂穿馬路現象,乘客排隊候車(候船)、依次上下車(船);

(3)建成區萬車死亡率達到國家暢通工程評價標准。

3、友善禮讓:

(1)公共交通工具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

(2)人際關系融洽,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詢問。

4、公益活動:

(1)開展扶貧幫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學、義務鮮血、捐獻器官、義演義診、環境保護、植綠護綠等活動;

(2)設計開展網路公益活動。

5、見義勇為:

完善見義勇為人員認定機制、補償救濟機制,落實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障和撫恤待遇。

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公共服務有什麼要求?

1、無障礙設施:

道路、公共建築及設施、新建居住建築及居住區設有無障礙設施,管理、使用情況良好。

2、街道設施:

(1)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並有效運行;

(2)主幹機動車道無被侵佔、毀壞現象,主幹道裝燈率100%,亮燈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裝燈率100%,亮燈率95%,排水設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連續、平整、無損壞和被違規佔用現象,行人過街、機非分離、人車分離等安全設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場所面貌:

(1)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無臟亂差現象;

(2)依法規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導有力。

4、社區生活環境:

(1)環境綠化美化,衛生狀況良好,無臟亂差現象;

(2)路面硬化、平整,無明顯坑窪積水,排水設施完善,無露天排水溝渠;

(3)倡導「垃圾減量分類」,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定時清運;

(4)樓門內干凈整潔,樓道無堵塞,牆面、玻璃無污穢破損,照明燈完好;

(5)社區日常管理服務規范有序;

(6)制定社區居民公約,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有什麼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2)社區面、重點單位及社區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葯品安全監管:

(1)食品經營單位和集貿市場不出售過期、變質、偽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時查處,無漏報、瞞報情況;

(2)公布舉報電話,問題葯品得到及時查處。

3、飲用水安全:

定期監測、檢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4、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

(1)建立減災、防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和災害應急管理體系,設置明確的城市避難場所,開展社區減災、防災宣傳教育,建立健全救災應急預案;

(2)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嚴格執行事件報告、通報和信息發布制度。

5、安全生產:

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以內。

6、治安管理

(1)加強刑滿釋放人員、吸毒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服務管理;

(2)預防和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打擊「兩搶一盜」等犯罪成效明顯;

(3)賣淫嫖娼、聚眾賭博、吸毒販毒制毒等違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預防打擊傳銷活動。

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城市綠化有什麼要求?

1、建成區綠地率:(1為東部、中部、東北部的城市的標准,2為西部城市的標准)

(1)>31%為優秀、>28%為良好、≦28%為達標

(2)>21%為優秀、>18%為良好、≦18%為達標

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8(平方米)為優秀、>6(平方米)為良好、≦6(平方米)為達標。

五、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環境管理與環境質量有什麼要求?

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5%為優秀、>90%為良好、≦90%為達標

2、消除黑臭水體:

城市建成區內未出現黑臭水體。

3、城市空氣質量:

(1)全年優良天數比例≧80%,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考核等級為優秀

(2)全年優良天數比例≧70%,且《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考核等級為良好

(3)完成省級下達的《大氣污染防止行動計劃》年度目標任務(達標等級)

4、城市水環境質量:

(1)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按國家規范劃分保護區,且水質達到III類;

(2)城市市轄區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連續三年上升,或達到70%;

(3)城市市下去劣於V類水體斷面比例連續三年下降或無劣於V類水體。

5、環境管理:

(1)未被環保部掛牌督辦或無區域、流域限批;

(2)無因本市市域內環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區飲用水源地污染並停水事件。

6、公眾參與:

開展環境保護主題活動,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學校、家庭、社會有什麼要求?

