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怎樣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能力

怎樣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能力

發布時間:2021-10-14 22:40:10

A. 如何提高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

1,政務公開,讓群眾可以監督。

2,財政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公開,讓群眾監專督。

3,建立政府是應該為納稅屬人服務的觀念。

4,嚴查貪污受賄。

5,搞清楚政府的職責范圍,該管的一定要負責,建立問責制度。對於不該政府管的不要去參與,如企業的經營行為,政府不能具體去插手。

6,不能以短期GDP作為衡量幹部的標准。要以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標准。

B. 怎樣提高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

第一,接待服務能力

無論是從事何種公共服務工作的公務員,都需要首先具備處理各種公眾咨詢禮貌接待公眾的服務能力。

這種能力對於和公眾直接打交道的公務員來說尤為重要,它相當於政府最一線的前台服務。這一崗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直接提供服務的方式與公眾發生關系,不僅關系著後續服務能否順利開展,更關系著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融洽與否,關系著公務員、政府乃至黨和國家的權威與形象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接觸日益增多,公眾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務員所擔任的服務角色也越來越復雜。這種復雜性要求公務員必須對各種政府信息了如指掌,並清楚地知道如何以合適的方式和態度把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給需要它的公眾的手中,做好與廣大公眾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工作,如政策咨詢、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政府各類信息的發布、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的咨詢、公眾信訪接待,以及其他的來訪接待等。

第二,業務服務能力

除了咨詢接待工作外,公務員還要為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與公共服務職能相對應的社會服務,諸如城市規劃、城市水電建設。公共交通運輸、教育設施建設、市政建設、城市環保、醫療衛生、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也是公務員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內容,這些工作與公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因而,對公務員的業務服務能力要求也較高,不僅要有履行職能的專業能力,向公眾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還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現場處理、現場組織的能力。

對於公眾來講,不管公務員的服務態度有多好,只要是沒有解決問題,都不會得到認可的。公眾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辦成事、解決切身利益問題,這也應該是服務的終極目的。

第三,管理服務能力

公務員除了履行直接服務職能外,還需履行一些必要的管理職能,這些職能通常不直接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公眾,而是一種間接服務的方式。這種管理行為滲透於國家事務、公共事務的各個方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政府行為中,服務行為與管理行為往往相伴出現,相互交織。同一個政府行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即從這一個角度看它屬於管理行為,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服務行為。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管理與服務是相伴相生的。不同之處在於,有些行為可能是重管理輕服務,有些則恰好相反。如工商企業登記工作,對在其中工作的公務員來說,既是依法履行工商管理職能的管理行為,又是為社會公眾進行公共服務的行為。

影響和決定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三個方面。

一是公務員個體的特質。是對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必須具備的特殊素質的要求,這種素質有信仰方面的,如要堅持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也要有基本智力方面的,如學歷、知識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時還包括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特徵等,這是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基礎條件。

二是服務對象的特質。是公務員服務對象本身所具有的素質,公務員要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就要了解所服務對象的不同素質、不同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態度等。之所以要了解這些基本情況,是因為公務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是互動的矛盾統一體,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在與他們打交道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培養和鍛煉的。

三是環境要素。包括目標、任務、組織結構、經濟條件、文化條件等在內的環境要素,這種中間的環境因素意味著任務的提出與實施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從而聚集出一種能量,為實現目標而奮斗。

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不僅僅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的,它同時要考慮到他所處的群體的素質,還要考慮到它所面對的環境。這三方面的匹配情況、互動情況決定了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狀況和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

