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政務OA 有很多功能,目前有很多訴求可以通過積木式實現,「執行活力」體現在哪, 我們需要一個政務辦公平台來協助解決!譬如:
如何准確、快速收發公文,實現與上下級單位的公文無縫交換?
如何加快行政審批過程,進行實時督辦?
如何開展移動辦公,提升行政效率?
如何提高日常辦公中綜合性事務的工作效率?
如何管理越來越多的單位文檔,實現智能化?
如何挖掘分散在各個信息系統中的業務數據,統一口徑,實現科學決策?
並且結合目前發展,很多項目型的政務OA 越來越好的發展和蛻變;國家提倡政務電子化,很多越來越提煉成大數據,方便企業做好管理和規劃,更加拓展到靈活和特色
2. 對我國目前電子政務的看法
第一點,推動政府信息化,
第二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可以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性、有效性。
第三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增強政府的服務能力
第四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電子政務的最高境界有四句話,就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信息安全,在線服務
第五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能夠提高公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也就是說公務人員必須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
第六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能夠拉動中國IT企業、IT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拉動中國應用性軟體產業的發展。
3.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1、 對電子政務缺乏理性認識
國內的一些電子政務方案非常宏觀,功能、效益設計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往往會出現巨大的電子政務投資和與之不相適應的、相對比較薄弱的電子政務應用之間的矛盾。這些總體性的框架建設,項目涉及面鋪得很大,卻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在於我們對電子政務項目缺少恰當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體性方案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效的做法是:選好一個最能取得應用效果的具體項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個環節。一個項目成功了,再來擴展。
電子政務需要的是求真務實地推進。將電子政務目標定位低一點,項目選擇小一點,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待有了能力後再擴展也不遲;相反,如果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那將會非常危險。
2、 信息孤島問題
由於我國電子政務是在各級政府、不同部門中分別進行的,沒有統一的戰略規劃,各部門之間相互封閉,相當一部分已建成的電子政務系統模式不統一,這些獨立的、異構的、封閉的系統使得彼此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從而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
信息孤島使得各部門之間的各種系統難以兼容,信息資源難以共享,相互封閉、互不相通,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時間,而且大量的信息資源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缺乏電子政務統一標准,是產生這些「信息孤島」的主要原因。
國內外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證明,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有標准化的支持,尤其要發揮標准化的導向作用,以確保其技術上的協調一致和整體效能的實現。標准化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它將各個業務環節有機地連接起來,並為彼此間的協同工作提供技術准則。通過標准化的協調和優化功能,能保證電子政務建設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統一標準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礎。
一方面,國家通過出台宏觀的電子政務標准化指南,來規范和統一現有的標准。但由於我國不同政府部門之間、各級政府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對電子政務的需求差別較大,在國家標準的宏觀指導下,還應該制定地方標准和部門標准。另一方面,國家應鼓勵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到標準的制定工作中來,為電子政務建設出力。在標准完善、改進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鑒一些廠商開發的電子政務示範工程中的先進技術和規范,使之成為部門和地方標準的一部分。
總之,標准要為電子政務建設服務,電子政務建設要促進標准發展。
3、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一般也被稱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
數字鴻溝是一個普遍性的世界現象,由於經濟水平的差距和區域特色的不同,它廣泛地存在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一國的不同地區之間。我國也不例外,城鄉差距明顯,沿海和內地的地區差距顯著,某些落後地區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數字鴻溝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那麼,我們怎樣去跨越數字鴻溝呢?
