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務

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務

發布時間:2021-10-13 14:36:20

❶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文化體系

(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跨部門項目合作,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堅持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實現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強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拓展投資渠道。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明確服務標准和服務規范,加強評估考核。
(二)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並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加快現代科技應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網路化水平。以公共圖書館、學校電子閱覽室、社區文化中心為依託,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網場所。鼓勵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提高優秀漢語廣播影視節目、出版物等的民族語言譯制量,開展少數民族文字書報刊贈送活動。擴大盲人讀物出版規模,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公共圖書館為依託,建立盲人電子閱覽室。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採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共文化服務。
(三)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和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大力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鼓勵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流動服務、網點服務,推動媒體辦好農村版和農村頻率頻道,做好主要黨報黨刊在農村基層發行和贈閱工作。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
(四)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台,依託重大節慶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組織開展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常化。支持群眾依法興辦文化團體,精心培育植根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和文化樣式。鼓勵文藝工作者、藝術院校學生和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開展文化志願服務。
圖表:專欄2 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程(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新華社記者 崔瑩 編制 (一)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促進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質量效益型轉變,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出版發行、影視製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完善文化產業分工協作體系。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推動文化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適度集中,培育文化產業領域戰略投資者。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業創意園區,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發揮東中西部地區各自優勢,加強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和建設,規范建設一批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區,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加大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產業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發掘城市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特色文化城市。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品牌價值,增加物質產品和現代服務業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在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國家許可范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投資核准、信用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和申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和法制環境。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服務和管理,引導他們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的對接。推動條件成熟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做大做強。
(三)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戰略性重大科技課題,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加快發展文化裝備製造業,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體、系統研製和自主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高我國出版、印刷、傳媒、影視、演藝、網路、動漫遊戲等領域技術裝備水平,增強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依託國家高新技術園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建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技術創新體系,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支持產學研戰略聯盟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研發制定文化產業技術標准,加快建立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文化數字化建設工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開發內容製作、傳輸和使用的各類電子裝備、軟體和終端產品,支撐文化產業發展。
(四)擴大文化消費。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創新商業模式,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服務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提高基層文化消費水平,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路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積極發展文化旅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遊相結合,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支持海南等重點旅遊區建設。
圖表:專欄3 文化數字化建設工程 新華社記者 崔瑩 編制 (一)培育文化市場主體。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完成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社、新聞網站轉企改制,拓展出版、發行、影視企業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推動國有文化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把改革、改組、改造與創新管理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與調整結構、整合資源結合起來,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推進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國有文化資本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二)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按照國家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要求,科學界定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和功能,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全面推進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服務規范,加強績效評估考核。國家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吸納有代表性的社會人士、專業人士、基層群眾參與管理。深入推進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和電台電視台制播分離改革,進一步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不斷擴大主流媒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一般時政類報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增強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能力。
(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發展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文化產品和要素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流動。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動漫遊戲等產品市場,進一步完善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綜合交易平台。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設大型文化流通企業和文化產品物流基地,構建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加快培育產權、版權、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辦好重點文化產權交易所,規範文化資產和藝術品交易。健全文化經紀代理、評估鑒定、投資、保險、擔保、拍賣等中介服務機構,引導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能。
(四)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關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結合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建立和完善國有文化企業評估、監測、考核體系,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探索建立適應三網融合業務發展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推動副省級以下城市完善綜合文化行政責任主體。堅持主管主辦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嚴格執行文化資本、文化企業、文化產品市場准入和退出政策,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完善文化市場管理,堅決掃除毒害人們心靈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實營造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市場秩序。加強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工作,完善分類標准和統計指標,規范統計方法,增強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圖表:專欄4 文化市場建設工程。新華社記者 崔瑩 編制 (一)堅持正確創作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熱情謳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生動展示我國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要引導文化工作者牢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聖職責,堅持正確文化立場,認真對待和積極追求文化產品社會效果,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把學術探索和藝術創作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之中。堅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把創新精神貫穿文化創作生產全過程,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學習借鑒國外文化創新有益成果,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增強文化產品時代感和吸引力。
(二)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文藝工作者都要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造活動之中,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煉主題,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實施精品戰略,組織好「五個一工程」、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重點文學藝術作品扶持工程、優秀少兒作品創作工程,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文藝精品。扶持代表國家水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優秀藝術品種,積極發展新的藝術樣式。鼓勵一切有利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寓教於樂的文藝創作,堅決抵制低俗之風。
(三)建立健全文化創新機制。建立健全有利於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營造有利於文化創新的良好環境。建立以文化生產單位和個人為主體、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市場化開發為重點、以完備的產業鏈和完整的價值鏈為依託、以版權保護為保障的文化創新機制。敏銳反映社會實踐的新領域、表現主體的新變化和受眾的新要求,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推動形式創新,催生新的文藝品種,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傳播力。
(四)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最高標准,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標准。建立公開、公平、公正評獎機制,精簡評獎種類,改進評獎辦法,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度。加強文藝理論建設,培養高素質文藝評論隊伍,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影評、戲評、書評、樂評等活動,倡導主流價值取向,引導群眾審美鑒賞,堅決抵制低俗之風,著力凈化文化市場,努力營造文化發展良好環境。加強文藝評論陣地建設,扶持重點文藝評論媒體。加大優秀文化產品推廣力度,運用主流媒體、公共文化場所等資源,在資金、頻道、版面、場地等方面為展演展映展播展覽弘揚主流價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條件。設立專項藝術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優秀文化作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積極開展版權保護及相關服務,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
圖表:專欄5 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工程。新華社記者 孟麗靜 編制