C. 如何提高市政設施服務能力

(一)在機制體制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大力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法制化管理。我們要緊緊圍繞「推進和諧市政,建設和諧市政」這一目標,強化「以人為本、為民執法」的服務理念,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管理工作,創新管理機制,打造市政設施管理新亮點,提高法制化水平。在積極推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上,主要針對相對集中的市容環境衛生、市政管理、公用事業管理等方面加強行政處罰權,提高綜合執法能力,重點對一些亂開挖和破壞公用設施現象加大處罰力度,為市政公用設施管護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將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納入一個行政職能部門共同負責,協調處理。對權屬不清、責任不明的由政府下拔經費,市政部門統一管理,減少推委扯皮。對多部門管理的臨界交叉部位的道路、排水管線等市政基礎設施,要加強溝通、明確責任、共同處理。三是加強協同管理。為解決市政基礎設施管理中存在的共同使用、多頭管理、界限不明的弊端。首先明確一個行政職能部門統一領導,組織城管、交通、工商、公安、房管、通訊以及社區、居委會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部門協同推進管理,定期召開城市市政設施協同工作會,形成長效機制。長抓違章開挖、亂停亂放、車輛超載、洗車、污水浸蝕道路,餐飲業排放油垢等違規、違章行為,合力管理市政公用事業,有力規范和推動市政工作的開展。為我市「五城聯創」打下堅實基礎。
(二)以「創先爭優」和「五城聯創」活動為契機,加強軟硬環境建設。一是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市政建設隊伍。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優勢,把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的思想進一步統一到科學發展上來,圍繞市政公用設施管理與維護工作,大力加強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推動市政公用設施管理與維護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踐中建功立業,進而建設一支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市政建設隊伍。二是著力提高市民的素質。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識、現代文明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發揮廣大市民支持市政設施維護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群眾基礎。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通過各種載體,廣泛宣傳市政管理乃至城市管理相關法規、規章和知識,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其自覺維護城市形象,積極參與到市政公用設施管理中,形成「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輿論氛圍。同時,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市民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做城市主人,樹文明風尚。三是加強市政維護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的專業技術培訓。按照「踐行科學發展觀,提高市政公用設施維護管理水平」的要求,切實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愛崗意識、敬業意識、責任意識。四是創新管理理念。著力解決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手段等方面突出問題,全面扭轉重建輕管的觀念,搞好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的維護管理,充分發揮城市的服務功能和作用,把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維護管理提到重要位置,實行建設、管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全面落實便民利民措施,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市政設施維護管理新格局,努力實現管理人性化、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五是以「五城聯創」工作為契機,實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服務職能。加強市區市政公用設施精細化管理,是營造良好的宜居環境和城市形象,推動「五城聯創」工作,推動城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市政公用設施精細化管理,是指應用高科技管理手段以追求市區市政設施的整體提升為目標,對市政設施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提高執行力。從而提高市政設施整體管理水平和服務功能的新型管理模式。實現市政公用設施精細化管理,六是大力推進科學化、數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雖然,城市管理的數字化工程在短期內投資較大,但從長遠而言,會降低城市建設和管理成本,作用巨大。目前,我國一些比較大的發達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城市都相當重視城市管理的數字化建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年來,市上提出了「數字化城管」的工作思路,將城市精細化、人性化、「網格化」管理納入到了城市管理之中,為我市的城市管理科學化、數字化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三)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抓好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
——在市政道路維護方面。一是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養早、養好」的原則和巡查制度,並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相關制度,確保道路設施管養工作巡查到位、維修到位、管理到位、責任到位。二是抓好維修養護工作精細化,制訂小修養護和大修的精細化,確定精細化管理的試點路段,從破損維修及時率、維修質量、設施完整、路容美觀、巡查記錄等方面制定道路維修等級標准;強化精品意識、創優質工程品牌,切實抓好工程的規范管理、規范施工,使維修施工作業現場管理工作更細化、施工技術更精化、工程質量更優化、實現工程優良率90%以上。
——路燈設施管理方面,一是繼續嚴格執行巡燈制度,狠抓及時維護,及時排除故障,確保亮燈率和設備完好率達標。二是科學調整開關燈時間,嚴格按季節的變化及時調整亮滅燈時間。三是利用科學技術切實抓好城市照明節能工作,對新建、改建的路燈要使用新型高效節能用電設施,安裝節電器和電容補償系統。(金昌城市照明節能還不到50%)。四是追蹤國內外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繼續做好節能測試,為今後的節能工作做好技術准備和經驗積累。五是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促進健康為宗旨,積極尋求綠色照明途徑,建立和諧城市定向,提高城市照明質量。六是將城市照明納入「數字市政」管理系統,實施監控,對各路段分類記錄、跟蹤,並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完善和升級改造,在路燈維護中推廣使用電纜故障檢測定位儀、環保燈具等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提高燈光環境管理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廣使用各種防盜材料。
——排水設施管理方面。切實加強城市道路井蓋管理,金昌市現有檢查井1963個,每年丟失井蓋、井篦幾百個。偷盜市政井蓋所形成的「馬路陷阱」,引發傷人、毀物的事件,直接關繫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為加強管理,確保城市公共安全,必須採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檢查井權屬單位、建設單位、產權單位、受委託的管理單位,應落實管理負責制、健立、健全和落實巡查養護制度,實行分片包干,定崗定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井蓋的損壞、丟失問題。二是落實屬地管理的原則,市政設施管理單位和兩大公司要對本轄區內井蓋權屬單位的巡查養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群眾反映的井蓋問題督促管理單位及時處理。對城市開發、拆遷改造范圍的井蓋,由所在管理單位或各井蓋權屬單位與建設單位簽訂保護協議,由建設單位依據協議負責保護工作。三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按標准裝設井蓋,各權屬單位應安排資金,對容易被盜井蓋進行改造更新,逐步進行更換標准井蓋。