首先,政府部門要積極推動整體信息化建設,解決因為年齡、地域、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導致的數字鴻溝問題,信息化不僅要覆蓋年輕人群,更要覆蓋中老年人以及廣大農民,盡力滿足弱勢群體對信息技術的需要。
第二,加快電子社區建設,為廣大公眾提供廉價、便捷的上網平台。
最後,應該利用多樣化的手段去服務於公眾。信息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人民得到更快捷、滿意的服務,因此基於不同的客觀條件,網站、廣播、電話等多種手段可以讓公眾自由選擇,爭取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務。
4、電子政務不能搞無米之炊
在國內電子政務建設中,「重開發,輕應用;重硬體,輕軟體;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重網路建設、輕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們會發現,在一些政府網站上,只介紹政策法規、聯絡方式等靜態信息,政府新聞發布占據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載,網上申請等為公眾帶來更多價值的在線服務寥寥無幾,這會形成「有路無車」、「有車無貨」、「有電子無政務」的尷尬局面。
為了實現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目標,我們要利用電子化手段,加快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集成與整合,建立健全基礎性、戰略性的政務資料庫。從一定意義上講,充實實在的政務信息是電子政務成敗的關鍵。否則,電子政務將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4. 我國政府為企業個人提供的電子化公共服務包括信息服務嗎
電子化公共服務的實施目標 、 (1)為公眾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務 ) 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能對公眾的服務請求做出快速反應。第二, 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能對公眾的服務請求做出快速反應。第二,滿足公眾個性化服 務需求。第三,方便公眾參與。 務需求。第三,方便公眾參與。 (2)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 (3)提高政府決策與管理水平 )我們可以代做電大形考各種作業。
5.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國內研究者將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階段進行了歸納,認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專業領域信息化、政府上網工程實施和全面電子政務建設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辦公自動化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政府辦公使用計算機、傳真、列印、復印機等現代辦公設備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等協助處理信息,從而提高辦公效率和質量;
第二階段為專業領域信息化階段,從1993年至1998年,此階段是政府為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計算機聯網、應用工程在專業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為金字工程建設。起步於1993年啟動的「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現已發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稅、金財、金盾、金審、金貿、金農、金保等;
第三階段是政府上網工程階段,從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聯合40多家部委辦局發起召開的「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標志著我國正式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並把當年確定為「政府上網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截至2002年底,各級政府在gov.cn上注冊的域名數量就達6686個,已經建成的琳琅滿目的政府門戶網站數量達4929個。國家各部、委、辦、局以及地市級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網站,一些經濟中心城市的政府網站已初具規模;
第四階段為全面建設和理性發展電子政務階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以中辦發〔2002〕17號文件轉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對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的指導思想、建設原則、目標、任務和措施等作出具體部署,我國電子政務開始以戰略性的地位納入政府行動計劃,即全面建設電子政務階段。2003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抓緊推行電子政務,按照統一規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統一標准、保障安全的原則,逐步建成電子政務體系的基本框架。特別是從2004年起,各級政府相繼調整了電子政務發展策略,開始實施「冷」處理。中國電於政務建設在辦公自動化和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己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入了統籌規劃、整合創新、穩步推進的階段。《2005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報告》明確提出,2005年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任務是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明確現階段中國電子政務的戰略定位和在未來國家行政體制改革中的作用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中央與地方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關系原則,理順電子政務運行管理體制。在繼續推進重點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電子政務系統運行管理體制,加快制定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范項目立項、招投標、工程監理等,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有關部門已經啟動《電子政務法》的前期調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報送國務院法制辦。業內人士將2006稱為「電子政務務實年」,至此,中國電子政務建設也由此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和理性發展的階段。