❷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❸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3)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❹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❺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全面落實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到2015年,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進一步鞏固;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基本完成,文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進文化科學發展;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居民能夠較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比重顯著提升,文化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明顯增強,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體系不斷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內容創新和傳播能力大大增強,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逐步形成;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貫通城鄉的現代文化產品流通網路逐漸形成;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不斷增強,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媒體國際傳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產品進出口嚴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❻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❼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力度。

正確答案是 D
這道題是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題目。《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政府投入保障政策」中明確指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同國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和經費保障投入。以農村和基層、邊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為重點,優先安排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重點保障基層公共文化機構正常運轉和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需經費,扶持公共文化機構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依法保障公共文化設施用地。中央、省、市三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轉變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增加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投入。支持政府間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支持戰略性、先導性、帶動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支持文化科技研發應用和提高文化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關於時事政治的題目,華圖老師建議大家特別關注當年重大時政內容,以及政府工作報告和經濟政策。《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❽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對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1、全面持續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2、推進文化創新 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創新文化內容形式。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快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深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3、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❾ 談談國務院為什麼要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按照平等、參與、共享的原則,以重度殘疾人、農村殘疾人和殘疾兒童為重點,優先發展社會急需、受益面廣、效益好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增強供給能力,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
——殘疾人社會保障。落實和完善貧困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險參保率和待遇水平。逐步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逐步增加工傷保險職業康復項目。著力解決好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做好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救助。有條件的地方實施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對重度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給予補貼。
——殘疾人基本服務。建立健全以專業康復和托養服務機構為骨幹、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託的社會化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繼續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實施國家重點康復工程,建立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制度。完善殘疾學生助學政策,保障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免費接受義務教育,逐步實行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推進特殊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殘疾人就業促進和保護力度,開展多層次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為農村殘疾人提供實用技術培訓,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安置殘疾人單位稅收優惠、殘疾人個體就業扶持等政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免費為殘疾人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將住房困難的城鄉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優先納入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加強針對盲人和聾人特殊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實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對殘疾人優惠開放,擴大盲人讀物出版規模。加快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推進公共設施設備和信息交流無障礙,有條件的地方為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補助。建立健全殘疾預防體系。

❿ 十二五規劃中關於文化產業的政策有哪些

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增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公共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鼓勵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注重滿足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和改造文化服務網路。完善城市社區文化設施,促進基層文化資源整合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重要新聞媒體建設,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傳播能力。加強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保護,拓展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依法推進語言文字工作。建立國家文化藝術榮譽制度。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強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數字內容和動漫等重點文化產業,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文化企業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和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研發制定文化產業技術標准,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加快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影院建設。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以多種形式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構建以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對外開放格局,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軟實力。

閱讀全文

與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