D. 如何提高公共服務效率

如何提高公共服務效率
過去傳統上,政府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全能政府版,在思維定式當中公共服權務從提供到管理都是政府的事情,這個格局從計劃經濟體制一直延續下來,近年來有所突破。中央提到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如果是基於現在的政府對職能的認識,因為拘泥於自身傳統思維和職責履行的方式,可能會有很大的局限。在講到引入社會資源這個問題,進一步如何管理的問題,這個問題引起很大的爭議。

再一個就是成本意識。公共服務是否要考慮公共服務提供和管理過程的成本,實際上在這個問題當中,我們講的這種成本不僅僅是政府投入的成本,而是指實際運作過程當中效率效能程序是否繁瑣。

廣大人民群眾需要公共服務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簡單看政府職能部門,涉及到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管理的部門也不少,但是我們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公共服務提供的職能部門疊加、職能疊加,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公共服務缺失覆蓋不足嚴重缺失,效率和效能低下這兩個突出問題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當中過去都是長期存在的問題。

E. 如何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意識和能力

一、強化宗旨意識,培育公共服務精神
要充分明確當今政府轉型的方向即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因此,作為公共服務職能的執行者,我們公務員必須以平實而深邃的群眾觀,站在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職責的高度,培育公共精神,其內涵有: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務精神、責任精神等,內化於心、外化於形,進一步塑造好公務員的行政人格,推動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能力建設,創造公共服務產品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對我公務員的公共服務監管提出的更高要求。為此,我們必須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與戰略思維能力,能夠持續有效地獲取公共服務領域所需的現代社會綜合治理知識與技能,變革思考方式,應對當今利益社會、流動社會、網狀社會特點,加強對公共管理領域需求的研究與探索;依法行政能力,能夠學法用法,依法辦事、准確執法,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聯系群眾的能力,學會做群眾工作,與群眾交朋友,有效回應公眾反映;自我規范能力,能夠接受監督積極做出調整,不斷端正公共服務的價值理念、權力觀念等,如履薄冰,兢兢業業,管住風險,闊步前進。
三、保持耐壓脫敏,應對轉型管理挑戰
我們基層職能部門常年處在行政一線,必將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如工作壓力、責任壓力、輿論壓力、規則壓力等,因此要學會心理調試,及時消除由壓力而可能帶來的種種不良心理,耐壓脫敏,迎難而上,乘勢而為,以反觀自我、涵養修身,追求心與物、身與心的和諧,積極應對挑戰。

F. 如何提升城市道路服務水平

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提高城市建設質量、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有效手段。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指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和社會自治等手段,通過城市管理目標量化、管理標准細化、職責分工明晰化等,形成以「精緻、細致、深入、規范」為內涵的城市管理模式。當前,很多城市在推行精細化管理。實踐表明,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把建立標准化管理體系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城市標准化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制定管理標准、建立標准化體系兩方面內容。建立管理標准,就是按照執法標准化、管理標准化、公共服務標准化的要求,在各部門建立管理標准,實現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建立標准化管理體系,就是在各部門管理標準的基礎上,形成整體的管理體系,從服務工作流程、崗位工作要求、服務質量要求、質量評價考核等方面對城市管理行為進行規范。建設以網格化為支撐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務系統。城市網格化管理是以一萬平方米為基本單位,以社區行政區為分界,將轄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單元,由城市網格監督員對所分管的網格進行全時段監控,同時對靜態城市部件與動態城市事件進行定位分類管理服務的一種方式。網格化管理為精細描述管理對象、精確採集管理服務信息、精準處理管理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可以保證管理服務活動快速靈敏反應。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應將智慧城市理念運用於城市管理,大力發展智能規劃、智能建築、智能交通、智能園區建設,通過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建立網格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屬地化的管理服務模式。把依法管理貫穿於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始終。法律制度是各項工作規范高效運行的根本保障。應全面梳理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細化自由裁量權標准,確保處罰的合理性與公平性。整合執法資源,建立一支由公檢法、職能部門和街道組成的綜合執法大隊,整合城市經濟執法體系、城市建設執法體系、城市管理執法體系、社會公共服務執法體系、公共安全保障執法體系五支執法體系的工作力量,實現聯合執法、協同執法,降低執法成本。建立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管理的管理網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市民生活得更舒適、更健康、更方便。因此,應特別強調在便民、利民基礎上的精細化管理,強化社會化導向,倡導公眾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社會化,是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應推行公共服務社會化,採用服務外包和購買服務等方式,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城市管理服務中的難題,降低城市管理服務成本;推行社區管理社會化,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拓展社區服務職能。建立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指標考評體系。可以組建以政府為主導、政府機構和第三方中介組織為主體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考評隊伍,構建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組織保障、綜合執法、市政設施、市容環衛、數字化管理等內容為主體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評價指標體系,並將其納入各部門目標責任考核體系。考評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讓廣大市民監督。根據考評結果,對相關部門進行綜合考核,對其管理和服務行為進行調整,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績效評估提供依據。