6. 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中存在哪些問題
電子政務的發展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而產生的,因此可以說政務電子化、信息化是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發展的必然趨勢,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電子政務發展問題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政府對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逐漸增多,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比如:政府領導、IT
行業以及社會公眾。近些年,電子政務的發展如火如荼,但是,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引發了各種問題的產生,嚴重阻礙了電子政務發展的腳步。因此,如何解決這些現存的問題,促進電子政務的發展,正逐步成為學術界各學者關注的焦點。
一、電子政務的概念、特點及發展現狀
(一)電子政務的概念
電子政務簡而言之就是將政務電子化、信息化。是通過運用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重組政府的工作流程以及組織結構,使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在網路上得到實現。政務電子化、信息化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全面、更優質、更規范的管理與服務。是一項全新的政府運作模式。
(二)電子政務的特點
電子政務與傳統行政方式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是一項全新的政府運作模式。總體來講,電子政務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電子政務實現了政務工作無紙化,即電子政務的出現,變更以往傳統的行政工作方式,全部流程都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完成。其次,信息傳遞網路化,即是指政府部門與政府部門、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的之間的信息交流都可以通過政府建立的獨立的網頁網站來完成,打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進一步減少了政府部門與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交流障礙。
最後,電子政務實現了行政法律關系電熱虛擬化。電子政務對政府本身而言不僅強化了其信息服務的職能,實現了政務信息公開化,政府自身也能通過網路獲取資源、信息。對促進政府管理及服務職能的進一步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發展現狀
我國電子政務的開端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從時間上來講,比西方國家電子政務的發展起步要晚得多。究其根本,主要是由於我國的信息化技術發展與西方國家相比相對滯後,信息化水平偏低。
我國區域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導致各地區發展出現不平衡現象,主要是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的發展,都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推動"與需求的"拉動"關系之上,因此最開始電子政務是一些行業管理部門建立起來的。近些年,電子政務在我國的發展如火如荼,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整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以"三金工程"為代表的多項工程取得了重要性突破。
三金工程是指金橋、金關、金卡工程,是我國政府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實施的計劃。以金橋工程為例,金橋工程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建設,是天網、地網一體化結構,天網即衛星網路,地網即光纖網路。天網與地網互聯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互為補充,互為備用。金橋工程的建立不僅為建設電子信息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使得經濟、社會信息資源共享成為現實,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各個地區網路工程的建設初具規模,在以"三金工程"為代表的多項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全國各區域政府部門都展開了上網工程的建設,在網上建設屬於政府的專門的網站和主頁,通過網站、主頁向社會公眾公開政務信息,提供相關資訊及信息服務,逐步將政務電子化、公開化。有的地區政府部門已經能夠提供在線服務,這是電子政務發展歷程上的一項重大突破。
隨著 2006
年《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發布,將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推向新的階段,我國重要地區的電子政務的發展隨即進入過渡階段,即從覆蓋政府業務階段向與政府業務全面融合、全面支撐服務型政府建設階段過渡。站在網路的角度來看,電子政務外網的投入以及中央級傳輸骨幹網的聯通,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國內橫向電子政務與縱向電子政務的相互聯通。站在應用的角度來說,各級政府部門建設的專門的網站、網頁對外提供一站式服務,不僅有利於各級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的交流與互動,在一定程度上也進一步推動了政府管理、服務職能網路化的實現。各級政府部門建設的政務信息體系,涵蓋了各個領域,對政府部門本身而言,更有利於其的履行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經濟調節、公共服務等服務職能。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近幾年相關政府部門也加大了電子政務安全體系的建設力度,不僅出台了相關的信息系統等級保護的技術標准及規范,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的技術標准和規范,還逐步健全、完善了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
導致各區域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總的來說,中央、省級等重要層面的電子政務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縣級以下的電子政務發展速度較慢,政府信息化向"最後一公里"的發展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經濟發達區域與次發達區域的電子政務的發展差距較為明顯。筆者認為要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的全面發展,在電子政務發展規劃上,應將重點放在核心數據、重點業務層面上的基礎戰略規劃上。
(二)基礎建設投入力度薄弱