1、學校教育: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正式材料為准,實地考察主要看校園、教室有無懸掛核心價值觀「24個字」。);

(2)有中小學校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安排和落實情況(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正式材料為准,安排和落實的材料齊備為合格,有活動安排為基本合格,兩者都沒有為不合格。);

(3)中小學校德育課、少先隊活動課落實情況(中小學校100%落實德育課程計劃和開設少先隊活動課程為合格,≧80%為基本合格,其他情況不合格。)

(4)中小學校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有具體方案、有實際效果;

(5)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有措施、落實好;

(6)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包括三項內容:一是統計並計算本地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並將數據上報國家資料庫的學校比例。二是統計並計算本地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的學生比例。三是統計並計算本地測試結果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合格的學生比例。三項數據均為2014年度、城區中小學校(含中職學校)數據,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教育部給予成績認定。),落實體育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要求。

1、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1)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制定與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地方標准;

(2)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2、文化事業發展:

(1)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2)市轄區域內有面向社會的二級以上圖書館,建有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費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3、基層文化設施:

(1)在街道、社區統籌建設綜合文化站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宣傳文化、黨員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動;

(2)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或提供相應面積的綜合文化活動場所;

(3)按照人口規模或服務人群的距離,建設選址適中、與地域條件協調的文體廣場,每個街道擁有晨晚練體育活動點5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08平方米,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狀況良好;

(4)鼓勵影院建設,通過多種形式增加觀影設施。

4、文化服務供給:

(1)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保障機制,推進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非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公共美術館、群藝館、文化館(站)等免費開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務項目;

(2)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3)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② 該如何寫康巴什新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思路

一、總體目標

2011至2012年,按照政府主導、公益服務、體系完善、發展平衡、惠及全民的原則,加強城鄉統籌,突出軟體建設和服務開展,到2012年底,努力形成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基本全覆蓋、公共文化新產品生產供給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標准,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有效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益性原則。由政府主導,以財政投入為保障,提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優惠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提供非贏利性的文化服務。

堅持基本性原則。按照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西部)創建標准》要求,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獲得更高層次、更多樣性的文化消費。

堅持均等性原則。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建設覆蓋全社會各階層不同類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讓全市人民群眾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

堅持便利性原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布局合理,就近融入群眾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傳遞、服務指引、服務和產品消費近距離、經常性,適合大眾便捷獲取。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全覆蓋。

2011至2012年,圍繞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目標,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顯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

1.持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面積為1.6萬平方米的寶雞市圖書館新館;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利用原青銅器博物館(籌建中的民俗博物館)建設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非遺陳列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新建、改擴建一批縣(區)文化館和圖書館,建成門類齊全、功能先進、層次分明、省內領先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影劇院等齊全的文化設施體系新格局。

2.大力加強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建設。市、縣(區)兩級圖書館配備流動圖書服務車,市、縣(區)兩級文化館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建成與我市人口分布和地域條件相適應的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市縣(區)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具備流動文化服務能力,廣大群眾能夠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3.實施市、縣(區)兩級公共圖書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縣(區)圖書館達標建設。市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二級館以上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區)隴縣、鳳翔縣、陳倉區、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區)的千陽縣、金台區、渭濱區,以及扶風縣、麟游縣,縣(區)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全市公共圖書館人均佔有藏書0.4冊以上;人均年增新書在0.02冊以上。

4.實施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市群眾藝術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金台區、渭濱區、陳倉區三個區的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隴縣、鳳翔縣、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的千陽縣,以及眉縣、太白縣,縣文化館達到國家三級館的標准。

5.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到2012年底,全市建成85個單獨設置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其設備配置、活動開展、人員配備、綜合管理達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制定的《鄉鎮(街道)文化站建設標准》。

6.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市、縣兩級全部建成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縣區實現60%以上的鄉鎮(街道)、社區建有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水平,維護和發展公眾文化權益。

2011至2012年,以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效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給水平,更好地維護和發展城鄉群眾公共文化權利、培育社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

1.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組織文化部門和單位,繼續開展大型文化下鄉活動、圖書流動閱覽、送書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推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創建工作,鞏固提升現有的4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發展水平。組織農村和城市社區依託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辦好春節廣場文化周、夏日廣場納涼晚會、社區文藝匯演、秦腔大賽、歌手大賽、自樂班大賽、民間曲藝大賽、「非遺」展示展演展覽宣傳活動、夏日周末文化廣場、社火藝術節、周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推進文化惠民活動向縱深開展,努力滿足各階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受眾率和參與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人均參加文體活動的時間每周不少於3小時。