G. 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方法

第一,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明確公務員的工作宗旨。我們的工作宗旨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為人民服務」。就是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工作都要體現和維護人民的利益。無論從政策的調研、制定到執行、修正,都要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要確立人本意識,以民眾需求為出發點,以民眾意志為根本導向,在執行公務中做到保障民權,尊重民意,關注民生。要確立責任意識,以提高服務質量為己任,以公眾滿意度為最高標准,以對民眾負責為崇高使命,擺正自己與人民的位置。要確立正確的權力服務觀,即公務員在權力運用中始終把服務放在首位,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牢牢記住,我們每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群眾的滿意為工作的出發點。

第二,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提高公務員的個人素質。公務員個人素質的好壞,決定了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和服務員,必須有服務意識、服務知識和服務技能。提高個人素質的關鍵就在於加強學習。我們要認真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對自身從事的行業相關業務規章制度也要瞭然於心。不僅要透徹理解政策,還要能正確運用政策,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協調能力。工作雖然繁重,但是我們依舊堅持接好每一個電話,接待好每一名相對人。經常對一個相同的問題,需要解答幾十次上百次。但是依舊要保持平衡、良好的心態,把握服務的技能,針對問題較多的服務對象,面對棘手的問題,也要認真耐心處理。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做到群眾反映的事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公務員素質的好壞,其實就在這樣重復的工作中始終堅持「廉政好、服務好、態度好」就可以得到體現。

第三,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提高公務員的全局意識,加強配合,減少不必要的內耗。部門之間溝通不暢,職能業務交叉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事兒要麼大家搶著管,要麼誰都不管,政府公共服務出現「真空」,跨部門政府服務難以聯動。這種現象造成了群眾有了問題往往不知找誰,或者辦一件小事而需要跑很多趟,費時費錢又費心。所以,公共服務需要一體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公共服務需要「一次性告知」,不要讓群眾辦事摸不著頭腦。

第四,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最重要的是要求各級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包括加強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以及發布公共服務信息等。這既是保障社會公眾服務的需要,也是保障一個地區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要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深化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由企業、市場、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最大限度地解決公共服務職能的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

要調整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結構,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通過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的中心功能,推進政務的公開、便捷、優質、高效。同時,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工作的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基層的公共服務體系。

第五,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推進城鄉和地區之間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通過深化改革,改變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公共支出在公共財政中支出的比重,努力做到經濟性公共服務與社會性公共服務相協調。

通過制定公共服務的最低標准,保證低收入人群能夠獲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這里,要特別注重推進城鄉和地區之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障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依靠法律和制度享有接受教育、進行創造、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正當權益,盡快形成文化、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務體系。

通過整合社會事業資源布局,促進城鄉、區域之間社會事業的均衡發展,並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問題。比如,通過加快新農村建設,逐步把基礎設施投入的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逐步緩解城鄉地區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目前,我國由政府主導的收入再分配,主要包括稅收和轉移支付兩大類。因此,可從這兩方面進行考慮,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緩解日益突出的城鄉收入差距矛盾。

第六,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規范公共服務行為。公共服務行為是否規范,直接關繫到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作為各級政府和公務員要圍繞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要針對目前一些地方在關系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醫葯領域,假冒偽劣產品還時常出現的問題,切實強化政府監管職能。