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直接關系著國家電子政務准備度指數的高低。據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數據報告顯示,截止 2014 年 12 月30 日,我國網民規模達
6.49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 47.9%.其中,手機旅行預訂以194.6%的年度用戶增長率領跑移動商務類應用,世界排名第 78
位。雖然我國互聯網在整體環境、互聯網應用普及和熱點行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這些成就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標准化、規范化水平低
標准化、規范化是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得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堅實基礎,我國2005年制定了《電子政務標准體系》及《電子政務標准化指南》,2009
年發布了《電子政務法(專家建議稿)》,從網路建設、工程管理、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以及支撐技術等不同方向為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及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意見。新辦法的確立,表明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正在不斷的建立健全電子政務立法體系及標准化體系,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電子政務標准化、規范化的程度仍然不夠,需進一步細化,進而使電子政務更具操作性。
(四)重建設,輕應用
在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中,軟體投入力度薄弱,與整體投入相比低於
30%.在硬體配置上過於追求高性能,與其實際需求不相匹配,形成資源浪費。網路資源利用不充分,當前網路資源利用率低於
5%.各級政府將對電子政務的應用重點大多放在內部事務的處理及自我服務上,政府決策及對社會公眾服務的能力偏低。
(五)規劃不統一,資源無法共享,出現"信息孤島"
在建設電子政務的過程中,有不少地區政府部門都沒有設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及規劃。在建設的過程中也缺乏統一規劃及技術標准作指導,地區與地區之間,政府部門之間構建的網路無法達到資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島".各級政府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時選取的企業、技術、設備、操作系統、資料庫格式、應用軟體等都存在差異,使得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難以共享。據了解,目前我國各級政府部門掌握資料庫達
3000 個,其中有 80%屬於社會資源,但各級政府部門掌握的這些資料庫中能夠做到共享的資源僅30%,嚴重減慢了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步伐。
三、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電子政務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可以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目標及標准化體系進行統一規劃,各級政府部門應嚴格按照規劃、標准,實施具體的項目建設。在建設電子政務的過程中,應以政府整體利益為中心,強化領導各部門信息化工作。健全的管理體制,是個人和集團利益的實現的堅實基礎,各級政府應加強對部門的協調,積極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共同推動電子政務管理體系的建設。
(二)加大電子政務基礎建設力度,廣泛應用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的發展不平衡與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緊密相關,但究其根本主要是由於政府對電子政務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薄弱,因此筆者認為,要使電子政務在我國有個良好的發展前景,各級政府首先應加大電子政務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國互聯網普及程度。此外,在建設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應理性的選擇硬體設施,加大軟體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政府決策及社會公眾服務職能。
(三)積極開展資源整合工作
"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阻礙了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筆者認為要消除此弊端,政府各部門應積極開展資源整合工作,包括:政府管理結構的整合、電子技術手段及產品的整合、電子政務框架的整合。通過對資源的整合,提升電子政務的資源共享程度,使電子政務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各個部門的相互監督、相互協作,共同促進電子政務的發展。
(四)加強對專業人才培養,建設科學高效的政務隊伍
政府要進一步發展電子政務,專業人才必不可少。如前面分析得知,目前專業人才匱乏,導致政府電子政務總是處於不被群眾認可的狀態。主要原因是電子政務發展太快,相關人才的培養嚴重滯後。針對這一情況,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電子政務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對計算機和網路知識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其相關專業知識過硬,並且實時的進行培訓新知識以達到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讓電子政務服務能滿足群眾需求。對非電子政務從業人員也要加大電子政務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打破傳統的辦公模式,讓大多數政府人員都能一定程度的應對當前社會對電子政務的需求。
電子政務與傳統行政方式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是一項全新的政府運作模式。經過筆者的研究,筆者認為,要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首先應建立健全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其次,加強對電子政務基礎建設力度及應用力度,加強對電子政務的應用。為了使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更為順利,最大限度的使用社會資源,各級政府還應積極開展資源整合工作。此外,人才是每個行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還要加強對專業人才培養,建設科學高效的政務隊伍,使電子政務得以健康有序的發展。
7. 電大形考我國政府為企業個人提供的電子化公共服務包括政府數據開放服務對不對
這道題答案應該是正確,數據開放就是政府公共服務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