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用公共服務准入

公用公共服務准入

發布時間:2021-10-13 12:53:33

Ⅰ 如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轉移支付體制亟待規范

······ 現行轉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 按照轉移支付的項目劃分,我國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包括財力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稅收返還及體制補助四種方式。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又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縣鄉財政獎補資金、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和年終結算財力補助等方式。 1994年後轉移支付的方案設計對分稅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平衡各地區財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轉移支付方式的弊端也顯現出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轉移支付形式過多,相互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將轉移支付分為均衡化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種形式,且一般性轉移支付占轉移支付的絕大部分。而我國轉移支付形式過多,且各種形式的轉移支付在均衡化的過程中有所交叉,管理混亂。 稅收返還的制度設計不利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行。 新體制下採取的稅收返還制度,是在保證既得利益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對1994年的「分稅制」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央對地方上劃的稅收按基期年如數返還,並逐年遞增,稅收額多的地區得到的返還額多,其財力充裕,而稅收額少的地區得到的返還額少,財力依舊不足。稅收返還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比例較大,2002年稅收返還佔到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規模的41%,2005年稅收返還也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規模的33%。這種對所有地區無差別的基數稅收返還,不僅未解決因歷史原因所造成的財力分配不均和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大的問題,反而在新體制下肯定了這一差距,這也不利於緩解地方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 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過小,且其制度設計也有待完善之處。 一般性轉移支付額主要按照各地標准財政收入和標准財政支出差額以及轉移支付系數計算確定。2005年一般性轉移支付只佔轉移支付總額的10%。各地區標准財政收入由地方本級標准財政收入、中央對該地區稅收返還的財力轉移支付構成。地方本級標准財政收入主要根據各稅種的稅基和稅率計算確定。各地區標准財政支出由該地區行政公檢法支出、教育部門支出、農林水等其他部門支出等經濟性支出構成,根據標准財政供養人數和全國統一支出水平等因素,按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其他經常性支出項目分別計算確定。轉移支付系數參照當年一般性轉移支付總額、各地區標准支出大於標准收入的收支差總額以及各地區財政困難程度確定。 就計算各地的標准財政收入而言,由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是在掌握地方既有財力的基礎上的均等化,由於既有財力不僅包括稅收收入、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等項目,還應包括沒有列入預算的其他收入,比如土地出讓金收入,而且沒有列入預算的這部分收入在個別省份比例還比較大,有的地區列入預算的收入和沒有列入預算的收入之比已經達到了1:1的比例。因此,對地方既有財力掌握不全面,均等化的作用大大減弱了。就計算標准財政支出而言,由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終級目標是使每個人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因此應當將花費在每個人身上的財政支出即人均財政支出也作為計算標准財政支出的依據,而不是僅將財政供養人數及其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作為依據。專項轉移支付規模過大,且運行不規范。 專項轉移支付是著眼於解決地區間具有外溢性的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務的提供問題,著眼於國家宏觀調控、促進各地協調發展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的政策目標,但是,目前對專項轉移支付的准入不甚明確,專項轉移支付規模過大。2005年,專項轉移支付的數額為3517億元,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數額的31%。另外,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交叉重復、分配製度不夠完善、資金投向較為分散。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中央財政分配的239項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中,有41項內容交叉重復,涉及資金156.37億元;有65項沒有管理辦法或管理辦法未公開,涉及資金705.89億元,占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總額的20%。按項目分配的專項轉移支付有71項(不包括預算內基本建設和國債投資項目),涉及資金545.55億元,具體分配到44149個項目,其中10萬元以下的項目8825個,平均每個項目4.36萬元。 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主要解決中央與省級的財政關系,省以下的財政體制包括轉移支付制度尚未作統一規范。近年來,各盛自治區、直轄市參照中央對省級的轉移支付辦法建立了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辦法。但是,由於缺乏法律基礎,從整體上看,制度建設比較滯後,省以下縱向財力差距和省內橫向財力差距不斷拉大,基層財政運行困難。因此,迫切需要完善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建議 試行縱向轉移與橫向轉移相結合的模式。 世界各國大都實行單一的縱向轉移模式,即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模式,只有德國、瑞典和比利時等少數國家實行縱向與橫向混合的轉移模式,即在實行縱向轉移支付的同時,還實行橫向轉移的轉移支付。我國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差距過呂,中央財力又十分有限,單靠中央對地方的縱向轉移,實現地區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會曠日持久,遙望無期,難以實現。我國東部發達省區支援西部不發達省區已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基礎,如發達省區與西藏、青海等省區之間的對口支援,只是尚未形成制度,更何況目前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已接近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有條件、也有義務從財力上支持不發達地區的發展。東部發達地區支援中西部不發達地區,有利於加快地區間的協調發展,提高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從而最終也有利於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可以在目前以縱向轉移模式為主的同時,試行橫向轉移支付。完善轉移支付形式。第一,取消稅收返還和體制補助。 稅收返還的制度設計為1994年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是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種制度維護了地方的既得利益,是舊體制的延續,同時稅收返還的數量巨大,不利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因此,不能將其永久化和固定化,甚至擴大化。目前已經具備了取消稅收返還的條件。為了減少阻力,可以規定一個過渡期(比如3-5年),分步實施,逐步到位。 體制補助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從舊的財政分級包干體制中延續下來的轉移支付形式,屬性和政策目標不很明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形式的均衡化效果進一步減弱。2005年,中央對地方的體制補助為386億元,僅佔2005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的3.4%,建議盡快取消體制補助,將其並入一般性轉移支付。 第二,調整財力性轉移支付。 根據《〈關於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的名詞解釋》的說法,「現行財力性轉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縣鄉財政獎補資金、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年終結算財力補助等。地方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統籌安排和使用上述資金。」除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外的其他類型的財力性轉移支付都是因為中央出台某項政策導致地方財力不足引起的,或者用於某些專門事項的。因此,從形式上看,這幾項財力性轉移支付具有專項轉移支付的特徵。但是,在使用中,這部分資金主要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用於彌補地方的財力不足,在資金的使用上沒有具體嚴格的規定。因此,從性質上講,這些資金都應列入一般性轉移支付。事實上,這些轉移支付都是由於政策調整造成的,如果每出台一項政策,就增加一項財力性轉移支付,勢必會造成財力性轉移支付的混亂和不規范。因此,應當將財力性轉移支付整合為一項統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按照因素法,使用一個全面的轉移支付計算公式,確定中央對各個地方的轉移支付數額。在確定標准財政收入的時候,應當全面衡量地方財政的收入能力,將預算沒有反映到的財力反映進來。在確定標准財政支出的時候,不僅應當考慮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等指標,更應當將總人口、可居住面積、地理環境狀況等指標反映在內。 第三,科學界定專項轉移支付標准,控制准入條件和規模。 首先,要科學界定專項轉移的標准,即要明確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列入專項轉移支付。通常來看,列入專項轉移支付的項目,應是具有外溢性、突發性、特殊性、非固定性等特徵的項目。例如,跨地區的大江大河的治理,防護林帶的建設,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和疫情的救治,特困縣的脫貧救濟,中央委託地方的項目等。根據專項轉移支付應具備的上述特徵,像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一般性的扶貧等支出都不應列入專項轉移支付的范疇。其次,要控制專項轉移支付規模。專項轉移支付,只能是次要的、輔助的形式,因此規模不能過大,當然,如果把准入的條件限制在具有上述特徵的項目內,其規模必然不可能過大。再次,列入專項轉移的項目要經過科學論證和一定的審批程序。另外,要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防止被截留、挪用,提高其使用效果。