2.逐步實現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多元化。繼續深化市、縣兩級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大力解放藝術生產力。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在全市重點扶持300支群眾業余文藝團隊,支持600支基層農村群眾業余文藝團隊,保障民間文藝演出活動經常性開展,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市場,採取項目補貼、資助和招標采購等方式,通過集中配送、連鎖服務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問題,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3.全面實現公益性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根據中、省《關於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2011年7月1日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於42小時,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56小時,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2小時。

4.積極組織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市、縣兩級文化館業務人員進社區(農村)培訓、輔導和調研人均每年不低於48天;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年均舉辦各類講座、展覽、培訓等活動不少於20場(次),下農村、社區服務點活動不少於200次;博物館每年舉辦講座、培訓活動不少於20場(次)。市、縣兩級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12場以上,流動展覽10場以上;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每年下基層服務次數不低於60次。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舉辦有影響的大中型文化活動不少於4次,開展培訓、展覽、演出等文藝活動12次以上。各村(社區)農家書屋每年開展群眾主題讀書活動4次以上。實現每個行政村每月看1場以上電影、每年看2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年組織3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

5.全面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建設,2012年底,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化服務體系,縣縣有支中心、鄉鄉有基層服務點,實現「村村通」;100%的基層群眾可以通過基層服務點使用文化信息資源及享受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的資源服務。

6.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制定《寶雞市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總分館制管理暫行工作辦法》等相關制度,保證分館(點)規范性、系統性的建設原則。實施以市圖書館為總館,縣區圖書館為分館,鄉鎮(街道)圖書室為二級分館,村(社區)圖書室為分點的總分館模式。吸收大專院校、部隊等單點陣圖書館加盟總分館服務體系,同時做好圖書流動車服務工作,與總館、各分館(點)形成動靜結合、館點結合的圖書館服務網路,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調配、統一檢索、統一分編,通借通還。

(三)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

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明兩年,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推動實踐發展的同時,理論上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媒體的宣傳報道還需要進一步跟進。

1.加強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依託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級文化館(站)和文化研究社團,結合具體實踐,參與文化部及省文化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課題研究工作,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共性問題,總結經驗,並形成課題研究成果,為國家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為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借鑒。

2.加大宣傳力度。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道,形成強力有效的宣傳態勢、積極濃郁的宣傳氛圍,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的新探索、新機制、新做法、新成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帶動我市整體創建工作。同時,向社會公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展情況,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示範區創建工作,接受公眾的考評和社會的監督,推動我市創建工作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

四、建設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按照國家、省關於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工作要求,成立創建組織領導機構,建立明確的工作機制。結合我市實際,制訂創建實施方案、宣傳方案、制度設計方案等,制定並完善創建規劃,明確目標任務。

第二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和省文化廳的指導下,全面展開創建工作。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分別按照創建標准和建設規劃,對照各自承擔的創建任務,制定方案,組織實施。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全面開展各項建設服務工作,基本完成《建設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力爭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創建標准。

第四階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對創建工作進行自查,改進提升,迎接國家檢查驗收,確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驗收順利通過,力爭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五、保障措施

(一)統籌規劃,建立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我市「十二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保障廣大城鄉群眾文化權益,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既是文化部門的重要任務,也是各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明兩年,我市將以創建工作為契機,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並實施公共文化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並實施公共文化績效評估制度,形成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保障。

1.建立有效機制。市、縣(區)制定並實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制定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宏觀管理、行業協會參與、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確保各社會團體對農村和基層的文化援助。

2.嚴格落實政策。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和文化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編制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准》、《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等標准,統籌利用資源,堅決落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用地,公共文化設施門類齊全,布局合理、服務便捷。

3.有效整合資源。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平台,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項目有效整合,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綜合、系統、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體現便民惠民,提高整體服務能力,發揮綜合效益。

4.加快推進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推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形成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制定並落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文化事業建設有關政策,積極扶持民營文藝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和農村(社區)群眾自辦的業余文藝團隊,使其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

(二)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長效資金保障。

1.強化目標責任。實現「五納入」,即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承擔創建任務的各級政府,以及各級文化、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切實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改善當地公共文化設施,增強文化服務能力,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意義,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既定時間、既定路線、既定任務,完成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