要重在形成包括完善的法律環境、專業化的行政監管機構、多種行業自律組織、多級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以及輿論媒體和公眾監督在內的現代監管體系,實現政府對市場監管職能的真正到位。

要加強對社會的管理。當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應當把相當大的精力用於各類社會矛盾的解決,各方面利益的協調,化解社會不和諧因素,切實把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落實到基層。要建立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特別是採取法律、技術和增加投入等多種措施;提供良好社會治安環境,從源頭上減少犯罪,增強人民的安全感;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體,以減少社會動盪。

第七,要提高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就要創新公共服務方式。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法治化。通過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行政立法特別是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深入推進執法體制改革,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探索建立公共服務行政執法預警制度,形成良好法制環境。

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通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完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加強信息互聯共享,積極開展網上服務,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公開化,要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擴大群眾知情權。加快推進公共服務社會化。在公共服務中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招投標、合同承包、特許經營等市場運作方式,調節公共服務的供給和需求,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真正形成政府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

H.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

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提升內整個社會幸福感的容重要途徑。醫療衛生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健康,因此,確保人們在適當優惠條件下公平合理地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療衛生投入的加大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不僅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還減輕了人們的醫療負擔,特別是對廣大農民。此外,住房保障服務、勞動就業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公共文化與體育服務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等其他公共服務也會對人們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8)怎樣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能力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經濟水平直接決定公共服務支出規模,政府應結合我國地區性經濟差異情況,對不同區域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平衡全國的資源分配。

同時,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社會地位、生活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加大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的「兩免一補」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的水平,提升社會的基本教育水平,從而提高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提升居民幸福感。

I. 如何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需做到以下四點
(1) 轉變職能,更新觀念
(2)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是要堅持以服務為重點。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工作態度,從群眾的需求出發。
(4) 建立考核制度。

J. 如何提升公共行政服務能力

進一步提高政府績效管理水平,應把握好四個導向。
人民導向。在政府績效管理中堅持人民導向,是堅持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選擇。堅持人民導向,就是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和全體公務人員的基本准則,作為政府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努力使人民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滿意,也注重保障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權利;政府績效目標的設置應積極回應人民期待,使績效目標成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達;將人民的滿意度作為政府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為公民的有序參與提供便利,並及時將政府績效考核結果向人民公開。
戰略導向。戰略導向的重點是對組織的總體目標、自身優勢和劣勢、外部挑戰和機遇進行評估,並在此基礎上制定長期發展目標,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管理中的「五年規劃」,就是戰略管理理念的科學運用。在政府績效管理中樹立戰略導向,要求各級政府自覺樹立大局觀念和整體意識,在設定績效目標時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堅決避免竭澤而漁、只顧眼前的短期行為,有效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惡性競爭、盲目攀比、職能交叉、推諉扯皮的問題。
結果導向。結果導向強調對項目運行結果的關注。早期的政府績效管理更多關注預算和投入,而對產出和效率的關注和評價不夠。結果導向更強調有效性,是對這種傾向的糾偏,已被各國政府績效管理廣泛採用。在政府績效管理實踐中堅持結果導向,要求把提高政府執行力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將目標轉換為成果。具體而言,就是科學設定政府部門職權,做到有權必有責,實現權責對等;健全各級政府決策機制,努力使各項決策都符合客觀規律,從制度上保證決策內容和決策程序科學;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堅持重大事項優先原則,對重要問題和重要任務進行優先順序管理、優先資源分配、優先結果評價。
責任導向。責任導向是指政府績效管理應體現責任政府的核心理念,著力培養公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這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績效目標的設定應緊緊圍繞政府部門的核心職責,及時回應人民關切。這就要求在績效目標和評價模塊設計中加大民生指標的比例和權重,優先考慮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教育公平、醫療保障等重要民生事項。二是注重績效責任的落實。將績效責任意識由理念轉化為制度,由制度轉化為行為,由行為轉化為習慣,由習慣轉化為文化,努力營造積極、盡責、服務的實干氛圍。三是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獎懲制度。推動績效責任履行狀況與財政資金分配、公務員人事管理、公信力建設等直接掛鉤,進一步完善公務員晉升、薪酬、津貼等相關制度,建立健全績效獎懲的方式方法,用制度化的手段推進政府績效管理。

閱讀全文

與怎樣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