Ⅱ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水、回供電、供氣答、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Ⅲ 公共服務必須由政府提供嗎

政府有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但並不以為著只有政府才能提供,個人和組織也可以依法提供。

Ⅳ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4)公用公共服務准入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Ⅳ 公共服務用房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用房是指為教學、科研提供公共服務使用的房屋,如公共教室、圖書館、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計算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會堂、體育場館等。學校暫不核定公共服務用房的定額面積,但對其進一步合理規劃,有效使用。

Ⅵ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哪些方面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的內容是非常多的。
這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Ⅶ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簡單地說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服務,內容包括政府行政審批,社會公益事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交通通訊、水電煤氣、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對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主要是通過政府對社會依法管理實現的。政府職能轉變為服務型政府以後,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從公共服務的內容看,公共服務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公共服務的主體看,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如行業協會和農村合作組織等社會組織也參與到社會公共服務中來,成為公共服務的新的主體。從公共服務的客體看,接受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是公共服務的受益者。從公共服務的目的看,公共服務主要突出了一個「公」字,突出了為社會大眾提供社會化公共服務的社會公益性質。公共服務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和公益性。

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政府是國家機器,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服務主要通過國家公務員來實現,由國家公務員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權力,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對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其實就是國家公務員對社會依法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由此可見,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應當是基層公務員代表基層政府依據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會公共服務的技能和本領。基層公務員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也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不斷創新。

基層公務員肩負著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榮使命。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越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越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越大。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Ⅷ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包括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四方面內容。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理解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要注意三個基本點: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Ⅸ 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有什麼區別

1、社復會保障體系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制而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現代國家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之一。作用在於保障全社會成員基本生存與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遭遇災害、面臨生活困難時的特殊需要。

2、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3、由此可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范圍更廣,它包含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只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

4、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團體和私人機構等為補充的供給主體,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為主要目的而研究建立的一系列有關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機制、服務政策等的制度安排。

5、最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與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建立對於社會和諧、穩定,對於企業的健康發展、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對於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服務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公用公共服務准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