2.完善投入機制。建立總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公共文化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市、縣兩級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其增長幅度要高於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按照部頒文化館等級必備條件的標准,對市群眾藝術館的財政撥款總數不低於全市人均0.80元,縣(區)文化館不低於全縣(區)人均0.60元的最低標准;按創建國家示範區的要求,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按所轄人口人均0.60元的標准撥付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落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運行經費,市級每年22.7萬元,縣(區)級每年6.8萬元;縣(區)財政安排的鄉鎮(街道)文化站每年的業務活動費不得低於其所轄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標准。切實保障實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購買重要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開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必需的資金,專款專用。

(三)健全機構,完善隊伍,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和技術全面落實。

1.加強隊伍建設。健全鄉鎮綜合文化站組織機構,至2012年,在現有每鄉鎮已有1名文化專乾的基礎上,再配備1名文化站長,1名網路多媒體技術人員;為每個行政村和城市社區配備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專干。市級文化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7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30%以上),縣級文化事業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8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20%以上)。徹底解決公共文化機構無編制,非文化工作人員占編、文化專干不專現象,充分調動發揮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在職人員培訓教育制度,市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0天,縣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15天,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文化專兼職人員參加集中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5天。

2.建立技術支撐。利用網路、聲訊、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務技術支撐系統。按照省頒標准,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級中心配備8至10名技術人員,縣級支中心配備3名技術人員。落實人員經費,確保系統正常運轉,實現全市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③ 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哪些具體要求

有七大要求

一、對市民文明素質要求:

1、文明行為:

(1)公共場所無爭吵謾罵、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木等不文明行為。

(2)城市無煙草廣告,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有明顯禁煙標識,無煙區沒有吸煙現象。

(3)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賽場、景區、公園、廣場、主要街道、機場、車站、碼頭等場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

(2)車輛、行人各行其道,機動車讓行人行橫道,無闖紅燈、亂穿馬路現象,乘客排隊候車、依次上下車。

(3)建成區萬車死亡率達到國家暢通工程評價標准。

3、友善禮讓:

(1)公共交通工具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

(2)人際關系融洽,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詢問。

4、公益活動:

(1)開展扶貧幫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學、義務鮮血、捐獻器官、義演義診、環境保護、植綠護綠等活動。

(2)設計開展網路公益活動。

5、見義勇為:

完善見義勇為人員認定機制、補償救濟機制,落實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障和撫恤待遇。

二、對公共服務要求:

1、無障礙設施:

道路、公共建築及設施、新建居住建築及居住區設有無障礙設施,管理、使用情況良好。

2、街道設施:

(1)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並有效運行。

(2)主幹機動車道無被侵佔、毀壞現象,主幹道裝燈率100%,亮燈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裝燈率100%,亮燈率95%,排水設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連續、平整、無損壞和被違規佔用現象,行人過街、機非分離、人車分離等安全設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場所面貌:

(1)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無臟亂差現象。

(2)依法規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導有力。

4、社區生活環境:

(1)環境綠化美化,衛生狀況良好,無臟亂差現象。

(2)路面硬化、平整,無明顯坑窪積水,排水設施完善,無露天排水溝渠。

(3)倡導「垃圾減量分類」,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定時清運。

(4)樓門內干凈整潔,樓道無堵塞,牆面、玻璃無污穢破損,照明燈完好。

(5)社區日常管理服務規范有序。

(6)制定社區居民公約,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對公共安全體系建設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2)社區面、重點單位及社區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葯品安全監管:

(1)食品經營單位和集貿市場不出售過期、變質、偽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時查處,無漏報、瞞報情況。

(2)公布舉報電話,問題葯品得到及時查處。

3、飲用水安全:

定期監測、檢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4、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

(1)建立減災、防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和災害應急管理體系,設置明確的城市避難場所,開展社區減災、防災宣傳教育,建立健全救災應急預案。

(2)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嚴格執行事件報告、通報和信息發布制度。

5、安全生產:

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以內。

6、治安管理:

(1)加強刑滿釋放人員、吸毒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服務管理。

(2)預防和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打擊「兩搶一盜」等犯罪成效明顯。

(3)賣淫嫖娼、聚眾賭博、吸毒販毒制毒等違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預防打擊傳銷活動。

四、對城市綠化要求

1、建成區綠地率:(1為東部、中部、東北部的城市的標准,2為西部城市的標准)

(1)>31%為優秀、>28%為良好、≦28%為達標

(2)>21%為優秀、>18%為良好、≦18%為達標

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8(平方米)為優秀、>6(平方米)為良好、≦6(平方米)為達標。

五、對環境管理與環境質量要求:

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5%為優秀、>90%為良好、≦90%為達標

2、消除黑臭水體:

城市建成區內未出現黑臭水體。

3、城市空氣質量:

(1)全年優良天數比例≧80%,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考核等級為優秀。

(2)全年優良天數比例≧70%,且《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考核等級為良好。

(3)完成自治區級下達的《大氣污染防止行動計劃》年度目標任務(達標等級)。

4、城市水環境質量:

(1)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按國家規范劃分保護區,且水質達到III類。

(2)城市市轄區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連續三年上升,或達到70%。

(3)城市劣於V類水體斷面比例連續三年下降或無劣於V類水體。

5、環境管理:

(1)未被環保部掛牌督辦或無區域、流域限批。

(2)無因本市市域內環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區飲用水源地污染並停水事件。

6、公眾參與:

開展環境保護主題活動,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六、對學校、家庭、社會要求:

1、學校教育: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正式材料為准,實地考察主要看校園、教室有無懸掛核心價值觀「24個字」。)。

(2)有中小學校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安排和落實情況(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正式材料為准,安排和落實的材料齊備為合格,有活動安排為基本合格,兩者都沒有為不合格。)。

(3)中小學校德育課、少先隊活動課落實情況(中小學校100%落實德育課程計劃和開設少先隊活動課程為合格,≧80%為基本合格,其他情況不合格。)

(4)中小學校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有具體方案、有實際效果。

(5)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有措施、落實好。

(6)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包括三項內容:

一是統計並計算本地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並將數據上報國家資料庫的學校比例。

二是統計並計算本地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的學生比例。

三是統計並計算本地測試結果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合格的學生比例。

三項數據均為度、城區中小學校(含中職學校)數據,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教育部給予成績認定。落實體育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要求。

七、對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求:

1、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1)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制定與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地方標准。

(2)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2、文化事業發展:

(1)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高於全區平均水平。

(2)市轄區域內有面向社會的二級以上圖書館,建有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費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3、基層文化設施:

(1)在街道、社區統籌建設綜合文化站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宣傳文化、黨員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動。

(2)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或提供相應面積的綜合文化活動場所。

(3)按照人口規模或服務人群的距離,建設選址適中、與地域條件協調的文體廣場,每個街道擁有晨晚練體育活動點5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08平方米,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狀況良好。

(4)鼓勵影院建設,通過多種形式增加觀影設施。

4、文化服務供給:

(1)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保障機制,推進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非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公共美術館、群藝館、文化館(站)等免費開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務項目。

(2)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3)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3)縣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擴展閱讀:

全國文明城市主要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進行測評優選。

並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評價作為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條件,測評結果單獨排序,按百分計算,得分低於85分的,不能參與全國文明城市申報,同時,該項得分按20%的比例計入全國文明城市總得分。

測評方式:主要採用聽取匯報、材料審核、問卷調查、網路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六種方法。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難點是實地考察。

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方法具體有三種:

一是實景(情)模擬驗證,如:撥打法律服務熱線,撥打維權舉報電話等。

二是實地調查,即進入現場查證被考察對象是否符合測評標准,如:到社區查看相關工作記錄等。

三是實地觀察,即根據實地觀察要求,在實地考察點、在一定時間內,對被考察對象進行實地觀察。

④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4)縣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⑤ 細看公共文化服務新政對百姓作出哪些承諾

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關鍵性的制度設計,這份意見就像一張扎實的文化民生「施工圖」:任務明確,標准具體,進度明晰。按「圖」索驥,我們來看看公共文化服務新政對老百姓作出了哪些承諾。
百姓基本文化權益新政「兜底」
對百姓讀書看報、收聽廣播、觀看電視、觀賞電影、觀看演出、參加文體活動和免費使用公共文化設施等基本文化權益,政府明確了保障底線。
作為意見附件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以表格的形式,一目瞭然:「為農村群眾提供數字電影放映服務,其中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兩年)比例不少於1/3」「縣級以上設立公共體育場」「為每個縣配備用於圖書借閱、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等服務的流動文化車」……
標準是政府劃定的保障底線,重點是「兜」住百姓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底」。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巫志南梳理出標準的三個特點:一是「提低」,充分體現對現有公共文化基礎薄弱、設施簡陋、資源匱乏、投入不足地區的有效提升。二是動態平衡,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取各級政府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中准線」,力求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與各級政府公共財政支付能力之間持續保持動態平衡。三是「不降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地區應略高於國家標准,向當地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或富有當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
保障農民工留守家庭
顯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命題的提出,就是因為目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人群之間公共文化服務並不均等。但改善文化民生、提高貧困地區群眾和特殊群體文化生活質量,又不能搞「一刀切」。
由是,意見提出,要明確老少邊窮地區服務和資源缺口,實行精準扶貧,並將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作為重點對象。
「關注這部分群體的文化需求,不僅僅是社會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應有之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兼政府研究所副所長楊永恆表示。
免費+優惠:鼓勵降低商演和電影票價
「免費」是意見中引人注目的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非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免費之外,還要「優惠」。標准特別規定「未成年人、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參觀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實行門票減免,文化遺產日免費參觀」。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之外的文化服務項目,意見鼓勵以「優惠」價格提供,比如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支持藝術表演團體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勵在商業性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路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
巫志南認為,「免費+優惠」大大拓展了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發展空間,也會培育和帶動文化消費市場。
政府為群眾公共文化服務「買單」
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在標准中就提出要採取政府采購等方式,為農村鄉鎮每年送戲曲等文藝演出。
「這一方面可以解決公共投入不足的問題,緩解公共服務領域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引入競爭機制,引入私營部門的管理經驗,提高效能。」楊永恆如是解讀。
目前,文化部、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同制定的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和指導性目錄,已正式上報中央。
為群眾提供對路子服務
此次意見提出,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及時准確了解和掌握群眾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目錄,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
巫志南認為,這是將「選擇權」交給群眾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在廣泛征詢人民群眾意願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菜單」涵蓋范圍,在「菜」的來源上真正體現群眾的主導性和主體性。
工、青、婦、科等擁有大量公共文化資源的領域,也被納入視野,意見提出,「推動科技館、工人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免費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讓數字文化資源為智能社區「點睛」
目前,互聯網滲透融合社會生活各領域和全過程已是不爭事實。如巫志南所說,主動積極應用網路技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提高服務效能是明智之舉,也是加快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必然選擇。
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的路徑:統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建設、數字農家書屋等項目,構建標准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在基層實現共建共享;鼓勵各地整合中華優秀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數字文化產品;加強推進數字文化資源在智能社區中的應用,實現「一站式」服務。
鄉鎮文化站編制至少1人
公共文化服務的重心在基層,鄉鎮文化站是基層「樞紐」。但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專干不專、沒編制待遇低,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員長期被抽調搞鄉鎮中心工作,文化站被迫常年關門,以至於出現「空氣站、牌子站、無人站」的怪現象。
顯然,「人」的問題是個突出問題。意見和標准明確,落實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中心)編制配備不少於1至2名,規模較大的鄉鎮適當增加。
「效能」成考評領導幹部政績內容
一些地方缺乏文化自覺,「重經濟、輕文化」,單純追求gdp增長,對文化「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意見的這條規定,就是要扭轉黨政幹部的文化政績觀:以效能為導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考核指標,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科學發展考核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機構績效考評制度,考評結果作為確定預算、收入分配與責任人獎懲的重要依據。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期待各地結合各自實際,也扎扎實實地制定出詳盡的施工細則,把這份普惠文化民生的改革新政以工程進度台賬的形式得以實現。

閱讀全文

與縣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